我与学生共成长

2024-10-22

我与学生共成长(共8篇)

1.我与学生共成长 篇一

我与学生共成长

综合组 陈唯

踏上这三尺讲台,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感到自豪。

特别是从事新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校本—人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观念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时,特别在与十四个教学班的学习交互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新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共同进步,我与学生共成长。

有言:“智高方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我想这就是“我与学生共成长”的座右铭。

要说师者的教学高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教学的 “四个会”和教育中的“三种眼光”。

先谈教学的“四个会”。特指:一个会微笑、二个会倾听、三个会应变、四个会反思。

1、“一个微笑”的作用。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会让温暖学生那幼小的心,因为它能将老师的关爱、理解、宽容传递给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学生产生好亲近的感觉。“一个微笑”在低年级阶段,会忽悠到孩子们喊你“妈妈”来。因为世界上妈妈的微笑最美,最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一个微笑”能产生亢奋的情绪,能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一个倾听”的重要性。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在时刻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3、“一个应变” 的机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它是动态生成的,很多课堂上发生的细节是我们无法预见的。面对课堂上的这些意外,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四两拨千斤”,用巧变引领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激迸出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应变”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解教师教学中的尴guai,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教师的预设教学轨道之中停留,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育技能--会应变。

4、“一个反思”的效应。“埋头拉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书匠式教学的“标杆”形象的写照。这种只顾“拉磨”,不管“抬头看路”的教学就像“驴拉磨”在“原地转”。最终导致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和教学效率的低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反思”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将“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总结和提高,使之不断成长 接着我们就来阐述“三种眼光”的积极作用。“三种眼光”是指注视的眼光、尊重的眼光和期待的眼光。

1、崇尚“肥皂水”哲学,用关爱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

一个崇尚“肥皂水”的哲学,透析出教育的原理,这就是用注视的目光关爱每一位学生之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我们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内心都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师不要因为他是优等生,犯点小错就不去深究,也不能因为是学困生而遗弃,教师要以人为本,学会关爱、宽容。要做到真正的关爱学生,让宽容结出硕果,这需要教师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智慧。当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不要立即“拆穿、点破,”更不能公开指责,让学生难堪,要用非常委婉的方式,让学生知晓过错,促其觉悟,进而达到自律。多给学生涂些“肥皂水”,让他们的身心少受一些伤害。

2、用尊重的眼光看待学生,谨防“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可·吐温先生提出了“超限效应”学说。说,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却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讲完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可·吐温非常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通常来说,这种由于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的或反抗的心理现象,人们称它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像教师拖堂,用同样一种方式重复传授同一内容等等,其结果是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谓得不偿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其自控能力还很差,一味地对其机械地重复传授知识,很容易使他们焦躁、不耐烦,“逼”急了甚至会产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用尊重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考虑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或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规避“超限效应”的产生,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用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用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人罗森塔尔等人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其实验只不过是一次一般的智力测验。他们随机抽取少数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后故意告诉他们的教师,说这些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学生,要求教师注意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结果,那些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这是因为这些被试验的小学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他们伴随着老师的期待在进步。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实验表明,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动力。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和赏识,也特别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所以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注,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关注和期待中主动地成长。当然教师的期待应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恰如其分的期待,能让学生拓展憧憬未来的情感通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握那稚嫩的小手,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浓浓的师生情。

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健康成长。师爱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学中,学生帮我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他们一次次的做错题,让我知道了教学的难点,引起我的重视,令我设法来突破;众多学生 中每届都有聪慧的学生,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令我也令其他同学耳目一新,让我积累素材,累积案例;他们配合我进行教学研究,经常进行调查研究,让我取得第一手资料,逐步实现我的专业成长;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他们给了我教育教学的自信,他们给了我成就感,他们给了我幸福,是学生造就了我,是学生帮我在成长,学生也是我的老师。长期以来,我与学生朝夕相处,荣辱与共,我教他们学,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集体。我是老师,与他们分享知识;我也可以做学生,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在我教的六年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聪明、活泼、可爱但是上课调皮捣蛋,我费尽脑筋使他变得乖巧一些,可总无济于事。我试着去发现他的闪光点,去把握他的每一份进步。新一学期开始时,我在班里宣布要选一名课代表。我请有意想当课代表的,想为同学服务的举手,可喜的事发生了,我在众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中发现了他。我相信他会做好,并会做得很好!课下,我单独和他交谈了一会,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一份自信、一份决心,还有不同于以往的一种喜悦。他离开办公室时还试着小声的问了我一句:老师,我是课代表了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看着他像鸟儿般的飞出了办公室。还有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说话也不看书不听讲,作业不做,很是让人头疼。有一次上课,还因为手上的东西掉落,在课堂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到别人,我当时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他就把书压在手下睡觉了。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是又不能在课堂上发作。事后,我决定从此再不管他的事,只要不影响我的上课,怎么样都随你。过了一星期,我走进课堂,发现他的位置移到了最前面,课堂上也很主动的回答我的问题。我的心一动,何必再和学生闹别扭呢?我主动地把我的练习借给他,提问时也主动看着他的眼睛。一下子感觉距离拉近了许多。课后,他的作业也按时交了上来,感觉真好。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看到刹那间改变的力量,也对我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感到欣慰。我知道,作为老师,没有赌气的权利,没有发脾气的专长。我很高兴,我从学生身上,学会了宽容、理解、鼓励,当然还有善良。

