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04

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精选9篇)

1.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多媒体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多媒体的出现使得当今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形象化,多媒体已被认为是现代教师驾驭课堂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公开课、优质课等具有比赛性质的课上,多媒体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在新课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走向普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多样展示。但多媒体仅仅是为教师所用的一种教学工具,不能充分又适当地运用它,将导致教师自己为它所用。那么,多媒体的应用将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使得师生被几张幻灯片牵着走,课堂了无生趣,教学效果欠佳。

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多方面因素入手,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同时,对于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借此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 多媒体 新课标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一.多媒体需要每天介入教学吗?

在这个网络时代中,图片网上搜,电影片断网上下,动画、Flash比比皆是,多媒体的使用确实使课堂摆脱了曾经远离实际、脱离实物的空洞讲课。但一味毫无节制的运用,结果却未必见好,尤其当幻灯片充斥着整个课堂的时候,反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的视觉疲劳,对课堂的求知欲下降,师生沟通方式的单一,对多媒体活动的单方面关注等等。此时此刻,反而是传统教学方法更具有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技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任何一种教育技术都必须在为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的前提下使用。

是否有运用多媒体的必要,可以通过课型或者内容深浅度来决定。首先,既新又难的词汇教学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主要又都集中在词汇教学部分。遇上多、难、长的单词时,适当应用多媒体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其次,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以及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名人故事等,则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深入了解、巩固和掌握。此类文章在新目标英语教科书中多出现于每单元的阅读教学。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阅读课——Reading(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这篇文章包括了刘翔、马丁路德金、杨利伟等名人,还包括黑人为自由而战、世贸中心被炸、人类首次登月、北京申奥成功等事件。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对这么多的名人和事件也不可能都十分了解。再者,如果是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就绝对不可能实施全英文课堂。

最后,知识总结或考前训练也可使用多媒体以减少板书时间。其他课型则可以根据自身备课标准或情景需要,决定是否一定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二.如何适当地、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想要很好地应用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反而费时费力,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应用的程序、方式、尺度。

1.先设计教学过程,后制作幻灯片(PPT)。听起来,像是个无足轻重的说法,它却是多媒体运用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很多人,尤其是刚刚接触新职业的教师,为了追求速度就很容易犯本末倒置的错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法设计好教学过程,更别说是制作好幻灯片并很好地应用了。这正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只有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运用多媒体,什么地方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运用多媒体后,才有可能朝自己所预设的理想方向进行教学活动。

2.幻灯片采用什么形式?

紧接着,根据教案给幻灯片定一个标准形式。这可以由个人决定,一经决定就应该随着所设定的标准方向去制作幻灯片——即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输知识,进行课堂活动。

根据不同的年级,教师可以采取各不同方式。例如:初一段的学生还是有爱玩爱说的心理特征,教师就可以小小的满足一下他们——用可爱的动画等方式来引导课堂活动。幽默的方式也比较大众化,只要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幽默手段,它是最好的一个调味剂。如果教学对象是初三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初三的教学内容深度,教师可以才用比较正式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其中若能加以修饰,在知识传输中纳入幽默成分效果会更好。当然,这必须是在所纳入的幽默成分是有助于教学活动并促进师生关系的前提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阅读教学课,就必须多加运用纪实录像和名人图片去制作幻灯片。从马丁路德金到全世界黑人为自由而战,从马丁路德金遭暗杀到世界贸易中心被炸毁的9.11事件,从刘翔到北京申奥成功,从人类首次登月到杨利伟为国争光,通过适量的图片、视频以及教师的解说,使得课堂环环相扣,学生也在了解事件的渴望中逐步进入英语思维,获得英语知识。

3.该去该留,作何取舍?

除了电脑上取之不尽的图片、漫画和电影片段外,人的脑海里也总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当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想法层出不穷时,是该一并采用,还是该有所取舍?有所取舍,又该作何取舍呢?

首先,无论多好的想法都必须加以过滤和取舍。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途径也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将教学过程如何加以设计、描绘,教学目标总是离不开“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参与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过多的想法呈现出来的图片、过多的活动只能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关注多媒体文件,对课堂的求知欲下降,更无法参与到教师预设的活动中去。

那么,该作何取舍呢?

