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2024-08-25

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精选12篇)

1.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其策略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择业的压力,通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对未来事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还可以增加大学生择业的选择性。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不单是理论方面,也可以利用职业测评的维度与工具,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性格与能力的了解,可以使其选择更加适合的工作。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性格、喜好不同,工作的习惯以及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是职业意识的养成,有利于缓解人才供需的矛盾,还可以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是个体针对自身素质能力、职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对择业产生确定的行为实践活动。从动态的角度分析,职业规划是指个体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所出现的努力以及准备,是个体针对自身现实条件与能力对职业发展做出的预测,也是个体不断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采取的实践活动。从静态的角度分析,职业规划是对个体职业方向、职业能力、职业环境等内容的分析,是利用测评工具对个体自身职业目标以及实践策略的制定。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是对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会考虑内部以外的影响因素,还会对个体进行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包括多项环节,其中较为主要的有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确定目标、策略实施等等,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基础,需要对个体的性格、特长、身体素质、文化水平、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只有对个体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环境分析也是确定职业目标的关键因素,环境的范围很广,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等,掌握环境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确定职业规划的优劣势。目标确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定会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出现变化,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等,在确定目标时需要结合个体自身的条件,还要参考职业的环境,为了尽快达到目标,还可以将目标进行细化与分解。策略实施是个体对职业规划的执行,是不断达到短期目标的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个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的内容、目标、策略进行更改或者修正。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

大学生择业率是高校最为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明确的定位,可以提高这项工作的水平。就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指导人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性格、能力以及特长等内容对其职业选择进行正确的引导,还要利用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知识,根据大学生个性特征对其职业倾向进行明确的判断,使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着明确的定位。

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异、职业倾向以及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这也有助于缓解社会中人才供需的矛盾。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终始,而且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这项工作并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一项系统的规划,而且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计划,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踏出校门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就业指导并不只是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也可以对大一学生进行试探性职业设计,还可以利用测评工具试探性的确定大二学生的职业目标。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

就业指导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客观的评价,指导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职业相关知识,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就业指导不单是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其本质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是对学生职业意识养成的教育工作。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职业意识还不够成熟,而且其职业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的技能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工作,还要认清不同职业的价值,使其在进入企业后,有效的发挥个人价值。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指导人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并对其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使其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身优劣势,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有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盲目性,而在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工作中,指导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等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还要传授学生面试的技巧,增加其被录用的概率。

3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重要、严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的原则。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社会中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工作的形态也逐渐趋于自由化与休闲化。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由原来分配的方式变为自由选择形式,以前选择工作时强调求稳,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择业也勇于跳槽,这也极大的鼓励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形式。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通过就业指导,可以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就业指导强调整体性,是一项综合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就业指导不仅是对大学生简历撰写的指导,也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而且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末。就业指导的工作形式很多,有择业讲座、岗前实习、传道交流、企业环境调查等等,有的学校还利用互联网,对就业指导进行大力宣传,实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

三、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项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结合了特质因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信息等多种理论,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工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率,也提高了学校就业指导的水平。

1 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质是对学生职业意识养成的教育,指导人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在不同的阶段为其制定短期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开展职业规划工作。教育管理者要增强就业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性,提高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利用课程覆盖、团队辅导、分类指导等不同的途径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衔接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由于社会环境对职业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分析职业价值观、职场信息,引领大学生摒弃不良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服务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就业取向。

2 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的主体和实践者,由于每个人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不尽相同,加强对大学生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的研究,是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关键。为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潜能,改变部分大学生就业意识不强,竞争力较弱的现状,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区域经济的学习和调研,充分掌握并规范使用各种职业测试量表,准确掌握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高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科学化、个性化水平。

3 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化程度

在就业指导上,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以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咨询指导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课和个别咨询为主要方式,同时与其它内容与方式并存的立体化工作实践体系。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的工作过于笼统,使得菜些大学生对各项指导内容和方式的使用率、满意率和需要率整体偏低,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的使用不平衡。由于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系统的就业测试,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就业规划定位不准、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就业市场预测、信息服务和渠道畅通方面,需要与地方的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建立起相互衔接的服务机制。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能力与特点,利用测评工具,可以客观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为了未来的择业目标而不断的努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学校就业率的有效手段,指导人员不但需要掌握社会职业相关知识,还要善于应用心理辅导等方式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其性格特征以及优劣势,使其在择业的过程中选择更加适合的工作。学校还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库,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宣传就业指导的作用与意义,为学生择业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李娜.打造现代职商促进学生就业——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人才开发,(11).