学生的心灵最需要的是呵护,学生的个性最需要的是宽容与矫治。教育事业是一曲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智力还未开发,就像是一块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

我认为课堂就该属于学生,是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空间。所以,课上我不苛求学生去做什么,必须怎么做,而是给他们选择的空间。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概括、动手等能力。

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有许多独特的想法,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是不受拘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去接触多元化的艺术熏陶。我与学生共成长,这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教师的关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做他们心灵的导师。我们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要与学生做真正的交流,师生共进是如今校园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要不断探究,不仅要探究知识,我们还要探究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去挖掘他们各个方面的个性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时,提高自我能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教与学的路上与学生共成长!

转眼的时间,我已做了五年的教师。五年不长,在这五年时间里我不断教给学生们新的知识和一些做人的道理,他们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和快乐。但是有时我也会从他们的身上受到教育,收获也不少,阅历丰富了,生活充实了,还积累了经验。说真心话,我得感谢与我亲密相处的一批批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给我带来了甜蜜与幸福,这收获的过程也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根本没什么管理经验的我格外惶恐和紧张,事事都要亲历亲为,经常把自己置于焦头烂额的境地,甚至气愤不已。我真是有些灰心丧气了,在和学生谈心时,不由得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烦恼和苦闷。有一些懂事的学生就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重新任命班干部,然后放手让这些班干部各司其职,我坐镇指挥就行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学生的建议,重新任命了新干部,我尽力做到表面放手,暗地扶持。这些班干部的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之好完全出户乎我的预料,为我减轻了很多负担,也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只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就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理解、执行班主任意图的目的,有了他们的参与,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和强度就能大大降低了。有时,我们真不能小瞧这些学生,是他们教会了我一些管理的方法。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育人的方法。曾有一个学生彭某刚开学总是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如用冷水淋头,乱发脾气、用小刀割手臂等。在了解到其父母关系恶劣、父亲总打她的情况后,我经常单独找她聊天,或者,不拒绝她找我聊天,以此来排遣其内心的苦闷,经常给予她关怀,如为其买药、添衣等,让她了解人于人之间不只有冷漠,还有温暖。同时,我经常动员其他同学开导她,多给她一些宽容。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她怪异的举动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逢年过节,她都会发短信送祝福,甚至还会给我一点小小的惊喜。我有时在想,如果当初我没那个耐心,那这个孩子现在会是怎样呢?现在,我还会感到被学生关心的快乐吗?以心换心,真的是做人的根本和育人的好办法。

今年中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开口就让我猜他是我的哪个学生。我说猜不出来,他说他是我最讨厌的学生,我还真是想不出来,但听出了他的口音,心想:我虽不是很讨厌他,也不喜欢他,曾经也对他发了不少脾气,他现在打电话过来干什么。他曾经说过,他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难道是来骂我来了?可是,他却笑嘻嘻地祝我中秋快乐,工作顺利,感谢我曾经对他的教导。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看到改变的力量,也对我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感到欣慰,也为我的小人之心感到羞愧。我很高兴,我从学生身上,学会了宽容、理解、鼓励,当然还有善良。

五年来,我接触了很多新面孔,有很多次忐忑不安,但一次又一次我会因课堂上学生们的一个精彩回答激动不已,为上了一堂令自己满意的课而欢欣愉悦,为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万分,更忘不了每次公开课准备过程中的疲惫与劳累,更忘不了之后满盈于心的收获与充实。

五年来,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但我收获了一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逢年过节,很多学生传来温馨的话语;每年生日,总有学生寄上暖心的祝福和小礼物;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毕业后深深感念我的教诲,发来短信表示感谢;许多学生毕业后长久地与我保持联系,并亲切地称我为“姐姐”、“老姐”、“好朋友”„„

可以说,我的经验来自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生活,是学生们练就了冷静的态度,平和的心态,给了我一颗宽容和年轻的心„„我们是在共同成长。在师生共进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师生情谊,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我与学生共成长

渭滨区金陵小学

周克俭

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他们的幸福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在工作中能不断进步,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将来好,似乎怎么做都不为过。在知识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而有些教师则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可能已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实际情况是,学生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激情澎湃,特别喜欢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思想和行为也容易被感情所左右,对有些与他们很少沟通甚至已落伍的教师就不会那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了。此时,我们的教师如果仍旧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用陈旧的教育方法施教,那么其“师道尊严”维护之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个男学生,对社会特别感兴趣,他的政治敏感度和对社会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围,总是第一个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大事及其相关的评论。在课堂上,往往会出语惊人,很多时候对我的讲课内容进行补充,甚至提出异意。一开始,我觉得他很烦,因为我的课往往因他的举手而讲不完,打乱了我原有的计划。但是我又需要这样的学生来提高班级对政治的敏感,需要这样的学生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我会在很多的时候,提前和他聊要上的内容,听他有什么见解。这样一来,课堂上也没有意外的举手了,我上课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而且还可以单独和他交流,改正他思想中狭隘的观点,有时候甚至是极端的想法。在这位学生身上,我学会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同时,对我的教学工作和做人都是一种提升。

