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2024-07-01

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共8篇)

1.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篇一

“功能型”是把产业相似、行业相近的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党组织;“矩阵式”是在以纵向、地域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横向、产业为主设置党组织,实现党组织纵横交错、相互补充、矩阵式发展。

2007年8月以来,台安县62个村建立“功能型、矩阵式”村党委或党总支,下设新型党支部、党小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上。

功能型、矩阵式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矩阵式管理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借鉴数学上“矩阵”概念,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的组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模式,将产业相似、行业相近的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党组织,“矩阵式”是在以纵向、地域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横向、产业为主设置党组织,实现党组织纵横交错、相互补充、矩阵式发展。

矩阵式管理加强了各党支部部门之间的学习与交流,集思广益、协调互补,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各级人员听命于直接领导,在横向业务上关联性较差,矩阵式管理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交流的有效手段,各个党小组可以借此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不断适应学习型社会新形势的需要。矩阵式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抓好党支部作风建设,在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上,矩阵式管理有助于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克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进一步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促进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矩阵式管理有助于各支部、党小组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大家共同致富。

2.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篇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机关是高校党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机关人员的素质如何,对和谐校园建设至关重要。机关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机关党组织应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努力营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钻研工作的良好氛围,促使机关工作人员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能力素质与工作需要相适应,与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相适应。

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机关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和谐社会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处室;分析研究和谐社会思想与校风、教风、学风结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营造团结、活泼、健康的工作、学习氛围。其次要深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和探索。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深刻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机关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二、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十分激烈,优良的育人环境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软件”,是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对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行政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也是创造优良育人环境的主体,营造优良的软环境,机关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十分关键。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就是要切实解决机关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快发展。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对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党委应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创一流服务,促进和谐机关”的创建活动,在机关发起“立足岗位讲奉献,文明办公促和谐”倡议,提倡忠于职守,态度热情,周到服务,微笑工作,在管理中求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机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群众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呼声和要求,切实解决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为基层和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和谐因素,通过扎实的工作和过硬的作风,促进学校校风建设。机关党委要加强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举办新进机关干部、新党员和机关学生助理培训班,对这些同志进行机关管理工作规范、文明办事、强化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尽力消除机关管理工作的漏洞和不良反映,以维护机关形象。

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基层提供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离开了基层,机关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努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落实和体现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上,机关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自身的整体形象和高效的良好声誉,赢得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三、凝聚人心,融洽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党组织是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窗口”。机关党组织扎根于广大教职员工之中,在服务群众、表达诉求、凝聚人心、排忧解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融洽机关人际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机关党委要从三方面工作入手。第一,通过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融洽党委成员之间、部门领导之间、党员之间的关系,扩大班子民主和党内民主。第二,坚持经常性的谈心制度。通过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化解隔膜,消除猜疑,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共事共心,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第三,发挥机关群团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增强职工之间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开阔工作思路,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工作的目的。机关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校园和谐建设会起到影响和带动作用。

四、务实创新,团结进取,以和谐机关建设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建设高校和谐机关,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有碍于高校的安定与和谐。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应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务实创新,团结进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机关。

和谐机关建设要从机关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多的适应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的有效载体,使和谐机关建设活动在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中得到加强和发展。首先,机关要强化以精神文明为主体的创建活动,重视工会、群众团体组织在构建和谐机关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机关工会工作,组织安排好机关文体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增强职工的体质,维护好职工的身心健康。其次,机关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机关文化活动,加强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如定期将职工的摄影、绘画、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组织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等,达到影响、熏陶和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机关文化能大大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充分展示一个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内涵丰富的机关形象,能使每个人都以良好的状态工作,为机关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拼博。最后,机关要强化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机关党委要定期对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进行党务培训,组织学习讲座,交流学习体会;结合学校的学习任务,坚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士中.抓好党建工作三个“点”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党建, 2008, (12) .

