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文明创建纪实

2024-10-06

街道文明创建纪实(共8篇)

1.街道文明创建纪实 篇一

街道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街道级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大街小巷乱停乱放的车辆不见了,乱摆乱卖的摊点不见了,脏乱差的小区变美了……11月13日,行走在文峰区永明路街道的大街小巷,无不让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永明路街道高度重视,结合辖区实际,明确责任,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同时,该街道攻坚克难、治理乱点,大力开展市容整治和小区专项治理,有力推进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缝对接精准划分

11月13日一上班,永明路街道京林社区主任高青就开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小区环境巡查工作。

小区卫生有无死角、楼道内有无杂物、路沿石灰尘是否清理……这是当日高青巡查的细节。

高青负责辖区内所有小区的卫生巡查工作。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她为维护辖区环境奉献着真心与真情。“我早上一上班就开始在辖区的各个小区转,如果发现这个小区的问题比较多,就连着几天都去,看看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高青告诉记者,工作中也会遇到辖区居民不理解。

有一次,高青在巡查一个小区时,发现某住户将10多盆花放在单元门口,导致消防通道被堵,就耐心做住户的工作。一开始,该住户不理解,甚至说她是“找茬”。后来在她与街道领导多次耐做工作后,该住户深受感动,主动将花盆移到自家车库。

在永明路街道,像高青这样每天巡查分包区域的人员不在少数,他们每天都要到分包的社区(村)走一遍,成为环境监管的“流动岗”。

据了解,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永明路街道成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每条背街小巷、每个小区进行精准划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牵头,实行责任包干、任务到人的管理机制。分包人员严格按照指标对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秩序等进行督办检查,建立起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管理体系,整个辖区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开启齐心协办、齐抓共管的“无缝对接”工作新模式。

综合治理不留死角

唐韵美城小区是辖区内一个新建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小区南门西侧有一处闲置空地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一处颇具规模的“垃圾场”,虽然有围挡,但和小区优美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区文明办、永明路街道协调我市一家清理公司,动用大型机械开进小区,加班加点地清理杂物。两天时间,围挡内的建筑垃圾、杂草被彻底清理干净,并加盖绿网覆盖。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以前,站在我们家的阳台往下看,这里面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遍地都是。现在经过整治,围挡去掉了,杂物清理了。”当日,家住唐韵美城小区的郑玲霞喜滋滋地说。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金土苑小区。以前,这个小区内同样堆有杂物,环境卫生堪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墙体斑驳。经过整治后,如今走进小区,目之所及是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粉刷一新的墙面。

以上两个小区的变化得益于永明路街道对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据了解,为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今年年初以来,永明路街道对辖区的小区开展综合治理,集中清理小区杂物。

清理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每个小区的堆积物进行细致排查,并通过入户宣传的形式动员居民对自家楼道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同时,街道对小区进行了包括院落清扫、墙体粉刷、小广告清除、施划停车线等整治,使小区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清理小区21个、楼道200个、乱堆乱

放1000余处,粉刷墙体1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7000余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1000余处。

市容整治因地制宜

永繁路是辖区一条新建道路,长约3000米,宽约16米,两侧店铺林立,是一条“好吃街”,也曾是辖区脏乱差的代表路段。

占道经营、随地乱扔垃圾、流动摊贩乱丢货物、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周边居民意见较大。今年6月,永明路街道对这条街进行了整治。

“刚开始治理时,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每次好不了两天,流动商贩就又占道经营,治理难度很大。”永明路街道负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人员王辰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消除这种现象,今年6月,我们设置了摊群点。起初,个别商户不理解,说搬到摊群点会影响生意。经过我们耐心做思想工作、宣传‘创文’,慢慢地,45户流动摊贩都同意搬到摊群点。这样一来,占道经营、乱丢垃圾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日,记者来到该路段,看到整条道路秩序井然,附近市容环境大为改善,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道路两侧还合理规划了停车位。

永明路街道对永繁路的整治,是该街道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永明路街道全面梳理日常管控难题,强化环境秩序治理,采取强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对辖区主次干道的各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该街道健全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体系,坚持每天开展

集中行动,安排街道执法人员、保安采取巡查的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动态,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防影响市容环境的现象反弹,确保辖区环境整洁有序。

2.街道文明创建纪实 篇二

精益求精促规范

该所在标准化班组建设过程中,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 贯彻落实市、县供电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 适时动态更新基础资料台账, 强化班组专业资料编制、更新、保存管理, 实现资料台账电子化、标准化、规范化, 做到台账资料与实际相符, 确保基础管理全面达标。

该所各功能区均实行定置管理, 工器具、备品备件等摆放有序, 服务承诺、业务流程、电价电费等内容公示齐全, 国家电网公司标识规范清晰, 实现了工作环境便捷化、生活环境温馨化。强化安全工器具和备品备件管理, 严格规范执行“两票”、危险点分析等安全制度。加强对线损、电费电价、供电可靠率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和考核。从强化营销信息系统应用入手, 加大培训力度, 着力提升全所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 实现了系统数据更新及时, 与实际相符。供电所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市、县供电公司专业验收。强力推进班组6S管理, 狠抓“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环节, 目前, 该所班组6S管理已成为全市系统6S管理工作观摩点。

