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期末考试

2024-10-24

外国文学史上期末考试(共5篇)

1.外国文学史上期末考试 篇一

《人间喜剧》的思想

(一)呈现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迹史,以及如何在于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例如:《红房子旅馆》、《苏镇舞会》等。

(二)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苏镇舞会》《高老头》《农民》 《古物陈列室》。

(三)《人间喜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主宰一切的特征。《高布赛克》 《夏倍上校》《幻灭》《搅水女人》 《高老头》。

在金钱的作用下,资产阶级文化、艺术、科学都处在奴仆地位。

(四)《人间喜剧》也写了底层人,也写了共和主义者的反抗斗争。《幻灭》

(五)局限性:

1、对贵族覆灭的命运表示同情:在《被遗弃的女人》中,鲍赛昂子爵夫人,后来又遇到了真爱纽埃尔先生,12年后,被遗弃。纽埃尔先生也悲伤而死。

2、对贵族阶级一些“优秀人物”个人高贵品质进行赞美。

3、宣扬天主教能够改造社会,改变人们的信仰,能够使恶人向善,使得善人获福。

4、反对工人、农民执政和他们的暴力反抗斗争,对劳动人们抱有一定的成见,歪曲了他们的形象。

5、对三、四年代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反映较少。

人物再现法:

让同一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现,每部作品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侧面的生活,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地形象。巴尔扎克借以将众多的典型连贯起来,以反映广阔的社会风貌,这是一种艺术的独创,这种手法有利于表现人物在特定阶段的思想性格发展,表现时代变迁,使《人间喜剧》具有真实的历史感。

《高老头》思想

1、反映了波旁复辟王朝的社会生活、复杂的阶级关系变化,揭示出资产阶级日益得势、封建贵族没落衰亡的历史。

2、揭示出冷酷的金钱关系。

3、描绘了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尤其是法律道德,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

高老头形象解读:

(1)父爱的典型和父爱的化身。

(2)父爱悲剧的原因

A,教育女儿的方式不当。金钱教育。弥留之际,他才意识到这一点:“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我是一个糊涂蛋,遭了报应了”。

B,作者的观念。他通过拉斯蒂涅认为:“父爱是一切个人利害打不倒地,它的持久不变和广大无边,远过于情人的爱。”巴尔扎克认为:只有人人都有了善良的亲子之情、儿女之情等普遍人性,家庭关系才能维持,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正如高老头所说:“社会、世界都靠父亲做轴心,做父亲的给踩在脚下,国家不就要忘了吗?”通过高老头,表达了巴尔扎克浓厚的宗法制观念。

C,社会原因:人们生活在金钱社会,相互欺诈。在《人间喜剧》中因金钱而骨肉相弃、夫妻相残

D,高老头的宗法制观念。

E,作者写作用意。有评论者指出:如果作者只着眼于描述父亲的溺爱和女儿的不孝,那么这部小说的趣味便流于平庸了。小说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主要写他的成长,通过“人生三课”。他认清了社会,认清了人生。

F,从今天视角看,更多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天性。今天,我们国家,对待儿女也是经常以金钱为手段的。

“威塞克斯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多塞特的古称)。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之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的变化以及宗法制农村社会逐渐衰亡的命运,抨击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

哈代人道主义思想

《茨冈》是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才最后完成的,《茨冈》标志着普希金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也是诗人转向现实主义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的叙事诗。

奥涅金:纨绔性——时代性——无作为—— 类:像奥涅金这样的青年,当时俄国很多。赫尔岑说过:“像奥涅金这样的人在俄罗斯每走一步路都会碰见他”,“我们只要不愿意做官或做地主,就多少有点奥涅金的成份”,他们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所处的环境,找不到出路,成了生活的多余人,赫尔岑说,这种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方面。他在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人。别林斯基称这种人为“聪明的废物”。

“多余人”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多余人日记》后广为流传,杜勃罗留波夫指出,“多余人”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民族的典型,所以我们那些严肃的艺术家,没有一个能够避开这种典型的。奥涅金是这类人物的鼻祖。以后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的罗亭,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是后续。这一类人物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特的和最高的成就。

《死魂灵》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自然派的奠基之作”,“俄国文学史无与伦比的作品”,“一幅无情揭露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深刻解剖了地主世界的百丑图”,小说问世后,引起激烈的论争,反动阵营污蔑它是“污秽的”、“愚蠢的漫画”,叫嚷果戈理是“俄国的敌人”,“应当把他戴上镣铐送到西伯利亚去”,乞乞科夫: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的经历和活动串联着俄国城乡一幅幅生活图景,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这是一个从贵族地主阶级中滋生出的资产阶级投机家的典型。在他身上既有西欧资产者的冒险性和掠夺性,也有依赖地主官吏求发展的俄国资产者的特点。

人生两条座右铭:捞钱;讨好上级。

上学和工作两个阶段都如此。

列宁称他为诡计多端的“乞乞科夫”。

《死魂灵》通过乞乞科夫的投机经历和活动,串联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外省城乡中的各色人物,勾画出俄国现实主义生活的广阔画面,作者突出刻画了俄国腐朽势力的代表——地主和官僚,正是在这帮贪官污吏、流氓恶棍、蠢才废物的统治下,才使得俄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僵死状态,而广大农奴生活在悲惨境遇中。“死魂灵”的买卖本身就是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绝妙讽刺。

安娜

她是一个坚定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

安娜的总体生命轨迹。

安娜悲剧原因

(1)与社会的冲突。丈夫及周围的贵族集团。

(2)沃伦斯基

(3)安娜自身

(4)托尔斯泰。托氏的矛盾性: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是合乎自然人性的,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念来看,安娜又是缺乏理性的,她对爱情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所以,作家对安娜既同情又谴责。他没有让安娜完全服从“灵魂”准则的要求,去屈从卡列宁和那个上流社会,而是同情安娜的遭遇,不无肯定地描写她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又让安娜带着犯罪的痛苦走向死亡。