3.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篇三

(一)深入开展“四好”创建,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按照“四好”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省属企业党委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创建中锻炼班子,提高能力水平,努力打造想发展、谋发展、懂发展、会发展、能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先后有25户企业被评为全国或全省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二)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省属企业党组织把“强基工程”作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一方面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思想之“基”。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以“双争”活动为载体,强组织之“基”,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企业改革改制和合并重组过程中,努力做到党组织设置与行政组织同步建立,党的制度与企业建设同步进行、党组织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同步进行。

(三)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贯彻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属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精神,省属企业党委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等方面人手,不断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务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了健全规范、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各企业党委健全了《党委会工作规则》等议事规则,保证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有章可循、运行规范。

(四)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真正做到与企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各企业党委紧紧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条主线,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动力:深入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探索高管选拔任用的有效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基层党支部围绕中心组织开展岗位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坚持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当前,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新变化。需要企业和国资监管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以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做到政治与经济相互促进,重点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一是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企业的使命感和意志力。党的理想信念反映到国企,就是要使企业在愿景和目标上更具有使命感。要勇于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使企业领导人员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党中央强调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等。为国有企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企业党组织应该围绕科学发展要求。更好地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选好发展路径,服务江苏科学发展大局。三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和协同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改革发展的领导力和协同力就有了充分保障。四是把党的纪律和工作作风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和感召力。通过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规范企业行为、领导行为和员工行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保障决策执行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二)规范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关系,更加注重依法履行职能。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构成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统分结合、交叉衔接、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依法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统分结合”。即企业党组织要做好统一发展目标和思路,统一工作步调,确保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同时,党组织要积极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依法依章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交叉衔接”,即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协调制约”,即对于企业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建立依据有关法律和章程办事,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确保和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统一决策、经理班子具体实施、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运行有序”,即结合企业实际,分别制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

(三)建立健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更加注重发挥政治资源优势。要通过党组织内部健全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建立民意反映机制。探索建立决策前的意见征询、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民主协商等方式,对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畅通广大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了解职工群众意见,在党内形成决策建议方案,保证各种决策方案充分体现民意,保证决策方案的科学性。要建立健全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规范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搭建党组织与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沟通思想、统一步调的工作平台和运行载体,形成企业党政组织“目标一致、相互信任、能力对等、信息对称”的工作新局面,通过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中的党员干部和民主协商机制,将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体现在决策方案中,保证决策程序的民主合法性。在决策落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和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性。

(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方向,突出选拔任用的竞争性、权威性和规范性。一是立足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管理的统一,党组织按照法定程序和市场规则,重点做到管用人标准、管选人方法、管定人程序,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培养、教育、选拔、管理过程中。二是按照“市场认可、出资人认可、职工群众认可”的原则,大力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程度。确保德才兼备者走上企业领导岗位。三是立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实现由单纯管人向管人与管资产有机结合转变。四是落实党的人才政策,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五)建立健全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组织动员机制,更加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要按照依法治企的要求,保障和维护企业各方利益,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载体,丰富企业文化,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群众利益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实现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并正确履行职责。三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同时用党员的模范行动和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来影响群众、凝聚群众,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六)大力实施“强基工程”。更加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企业基层党组织是省属企业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活动方式,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方法,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善于把企业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和稳定要求与党的工作有机结合,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注重党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实施党的工作流程再造。企业党组织要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使党的工作管理目标化,绩效考核科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4.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篇四

[摘要]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当前滨海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文化建设、人才积聚、协调关系、优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党建工作中存在组织建立难、管理难、党员先进作用发挥难、组织功能体现难等问题。为此,应从明确党组织定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等渠道增强党组织的认同感,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关键词]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先进作用;认同感;创新

一、滨海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两大特点

新时期民营企业党组织先进作用的发挥,目的在于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滨海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广泛调研,其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两大特点:

(一)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得到认同

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上,22.2%和73.6%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对企业有很大促进作用和一定的促进作用;37.9%和51.4%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很关心”或“比较关心”员工;56.9%的被访者认为党组织最主要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发展,其次通过开展为企业建言献策、技术革新,发挥党员先进作用等渠道促进企业发展也得到了被访者的肯定;有56.6%的调查者认为党组织通过协调各方的利益来促进企业和谐。可见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保障员工利益、维系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得到被访者的一致认同。