严抓细管促提升

该所以创建标准化供电所班组为契机, 以安全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为抓手, 大力开展“无违章供电所”创建活动, 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该所主要从“抓责任制”、“抓培训”、“抓管理制度”入手, 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和安全互保合同等形式, 全面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组织对新安全规程进行培训考试、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安全作业指导卡、风险预控卡等细化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做到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在经营管理方面, 该所积极开拓电力市场, 抓住全镇经济复苏良机, 通过简化用电手续, 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网结构等方式, 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扩大电能销售。该所还大力推行预收电费制度, 加强邮政代扣和代缴宣传力度, 方便客户缴费, 有理有节有据实施电费催收, 确保电费无拖欠。

强基固本促管理

班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 又是一项长期工程, 必须抓好基础管理。职工为本, 安全为天。长期以来, 该所牢牢抓住班组员工队伍建设, 打基础, 超前防范, 强基固本。该所结合公司下发的《基层班组管理规范》, 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班组管理职责范围、工作权限、工作内容及要求, 为班组管理提供了制度指引, 确保了班组各项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该所还注重文化建设, 认真落实市供电公司“三室合一”工作要求, 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 提升建设质量和档次, 使该所的班组文化建设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开展, “三室合一”建设卓有成效, 成为全县农电系统的标杆。同时, 该所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原则, 鼓励和支持班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自我发挥, 自主创新, 探索班组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推动班组建设向纵深发展。2010年迎峰度夏项目实施中, 该所结合每天施工情况, 抄收、运行和业扩三大班组集中会战, 分别对仓库物资进行重点清理、分类摆放, 对材料领用及时登记和做好退库记录, 确保账、卡、物一目了然, 便于管理。

提升服务塑品牌

2010年5月的一天, 周大爷在城厢营业厅内左右徘徊, 经营业班长朱其峰询问得知周大爷由于少带30元钱而无法交纳电费。因周大爷家距供电所较远年纪又大, 朱其峰主动替他垫上30元, 周大爷很感激, 直说自己遇到了“活雷锋”。这是该所员工认真开展“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 努力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该所为让营业人员做到规范化服务, 让大家学会换位思考, 在学习中提升技能, 在情景模拟中学会服务技巧, 提升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深入弱势群体, 开展送温暖活动, 以优质真诚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彰显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3.创建学习型文化企业纪实 篇三

集团成立6年来,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两大主题,紧紧抓住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的服务宗旨;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改革经营方式,制定并实施了“规模经营、多元化开发、周边辐射、移民迁建”4大发展战略和“对外联合、对内连锁”,“全员学习、人才强企”的新战略。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以省为单位建制实现连锁经营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加快了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集团成立6年,发展迈进了6大步。2003年主业实现销售17.1亿元,比1997年的9.7亿元增长76.3%,实现税利1.016亿元,比1997年增长165%,实现利润5116万元,比1997年增长308%,2003年末资产总额13.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4.58亿元,2003年与1997年比,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达到325.4%,自营图书发行网点由1998年的140个增加到2003年底的193个,集团的其他产业营业额达1.67亿元。集团的营销业绩在全国同行业中增幅居第2名,职工的收入逐年提高。2002年集团销售收入名列重庆市企业集团20强中的第14位。连续6年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6年来为重庆市民供应了83亿元图书,教材和音像制品,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集团的工作受到亲临视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原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原国家外经贸委主任石广生、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等领导的高度称赞。

创立全新的企业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1998年集团建立之初,就提出了“读者至上,效益第一”的企业宗旨。这一宗旨既体现了新华书店的行业服务特点,又明确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二者统一,成为了集团每一个员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上,制定了分三步走,即组建集团、“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提出了“规模经营、多元化开发、周边辐射、移民迁建”四大发展战略和“对外联合,对内连锁”“全面学习,人才强企”的新战略;在经营目标上提出销售额达到2005年20亿,2020年40亿,经济指标翻两番,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的中长期目标,争取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把集团建成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传媒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提出了“为读者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业绩,为员工创造机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才观念和“多学一点,胜人一筹”的学习理念,并围绕这些目标和理念对员工开展了学习和教育,使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奋斗方向。增强了搞好国有文化企业的信心,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打下基础。全集团有1000多名员工在校学习。正如员工在入校时写到:我们需要学习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加以充实、提炼和升华,从总体上去把握图书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干好今天的工作,迎接未来的挑战。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集团制定的《2001年—2005年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才强企”的战略观念,确定了教育培训工作梯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中要求,到2005年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中,研究生学历要达到员工总人数的5%,本科学历达到20%,大专学历达到50%。并从2003年起,新招员工必须具备大专学历以上,要求45岁以下的老员工必须在3年内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并辅以奖励办法,如:对参加集团组织的MBA研修学习和到武汉大学本科学习的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学费中的个人交纳部分,分别按80%、70%、60%交纳。这些办法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集团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购置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扫描仪、刻录机、录音照相器材等必要的教学设备。据统计,仅有限责任公司1300名员工中,现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83人,大专学历898人。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作用,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自2002年以来,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联合开办了高级工商管理(MBA)课程研修班,有包括8位集团老总在内的83名学员参加学习。第二期MBA研修班也即将开办。集团于2001年先后开办了2期武汉大学〈出版发行学〉专业本科班,参加人数有110人,学员毕业后,在重庆市新闻出版系统内享受国民教育本科待遇。通过教育培训,加快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企业活力。企业改革的力度增加了,阻力减小了,员工们积极拥护改革,自觉投身改革,成为了企业改革的动力。从2001年开始,新华书店系统掀起了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热潮,鼓励员工参加各类专业职称考试。几年来,集团员工报考专业职称的人数逐年增多,据统计,集团现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1名,中级职称人员116名,初级职称人员282名,使专业人才结构逐步达到合理。

