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2024-09-01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通用8篇)

1.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篇一

徐闻县下桥中学“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徐闻县中小学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提高我校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提高师生依法办事水平,提高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法治文化进校园”的领导工作,成立学校“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王耀东

副组长:梁杨春 张再吟 陈永浪 组 员:李 洪 何龙东 陈 鑫 周荣庚 范堪栋 邓建荣 林统赞 李文良 余南琼 邹许迁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 结合思想品德等必修课程的教学,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机统一于教学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等。每学年法制教育的内容在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中不少于20%。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下桥中学校园网:继续完善“六五普法专栏”。2.校园广播站:每周2次进行法制内容广播。

3.校园宣传栏:校园橱窗定期张贴法律、法规、案例资料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4.教学楼的LED屏:定期滚动有关法制标语。5.校园图书室:开设法制专栏,增加法律刊物。

6.班级文化栏:开设一块“法制园地”,每期登载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活动资料等。

7.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三)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3年7月-9月:建设校园法制宣传栏,增添校园法治文化气氛。2013年10月: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举办“法治文化进校园”黑板报评比活动。

2013年11月:邀请司法所的法制副校长给全校师生做专题报告。

2013年12月:结合“12.4”法制宣传日举办“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2014年1月:举办“法治文化进校园”知识竞赛。

2014年3月:举办下桥中学法制教育书画比赛。2014年4月:举办“法律伴我成长”征文比赛。2014年5月:总结活动成果,准备迎接上级检查。

(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纪念日(节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1.利用班团队活动,举行相关法制辩论会或模拟法庭。

2.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 “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3.开展学生学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构建法制教育基地等。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

2.开辟阵地,营造氛围。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以及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展示宣传板、散发宣传资料等方法,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活动为抓手,使校园法治文化与社区法治文化、家庭法治文化相结合。

3.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研究和解决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充实“法治文化进校园”工作内容,促进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

徐闻县下桥中学 2013年6月15日

2.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篇二

一、法治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的法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陈述。

( 一) 根本问题

当前法治教育最严重的危机, 是它的根本要求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间存在着众多矛盾。这样一来, 学生们即使在校园里接受了相关的法治教育, 一旦走入社会开始法律实践, 便会觉得无所适从, 仿佛自己脑海里的法治理念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 甚至融入不了现行体制, 更别提获得巨大成功了。

( 二) 具体表现

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法治教育工作成为盲点

许多学校并没有做到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加快校园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大部分时候只是喊喊口号, 在落实到行动时就不够到位了, 很难在校园中形成法治教育的风气, 进行相关建设的时候也是漫无目的, 目标的针对性不明显。因此导致学校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法治建设, 只是将其作为一项应付检查的任务, 敷衍了事。

2. 与市场化不能很好接轨、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我个人将其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市场。法治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输送到各类市场而不仅是经济市场中, 所以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民商事、经济等法律, 但始终是围绕经济市场的, 反观法学和文化市场的摩擦以及与政治市场的隔膜, 说明现在的法治教育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3. 对学生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法治教育中的能力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既包含学理上的“可迁移能力”, 也包含法学专业自身具有的独特能力。站在一名法学生的角度, 我这里指的是后者。作为法律人的我们, 理应更注重法案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但现今我国的法治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书籍, 而不是教导学生在阅读法律和案例中发现知识。

二、原因分析

( 一) 客观方面

1. 政治体制不完善

我国法治教育存在的危机并不是大众所普遍认为的力度不够、设置混乱等, 而是法治教育与政治体制的不耦合。只有政治体制朝法治化方向进行改革, 才会繁荣并深化法治教育的制度环境基础。尽管我国的法治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并为法治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 但如果依法建制的政治体制不能确立, 法治教育始终存在一个跨越不过的鸿沟。

2. 法学教材选择不严谨

好的教材既必然要体现实践的需要, 也是学术和科研结晶的体现。但我国目前法治教育的相关教材过于模板化, 缺乏学术个性。而且理论教材的内容和应用教材的内容衔接不足———理论方向缺乏技能培养, 过于关注理念; 应用方向教材又过于注重规范, 忽视法律技能。除此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标准教材, 过分注重权威而对新生思想很少涉及, 这对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 研究风气不正