(1)果断地决定留下自己真正满意的部分。

(2)考虑其存在的可行性:是否太占时间,是否易分散注意力,是否会混淆学生思维,是否已经有所重复等。

(3)经过慎重考虑后,实在无法割舍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取精华组成一个整体。

还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 阅读教学课:了解到文章的内容后,教师会想到运用马丁路德金1968年的演讲视频,世贸中心被炸毁的视频,人类首次登月的解说视频,杨利伟飞回地球时的视频,刘翔2004年突破世界记录的视频,北京申奥成功时刻举国同庆的视频,甚至名人访谈录象„„缺少具体步骤,充满各式各样的视频录象和图片,这堂课充其量就是电影观摩课。本文重点在于通过过去的事情和事情发生的时刻人们的行为活动所组成句型,巩固过去进行时态和连词(when, while)的用法。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事件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I have a dream”是非常著名的一个演讲,较其他想法,它更有必要出现在课堂上。刘翔突破世界记录为全世界华人争光也与此形成关联,可以在课前播放,大部分学生都会主注意到。其他事件可以由图片加教师的几句解说词带过,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问答让学生巩固过去进行时态的表达。

最后,还有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图片的取舍。多媒体比起传统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上课方便,教师不再大包小包地提进课堂。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多媒体所呈现的图片是否能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教学效果才是最终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在自己的随堂课上,能偶尔呈现实物教具,(布娃娃、照片、DV实录、手工制作„„)都能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图片不清晰,脱离实际等也都是无法舍弃实物教具的原因。因此,教师不可一味追求方便而忽略了最关键的一面。

4.正确认识制作过程的重要性。

教师无法脱离课本的课就不会是一堂好课。

这指的是教师不熟悉教学内容,捧着书本讲课,多完美的设计都只是空话,所以备课才显得如此重要。多媒体教学活动更是如此。不仅要十分熟悉教材,还要熟记教学过程和幻灯片呈现顺序。完全由网站下载的,不属于自己的设计将更可能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多媒体制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以过于随意,掉以轻心。如果能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的快乐。

总之,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必须谨记:多媒体是为教师所用、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是一种相对比较有利于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想要应用好它,就必须先要有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凡虹.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任务型教学课.温州师训,2006.2 3.杨向东.小学英语教师实用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2.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伴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新媒体营销课程也在不断地创新。当下改革新潮的翻转课堂, 为新媒体营销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以来, 以网络杂志、微博、TAG、SNS、RSS、WIKI等新兴的媒体方式为主的新媒体时代已经进入了2.0时代。这也就意味着它对新媒体营销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由来

2011年美国的萨尔曼·可汗 (Salman Khan) 在TED大会上关于《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报告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大部分的中学生课余时间在家观看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 的数学教学视频, 第二天根据这些教学视频学到的知识在课堂做作业,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帮助解析, 最后向教师请教。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 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翻转课堂”。于是“翻转课堂”这一理念很快成为教育界的新热点, 并且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进入了以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形式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时代, 这不仅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 也为我们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新媒体营销课程的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了传统上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 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模式, 而是“颠倒”过来。在新媒体营销的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影像资料, 以这种形式为主要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对教材内容和视频等相关资料的观看和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主要以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和共同探究等互动交流的方法为主, 以这种“翻转”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发现它的特征:

首先, 就是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上, 彻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作业的固有流程, 传统的教学主要涵盖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这两个阶段, 而翻转课堂就是把知识传授的这一步骤放在了课后,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把课堂上的时间放在对学生的疑问解析以及师生交流中。

其次, 就是在角色上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是主动的教授者, 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学习者、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中, 双方彻底转变了角色,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 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不闻不问, 我们应该制订详细的学习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学生的学习进程, 不断跟进他们的进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新模式。

最后, 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 通过这种翻转课堂教学, 我们通过教学视频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效地规划和呈现学习的各种资源, 还可以适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学习氛围较为轻松, 也更有利于复习和巩固学习。在进行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学中, 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媒体营销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也要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备课, 做好教学规划。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 课堂教学视频的选择与制作

