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精选10篇)
1.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一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班级:姓名:小组:主备人: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P67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1)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在的具体状态。
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2)气候指一个地方的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68-P69并结合P68图4-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等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主要包括、、、、、等等。
2、看课本P68页图4-3“主要天气符号”,先自己背诵,再互问互答,熟记它们。
3、看课本P68页图4-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下雨的可能性(越大或越小)。
4、完成课本P69-70活动题第2、3题,把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69页阅读材料“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指数,空气污染程度越。
补充:空气污染指数0—50之间,空气质量为优51—100之间:良; 100以上:污染。
2、表格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哪几个城市?、、3、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二
教材分析
1、《天气与气候》这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与天气相关的内容是天气符号,与气候相关的内容是气温与降水。
2、“天气与气候”是地理的核心知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天气与气候”始终与其生活、学习及其活动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1、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2、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学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用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指导分析法、探究讨论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归纳总结的指导尤其重要。还有就是要有重点教学安排。比如本章重点训练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天气预报播报,激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关注,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新课。
二、课前讨论
让学生谈谈当天的天气现象,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探究与合作
1、整体感知
(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
(1)
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
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师:天气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多变。
(2)
师:出示课本P58“卫星云图”,并告知学生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天气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降水量越大。绿色表示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是用黄颜色表示的)然后设问:我国的东北三省天气怎样?青藏高原天气情况又怎样?
生:东北三省天气晴朗,青藏高原天气为下雨。
师:看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并提问:在天气预报图中怎样识别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天气预报符号识别各地天气状况。并对照天气预报符号概括三个城市的天气实况。
师:出示天气符号卡片(正面符号,反面文字),并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天气符号及其特征,尤其注意易混淆的符号)。
师:出示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分组播报城市天气预报,看哪一组播报最快最准确。
生:积极结合预报图播报天气。
师:出示课本P59“天气图与天气符号”,判断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三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 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篇四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
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
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
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
教学过程:
复习:比较mg、c、s、p、f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共同点。
板书一、燃烧: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为了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我们需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演示实验:水、酒精分别置于两个蒸发皿中,投入一根燃烧的火柴。
发现:可燃物才能燃烧。
学生实验:连毛巾也烧不着的火
发现:使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老师演示:白磷燃烧实验(与学生实验同时进行)
发现:使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学生活动:总结物质燃烧一般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解释上述烧杯中白磷,铜片上红磷和石灰石不能燃烧的原因,
提问:能否创造条件让它们燃烧:再将铜片放在铁圈上继续加热,发现红磷能燃烧,
石头不能,往水中通入氧气,发现白磷能燃烧
板书:1、着火点 2、燃烧条件
过渡: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时就会燃烧,但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一种物质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的燃烧现象有何不同?
演示实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用玻片置于火焰上,另一支用玻片置于火焰上方。
发现:当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肉眼看不到小的炭黑颗粒游离出来,当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能看到小的炭黑颗粒游离出来。不仅如此,还有些碳元素由于氧气不足,还转化成为一氧化碳。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90页,了解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谈谈冬天室内放燃烧的木炭的火盆,应注意什么?
老师总结: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课本p89页问题,回答。复习巩固着火点、燃烧条件等概念。
板书设计: §4、1 燃烧与灭火
一、 燃烧: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1、 着火点: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 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要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5.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五
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装置——原电池。学习本节课知识,让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通过现实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科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电池。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回顾,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学习过,本节课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改进原电池。在课前的微视频中,我用很少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回忆原电池的知识,然后开展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从而展开教学,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丰富对电化学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发挥媒体辅助功能,本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借助现代媒体生动直观地展开原电池原理,并利用多媒体的微观动画演示了双液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原电池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根本”的五为主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按一定梯次递进的活动序列,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课程要求。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在收获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本节课按照设计思想基本达成目标,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惑:
1、整节课节奏较快,时间把握不适度,仔细回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可以删去。比如说,课件上有的文字不必在黑板上板书。
2、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后,应该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收上来给予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3、本节课由于是分组实验,有一个小组实验现象不明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究其原因是盐桥制作不合格。在以后的实验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4、类似于这种探究实验课,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时间较难把握,应该在课前做好缜密的计划。