还有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说话也不看书不听讲,作业不做,很是让人头疼。有一次上课,还因为手上的东西掉落,在课堂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到别人,我当时就狠狠地批评了他,说的话也很重。他可能一时下不来面子,也跟我狠起来,动作幅度很大的把书压在手下睡觉了。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是又不能在课堂上发作。事后,我决定从此再不管他的事,只要不影响我的上课,怎么样都随你。过了一星期,我走进课堂,发现他的位置移到了最前面,课堂上也很主动的回答我的问题。我的心一动,何必再和学生闹别扭呢?我主动地把我的练习借给他,提问时也主动看着他的眼睛。一下子感觉距离拉近了许多。课后,他的作业也按时交了上来,感觉真好。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看到刹那间改变的力量,也对我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感到欣慰。我知道,作为老师,没有赌气的权利,没有发脾气的专长。我很高兴,我从学生身上,学会了宽容、理解、鼓励,当然还有善良。

一次语文课堂上,我在给学生讲授《一夜的工作》这一课,讲到敬爱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和平时生活的简朴时,不由得和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一起读起了课文当中的一段话:“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眶中满含泪花,一边读书一边在用手拂拭着自己的眼睛,我知道是总理高大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学生,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当我的目光落到一位平时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身上时,一股怒火顿时燃烧了起来,原来那位学生完全没有融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去,反而埋头趴在书桌上既不读书也不看书,于是就不由分说叫他站了起来,用尖刻的语言数落了几句。他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我看到他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我没有理会,继续讲起课来。事后别的学生告诉我那位同学因为有病,感到肚子痛就趴在了桌子上,而我却不问青红皂白就用以往的定势伤害了他。我非常懊悔,很诚恳地找到他,向他真诚地道了歉,取得了他的谅解。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从此以后,我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相互依从的师生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维系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历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孔子云:教学相长,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就难以谈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仿佛永远高高在上的教师,没有了学生亲近,没有了学生的知心话,没有了学生那里的反馈和意见,也将永远得不到提高和进步。一个失去了成长的教师,也就意味着他的教学生命已经结束了。

我与学生共成长,这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教师的关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做他们心灵的导师。我们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要与学生做真正的交流,师生共进是如今校园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

如果我问你:铸成一把宝剑,是在于剑锋的锐利及硬度,还是在于外鞘的辉煌?你的回答一定是“在于剑锋的锐利及硬度”。同样的,拥有金钱与财产能否使一个人有价值?不能。大家都知道,使一个人有价值的并不是金钱和财产,而是这个人的美德,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中感受颇深。

那么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美德?最初,我一直以为,教师的美德就是把书教好、把课上好。于是,我竭尽所能的去寻找与课本相关的材料、史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备课,生怕遗漏了什么。于是,上课与我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样,我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这样,我就具有了一个教师的美德了吗?

记得在开学不久的一次周记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上课的表情太严肃了,没有一丝笑容,我们有点怕;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批评得太严厉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上次我没有讲话,你冤枉我了,——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知识的先知者和后知者,不存在尊卑关系,学生也一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和谐合作的关系。这其中一些事让我记忆犹新。

刚开始我班里有几个调皮捣乱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对学习没兴趣,对之我很苦恼,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来激发他们。有次,无意中在运动场上看到他们表现出众,反应敏捷、奋力拚搏。我惊呆了,同时,我也感到庆幸,我找到了办法。我几次找他们谈话,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并且针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点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他们很感动,说从来没有老师像我那样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也是基于这点,他们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上课不再捣乱,成绩也有所进步的。

有一名学生由于初中基础没有打好,进入我们学校以后很是自卑,觉得学习提不起劲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结果在期中考试中成为班级最后一名。他很沮丧,就更自卑。第一次找他谈心时,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跟他讲我自己在念书时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以及我是怎么度过那段日子的。他似乎很惊讶我曾有过的经历,不过他并没有表示什么。第二次找他是在回家的路上。这一次,我告诉他,“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明天还没有到来,今天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肯努力,不放弃,没有做不成的事。”从那以后,经常可以看到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当别的同学在嬉笑玩闹时,他独自一人埋头学习。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从最后一名一下子进到班级中上游。他说,他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春的气息让我们感到温暖,我们相约在春花烂漫的今天,因为您,这日子变得特别,50颗真心在此刻为您跳动,50份祝福在此刻为您献上,亲爱的马老师:生日快乐。”当我默念着在我23岁生日时,50名同学的祝福语,我感受到五十颗信任的心,五十双真诚的眼,这就是他们给予我的回报,在那一刹那,我只觉得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爱,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愉快,我知道了,我懂了,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就会给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当我把微笑带到课堂时,学生就给了更多的我激情和灵感;当我用宽容对待他们的错误时,他们就给了我更多的惊喜和期待,当我用亲切的话语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了交谈后,他们在学习上就有了更多的兴趣和渴望;当我用对不起来弥补我的错误时,他们就投以我更多的信赖和敬意„„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美德?——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2.我与学生共成长 篇二

一天,我收到学生张小蕾家长发来的短信:

老师:

你好!我家小蕾放学回来经常不开心,说是班上的中队长点名指责、教训她。这太过分了!我家小蕾思维和行动是迟钝了一点,也许给班级拖了后腿,但是也不能当反面材料狠批呀!小蕾被批急了,发誓以后再也不理中队长了。老师,生活需要七彩阳光,请少给小蕾一些束缚,放飞她的翅膀吧!