如今高校里以获得经费支持为目的、而不是以取得学术成果为目的的申报情况普遍存在, 与此同时项目的评定成了相关部门机构的私事, 公正客观性相对缺乏, 甚至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导致有些学术水平欠佳的教师获得大笔科研经费, 而真正有才识的学者却为申报课题拿经费的行为感到不舒服, 从而导致法治教育的学术研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发展缓慢。

( 二) 主观方面

1. 法治教育理念不恰当

目前, 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理念都是将法治教育都是依托在各类德育教材中, 比如最著名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思修”, 不成系统、不够全面、缺乏规律和内在联系。除去大类法学专业的学生, 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来说, 这种德育性质浓厚的法治教育事实上可有可无, 无足轻重。

2. 法律素质培养不够

长期以来, 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排除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在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今天, 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学校教育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 不重视其研究, 不加强其教育, 就必然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三、应对措施

( 一) 制定正确培养方案

“培养”是个复杂的问题, 在我看来, 至少要从理念、制度、技术三个层面来分别讨论。

1. 在理念上, 应关注专业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思维和日常思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法律思维是以法律为思考问题的基础。它在本质上不是批判性思维, 而是一种建设性思维。

2. 在制度上, 应关注法案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一直被各界反复强调, 但在实践中做得远远不够。现在的高校及老师更侧重的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阅读名家著作, 而不是引导学生阅读法条、阅读案例并在其中发现知识。

3. 在技术上, 应关注法律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其它学科相比, 法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对诸如调查取证、辩护和辩论、法庭控制、文书制作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就尤显重要。

在培养方案的问题上, 我想作为卓法班的一员多谈几句。自从诞生之日起, “卓越法律”这个称号就一直为人所诟病, 为何卓越? 凭何卓越? 歧视、不公, 各种评论迎面砸来, 作为中南大学仅有的两届卓法班, 我们和13 级的师兄师姐们一直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大家谈论的时候, 只会记得“小班教学”、“精选课程”之类的优势, 却从未想过我们身上的重担: 三年学完别的班四年学完的课程, 每个学期都像在打仗; 平均成绩高出其他班接近10 分, 在涉及利益相关的任何事项上却没有优待, 这种事情不胜枚举。我既享受又担心这种环境, 享受的是, 只有与优秀的人为伍, 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担心的是, 当这些优秀的人是你的竞争对手时, 心态会截然不同。经过这一年多的证明, 我们班用分数、竞赛名次、文体奖项、集体荣誉各个方面都证明了, 这个卓越, 我们当之无愧。

( 二) 优待优秀教师, 建设高水平法学院

客观地说, 这些年来我国的法学教师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水平看, 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许多海归和国内著名法学院的高材生到各高校任职, 明显提高了法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但目前高校中的人事和福利制度有待改进, 大学的行政化程度加深等因素, 都无疑是在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而已经在高校内的人才, 也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而分散精力和时间, 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科研。至于法学院的建设, 不仅能为上文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出谋划策, 也可以为法治教育自身的发展积累实力。

( 三) 应用理论, 注重实践

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二字上, 它要真正发挥作用才算成功, 更何况教育二字也从来不只是纸上谈兵。

这让我想到这两天刚刚结束的民事和刑事模拟审判。老师一直都对我们班的理论知识掌握加以肯定, 以至于我们对于模拟审判信心满满。但真正要开始了, 发现从材料准备这个环节就乱了阵脚。于是我领悟到, 现实生活大部分都不会和知识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接收到的道理不试试看, 如何体现出它的价值?