[3]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2).

[4]胡娅丽.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

2.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二

(一) 医疗行业就业市场失衡。

一方面, 当前医学毕业生数量供过于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医学生总量持续增长, 增速远大于医疗行业能够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速度。而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低迷不兴的大环境下,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面临种种困难,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化解过剩产能影响, 各大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减少, 出现用工不旺, 用工紧缩, 医疗行业也不例外。[1]另一方面, 适合医疗行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少。从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来看, 医类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滞后效应, 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仍然以政府主导, 医类各方向的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色彩, 而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 对医类各方向人才需求数量、素质要求灵活多变, 但高校的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封闭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导致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临床实践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总之, 医类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大, 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新岗位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以及医类院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导致就业市场遭遇“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 是医疗行业就业市场失衡的主要原因。[2]

(二) 区域经济及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的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 医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很自然会将收入、工作和生活环境等作为优先考虑因素。据统计,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分别比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出不少, 而不同省级城市之间, 省级城市与区级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 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人均收入是欠发达地区的几倍之多。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也拥有良好的城市发展前景和更为公开透明的人才竞争机制, 能提供给医学生们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以及更广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才使得大量医学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城市。除了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外, 城乡二元结构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城市生活环境好, 交通便利, 生活质量高, 而农村, 由于发展较为缓慢, 生活单调, 交通不便, 工资低福利待遇差等, 医学生更愿意选择留在城市就业。由此造成发达地区、大城市岗位竞争激烈, 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加之不少医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问津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 从而导致选择性待业。

(三) 就业能力不足影响医学生就业。

就业能力是学生发现、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一种综合能力。当前我国医学生因课业繁重, 相对其它专业, 就业能力不足更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世俗功利、缺乏市场意识, 就业竞争的进取心不高;在求职过程中不善于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从而影响自身特长的发挥;专业知识面狭窄, 仅限于书本, 与社会需求脱节, 知识的广度、深度也不够;沟通能力差, 不善于倾听及有效说服别人, 不能很好的建立和利用人际网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规划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及学习能力差;基本专业技能不熟练等等。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医学生时, 往往最看重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人格品质, 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职业能力。而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将导致求职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 客观上都促成了待业与空岗并存的状态。

二、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医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 配备从事医疗工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促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持续发展。

从事医疗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具有医学教育背景, 且有一定的医疗工作经验, 对医疗行业有着较为直观与深刻的体验和感触, 较为熟知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行业需求。这些教师结合自身经历, 不仅能够对医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 而且还能帮助医学生制定切合专业实际、符合医疗市场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重在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地域城乡等社会环境对医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 分析职业价值观、职场信息, 讲授国家就业政策, 引导医学生摒弃不良的就业观念, 帮助医学生树立为国家与社会需要服务的就业取向, 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三)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应注重学生软能力的培养,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

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演说能力、自信、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抗压能力、吃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诚信等。[3]就业动态机制表明, 具备以上素质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因此, 为促进就业, 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 加强对医学生“软能力”的培养,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 应作为医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重点。

三、结束语

医学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不仅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国家的医疗事业、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社会和谐稳定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医类院校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以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为契机,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确保学生在毕业季能够顺利踏出职场生涯第一步。

参考文献

[1]荆德刚.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12) :37-40.

[2]钟兴言.政府和高校责任视域下的大学生待就业成因及解决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 (8) :17-21.