在翻转课堂中, 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各种教学视频来完成的, 教学视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好坏。可以自己录制教学视频或者在网上寻找优秀的开放性教学资源, 也可以在一些高规格的教育组织中来寻找所需的课程视频,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我国的国家精品课程和大学公开课等。这些优质的开放性教育资源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效率, 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和精力, 也让学生接触到了最优质、最先进的教学内容。

(二) 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视频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对其中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 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 把课程中会遇到的难点重点以及不好理解的部分进行归纳整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合理设计学习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三) 翻转教学中的协作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协作学习, 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商讨问题、争论观点等沟通形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达到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自身的思维扩展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生的包容能力。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新媒体营销课程的难易程度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这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监督, 互相帮助。

四、结语

在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学中,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育还是新型的翻转课堂教育, 我们要重视的基本点都是学生本身。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 学习国际的教学理论知识,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 开展高效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 不断提高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58-60.

3.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翻转课堂 新媒体营销课程教学 应用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翻转课堂视阙下《新媒体营销》微课资源建设研究”(编号:XJK015BZY009),项目负责人:李灿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4-01

一、翻转课堂分析

(一)翻转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翻转:

(1)教学方式的翻转。将传统的填鸭式以及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推翻,注重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思想;(2)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采用课前对课堂知识进行传授,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吸收以及消化,充分的将课堂的教学时间进行利用,促使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将师生角色进行翻转,也就是将学生变成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引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二)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的现状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增加,具体表现在翻转课堂的方法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相关研究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结构模式进行了总结,此种模式对课前与课中具体的应用环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又由学者在这个研究的解除上对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有效的完善,主要是对课前学习以及课中学习两部分构成,并也出了信息技术以及活动学习为翻转课堂有效环境的保证。一些学者还对翻转课堂的理念、传统文化等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进行有效的融合,对师生在课中以及课后的互动过程进行简要的阐述,但是,将翻转课堂的模式具体的实施,将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模式的研究人员却不常见。

二、翻转课堂应用下的《新媒体营销》课程设计

(一)学习对象的分析

新媒体营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二年级进行开设,学生已经对大学校园的环境以及学习方式较好的适应,在知识结构上已经学习了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营销学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已经初步具备营销理论基础,但存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还比较适应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角度而言,能够在网上进行很好的交流,还可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相关调查表明,80%以上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学习能力,更适应网络下载学习资料,根据网络浏览的方式将自身的视野拓宽,从而对行业的相关动态进行有效地了解。

(二)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新媒体营销资源科是翻转课堂新媒体营销教学有效实施的有效保证,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主要有教学文件、视频资源等组成。 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教师通过任务进行设计的标准,其主要是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将学习内容、以及课后的任务等进行有效的明确,新媒体营销课程课前任务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学习指南; 2)学习的主要任务; 3)问题与建议。

(三)教学活动具体的设计流程

通过对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特点,翻转课堂将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

(1)课前知识的传递

在教学活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前知识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课前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本次任务设计到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掌握,教师将学习资源以及课前任务单在网络上共享给每个学生,将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的任务提前进行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对教学资料进行下载,自学相关的知识,在学习时将问题以及建议有效的记录下来,随后将任务单上的任务完成,对自己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检查。最后学生通过网络将任务单传送给教师,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

(2)课中的吸收以及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前学生自学为基础,尽可能的将课堂的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迁移能力的不断强化,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效果不断提高的目标。所以,首先,必须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第二,必须要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课程的应用性知识通过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3)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生在课后将课程上制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并对自己在课堂活动的收获也体会进行有效的总结,一种作日志的方式与同学们与老师进行分享。根據这样的反思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内容的深化。此外,教师在课后也要进行有效的总结,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思,并对翻转课堂方法的完善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在翻转课堂下的“微信营销”课程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个环节都有针对性的目的以及任务,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系。现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中的制作商品描述为任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对学情进行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对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情的具体分析