( 四) 学校合理安排教材

这一点放在最后, 但其实是个人体会最深的一部分。从入学以来, 学校给的推荐教材书单上的书, 只有少部分可以真正派上用场, 其他的要么太深奥复杂、要么太简略没内涵, 又或者内容已经过时不适合现在教学了。教材对于教育建设的重要性无需多说, 文化都要以物质为载体, 那么进行校园法治建设, 必然要以好的法治书籍为依托, 如果学校能推荐适宜优质的书籍, 就能减少很多重复劳动和无用阅读, 校园法制建设进程也会随之大大加快。

四、总结与讨论

在如今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 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小环境, 所培养的学生是要以后走入社会建设社会的。所以为了更好的推进法治建设, 有必要先进行校园法治建设的探讨, 以加深我们对于法治建设现状的了解。

参考文献

3.兴学重在弘扬校园法治文化 篇三

法治校园的精神在于师要有道

韩愈重视教育。他在《潮州请置乡校牒》中指出:“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他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标准。“道”是师的基础,是前提条件,没有“道”就不成其为师。以韩愈的角度来说,“道”是儒家之道,是传承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从今天时代的要求来说,“道”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信仰、理想和德行,也是为人师表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为祖国未来培养一大批栋梁人才的鸿鹄之志,为教育事业创出一片绚烂的天地,一步一个脚印,用优异成绩体现人生价值,做一名师德高尚、理想坚定、开拓创新、宏业有成的优秀教师。

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有信仰,有理想,有道德,还要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心中有“物欲横流,永不心动;学生有为,吾愿足矣”“浇得繁花春满园,何等难辛也等闲”“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精神,做一个厚重伟岸的人民教师。这是“道”的现代版的精粹。

法治校园的宗旨就要以生为本

韩愈认为,师与生的关系是以“道”和“业”来衡量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代提出的“以生为本”,是发展和深化韩愈对待“弟子”的思想,这就是当代发展教育事业的宗旨。

我校坚持走一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围绕学生的特点和昌黎的实际,下足功夫培育栋梁之才。我们重在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让小天使们明白做人的事理,践行做人的规范,以励志信念激励他们叩开知识的大门。多年来,昌黎学子的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涌现了北大学生苏一驰、国家华罗庚数学竞赛“双银奖”黄腾达、全国城市运动会跳水冠军马凌、被港澳和许多国内大城市专家誉为“小打字王”的纵横码高手黄少汶、中国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袁东方、荣获李嘉诚基金会“海上学府奖学金”的大陆唯一一名代表卢珩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硕,被授予“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 “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习科学研究先进单位”等称号,纵横码也成了学校品牌。我们坚持学生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喜爱和特长,有目的培养学生在全面学好知识的基础上开“小灶”,促使他们强身壮体,为他们的特长安上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学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快乐教育,把琴、棋、书、画、潮曲、厨艺、纵横码、遥控技术等搬进了课堂。

法治校园的策略重在人文关怀

韩愈被贬潮州,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德政业绩永留潮州青史。他的理念对昌黎学校的影响是深刻的。大家认为,人文关怀是实施以法治校的重要策略,以法治校也需要对学生充满大爱。寒冬时,教师就是一盆火,温暖学生;风雨时,教师就是挡风墙,倍加呵护;迷惘时,教师就是一盏灯,照引坦途;困倦时,教师就是一张床,舒适入梦。昌黎学校实现了“制度是刚性,管理有人性”的完美结合,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落实了制度,把事情办好。原学校副校长的湘桥街道关工委副主任陈佩珊配合学校人员,关爱弱势群体的事迹,受到教育部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在学校和关工委大爱的教育培养下,矫治了160多名“问题学生”,他们大多数成为品德兼优的学生。上面提到的昌黎精神还有“多维评价”“向前看,秋后不算账”“死制度变为活行动”等,使“以法治校”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成效卓著。

4.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方略,切实加强学校普法工作,根据《....县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关于“法治进校园”》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教育全校师生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指教,依法办学的水平。

二、加强“法治进校园”工作领导

加强“法治进校园”的领导工作,成立学校“法治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校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校长)、....(副校长)、...(法制副校长)

组员:.............三、主要工作

1、根据“法治进校园”活动要求对全体师生进行总动员。

2、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宣传标语,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

3、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并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分类施教,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法制教育体会。

4、上好法制教育课,要求每月授课一次,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教材以《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结合学校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及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师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合格人。

6、邀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民警或关工委老干部做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基地观看图片展览、电影教育片,参加实践活动等,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热点,贴近学生实际,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以实例来教育学生。

7、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法制教育为主题班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通过运用与青少年相关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

8、举办法制图片展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一批图文并茂的法制漫画图片,在学校展出,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并写一篇观后感。