6.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六
石油钻井施工是一种高风险作业,大部分人员伤亡事故为机械伤害和机械事故,因此,加强石油钻机安全使用和人员的安全教育是钻井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转盘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固定、调节螺栓齐全、无松动;
(2)转盘及传动装置油池油面在刻度范围内,链条、齿轮等润滑良好;
(3)转盘惯刹工作正常;
(4)传动护罩连接、固定螺丝完整、牢固,护罩无缺损、变形、松动;
(5)万向轴连接螺栓齐全紧固,安装防松装置(6)黄油嘴、润滑脂管路齐全、畅通
(7)转盘面及传动装置护罩上无杂物、并保持清洁(8)防滑垫铺设规范、防滑效果良好。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启动前,其锁紧装置上的操纵杆或手柄应不在锁紧位置,检查轴上的密封圈密封是否可靠,应检查链条和万向轴护罩是否齐全、牢靠;
(2)使用前,应按规定检查机油的油质、油量;(3)启动要平稳,启动后要检查转台是否跳动,声音是否正常;(4)每班应至少检查一次转盘的固定情况;(5)在钻进过程中严禁用转盘绷扣;
(6)在钻进和起下钻过程中,应避免猛蹩、猛顿;
(7)新转盘使用一个月后应更换机油,以后每三个月换油一次;(8)防跳轴承和锁紧装置上的销轴每月至少注入一次润滑脂。
二、绞车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底座固定牢固,固定螺栓安装并备帽;
(2)绞车护罩安装齐全紧固,无损坏变形并卫生清洁;(3)自动排绳器固定牢固,大绳没有跳出现象,配件齐全、无损坏。
(4)当大钩下放至钻杆滑道时,绞车滚筒上钢丝绳不少于7圈;(5)传动轴、滚筒轴的固定螺栓及备帽齐全紧固,无松动,牙嵌拨叉螺栓齐全,离合良好,各操作杆无变形、无松动;
(6)离合器摩擦毂无油污,磨擦间隙不大于4mm,磨擦片固定螺丝保险销齐全、牢固,剩余厚>7mm;齿式离合器摘挂灵活,无打毛现象;
(7)绞车(带刹)刹车后刹把与钻台面夹角为40°-50°距钻台面高约0.8-1m。有规范的锁定链(本体直径40mm)。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起下钻时应按大钩负荷选择起升速度和档位;(2)需要更换链条时应整盘更换;
(3)挂合换档离合器时动作要平稳,严禁猛烈撞击;(4)绞车传动轴未停止转动前不得改变传动方向;(5)挂合气胎离合器动作要快;
(6)在上提钻具的过程中需要刹车,必须先摘开低速或高速气胎离合器;
(7)下钻过程中,严禁用水或油浇刹车鼓,以免造成刹车鼓龟裂或刹车失灵;
(8)每班应检查一次死绳端,起下钻前应先检查防碰天车;(9)绞车运转中护罩必须安装整齐,装牢,严禁在运转中进行加注润滑脂和润滑油工作;
三、刹车系统
1、带刹风险防控
(1)刹带曲轴套无旷动、调整可靠,安装防松装置;(2)刹带块剩余厚度不小于18mm,刹带钢带及两端销孔无旷动,刹带块螺丝无缺失、松动;
(3)刹带吊杆、顶丝完好,刹带下严禁有杂物或油污;(4)刹车毂磨损量不大于12.5mm,无龟裂,冷却水道畅通;(5)平衡梁销子垫片、开口销齐全,支撑固定可靠,润滑良好、转动灵活,两端调整平衡,两把刹带调节扳手卡在平衡梁调节螺丝上。
2、盘刹风险防控
(1)液压盘式刹车液压站油箱油面在油标尺刻度范围内油温应低于60℃;
(2)液压盘刹滤油器无堵塞,蓄能器压力大于4MPa;(3)液压盘刹工作钳动作灵活,与刹车块间隙1-2mm,刹车块厚度大于12mm;
(4)液压盘刹安全钳与刹车块间隙小于0.5mm,无油污;(5)严禁在液压制动系统承载载荷的情况下进行检维修;(6)伊顿盘刹的固定螺栓及备帽齐全紧固,无松动;(7)伊顿盘刹冷却水确保进水口在正下方(6点钟位置),出水口位于正上方(12点钟位置),通水量≥150升/分,腔体允许最大的水压为0.45MPa,无渗漏,冷却水为软化水;
(8)定期检查刹车摩擦片和静摩擦盘的磨损情况,进行磨损调整,静盘磨损≤0.8毫米,动盘磨损不超过标记槽,无油污。
3、电磁刹车风险防控
(1)冷却风机不工作情况下不应使用风冷电磁刹车;(2)风冷电磁刹车当环境温度高于40℃,出风口温度高于90℃时,应暂停使用;
(3)风冷电磁刹车电流正常(70DS≥65;50DS≥35;40DS≥30安),冷却良好,离合器挂合顺畅、润滑良好,齿顶磨≤1/3,运转无杂音;
(4)离合器和牙嵌是电磁刹车日常运转检查的重要部位;(5)倒换发电机时必须和司钻沟通。
四、天车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所有连接必须固定牢靠,不得有松动现象;(2)各滑轮的转动应灵活,无阻滞现象。当转动一个滑轮时,其相邻滑轮不应随着转动;(3)各滑轮轴承应定期加注润滑脂,并检查润滑脂咀和油道是否通畅。各滑轮轴承每周加注ZL-3锂基润滑脂两次;(4)各滑轮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最高温度不超过70℃,运转正常,且无异常声音;(5)各挡绳架是否有碰坏、弯曲现象。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根据润滑保养规定,按期加注润滑脂;(2)当轴承发热温升超过环境温度40℃时,应查找原因,更换润滑脂;(3)在长期使用中,特别是在润滑不好的情况下,滑轮的轴承因磨损、导致间隙增大,轴承会发出噪音及滑轮抖动,抖动会降低钢丝绳的寿命,为了避免事故,应及时更换磨损了的轴承;(4)滑轮有裂痕或轮缘缺损时,严禁继续使用,应及时更换;(5)滑轮槽的形状对钢丝绳寿命有很大影响,应经常检查滑轮槽的磨损情况,定期用专用样板进行检验。当滑轮磨损,小于所允许的最小半径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五、游车
1、安装的风险防控(1)游车与大钩的连接螺栓、销子齐全紧固,护罩齐全、无变形;
(2)大钩转动灵活,制动装置工作正常;
(3)钩口安全销体工作可靠,有效防止水龙头提环脱钩;(4)当水龙头提环挂入钩口后,应检查安全销体掣子是否闭锁完好;(5)定期检查侧钩耳环螺母是否紧固,防止吊环脱出。
2、使用的风险防控
游动滑车在工作期间应经常仔细检查以下各项:
(1)轴承在使用前及工作期间是否按规定加注好润滑脂。轴承应每周加注两次ZL-3锂基润滑脂;
(2)轴承应运转正常,无任何异常噪音。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最高温度不超过70℃;