针对某一家真实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微信营销活动设计与推广”的任务模块,此项任务的重点是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营销推广活动。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对微信的各项功能较为熟悉,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和使用较为陌生。该任务存在较强的实操性,学生对其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根据教学目标而言,必须要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信息、自动回复、个性化菜单设置等各项功能进行充分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功能开展营销互动;在具体操作上,必须要对软文写作的内容熟练的掌握,还需要学生能迅速从企业各类信息中提炼出营销资源并加以有效运用;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按照目标开展有效的微信营销推广活动。

(二)教学组织设计

对微信营销的任务进行充分的前期讲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时的活动以及翻转课堂的课前、后、中三个环节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此教学设计根据任务驱动为核心,指引学生将商品描述有效的完成。

高职院校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性进行培养,在新媒体营销课堂中将翻转课程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将课堂任务的实施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将学生在课前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利用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探索与创新,只有勤练习才能更熟练的掌握,将新媒体营销方法充分的掌握,成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职“新媒体营销”微课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75-78.

[2]甘信丹.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子商务网页动画制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9):86-8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作者简介:

4.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普及和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有结构生理又有情景过程,所以这一点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观察、操作、探究、研讨、交互学习等融合一起,紧密联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获得认识过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下面就结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案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并简单介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和多媒体技术整合,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

(1)图文声像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其合理的利用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课的教学中,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通过图片和录像适当地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使枯燥的描述和数字转化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其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2)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直观。直观性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在学习“DNA”分子结构也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DNA”分子结构的立体模型的图像,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将微观领域的世界宏观化,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以解决。

(3)化静为动、促进理解。教材中的照片、图像、挂图,以及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往往缺乏动态变化,而许多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往往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仅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挂图和模型等难以理解。如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对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学生难接收,特别是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半传递,而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其次,在上血液循环时,用多媒体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学生一目了然;再次,讲述人的生殖过程时,展示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课件。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4)省时高效,增加容量。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并用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

毫无质疑,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具体表现在:

(1)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但是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有时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所以,喧宾夺主的声色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也会削弱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信息容量大、呈现速度快,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多媒体向播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较短,学生很难作笔记,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须保证学生有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保证教师有将课件回放补充、归纳总结的时间。

(3)淡化了师生情感交流。其实在黑板上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思想与灵感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多媒体授课时,若教师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这就容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多媒体教学迅速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是生物新课改的要求,是以往传统的生物教学中的一次新的改革。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教学过程,教师们要灵活的应用、深入的研究、适时、恰当的设计课件的思想和意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好多媒体,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正确认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盲目的滥用多媒体教学,更不能套用别人现成的课件。要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工具教学,一方面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点为生物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其缺点给生物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5.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多媒体教学技术凭借着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和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的优势,在初中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与支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因此学校作为人才孕育的重要摇篮,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也是其重要的职责。数学课作为初中三大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 重要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56-0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了其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使得课堂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使得传统的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应该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而通过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性格和情绪都不是非常的稳定,因此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兴趣爱好来进行行为的支配。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对于公理、公式等的“填鸭式”讲述,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几首状态,这就使得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图像、声音等进行有机的整合,进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克服数学课堂教学难点与重点。由于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性强,进而一般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加入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直观性,让数学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增高。

2.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2.1通过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是枯燥而单调的,进而使得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多是借助口述、板书或者是练习题测试等相对单一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进而使得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进而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技术的进入,使得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的变化,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营造了一个更加轻松、和谐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例如,数学教学内容联系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时首先可以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将之前学过的与此次课内容有关的内容列举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而引入新课,借助图片、视频等相对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通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进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思考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学习体验的增加以及学习探究活动的锻炼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十分的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自主性学习,基于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性学习之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索精神,促使学生能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进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几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三维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是仅仅依靠抽象的想象来进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的讨论来对解题方式进行融合,最终选择最容易理解的、最简单的解题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凭借着其在实践上的巨大优势和教学上的巨大便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而实现学生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引导地位,进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来实现灵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枯燥难懂的现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6.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我校市级作文课题《多媒体在作文进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于2014年5月经市教教研课题规划小组批准立项,在市教科所的精心组织下,于2014年9月举行课题开题会。一年来,我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就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又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对照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本地区初中作文教学仍处于低效无序的状态,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徘徊不前。2)理论依据:(1)从“合成教育”的观点看,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新颖和谐的作文情境。多媒体教学是声、像、文结合,其传播的材料是具体的、生动的,打破了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机时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作文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个性化教学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体现的就是个体化教学。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潜能,最大限地发挥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生想写、愿写、乐写。