四、主要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组织一次全校动员会,讨论完善《法治进校园》工作方案,部署工作分工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还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5.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篇五

段家河初级中学副校长

曹廷斌

各位领导:

我校按照依法治教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将学校管理和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政教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尽实用的工作网络,使得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二、快实施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

1、制定章程、规范制度

学校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总务、政教、工会、学生会、校园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使法制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落实,使法制建设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把学校法制教育情况与本学校质量评估等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发展。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创设了依法治校的民主环境。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法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法制建设活动,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教师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采用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全体师生之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师生法律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我们把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规定,使我校的推普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普法形式多样化

我校采取主题班会、宣传展板、演讲、征文、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渗透,使全体师生能够初步掌握部分的法律、法规的常识,加深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最终使我校师生犯罪率为零。我们充分利用了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各个班级又认认真真地出了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在每学期的安全教育中,我校都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各种活动。我校少先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法在我们身边”、“守法好少年”、“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同时也是他们学法、知法的成果的反映。同时,我校还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法制教育,也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增强了他们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为我校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创造了重要条件。

4、落实监督管理

依法建立健全教师评估、考核、检查、聘任、职称评定制度。学校做出统一部署,按要求切实抓好本单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普法教育,健全学习、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档案制度。学校采取有效办法,对法制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大力宣传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营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

认真实施校内申诉制度,成立校内申诉委员会,依法规范申诉程序,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的教师不压制,不打击,不报复。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招生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收费实行公示制,收费程序规范,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做好校产管理,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促进校内外环境文明化、健康化、安全化,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5、成绩显著

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以普法工作为基础,以依法治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管理到位,依法治校档案齐全,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无流失,辍学生,犯罪率为零。校方负主要责任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师生对校园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形成了敬业爱岗、勤学上进、文明礼貌、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

三、重从学校转向社会

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学校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中学生作为联系的纽带,开展中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教父母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这一工作已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6.村法治文化建设方案总结 篇六

XXX村位于XX县XXX乡,因一条两岸长满麻柳树的小溪纵贯全村而得名,当地村民大多沿河而居。全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365户,1286人,少数民族占98%以上,是XX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XX族村民聚居地。共有耕地面积1137亩,其中茶园1650亩,林地24816亩。茶叶、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

XX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三面环山,小流域气候特性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136毫米,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麻柳溪至小村公路线村中穿过,交通便利。

全村有普法对象11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95%。这里乡风文明,人民朴实善良。

“六五”普法以来,XX村在XXX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工作的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法治文化创建活动,实现村级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双丰收。

一是培养普法宣传骨干,掌握好与农村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能力,引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知法,推进法治村建设工作。二是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地防止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的侵袭。三是建起了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尊老爱幼、助残扶贫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无吸毒、贩毒、赌博人员及其他治安案件发生。形成了村民平时学法,遇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村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逐渐成为风气。

通过几年的努力,麻柳溪村获得了“XX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全村实现了无信访上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绝大部分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法治宣传牌

(一)法治宣传展版

1、安置地点:村广场

2、数量:14块

3、制作要求:规格:版面(长X高)200X110CM,材质,不锈钢架,铝塑板背板,户外写真。

4、版面安排:

第一版:麻柳溪村简介,(文字、图片)第二版:法治示范村标准 第三版:农村普法三字经 第四版:社会公德 第五版:文明礼仪 第六版:法治文化建设 第七版至十四版:XX说法

二、路边宣传牌: 安置地点:入口至广场公路旁 数

量:12块,制作要求:规格待定,镀锌钢管做汽车漆。内

容:

学法人人学法,和谐共赢,依法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每个公民的一门必修功课;尊重法律,守卫法律,是每个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原则。

知法知法铭心智、懂法正言行、守法创和谐。人人知法晓理,家家幸福安康。

懂法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人民懂法理,天下呈太平。

信法。信任法律、尊重法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守法人民之法,法之人民,人民守法,法亦爱民。船借风帆顺行万里,人守法律平安一生。

用法学法用法,自觉做法治社会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面对矛盾纠纷时果断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寻求利用正当司法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尊法 人人尊重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自觉遵循,奉公守法,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个不尊重法律的人,在社会上就没有人格和尊严可言。