(3)在使用过程中,轴承发出噪音及由不平稳运动造成的滑轮抖动,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间隙增大的结果。轴承润滑不当会导致磨损的加剧。滑轮不稳和抖动会降低钢丝绳的寿命。为了避免事故,应及时更换磨损了的轴承;
(4)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有无阻滞现象;
(5)如果侧护板变形会影响滑轮的正常转动,应按要求校正侧护板的形状;
(6)如果滑轮边缘破损,钢丝绳就可能跳出滑轮槽,使钢丝绳发生剧烈跳动,损坏钢丝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更换滑轮;(7)滑轮槽表面如果产生波纹状的沟槽,则当滑轮组启动或制动时,会对钢丝绳起挫削作用而造成严重磨损。发现这种危险迹象时,应将轮槽重新车光或更换滑轮。在更换滑轮时,应落实新滑轮的材质是否具有能承受预定负荷足够的强度。
六、大钩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游车与大钩的连接螺栓、销子齐全紧固,护罩齐全、无变形;
(2)大钩转动灵活,制动装置工作正常;
(3)钩口安全销体工作可靠,有效防止水龙头提环脱钩;(4)当水龙头提环挂入钩口后,应检查安全销体掣子是否闭锁完好;
(5)定期检查侧钩耳环螺母是否紧固,防止吊环脱出。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大钩在承受较大冲击负荷后(如碰撞、顿钻、事故等)应立即检查各受力部位,(钩身、主钩口、副钩、提环、提环销等)必要时应采用探伤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使用;
(2)钩身、提环、提环座、筒体等不得随意气割、焊接;(3)定期检查提环、提环销、提环座、钩身各受力区域,发现裂纹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4)副钩吊耳部位最容易磨损,应注意测量吊耳磨损最严重点的深度,当磨损量达到12mm时应迅速送修。
七、水龙头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油量充足,转动灵活,润滑油和钻井液不渗漏;(2)缓冲器损坏后需及时更换,有效保护吊环磨损;
(3)水龙头运转过程中,壳体温度正常,油温不得超过70℃;(4)处理井下事故、大负荷提升钻具后或划眼作业中应加强水龙头的检查,防止水龙头复合轴承卡死,导致大绳打扭、水龙带缠断等事故。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先卸开放油丝堵,排掉水龙头内积水或防腐油,用汽油或其他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应上紧放油丝堵,按规定标号的润滑油加入水龙头中,应适量;
(2)检查提环销轴、机油盘根、冲管盘根是否加足润滑油;(3)检查保护接头和中心管丝扣,如发现丝扣有损坏或裂纹时应修复或更换;
(4)检查冲管及冲管盘根情况,不符合规定应更换;(5)检查下部油封,如漏油应拧紧螺母或更换油封盘根;(6)检查中心管的旋转是否灵活,如不能转动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完后若仍转不动就应更换水龙头;
(7)水龙头搬运时中心管必须保护,防止碰坏接头丝扣,并用丝堵代替注油螺塞,以防脏物进入水龙头壳体内;
(8)定期检查鹅颈管法兰盘连接螺栓及其他各部位的紧固情况,特别注意高低压密封装置紧固情况。
八、液压大钳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井架钻杆动力钳挂点采用双耳板与井架主体拉筋牢固焊接,吊绳采用φ25.4mm钢丝绳,两端使用压制绳套,加装鸡形环,无断丝、挤扁、麻芯外露;
(2)液压大钳及液压源工况良好、密封、卫生清洁、不刺不漏;(3)移送缸平衡应使用oo型花篮螺丝、环链和卸扣配合固定,松紧适宜,所用配件承载3吨以上;
(4)移送缸与井架或固定桩连接安全可靠,加装专用保险链,长度适宜,各连接销必须穿开口销;
(5)液压大钳底盘固定螺丝齐全、紧固,钳牙清洁、用专用螺栓紧固,钳框用销子连接,穿开口销,手柄完好牢固;
(6)左右基本调平后,观察上下钳两个堵头螺钉,用调节吊杆底部调节丝杠的办法,把钳头调到使内外接头与上下两堵头螺钉相贴合;
(7)液压大钳清洁、润滑,液压大钳检修时断气、断电,并将余气放净;
(8)压力表、扭矩表(B类),在有效期(12个月)内,表盘清晰、完好。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液压系统的滤清器根据使用情况,要及时清洗或更换其滤芯,以防滤芯被污物堵塞,影响正常使用;
(2)新钳子使用后,一个月就应该换掉液压油(或沉淀),以后每半年换一次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油箱油面不允许低于指示器下限,若低于下限应随时补充,向油箱加油时,应避免其它杂物混入油箱;
(3)钳头每次起钻之后用清水洗干净,夏天用压缩空气吹干,冬天用蒸气吹干。坡板滚子部分清洗干净后涂一薄层黄油。要求坡板清洁,滚子、销轴转动灵活。
九、小绞车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绞车应安装在平整的平面上,固定牢固。钢丝绳、吊钩及定滑轮选型;
(2)应与绞车最大载荷匹配,应选择符合安全规定的吊具;(3)吊绳长度必须足够保证吊最远处重物时余绳不少于5圈,绳头固定必须符合要求吊绳无扭结、断股、断丝压扁等现象,符合要求,排列整齐,不跳滑轮槽;
(4)护罩齐全完好,安装牢固,脚、手刹车可靠,操作灵活,有排绳杆;进气开关完好、位置便于操作。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使用φ15.9mm的单头压制专用钢丝绳100m,压制套无变形、磨损、裂纹,钢丝绳排列整齐,无打扭、断股、断丝、压扁、锈蚀等现象,不得与井架直接连接;(2)使用索链与专用旋转吊钩连接,吊钩无裂纹、变形和磨损严重,安全锁销能自动闭合或开口不超过8mm;
(3)油雾器油量充足,卫生清洁,无杂物;
(4)气管线及元件不渗漏、压力足够操作要平稳,应目视吊钩、吊物及吊绳,不得挂、卡其它物体;(5)要一直保持视线接触,不能直接目视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固定牢靠、平稳,固定销销到位(或螺帽紧固),别针齐全(或备帽齐全、紧固)。
十、吊卡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根据井下钻具尺寸,选用相匹配的吊卡;
(2)吊卡活门及舌头连接部分无变形和损伤。活门灵活好用,吊卡弹簧为专用配件,各转动和活动部件要经常注机油润滑;
(3)深井及超深井用吊卡要定期检查,并配小补心进行作业;(4)吊卡活门关闭后,应检查锁销是否锁牢。
十一、吊环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按负荷要求选用合适的吊环;(2)吊环不得有任何裂纹和焊缝;