看了家长的短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此以前,也有同学向我反映,认为中队长会指挥别人,却缺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由于我接班才两个多月,对中队委员中的每一位干部了解有局限。现在的这位中队长是代理的,她是一位外向型的、学习优秀、能说会道、挺能干的女孩。中队干部是中队的核心力量,是全体队员的火车头,这一项工作做得好,中队的工作就能很好地开展起来,中队的面貌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考虑再三,最后,我决定:完全让同学们自己选!尽管他们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结果出来了,“张逸”!几乎是全票!他当中队长?!我犹豫了,他能行吗?他,一个斯斯文文、不爱讲话的男孩;他,一个上课很少发言,虽说学习成绩蛮优秀的男孩;他,似乎没一点儿个性,没有一点儿能力。他能行吗?当个小队长还可以,可这是中队长啊!但这是全班同学一致选出来的,我不想推翻这“民主选举”的结果。没办法,试试看吧!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张逸这个中队长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工作上他是那么认真,脚踏实地。每周红领巾小广播的通讯稿,他会早早地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认真地写好稿子,及时上交;每次中队干部值日,他早早地来到学校,打开门窗,带领同学们早读;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会主动站上讲台,维持纪律;每次中队长会议后,他不会忘记向同学们传达,向老师汇报;中队工作小结,他征求我这个中队辅导员的意见,认真及时写好;“分湖水质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中,他积极与小组成员一起考察分湖周边环境,去自来水厂测试分湖水质,采访渔民、分湖公园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并写好论文……一学期下来,我有点了解他了。张逸虽然不声不响,却是一个“能思考、能干事,会思考、会干事”的男孩,他不是那种“华丽型的、夸夸其谈型的、浮萍型的”孩子。他,是实干家!

这么一个“另类”中队长的出现,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班主任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首先,用这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搜寻“沉在水底的孩子”。“沉在水底的孩子”和“浮在水面的孩子”应该得到同样的培养机会。第二,班主任用这双会发现的眼睛注意观察“沉在水底的孩子”的言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特别要去分析、思考、考察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和潜在的能力。第三,对男生干部的培养,更要多倾注一点心血,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班干部。

3.我与学生共成长 篇三

一个学期以来,伴随着一套又一套模拟题下来,有苦也有乐,再一次体会到了做学生的不易,也更加能够从学生角度思考如何讲解题目,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从前总是抱怨学生做题不尽人意,明明自己讲过,依旧不会,可当自己亲自做时,发现自己的情况远不如学生:审题不准,成语理解有误,语言表达不清,理解不到位,尤其在作文中,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批评学生审题不准,怎么发现自己也故伎重演了呢?明明给学生讲了如何使用素材,可当自己写的时候,头脑空空,感觉江郎才尽了呢?

针对这总总问题,暴露出我许多问题,总结为两点:读得少,写得少。都说教师应该像一个火把,要想点燃学生,首先点燃自己。于是,我拿出书本,再次结合教学实践,开始我的读书征程。

高中教材自不必说,初中内容对我来说很陌生,我一篇一篇重头学一遍,《出师表》《孟子二章》对这些传统篇目,我和学生一起背,一起复习文言字词,同时把每一篇都从写作角度挖掘,这样就很好地把课本利用起来了,如背诵《出师表》时,我们从三个角度挖掘,一是用在“士为知己者死”的话题上,诸葛亮为了刘备鞠躬尽瘁,而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使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有了一崭头颅的机会,因此刘备对其有知遇之恩。二是从赤诚角度来写,“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对刘禅可谓忠心耿耿,事无巨细,都考虑细致周到,劝诫之情也是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三是从教育角度来讲,或许就是因为诸葛亮思虑太多了,万事思考,“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不懂得放手,才养成了刘禅依赖心理,使刘禅没有了自主权,任何事都仰仗丞相,以致于他死后,刘禅无所事从,诸葛亮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丞相,但却是一位失败的教育者。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学生把教材读“厚”了,自己的基本功也扎实了许多。

其次是读书,说起来很惭愧,我总是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读书,可当我们真正去做时,每天一小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风流去》让我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孔子及其弟子,还有许多的魏晋名士,这对我讲作文极大地开拓了视野;《明朝那些事儿》一路看下来,有太多的感慨,对明朝历史也有了全新的了解,还有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等等,与其说对我的教学帮助,还不如说更加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深切感受到读书的妙处。