之所以如此,还有从托氏一贯的思想去探讨,作家一生都在探索宗教道德,形成他的“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的,爱他人,爱一切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原则,安娜的追求尽管有合乎善与人道的一面,但离此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作家对她的态度是矛盾的。

列文:是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

艺术成就

(1)双拱桥结构

(2)心理描写

第一,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第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

第三,通过内心话语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突出的是安娜自杀前的内心话语——内心独白

《复活》

思想

1、通过法庭审判、玛丝洛娃蒙受不白之冤以及涅赫留朵夫的整个上诉过程,对沙皇的法庭、法律以及整个专制制度、官僚机构进行了批评。

2、小说对官方教会的伪善和欺骗性进行了无情揭露。

3、小说彻底否定地主土地占有制。

4、小说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价这些早期作品时,指出心理分析和纯洁的道德感是作家创作的两大特色。并且强调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分析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

涅赫留朵夫

是作者笔下具有自传色彩的忏悔贵族和探索主人公的形象。可分为三个阶段:

(1)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写以后他的堕落,二是描写他身上所固有的人的美好品质,这种品质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在他整个生活过程中。

(2)放纵情欲、走向堕落

上流社会的教育:受上流社会风气熏染。

自身:放松灵魂的清扫工作。

(3)忏悔并复活阶段。

A 法庭上,与玛丝洛娃重逢后,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沉睡的人性开始苏醒。他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貌,决定悔过自新。他改变了自己以前那种不正常的生活,背离了自己的阶级,为

玛丝洛娃上诉。读者跟着他的足迹见证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

涅赫留朵夫最终由一个对自己以及对整个贵族阶级罪恶的忏悔者变成一个沙皇专制制度罪恶的揭发者、抗议者和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

B 他的忏悔:首先是人性由失落到复归的过程——改恶从善、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又注重灵魂清扫工作,“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

其次,是他本人接触了一系列恶的现实后,认识到“通行的”“习惯的”恶,经过内心的冲突,最后放弃原先的观点和原则,转变贵族立场,走上人民立场。

再次,他的忏悔不仅仅是自己的向玛丝洛娃忏悔,也是代自己所属阶级犯下的罪恶进行忏悔。因为像他那样诱奸玛丝洛娃后再抛弃的人,在他那个阶级很多,屡见不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法庭回家的路上,他想到了名声不好的母亲,粗鲁好色的父亲,柯察金小姐的母亲也是,自己名声好,满脸皱纹,却要拼命掩盖„„说明放纵情欲、道德堕落是那个阶级的共性。涅赫留朵夫的这些思想活动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整个贵族阶级。

第四,作者还对如何摆脱有罪的生活进行了探讨,即,不赞成使用暴力——勿以暴力抗恶;倡导忏悔赎罪,进行道德自我完善。最终,涅赫留朵夫从《福音书》中找到了生命的全部意义,看到了解决社会问题、消除人间罪恶的希望。通过这一形象,宣言了作家的“勿以暴力抗恶”、“宽恕、博爱”“道德自我完善”的理念。

涅赫留朵夫是总结性的形象,不仅仅自己忏悔,也为整个阶级忏悔,同时,还作为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对沙皇专制制度及整个国家机器以及它赖以存在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官方教会进行空前激烈、尖锐、彻底、深刻地批判。

何为自然派:

19世纪40年代俄国文学中一果戈理为代表的一个派别。果戈理在他的讽刺作品中,揭发了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官僚统治的罪恶,确立了俄国文学中的批判倾向,在他的影响下,4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果戈理传统”的作家,他们以真实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罪恶为作品的主要内容,以下层人为主人公,反映俄国社会现实,因而遭到反动文人的攻击,说他们的作品只写黑暗,不写光明,是对俄国现实的诽谤,并且轻蔑地称他们为“自然派”。别林斯基接过这一贬称,赋予其新的含义,他充分肯定了果戈理等人的创作,指出自然派的作品正是俄国所需要的的忠实于现实的好作品,后来文学史上就把以果戈理为首的这一派作家称为自然派,这其实是俄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的别名。

作家还有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

冈察洛夫(1812——1891)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1859),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2.外国文学史上期末考试 篇二

关键词:余华小说 外国文学 比较 影响 真实

余华的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成熟的过程。从最初余华的创作作品来看,许多语言相对比较生硬,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外国文学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余华处于初步模仿阶段。但也正是这一阶段,使得余华的创作风格基本形成,同时对于一些外国文学创作手法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当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摸索阶段之后,余华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一种临摹,相反已经上升为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创作。所以这一时期余华的作品更加可以凸显现实、真实和自我。正是因为通过与外国文学创作形式与内容进行对比,才能对余华的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了解我国文学的发展特色,对极具我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学有深入探究和了解。

一.余华小说创作风格分析

若想分析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必须对其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历程进行回顾。不同时期的余华,其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会有一定的差别,同时创作出的作品势必也会有所差异。

首先,在八十年代之前,余华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一些温情伤感的作品。并且在1986年之前,余华的许多作品都是鲜为人知的。比如《第一宿舍》、《看海去》等等,在创作手法上比较普通,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反映的也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着普通人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一种简单看法。所以这类作品看起来都比较温情,同时还会表现出一丝丝的悲伤在其中。故而,这一时期的余华在创作中,只是将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生活中的温馨,也感悟到生活中的情感。这样的创作风格与后期余华的作品比较起来,势必显得有些稚嫩,缺少个人对于深层问题的探讨,同时有没有独属于自己,吸引他人要求的内容。