正因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广大被访者的认可,也极大地提高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有59.9%的被访者认为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必要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滨海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较集中

1、认识不到位,组织建立难

调查数据中“企业法人对党组织表示支持的态度,有96.3%的企业已经建立

1了党组织”,可见,民营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识往往成为党组织建立的关键因素。但是依然保留有家族式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识存有偏差:“无用论”、“影响论”、“畏难论”意识的存在,往往导致该类企业“重经济发展,轻党组织建设”,“重厂建,轻党建”,漠视、淡化党组织的建立。

2、体制不健全,组织管理难

当前滨海民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存在经贸局直属型、街道直属型、工商联直属型等多种形式。各区依靠各自成立的党工委对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领导,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各区(市)已建立的非公经济党工委,大多还只是一个空架子,人员缺位、角色模糊、职能不清、关系不顺、作用不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加之民营企业党员“流动性”与“隐藏性”较大,调查中仅有57.1%的党员愿意在企业中亮明身份,44.6%的被访者不愿意转入党组织关系,增加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的难度。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海市民营企业中的党员又出现了一个新类别,暂且称为“两挂党员”,该类党员主要是一些农村党员,因不愿意失去原党组织提供的好处1,党组织关系不转入企业单位,形成党员身份与管理关系脱钩,成为了党员管理的崭新难题。

3、党员素质不高,先进作用发挥难

民营企业党组织基础的薄弱,加之部分企业规模、管理模式、技术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而言,民营企业的党员队伍素质较低。民营企业党员基本构成为:农村党员、下岗党员、下海党员等,他们大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政治意识、党员观念淡化。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中,企业主以及中层行政管理人员党员占少数,中下层员工、保安人员党员占多数。正因民营企业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出现“难选”、“难用”、“难管”的三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其他员工对党组织的正确认识,难以得到员工的信任,先进性无从谈起。

4、组织生活无保障,组织功能体现难

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受制于两方面的原因,往往难以实现党组织的功能。从客观上看时间、资金、场地是其制约之一。有36.5%的被访者认为“时间、资金、场地”是影响党组织活动开展的首位因素。有30.1%的民营企业的党组织经费没有来源,有58.2%的民营企业没有固定的党组织活动场所。从主观上看削弱党组指每年在原党组织中参加党的活动所得到的一些补助、慰问经费,甚至是村“两委”班子的竞选资格等政治好处。1

织功能发挥的因素在于活动不受欢迎。部分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只能停留在组织党员开开会,念念报纸,“七一”聚聚餐、观观光等层面,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单

一、呆板,且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难以凝聚人心。40.9%的被访者认为开展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是不愿意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从而降低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三、滨海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分析

(一)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

1、党组织认同感的确立

民营企业党建问题的存在是党组织认同趋于弱化的集中表现,综合反映环境变化对党组织执政方式的深刻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格局多元而复杂,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党组织应以何种方式来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从而实现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对它的认同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也是党组织长期保持执政党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卢梭曾十分敏锐地指出,即使是最强者也不会强得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1]。卢梭所说的这种转化,实际上就是要谋求更大认同感的行为。心理的认同意味着人们对执政党的服从更自觉,意味着执政党可利用的政治资源更丰富,执政基础更牢固,长期执政的可能性越大。而增强人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需要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为前提。执政能力的提升既强调政党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利益量上的广大性,更强调其代表的阶层或集团利益的质的一致性。但是无产阶级政党缺乏执政经验,对执政规律的把握、对如何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把握都有一个探索过程,当前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诸多的足或失误在所难免。

2、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实现利益综合、利益表达功能,离不开坚实、富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而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又取决于其与社会结构间的内在契合程度。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位正在转变为功能趋向单一的独立利益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往往率先成为了独立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脱离原有单位组织空间,个人的物质保障和价值追求更多依靠单位之外的社会空间来实现,“单位人”逐渐还原为“社会人”。单位组织对人的控