(3)吊环在大钩耳环内应有一定的摆动自由度,吊环上应系好保险绳;
(4)处理事故或强力上提后,应进行探伤检查;(5)吊环无变形、裂纹,定期探伤(1年),有合格证,保险绳安装规范。
十二、卡瓦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卡瓦体无裂纹和变形,各项技术规范符合标准;(2)卡瓦牙规格应一致,更换时应成套更换;(3)各绞链部件转动灵活;(4)部件间不许用电焊连接;
(5)左、右手把要对称,无变形,固定牢固,其高低差应小于15mm。
十三、安全卡瓦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部件完好,无裂纹、变形,绞链部位转动灵活;(2)牙板在牙套内上、下活动灵活弹簧性能符合设计要求;(3)卡安全卡瓦时,应卡在卡瓦以上5cm为宜,用榔头打击各绞链卡牢;
(4)起管柱时,不准管柱在安全卡瓦内滑行,不准将安全卡瓦随钻具一同起到二层台。
十四、滚子方补心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对准井眼下方补心,慢慢转动转盘,使方补心方体进入转盘大方瓦内;(2)滚子和方钻杆之间的间隙一般在0.25-1.5mm之间,应经常检查滚子的磨损量,其最大磨损量不超过3.2mm;
(3)每班应检查一次上盖大螺母是否松动,并给滚轮轴承加润滑油;
(4)要定期检查轴和滚针轴承的磨损情况,其移动量在0.8mm之间。
十五、指重表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仪表箱体应安装在离司钻较近且明显的地方,并避免仪表震动;
(2)仪表安装完后,当把大钩挂起时重力指示仪指针与井口所吊重量相等;
(3)传感器的间隙在8-14mm之间;
(4)记录仪应记录清晰,记录线应与悬重变化相一致。
十六、泵压表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仪表允许使用于空气温度为-40到50℃之间的环境中;(2)表内所充介质为甲基硅油,仪表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其灵敏度;
(3)仪表应垂直安装,在安装处不得附加任何形式的缓冲装置,并距离测量点要近;
(4)冬季施工时,泵压表要采取防冻措施。
十七、钻井泵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尽量降低泵位置高度,减少吸入管长度;
(2)用吊车使钻井泵平放在水泥基础上,泵的液力端下皮带轮一侧略有偏斜。泵基础表面高度差不得大于±5mm;
(3)联动机校正完并固定好后,挂上泵皮带,拉泵底座使皮带大致绷紧;
(4)将水平尺置于皮带轮上使其与泵轴平行,找泵的左右水平,再将水平尺放在凡尔箱平面上,使其与泵轴垂直,找泵的前后水平,不平时要用合适的钢板垫平;
(5)用工程线测量泵皮带轮和传动皮带轮的偏差<2mm,前后不平度每米不大于3mm,左右不平度每米不大于2mm。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开泵前,检查安全阀、泵压表、各连接螺丝是否紧固,润滑油是否充足;高低压管汇各种阀门是否开关正确,并应在软、硬高压管线连接处加装保险绳;皮带轮(万向轴)护罩的固定是否齐全、牢靠;冷却水是否畅通;空气包所充气体及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2)开泵时,必须与有关操作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高压区域无人员时开泵,工作人员应离开高压管线接头、泄压管等危险区域附近。在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泵压表的变化,检查各钻井泵有无异常响声,检查泵压表及泵的各部位有无异常响声、十字头滑板油孔及拉杆盘根。修泵时,摘开带泵离合器并挂标识牌,各轴承部位温度最高不得超过80℃;
(3)开泵后因出现故障要修泵时,须先通知司钻停止作业,在摘开泵离合器,采取上锁挂签措施后进行修理作业,禁止用气焊割取阀座,更换活塞时禁止用带泵方法顶拉杆。
十八、振动筛
1、安装的风险防控
(1)为保证振动筛正常使用,现场定位时应尽量做到平、稳、正,不得倾斜或有某一角悬空,使其在平稳状态下工作并减小噪声;
(2)卸下筛箱固定螺杆,使筛箱平衡,接通电源,检查地线以保证安全;
(3)安装更换筛网,应松开固定螺母并尽量向外拧出螺母,将T型螺栓头从压板的槽中推出,推到底部并使T型螺栓头水平放置,取下旧筛网后把新筛网放到中间,目测筛网两边与筛箱侧壁的距离保持一致。把筛网两端固定螺栓穿入压板槽孔中,旋转90°后推出,拉紧筛网,并尽量控制筛网拉紧后保持在筛箱的中间位置。
2、使用的风险防控
(1)振动电机电源线固定牢靠,电源线之间、电源线与筛体之间摩擦接触;
(2)启动前应先松开筛箱固定装置,后检查电控装置、皮带的松紧度、筛网、挡泥板等,正常后方可启动运转;
(3)更换筛网时要检查下胶条,如磨损严重必须及时更换,并保证每组胶条一致;(4)当泥浆粘度大时,应使用筛箱倾角调整机构。松开两侧的紧定螺钉,并拔出定位销,用手压液压泵将筛箱上升到适当位置后,插入定位销,紧定两侧的紧定螺钉,反向调整时和以上动作相反,松开紧定螺钉,拔出定位销后放开溢流阀,目测控制好下调位置,再插入定位销上紧紧定螺钉即可;
(5)及时冲洗筛网,起下钻期间留在筛网的钻井液会暂时堵塞筛网孔,因此在起钻前停止循环时,要很好的清洗筛网;
(6)清理积屑和泥饼,切忌使用尖锐硬物以免损坏筛网.;(7)振动筛安装牢固,润滑良好,工作正常,不外溢钻井液,卫生清洁,出砂口处有防溅护板.十九、除气器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所有管道应畅通,阀门位置正确;
(2)每班将除气器至少运转30min,防止泥砂沉积在泵轮上,当钻井液发生气侵时,除气器宜连续使用;
(3)排出管线应保持常开,防止固相沉积堵塞阀门;(4)完井停用前应用清水将除气室及吸人排出管线清洗干净;(5)冬季每次停用时,应放尽所有管线、砂泵、真空泵、除气室内的钻井液。
二十、除砂除泥器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旋流体应无损坏,排砂畅通,管道无堵塞。阀门位置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2)砂泵润滑油无变质、油量符合标准。
(3)应先开动搅拌器,使砂泵钻井液吸人口处无沉砂后,方可运转;
(4)砂泵的工作压力应控制在0.2 MPa-0.4 MPa范围内;(5)所有密封处不应有泄漏,砂泵停止工作前,应先关闭进口阀门,当旋流器内钻井液排尽后,方可停泵;
(6)加重钻井液时不宜使用除泥器;
(7)完井停用前应用清水将旋流器及输人排出管线清洗干净;(8)冬季停用前应将所有管线、砂泵、旋流器内残留钻井液清除干净。