其次,八十年代后期之后,余华的作品开始表现一些人性中的恶。对于自己从前所默认和接受的想法,开始进行怀疑与猜测,甚至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因为欲望彼此毁灭、因为利益彼此冷漠的现象。通过总结分析,不难分析出,余华这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暴力和死亡。在这一时期的余华作品当中,表现出许多充斥着暴力与死亡的内容。按照社会学研究以及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暴力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本性中的一种攻击性展现。暴力之所以会出现,那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无论是资源还是权利,都无法实现均分。于是,余华将这一时期的暴力,上升到了文化社会层面,也将其与人性结合起来。典型的作品有《现实一种》、《古典爱情》等,这些作品中都充满了暴力、死亡、血腥以及丑恶。

第二,对事件一切事情进行颠覆。正因为余华内心已经被这些黑暗的内容所覆盖,所以其对于一些本真的事情与想法,产生了颠覆。甚至认为,眼前看到的,世间存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平日里你所了解的、熟知的,都会在社会的扭曲下七颠八倒。依旧以《古典爱情》为例,其作品就已经对传染同意以上的爱情进行了颠覆,给人一种窒息的压迫感。

第三,在叙事方式上与传统形式有别。这一时期余华的作品开始出现现代叙事感,这就使得该时期作品不再是像从前的线性叙事一般平铺直叙,有了更为强烈的情感色彩以及语言张力。

最后,则是在九十年代,余华作品开始体现人性中善的一面。许多作品都表现出穷苦人的生活困境,以及这些人在狼狈的生活背后,所不得不承受的人生悲剧。比如《活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同时也成为余华整个创作生涯格外重要的代表作品。除此以外,余华的作品中还加入了人文关怀,对于任性的挖掘也更为深层,从而体现出人性的光环与伟大。在歌颂人性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实、在自然、在生活中的体现。通过更为真实、自然的笔触,描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将现实生活与内心情感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对自身的突破。

二.外国文学与余华小说的比较以及对其产生的影响

1.模仿阶段

通过前文对余华小说创作历程的回顾,发现其小说创作风格以及具体创作手段的变化,体现在几个时间点上。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些时期余华受到了不同外国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者的影响,所以其在创作风格上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外国文学不同于本土文学,其对于一些新的文学思想、创作思潮的理解,都会与我国作家有一定的差别。在八十年代初,也就是余华初步接触外国文学的阶段,这一时期余华的作品有着较为明显的模仿痕迹,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余华之所以对外国文学进行模仿,是因为中国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势必会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国门打开,势必为西方思想的引入提供了条件,加之同一时期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被翻译成中文版,所以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常之大。这一时期余华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川端康成,同时期他也影响了许多的作家,包括莫言也是受其影响的作家之一。

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温暖人心的情怀,无论是悲伤亦或欢乐,都会以一种相对舒缓的节奏缓慢推动。精妙的细节描写以及这种略带感伤的唯美,确实可以对许多初步面临写作的作家,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川端康成层写过《十六岁的日记》、《伊豆的舞女》等,描述的都是一些女性角色,展现的都是一种世间最为柔美与无助的情怀。惹人爱恋的同时,也充满了深深地思想内涵。

也正因为如此,余华被这种创作风格也写作手段深深吸引,同时与余华自小岁接受到的温婉的江南文化如出一辙,更是使得余华被这样的创作风格所震撼。无论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思想情感角度,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都成为影响余华前期创作风格的主要类型。所以余华的处女座《第一宿舍》也恰好反映出社会中小人物的恩怨纠葛、悲欢离合,既是一种卑微美的展现,也是一种人间淳朴情感的抒发。

2.借鉴阶段

在川端康成的影响之下,余华确实真正走入了文学创作的领域,可是作为余华创作过程中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其对余华的影响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余华长期在川端康成的背后,做着亦步亦趋的模仿者,那么其创作势必会出现瓶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余华又开始拜读更多的作品,于是余华于1986年,接触到了卡夫卡。从此,卡夫卡的创作对余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卡夫卡确实为余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颠覆。卡夫卡的代表作有《变形记》、《乡村医生》,但是当余华读到《乡村医生》之后,才发现,他其实了解的创作手法太过肤浅,对于全新的创作形式,余华不禁感到震惊。卡夫卡的作品往往是许多人无法理解的,甚至许多时候呈现出的内容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卡夫卡许多作品当中会表现出一种难以想象的绝望,同时也可以将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与精神表现出来。余华开始模仿与借鉴卡夫卡在创作过程中所独具的尖锐目光,以及其敢于质疑一切的勇气。这种全新形式的创作,使得余华的作品更加真实,更加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进行展现。

3.超越阶段

对于余华个人而言,其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做一个模仿者和跟随者,所以在余华的内心,早已对一些创作手法、思想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余华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同时其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的姿态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余华已经不再仰望国际文坛,相反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余华这一时期的作品,实现了对从前作品的超越,也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汲取了营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了主观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结合。余华的作品中,满是对人性以及生活的思考,同时也与同一时代的文豪形成了相类似的思想高度。比如凯尔泰斯的著名作品《寻踪者》所描述的就是一位特派员在一种相对野蛮、蛮横的社会氛围中,逐步沦落成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在社会的不断打击之下,顽强存活且找寻自我的过程。在余华的作品《活着》中,也很轻易地可以看出,整部小说塑造的富贵形象,就是一个饱经磨难与悲伤,承受了无尽痛苦之后,被命运无情捉弄的苦命角色。可无论怎样,主人公的内心依然有着那么一片阳光,这片阳光照耀着自己,同时也让主人公有着面对世界的勇气。这时期的凯尔泰斯通过自己在作品中描述出的命运弄人、人的渺小和无奈,反映出人不管多么卑微,不管多么无助,都要在心中亮起一盏灯。