制力日益减弱。再加上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使得独立于原有单位组织之外的社会成员与日俱增。“社会人”的大量涌现,带来了诸多体制性矛盾,引发了社会整合层面的功能性需求,集中表现为需要寻找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承担过去由单位履行的社会整合职能。[2]由此也决定了党组织要有效整合社会并为长期执政赢得雄厚的社会基础,组织的建设就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即将自身生长和活动的主要空间从单位移向社区,以社区为主要空间,组织党员、发展党员、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3],聚拢社区内各种政治资源,确保执政合法性。为此,探索“社区党建”的发展模式是当前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

(二)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明确党组织定位,争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

转变企业主观念,让其对党组织有正确的认识,关键是党组织应定位为“企业员工的政治核心”,也就是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发掘、培养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凝聚人心,增强责任意识;协调、化解矛盾,和谐劳动关系,推动良好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与发展,促进企业整体实力增强的过程。当然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员工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通过自己工作不断争取的动态目标,是一个“以帮助建”的过程,帮助民营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促进业主和职工共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以为来定位”的实现形式。

2、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党组织的运作

完善管理机制主要从实体建立、关系理顺、资源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实体的建立。按照党支部建立的原则,民营企业党支部的建立有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三种形式,协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消灭无组织民营企业。二是关系的理顺。要坚持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明确民营企业党支部的归属管理问题,并进一步明晰党工委的职责任务、人员配置、场所设备等问题。并且要协调党工委与街(镇)、社区等的职能关系,形成“块为主,条为辅,条块结合”的区(市)、街(镇)、社区(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协调作用,真正组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展的坚强后盾。三是资源的整合。完善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上级党组织可通过纵向的领导联点制、指导员制、部门联席会议制、党组织组建情况调度制、与业主

定期沟通制等制度形式,加强对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与帮助,推动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另外,在市、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整合各种组织人才、资金资源,建立区党员活动中心,街(镇)党员服务站,社区(村)党员之家,为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平台。

3、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吸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党员队伍的素质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能动因素。提高民营企业党员队伍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着力培养企业中的青年人入党。第二,重视对群众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以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建设,引导企业文化的形成,协调业主与职工双方的关系。第三,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养。首先是多渠道地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上级党组织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向民营企业党组织输送人才。另外,要发挥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优势,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将民营企业党务干部培养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学校培训计划,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并建立必要的民营企业党务干部工作制度,完善考核办法,落实相应待遇,建立保障制度,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第四,积极搭建优质的教育服务平台,保存力量、稳定队伍。

4、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党建活动的效能

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内容的创新,要突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树立“服务、促进、引导、监督”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创新活动内容:将有效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将党组织生活与企业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党组织活动与党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结合起来。以企业所面对的新形势、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转型的新思路、各类法规、政策;党员工作、生活中主要困难、问题,精神追求、成长需要等作为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应坚持因企制宜,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以实效、规范、持久为目标。在活动时间上,做到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大块时间与零星时间相结合;在活动空间上,做到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在活动形式上强调融合性与针对性,党组织应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来确定活动的主题,把党组织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工作举措,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推进。

5.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篇五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团的工作中,我县XX镇XX村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情况如下:

团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青年群众之间相互沟通、紧密联系的组织,我县XX镇XX村XX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凝聚青年,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稳定了新经济组织的发展。由于该合作社青年流动性较大,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来吸引和凝聚团员青年。

同时,XX镇XX村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团还为青年职工提供成长、学习、维权、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中教育青年。而且还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为协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和青年工程。

通过XX镇XX村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团员的参与支持,不仅教育青年,还对树立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该合作社还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青年的人身安全、合法收入、正常培训等利益,做好青年员工的心理疏导,为青年员工搭建婚恋交友平台等。

6.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篇六

夏建潮

(武汉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 湖北 武汉 430072)

[ 作者简介 ] 夏建潮(1954—),男,安徽利辛人,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党委书记,多年从事高校后勤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