3.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三

一、自我定位要准确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自我定位不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定位就是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也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我能做什么?”。而据今年暑期的一些调查来看,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工资看外企、职位看白领、单位看名气、环境看气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致使他们不但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自信心不断受挫。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不断地转变就业观念,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充分认识“我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等问题。使自己的理想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那么这就需要大学生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明确自身优势。首先是明确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的如何?行业知识了解多少?其次,明确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比较强,比如是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亦或是组织管理能力等。再次,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比如开朗、沉稳、坚毅、幽默、宽容等。不管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强弱还是性格特点,都必须能拿出具体的佐证材料或者事实进行证明,从而增强其可信度。而这就需要你清楚的认识“我曾经做过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比如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获得的证书或奖励;担任过学生干部,有什么收获或成绩;曾经在什么单位进行了实践等。个人经历作为个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你对自己优势的一个很好的证明,而且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你个人的综合素质及潜力状况。目前备受招聘单位的关注,不容忽视。

第二,发现自己不足。首先认识自己的性格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其次,总结在经验与经历方面的欠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以上这些自我分析,旨在认识个体差异,深入了解自身,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自身优势,同时这种认识和分析还要全面、客观、深刻,这样才能合理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心想事成。

二、职业定位要明确

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接下来要明确的就是职业定位的问题。因为职业目标不明确,所以导致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准备不足,只能仓促上阵,结果可想而知。

职业定位乃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简单的说就是“我想干什么”或“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而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并不是很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多数认为是为一纸文凭而学习。而导致这种错误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认识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无理想、无目标的盲目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感受不到太大的压力,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很好的设定,那么他们就会加强学习和实践的针对性,有意识、有目的去根据理想职业的特点和目标岗位的需求,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或者适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相关准备。所以,从一进大学开始,学校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打就业“预防针”,加强引导,让学生给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

那么,大学生怎么样才能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呢?首先是在充分了解岗位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择己所长,即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定位。大学三四年的学习,使你在所学专业方面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较深的认识,也具备了相关的能力,这样的积累使自己能充分发挥自我优势。那么,毕业前可通过各种途径,对国内甚至国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领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认真分析,在对行业发展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应该找寻什么样的工作。

其次,择己所爱,即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就意味着自我折磨。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之前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的并不了解,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定位对于大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那时他们不仅具有为新的职业目标做准备的时间和余地,而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具有的资源又为这种准备提供了很多便利。

最后,择世所需,即大学生应进行社会分析,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定位。社会不断在进步和变革,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那样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职业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常常因人而异,并无定式可言,同时也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上大学不一定就非要想办法捧个“铁饭碗”或者“一次到位”,找个“终身职业”,也不一定非得在生源地就业。所以,当今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职业目标的确定上,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或者盲目跟风,见异思迁。

那么,是不是自我定位和职业定位明确了,就业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呢?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一个前提和基础。因为在自我定位即“我能做什么”和职业定位即“我想做什么”的问题上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错位,比如说能做的并不一定是想做的,想做的又不一定适合自己,这一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4.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职业规划 篇四

1.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另外,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遭遇到低端劳动力市场和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挑战,就业前景极不乐观,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己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的重大问题,但是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2.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2.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需要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自身的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和对职业生涯的预测,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盲从和失败。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将学业与职业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目标职业要求趋同,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在无形中大学生就适应了目标职业的要求。(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个性才能,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确立符合自身爱好的职业目标,不断丰富该目标下的知识与本领,使大学生充分发展自我优良个性,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养成职业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毕业选择工作时,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工作和适合的单位。另外,用人单位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进行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这样就实现了合理的双向选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意志消沉,斗志磨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理想。加上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规划,不知道需要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更不知道该如何规划。(2)不少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确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盲目随从。大学本科的扩招,使本科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很多同学把考研看成来留守在象牙塔里的为通道,盲目的跟风,糊涂的考研。

3.2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5.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五

张顺飞

关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认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在其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同时,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因此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难、压力大的问题,与当今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关联。总体来说,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但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做好职业规划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实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调查目的

想通过这次调查,去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还有就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最后希望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以此来给正处于迷茫中的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树立自己理想的航标。

三、调查范围

广州地区的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

四、研究方法

随机通过网上发放问卷给以前的高中同学(200名)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1张,有效率95.5%。