第二,将纯粹的理性主义逐渐转变为了感性主义。例如《呼喊与细雨》这部作品当中,余华就以更加温情的目光开始注视这个世界,面对残酷的世界,即便温情再渺小,其也可以成为渺小的人心中永不扑灭的火焰,也可以成为贫困心灵的栖息地。

第三,余华的超越就体现在其实现了先锋和传统之间的结合与融合。这一时期余华的作品还比较善于利用朴素的语言表述内容,这些语言看起来简单,不加雕饰,可是许多时候却含有丰富的意味与内涵,令人在感到简单朴素的同时,被其打动与吸引。所以这时候的余华,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结合,通过现实的描绘,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进行呈现,形成了独具自身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三.结束语

余华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家、小说家,其创作历程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同时在不同的时期也确实受到了不同文学作家的影响。外国文学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全新思想以及全新创作手段背景之下的产物,确实深深地冲击与影响了我国作家的思想与模式。但余华能够汲取其精华,加之自身独特的理解以及与现实社会的结合,将自己内心中丰富的真情实感进行展现。这样的作品,是具有本土文学特色的,更是世界文坛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王侃,刘琳.“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文艺争鸣,2015,03:58-87.

[2]刘柏君.余华小说非理性因素与外国文学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1-114.

3.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篇三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重点分析了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即悲剧的宣泄、补偿、净化、陶冶、平衡功能。

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希腊悲剧之父” 代表作:《乞援人》《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3)欧里庇得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者,最富民主精神 代表作:《美狄亚》是最早为妇女鸣不平的作品。

3、欧美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理想社会(乌托邦)的作品是阿里斯托芬的《鸟》。

4、骑士文学

(1)骑士抒情诗

中心主题:“骑士之爱”,中心是法国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体裁中以“破晓歌”最有代表性(2)骑士叙事诗:“宫围传奇”、“骑士传奇”。这类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

三个诗系:希腊诗系、不列颠诗系、拜占廷诗系。

5、《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豹象征淫欲、狮子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维吉尔象征理性,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

6、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7、“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指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三整一律,即同一个情节,在同一地点完成,时间一昼夜之内(不超过24小时)

8、彼埃尔·高乃依的代表作《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9、让·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是法国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10、18世纪时期,在英国文坛,古典主义在诗歌创作中最有影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亚历山大·蒲柏,他在诗歌中提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蠢人们蜂拥而至。”

11、法国第一位启蒙主义作家是孟德斯鸠。12、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德尼·狄德罗的对话体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用暗示手法启发读者思考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批判了宿命论的思想。

13、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4、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15、奠定歌德个人世界声誉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16、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17、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一个多余人是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18、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是维林(普希金《驿站长》)。

1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是爱玛,副标题是“外省风俗”。20、福楼拜《情感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青年人的故事”。

21、《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22、《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爱米莉·勃朗特。

23、萨克雷小说《名利场》的副标题是“没有英雄人物的小说”。

2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序幕是《高老头》。

25、狄更斯的作品:《博慈杂记》 第一时期:《匹克威客外传》、《奥列佛·推斯特》、《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圣诞之歌》、《马丁·朱什尔维特》 第三时期:《荒凉山庄》、《艰难实事》、《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6、狄更斯被称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27、19世纪俄国三大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28、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是拉斯柯尼科夫。

29、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自由体诗人,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30、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

3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32、契诃夫最有名的戏剧是《樱桃园》。

33、哈代《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34、易卜生《玩偶之家》提出“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35、《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36、“人就是真理„„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出自高尔基小说《底层》。

37、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卫国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新阶段,为表现心理体验的“战壕真实派”创作奠定了基础,主人公是索科洛夫。

38、劳伦斯《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一代:汤姆——丽迪娅

第二代:安娜(丽迪娅的女儿)——威尔

第三代:厄秀拉(安娜和威尔的女儿)——斯克里本斯基

39、“意识流”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威廉·詹姆斯。40、象征主义作品《荒原》的作者是T.S.艾略特。

41、后现代主义的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前卫戏剧运动、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

42、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美国》、《诉讼》、《城堡》。

43、萨特的戏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极浓的名剧,也是一部典型的“情景剧”。其中,三个鬼魂的关系,剧本将其概括为“他人就是地狱”。

44、戈尔丁提出表现“人心黑暗”主题的长篇小说《蝇王》

名词解释:

1、多余人:

“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初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普希金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可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主人公奥涅金代表了19世纪贵族知识青年一代的生活状态。

这些人本来是优秀的贵族青年,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对现实不满,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从平庸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更没有踏踏实实做一番事业的精神,因此,他们只好在无聊的事情上空耗青春和生命。这个形象被概括为“多余人”形象。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包括: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2、伟大的心

“伟大的心”是根据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提出的。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有伟大的心,才是真正的英雄”。小说从五个方面来表现“伟大的心”或“伟大的灵魂”:

①身体健壮,生命不息,肉体、精神具有汹涌奔突的生命力; ②永远保持自我人格的尊严;

③恪守个性独立的原则,在思想、艺术和生活上真诚表现自我; ④博爱的胸怀;

⑤吃苦耐劳的精神。

3、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原来是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一些作家把这种理论直接用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这就是意识流文学。

他们的作品采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暗示和多层次的意识结构等表现手法,在语言、文体、标点等方面都有创新,对其他流派很有影响。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品,其他有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4、湖畔三诗人:

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尔华兹、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描写奇异神秘的情节和异国风光,美化、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尔华兹和柯尔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华尔华兹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华尔华兹代表作是《丁登寺》,提出诗是“强烈的自然感情的流露”,诗的意境高远、形象真实生动,被誉为“自然诗人”,是西方抒情诗的革新者、现代诗的鼻祖。柯尔律治代表作《古舟子咏》,骚塞曾被封为“桂冠诗人”,写过长诗《审判的幻影》。

5、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出现于20世纪50年的法国,“存在即荒诞”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是荒诞派戏剧的理论基础。在思想上,以表现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

在艺术上,以表现形式的荒诞为基本特色。首先,情节结构是荒诞的,戏剧缺乏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情节发展没有逻辑性和客观真实性;其次,舞台形象是荒诞的,人物形象多是抽象的、没有个性的、破碎的、“反英雄”的形象;再次,台词是荒诞的,台词常常失去意义、逻辑性,人物的对话或内容空洞,或语无伦次,甚至是无意义的话;在体裁上,偏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性融合。

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的尤奈斯库,其《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还有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国品特的《生日晚会》以及法国的阿达莫多、热奈,美国的阿尔比等等。

6、人生三课

“人生三课”是指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从贵族子弟变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经历的三段过程。体现他从良心到野心的转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具有典型代表性。

第一课: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他认识到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第二课:伏特冷被捕,教会了他掠夺与暴力的“强盗哲学”:要不顾一切道德准则、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

第三课: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泯灭了亲情。他变得冷酷自私、忘恩负义。

7、《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最后杰作,是按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属于“遵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埃涅阿斯纪》描写的是特洛伊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意大利建立新王朝的故事,作品模仿荷马史诗,前6卷描写的海上漂流经历和《奥德赛》相似,后6卷描写的与异族图尔努斯的战争和《伊利亚特》相近。史诗塑造了埃涅阿斯这样一位理想的君主:虔诚守信、英勇有谋、大仁大智、克己守礼,贯穿了和平和爱国精神。

艺术上,基调严肃哀婉;其中的英雄多责任感、使命感,有集体主义精神;语言华美庄严;运用梦幻的手法,注重描摹人物内心。

8、《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被古人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语),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未出生就被神谕将来会弑父娶母,于是出生时就被抛弃。被科任斯托国王收养,长大后又得到神谕,就离家出走,结果还是打死了生父拉伊俄斯,被忒拜人拥立为国王后,娶得前国王遗孀竟是自己的生母,他的行为终于遭到了天谴,最后刺瞎双眼,请求放逐。

该剧表达了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一部“命运悲剧”。在表现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过程中,不但写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积极性和可贵性,而且它为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压迫着人类的命运划上了一个问号,让人们对命运的公正性、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艺术上,悲剧色彩浓烈;采用经济笔墨的“回溯法”和巧妙紧凑的“倒叙式”情节结构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心理描写深刻细腻。

9、迷惘的一代

源自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出现于一战后的20年代,其鼎盛期在20年代下半期,它既没有纲领,也没有宣言,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他只是一些带有同样“迷惘”的情绪,以同样的主题和差不多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一批作家的总称。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和福克纳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和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是其最高成就。

10、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其主人公为下层流民;主要描写他们的的不幸和见闻,表现他们的反抗情绪;通过他们的行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西班牙最早且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简答题:

1、列举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1915年,法国罗曼—罗兰凭借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获奖。

(2)1925年,英国肖伯纳凭借剧本《圣女贞德》获奖,代表作还有《伤心之家》。(3)1948年,英国诗人T.S.艾略特凭借《四个四重奏》获奖,代表作还有《荒原》(4)1954年,美国海明威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奖,属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

(5)1969年,爱尔兰的萨—贝克特凭借剧本《等待戈多》获奖,属于荒诞派戏剧。

2、《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小说鲜明的魔幻性上。小说通过大量的奇幻描写、鬼魂形象和荒诞不经的情节来表现魔幻性。

(2)其次,小说的叙事角度颇具特色。小说总体上保持着一种倒叙的风格,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压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

(3)再次,小说采用了环形的结构。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圈。大的方面说,马贡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百年之中,它从起点回到起点。从小的方面说,布恩地亚家族中的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

(4)再次,象征性手法和隐喻性手法的运用。书中许多场景、情节乃至细节都可以看出来。(5)最后,夸张、变形手法和揶揄、幽默、讽刺挖苦的语气相结合。这些事件着重强调了环境与个人的不协调,并将它们放大、变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的压力。

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独特性?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的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3)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多余人”系列和“小人物”系列。(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4、为什么说《红与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

(1)直接取材于现实,面向当代社会,表现时代风貌,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2)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政治矛盾。

(3)塑造了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性的小资产者形象——于连。

(4)艺术上运用典型环境、人物行动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

(5)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展示人物心理活动与人物心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心灵史”

5、《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真实反映了古希腊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

①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度; ②奴隶主贵族阶级逐步形成; ③家长奴隶制下妇女地位低下。(2)表现古希腊人的世界观。

①体现了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对神、命运、生活的态度。②反映了英雄主义和群体意识。(3)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永不复返”的人类童年时代。)

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全部遗产。

6、复调小说的基本特征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小说称为“复调小说”。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

(1)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2)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对话理论)

(3)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7、《浮士德》的人生五阶段及其内涵

(1)追求知识阶段(书斋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2)享受爱情阶段(爱情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3)政治生活阶段(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与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4)追求古典美阶段(艺术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5)事业阶段(事业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论述题