上岗前参加培训是新员工入门的必修课。近几年我们组织了20期新员工上岗培训,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新员工了解新华书店光荣历史和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掌握了基本业务知识及技能;增强了做一个合格的新华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集团对首签和续签合同的员工坚持进行考试和绩效考核,对不适合在岗的员工进行调换或缓签合同,直至解除劳动关系,完善了用工机制。为连锁经营的推行和新书城开业,我们组织了10期“服务礼仪专题培训”并针对营业员在读者服务,接待艺术上的薄弱环节,请工商管理学院教师来店举办了“营业员服务接待艺术”讲座。

集团还举办了“十六大”文件专题学习和“诚信文明”、“消防安全”、“普法知识”、“公民道德标准”、“营业员守则和规范服务”、普通话、哑语培训,开办了50多次教材、图书、音像、农村发行、计算机、采购物流等业务人员培训班,并选送了10名门市导购员到重庆剑桥英语培训中心进行口语强化训练,为第一线培养和输送人才。几年来随着集团信息网络的建立,我们分批组织了“连锁信息网络平台业务培训”和“教材发行信息网络平台业务培训”,着眼从内部培养人才,使集团信息网络化管理得到持续的发展。今年,我们针对集团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这一重大改革,专门从北京邀请了股份制改制专家开办“企业股份制改造讲座”,集团党委专门编发了股份制改造宣传学习资料供全体员工学习,为推行股份制改造创造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工会、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文体活动,举办了“学习十六大精神演讲比赛”。针对书店女职工多的特点,女工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知识的学习。工会组织的职工书法摄影展,文艺、体育活动丰富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集团上下形成了人人受教育,人人关心教育的风气,从各个层次和不同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建立起集团的教育培训平台,形成了有新华特色的教育文化体系。

建立学习型企业 带来的新变化

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共同愿景催人奋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班组和优秀员工。重庆市民权路图书发行大楼的青年员工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民生路图书发行大楼的员工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职工道德建设先进班组”。一曲由集团自己创作并演出的《我们的老家在延安》唱出了新华员工的骄傲和豪迈,展示了新华书店的风彩。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企业创作歌曲大赛中获得创作和演唱金奖,被选送到中央电视台参加颁奖晚会演出,为新华书店争得了荣誉。

超越自我再创业奠定规模经营基础

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重庆滩子口建立批销中心,形成了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形成主业规模化发展的中盘,投资1.3亿元在解放碑闹市中心建成了重庆书城,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经营国内外700余家出版社的15万种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使重庆出版物零售市场面积从全国大城市排名中的第22位跨入第二位。

多元化开发初见成效。集团投资5000万元扩建了重庆市渝北区新华宾馆,达到三星级标准,在重庆书城楼上新建四星级新华酒店。在重庆南川和垫江县投资兴建了三星级宾馆。投资合建了重庆电子音像出版社。投资6000多万元合资新建了西部地区第一家光盘(CD-R,VCD,DVD)生产基地,成为重庆市高新科技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实现产值1.444亿元,生产光盘1.2亿片,出口创汇240万美元,税后利润3980万元,经营业绩发生了深刻变化,集团实力大大增强。

周边辐射格局形成。集团控股联合全国29个大城市新华书店建立了北京新华同盟图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州建立了有30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书城。在四川自贡建立了连锁店,在跨区域经营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移民迁建工作获得成功。集团在三峡库区有9个区县新华书店将被水淹,集团发挥整体优势,6年来总投资2亿多元,使三峡库区的丰都、巫山、奉节等9个区县新华书店全部实现了整体搬迁,经营面积扩大了,职工住房解决了,在库区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时俱进,使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换

4.街道办四德工程纪实总结 篇四

自全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以来,城西街道办事处把“四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确保了“四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召开“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并邀请上级领导作专题讲座,为“四德工程”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营造浓厚氛围。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在年度内写出心得体会和书面交流材料。同时,在街道重点路段设置公益广告牌、宣传栏、标语等,大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营造了“四德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