4.我与成长手记共成长小学生作文 篇四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儿,懵懵懂懂的我不怎么敢去跟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打交道。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我的心里很是落寞。不知为何,我从抽屉里掏出了一本崭新的厚本子。翻动棕色的封面,淡淡墨香袭来,映入眼帘的,则是整齐的条条杠杠。“这是成长手记,你可以把想说的话,学习的困难等都可写上去。”一旁的老师说道。此后,我就把它当做了我无话不知的“朋友”。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对它倾诉。绞尽脑汁克服了一道难题,它会为我鼓舞;学习上有困难,它会给我安慰;对紧张的学业松懈,它又会及时地警告我。总之,我和它变得形影不离,甚至晚上睡觉不揣着它,心里就不踏实。

不仅如此,成长手记还会给我许多意外的惊喜。例如有一次月考,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此后的几天,我上课总是想着那“红叉叉满天飞”的试卷,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一次我偶然翻开了成长手记,在我众多的埋怨下面,竟有用红笔注的,老师、同学给我的谆谆鼓励。感动的同时,我也豁然开朗,原来,成长手记还拉近了我与老师、同学的距离。

“要做好一件事并不难,关键是用心了没有。”“舞动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沐浴在阳光下,轻轻翻动书页,一句句话记录下了我心灵的感悟,同时也促进了我心理的健康成长。是成长手记,让我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老师,把友爱带给同学,把孝心带入家庭,把风采带入社会……

5.相约生协,我与学生共成长 篇五

学生在这一年中的进步,也真实的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而且在统筹兼顾 “主业”和“副业”的时候,我发现两者也能互相补益,相得益彰。

一、共同的爱好,促使学生和我不断学习知识、扩展视野

一年一度的生物知识竞赛定在11月份举行,这是生协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干事们和选手门准备两轮比赛要半个多月,复试时400多元的奖品也几乎占了协会1/3的财政支出。因此,生物知识竞赛也是北区生物爱好者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展示的多是当年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比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倍受争议的“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和将给生物学带来革命性变革的ips干细胞研究等,这些伟大的研究成果总能点燃学生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让台下的学生和身为评委的我感觉非常振奋,有的同学曾用“过瘾”来形容这种感受,非常恰当。

除了生物知识竞赛,生协还有一块“成长的沃土”——北区生命科学园,08年春天,我带着学生将20多种花卉种子播下,为了让它们顺利的萌发、成长,我和学生们下了不少功夫,上网查阅资料、请教绿化工人,还有两个学生为了保证花卉的灌溉养护,暑假都没有回家。到了开学时候,满园鲜花盛开,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付出和收获的含义。

共同的兴趣促使着生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当初的生协创始人,04级的龚超已经留学美国,去实现他的生物学家之梦了,其他的生协学生虽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也都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科学的执著追求中,扎实的学习,不断的扩展着视野。

而我作为指导老师,也在指导活动的同时,获益良多,很多知识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的,现在终于得以实践;要指导学生,先要提高自己,生协促使我进一步扎实了专业知识。

二、为了社团发展,学生和我都必须提高处事和交际能力

“自由发展”是社团不断成长和壮大的生命力,缺乏资金和资源却也是社团发展的最大困难。社团想发展,就一定不能有“等靠要”的想法,就一定要主动求援,以双赢的原则来建立广泛的联系。

建设生命科学园就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怎么解决种子的问题,我们想实现花卉种类多样化,到市场上买肯定要花费不少钱。然后是土地的肥力问题,园子下面大部分都是当年的建筑垃圾,石灰多,呈碱性,不利于植物生长。还有灌溉问题,有一个出水口就在园子旁边,可是被封住了。

有志者,事竟成。这些问题都在我和学生的努力之下,最终得以解决,母校的老师送给了我二十多种花卉的种子,校园绿化科为我们提供劳动工具和几车肥料,在和基建处了解情况后,我们买了水管浇水。

为了拓宽对外联系,学习其他同类社团的经验,生协学生积极和北林的百奥生物协会联系,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了请教栽培经验,学生和园林工人们经常沟通,为了买到水管和其他工具,学生经常要到水屯建材市场去找最实惠的产品。

为了给学生开拓眼界,我每学期都会通过自己的关系邀请专业人员来给生物协会开设讲座,刚刚举办的讲座《构建环境的色彩——园林植物概论》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正是在这些不断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促使着学生和我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不断本着双赢的原则来待人接物,所以,生协的工作不仅仅是兴趣和学问,还包括学习做人的道理。

三、统筹兼顾,辅导员工作与社团工作相得益彰

学生在从事社团工作时,学会了统筹兼顾学习和工作,兴趣与任务。而我则必须统筹兼顾我的“主业”辅导员工作和“副业”社团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原来两个工作有不少可以结合的交叉点。

首先,可以在组织生物协会活动的同时,结合生命学院特色开展专业教育。生物协会有一半的同学来自生命学院,组织生物协会参观生物研究院所,开展专业讲座和学习,可以促进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而对于外专业的同学,则可以通过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促使其在学科交叉点得到启发。

其次,在开展学院工作的同时,及时指导协会的活动。比如“5-12”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号召组织捐款,我指导生物协会积极配合学院的工作,将花园里生命力最强的花苗义卖给同学们,筹集善款共668元,全部通过红十字协会捐给了灾区人民。

