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2024-08-02

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精选8篇)

1.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一

沙湾县第二小学章程建设及修订工作自查报告

接《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新教传[2018]91号)文件,我校高度重视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校章程管理办法》(新教政发【2013】7号)、《关于印发新疆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和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教政发【2014】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十九大精神及新党章,就清理、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规定,形成学校章程统领下的科学配套、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我校对章程制定和修订及履行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对章程建设高度重视,认为学校章程是教育系统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因此,学校成立章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杨建秀(校长)副组长:杨莉(党支部书记)

王维娥(工会主席)组 员:曹艳(副校长)

李永刚(校办主任)

邓莲莲(德育主任)

张红莲(教务主任)

王 军(总务主任)

王 燕(德育专干)

并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确保了章程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

二、依法制定具备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

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章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的直接依据。要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则,开展章程建设。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章程,由主管教育部门核准。基于此,沙湾县第二小学于2014年,按照上级部门的模板及要求,制定了《沙湾县第二小学章程》。

四年来,沙湾二小在章程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制定、特色发展等四个领域做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通过大力开展“翰墨满园”写字教育、“书香校园”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快乐健身等德育特色教育活动,已逐步打造出一种团结互助、奋发向上、严谨笃学、文明秀美的学校精神。初步形成了“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

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工作,以光明栏、广播、教师大会、qq、微信、党员生活会、教研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展开、积极参与《章程制定办法》的学习培训和章程建设的研讨活动,学校的主要领导每次都亲自参加学习、讨论。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章程建设在完善学校制度,推动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学校各 部门参与章程建设的积极性,从原则、内容、程序和效力上准确把握《沙湾二小章程》条文的内涵,切实提高开展学校章程建设的能力。

四、制度建设

(一)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如《沙湾县第二小学章程》《沙湾二小教职工考核办法》《沙湾二小师生守则》《学校职称评审办法》《绩效工资发放制度》等,一直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并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学、人事、财务与资产、学生、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组织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学校章程和规范性文件,也都加以汇编,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涉及师生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经公示的规范性制度不得施行。

(二)科学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完善治理结构。

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基本制度组织机构健全。党支部书记、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行政会议的决议,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制定了目标管理和工作质量检查制度,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自主设置各种职能部门,按照有利于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进一步发展学校特色、提高办公效率等着眼点,设置有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体艺卫处、校办室等五个职能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通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也是教师队伍的过程。我们高兴地看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拔尖人才逐渐脱颖而出; 一大批有个性特色的青年教师正茁壮成长。学校现有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8人。

五、监督落实

学校章程制定、修订和履行情况,均坚持民主、科学、公开原则,广泛征求老师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进行认证。以章程为蓝本,建立健全校内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做好立、改、废工作。依法建立健全保障师生维护合法权益的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在内的校内救济制度,维护了学校、师生合法权益。

学校通过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对相关事项进行决策。充分利用校内外公开栏、公开校长信箱和校长电话、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对涉及师生利益,关系学校发展与形象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成长,学校主动打开校门,加强学校与社会、社区的融合,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建设、以德育人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学校建立健全班级家 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班级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区域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些举动,为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沙湾县第二小学

2018年4月19日

2.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2008年10月—2011年12月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区登记管理的11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236人。全部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均居住在我区,包括本地88人和外地26人。

1.2 筛查方法

社区访视医生询问与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及非家属的基本信息,并了解其密切接触者是否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将症状筛查结果填写在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登记本上,同时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并通知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到结防机构做进一步检查[1]。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案管理导出表和新登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报表,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基本情况

114例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中,以男性、本地患者为主(77.2%)。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77.2%)。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53.68±19.86)岁;20~59岁68人(59.6%),≥60岁39人(34.2%);离退人员43人(37.7%),确诊前处于在职状态的43人(37.7%),学生8人(7.0%)。新患者86人(75.4%),复发和失败共28人(24.6%)。首次胸片有空洞的56人(49.1%);首次痰培养阳性的87人(76.3%);耐药的23人(26.4%),其中耐多药5人(5.7%)。2个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的35人次(30.7%)。见表1、2。

注:耐药患者共监测87例。

2.2 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

我区2008年10月—2011年12月39个月期间,11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期接触者登记数共236人,其中包括家属181人、非家属55人,均报告无肺结核可疑症状,而主动进行结核检查的人数仅15人(家属13人,非家属2人),见表3。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与涂片阳性病例密切接触的人群,极易受传染和发病,接触的时间越长,造成接触者感染的危险也就越大。一个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1年中可传染10~15人,被感染者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5%~10%。所以说,对涂片阳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和必要的宣传教育,以早期发现病患者并给予彻底治疗,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1]。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我区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中,男性为主,且多数是处于具有劳动力的年龄,老人和学生也占一定比例,这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影响,还将对周围很多人造成结核病传染;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和失败患者占24.6%,很大比例的首次胸片有空洞,2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首次痰培养阳性的患者中26.4%耐药,其中耐多药者5.7%。这些都提示这类患者有很强的传染性,且部分患者向他人传播耐药结核菌,传染危害大。