1、海明威小说的文学成就及艺术风格

(1)海明威小说主要有三大成就

①表现了迷惘的主题。如: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深刻反映了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青年一代造成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的迷惘、觉醒和抗争。②塑造了一系列硬汉的形象

早期:人物主要活跃在斗牛场和拳击场,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在一战中受伤而失去性爱能力的巴恩斯;

中期:人物多体现为与法西斯的斗争,他们是为正义为民主而战,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领导游击队炸桥的罗伯特·乔丹;

晚期:人物则表现为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和超时空的存在,具有哲理和象征色彩,如:《老人与海》中的渔民圣地亚哥。③“冰山原则”的提出

具体表现在简洁、清新的文体风格和简约、含蓄而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上。海明威以冰山原理来比喻写作:“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2)艺术风格

①简约有力的散文文体:他重视思想感情对于形象的重要意义。在他的笔下,他对感情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括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的动作、电文式的对话、内心独白。

②讽刺和象征的手法。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如:《老人与海》结尾,渔民圣地亚哥最后又梦见了狮子。

(3)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①不善于进行广阔的社会描写或描写有众多人物参加的场面 ②不善于用多头线索展开复杂的故事情节

2、于连与拉斯蒂涅结局不同的原因?

(1)出身不同:于连来自平民阶层,想跻身上流社会很难;拉斯蒂涅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前者有较强的反抗性,后者更具有妥协性。

(2)理想不同:于连为了显示平民阶层的力量,他崇拜拿破仑,想一跃成为强者,很不切实际;拉斯蒂涅则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出人头地,重振家业。

(3)对上流社会的态度不同:于连想靠自己的奋斗强迫上流社会承认他的人格和才干,并试求战胜社会,保持独立人格进行斗争;拉斯蒂涅为投身上流社会而事事妥协,投其所好。(4)采取的手段方式不同:于连靠自己的才能,不放弃自尊;拉斯蒂涅靠门第和女人,必要时可以放弃自尊。

(5)心态不同:于连心存反抗,充满对上流社会的仇恨,既藐视又羡慕;既反感又向往。拉斯蒂涅欣然投靠上流社会,他有纯朴的天性以博众人的好感,接受“人生三课”被同化,变得学会掩饰、厚颜无耻,成为投机钻营之人。

(6)性格不同:于连比较内向,性格孤僻,这决定了他将以个人的力量来反抗整个社会,为了自尊而追求民主和平等,所以他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尊。拉斯蒂涅是外向、有才气有热情的青年;他对社会更多的是羡慕眼热顺从,利用规律向上爬,亦步亦趋向上爬,所以他不惜出卖自尊和灵魂,终爬上内阁副部长的高位。

3、为何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思想意义

①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反封建反教会

②对教会以及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的揭露和批评; ③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由本身的价值;颂扬理性、自由 ④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2)思想内容的矛盾性(两重性)

①政治方面: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宗教偏见,政治幻想 ②神学观念上:新人人文主义思想——旧的宗教伦理道德 ③人生观方面: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个性解放 ④文化上:重视知识和理性——推崇神学和信仰。(3)艺术特征

①结构上完美

②写实和浪漫相结合 ③语言运用的创新

a.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学习了意大利人民歌形式,其民族特色开近代文学之先声; b.奇偶连锁韵,尾韵以aba,bcb,cdc,规则连续不断,“三行套韵”(4)艺术手法:象征、梦幻、寓意、比喻 a.三个部分皆以“stella”(stars)刹尾,象征黑暗中光明!

地狱阴暗凄惨,以象征痛苦与绝望

净界柔和爽目,以象征宁静与希望

天堂祥光四溢,以象征幸福和喜悦

b.贪婪者灵魂之眼/宝石脱落戒指,蚂蚁触须

(5)艺术上的矛盾性(两重性)

a.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形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b.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c.使用意大利俗语,但又有中世纪语言繁琐的涩人弊端。

4、福斯塔夫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两大喜剧形象,谈你的看法。

(1)福斯塔夫形象: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的主人公,他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各种恶习,应有尽有。然而,他又具有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而且他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从伦理学角度看,他是现实生活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

从美学角度看,他是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出美的独立性。

首先,他有不可抑止的幽默感,开口就引人逗笑,他坦承自己是坏人,且对自己的恶德辩护,自炫为美。他的赞美与他的恶行冲突,自我肯定成了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出一种因自相矛盾而产生的幽默。

其次,他应变能力强,以锋利的言辞讽刺世事,一本正经地取笑别人。由于他本身就是万恶世界中的一恶和没胆懦夫中的一员,他却批评时政,他把自己当作世界的轴心,由此产生了幽默滑稽的效果。

他又拿自己肥胖的身躯作为取笑的对象,体现了下层平民的乐观与粗犷风格。(2)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一位具有伟大信仰和献身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者。首先,他是一个不畏强暴、立志扫尽天下不平事的人物。他勇往直前,无利己之意,无畏惧之心,行为高尚,做事认真,表里如一。

其次,他性格中有夸张、滑稽的喜剧性一面。他善于幻想,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却认为是魔鬼在戏弄他。

再次,他的性格中也有悲剧性的一面,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疯子”。他从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可笑,并拼命为自己辩护,即使被当作疯子关在笼中也能苦中作乐。然而,他敢于挑战邪恶,誓死维护各种美德,却常常事与愿违,他与时代脱节了,屡屡受挫。可他屡败屡战、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尊重。

最后,他是热情的人文主义者。他学识渊博,勇敢、文雅、大胆,具有敢于捍卫理想的美德,关心被侮辱、伤害的妇女。

总之,他是一个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的人物,可又是一个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

5、比较分析安娜与娜拉形象

(1)相同点:

①安娜与娜拉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a.安娜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的形象。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b.娜拉是十九世纪欧洲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天真活泼、诚恳热情、坚毅倔强,执着追求理想。可她却像个玩偶一样,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娜拉却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觉醒以后的娜拉,否定了现存的世俗偏见和伦理道德,勇敢地冲破了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习俗的枷锁。

②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同样是8年的婚姻生活后的觉醒

a.安娜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人格,有尊严。8年的无爱的婚姻生活使她见到渥伦斯基之后不久便陷入爱情中无法自拔。

b.娜拉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相信丈夫爱她,也真诚地爱着丈夫。8年来海尔茂都像孩子一样的宠爱她。也正是出自于对丈夫无限的爱,才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她的爱情以及对整个家庭的爱被虚伪自私的丈夫所打破。

③残酷的社会现实是造成两位女性悲剧的重要因素

a.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罪恶的社会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b.娜拉指责海尔茂从未与她进行一场认真的交谈,用出走来对抗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无情,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律的无情。娜拉一直在指责法律的无情,在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性,她必须依赖于他的丈夫,这使她一直处于远离社会的边缘。(2)不同点——反抗高度不同

①安娜的反抗局限于道德婚姻的领域,她认为爱情至上,她敢于冲破那个腐朽的沙皇封建制度和上流社会刻板、虚伪的道德规范。但她的追求自我,其实是放逐自我,丢失自我,当失去了渥伦斯基的感情响应之后,她的孤独、无助、脆弱全部展现了出来。

②娜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道德、宗教的全面批判。她追求个性解放,当意识到自己为丈夫的“玩偶”之时,毅然决然离开了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6、结合《李尔王》和《高老头》,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李尔王的父爱——“权爱”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李尔王总是被赞赏,他早已习惯了甜言蜜语。固然,他是爱自己的女儿的,但在划分国土时他选择用演讲比赛的形式,却不免体现出他爱慕虚荣的一面。

一开始,他对三个女儿说:“你们爱我,要算哪个最贴心,谁最孝心最值得眷宠,她自会得到我的最大一份赏赐。”接着他对自己最为疼爱的三女儿考狄利娅说:“你用什么一番话博取一份比两个姐姐更富庶的土地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李尔王的观念里物资和权力是可以作为女儿的爱的回报,而这回报的条件是你的奉承之语。

他希望女儿像他的臣民一样地服从他,结果考狄利娅因为说不出奉承的话,深受“打击”的李尔王他对最小的女儿说:“像你这样不能在我面前曲意承欢,还不如当初没有生下你来得好。”于是他将小女儿考狄利娅赶出国土,把她应得的那份家产与土地平分给两个姐姐。这就是王权下的父爱——“恩仇”必报!它不再是一份纯洁的父爱,它与奉承赞美画上等号。李尔王从小偏爱自己的三女儿,但他却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格,这是对他的“父爱”的讽刺。

(2)高老头的父爱——“钱爱”

首先,投机商的身份影响高老头的价值观。在他眼里,钱可以满足一切!他极力满足女儿的一切需要。为满足女儿们的挥霍,高老头从伏盖公寓二楼最好的房间搬到了三楼、四楼、五楼,食宿费也有每年的1200法郎见到每月的45法郎。他知道女儿只会在没有钱的时候才回来找他,但他乐意把自己的所有都给她们。

他的父爱也是有条件的。在高老头看来,丰厚的嫁妆,足以使女儿们嫁个有钱的人,女儿们一旦在上流社会立稳脚跟,自己脸上也就有了光,也就会再受到上流社会的垂青。

其次,封建宗法伦理道德对高老头“父道”的影响。在高老头看来,父女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在妻子死后,他没有续弦,但他却将这种爱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本能的用金钱表达父爱,他相信金钱可以衡量一切,包括父爱,但当拥有的金钱逐渐减少,父爱却一如既往的时候,他开始不安,只是加倍的节衣缩食变卖东西来满足女儿。

4.四川大学外国文学-2期末试题 篇四

A组(命题人:王晓路)

1、社会发展阶段与文学样式之间的关系

2、文本环境与文学创作

3、文学奖项与文本接受

4、福克纳意识流创作的基本手法

5、福克纳晦涩文体的寓意

6、列举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三个人物,说明美国南方道德法规的衰退

7、为什么狄更斯《艰难时世》是一部典型的社会小说

8、狄更斯为什么在《艰难时世》着力表现沉重与苦闷

9、黑色幽默的基本定义

10、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11、美国非洲裔文学的一般特点

12、为什么说美国非洲裔女性有双重压力

13、为什么说莫里森《宠儿》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14、为什么说身份认同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旨

15、谈恩美《喜福会》通过两代人的描述,力图说明什么

B组(刘亚丁)

1、请析《奥涅金》中一组人物

2、你对《奥涅金》中的多余人有何评价

3、普希金与诗

4、在人的心理挖掘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何贡献

5、《罪与罚》与城市

6、《罪与罚》之我见

7、我心目中的列夫托尔斯泰

8、《战争与和平》面面观

9、《战争与和平》的体裁特征

10、分析勃洛克的一首诗“黄昏啊,春天的黄昏”

11、《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结构简述

12、《大师与玛格丽特》的魔幻世界

13、肖洛霍夫与20世纪20-30年代的集体化运动

14、《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形象

15、我读《静静的顿河》

C组(卢迎伏)

1、任选《荒原》一诗的两处为例,说明其是如何反映艾略特的“客观关联物”诗学观念的2、《荒原》分为五章,其内在逻辑关联何在3、《荒原》以古印度吠陀经典《奥义书》《优波尼沙土经》中的经文收尾,用意何在4、任选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比较《等待戈多》与之在艺术手法方面的不同