创新主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务实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0多次。街道和社区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组织编排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节目,大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各项主题教育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为“四德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平台和载体,增强了“四德工程”建设工作的凝聚力和实效性。

加强督导考核。“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到各社区、各部门进行实地检查督导,制定机关、企业、学校的《“四德工程”建设评价标准》,对涌现出的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及时予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将“四德工程”建设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首要内容。

注重解决问题。街道将“四德工程”建设的重点,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明确“社会风气是否转变、道德风尚是否提升、机关效率是否提高、社区风气是否转变”的工作标准,开展“查问题、剖根源、促提升”活动。在办事处机关着力解决作风不扎实、大局意识差,事业心不强、责任意识差,精神不振作、创新理念差,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工作标准低、纪律观念差的“五差”问题。查找思想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促进作风转变、能力提高、工作提升。在社区,突出抓好“孝德”工程建设,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开展“五好家庭”、“诚信好公民”评选活动。

5.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篇五

───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霞城乡的历史沉淀了较深的文化底蕴,因霞城书院而远近闻名。霞城的今天已呈现出现代农村崭新风貌,因改革开放而释放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群众富裕,文化活跃,这是20多年来霞城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霞城也是目前全市唯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乡镇。这一殊荣的获得,对霞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是对霞城过去“三个文明”建设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霞城未来发展的极大鞭策。

霞城位居湘江之滨,三面环江,处于湘潭新市政中心和河东工业园的“心脏”地带。全乡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8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520亩,境内有湘钢、湘机、湘缆和金迪化纤等大中型企业,有湖南工程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烟草学校等大中专院校,驻乡企事业单位逾150个。霞城虽辖区面积不大,但人才、技术和资金高度积聚,并且城乡交错,产业交融,发展的空间极具张力。这正是霞城的最大特点,也是其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几年,霞城乡党委、政府凭借这种优势,把创建文明单位,促进城乡一体和“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作为动力和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乡、城郊富乡、文明新乡,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一、一流的领导班子为创建文明乡镇提供了根本保障

只有一流的领导班子,才能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基层民主的需要,也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霞城的乡村班子可以称得上是好的农村基层工作班子。首先是乡党委班子硬。党委一班人整体功能发挥较好,班子成员素质较高。政令畅通,工作有合力,这是区委对近几届乡党委班子的整体评价。连续几年,霞城乡党委被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乡镇党委”。作为一个经济大乡,乡党委在全乡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事项以及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霞城是率先在全区制定和完善党委各项工作和决策制度的乡镇党委,较好地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了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保持了较高的自身建设的水平和较强的战斗力,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望。其次是村级班子强。支部书记素质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民自治水平较高,这是霞城各村的特点。多年来,霞城各村的村支委班子比较稳定,培养了一批具有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会事务能力的村干部。全乡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群众比较富裕,多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年均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近5000元。三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管理严格,作风务实,善打硬仗,这是霞城乡机关在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形象。特别是通过机构改革,乡机关建立了竞争和激励机制,转变了工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部门之间、村之间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开展“一创三满意”党建主题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比如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典型和平村,“人民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的典型陈建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特种养殖业能手周良,发展村级企业的共产党员典型陈树林等。这些典型为农村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把打造经济强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强大基石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霞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和各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在市、区乡镇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是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工业成为经济支柱。霞城的乡镇企业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乡镇之一,乡村集体企业全部实现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型。通过改制,激活了乡镇企业的活力。目前全乡共有乡村企业40家,其中产值上500万元规模骨干企业7家,税收上100万元的企业3家。基本形成电线电缆、电力机车、金属压延、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霞城电工厂、湘潭市弹簧厂、晓阳电机车厂、莲港紧固件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强劲,产品和市场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特色。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优势,霞城在发展都市农业和精细农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阳塘特种养殖基地、和平葡萄园等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其中,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于2001年通过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验收,已经成为省市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和平葡萄园基地被授予“湘潭市个体科普示范基地”,达到了6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是全市近郊最大的葡萄园。阳塘的种鸽、良凤花鸡等特种养殖已经形成规模,其中特种养殖大户周良去年出笼肉鸽上万羽,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霞城的牲猪养殖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全乡年出栏牲猪近6万头,其中和平、五星、下摄司三个村牲猪养殖均在万头以上,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户超过200户。三是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利用邻街、邻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利条件,全乡的餐饮、住宿、商品零售业等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年,该乡个体私营旅馆达到40多家,餐饮店达112家,其他个体工商户495个,三产业产值达59502万元。

三、把建设文明新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根本要求

6.创建文明街道意见 篇六

为进一步推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对外形象,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引导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县城府北街、文昌街、宜文路等街道开展 “文明示范街道” 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市民文明创建意识,改善城区文明卫生面貌,建设和谐美好县城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建立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突破口;坚持统一组织、协调联动、群众参与,按照“整一条街、成一条街”的思路,使老城区环境卫生发生明显变化,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全面提升凤阳对外形象。