在国内,对接触者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从1.7%~5.8%不等的结果[2,3,4,5,6],其中张天豪等[6]对4省(市)8个县(区)2008年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3 355人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2例,92例中无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了46例,占所有检出患者(92例)的50.0%,因此对家庭密切接触者无论有无肺结核可疑症状均进行检查对早期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是非常重要的。我区登记的11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期接触者236人均报告无肺结核可疑症状,而主动进行结核检查的人数仅15人,表明该人群主动求医检查的意识淡薄。提高接触者筛查率应该从加强接触者健康教育入手,一是要接触者知道结核病的传染性而主动就医,二是要接触者知道应该去当地结防机构进行筛查[7]。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病患者中有症状者就诊比例仅为47%,说明患者重视程度不够;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57%[8],尚未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工作指标。健康教育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9]。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提高患者主动就医以早期发现病例,早期治疗,从而减少传播,是提高肺结核病患者发现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切接触者不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而且在家庭中对肺结核病患者起家庭督导员的作用,其知识态度行为对病患者的规律治疗、 遵医行为、 对周围人的

防护行为等依从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亟待了解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及免费筛查意愿等,分析现有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及问题,提出针对肺结核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干预的合理对策与建议。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卢湾区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为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病案管理导出表和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报表分析该区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结果 11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以男性为主,且多数是具有劳动力的年龄,老人和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复发和失败患者占24.6%,49.1%的患者首次胸片有空洞,30.7%的患者2月末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首次痰培养阳性的87人中有26.4%耐药,其中耐多药者占5.7%。114例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密期接触者236人均报告无肺结核可疑症状,而主动进行结核检查的人数仅占6.4%(15/236)。结论 涂阳肺结核患者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染危害大,其密期接触者人群主动求医检查的意识淡薄。因此,需要了解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及免费筛查意愿等,以提出针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干预的合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肺结核涂阳患者,预防与控制,接触者追踪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控局.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指南[Z].卫办疾控发,2006:224.

[2]黎国形,陈春红,汤卓,等.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3):283-284.

[3]张素艳,宋海琳,尹瑞华.2005—2006年包头市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75-76.

[4]韩务强,单留杰,闫永芬.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4(11):12-13.

[5]谢美凤,钟思财,钟耀宗.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19-620.

[6]张天豪,成诗明,陈伟,等.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1):736-740.

[7]程俊,王银发,李永文,等.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现状及影响筛查因素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16-1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G].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32-39.

3.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街道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开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局面。我们针对新形势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一、社区党员基本情况

星城街道工委现有7个社区党总支,15个社区党支部和1个非公有经济组织党支部。社区党员总数1295名,其中,燕化公司协解人员中的党员979 名,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271 名,其他失业、待业人员中的党员45名。社区党员占街道工委现有党员总数的98.06%。社区党员中一类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396名,二类党员(居住在外地或协解后在外地打工,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746名,三类党员(老、弱、病、残行动不便)130名,长期联系不到的党员23名。

二、社区党员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街道工委十分重视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注重研究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问题。应该说,社区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党员能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主动参与社区各方面建设,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按时缴纳党费,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日常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信念有所动摇。一些党员参加学习,关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动性不够。协解、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大部分实现了第二次就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时间参加政治学习。一部分党员退休后,热衷于休闲养性、娱乐健身,看书看报甚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政治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个别党员对原单位有些矛盾,没有及时解决,心理上有情绪,明确表态不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并把抵触情绪带到了社区和日常生活中,造成不良影响。

2、组织观念有所淡薄。有的党员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自己反正是退休了,退休就万事“休”了,不像以前工作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了。有的党员进入社区生活后,感到自己无工作岗位,无责任负担,只要按时缴纳党费就行了,只满足于参加党组织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不太关心参与社区的其他事情。还有个别的党员进入社区后,认为社区党组织比原单位管理的严,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满腹牢骚。

3、政治纪律有所松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直接触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到党员的自身利益,一些党员不能正确理解改革并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不理解、不支持,存在消极抵抗的心理,很少参加或根本就不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4、服务意识有所淡化。有个别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不能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甚至落后于普通的群众,没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社区为自己服务时多,讲自己为社区居民群众奉献时少,不能把自己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之中。

三、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形势下,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思想观念不适应。由于受旧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上仍存在着认识的误区。一是对社区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把社区党建与过去居委会党支部“只是收收党费,组织退休党员学习”的工作职能相等同,不愿同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二是把社区党建与过去居委会党支部的工作混为一谈,对党员属地管理不理解、不重视、不支持。三是辖区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大多不愿意隶属街道党组织管理,担心公众把他们误解为街道企业。四是有的在职党员认为自己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认为接受属地管理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五是部分下岗职工党员工作下岗后思想也随之“下岗”。

2、工作机制不适应。一是现有的经费不能适应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现在社区党组织承担了过去由单位党组织承担的党员教育管理任务,从而加大了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成本,有限的经费难以适应党员数量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党员多层面的需要。

3、管理体制不适应。一是管人与用人分离。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复员军人和大中学校毕业学生中的部分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在社区,但是多数在外就业,形成了管人与用人分离。二是管人与管事分离。社区中一些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热心为居民做好事,深受社区居民的赞誉,但这些党员个人或家庭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时,由于社区党组织受自身权限的制约往往无力解决。三是党员与组织分离。一种情况是党员长期在外地工作,而且地点也比较固定,不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另一种情况是随着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党员中卖旧房买新房搬迁频繁,年长还乡者也不断增加。由于“故土难离”,部分党员不愿意转走组织关系。另外,有的由于迁入地党组织不健全,使党员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种种因素导致党员与党组织分离,增加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树立新理念,探讨新途径,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增强“四力”。