6.初为人师的体会:我与学生共成长 篇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小我就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憧憬,并立志一定要当一名教师,培养祖国的栋梁。高中毕业后如愿考入一所不错的师范大学,学了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毕业之际又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攻读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教育方向,研究生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中山市第一中学工作。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我步入了职场。但职场的路并非一帆风顺,我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有过报怨。但在师傅、同事和领导的帮助下,我在教学路上越走越稳了,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还没正式工作前,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也获得了不少信息。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是建议最多的。电影时间比较长,在课堂上操作有点不太实际。英文歌曲大都在3-5分钟,很适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因此,我决定在英语课前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那播放什么歌曲呢?肯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不然怎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又上网查,现在的初一学生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歌曲以及哪些歌手的歌。Justin Bieber,Avril Lavigne,Taylor Swift等都是他们的偶像。我下载了他们的歌曲MV。正式工作前,我的移动硬盘里就装了几十首英文歌曲的MV。第一节课预备前,我给他们播了Justin Bieber的《never say never》,电影《功夫梦》的主题曲。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学生在初中第一堂英语课上很开心。他们没想到,英语课上还能听到自己偶像的歌曲。以后,我每节英语课前都会给他们播英文歌曲,每周一首新歌,都是有MV的。我播的歌曲都是我精挑细选过,很合他们的口味。不少学生听着就会跟着哼起来,而且哼的还不错。长时间下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英语。

给学生课前播英文歌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呢?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在教学设计上显得很稚嫩。好在学校给每位新教师都配了一名师傅,手把手的教我们。我很幸运,我的师傅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从工作至今,跟着她,我成长了很多。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英语教学讲究的是活跃。而课堂能否活跃起来,就在于你的教学设计里有没有活跃的因子。角色扮演、猜谜的游戏、同桌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都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刚工作的第一个月,我的课堂比较闷,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师傅听了我的几节课,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在师傅的引导下,我在教学设计上有了很大调整。我的课堂上多了很多小组对话、游戏等,这样我的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我还惊喜的发现,有些基础极差的学生也举手回答问题了。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Unit5 It’s raining 学习的是现在进行时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任意一个动作,其他学生用“Is he/she doing…?”句型猜。学生都非常积极,活跃,都抢着上台表演,而台下的学生也很积极的去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也掌握了,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除了设计活跃课堂气氛的课堂活动,灵活处理教材也是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成功的英语教学是让教材服务我们的教学,而不是让教材奴役了我们。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稚嫩的我被教材奴役了,每节课都按部就班的按着教材走,连教的前后顺序都不敢打乱。按部就班的后果是,课堂不够活跃,教学成绩没多大起色。多次听师傅的课,发现师傅不走寻常路,教材处理的非常灵活。比如课本上的听力放完后,她会让学生用pairwork的方式核对答案,听和说结合地如此巧妙,听力也不再是单纯地听力。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并不等于教学成功。在我看来,学生从心底佩服你,敬仰你,尊敬你,才是真正的成功。“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尤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我绝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余时间,我经常会走进课室,有时候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惑,有时候和学生聊聊天,了解她们的喜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当我走进课室时,不再是我主动找学生聊天了,而是学生主动找我聊天。再后来,个别学生还会去办公室找我聊天。在这种频繁的聊天中,我和学生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我有一个学生,非常调皮,上课不是和周围人说闲话,就是发呆,课下找他聊天,他也嘻嘻哈哈,根本不把老师放眼里。我对他束手无策,便向他的班主任求助。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原来他是个单亲孩子,妈妈从小就离开了他,他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但爸爸很少管他。班主任还告诉我,其实他很自卑,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找到了他的“症状,”我开始对症下药了。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讲完后又考他。他其实脑子一点都不笨,我讲的他都能听懂。于是,我又趁机表扬他。一段时间下来,他进步非常大,英语课上能认真听讲了,有时候还会举手回答问题,成绩也由刚入学时的30多分,提高到现在的六七十分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去年学期末的家长接待会上,他爸爸告诉我:他回家经常提到英语老师,说英语老师很关心他,对他帮助很大。

7.我与课改共成长 篇七

回顾从教三十年来的教学, 教材经过了多次修订, 从刚开始的三十六开书, 到甲种本, 乙种本, 再后来变成十六开的大本, 教材的一次次修订都是一场变革, 一次进步, 更贴近生活, 更贴近学生。但是教学内容仍然有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2008年令人瞩目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启动, 我在带高三一个班的同时, 又带了一个高一课改班, 我很荣幸走进了课改, 参与了课改, 感受了课改, 成了这次新课程的第一批具体实施者。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我深感新一轮高中数学教学变化是巨大的, 主要是教学理念的变化,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它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 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体现了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经过三年的实践, 我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生为本