(3)从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解决了文思枯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4)从大脑功能的分工看,多媒体作文教学开发了学生的全脑潜能。人的左脑偏重于直觉思想,发散思维。右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指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华东师大教授袁振国也认为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不注重启发想象,学生只习惯于左脑思维,这样往往我们培养出的只是学生型的人才,而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多媒体教学则较好地纠正了以上弊病,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增塑剂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项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大大开发了右脑的潜能,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对这方面的研究都还处于比较稚嫩的时期,还没有完整成型的理论或固定的模式作为指导。因此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有创新意义。本课题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

(3)拓展初中生的语文空间,丰富新课程建设理论,实现课程开发及资源的有效整合。

2、实践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将作文训练置于语言交际活动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网络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交际,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在网络化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探索一条网络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2)从作文教学的环境来看,很多学校在各个教室已经安装了一体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既能吸纳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的改革。

(3)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会如何通过网络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整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从作文的教学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能在网上发表,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能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信,更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进一步生活化,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网络与写作的研究,力图解决学生作文难、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也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让网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外众多的作文学习网站,已经对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做过有益的尝试,例如:《浅谈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作文教学更精彩》、《关于创造教育及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创造作文教学模式的构想》等课题或论文都注重了作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都为我们课题组展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教的角度来说是缺少了深入细致的组织和落实,从学的角度来说是学生缺少对写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把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作为首要任务。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写作素材资源库,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分类作文教学体系。

3、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培养师生互动、互评,共同成长的习惯。

4、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教师方面:

(1)文献法:借助教学理论和语文大纲要求,查阅了解中外优美文章,小说,散文,分类编辑,充实素材库。整理和运用作文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2)网络研究法:教师要熟练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并能熟练地操作。

(3)行动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加强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促成多媒体作文教学模式的生成。学生方面:

(1)展览:每个学生的作文实名公开发表,大家评价,给出意见,来进行指导,学生可以修改。

(2)阅读:教师每周定期指定学生看三到四篇好文章,并培养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3)比赛:定期设定作文擂台赛,共同评出“冠军文”,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本课题实施步骤 人员分工:

刘胜利:课题组组长,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

孟书平: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

胡淑敏

写景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何爱娟

写事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樊光华 写人作文的素材搜集整理。

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收集整理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们以记叙文写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七年级作为训练对象)。

第一轮,(2014年9月_____2014年11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练习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第二轮(2015年12月______2015年2月)继续开展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第三轮(2015年3月——2015年4月)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学生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3)2015年5月,结题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合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写结题报告书。

一、研究进展

及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分期研究计划。

课题获得立项后,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会,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结合我校实际。就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以及人员分工进行交流,特别是课题成果展现形式,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网上互相交流、咨询有关专家等途径、确认以教师指导,《名家欣赏》《学生作品集》《冠军文》《调查报告》《网页建设》《结题报告》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实施方案定稿后,上报市级部门。

课题开题后,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分期分阶段制定研究计划,把每一学期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用书面形式下发各课题组成员,让大家进一步明确目的和工作任务。

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根据实验班级实际情况,这个学期主要按照第一阶段研究中运用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开展学习,实验班级七(3)和其它平行班的写作方面的指导由同一语文教师进行,两组统一进行教学,一个班是网络分类作文教学,其他班采用传统的一周一练的形式。