二十一、离心机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启动时应先启动辅机,30秒后再启动主机,不应同时启动两台电机;(2)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主机与辅机是否分离,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检查;
(3)待主机全速运转后,启动供液泵,观察离心机排砂情况,如钻井液中含砂量过大,离心机排砂极多时,应适当分流,以减轻离心机的工作负荷;
(4)停机之前应先关闭供液泵,打开水管线阀门,清洗滚筒直至清水排出后,关闭水管线阀门;(5)停机时先关闭主机,待滚筒完全停止转动后停止辅机,关闭总电源;
(6)冬季停机后,应放尽供液泵内的钻井液;
(7)离心机在运转状态下,严禁人员在滚筒两侧附近或离心机旋转切力方向逗留,防止因设备损坏,造成人员伤害;(8)操作人员应勤查、勤看两端轴承座温度,差速器温度和排砂情况;
(9)冬季零度以下使用离心机时,启动前,必须用蒸汽预热;(10)在打开滚筒的箱盖进行保养或维修时,首先切断动力源,并挂警示牌,严格按照上锁挂签维修作业。
二十二、气控系统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气控系统的工作压力应保持在0.65-0.85Mpa范围内;(2)防止压缩空气的漏失,定期检查各气控系统,使用高低速、转盘、钻井泵离合器时应注意气压表的压力指示;
(3)在储气罐和油水分离器的底部应有放水阀,每2小时放水一次。
二十三、防喷器
1、使用的风险防控
(1)安装封井器作业属危险作业项目,作业前应制定施工措施或施工方案办理作业许可审批手续,安装封井器作业通用要求:
整个作业过程要分工明确,必须始终有专人进行指挥;采用与防喷器等级相匹配专用索具(<35MPa防喷器使用φ25.4mm钢丝绳套)(≥35MPa防喷器使用φ28.5mm钢丝绳套);多根索具吊装防喷器时索具规格、长度应一致;向套管头内坐套管卡瓦、切割套管等作业前,必须确认防喷器是否固定牢靠,确认在套管头与防喷器之间是否垫牢支撑装置;索具必须选择正确的挂点提升防喷器(万能防喷器应提升吊耳,闸板防喷器应拴挂在上部油缸护套);使用匹配钢丝绳套分别拴牢防喷器底部和气动绞车吊钩,配合游车平稳将防喷器送至井口;
(2)提升井口装置时,应指挥井口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3)防喷器吊至井口停稳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井口进行安装作业;
(4)距圆井井底 2米以上的作业,应采取防坠落措;(5)进行井控装置试压作业时,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区域,待泄压完毕后,方可进入作业区进行其它作业;
(6)作业人员劳保穿戴齐全,进行敲击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7)井口不用时应盖好。作业区确保有充足的照明;(8)作业人员劳保穿戴要齐全,进行敲击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在敲击作业时必须使用尾绳控制工具。
二十四、辅助设备
1、倒绳机使用的风险防控
(1)摆放在右侧井架底座前端并齐,不防碍人员通行;(2)电线连接有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3)滚筒轴两端有防脱销,钻井大绳有防腐措施;
(4)电(气)动绞车固定牢靠,倒绳机电源线连接必须采用防爆连接件。
2、电蒸汽锅炉使用的风险防控
(1)蒸汽发生器应安装在不易受震动的地方,正常使用应关好门;
(2)蒸汽发生器的安全阀每年冬季使用前必须经过校验,使用中安全阀在设定压力内发生泄漏时必须更换,不得随意调整;
(3)蒸汽发生器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开关。且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4)蒸汽发生器在通电前,水箱内要有足够的清水,并且清洁;(5)初次使用或长时间停用后,水泵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用手盘动灵活,方可通电工作;
(6)压力表要灵敏可靠,设定压力不高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7)蒸汽发生器应定期排污,防止炉内污垢过多损坏加热管;(8)冬季搬迁停用后,应尽快放掉炉内、水泵内的水,防止停炉后冻坏锅炉和水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9)每次搬迁后初次使用前要把水泵盘动灵活,方可通电工作;(10)蒸汽发生器的供水泵要配备与电机匹配的热继电器,整定电流要符合规定值,防止电机因过载而烧毁;
(11)定期检查供水泵曲轴箱内的润滑油,防止因缺油而烧坏泵组,每使用200小时更换一次;(12)蒸汽发生器在使用中如发生漏电跳闸,一定要查明原因,不得用普通断路器代替漏电保护器工作。
3、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的风险防控
(1)配用的配电盘必须接有漏电保护装置(在检测有效期内),并接零保护;
(2)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应严格检查插头、导线等有无破损、变形、失灵和松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七
教学目的
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
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
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
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 3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我们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请一位同学说明原因)。那么,引起玉米幼苗向光生长的生长素是在什么部位产生的?
(学生回答:略。)
在植物体内主要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小字内容。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请提出来。