5、有学者认为《等待戈多》的真正主题是“等待”,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6、谈谈你对戈多的理解

7、为何说《变形记》中格里高尔一家四口都在“变形”

8、詹姆逊认为卡夫卡创作有三大核心主题:俄狄浦斯情节、现代性的反面乌托邦、我们和上帝(缺场)的关系,谈谈其在《变形记》中的具体体现

9、找出《变形记》中数字三出现的例子,并谈谈其寓意

10、请分析《局外人》如何体现加缪的话“荒诞产生于世界原始的敌意与人类本身的非人化”

11、请以《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为例,分析你对荒诞人的理解

12、请分析默尔索眼中的“自然”与《局外人》主题的关系

13、请分析《1984》中老大哥采取何种方式来贯彻“思想破坏语言,语言也能破坏思想”,并谈谈你对“语言”与“存在”的理解

14、结合《1984》文本,谈谈你如何理解“集权统治下的个体责任与自由”

15、举例说明“物哀”在《雪国》中的具体体现

16、请结合川端康成“只有临终的眼才能反映自然的美”,分析小说《雪国》中的银河描写

17、请分析《雪国》中驹子和叶子的形象

18、请选择《百年孤独》中的一个主人公,分析他的孤独以及你对小说名的理解

19、请分析《百年孤独》第十五章“反香蕉公司大罢工”场景的历史与神话交融

20、请分析《百年孤独》中“各种动物”描写

5.外国文学史上期末考试 篇五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期末论文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引导同学们从流派角度概览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史,考察同学们阅读和分析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尤其是对各流派中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的解读的能力,并对同学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所要求。因此,本门课程的期末论文,就不能是简单的读后感,而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还要注重论文写作的规范。

一.选题范围及字数要求

请同学们从以下作家中选择一位或几位来进行研究,题目不限,角度自选,只要言之有物、论述有力即可。切忌抄袭和照搬书本。

字数控制在2500-5000字以内,篇幅不符者酌情减分。

选题范围:

卡夫卡

福克纳

乔伊斯

伍尔夫

萨特

加缪

马尔克斯

博尔赫斯

海勒

帕斯捷尔纳克

二.提交时间及方式

请在期末考试之前交到所在学习中心,然后由所在中心统一上交到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A4纸打印,要有封面(注意:要用网院提供的标准封面),写明学号和姓名,所在学习中心地址,封面除分数一栏外,其余都要求打印填写。注意:不要发电子文档,否则没有期末成绩。

三.注意事项:

1、请严格遵守选题范围、字数和格式要求,按时提交论文。

2、注意论文写作规范,不要抄袭、剽窃任何网上或其它现成资料,自己写作,一旦发现,即以作弊论处。

3、一定要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方法,一定要以文学文本为中心进行分析,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不要写成作品的简单概述。

4、引用的数据、观点等,要注明资料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网络上的文章权威性不够,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果非要引用(比如知名学者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也要注明网址出处。

四.写作方法:

1、确定题目。“选对了题目,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选题确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所谓“选对了题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课题有研究的必要性,二是指课题有研究的可行性。因此同学们在开始写论文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题目不能过大或过小,要做好论题的限定工作,把所要论述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上,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把文章写得更有深度。

2、文章开头。一般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也可以从一个问题谈起,然后再到其它问题。

3、文章的论证。不能光有观点,没有论证,一定要有论证的过程。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4、结尾呼应。论述的总结性段落,要以简要的几句话作结。

5、材料引用。引用时要明白引用该材料的必要性,并且要注意材料的可靠性,一定要注明出处。

五.论文格式:

(一)论文的总体构成格式应当符合规范。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1、封面:封面的内容除分数一栏不填写之外,其余项目都要求填写。

2、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200-300字左右,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4、正文:是课程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论据可靠,论证严密。

5、参考文献:一般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二)论文的具体格式示例如下:

题目:(字体加粗、居中)

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均居中)

【内容摘要】(空两格)【关键词】(空两格)正文(空两格)【参考文献】

(三)论文打印要求

1、字体:宋体。

2、字号:包括题目、标题和正文字号。正文字号一般要求小四号或者五号,题目和标题要求宋体加粗。题目字号以三号为宜。

3、行距:1.5倍行距。

4、字体颜色:黑色。

5、所有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不接受电子文档。封面除分数一栏外,其余都要求打印填写。

六.参考选题:

【说明】下面的选题仅供大家参考,是否选择这些题目写论文和期末成绩高低无关,请大家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题目来写。

1.现代机器的殉葬品:《在流放地》 2.《饥饿艺术家》中的表现手法 3.《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结构 4.浅析《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意义

5.浅议乔伊斯《尤利西斯》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6.浅析《恶心》中的存在主义 7.浅析《局外人》中默尔索的形象 8.《鼠疫》中的“鼠疫”意象 9.《百年孤独》中的叙事策略 10.《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感 11.《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12.《交叉小径的花园》中的“迷宫”意象 13.论《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叙事策略 14.《日瓦戈医生》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15.《日瓦戈医生》与知识分子的命运

七.评分标准:本课程论文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0分:有抄袭剽窃行为,或选题超出老师指定的范围。

60分以下:论点不明确、论证不清晰或没有论证、结构没有呼应、材料没有出处或不可靠,论述语言不通顺。

60-70分:论点较明确、有一定的论证过程、结构基本成立、材料较可靠,论述语言通顺。

70-85分: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备、材料可靠且有一定的价值,论

述语言流畅。

85-100分:论点明确且具有新意、论证严谨、结构严密、材料上有新发现,论述严谨,语言流畅优美。

八.封面如下(见下页)

学习中心:_______ 分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

育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