二、创建范围

创建范围为府北街(三步两桥至府拐子)、文昌街(汽车站至电信公司)、宜文路(五岔路至前门路口)。

三、创建标准

1、道路畅通清洁,设施完好。街道平坦无阻,便于通行;路面定时清扫,保持干净;供水、排水管道畅通,环卫设施整洁、齐全。

2、交通安全有序,出行文明。交通标识醒目,人车分流,各行其道,斑马线及停车线清晰,无乱穿行乱停靠现象,摩托车、自行车停放整齐划一。

3、街容整齐美观,绿化亮化。临街建筑整洁美观,阳台不吊挂杂物,不超高堆放物品,街道不乱挂横幅;商店橱窗布置有序,标牌设置规范,用语准确,无错别字;无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牵乱挂、乱贴乱画现象;道路两旁绿化达标,树下、绿化带无杂草杂物;街道主要建筑物亮化美化。

4、经营秩序规范,风气良好。所属门店一律归店经营,“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无占道经营,无超标噪音,无封建迷信,无街边抹牌赌博,无寻衅滋事现象,无黄色、低级庸俗的广告。

四、创建任务

重点抓好乱搭乱建、乱行乱停、乱挂乱倒、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的“五乱”治理,达到洁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五化”目标,具体任务:

(一)街道实现硬化、绿化

1、路面全面实行硬化,保持路面平整,出现坑凹要及时修补,市政设施和交通护栏要经常维护,完好无损,下水道畅通、无外溢,井盖封闭无缺损。

2、进行高标准绿化设计,街道两侧栽植行道树,修剪成形,无缺株死株;有条件的地段修建绿化带,绿化带修剪整齐美观,无垃圾积存。

3、加强树木养护、管护,确保形成绿化景观。责任单位:县城乡建设局

(二)沿街建筑物整治

1、组织开展乱搭乱建拆除清理,对 “牛皮癣”进行清洗。确保沿街建筑物立面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保持整洁、美观。

2、组织开展门店落地广告或招牌清除,清理设置位置不佳、尺寸不符合要求、支架锈蚀、采用喷绘布等简易劣质材料制作的路灯杆广告、公交站牌广告、屋顶、墙体广告等;清理破损、缺字和不规范的招牌、灯箱、电子广告屏;拆除年久失修、影响市容的公益广告牌和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确保门店牌匾按照“一店一招”的要求,整齐划一,悬挂有序,安装整齐,结构牢固,用字规范。

3、组织开展排查整治,确保沿街建筑无水龙头、水管等向街道排放污水。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

(三)道路清扫保洁

1、道路干净整洁,路面无垃圾尘土,垃圾清运及时,无随意倾倒,无堆积有碍市容的物品,适当增加街道两侧果皮箱,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制和巡回收集制。

2、洒水车每天二次冲洗路面,清洁压尘,路面现本色。

3、车道、人行道道沿处无混凝土、石板、铁架等障碍物。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

(四)市容秩序整治

1、沿街门店无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堆放,无占道摊点、无马路市场。取缔文昌街各类占道摊点,卤味店进店经营,其它摊点予以取缔;加大对府北街府北菜市外溢整治,对凤阳三中上下学期间临时摊点予以取缔。

2、对早点摊、夜宵摊位进行管理规范,做到按时经营、卫生设施齐全、清扫保洁到位。

3、动员号召市民自觉遵守《市民公约》和公共场所道德,不乱扔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木。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

(五)交通秩序整治

1、加强机动车管理,引导机动车在停车泊位有序停放,无乱停、乱掉头、逆行现象,重点路段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2、加大“三小车”整治力度,确保摩托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定点有序停放。

3、对交通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交通信号灯运行正常,标线完整清晰,标志标牌整洁干净,无破损。

责任单位:县交警大队

(六)客运车辆秩序整治

1、加强客运车辆管理,公交车、出租车、客运班车车辆内外整洁干净,配备必备的垃圾容器,有创建宣传标语。

2、车辆要按规定线路行驶,定点停靠上下客,严禁随意停车载客。

3、公交车站亭要保持整洁美观,有文明创建宣传。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七)电力、通信和有线电视线路整治

1、府北街、文昌街弱电线路全部入地,对原有杆线进行清理拆除;宜文路线路架设按章有序、符合要求;确保无跨街(路)架设线路,无吊挂、松散、破损等现象。

2、临街电力、通讯设施整洁美观,无破损,无乱贴乱画。

3、基杆设置合理,无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县有线电视台

(八)开展“文明诚信示范店”创建评选

1、按照“文明诚信示范店”创建标准,进行宣传、动员。

2、对沿街商店进行每月计分,每季度考评排队,实行动态管理,评出“文明诚信示范商店”和“黄牌警告商店”,予以挂牌。

3、在路段的醒目位置设立评选情况公布栏,对评选结果予以公示,督促沿街商店参与创建活动。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文明示范街道创建活动,是我县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文明县城创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为切实加强领导,各创建责任单位要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切实摆上位置,要明确“一把手”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谋划、抓落实,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职工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二)宣传发动,形成共识。各创建单位要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利用各种形式为创建营造氛围,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册等形式,最大限度激发沿街群众、店主员工参与和支持创建文明示范街道的积极性,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执法力度,把严格执法和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为开展创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各相关部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把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县效能办、文明办要加强督查,定期进行通报,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问责,各相关单位的创建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