(学生会提出“叶原基”、“形态学”等词语。教师可以利用芽的模式图和一盒柱顶红的叶片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好了,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否生长素浓度越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越快?同学是怎么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的?
(学生汇报,课下讨论方案)推测结论。)
讲述:是不是如同学们所预期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深入研究的结果。
(出示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说出各段曲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调节作用,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注意指出向光性生长的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但仍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体现上述作用特点的实例呢?
(利用计算机展示“松树”塔形树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演示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情况,及侧芽生长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学生观察。分析后试着解释原因。)
(教师引出“顶端优势”现象,并强调: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抑制越明显。)
(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横放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面部分分布较多;根和茎近地面部分与远地面部分生长
速度不同。)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近地面部分,根、茎的长势却不同?
(引导学生推测: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出示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找出三个器官最适浓度,归纳出根的敏感度大于芽的敏感度大于茎的敏感度。由此分析
解释根、茎近地面部分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
讲述:既然上面讲到生长素调节生长有两大特点,所以应用时必须从这两大特点出发。
比如可以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在种植果树或柿等作物时,要想丰产,就需要去顶芽,适时修剪整枝。
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很少,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大量应用的不是生长素,而是生长素类似物。如:奈乙酸、2,4一D。(布置同学阅读“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内容。)
(出示胶片)展示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扦插生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
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使不易生根的扦插枝条生根?
回答: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
(出示胶片)展示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发育着的种子里产生的生
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提问:由于没有受粉,这种果实有什么特点?
(回答:无子。)
讲述:除上面谈到的两点作用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如在棉株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
长素类似物,可以达到保铃、丰产的效果。
除了生长素外,植物体中还有其他的激素。有些是同学熟悉的。(教师引导学生讲生活中如何让生柿
子尽快变熟的经验引出乙烯等其他激素。)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其他植物激素”部分,了解其产生。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提问:一株植物体内只存在一种激素吗?
(回答:大都含有多种激素。)
如果同一植株同时含有多种激素,那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怎样起作用呢?
(回答: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教师小结本节所学内容。)(略)
反馈测试:
A、B、C三朵花,在花未开放前,A、B去雄蕊,套袋处理,待花成熟后,A花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C不做任何处理。试问:A、C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何?为什么?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生长
(一)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
三、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修剪整枝
(二)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8.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八
艺无止境
5分钟
30分钟5分钟 复习提问:
提问法
1.一丝不苟的寓意?
2.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和追求极致三者的关系?