五、调查正文

(一)调查内容

广州市内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

1.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喜欢的,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如下图),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1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而有4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5%的大学生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比较不满意, 2.40%不满意, 15%较满意, 21%满意, 15%不清楚, 46.60%2.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如下图),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了解,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

41%不了解含糊52.30%6.70%了解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3.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6.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73.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是不了解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73.50%26.50%关注不关注

4.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在大学里,规划好职业生涯,这也许就是你人生创业的捷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这种经济寒冬里,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

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能懂得较多的知识,能胜任多方面的工作。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结果事业一事无成。

所以当今大学生应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实践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正确途径。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调节,一方面要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另一方面要增强目标性,防止与自己专业方向无关的知识比例过大,以致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2、做好职业定位,笑傲职场。(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2)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

六、调查结语

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对我们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只有尽早的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合理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将来在就业过程中所需的能力。今后的就业竞争形式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无法掌控,唯有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就业环境。立足现实,明确目标,积极主动的正确评估自我,并进行机会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步骤的开展实施。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二O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6.13年及未来职业规划方向规划 篇六

记得有一次跟一个我很尊敬的学生家长聊天,他也说到这个问题。任何行业,如果过于单一就显得没有竞争力。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直线不够,那就发展他的横面,够深,够广,够专业,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只会单一乐器的缺憾。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我发现是我自己当初给自己画的线太死了。首先竹笛博大精深,非常的难,要真正吹好,需要旷日持久的练习及钻研(任何专业都一样)。不止是但但要会吹,要吹好一首曲子,要从各方面了解它,追根溯源到当时的作者的心境及他在写这首曲子的人生历程等等。这首曲子要表现的情绪及内容,它的风格,甚至到底的乐器等等。

第二,竹笛可以引申到整个管乐,埙,箫,葫芦丝等等,再远点可以到西洋乐器,长笛(这个我本来就会),萨克斯,黑管等等乐器。我可以借竹笛的良好基础,系统的选择一个乐器作为辅修,不一定要单一只吹竹笛。

第三,可以发展周边,乐器的维护,修缮。教导,培训。民乐演出,新民乐的研究,舞台的设计,节目的编排。这种种分门别类就足以成为一个专业。需要十分的精力去研究钻研它。

7.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七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体现,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 它包括人格品质、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1]

(一) 职业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 与其说他就业困难, 不如说他就业迷茫。因为他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自我, 了解社会, 职业观念淡薄, 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不清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需要;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方向和目标。2008年我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 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 两年后, 我校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 结果显示, 当年写下目标的学生, 无论是事业发展获是生活水平, 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 大学生从进入大学以后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 就业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在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要想取得好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拥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但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竞争优势不明显, 自身并不具备特色优势, 具体来说:专业技能不突出, 在校期间只注重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自身专业相对应的社会要求不明晰;实践能力欠缺, 即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 在步入社会后, 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节奏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 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不够, 即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创新不足, 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面对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不强。以本校审计专业为例, 每年进入知名审计机构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 而且有着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在各方面都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

(三) 人格品质不完善

人格品质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即良好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责任心等, 这些都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用人单位除注重专业技能外, 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 他们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完善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 而这也往往是大学生所欠缺的。很多大学生更多地注重科学素质和智力因素而忽视人文素质和非智力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 诚信度不够, 随意毁约, 职业道德欠缺, 敬业精神不足。[2]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 与人相处困难, 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去, 表现出沟通能力较差等问题。据调查, 我校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学生个人素养问题, 在工作不到半年就被辞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 就业准备不充分

大学生就业是关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键问题, 在就业中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一是就业观念陈旧, 择业期望值过高, 过分看重工作单位、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 未看清国家就业形势的严峻。二是就业过程不熟练, 不能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以及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定位不准, 盲目从众。三是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 求职训练不到位, 未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是心理素质不佳, 在求职过程中, 一旦遇到挫折, 即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据统计, 我校2010届毕业生中有2.3%的未就业学生在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此类学生大多是在校期间未完成指定学业或本身对就业无意识, 对各种笔试面试从未加以准备, 带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 就业就成了难上加难的负担。