“文明示范店”评选标准

一、证件齐全、亮证经营、诚信经营、公平交易,按规范各行业的法律法规,依法有序经营,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三无商品”。

二、门店与相关单位及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卫生“三小件”(垃圾桶、扫把、撮箕)配备齐全。

三、店主及从业人员对“门前三包”、创建、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达1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达100%。

四、无店外经营、施工、作业(含洗车、修车),无店外吊挂、堆放杂物及其他有碍市容的物品。

五、店内外环境整洁,无散落的纸屑、果皮、烟蒂、等垃圾,无成堆生活、建筑垃圾。

六、“门前三包”责任区域内的市政设施及绿化树上无乱拉绳索、管线,乱挂衣服、毛巾、拖把等。

七、店面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无油渍、污迹,无污水外流。

八、摩托车、非机动车定点有序停放。

九、门店广告招牌规范整洁,用字准确,无破损。

7.街道文明创建纪实 篇七

今天, 清水濠小学以其“泉润生命”的教育作为, 演绎着“清水教育”的特色:以“清水文化”高扬“清水形象”, 以“清水研修”培养“清水教师”, 以“清水课程”成就“清水学生”。

一、创造“清水文化”, 高扬“清水形象”

1. 水样文化, 润物无声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清水文化”进行打造, 一是研习办学理念, 践行“清水教育”;二是高扬学校精神, 建设“清水文化”。在“起于至实, 止于至善”的“清水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 我们高扬“实事求是, 善利不争”的“清水精神”, 让全体教师倾心于践行“清水教育”, 让每一个“清水濠人”传唱“泉润生命”的歌谣, 享受“润物无声”的生活。

(1) 研习办学理念, 践行“清水教育”

首先, 学习、讨论、认识“清水教育”理念。多年来, 我们注重搭建各种平台, 掀起“清水教育”理念的学潮, 并通过理清“学校是什么地方?什么是教育?您心目中的好教师是怎样的?您心目中的好学生是怎样的?您认为师生关系应是怎样的?您认为师导关系应是怎样的?您认为师师关系应是怎样的?您认为师家关系应是怎样的?”这八大问题, 使全体教师深化对“清水教育”的理解, 促使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践行“清水教育”。

其次, 研究、实践、推广“清水教育”课题。我们将“清水教育”行动研究作为学校龙头课题, 并分解为“文化变革、教师发展、课程打造”三个子研究, 促使全体教师以科研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 高扬学校精神, 建设“清水文化”

首先,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至善至实”理念的影响下, 我们倡导“人人都是清水濠主人”的管理文化, 通过建立教代会决议制、监理会监督制和完善各项制度, 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权益, 使教师充分享受清水般的民主、公平、透明、清润、和谐。

其次, 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家园。围绕“人人像清水一样至实至善”这一培养目标, 我们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进行设计,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地方都能彰显出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清润如清水的校园中自觉地接受教育。

2. 清润校园, 静听花开

无论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还是校园文化, 我们都注重渗透“清润”的特质, 使每一个“清水濠人”在文化的润化中如清水般静听花开的声音。

(1) 以清甜的精神文化润化人

基于“清水教育”, 我们建立了清水濠小学的教育理念体系, 形成了理念识别系统, 设计了学校文化标志系统, 使学校文化如清水般清甜润人。

学校理念识别系统大纲, 勾勒出清水濠小学的办学思想, 凝炼着“清水濠人”的教育追求, 如下图所示:

清水濠小学的校徽。以乒乓球球拍构图, 居于正中间, 体现乒乓球是学校的特色。球拍由三部分组成:拍柄为一颗嫩芽, 代表着学生, 象征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拍面是一轮红日, 象征着生命活力, 体现教师清水般地培育过程中学生至实至善地成长;拍柄和球拍中间是一条白色的河流, 代表清水濠, 象征着学校秉承“开渠引泉, 润泽生命, 通达社会”的教育信仰。结合学校特点设计的校徽, 呈现的是清水濠小学清水样的教育生活, 有助于促进大家对学校个性化的识别与理解, 有利于增进师生的自豪和荣耀感。

清水濠小学的校歌根据校训“至善至实”创编, 体现以歌声诠释办学理念, 以歌声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以清雅的校园文化润化人