引入新课:
杰出的工匠永远不会停步不前,他们总是不断的创新进取,创新就是利用已
有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物质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对原来的技术和事物进行改
进和创造新的,从而获得比过去更好的技术和事物。可以这样说,整个人类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而这种创新的源泉是人类特有的进取之心。
讲授新课:
进取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力图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有所作为,进取心就是
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新目标地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杰出的工匠不会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记忆,他们善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
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她们敢于质疑现状、尝试新知、突破自
讲解法
己。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更大、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不断的为自己设定更
高的工作目标,要求自己有更加出色的工作成绩。她们敢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勇于担当,象登山家一样,永远向着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在奋斗的过程中,为
自己也为人类社会书写辉煌的篇章。
一、艺无止境
1983年出生的吕义聪,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金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技术质量员,年纪轻轻,就被称为汽车王国的金牌“打工仔”。
归纳法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工匠们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但在工匠们的心理,生产实践就是最好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时时都在上课,处处皆为课堂,只要留心,手下的工作就是科技前沿的实验课题。手里的产品就是评价学业水平的考试。这里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只要努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位”证书。课堂小结:
1.艺无止境:
吕义聪事迹
教后记:
9.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篇九
一、选择题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1.B 2.A
(2008·江苏高考)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3题。
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解析: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大本营在珠峰的山麓地带,珠峰上的冰川沿冰川谷不断下滑,在山麓地带融化,冰川中所携带的大量碎屑在此堆积形成碎屑堆积物。雁荡山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山高坡陡,河流水量大、水流急,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陡崖峡谷。
答案:B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4题。
4.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①风力作用 ②流水作用 ③冰川作用 ④海洋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表中A径流带位于干旱区、D径流带位于湿润区,干旱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湿润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答案:A
5.(2008·广东高考)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解析:A项为生物对岩石的破坏,属于生物风化;B项为流水侵蚀作用;C项为风力侵蚀作用;D项为流水侵蚀作用。答案:A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7.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A.①泥沙沉积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D.④水平挤压
解析: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图中①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②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④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答案:6.A 7.D
(2010·泰州模拟)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
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解析:根据材料“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答案:C
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 解析: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D
10.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县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答案:A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的地貌有
()
①新月形沙丘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图中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答案:C
1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从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这两种地貌来看,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答案:A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
解析: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石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答案:A
1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②B.③C.⑦D.⑨ 解析: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答案:B
15.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解析:并不是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它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喜马拉雅山上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主要自然资源有。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岩石)。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 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4)冰川侵蚀
(5)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6)沉积岩
17.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过程,形成A岩,A受到作用,形成B岩。
(2)A和B岩石,在条件下,发生③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作用,又成为新的。
(4)从到形成各种,又到过程。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是岩浆岩,此岩石由岩浆转化而来,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①为冷却凝
10.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篇十
一、选择题
1、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赫兹 B、贝尔 C、西门子 D、马可尼 8、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人类以车代步、日行千里的梦想。著名的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和本茨都是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0、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11、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完全形成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13、右图中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14、垄断组织的产生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具体表现有①有利于进一步扩
大企业的规模②有利于从根本上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③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和降低成本④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16、《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的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的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 这表明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惟一途径③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丹尼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向前面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是
A.资本主义的腐朽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二、材料解析题:
1、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取得了无数重要的科学成果。根据上图,请回答:图1中富尔敦创制的“克莱蒙脱”号汽船运用了瓦特改良的。图2中飞机的发明者是。分析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刺眼的光线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重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闻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材料三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假如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材料二 马克思说:“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
材料三 列宁说:“垄断尽管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矛盾,但从另一个意义上看,垄断也是资本主义走向反动的标志,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垄断也为世界革命创造着条件。”
请回答: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形式除材料一所说的外,还有哪些?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垄断组织的评价有何相同之处?
(3)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垄断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 为什么会 “为世界革命创造条件”?
参考答案
一、1C2A3A4A5A6A7D8B9D10C11C12A13C14C15A16D17A18A19C20B
二、1答:蒸汽机(1分);莱特兄弟(1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密切了东西方联系。(写出以上答案中的任意两项均给2分)
2答:(1)原因:思想保守和企图维持已取得的垄断地位。后果: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2)措施: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络人才。
(3)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使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国际竞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转向北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答:(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如卡特尔、辛迪加等。(2)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理解:随着垄断的出现,各国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纷纷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终引起了世界大战。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推荐阅读: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07-22
星球版第一节天气教案09-10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反思07-31
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10-02
第四节第一课时学案氨10-31
第一章第四节 教案1 处理里外匀09-01
政协武陵源区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0-08
天气气象谚语08-11
第四册安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