1、在机构设置上,要由过去的传统型向规范型转变,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结合街道社区的实际,合理设置党组织。根据社区党员人数、规模,结合社区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街道在7个社区分别设置了党总支,各党总支分别设置了2—3个党支部。二是拓宽社区党务工作者选拔渠道。采取公开招聘,经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从下岗职工、待业学生和辖区无业人员中,选拔聘用德才兼备的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工作,担任社区党务工作者。三是加强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理论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实行社区党务工作者与社区专职工作者交叉任职,解决了他们任职期间的政治待遇和工作报酬。五是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保证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有效开展。

2、在教育内容上,要由过去的理论型向需求型转变,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的渗透力。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掌握了解社区党员队伍的思想脉搏,分析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而且要把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党员的自身需求、与社会的需求密切联系起来,使教育向党员的思想深处渗透。第一,在基本理论教育中,加大系统阐述的力度,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使党员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知识的理解,增强贯彻的自觉性。第二,在形势教育中,要突出重点,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和防腐意识。第三,在时事政治教育中,聚焦大多数党员的需求和一个时期党员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学习与解决党员自身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总之,要拓宽学习领域,组织党员学习科学文化、家政管理、就业技能等方面知识,使党员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在教育的方法上,要由过去的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结合街道社区的实际,做好“四个”转变。一是由集中短期教育的轰动效应向经常化分散型的整体效应转变。针对社区党员数量多、结构复杂的现实状况,党员教育的方式必须变集中为“小型、分散、业余”,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结构和现实状况等进行分类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由单一的方式向灵活的方式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单一的课堂式教育方式面临着挑战,党员对教育方式也有着更高的期求。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最大程度达到资源共享,发挥好社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是由传统教育手段向现代教育方法转变。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既为党员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党员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社区党员教育必须注入时代因素,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四是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复合教育模式转变。在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教育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教育与党日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解剖相结合、教育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教育与解决党员自身存在困难相结合、教育与总结评比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社区党员教育的新机制。

4.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四

普定县沙湾农业大观园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沙湾农业大观园属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中的精品水果园区,地处县城北部,紧靠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园区核心区交通便利,公路南北贯穿,南部紧邻209省道和018县道,距高速公路匝道口不到1公里,有长约13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的城关小河纵贯通过,园区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园区规划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1万亩,包括城关镇的陇财村、金华村等,辐射区2万亩,包括陈家寨村、操子堡村、陇黑村、下大坝村等。区域内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园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园区内明、清时期修建的沙湾河道保存完好、布依文化浓厚、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点。

为了迎接项目观摩会的召开,我们积极抢抓机遇,在3月份,全面完成核心区内葡萄、莲藕等的补植补种工作,河道整治和观光步道全面竣工,在相关节点完成景观打造。沙湾至梭筛公路全面贯通,完成该区域内经果林的种植工作。

二、特点

园区建设本着使农业变强、让农民变富、把农村变美、促城乡和谐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主要突出“五个结合”。

一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园区以精品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目前,核心区已种植紫王葡萄7000亩和软籽石榴、红不软桃、红脆李等精品水果共4000亩,辐射区种植以梭筛桃为主的精品水果8000余亩。发展蔬菜569亩、特色养殖108户,酿酒11户、农家乐11户,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培养致富带头人72人,引进培育贵州兴茂祥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10家。长顺三和水果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5个,组建了“沙湾农业大观园种植协会”,种植的紫王葡萄已有3000亩挂果,年产值达1.2亿元;计划投资2.8亿元、占地300亩的鹭泉湾农业综合体,现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特色水果引种栽培、荷花园、水产养殖和休闲度假中心等;紧接园区的兴旺大市场已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梓涵冷链物流园当午商城电商交易平台已正式营业,为园区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随着园区产业调整的不断推进,园区内农民的收入除土地流转租金外(这部分收入已相当于传统农业每亩的收入),还有在园区内的务工收入,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园区内的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务工收入每人年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带动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在园区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仅梭筛和下大坝两个村民组家家户户种植了梭筛桃,每户农户每年的收入最低的达3万元,高的可达1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发展产业使农民致富。

二是与农业农村改革相结合。我们通过流转土地促进规模经营、“信合联村发展”解决群众创业资金、利用土地流转经营权为企业抵押融资、县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和县农信社与县财保公司签订三方协议为园内企业投保、组建国有公司融资建设。园区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机构,为园区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给予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抵押贷款,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农业企业用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到金融部门进行抵押获得了贷款,投入园区产业发展;土地租金采取实物折算方式支付,旱地每亩500斤玉米,稻田每亩570斤稻谷,随行就市,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三是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相结合。园区的建设根据园区内中科院地化所普定生态站喀斯特地区发展农业的研究成果山上种绿化树、山腰种经果林、山下发展高效农业进行规划建设;进行新品种的试验推广,仅葡萄园区内就试种了100多种品种,其中已试种成功的紫王葡萄就得到了全面推广;园区内正在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法的研究,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同时,成立农业综合科技服务队为园区农产品种植加工进行指导。特别是水利灌溉新技术的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园区建立了现代水利自动化信息控制中心一座,建成了管灌、微润灌、喷灌、滴灌、渠道灌等各种灌溉设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园区内积极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稳定。目前,在园区内实施了5000余亩荒山绿化工程,3500亩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7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建成70余亩的湿地公园一座。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在核心区和辐射区发展了共9000余亩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果产业。同时,加强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依托园区内生植物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植物花卉观赏和养生及采摘基地,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经济效益。加强了园区水电路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可进入性和舒适性,扩大游客规模,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和增加旅游服务收入。