二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 或称职业生涯设计, 是指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社会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教育部规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职业和专业, 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 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和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3]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第一, 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正视就业问题。从高中步入大学阶段, 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目标转化。高中的学习目标是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 而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很多大一新生迷茫困惑了。在此时适时地进行大学教育和适应性强的职业生涯指导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及时认识自我, 努力向新生活奋进。

第二, 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丰富工作内容, 发挥“引路人”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时至今日, 辅导员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保姆”式而是“引导”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成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 有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有个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是各个学校培养成果的展示。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直接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能够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知名度, 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 大一阶段:重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了解自我, 学会自我管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 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探索阶段, 具体说: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前景, 大致了解每学年应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 多利用学生手册, 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5]加强与高年级同学的沟通, 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 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 大二阶段:重技能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 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塑造职业品质, 奠定职业发展基础;此阶段也可称为定向、规划阶段: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未来究竟做什么, 是继续深造学习, 还是毕业工作?要去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或者出国留学。同时,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 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 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 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三) 大三阶段:重定位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 跟踪目标企业, 强化人职匹配;根据职业和行业人才要求, 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 通过企业见习, 强化执行能力, 并修正和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冲刺、强化阶段:因为临近毕业, 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在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 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 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 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 并积极尝试, 加入校友网络, 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 可多接触留学顾问, 参与留学系列活动, 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 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 大四阶段:重实战

学生应该强化面试营销能力, 去企业实习, 主动就业, 获得理想职业。此阶段也可称为分化、输出阶段:面临毕业就业,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分化成不同的群体:有的同学的目标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有的忙着考研升学, 继续深造;有的准备出国留学。这时, 如果要求职的同学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 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 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对大学生开展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只有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才能逐步使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和教育的主要载体, 应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中之重, 积极研究探索, 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至能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邓静.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1 (06) .

[2]向从武.略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5) .

[3]侯芬.明确生涯辅导目标建立全方位生涯辅导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

[4]余信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0) .

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G647.3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对于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可以快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缺乏工作经验,对就业的认知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准备工作,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学生的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顯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一个原则便是端正态度、求职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放过各种学习及实习机会、要敢于在各种场合将自己推销出去。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献文.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2]邢灿华.谈谈高校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技巧.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

[3]宋志海,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9.大学生职业规划-做好定位再跳槽 篇九

一步错,步步错的故事

Ben是2007年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喜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毕业时为了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他进入了某制造企业开始了他的HR从业历程。由于公司管理混乱,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许多方面都做得不够专业,他希望自己能够在HR各个模块全面发展,于是2008年初他把老板炒了,跳到一家国际货运企业做了招聘专员。跳槽之后没多久,他发现该企业承诺的薪酬始终无法兑现,于是半年后他再一次跳槽到了另一家民营公司担任培训专员。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Ben所在的民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压力,就在2008年春节前,该公司宣布破产,公司80余名员工一夜之间丢了工作,自认倒霉的Ben无奈之下只得加入了金融危机下求职的大潮,但这次的跳槽却没有以前那么幸运。Ben来向阳生涯咨询之前,有过近百次求职失败的痛苦记忆,三个月来找工作的经历使他觉得身心俱疲。“没想到一次不合适的跳槽会引发日后这么多次跳槽。”Ben特别担心频繁跳槽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甚至形成更怕自己陷入一场恶性循环。

向阳生涯专家点评:

有些求职者只看跳槽后的职位高低,却不去考察新公司的环境和文化,结果与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很难融合;有些求职者跳槽时只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人格、兴趣和专业背景,结果导致求职失败;也有一些求职者一味追求高薪,却忽视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职业规划,放弃了眼前的工作选择跳槽到陌生的领域,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频繁跳槽本身对用人单位就像是颗“定时炸弹”,企业往往会对其稳定性产生疑问。所以频繁跳槽者在跳槽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求职的难度。因此,当跳槽成了一种惯性,跳槽也变成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致命杀手。