护法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违反法律都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三、灯笼

大红灯笼940个,10个串、6个串各10对。从入口至广场上200米沿公路边人家,户平4个。

1、大红灯笼:940个(直径60CM,挂100多户农户、村委会、广场周边、风雨桥上)

宣传用语

法昭九域

时和景泰

尚法崇仁

礼德传家。知法明礼

用法维善

笃诚守信

崇德明礼 2、10个串灯笼:10对(直径30CM,挂广场周边、村委会)

宣传用语

学法

知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爱国

明礼

诚信

团结

友善 3、6个串灯笼:10对(直径30Cm,挂小桥头、旗杆)宣传用语 法制成风国泰 道德化雨民安

四、农村法律图书角图书目录

1.《农村常用法律文书一本通》

2.《洗冤集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常用法典》

4.《第一本法律漫画书》

5.《幽默法典》

6.《法律,就这么简单》

7.《法制故事集锦》

8.《每天学点法律常识》(漫画版)

9.《以案说法——青少年必备法律知识读本》

10.《法律常识全知道》

11.《以案说法-100则生活中的法律故事》12.《第一本法律故事书》:(绘声绘色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法律常识(双色图文版)

13.《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精华版)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实用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用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用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用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用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用版)(2014)10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用版)22.《迟到的正义》

23.《宪法学习读本》(根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编写)24.《古案今说》25.《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案例精析与理解适用》5 26.《婚姻家庭纠纷案例与实务》(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27.《农民工刑事法律援助案例精选》

28.《新编婚姻家庭纠纷处理法律依据与案例评析》(第2版)29.《法说底线:郭丽律师评点生活案例20例》(民主法制出版社)

30.《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民主法制出版社)31.《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民主法制出版社)32.《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民主法制出版社)33.《人身损害赔偿》(民主法制出版社)34.《罪爱 》姜志强律师解密伦理疑案20例(民主法制出版社)

35.《医疗损害赔偿》(民主法制出版社)36.《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主法制出版社)37.《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38.《法官手记》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案例应用版):立案 管辖 证据 裁判40.《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速查手册》

41.《农村土地承包法》

42.《土地管理法》

43.《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4.《继承法》

45.《民族法规政策知识读本》46.《农村土地制度法律知识问答》47.《交通安全法律知识问答》48.《法律常识全知道》

49.《民事官司法律知识问答》

50.《农民消费维权知识问答》

文案:

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篇章。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坚实保障,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石。农村的法治建设,同样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必然包括依法治农。2015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对农村的法治建设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一号文件中,从农村产权保护到农业市场规范运行,从“三农”支持保护到农村改革发展,打造农村法治全链条,正是对四中全会加强土地管理、农业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的落实,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而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提升,也离不开农村基层法治水平的提升。增强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工作能力,引导农民增强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广大农民群众迫切期盼建设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宜居乐业的“法治农村”,期盼把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让法治的力量护佑更多人群,让XXX村更加美丽!

羌寨里飘出普法的歌

麻柳溪羌寨,是地处鄂西南大山深处,咸丰县西北边陲,距县城6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这里,是 “鄂西土家苗寨的羌族部落”,是鄂渝边区迄今为止最大的羌族聚居地。山水如画,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里,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基地的主产区,是武陵山区著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旅游业的兴起,打破了千年的平静,山寨变得热闹起来,以茶为业的大姐大嫂走出茶园,成立民俗风情表演队,通过挖掘整理、表演民族民间曲目时,还特别把宣传法制、道德规范及村规民约的内容以快板、渔鼓、三棒鼓、小调、湖北大鼓、山歌对唱等表演出来,既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既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又拓宽了说唱曲目的形式。目前,主要创作有渔鼓《学法守法保平安》、山歌《十劝家庭和睦》、快板《说一说“六五”普法》、湖北大鼓《遵纪守法靠大家》等保留曲目。

顾问室简介

XXx村法律顾问室,是由政府聘任、由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的解决、协助规范行政事务管理,为村支两委重大决策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包括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协助处理其它涉法事务等。