5.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五

来源:本网讯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30日

字体:【大】 【中】 【小】

区八届人大七个代表活动小组于5月22日-25日组织代表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问卷。

这次活动主要是围绕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问卷和区人大常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问卷提出的25个专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在代表小组内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各代表活动小组组织每位代表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并制定了2009年代表小组活动计划。第4代表活动小组还学习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工作相关的文件,副组长刘森林代表作了人大代表如何履职的专题讲座。开展这次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切实将问计于民、求策于民的调研工作落到实处。此次活动采取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小组活动三位一体的形式和方法,把代表小组活动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区人大代表学习、提高的一项内容,使代表从中受到教育。

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及群体关心的热点问题,区八届人大代表七个活动小组于2009年6月19日—6月25日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参观学习、视察、调研等活动。

6月19日,滨河街道代表活动小组参观了张耀国先进事迹展厅、听取了张耀国先进事迹的详细讲解,参观了张耀国生平事迹的图片展;视察了振华锅炉厂生产经营状况。应到代表26人,实到15人,代表活动参加率58%。

6月23日,新华街道代表活动小组视察了千禧苑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环通南小区,调研了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应到代表26人,实到19人,代表活动参加率73%。

6月23日,海北街道代表活动小组视察了乌海德晟实业有限公司95万吨捣固焦、10万吨甲醇、1万吨金属镁、300万吨洗煤技术改造项目和汉森葡萄酒庄园的建设项目。应到代表25人,实到17人,代表活动参加率68%。

6月24日新华西街道代表活动小组视察了新天地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对如何改善和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了调研。应到代表12人,实到7人,代表活动参加率58%。

6月24日凤凰岭街道代表活动小组调研了海勃湾区环卫改革后的工作状况,实地视察了三厂垃圾堆放点、城区部分垃圾转运站、居民区巷道。应到代表24人,实到19人,代表活动参加率79%。

6月24日千里山镇代表活动小组视察了千里山工业园区内三个百万吨焦化项目、参观了千里山水库、汉森葡萄酒庄园、传达学习了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应到代表24人,实到21人,代表活动参加率88%。

6月25日,卡布其街道代表活动小组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参观了大武口区星海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北武当山生态保护区、新区行政文化中心等地,就城市生态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考察。应到代表12人,实到8人,代表活动参加率67%。

代表们通过视察、调研,对我区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代表们认为: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环境,调结构,创新富民,打造区域服务中心”这一载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环卫体制改革、开展争创“自治区文明城区”以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环卫设施体系不完善,设施设备较落后。

一是缺乏含有防渗、除臭、无污染等技术的配套齐全的垃圾中转站。现有垃圾中转站只是简易的垃圾中转站房,中转的垃圾不经任何处理,中转站房距离处理厂路程较远,运输成本高,耗油量大,同时中转站数量少,大多是垃圾箱直接露天存放街路两侧,遇刮风等恶劣天气或拾荒者挑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二是新建成区及平房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随着滨河新区渐成规模,行政、商业、娱乐等机构和居民区的陆续入驻,公共厕所、果皮箱、垃圾中转站以及环卫工人休息室等环卫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滨河区环境卫生问题日益严峻。海区平房区违章建筑多,公共巷道狭窄,且大多居住着外来务工人员,日生活垃圾产量大,而垃圾点分布及承载能力的相对不足,致使出现生活垃圾与污水掺杂随地倾倒等问题。三是现有环卫设备较落后,清扫机械化作业率几乎为零。目前仅有的干式吸尘清扫车在作业时易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和洒漏垃圾,作业效率较低。四是尚未建立快速清扫保洁队。传统的道路清扫与保洁,是依赖清扫工人每天来回循环清扫,清扫工扫完所负责的路面,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对于繁华路段、公交站点、商场等随时随地产生垃圾的区域以及人车流量大,垃圾产生频率高的双休日、节假日时段,以传统的清扫工作模式无法保证路面的干净整洁。

二、环卫清扫作业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人事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按照最新的国家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环卫作业人员平均每人清扫保洁作业面积为3270㎡,其中清扫保洁单人作业面积最大的四级道路也仅有3375㎡/人。目前海区环卫局现有环卫作业人员892人,其中正式工329人,统招工103人,街路临时工276人,社区临时工184人。统招工和临时工仅占一线作业人员的63%。平均单人作业面积近10000㎡,部分路段单人作业面积高达20000㎡/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定额标准。目前除新华大街和人民路实现双班作业,全天保洁外,其它街路均为单班作业,无法保证清扫保洁作业质量。

三、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方面改革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一是我区环境卫生是封闭的管理模式,环卫局的职能是管理加作业,管、干责权不明确,劳动生产率不高。二是环境卫生的作业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环卫作业成本高,给财政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在环卫市场上没有个人清洁公司,清扫保洁工作未引入竞争机制,没有建立多元化的环卫投融资机制,严重制约了我区环境卫生事业市场化进程。

四、我区环境卫生工作尚未形成社会联动机制。

一是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我区环卫相关责任单位、媒体及社会团体互相配合不到位,在应对突发的市容环境卫生污染和“门前四包”等方面未能发挥高效、联动的作用,工作效率低。