实验班的学生首先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建立自己的博客,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上传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评价别人的文章,学会熟练操作电脑知识,为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进行的是写景文的指导,由胡老师任教,首先进行理论的指导,然后给同学提供名家鉴赏文,提高写作的思路,同时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二)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让网络分类作文教学由点到面。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单凭网上传递作文、交流作文,那只能是部分学生受益。2014年9月,我们开展课例研究。首先通过专题会议讨论如何将网络资源利用到作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作文课难教,网络作文课更无从依靠,几乎找不到相关的参考资料。课题负责人从我做起,做好网络作文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能操作电脑,先让学生走进信息课堂,教会学生怎样进入老师的博客,如何查询资料。9月18日在我校电脑室举行了公开课,这是我校首次在电脑室里上语文课,虽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是,师生通过这堂网络作文收获很多。事后让学生写过以《在网络教室》为题的日记,学生写道:“在网络教室里学到了不只是如何打开博客,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知识,希望以后常利用网络教室上课。” 11月25日,胡淑敏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举行的公开课,那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以“畅游美景”为主题,用网络图片引导学生说各地的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及他们的感受。网络图片、故事、音乐融为一体,加上教师如诗的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展示“名家名篇”中关于“写景文”的作文素材和作文技法,突破了作文教学的难点,提高了作文效率。虽然目前开设的网络作文公开课不多,但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课例研究就会越来越显现精彩,越来越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研究成效

在此基础上,第一阶段的的工作顺利的开展并且有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明显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与其他班进行比较是,作文竞赛成绩,语文单科成绩都明显高出一筹。就教师方面,为了让课题更好的推行,我们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课题组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争取让课题进行的更加顺利。另外定期开课题研讨会,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寻求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所以每个课题组的成员都觉得在这半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研究的作文教学,既需要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又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和灵活的谴词造句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总觉到似乎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总觉得难以到位,虽然有些成绩,但总感到不塌实。

2、研究力度亟待加强。因为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研究人员大多事务繁忙,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沉浸在课题组织实施中。为此,学校要为课题组老师开辟“绿色通道”。

3、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增强。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

2、把开发教材资源与开发阅读资源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上有所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编写学生作品集,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4、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结题作准备。

5、把课题研究纳入校本教材,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7.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系统对学生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增进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原理本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使用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系统, 对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数字化采集设备、局域网、计算机终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及多媒体技术组成的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室, 促使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课堂实验的“教”与“学”合二为一,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

一、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可使实验从定性升华到定量

在传统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 虽能观察到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 但很难进行定量化处理。使用数字化传感技术, 可以采集到实验整个过程的完整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 可以感受到实验全程的变化, 从而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科学的结论。将计算机与手持技术仪器联用时, 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与传递实验中所测定的各种实验参数, 所得实验数据将通过数据采集器转到计算机中, 计算机经由配套软件将数据以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呈现, 并进行分析处理。

在《碱溶解与碱溶液的p H变化》实验中, 将p H温度传感器与p H传感器置于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 随着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的加入, 计算机屏幕上将分别出现两条逐渐上升的实验曲线, 并且在表格中实时显示温度与p H值的变化数据。可见, 化学数字化实验, 可将传统教学中的定性实验进行定量化验证。

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实验中, 教师先让学生在大试管中进行镁条与盐酸的反应, 学生通过手触摸试管底部的外壁, 感觉到管壁发热, 感性地认识到此反应放出了热量。对于酸碱中和反应, 教师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的温度, 经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数据采集器的处理, 以平行线的形式在投影上动态显示;再将二者混合, 温度在小范围内不断升高, 最后维持不变。从直接感知, 到通过仪器定量测量, 实现了学习层次上的飞跃。教师告述学生:人的感官是有局限的, 小范围的温度变化, 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 借助科学仪器有助于科学规律的发现。

二、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一些难理解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传统实验还不足以让学生容易理解, 借助于数字化传感技术的直观演示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将变得容易认知, 可达到快速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 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 进行实验处理和图像输出, 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 宏观缩小, 动静结合, 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学生获取动态信息, 从而形成鲜明的感官认识, 为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

弱电解质的不完全电离是区别于强电解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教材中只是纸上谈兵, 而对于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也缺少直观的实验验证。应用数字化技术, 设计一个实验, 通过p H传感器监测不同浓度乙酸溶液的p H值变化, 再利用数据采集器收集数据加上Excel进行数据处理, 方便地计算出不同浓度乙酸的电离度。由实验得出结论,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浓度对于弱电解质电离度的影响。从实验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 随着浓度减小 (稀释过程) ,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相应地增大, 溶液浓度越小, 越有利于弱电解质电离。