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法律顾问工作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以问答的形式选取了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用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对法律基础常识、民事法律常识、婚姻家庭与继承、侵权责任法律常识等进行解答,旨在进一步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旨在树立广大村民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的观念。

普法三字经

7.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篇七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 住建部的落实方案在“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上提出了28条具体要求, 阐述了将全面落实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提高住房城乡建设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方案中最大的看点是有关房地产的表述被归结为“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这被认为是自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以来, 住建部在文件中首次谈及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与此同时, 9月9日, 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就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时着重要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 落实城市政府调控责任。凡此种种, 均预示着中央近期的楼市“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政策没有发生变化。

尽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任务之后, 一些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一些调控政策, 但是部分一二线城市地王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房价涨涨不休;另一方面, 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仍在竭力“去库存”, 无所不用其极地妄图重振楼市。人们观察到, 目前一些热得有点过的二线城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楼市调控的措施, 包括限制土地价格、分区域设房价红线、提高购房门槛、实行限贷、限购政策等, 比如像郑州、合肥、苏州、南京等, 但是, 这些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未起到防止楼市过热与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严峻的现实让中央政府、部门调控的相机抉择和相地抉择变得更为重要。否则, 任由市场之手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 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损害。

住建部的实施方案提出, 未来将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 坚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是2015年年初中央确定下来的调控原则, 也是我国十几年房地产调控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把这条原则纳入到未来五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中, 可见“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已经成为一条长期性的施政原则, 并且上升到“法治”高度。住建部确立的“分类”“有序”化解楼市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则, 顺应了今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 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 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法治化建设比地方政府高官被“中央约谈”更具有制度性意义。

9月14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 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项目1233个, 总投资约2.14万亿元, 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截至今年7月底, 发改委两批公开推介的PPP项目中, 已有619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过万亿元。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 进行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现实中, 中国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结构性投资机会, 比如, 城市基础设施如地下铁路、地下管网等还严重不足, 这方面的投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提高经济效率, 社会回报和经济回报都很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城镇需要大量住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投入, 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 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做出决定, 下一步我国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 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

住建部在落实方案中首次承诺“建立全国房地产库存和交易监测平台, 形成常态化房地产市场监测机制”。实施住宅用地分类供应管理, 完善和落实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等。目前, 住建部对于部分房地产市场数据尤其是200多个重点城市的库存和交易数据有比较明确的跟踪, 对于此类城市数据的监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精准性调控。据认为, 建立全国房地产库存及交易平台, 这在之前住建部的文件中较少提及。政策的明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可以提前预判市场走向, 储备政策调控;其次, 未来房地产市场已经不仅是城市之间的分化, 甚至一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源的分化, 这种情况下, 监测机制可以给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化的数据和市场依据, 并更精细化地执行分类调控政策。

在土地使用方面, 住建部强调坚持分类供应原则, “实施住宅用地分类供应管理”。分类供应, 主要是指保障房和商品房用地的分类供应;另一方面, 在土地供应时, 根据市场情况, 根据城市核心、城市边缘、远郊区等区域的不同而有意识地调整土地供应数量和节奏。换言之, 如果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就应当加大土地供应, 如果库存过大, 就应当收紧土地供应。同策咨询研究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8月份全国302个城市土地市场成交的平均楼面地价环比大幅上扬46%至1591元/平方米。而从同比情况看, 一线城市地价已经呈现翻番的局面。一线城市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是房价高企的基本面因素。

今年4月14日, 国土资源部在其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房地产用地的方向和原则予以了明确, 要求结合房地产去库存, 实施有效用地调节政策,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 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允许尚未开工房地产项目用地按照有关规定改变用途, 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不过, 据观察, 目前中央政府比较担心的是土地价格过高会增加企业成本, 尤其是制造业, 降低投资效率。因此提出限购措施, 减少需求, 希望维持房地产价格相对平稳。

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重点领域立法。围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规范建筑、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部署, 分别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工程建设、建筑市场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等行业和领域,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进一步完善住房城乡建设法规体系。根据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 研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住建部的实施方案确定从2016年正式开始启动, 到2019年年底结束。住建部把落实方案划分为三个实施阶段。其中, 2016年下半年。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方案要求, 结合本地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实际,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每年要制定年度计划, 突出年度工作重点, 对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按照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 将根据情况给予约谈、要求整改和通报批评。2019年下半年,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组织总结检查。