五、未形成城市整体环卫管理机制。

目前海区部分住宅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居民的生活垃圾无人集中收集,导致住宅小区内垃圾堆积。海区环卫局为此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义务为小区清理堆积垃圾。小区居民因此认为不用物业公司管理也可,小区卫生不好,找环卫局。针对以上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环卫局的工作实际,代表们建议:

一、加大环卫工作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培育统一、开放、多元竞争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使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逐步走向市场。

二、调整街路保洁工作时间。在全区力求实现全天保洁。

三、进一步加快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增加投入,形成现代化的环卫设施体系。

四、严格标准,强化监管,完善联动机制,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争取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加大环卫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治理沿街餐饮、商户及行人乱丢、乱倒垃圾等现象,创造海区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代表们对新天地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改善和规范市场秩序、经济适用住房的配套设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等方面也提出建议:

一、新天地市场投入运行已近五年,由于市场规划不合理,将大部分用地规划为商住楼,导致市场场地严重不足,且无大型停车场,进出车辆无法停靠,特别是秋菜旺季,因车辆人流混杂不堪,出入受阻,农户车辆沿路占道批发,造成市场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现象突出,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很有意见。代表们建议:一是区政府协助开发单位尽快完成新天地市场规划范围内的90余户旧房拆迁工作,争取市场扩建工程早日实施。二是在市场运行中,充分协调各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建立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工商、防疫检疫、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行政监管力度。同时,教育和引导商户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的习惯,彻底改变市场杂乱、脏差、拥堵的现象。

二、区政府与承建经济适用房千禧苑小区的相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小区5楼居民吃水问题。

三、振华锅炉厂生产状况良好,市场销量稳定,在压力容器、钢结构、锅炉三方面开拓空间及市场潜力很大,安排了40多人就业。由于企业场地小,规模又达不到进入工业园区的要求,目前企业生产加工受限制。建议政府积极为企业想办法,为类似的中小型企业统一规划出一块地域,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为企业扩大规模、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有利地发展环境。

海勃湾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6.沙湾区太平镇基本情况 篇六

自查报告

麻河镇太平小学,位于汉川市北部边陲,北交应城市长江埠镇,东邻云梦县道桥镇,是麻河镇乃至汉川市的边缘“口子”学校。目前,太平小学的发展受到人为的制约,现就学校办学情况分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太平小学的服务范围已覆盖到七个行政村(太平村、赵西村、四联村、港角村、陈杨村、上杨村、洪吉村),辖区人口达1.1万人。太平小学现有全日制教学班7个(一年级两个班、2---6年级各一个班)、学前班1个,全日制学生300余名,学前班儿童近50名。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1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7%,汉川市级骨干教师2人,占教师结构总数的16%,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50%,35---50岁教师比例为32%,50岁教师比例为18%;其中初级职称比例为50%,中级职称比例为50%。没有配备生活管理员,没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没有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音、体、美教师缺乏。

二、校园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9060平方米,生均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200米环形跑道一个,水泥地面篮球场一个。目前无寄宿制学校食堂,校园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占学校用地面积的32%。“校舍安全改造工程”项目3个,为学生食堂、厕所、教师周转房,目前没有落实。“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两个,为综合楼、“校中园”,目前处于申请报批阶段。

三、装备条件

音、美教室两个,但音美器材一无所有。体育器材贫乏,体育设施简陋,连最基本的小学生乒乓球台都没有。计算机教室一个,教师办公电脑一台。无多媒体教室及设施。实验室一个,实验仪器匮乏。图书室一间,现有图书1500册,生均5册。无卫生保健室、未建校园网、没有电子备课室。师生生活服务用房紧缺,无学生食堂,无开水房,无浴室,土木结构厕所一间。

四、普及程度

7.永平镇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篇七

永平镇位于铅山县境中部偏东,文化底蕴厚重,交通便利,“四省通衢”,是一座千年古镇。全镇下辖1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个街道,1个垦殖场和1个林场,面积147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镇区人口3.7万人。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中心镇开发建设的路子,使我镇中心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全镇GDP实现1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69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3.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112元,农民人均收入10566元。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将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城建、城管、规划、土地、财政、工商、司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同时,配备城建、土管、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城镇建设服务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搞好城建,完善规划建设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永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城镇扮靓、特色城镇化”的决策部署,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城镇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人口聚集,城镇品位提升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管理日趋规范,城镇人气、商气、财气、景气大幅提升。2015年启动了编制城北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而且编制了一批专项规划,先后完成了白璧公园详细规划、辛墓修复规划、明城墙恢复规划,永平镇用于规划建设的资金已超过500万元,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永平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钢,按照“做精城南、做美城西、做优城北、做细城中”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和完善市政公共服务建设。2015年全面完成了幸福小区路网工程、白璧公园一期游步道工程、幸福小区拦土墙工程、开心小区一期工程、幸福里小区二期工程、桃树园小区、明城墙工程、清园工程、向民医院大楼工程、永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永平派出所服务中心、滨江大厦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了黄鳅垅安置工程、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市场周边人行道建设工程以及城西道路黑化工程。同时启动了开心花园、湖塘沿安置小区以及白璧公园二期的建设,通过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永平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三、推进招商,创造新型模式