向阳生涯CCDM专家认为,职场人士在随性的跳槽过程中,一是不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与竞争优势,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在何处;二是因为没有定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对现有职业产生厌烦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多数人只想草草换一份工作,以解决目前的困扰。根据向阳生涯多年来对职场的研究,在目前的职场跳槽者中,至少有6成以上属于盲目跳槽,即在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跳槽。对于那些未规划好,或是自认为“运气”不佳的跳槽者来说,客观上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每次职场能量的积蓄在起跳之后便快速跌落归零。没有明确目的就胡乱地跳来跳去只会让你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增加更多阻碍。

10.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篇十

今天要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想起了第一节课,周老师让我们写从高一至今的简历,我拿着笔,苦思冥想,却无从下手,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那句话:“简历”是‘做’出来的,所以不做就不能写出来。”这句话给我的启示很大,简历是“做”出来的,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又该如何着手?当然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立刻做。本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定位自己,确定目标的方向。

2、决策理由,影响决策的因素。

3、职业要求。

4、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得不再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也许可以决定一个的一生,在周老师的课上,我用老师教的方法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测试,感觉很准。我是一个向往稳定生活的人。不需要大风大浪,只要一种比较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本人觉得公务员会是我的最佳选择。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工资,按时上下班。这一切都很符合我的生活方式,我就向往这样的生活。竟然已经选择了公务员作为我的职业,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作为一名公务员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最重要的有“三好”。

首先要定位好。公务员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人员,不同与普通的工作人员。新录用的公务员大都来自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或其它企事业单位,对踏上公务员岗位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一个新工作的起点。所以我们要找准定位,认清自我,迅速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公务员的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国的国家意志就是广大人民意志和权益的体现,我国的公务员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公仆”。做好“人民公仆”的角色,时刻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理想信念。

其次要学习好。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公务员的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要求每名公务员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能够胜任多个角色的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当然不能把学习的知识停留在书本上,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和进步。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三要工作好。 “违法的事情不能做,不懂的事情学着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困难的事情抢着做。”要做好每一项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公务员岗位更是如此。要做好本职工作,第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公务员的工作绝不只意味着稳定和权力,它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当公务员不能有投机心理,不能老想着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办事,或把公务员工作当作实现个人私利“跳板”。其实公务员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第二工作要务实。政府在经济生活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务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政府职能的实现无疑依赖于每个公务员的细微工作。第三工作要创新。创新才有活力,这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行的一条准则。创新要求在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管理上不断有所突破,要创新就要打破坛坛罐罐,打破陈规陋习,对不适应甚至束缚单位发展的一些条条框框要坚决地加以改进甚至摒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在思考问题上,在处理问题上,一定要把眼界放开,既要立足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措施要制订的得力,方法要选择的得当,问题要看得透彻,道理要讲得明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年龄优势和知识优势,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讨新路子,使行政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有所提高。

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首先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智力素质,智力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和思考。

(二)心理和身体素质,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指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意志、心理感受等方面。主要包括情绪和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公务员必须具备连续作战的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三)基本能力要求

(1)表达能力

(2)人际协调能力

(3)时间安排能力

(4)学习能力

(5)办公现代化和外语能力。

此外,公务员还必须具备所从事岗位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组织指挥、决断能力等。

根据公务员的职业要求,我想先分析自己的优势:

1、本人的专业是法学和英语,目前的课程安排比较多,所以我大多数时间花在学业上,学习比较认真,学得扎实,可以说法学锻炼的是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英语锻炼的人思考能力。

2、本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从初中起就住校,可以说自立并且自理。本人比较积极乐观,心理素质还不错。

3、本人目前的功课比较繁忙,这就要求我学会协调学习以及课外活动,即协调能力,本人人缘不错,交际能力还行,擅长与他人打交道,待人友善。当然学习能力更不在话下,我认为学两门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刻苦,更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而我正在学习英语,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而且本人是班级生活委员,具有一定的组织、决断能力。

4、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文笔还行。

本人的劣势有:

1、做事犹豫不决,不能果断的做决定,即使有时候做了决定还会左右摇摆。

2、没有耐力,经常是做事三分热度。体质较弱,似乎没有连续作战的精力。

3、表达能力欠缺,不能用较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分析,首先,我认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我的优势。并且重点针对劣势进行改正。针对劣势可以这样改正。作决定之前,务必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全身心投入,尽量做到最好,可以在生活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改正。而耐力不是一天两天的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就是尽量在每一件小事上用心,不轻易放弃。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劳逸结合,锻炼一个强健的体魄,应对任何艰难险阻。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课堂发言,课下组织活动,以及和同学们聊天的过程中加强。

我离目标还有多大距离?做了以上的努力,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具体行动,努力向合格的公务员前进。

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能力。但是要学习还要懂得方法,要会学习才能有成绩,我认为要加强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要精、要专,更要谦虚踏实,一定不能眼高手低,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学起。知识需要点滴的积累,在学习中能因为细小而忽略学习,甚至不屑学习,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踏实、循序渐进。

2、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公务员的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要求每名公务员具备个方面的素质,能够胜任多个角色的工作,这就需要公务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面的扩展,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学习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和进步。

4、学习贵在坚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的进步。成绩的取得要靠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就要靠坚持不断的学习。也许学习对于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要坚持下去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必将加强自身学习,善待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分钟,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公务员。

11.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十一

据了解,浙江金融职院在二年级中组建面向金融机构的订单班已坚持10余年。每年3月由学校领导带队到全省11个地市召开应用型人才座谈会,倾听行业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意向组建订单班的金融机构于4月到学校举办宣讲会;5月中旬学院统一组织订单班招聘会。招聘会结束后,所有的订单班学生将统一进入学院的银领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再到订单单位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后,就能顺利在订单单位就业。

据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前来招聘的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近10年的订单班,浙江金融职院和我们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培养人才,加上学生本身技能优秀、稳定性好、能吃苦,订单班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了我们的业务骨干。我们今年要招聘客户经理50人、柜员20人,组建两个订单班。”

12.大学生就业规划及未来职业定位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年扩招,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愿望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能相适应, 结构性的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要, 促进毕业生就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 社会上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各个高校都扩大招生规模, 这给大学生就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步的增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表1) , 就业矛盾非常突出。

从新增就业来看, 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高达2400万人以上, 而新增岗位与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 供大于求的缺口大约在1200万人。从总量上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 但另一方面, 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随着科学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不能适应新的产业要求, 造成了结构性失业, 成为了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才资本质量水平低下, 造成就业风险增大, 工作稳定性减弱。

1.2 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重视

据调查显示, 多数高校决策层对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只关心就业率高低, 不重视就业指导服务, 将毕业生推出去就算完事;虽然各高校按国家要求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 但是在经费、人员、设备等配备上不予以重视。

就业指导教师缺乏,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我国虽然开始实现职业指导人员的证书和上岗考核制度, 但取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者非常少, 特别是目前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很难灵活应付与就业相关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内容。

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落后。填鸭式教学法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大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举办就业讲座、开动员大会这样的方式进行, 这就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专门咨询和更有效的就业指导, 也就会导致就业指导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不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反而成了空喊口号。

就业指导的实践性不强。很多教育专家曾指出经常开展就业面试实践和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 在真正的求职面试前做几次这样的训练会有效提升面试效果。但是真正开展这样实践课程的高校却并不多, 一般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纸上谈兵, 毕业生缺乏演练实践的平台, 就业指导的效果也就不是很理想。

1.3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 教育部2007年才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高校教学计划中, 因此大多数高校也是近年来才把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在高中阶段, 职业规划课基本上不涉及, 学生上学的目标就是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 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报考的专业并不了解, 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来填报志愿。进入大学以后, 才逐渐意识到所学专业其实可能根本就不适合自己, 也不知道自己学了这个专业以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专业不适应, 又找不到自我调节的办法, 就产生了迷茫, 进而出现逃课、迷恋网游、睡懒觉等现象, 最后导致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们不难看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是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 没有明确的目标, 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由此可以看出, 做好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素质下降, 独立能力不够。由于扩招, 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降低, 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信心。