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五项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按照国务院部署, 中央部际联席会议组织了10个督查组, 从8月下旬起, 陆续赴各省区市开展去产能的实地督查。目前实地督查工作已经结束。但是“三去”中的去库存, 不但效果不彰, 而且远未听到督察组的下楼声。中央政府好像仍然在忧虑剩下来的几个月保增长问题。这也是解析今天中国楼市调控政策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逻辑。

8.让法治春风吹遍校园 篇八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将法制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年来更是以法制办公室的建设为抓手,将法制基因注入校园,构建依法治校的新格局,打造依法治教的典范。

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如盖的樟树给夏日增添了不少清凉,忙碌的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余玉荣一边拿出一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发文审批表,一边说:“在我校成立法制办公室之前,每一次使用公章前,我都要主动去找我们的法律顾问,即便如此每次盖章还是会手抖,现在我们的决定在分管领导审批前,都要经过法制办公室审核,有专业人员把关,我们也就更放心了。”只见审批表还有专门的“法制办公室意见”一栏,“此外我校的合同用印审批单、校党委会议程审批单和校长办公会议程审批单,都必须有法制办公室签意见才生效。” 余玉荣介绍。

作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一个正处级别的部室,法制办公室成立于2013年1月,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法学专家万里鹏一直担任着法制办公室主任。“光合同平均一年就要审500来份,很多问题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万里鹏介绍,为规范合同管理机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过出台《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的洽谈、起草、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还编制了合同审查的具体流程,明确责任。2014年学校抽调法学院专业教师与法制办公室专职干部对全校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隐患。由于程序规范、管理严格,学校至今未产生合同法律诉讼或较大的争议纠纷。

“像我们后勤处10多个科室,涉及学校工作的很多方面,以前在合同上还真存在不少问题。”学校后勤处处长段先志坦言,“后来成立了法制办公室,才将程序规范化、合同合法化,一改原来科员都有机会盖章为专人专章使用,增强合同双方的可信度。最让我得益的还是法制办公室对我们的合同进行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避免了重大决策的法律风险。我不再像原来一样常常担心合同风险,原来花白的头发也‘返青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为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立了决策事项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学校明确规定,各部门拟提交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审议的议题,事先须经法制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不得列题上会;议题所涉法律问题需要进行质询的,还须法制办公室人员列席会议接受质询,从源头上保证了议决事项合法合规。“如果是关乎学校重大利益或师生重要权益的重要决策事项和重大项目,决策前不但要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还必须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对法律风险较高的事项,未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前不作出决定。” 余玉荣补充说。

“最好能消除安全隐患,但校园管理毕竟有突发事件。去年我们就有一学生在外宿宾馆时不慎跌下楼梯摔死了,家长情绪异常激动地找到学校来。好在学校立马成立应急工作小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工处处长程春清说,“在这过程中法制办公室在发挥谈判技巧的同时厘清事故的责任关系,就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与家长进行沟通,并提出可免费帮家长打此官司。”近年来,凡是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法制办公室都派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全过程参与。通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律介入机制,发挥专业人员的法律素养、谈判技巧和危机处理经验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效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学校稳定,保护了学校和学生利益。

“让教职工从源头上参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工会主席单联民以学校章程制定为例,向记者阐述学校是如何“变决策为自觉” 的。在章程制定之初,学校便抽调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法律专业的骨干人员组成起草小组,深入调研,多次听取教师、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学生及校友的意见和建议。“既遵循规范要求,又突出本校特色,并且全民广泛参与制定,最终成为我校依法办学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单联民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2014级的郭品诚没想到,因自己的一个小诉求能获得校领导的接待,郭品诚说着他的经历:“学校给我们发了水卡、电卡好几张,我觉得很不方便。正好学校有领导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等信访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向‘信访信箱投了一封邮件。” 他回忆起2015年4月21日在信访工作接待室的情景,分管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副校长胡业华现场办公,“胡校长当场对涉及部门挨个分派任务,要求与会的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校园一卡通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职能部门几号之前完成对接,确保我们在一个月内享受到‘一卡通的服务,看得我既兴奋又感动。”