产业是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一个城建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近年来,永平镇通过统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的发展,努力形成了符合永平特色的产业结构,同时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我们积极打破固有思维,谋求“三个转变”:即由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转变,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转变,树立敢于突破、敢于作为、敢于胜利的意识,积极开展“内引外联”活动,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引凤还巢”等招商方式,永平镇2015年共引进项目13个,合同资金4.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家,商贸企业4家,物流企业5家,农业企业2家,通过产业聚集人气和商气,不断夯实百强中心镇建设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抓好环境治理

永平镇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建管并举原则,在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对城管、环卫队伍的制度化管理,按照“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的“三定”原则,工作到岗、责任到人,有效改善了镇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二是加强土地与建房管理,永平镇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城建、城管、国土等工作人员组成的土地巡查大队,在全镇范围进行土地巡查,有效的遏制了乱搭乱建、未批先建、违规抢建等行为。三是开展重点整治,结合市场周边道路的改造提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市场周边占道经营、摆摊设点、店外店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环境大整治,有序、高效地对中心集镇进行了管理。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镇的中心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吸引了周边乡镇居民来永平镇购房创业,增强了镇区的收纳功能,不断地提升了中心镇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做大了镇区、做强了财政、做实了环境,与自己比,永平镇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跳出永平看永平,我们与全省百强乡镇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对百强中心镇的要求,继续高标准编制规划,不断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将永平镇建设成为和谐秀美乡村的新亮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镇村联动的新示范。

8.太平乡新农合运行情况报告 篇八

太平乡合管办 梅 波

一、新农合概述。

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始终把建立新农合制度,解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于2003年启动了8个县的试点工作,2006年增加到34个县,金沙县正是第二批的试点县之一,我乡的新农合工作也随即在2006年正式开展。

从总体上来看,我乡新农合工作整体运行规范有序,发展势头良好,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稳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取得了“农民得实惠,农村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委政府得民心得信誉”预期效果。

二、我乡新农合现状。

(一)定点医疗机构分布。

随着2007年全县并村工作的开展,我乡辖区内的行政村由20个减少至5个。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7月,经过村支两委推荐,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考察后,县合管委正式下文,最终确定了我乡5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

1、太平乡卫生院。为全乡参合群众提供新农合医疗服务。负责人为马廷军院长,设有病床8张,全院共有中级临床医师1名,初级临床医师2名,其他医务人员1名。

2、太平村卫生室。辖区范围为原来的太平村、干田村、李子村和高坡村。负责人为朱毓华,只能提供新农合门诊医疗服务。

3、环路村卫生室。辖区范围为原来的环路村、烂泥村、发溪村和跑马村。负责人为杨再元和陈乾,只能提供新农合门诊医疗服务。

4、箐门村卫生室。辖区范围为原来的箐门村、新开村、岩脚村和石院村。负责人为吴华菊和赵国勤,只能提供新农合门诊医疗服务。

5、抬石村卫生室。辖区范围为原来的抬石村、构皮村、倒洞村、芦竹村和朝门村。负责人为代廷云和任文刚,只能提供新农合门诊医疗服务。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两个问题:

1、环路、箐门、抬石卫生室存在两个负责人,这个问题是县合管委在2008年12月的文件上规定的,在工作中造成极大的不便,乡合管办多次向乡党委、乡政府和县合管中心反映,但是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2、未在新安村设立卫生室开展新农合工作,起因是在2008年底考察时,马廷军院长提出太平村和新安村距离乡卫生院特别近,没有必要设立村卫生室开展新农合工作。2009年5月,县合管中心督促必须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一村一室”,经考察设立了太平村卫生室,但是由于新安村存在无医务人员等客观原因仍未设立卫生室。

(二)参合金收缴情况。

我乡自2006年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每年的参合人数都在稳步增加。2010突破了1万人,2011达到12110人,2012上升至12587人。

但是,收缴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外出人口过多。太平乡属于贫困乡镇,由于外出务工、搬迁等原因,全乡外出人数约36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因举家外出多年,虽然户籍在我乡,但是实际上已经无法联系,而有部分人则已经在外出地参合。

2、家庭贫困,无力缴费。同样是由于贫困,在家人口中,有的是长年依靠传统农业生存的农民,有的是留守在家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如克蚂沟等村民组),根本无力缴费。尽管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已经把新农合政策宣传得很清楚透彻,老百姓也十分清楚缴纳参合金对自身的好处,但是因贫不缴,因病更贫。

3、长期以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无视合管办的各项规章制度。之所以令行不止,主要是由于合管办和卫生院的关系没有明确:卫生院是县内垂直管理单位,虽说卫生院的新农合工作必须接受合管办的监管,但是以合管办这样一个不明不白的相当于副股级的单位去监管一个直管的股级单位,是很不现实的。另外,卫生院长大多是全县卫生系统中有一定资历的人,而合管办负责人则是年轻人居多,无论年纪、思维,还是业务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代沟。

(三)相关对策。

关于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靠领导协调和部门沟通。比如:2010年,乡卫生院反映在长达7个月没有划拨新农合补偿款,导致卫生院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问题,县合管中心随即调查,发现原因在于卫生院没有将该时间段内产生的处方和病历送交合管办,从而使合管办无法上报资料,经过合管中心的协调和乡卫生院、合管办的沟通,及时处理好了这一问题。

关于参合金的问题,合管办建议如下:

1、总结历年经验。我乡的新农合筹资工作,经过多年来主要领导的不断摸索,从宣传方式到筹集措施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2、兄弟乡镇经验。2009年,县合管中心和县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委托信用社代缴参合金的文件,官田乡党委、政府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列,这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村委会召开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以一事一议的方式讨论通过决议,表达村民也自愿由信用社代缴,那么,对于村干部来说,参合金的筹集就不再占用他们几个月的时间。

三、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1、卫生院、卫生局和合管中心的关系:合管中心隶属卫生局,合管办将卫生院存在的问题上报合管中心,合管中心再上报卫生局,但是,卫生局的各项政令要在乡镇实施就必须依靠卫生院,因此,合管办上报卫生院的工作不足之处的结果,通常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鲜明的表现,就是卫生局领导针对合管办如何审核医疗机构处方病历时常说的要“关口前移”,就是要求合管办深入医疗机构现场监管。众所周知卫生院在业务方面比合管办要强很多,卫生院长都很清楚新农合方面所有的规定和制度,只要不抱着懈怠的思想,开展新农合工作绝对是游刃有余,但是局领导的说法就好比是公安局要求警务人员每天都要挨家挨户的宣传不要杀人放火。有些问题如果一味避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不良后果。

2、村卫生室在新农合工作上究竟首先服从谁的管理:根据合管中心的相关文件规定,涉及新农合工作上,由合管办主要负责,卫生院配合,其他方面,由卫生院主要负责,合管办配合,但是合管办对于村卫生室一无财权二无人权三无处罚权,怎么管理?

3、村级医生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普遍没有经过正规卫生院校教育,大多是靠祖辈积累的医疗经验和自身的探索。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村级医生的培训力度,每年有2个月左右的培训和进修,但是,这样的量的积累,要想取得质的突破非常困难。

四、合管办的建设。

乡镇合管办最初没有定编,由乡政府从卫生院或者计生站等部门抽调人手组成,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具体办公人员时常变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自2008年底,合管办才最终得到编制并确定2名工作人员,基本属于新成立的单位。因此,存在以下缺陷:

(一)人手不足: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合管办主要负责筹集参合金的相关准备资料(包括各项上报资料)、网上缴费、进村入户调查、督查医疗机构、收集整理汇总医疗机构和参合患者县外就医资料、发放县外就医报销款项等工作。此外,还有各种细微工作及乡党委、政府、县合管中心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但是太平合管办历年来只有1人实际办公(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班),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地氟病防治工作,在2011年以前,还同时肩负着村财乡代管村用工作。

随着村级卫生室逐步纳入新农合医疗机构,合管办的工作量愈加繁杂。以合管中心来看,在2009年下半年以前,只有9个工作人员,2009年下半年后,增加到了近30人,也就是说,合管办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因此,建议参照低保办等单位给合管办设立1——2名协管员。

(二)办公设施简陋,由于筹集参合金的各项表册及报销资料的逐年增加,有些资料只能临时保存在废弃的纸箱中,由于各方面管理不善,正在逐渐发霉,同时,也有遗失的可能性。根据档案部门和卫生部门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很多资料都是永久保存或者30年以上的保存,所以迫切需要解决档案的存放地点。

(三)办公地点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办公室,现有办公室是乡政府临时安排的,从2006年开始,已经搬了4次办公室,对资料的保管以及网络的管理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办公经费:已经过去的一年和今年的第一季度,合管办没有得到一分办公经费,所有开支都是合管办工作人员垫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合管办的职责:由于新农合基金是“高压线”,对于各级各部门来说都是个敏感的话题,因此,新农合经办机构无不如履薄冰,为了更好的做到基金监管,县合管中心于2011成立了稽查股。但是,只要涉及到稽查方面的工作,合管中心不仅不指派稽查股负责,反而以合管中心的名义下发一些推卸职责的文件。比如,关于县外患者就诊真实性的调查,在合管中心的文件中,就规定由村级组织和合管办调查出具证明材料后,参合患者才能享受补偿,难道村级组织和合管办的人力、财力、交通工具等力量比合管中心要大,更适合开展调查工作?这样的调查,就完全流于形式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由村支两委出具证明,合管办加盖公章,而村干部并不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三年一次换届),所以就会出现极个别不负责任的村干部胡乱出具证明和加盖公章

针对上述情况,我办认为: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根本保证。我乡新农合工作要真正搞好,必须依靠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二)认真做好宣传动员是实施新农合的关键。新农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户和农村医疗卫生等部门,要使其良性开展离不开宣传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一些宣传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各相关部门配合协调是实施新农合的必要条件。新农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始终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一方面,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要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管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推动新农合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协同作用,协调民政、计生、扶贫等部门注重解决贫困人口参合及看病就医问题。此外,还要注意调动社会团体力量,支持基层更好地开展新农合工作,为创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管好用好新农合资金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要严格执行“收支分离、管办分开、封闭运行”的原则,重点从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入手,严格内部监管和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一是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从源头控制滥用新农合基金。二是强化审核监督措施,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流转程序,防止基金“跑、冒、滴、漏”;为保障新农合工作稳步实施,还应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保障适度”的原则,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补偿,积极探索基金运行模式,合理制定基金补偿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基金效率。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农民就诊和报销,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提高我乡卫生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是实施新农合的重要依托。新农合工作能否成功,农民是否得实惠,关键要靠医疗服务来兑现。一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臵,以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基层卫生人员的力度,提高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质量,才能有力地推动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