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促进者, 评价者。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实际上,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 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教, 反而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学思想, 关注“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 研究学生, 结合实际, 探讨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更好的教, 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好学生学习的导航人。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我认为必须理解“导”的含义。所谓“导”, 并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定的轨道。而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启发、引导,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在关键处讲。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 教师再提出疑问, 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因为学生出现问题时, 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 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这样的“导”, 才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挖掘课本潜能,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 具有基础性, 选择性, 多样性和层次性。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认识规律, 注重展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在联系。突出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 突出双基,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 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我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不拘泥于教材, 备课时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重构, 突出主干知识, 弄清什么内容学生可以自学, 什么内容非讲不可。然后, 根据学情, 利用教材的章引言, 利用每节内容的思考与探究等。把知识与技能按教材的逻辑体系, 分解为有梯度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 主动参与教学。这样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现实中提出问题, 进行质疑、探究、实践、反思。在主动参于中学会学习。并且我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事分享, 发挥首席教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 在我们组推出“问题导学三对话”的教学模式, 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 在运用教材时, 注意挖掘课本潜能,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比如, 在讲必修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时, 我注重突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在讲《等差数列的求和》与《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时, 通过公式的推导, 让学生归纳方法思路, 总结出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倒序相加”与“错位相减”。每章结束之后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拓展引申。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 定理法则等内容, 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 突出审题训练,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并养成严谨细心的好习惯。注意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

今年高考我所带的两个文科班, 按学校的考核标准, 均分及格率分别第一、第二, 而且这两个班均完成和超额完成校订指标, 特别是213班, 高三我新接的, 平时数学考试每次名次靠后。经过一年的努力, 高考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我反思自己一年的教学过程, 我认为与平时注重基础, 注重课本, 强化过程教学,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8.我与孩子共成长 篇八

十多年前,我从中学调入小学,分到一所偏远的村小带四年级。勿庸置疑,我的心情有些糟糕,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第一节课,按照常规要点点学生的名,开始认识学生。我便从班长那里顺手抄来点名册,煞有介事地点起名来。学生配合得倒是很好,一个个站起来做个响亮的回答。当我点到大概第二十个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怎么有个与我同名的孩子?我想大概不会那么巧,可能是班长抄错了吧。就大估摸着叫道:“林凤瑞。”全班学生哈哈大笑了。我有些脸红,知道出错了,就立刻改口道:“林凡端。”全班学生笑得更不行了,有的前仰后合,有的两眼窜泪……我有些窘迫,有些尴尬,拼命地敲打板擦维持秩序,维护尊严。

“笑什么?笑什么?”我严肃地扫视着全班学生。事实上我早已猜出孩子们笑什么了,是我有意制造了一个错误吧?对了!

这时候,班长站起来,指着中间那个男孩说:“老师他不叫林凤瑞,也不叫林凡端,叫林凡瑞。”班长坐下的时候,那个叫林凡瑞的男孩红着脸站起来向我莞尔一笑。哦,是个特清秀,挺可爱的男孩。一眼定乾坤,忽然就喜欢上了他。

接下来,我向同学们郑重宣布:“同学们,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有幸与这个男孩同名同姓,也叫林凡瑞……”

“哇塞!”全班的孩子们齐声唏嘘,把目光齐刷刷投向了我,又齐刷刷地投向林凡瑞同学。然后,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惊奇得不得了。

在小孩子的眼里,老师是崇高和伟大的,学生与老师重名,是神圣无比而又“大逆不道”的。课下的时日,林凡瑞同学就成了同学们议论的焦点,有的羡慕他,有的却撺掇他改名字,说跟老师重名不道德。林凡瑞同学哭哭啼啼地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我鼓励他不必悲伤,这不是他的错,与老师重名是挺好的事情,人人都有选择姓名的权利。我半庄半谐地说,一个大凡瑞,一个小凡瑞,携手并进,取长补短,岂不趣味无穷?

说是这样说,但总是觉得有些别别扭扭。上课提问的时候,提到他时就有些拗口,那“林凡瑞”三个字总是难开口,有时勉强叫出来,也不那么顺畅,更谈不上字正腔圆,还会换来他的脸红和同学们的窃笑。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叫他“小凡瑞”以区别我这个“大凡瑞”。但仔细一想,“小凡瑞”似乎有些贬义,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后来,我就像背公开课稿那样,在家里反复喊叫“林凡瑞”,直到叫得自然贴切为止。

没想到,回到小学任教要克服的第一个心理障碍竟是这个!真是既尴尬又有趣的事情。幸好,时间会把一切事情习以为常,会把不寻常的事情寻常化。以后的日子里,提到“林凡瑞”的时候,再也不会拗口和大惊小怪了。

前面提到,我那时的心情很是糟糕,心理浑浊一片,大有“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慨。在这种思绪的影响下,对学生谆谆善诱和蔼可亲的信条就大打折扣,动辄把坏脾气带到课堂上,无端地对孩子发火。孩子们对我的敬重感渐渐消退,不满情绪渐渐凝生。孩子们的怨怼情结表面上不敢冲我发,那林凡瑞同学自然就成了替罪羊,成了同学们的出气筒。仿佛林凡瑞同学就是林凡瑞老师似的。有的同学指着他抱怨,有的指着他骂骂咧咧;我俩同在的时候,有的调皮鬼就大声戏谑凡瑞同学,喊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下意识地一回头,那些调皮鬼就冲我一笑,然后戏弄凡瑞同学,我似乎也遭到了戏弄似的,真难堪!