[ 摘要 ] 建设“和谐后勤”是后勤党组织新时期的中心工作。本文通过对影响后勤和谐的因素的分析,同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和谐后勤”的具体工作思路:以发展奠定和谐的基础,以团结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和谐的前提,以优秀的后勤文化为灵魂提供和谐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 ] 和谐后勤

发展

团结

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围绕着中心工作进行的管理和后勤服务是不可缺少的保障。因此,学校的发展是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诸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方面和谐发展构成了校园和谐的基础,研究和谐校园建设就不能不研究和谐后勤建设,研究和谐后勤就不能不研究后勤的现状,不能不研究学校后勤服务主体——后勤集团的现状。

一、“和谐后勤”与现状

高校后勤是一个繁杂的体系,后勤服务与师生员工利益息息相关,在服务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也最为直接,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后勤仍然是学校矛盾的“高发区”。

(一)后勤服务现状与师生期待之间的差距是影响和谐的主要因素 后勤集团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宗旨不变的原则”,近两年来学校领导又提出了“办师生满意的后勤”。“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既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既反映了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又为“和谐后勤”提供了一个检验标准。“满意”就是“和谐”,“不满意”就是“不和谐”。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几年来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离师生对我们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师生满意度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时代在前进,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师生对于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后勤自身基础薄弱,硬件较差,员工缺乏危机感,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高校的特殊环境使校内服务业相对封闭,同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比,高校不仅要遵守市场规律,而且要遵守教育规律。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统筹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二)新形势下后勤职工的思想状况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对建设和谐后勤的影响

我校后勤队伍整体情况是好的,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后勤工作,在后勤改革的大潮中能勇于探索、顾全大局,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各种社会思潮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也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后勤服务理念模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减弱等。

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期潜伏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人的问题是制约后勤改革的瓶颈。一方面富余人员 妥善安排,另一方面懂技术有专长的人员缺乏;一方面老人的老问题如职级、职员制和职称问题难以与学校其他单位同步,另一方面新人新办法的薪酬体系、社会保险等问题难以解决。

改革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给后勤带来了活力,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发钱、后勤干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调动了后勤员工积极性,也形成了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团体,使不同运行方式之间的职工收入出现差距,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

因为改革的需要,学校各单位有相当一批人员分流到后勤工作岗位,这部分人在原来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为时代的发展,岗位要求的变化而来到后勤,也带来了岗位荣誉感的落差和对后勤工作岗位适应性等问题。

随着后勤用工制度的变革,社会用工逐渐成为集团用工的主体,他们在后勤工作中干最累最苦的工作,而地位和待遇又最低,与学校的正式职工之间工作量与收入的差距,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有关制度的不完善劳动保险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他们对学校后勤工作难以形成认同感。

(三)后勤改革何去何从,后勤队伍亟待思想上的和谐

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比前几年急风骤雨似的改革相对平静了许多。在平静之中后勤人也开始了对前一阶段后勤改革的反思,对于如何看待前一阶段的改革,如何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对后勤下步改革路径的探索和如何寻找新的改革突破口,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等需有一个通过争辩、探讨,达到统一的过程。诚如《‘后勤部长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所说:“前期后勤改革中出现和积累的问题,还未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空喊加大力度,就会陷入盲目性,甚至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

二、发挥党组织优势以建立和谐后勤为中心统领集团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按照“决定”的要求,集团党委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工作优势,把和谐后勤建设作为统领集团全局的工作抓紧、抓实。

(一)发展是建设“和谐后勤”的首要前提

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不够、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实现和谐后勤的,没有发展师生满意的后勤,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和谐后勤应是发展的后勤。

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学校,服务对象是师生,服务的目的是保障教学科研等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在发展中要做到以师生利益为根本,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师生的满意为标准。具体到集团工作上讲就是要做到切实把工作主要精力和有限的财力放到师生生活后勤上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夯实我们的基础;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放到做实事上来,为一线工作排忧解难;切实把服务水平的提高作为立团之本,注重细节,推广标准化,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价格体系和服务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事关学生基本生活保障的服务方面,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引进企业化管理与产值、利润指标的关系。把后勤服务的理念从“保障”的局面提升到“和谐”和“育人”的层面。