五、部分参合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指部分参合群众到县合管中心办事难,主要体现在:

(一)主观上,由于工作比较繁杂、单调和枯燥,个别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产生了松懈和厌倦情绪,对前去报帐的群众接待不够热情,甚至可能有怠慢的现象,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客观上,县合管中心自成立以来都是在县卫生局三楼办公,办公室少,办公场地小。同时,到政务中心里的合管中心便民窗口报帐的人员多,造成办公场面捅挤,而服务对像大多是身体欠佳的患者,体力消耗比较大,因此怨声很大,纷纷提出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方便的报帐场所。

(三)补偿机制不健全。由于很多软件上的东西都有待于探索与提高,所以在政策把握、细则制定、办事程序等方面也还有待完善。外出务工的参合人员中,有很多患者无法分辨县外的医疗机构是不是公立医院,同时,有些民营医院又是当地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就产生了很大一部分参合人员生病后在民营医院住院治疗,结果回来后不能补偿就加重了参合人员的经济负担。以太平这样的小乡镇为例,每年都有10——30例不能补偿的病历,在合管中心主任黄青松到太平调研的时候,曾经表态作为特殊情况解决过一些病历,但是以全县来看,这样不能补偿的情况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因此,参合人员迫切希望县合管委和合管中心能制定相关长效的措施和机制。

六、如何监管定点医疗机构?

由于新农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少数医护人员慢慢开始有了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在操作上钻空子,作手脚,企图套取国家新农合基金。经过监查,我办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一)提高药品和项目价格。

由于目前省级统一采购平台没有完善,所以医疗机构购药还存在一定的自主权,大部份定点医疗机构就趁机提高药品和项目价格,直接增加了农民的住院费用。虽然农民得到了国家的新农合补助,但自付费用较之以往却没有多大的减少。

(二)将门诊病人纳入住院病人进行补偿。

我县的新农合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只有住院和重大特殊疾病门诊才能享受到国家新农合的补助,定点医疗机构的这种行为将会大大增加了新农合基金的承受压力,给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增加了风险系数。

(三)夸大病情、乱开或虚开处方。定点医疗机构在写病历和住院清单电脑录入时夸大病情,不按病人的实际病情进行开药,有的甚至开了处方也没有落实,而却将费用纳入到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当中。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检查项目上。

(四)多报住院天数。由于实行网上审核这样的间接审核方式,医疗机构就可能在病历和电脑中多录病人的住院天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住院费用的增加。

(五)农民对住院费用情况不知情。定点医疗机构出于种种因素,在病人出院结帐时没有将病人本次住院的费用情况如实告知病人,而是笼统的通知病人自付多少钱,有时甚至没有在医疗证上记录病人住院补偿的现象。

以上这些违规操作直接导致农民住院费用的增加,最终受益的是定点医疗机构,而受害的是农民和国家。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让国家这项惠民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医疗机构创收的工具。

而合管办在上述问题是存在着工作不力,主要因素是:

1、当前合管办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充足的人力去开展此项工作。

2、由于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使农民真正受益面不大,农民对新农合信任度不高。

3、部分农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觉悟不高,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今年没得病,以后也不会得病。认为缴纳参合金是浪费钱。

七、其他问题及对策。

(一)对新农合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一是对新农合工作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未能很好贯彻落实,管理粗放;二是部分农民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

(二)筹资困难,基金管理不到位。现行的缴费机制还不尽合理、简便,筹资成本较高,乡人大、纪委、财政所和合管办对新农合资金的跟踪管理制度以及审计制度不健全,对基金的使用情况监督没有落到实处,基金管理有潜在风险。

(三)现有的补偿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合管中心对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乃至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受益水平始终没有定案,关于补偿方案的相关文件常常是朝令夕改。在费用报销上限制较多,报销比例不够适当,造成资金沉淀过大,影响群众受益面。

(四)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医疗价格偏高。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等现象,既增加了农民的费用负担,也加大了新农合资金的不合理支出。

(五)新农合工作管理资源短缺,管理能力薄弱。一是人员数量不足,主要体现就是有编无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由于人力不足,导致管理人员手忙脚乱,工作难以全面开展。二是管理经费和日常经费不足。县政府每年都按时足额的将办公费划拨给县合管中心,但是我乡2011年的日常管理经费都是由合管办工作人员垫付。即使往年划拨办公费给乡镇合管办,合管中心都没有明确每个乡镇合管办的办公费用标准,在划拨办公经费时随意性很大(比如2009各乡镇合管办的办公费是4000——10000元不等),经费不足直接导致无法保证基本管理工作需要。(六)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尤其是乡、村一级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基本需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前沿,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尤其是村卫生室,医疗用房简陋、设备陈旧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待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很差。

为确保我乡新农合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恳请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重视以上问题,到乡、村开展现场调研,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措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新举措,直接关系到乡党委、政府在农民群众当中形象和威望。因此,我办将提高认识,明确各自职责与使命,把新农合工作当成一项大事、要事来做。

与此同时,认真学习新农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公平、公正的执行新农合的各项政策制度,全面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热情主动的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充分知情,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坚决实行“首问负责”制度,对来访农民要主动询问,热情接待,对农民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要熟练业务,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将业务从头到尾一次性完成。

上一篇:营销环境调研分析报告下一篇:保安工作总结样本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