对就业认识不够, 影响就业的成功率。根据调查显示, 36%的同学认为知识丰富最重要一些, 28%的同学则认为丰富的阅历最重要一些, 接下来是好的高学历、勤劳踏实和好口才。很多同学忽略了勤劳踏实的传统美德, 知识业务水平、口才、学历、阅历等因素对找工作固然很重要, 但是没有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 个人的能力很难发挥到极致, 个人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2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

2.1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化队伍对就业进行指导, 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 需要把专业化指导队伍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保证指导教师的整体性素质。同时要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的力量, 做到就业指导这一项工作全员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把岗位的实际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定期有针对性地聘请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帮助学生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 传授求职技巧。

2.2 将专业学科和就业指导有机结合

学生选择职业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了解,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专业知识, 而且要建立和加深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兴趣。为此, 高校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 才能有效产出各类各层次有用的人才。高校在教学工作的评估中, 应激励广大教师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 引入《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增强学生择业时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在思想品德课中, 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开展吃苦耐劳教育, 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2.3 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 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

高校要给大学生提供稳定的见习基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本身的优势,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首先可以创立学生创业基金会, 给大学生提供机会进入到科研室, 参与到科研成果的展示中, 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要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源来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可以成立由学生自主经营的建立学生书刊亭、家教服务部、科技服务公司等, 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 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第三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学生进行技能教育和创业意识的载体。倡导成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学生社团, 如摄影创作协会、管理者协会、法律咨询服务社等等。四是创建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 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 规划自我, 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 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3 大学生要主动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可以获取更大的职业发展优势, 为轻松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3.1 进行自我分析, 准确定位

做好职业定位要从学习的专业着手, 在这个阶段中, 大学生要主动建立学习目标与计划并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活动, 增加交友圈, 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从各个方面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大学新生要了解到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多与学长学姐进行接触、交流, 分析别人对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其次, 应充分地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己。另外, 要注重自身的兴趣培养以及性格的塑造。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职业测评机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和职业能力进行专业的测评。还可以通过校内专题讲座、校内社团活动以及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等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兼职、暑期工等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但对自我的正确评估并不是简单把自己放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中, 局限自己的未来。自我评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深入了解和准确评估,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根据对职业方向的定位, 建立奋斗目标

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就业政策、形势等是当前大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 同时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一个前提。掌握与之相关的信息能够让大学生对社会需求有更好的把握, 明确自己将来所从事行业的方向, 准确制定奋斗目标。大学生可以通过兼职、人才市场、网络、讲座、校内活动等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通过职业分类来帮助自己判断哪些工作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范围内的, 哪些工作是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 哪些工作可以使自己的价值观最大化、能获得最大成功感等。职业目标的确定并不是盲目的, 对职业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自身情况, 在广泛了解了职业信息, 综合权衡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志向、自己的专业特点后, 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3.3 根据相应目标,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大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 制定出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书要设立近期、整体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 按照计划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按照设计的阶段性目标, 合理地安排时间。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第一要加强专业理论基础, 在学校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第二要丰富知识面, 选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目。第三, 开拓眼界, 积极地听学校举办的各种讲座以此吸收知识。除了要把理论知识学好外, 还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培养自己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高自身的创造力等。利用假期参加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实习、社会实践等等, 加强对职业目标的训练, 获得与之相关的职业技术技能, 提高 (下转第252页) (上接第211页) 自己的职业素养以此提高将来的发展优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确定了奋斗目标后, 实施是关键的环节。但职业规划并不是静态不变的, 它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实施过程中, 要不断地审视规划中的不足, 及时调整方案, 完善具体的细节。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 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 更好地发展, 必须提前作准备, 认真做好职业规划, 使自己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获得职业发展优势。

4 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虽然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几点创新性策略, 但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宋丹, 张丽萍, 杜昕.浅析经济危机下的高校就业景观[J].中国电力教育, 2010.5.

[2]钟强, 易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9.24.

上一篇:阅读使人成长心得体会下一篇:研究生党员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