清水濠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学校刚刚经历扩建, 兼具强烈的时代气息。

教学楼被粉饰一新, 我们采取欢快明亮的红墙绿瓦, 寓意学校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同时校内的装饰又以褐色为主, 给人以古朴厚重的感觉。根据朱熹所说的:“求学必先立志, 志既立则学问可以次第着力……”我们设计了立志、求学、明理等九大主题的德育长廊。古人云:“未曾出土先有节, 纵使凌云也虚心。”我们修建了竹趣园, 以竹育人。每层走廊结合所在的功能室赋予相应的主题内容, 延伸知识文化。楼梯悬挂图文并茂的《弟子规》, 让师生可以随时阅读。学校一楼柱子较多, 我们修建了光荣柱, 把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先进事迹悬挂于此, 为师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 我们以挂画的形式展现我校的历史由来, 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含义。此外, 在校内设计了园林小景、艺术园地、蕴含“至实至善”内容的校徽和雕塑等教育阵地, 整个校园犹如开放的校史展览馆, 各种物化的具体形象, 宛若一颗颗蕴含至善至实元素的露珠, 时刻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孩子们。

二、创设“清水研修”, 培养“清水教师”

1. 水样研修, 清者更清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创设“清水研修”:一是规划引领, 研修导行, 二是课题领航, 课堂求效。学校创设出“清水样”校本研修模式, 使每位教师在研修的过程中像一泓清泉尽情奔腾, 洗去铅华和浮躁, 变得更加质朴清澈, 最终成为善实之师。

(1) 规划引领, 研修导行

首先, 以自我规划督促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学校致力于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实情, 精心规划个人的专业发展, 成就属于自己那一滴最清澈的水。

其次, 以水样研修推动教师在有效互助中进步。我们以“水”为意象, 构建、探索出“清水样”校本研修模式:第一笔“”为研修精神, 即至善至实的精神贯穿研修的全过程;第二笔“”为研修主题, 让教师在立德中“甜润”地育人, 在聚能中“欢淌”地教书;第三笔“”为研修过程, 以“学习——行动——反思”三阶段循环进行;第四笔“”为研修作业, 让教师每学期研究一项小课题或开发一门特色微课程, 展示一堂扎实的常态课, 发布一个网络研修话题, 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讲述一个水润学生的故事。

(2) 课题领航, 课堂求效

首先, 通过课堂研究使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更会教。我们引领教师树立“清水课堂”的理念, 从常态教学入手, 研究自己的优势课, 使教学更加平实、真实和充实, 形成人人研究教学、争辉教学、竞创成果的研修氛围。

其次, 通过质量监控使教师在反思教学成效中更善教。我们构建并运行“学校、科组、教师”三级监控教学质量体系, 使学生“人人达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帮助教师积极参加研修活动, 创新教学, 不断超越自我,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 清水课堂, 流知淌智

清水濠小学“清水样”的课堂是什么样?这是打造“清水课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构建了“实教善学, 流知淌智”的“清水课堂”, 即清水濠小学的课堂是教师实效教、学生善于学的课堂, 教与学犹如涓涓流水般润泽细腻、清新和谐, 其所延展的知识是活泼流动的, 不断生成的, 并不断地转化为师生读书、做事与为人的智慧。

(1) 以“e化研修”实现教学研究的日常化对话

2006年, 我校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并立项。这一课题依托网络平台, 围绕教学问题、教材问题、管理问题、学生问题, 通过叙事研究、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条途径进行专题研究, 充分发挥网络研修的优势, 实现了进行教学研究的日常性“对话”。

如“有效教学”的专题研究, 其步骤是:谈一谈 (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 在博客上谈一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试一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并在课堂教学中试一试) ——改一改 (在博客上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与他人交流后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通过网络四通八达的“河道”, 能更及时、广泛、迅捷地与他人交流碰撞, 激起思维的水花, 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社会效应越发明显。

(2) 以“九清评价”实现清水课堂的动态化高效

学校通过研制与实施“课堂九清评价模式”来打造“清水课堂”。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抓住了课堂三要素“教师、教学过程、学生”, 对课堂评价标准进行确定:教师要做到“包容、兼容、宽容”, 即对待全体学生要包容, 对待各种知识要兼容, 对待不同观点要宽容;教学过程要体现“浸泡、渗透、自主”, 既要让学生浸泡于清水般课堂, 又要让清水般课程浸泡学生, 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品质的学习, 又要在每一次的课堂学习中渗透至善至实的成长目标, 既要以自主探究的学习为主, 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学生能够“乐学、勤思、肯练”, 他们因乐于学习而学得兴味盎然, 他们因勤思而学得聪慧机智, 他们因肯练而学得轻负高效。

8.街道文明创建纪实 篇八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社区;文明建设

一、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的现状

1.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借助挂靠或是自办企业等方式来实现。在我国,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管理进行了私有制改革的企业;第二阶段是管理部分自办企业;第三阶段是通过以挂靠企业为主、自办企业为辅的方式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鉴于思想认识和政策导向两个方面,街道办事处将打了的资金和精力都放在管理和扶持在其下挂靠的企业上。首先,在思想认识方面,街道办事处的部分领导对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解较为片面,单纯地认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就是投资办企业、拉挂靠。其次,在政府的政策导向方面,街道办事处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以其所属企业(包括挂靠、自办和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的税金为基数,这必然会引发街道办事处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和多种方式来拉拢挂靠企业或者直接投资企业。