(二)团结是建设“和谐后勤”的坚实基础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广大后勤干部职工要讲团结、顾大局,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公共关系,齐心协力把后勤服务工作做好。

首先是集团领导班子要和谐,才能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集团班子成员都各有分工、由于大家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以及能力水平上的差异,难免在工作上会产生一些错位。我们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工作中做到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责任上分,决策上合,所谓分工不分家;树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台的良好氛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是管理人员队伍,是集团党委的一项重要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后勤的组织保证。对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要营造一个使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环境,坚持任人为贤和五湖四海的原则,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二是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培养与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三是正确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宽容待人,特别是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分清是思想品德问题还是工作能力问题,是违法乱纪还是工作失误。在保护积极性的同时,给予真诚的关心,帮助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去努力工作。

活跃在一线后勤岗位上的,大部分是社会用工,他们已成为后勤用工的主体,这是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他们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和谐后勤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真正从实处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在政治待遇方面,积极鼓励他们要求上进,对流动党员、团员加强管理,完善党组织、团组织组织并正常开展活动,把思想教育工作引进社会用工的管理中来,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多沟通、多交流。近两年来,集团党委在学校组织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在社会用工为主体的企业内建立党团和工会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生活上,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重视他们的成长,在坚持岗位成材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要完善能够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体系,增添后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和谐后勤同样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服务型工作,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和共时性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最为直接,服务过程中和谐的体现最为敏锐,任何一项服务过程不仅是满足服务对象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使服务对象感受到尊重和愉悦的心理满足。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有些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或质量问题,很多矛盾源于相互沟通不够,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缺乏信任。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制定了《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关于建立沟通机制的办法(试行)》,规范了集团与学校领导之间、集团与兄弟单位之间、集团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使沟通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制度,常抓不懈。2005年集团组建的“学者服务中心”便是沟通机制的成功实践的范例。一年多来,中心坚持在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为他们提供了近百次的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得到服务对象的充分肯定。人还是这些人,事还是这些事。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种方式,结果就不一样。倘若被服务者是一个学生,接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将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中学会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工作,这就是服务育人的本来意义,也是服务工作的最高境界。

(三)优秀的后勤文化是建设“和谐后勤”的不竭动力

优秀的后勤文化是“和谐后勤”的灵魂所在。集团党委几年来一直地在构建健康向上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上努力不辍,用先进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从而奠定和谐的精神基础,推出和谐后勤发展。

后勤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了形形色色的冲击,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后勤工作“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不能放弃。我们多年来一直在采用多种形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集团内弘扬正气,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好环境,注意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标兵的先进事迹感染人、教育人。我们每年开展一次后勤服务标兵的评选工作,推出了唐万莲、胡常春这样的好同志;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今年闸继红同志又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青年和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建设“和谐后勤”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善于在具体、琐碎、平凡的工作中实现和谐。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建设“和谐后勤”将会缺少思想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时指出:“民主法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和谐后勤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利益的调整。这些都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我们应极力克服原来工作方式中的那些做法、套话、官话、废话,而是正视问题,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员工讲清楚、坦诚相待,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处境和难处,努力化解矛盾,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制度建设是后勤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我们坚持了民主制团的原则,集团在05年召开首届职代会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例会的制度,让职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了解决策的过程,并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近期,集团设立了主要领导人接待日工作制度,引导师生、职工以合理的途径表达意见和建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道消息漫天飞”的不良风气,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后勤集团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的形成。

集团工、团组织坚持组织每年的迎春晚会等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以此来凝聚人心,增添员工的荣誉感,这也是后勤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建设“和谐后勤”又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

“和谐后勤”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和谐后勤”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 参考文献 ]

[1]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武大党(2000)25号 [2] 顾海良书记在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科学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3] 周创兵副校长在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唐志成,“后勤部长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现实主义,高教后勤研究,2006年第1期

[5] 梧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广西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7.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篇七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率党的建设的灵魂和主线