确保师生员工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渠道畅通,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从局部到整体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一部分。

“依法治校并不是党委行政权力的事,必须涉及我们在校师生员工的行动层面。”副校长朱爱莹的话掷地有声。

为此,学校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覆盖全面、执行有效的规章制度。这当中特别是在招生和学生管理、教学和科研管理、资产和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采购招标、综治和信访工作等重点领域,不仅出台了严格的约束制度,还设计了精细的操作规程。

“为确保艺术类招考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我们不仅及时将全部相关文件和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还就艺术类专业省外招生考试工作,制定了《艺术类专业省外招生考试管理办法》和八个配套细则。”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泊随后举例,“像现场进行独立的电子打分、全程录像,从省考试院的评委库中随机抽取30%的评委对70%的录像进行现场打分。多年来我校特殊专业的招生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良好纪录。”

“当然,在这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让领导干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雷介绍,为了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校,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高起点谋划、高效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通过了《中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校具体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和责任主体。

“除了制度化,我校还特别强调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朱爱莹告诉记者,学校早在199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法学理论功底扎实、法律事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学校处理涉法涉诉案件以及提供重大事件的法律咨询。但随着依法治校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对法律顾问制度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2014年我校便对正在适用的93件(项)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文件、制度中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或废止,其中修改完善文件、制度27件(项)、废止11件(项)。”

营造浓郁的法制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生法治意识。为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多管齐下,搭建法治宣传教育的立体格局。学校成立校院两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各级中心组学习都有普法的专题内容;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核机制,设定考核指标;采取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办法,从校内外遴选一批宣讲教师,组建法治宣传队伍;发挥校工会、团委等群团及校学生会、法学社等学生组织作用,立足本职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每年的“12·4”国家宪法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

“每年我校都会积极组织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近十年参考率和及格率均达100%,优秀率达97%以上。”李雷一边介绍,一边捧出一本学校组织编印的《高等学校常用法律法规汇编》,这本收录了90余万字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教育部等部委颁布实施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汇编,极大方便了师生查找相关内容,并成为该校处级干部的案头书。

在“学法用法、保障权益”的浓厚法治氛围下,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例子也多了。“这个学期初,中国电信在我们红谷滩校区取消了原来50元4兆一个月的上网套餐,改为60元8兆一个月的套餐,引起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并向学生管理处抗议,我校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舒伟斌举例说,与中国电信谈判指出“其利用新校区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垄断”。最终中国电信恢复了原来的套餐。学校当天晚上便在学生公寓贴出公告,很好地维护了新校区学生的利益。

从校内到校外,变学法为用法,在学校浓郁的法治氛围影响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从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法治辐射效应。

在法学院任教近30年的教授龚家林见证了法学院多年来立足学校职教师资特色与学院“双师型”师资优势,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所做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学院专门开设“律师办案技巧”“法学企业事务”等课程,更让他丝毫不得松懈。他说:“法学实践教学一直是让不少院校头疼的课程,我们学院开设了这样的课程,既没有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模式,为了防止课程流于形式,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课中去。课程必须对学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4年7月8日,南昌县南塘镇菜市场口比往日多了些喧嚣,往来的村民不时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苑学子组成的群众服务践行队所吸引。“我们家要做房子,要审批什么吗?”“邻居占用了我家菜地,我要怎么和他们谈?”“我孩子工资被拖欠了,能帮帮忙吗?”村民急切地向“三下乡”的学子们倾诉、咨询,不少人还主动参与了随后的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虽然此次的‘三下乡活动只有短短5天,但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以致用,进一步认识社会,更让我摆正了位置,希望能在不断学习中前进。”法学院学生张昱昂激动地回忆起这段宝贵的经历,并说,每年暑假学校都有类似的“三下乡”活动。学院每年还定点到南昌市万达社区、青云谱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进社区活动,针对不同活动对象,印制专门的普法宣传小册子。老人、妇女、农民工维权的宣传册总是供不应求。舒伟斌补充说,不管是三下乡还是进社区,学校都会专门配置三名专业教师,“很跑火”。

上一篇: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下一篇:有道理的童话故事:最后一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