2.在挂靠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街道办事处对挂靠企业的管理仅仅是借助产值、利润和税收等经济指标来管理挂靠企业,仅仅通过对挂靠企业提供的各项资金贷款来实现其经济职能,而对所挂靠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在挂靠在街道办事处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比如:由于挂靠企业在产权问题上的界定不够清晰而引发的产权之争;由于挂靠企业的责任不明确給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以企业或是主管单位的名誉到处招摇撞骗,最终使主管单位遭受钱财和声誉损失等;由于挂靠企业对内部的管理不够科学,导致统计部门对其进行统计的经济资料失实,严重影响到相关政府在宏观决策上的正确性。

3.街道办事处直接投资开办的企业效益较差。因为街道办事处直接投资开办的企业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是粗放型的,管理团队不够专业,管理方法也较为落后。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街道办事处所属的企业中亏损的比较多,并且这些企业上缴的税金在街道办事处所组织的税收总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4.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定位错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街道办事处把主要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拢挂靠企业或是直接投资开办企业上,而对社区的管理与服务等主要的经济职能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少之又少,从而导致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出现严重错位的情况。

二、切实转变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有力促进文明社区建设

为了满足政府职能的转变并实现我国城市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需要将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的转变落到实处,有力促进文明社区的建设。同时,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理论方面提出的创新意见也为城区街道办事处转变其经济职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1.提高各级领导对转变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的认识。街道办事处的各级领导都要明确街道办事处是城镇中的基层组织,是区政府在城镇地区的一级派出机构,其职能就是按照区政府的统一规划来组织并协调社区的经济社会生活健康发展,为广大民创造出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并非一味的发展经济。

2.改变对街道办事处的财政返还方式,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相关政府部门要改变对街道办事处传统的财政返还方式,即改变仅以其所属企业上缴的税金作为财政返还基数,应当将该税金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来评定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并将该指标同其财政返还数额直接挂钩,这可以有效地引导街道办事处积极主动地关注并支持其所属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更多的财政返还资金投入到社区工作当中,与此同时,良好的社区工作也可以为辖区内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3.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社区文明的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辖区内企业发展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并且这些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街道办事处只有加快了社区的文明建设,才能够形成辖区内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优势。

4.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文明社区建设的重点。由于人是建设文明社区的主体,因此,劳动者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建设文明社区的出发点,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建设文明社区的落脚点。那么,当街道办事处充分地尊重了人的有效权利,满足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了人的综合素养,实现了人的最大价值,积极地引导人们自觉地参与并融入到文明社区的建设当中,在医疗、交通、健身和购物等便民服务方面为辖区的居民提供便利;创造出美丽的生活环境;营造出欢乐和谐的生活气氛,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文明社区建设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载体。所谓建设文明社区的合适载体应当是群众关心并急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民众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文明社区的建设就应当把社区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卫生体育等作为建设的重点,努力创造出健康快乐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辖区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财政保障,公共为主,建立街道财政新体系。

没有公共财力的支持,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很难保障的,首先是理顺各级政府之间关系,对街道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类,正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事权、财权,力求事权与财权相对称。其次是在财力上对街道进行倾斜。进一步调整区、街道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村级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三是政策上对街道给予倾斜。在政策导向上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国有资源、集体资源和私有资源流向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均衡化,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农技推广等方面。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是开展任何一项工作的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创新上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市、区政府应加大给街道办事处的财政预算与拔付,使之能保证正常的运转。

7.抢抓机遇,转变职能,构建街道内设机构新机制。

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大胆探索,加快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加强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目前,苏仙区通过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深入辖区乡镇(街道)调研,出台了关于改革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的相关文件,重新确立街道的职能职责,所有街道只设党委、人大、政府3个领导机构,党政综合、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社会事务、人口和计划生育4个内设机构,考虑经济发展和乡镇小城镇建设,结合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发展特点,另设城镇管理服务站。设置公益性事业站所,即文体卫服务站、安全生产监管服务站(加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服务站及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牌子)。在街道的职能部门中只有城管办和流动人口管理站没有配备编制,建议区政府根据社會管理工作需要,借乡镇机构改革机会确定适当数额的城管员编和流管员编。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些转变街道职能的具体措施贯彻好,落实好,形成有利于街道职能发挥的良好运行机制。

8.科学界定管理权限,转变街道办政府工作职能。

要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改变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面,实现提供公共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打破国家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形成有效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配套改革,才能实现整体推进。首先要科学确定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的职能,合理划分三者在管理、服务与自治方面的事权,在此基础上,逐步把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改善民生作为主业,围绕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着重强化以下两方面职能:一是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街道在监督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上的权威,逐步把监督范围扩大到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充实工作内容,强化信息反馈制度,并把监督评价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服务管理职能。街道职能最终应归位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核心和重点是做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管理、就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工作。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街道给予充足的城市管理经费,配备管理人员,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毛永红.北京市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转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贾圣杰.我国街道办事处只能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李泉.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上一篇:如何培养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下一篇:长运公司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