企业党组织应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配合行政领导进行民主、科学决策, 防止工作失误。企业领导人应从根本上着力提高企业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党性修养, 使石油企业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始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石油企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而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广大企业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建工作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党建工作更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企业党建工作, 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更大的跨越, 提升整体水平, 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要坚定地认识到,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目前, 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着许多坚固的框框, 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 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游离, 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情况, 需要企业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 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 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 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营工作结合的要求

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干部带了头, 群众才有劲头。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才能无往不胜。要从企业实际出发, 围绕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大力创新, 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点带面, 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 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展开, 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要深入了解各个层次的典型, 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 总结典型经验, 提高典型水平, 及时发现和解决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着力构筑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 带动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发展, 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 整体推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四、党建工作要提高企业政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在企业的发展中, 领导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过程中, 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领导团队。如果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则不仅党组织活动会举办的井然有序, 有声有色, 而且党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也会大大增强。所以, 要积极开展对党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管理, 以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那么素质提高的首要方式就是进行理论学习, 通过组织各种理论讲授班对石油企业中的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 这种方式能够最直接地将中心理论表达给党员干部。理论深度的提升能够推动认识水平的提升, 进而将认识水平转化为领导能力。对党员素质的提高就能够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 同时, 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收获, 从而解放思想, 拓宽视野, 最终将思想上的进步化为工作的动力。

8.发挥村党组织作用,实现强村富民 篇八

关键词:强村富民;带头人;班子;队伍;阳光村务;经济增收;民生工程

国土文化是国土资源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发展国土资源局的科技生产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工会是一个群众组织,有着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和可以利用并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的资源优势,在国土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国土文化建设,是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良好途径。

一、建设强劲的宣传文化,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在国土文化建设活动中,工会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设强劲的宣传文化。围绕国土资源局工作中心,超前设计宣传方案,确保宣传活动有章有序,务求实效。同时,要把握好日常宣传工作与重点工作专项宣传的结合,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在内容上,要大力宣传上级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国土局和职工的工作成就,努力塑造工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在全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舆论导向,对广大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把握实质,通过精心策划,正面地引导舆论。在宣传工作中,要重视树立国土局的服务品牌和形象,要求每个会员在国土服务过程中都要当好宣传员,坚持不懈地向社会人群宣传国土宗旨、服务理念、服务品牌、作风、价值观、道德准则、价格、质量与国土事业发展状况。对内要发现和宣传一些职业道德好、技术精湛、深受社会人群信赖的典型人物,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结果,不断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建设过硬的政治文化,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

工会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过硬的政治文化,用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会员,着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协助国土局党委,创新理论学习形式,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局职工学习政治理论。要通过学习辅导、心得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扎扎实实增强职工理论学习的效果。要坚持不懈地在广大职工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教育,引导和帮助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要把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和国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坚持用先进的文化规范人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怎样对待公平和效率问题等等。工会应当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全心全意为社会人群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指导思想,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职工的道德觉悟,使职工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工会要结合各科室、职工的思想实际,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法纪教育,认真组织会员学习新时期的国土职业道德规范、行业作风规定、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以社会人群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一切言行贯穿到为社会人群服务的全过程。

四、建设优质的国土服务文化,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激励人

工会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国土局的业务活动来进行、来展开。这就要求工会要把国土事业经营之道的各种理念反复地向职工群众进行宣传,使国土事业的各种理念成为职工思想上的定势、价值的取向、行为中的规范,指导规范国土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行为。要把国土事业的各种理念融入到国土事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作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之中,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工会要积极配合党委围绕国土工作,抓好国土精神文明建设和考核制度,使广大会员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温馨便捷为社会人群服务的理念,并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爱岗敬业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热情,努力构造和谐股室,提升职工素质。同时,还要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岗位培训,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自学成才,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引导职工把服务作为品牌,把技术作为发展支柱,把质量作为生命,严密把守各个业务环节,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精心铸造诚信单位。

五、建设健康的业余文化,坚持用丰富的活动凝聚人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下一篇:期货公司岗位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