有时候,林凡瑞同学招架不住,就哭着鼻子找我喊冤诉状。望着他那稚嫩的面庞,我有些心酸。学生们恨屋及乌,无端牵连,才使他无辜地受到屈辱。仔细想来,错端都在我身上。我没有来的时候,他哪会这样!但是如果我的态度好些,做个好老师,对孩子们施之以爱,以诚相待。孩子们尊重我的同时,自然也会爱屋及乌,对林凡瑞同学友好的。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如此这般,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必须用积极的心态、崭新的教法面对这些孩子们了。

幸好,有林凡瑞同学这个传话筒和信息采集库,我就会掌握诸多一手材料,听到许多反馈意见。从他那儿了解到,我对孩子们温和不足,刻薄有余;耐心不足,焦躁过剩;多训斥,少交心;重灌输,轻启发;过度拔高,忽略基础……总之,我在管理上,在态度上,在教法上,缺陷多多,还没有适应小学教育,还没有进入小学教师的角色。从此,我进入了深度反思,进行着人生的转折……

很快地,我完成了生活的转轨,融入到孩子们童稚的世界里。我的心情明朗起来。我的性情温和起来,对孩子辅导耐心起来,对孩子讲课细心起来……变了,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变了——孩子们都这样说。

那个林凡瑞同学呢,自然也变了,变得不再因为“沾了我的光”而愁眉苦脸了,大家都像尊重我一样尊重起他来了,还亲切地管他叫“林老师”。是的,他真是个“小老师”呢,学习又好,又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班干部竞选会上他毫无悬念地当选了班长,成为我教学的得力助手。

一个班级,两个林凡瑞,有趣的故事多着呢。生活原来是满有意思的嘛!希望的曙光正在天空闪耀呢。我就有些痴迷了。

幸福时光——追赶太阳的女孩

我们班的宣传委员林晗是个很有创意的女孩。她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开辟了一块“心情专栏”,成为我们班的一大亮点。

这块小小的“心情专栏”作用可真不小,它记录着同学们的心理历程,描述着同学们的行动轨迹,可以说是我们班的阴晴表,自然备受同学们的关注和青睐。

同学们歌咏比赛获奖了,拔河比赛胜利了,或是考试考好了受到老师表扬了,“心情专栏”就会马上显示出来了,那夸张的图画、抒情的文字把同学们的喜悦心情流露得淋漓尽致,同学们的“心情指数图”自然也在攀高。当然啦,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流动红旗被别班争去了,赛诗会没有拿到好成绩啦,或者哪个同学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啦,老师的心情不好在班上发脾气啦,“心情专栏”的色调马上会晦暗起来,伤感的贴画就占据了整个空间。

那年寒假过后,我们忽然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班上的葛运宏同学因为得了肾炎而住进了市医院。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看着那空空的位子,让人有种失落的感觉。葛运宏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很用功,又很守纪律;“六一”文艺会演,他演的双簧戏幽默有趣,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也给我们班争得了荣誉。这样的孩子忽然间离开了我们班级,怎么会不让人思念呢?

这一段时日,心情专栏里都是显示渴盼他归来的图文,那焦渴的心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

在同学们焦灼的渴盼里,葛运宏同学随着他的父母辗转于青岛、济南、上海等大城市进行着艰难的治疗。师生伸出关爱之手,尽了最大努力给他捐出了一些钱,略表寸心,虽然是杯水车薪。倒也体现了一种关心。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4月17日,星期四,葛运宏同学终于病愈回校了,但身体依旧很虚弱,脸色苍白得很。据他妈妈说,只是阶段性胜利,隔一段时间还要到医院做复诊。但是同学们还是兴高采烈的,在林晗同学的倡议下大家欢呼着列队欢迎他。

第一节我去上课,只见“心情专栏”里訇然出现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光芒四射,耀眼爽心,“太阳”上面写着一行小字:今日晴,太阳出!

可是。那天明明是阴雨天气,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本来是很烦心的,心情指数也不会高的。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弄呢?我立刻会意了——从同学们幸福的微笑里。是呀,葛运宏同学回来了,回到大家的中间,同学们心中的太阳升起来了。

我立刻想起一篇短文来,题目大概叫《躲在云后面》,写得好极了。文章说,在大楼门口遇到一对母子。小男孩看来只有四五岁,一边走一边喊:“我要去动物园嘛。”妈妈劝他:“讲好了出太阳才去的,今天没有太阳,还可能下雨,不能去。”这时候,小男孩抬起头,突然指着天空喊:“有太阳!”妈妈看了看,说:“没有啊,哪里有太阳?”“有,”小男孩指着天空,“就在云后面,云一走开,太阳就出来了。”

是呀。那孩子的话真有道理,哪一天没太阳呢?没太阳天就不会亮,何必非要看到大大圆圆的太阳,才说有太阳呢?太阳只是被遮在云后面。它在那里,没有走,它连一秒钟都没有迟到,云一让开,太阳就露面了。

欢欣的孩子,总能看透乌云。见到太阳;积极的人们,总能看透绝境,见到希望。

上一篇:机关效能建设六项基本制度下一篇:工程招投标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