三、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化传感技术相结合做出的实验结果, 往往和只通过传统实验得出的结果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 是实验操作上有不当之处, 还是实验与理论的差距。在实验过程中, 哪些因素会导致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 为什么得到的数据会反映出速率时而增大时而减小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老师进行引导、综合、归纳。原来在这个反应过程中, 是几个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反应过程要放热, 会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从而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同时, 反应物盐酸的浓度会逐渐减小, 从而会使反应速率减小;还有固体颗粒物的大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反应速率, 因此要看它们对速率影响的综合结果。如果能把一个实验处理到这种程度, 就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通过讨论、分析、交流,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实践等能力, 从而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落实新课标的目标。

四、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中学化学传统实验手段, 对于研究性学习课题难以完成, 而中学化学数字化传感技术就大显身手了。手持技术仪器主要用于采集并储存实验数据, 传感器可根据探究需要测定的参数 (如温度、湿度、光强、p H值、溶解氧浓度、电导率、气压、电流、电压等) 而自行选择。这些轻巧与便携仪器还为学生进行户外探究提供了方便, 学生可以带上溶解氧传感器、p H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 在野外实时定量测定水样的有关常数和进行水质分析。

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教学体系上的一堆仪器, 数字化绝不是在传统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 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教育体系的时候, 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

摘要:本文在介绍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基础上, 对它的应用及与传统化学实验相比而显示出的优势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可使实验从定性升华到定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化学实验, 它与传统化学实验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8.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历史典故;新课程;历史教学

普通历史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重视对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如今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正如物理学家焦尔所说,教师不再是处于独占讲台的静态格局;不再是单一地向学生送去知识,而是主导学生拿来理论。因而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变成真正的“活孩子”。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学生无法适应初中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在高中作为主课的转变;二是教师无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另外,每周两三节的课时要求教师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相当困

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讲讲历史故事,但是在理想与现实相违背的情况下,学生对历史教学大失所望,对高中历史课程缺乏兴趣,另外也对强烈的记忆要求感到反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可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切实贯彻新课程三维目标的

理念。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好的案例: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我在幻灯片中展示了老子在母亲死后不难过的典故:“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看完材料提问学生这一典故说明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主张?因此,学生认真地揣摩老子话中的意思,并且得出答案“无为”“逍遥”。

在学习商鞅变法前。先通过“南门徙木”的历史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商鞅执法如山、取信于民的品质,为之后学习变法的内容及成功的原因奠定基础。学生也能体会到改革家远见卓识的高贵品质,从而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

历史典故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充满好奇,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现行文科类考试,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材料题。为了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在上课过程中加上一些教材中没有但跟课本知识又联系比较紧密的材料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身素养。

当然应用典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典故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例如,我在介绍新文化运动时,以《青年杂志》的封面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作为政治家同杰斐逊一起起草了《独立宣言》。通过富兰克林的典故来说明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这一失败的经历告诉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使用课外材料时要反复斟酌,使典故和教材达到完美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巧妙地运用历史课内外的典故与史料,使每一节历史课都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传林.读典故 长智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

[4]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9.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陈黎晖.【摘 要】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综合处理,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及其强大的交互性功能,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做为新兴事物,在实际应用中也会碰到诸多问题,本文着重就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

数学多媒体教学 优点 问题 建议

目 录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2、便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4、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学习

5、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放教师劳动,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6、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水平,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当前我校多媒体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够:

2、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欠缺 3,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不足

三,我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2、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设施应用知识的学习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

4、课件的放映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 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Treicher)作过两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象、动画、语言文字等组成立体教学,即可听,又可看,还可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生动得多。

通过实际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观察,我认为在课堂上多媒体运用教学有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建立一次函数模形》一课时,利用了早期奥运会撑杆跳高的影像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每一界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都在不断被刷新,学生兴趣高涨,都能主动地去探究每一界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与上一界的差别,并由此得出奥运会撑杆跳高记录与时间的函数

式,建立出一次函数模形。整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2、便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例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平方根》的时候,有一个内容是通过学生制作面积为8的正方形,引出无理数的概念。考虑到8是非平方数,所以我先提出问题:你能做一个面积为8的长方形吗?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后,我利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形,一幅是面积为8的长方形,一幅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并提问:怎样让左边的长方形变形为右边的正方形呢?并设置动画模式.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都很想知道其中的转换过程,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动脑筋,在充分讨论、交流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观看演示动画,并让学生观察演示出来的方法与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至此,学生才真正理解了面积为8的正方形的制作过程,并由此得出了无理数的相关概念,并列举了诸如2,3,5等都是无理数。可见,多媒体课件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3、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过八年级数学《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同行可能都会发现,学生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往往在代入点的坐标时把横坐标和纵坐标混淆,代错位置,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利用不同颜色将它们区别开来,并设置成“闪烁”的效果,这样,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横坐标代x,纵坐标代y,并且印象深刻,难以出现错误。利用多媒体,待定系数法的运用的难点轻而易举的解决。所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学习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微乎其微,起作用的只是教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因此,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学技术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是教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

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把《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鲜见的。但是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用几何画板探索、研究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函数图象,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能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维活动的层次,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触类旁通,学习方法的迁移也将有助于其它内容的学习,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热情,这也只有多媒体技术才有这样的魅力。

5、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放教师劳动,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利用微机多媒体考核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把教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语言、板书、行为动作节约下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着更大的信息量。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的闪动、图像的缩放、颜色的变幻、过程的展示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成为可能,40分钟的课堂时空好象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而教师上课下来,再也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所能做到的,而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

6、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水平,扩展学生的视野。

如今,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世界日新月异,学生在课堂上所能获得的知道毕竟是有限的,而计算机网络正在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推荐这种方便快捷的通信渠道。特别是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水平不是很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当前我校多媒体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正容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和动画,打破了教学的沉闷气氛,给教育教学改革

带来了新气息,然而,多媒体教学做为农村学校中的新兴事物,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够:(1)、多媒体至上主义

多媒体教学是高科技的产物,它的出现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可是有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上课为了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几乎也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无需讲解。而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手段完全摒弃,甚至板书都不要了。

(2)、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初次接触多媒体教学,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的课件,外表过于华丽,学生上课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分散了他们在知识上的注意力,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倒成了放电影般了演示课。本来利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多媒体喧宾夺主。

(3)重视课件制作,忽视教学过程与方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本来采用传统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节课,有的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相反则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成了对传统教学的“一票否决”。

2、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欠缺

我校地处农村,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多媒体的基本操作都有困难。但是为了制作课件,他们有的发动全教研组成员找素材,请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帮助制作,在课件内容方面,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设计各个内容的动画及效果。我做过统计,制作仅仅一节课的课件,部分老师要花上一两周的时间。但是等上完这一节课,以后这个课件几乎没有任何用处,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等到做完课件,上课操作时,还要小心翼翼,一旦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得不中断上课,请人将多媒体恢复至播放状态。这也严重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3,多媒体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不足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结构性上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也没有必要非到多媒体教室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挂图、投影片、录音带等就可以解决的,也要自制课件授课。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 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教师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资源。

三,我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绝不能做为唯一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上课时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边讲课边观察学生教学的反应,如:信息量是否过大,教学速度是否合适,学生对讲解内容是否有兴趣等。教师应当在操作仪器与教课两者中把握好尺度。

2、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设施应用知识的学习

要真正用好多媒体教学,让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能对多媒体设施进行熟练的操作,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地制作教学需要的课件,加强把多媒体与教学流程紧密结合的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内容上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形式上应当朴素、简洁、易懂,不要制作过多的动画、图片、视频,不要设置过于绚丽的色彩,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从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制作恰当的多媒体课件。

4、课件的放映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由此两个教学理论就是把传统教学中黑

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名师杨子坤在一次教学视导的交流中也强调这一点,“不能没板书,不能小看在黑板上写的那怕只几个字,没有它实际上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学。” 这些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来可能还有更科学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做为教师,要不断了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的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的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多媒体只是助成认知工具。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需要助成认知工具,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自己的思考三方面的共同完成。这也正符合构建自己的专家系统所说的“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所以说,一堂课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是不行的,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南香君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问题》

网址:http://media.ccidnet.com/art/5441/20061229/990089_1.html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考试题下一篇:学校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