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教育梦开始的地方

2024-07-23

海天教育梦开始的地方(精选15篇)

1.海天教育梦开始的地方 篇一

我的中国梦——梦开始的地方

每一次在梦中,都会仰望着蓝天,望着洁白的祥云,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心中充满着无尽的遐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没有任何牵挂,更没有羁绊,飞向天空,飞向无垠的宇宙。如梦初醒,一切依旧,但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小时候自己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父母为了生活,不辞辛苦到外面去工作。留我一个人在家,那时候想着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恍眼过去,我失去了孩时的无忧无虑,背上书包,踏进了学校,开始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这过程有辛酸,有欢乐,更有一种前进的动力。前进的道路依然芬芳,充满着曲折,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正像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了梦想,一直前行,它就像花儿,时刻点缀这我们疲惫的灵魂,给迷失方向的人们点亮前行的路。

时光无情,流水无意,时光在流逝,现在的我们十分的幸运,有爸爸妈妈的关爱,爸爸的事业也卓有建树,也许,该知足了吧!但是我们还是不停地追逐,为了幸福我们不断前行,现在的我如同初升的太阳,我要把每一份阳光都照耀在祖国的大地上。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源自于昨天的努力,未来的成功,要今天不断前行,中国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追求富强,民主人民生活幸福是多少仁人志士的夙愿,他们为了今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追求幸福,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都在努力着。一个一个的小梦想,汇聚成一个大梦想,汇聚成中国梦。

此刻的我踏上了新的征程,那里有鸟儿在鸣叫,有孩子的嬉笑,有老人在悠闲地散步,有年轻人在奋斗,那儿的太阳是那么的光辉,照耀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深蓝的大海,海风静静的吹拂,疲惫的人梦在那驻足歌唱,释放着自己的灵魂,这样的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幸福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够幸福,孩子希望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年轻人渴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年人希望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幸福是最温馨的词汇,他让我们充满力量,它如同一把鞭子,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稳重更加快速的到达幸福的彼岸,可是她是那么的遥远,所以我一直在路上。

夕阳西下,小鸟在这里集会,晚霞照耀着大地,照耀着我们的中国梦,他是一轮太阳,将来一定会照耀在祖国的天空,大地和海洋,也会照耀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依然是在蔚蓝的天空下一样是在鸟儿飞翔的天空下,同样是在祖国的大地此刻如梦初醒,给人无穷的力量,梦开始的地方,中国梦铸就的康庄大道,一步一步的走向幸福,走向民主,走向富强,走进中国。朦胧的夜空,还残留着依稀的睡意,嘴里默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海天教育梦开始的地方 篇二

1. 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 感受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3. 通过计算,认识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

4.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师生多种渠道调查地球上水资源的现状,收集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2. 学生准备量杯、计算器、坐标纸。

3. 相关课件。

4. 学生准备小品《停水了》。

三、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走入水的世界

(媒体出示:蓝色星球、美丽的自然、人类与水亲密接触的图片)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它是水的世界。

2. 交流共享,了解水资源现状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调查。

(2)根据汇报整理归纳。

(3)学生结合图例及说明谈感受。

(4)进一步说明:地球上2%的淡水也不能全为人类所应用,因为它的88%被冻在两极的冰帽和冰川里,剩下的12%即河流、湖泊和能开采的浅层地下水才可为人类应用,其中绝大多数又为地下水,不开采不能应用,可直接应用的河流湖泊中的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04%。

3. 发表见解,认识水的贡献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你知道水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吗?

4. 数据说话,认识水的浪费现象

创设情境:生活中离不开水,可是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课件:生活中浪费水的图片),课件定格在“滴水的水龙头”。

(1)测量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的漏水量。

(2)计算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小时的漏水量,2小时呢?3小时呢……

(3)通过计算绘制折线统计图。

(4)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水龙头的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5)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天的漏水量,每月的漏水量,每年的漏水量分别是多少?

(6)以全校的水龙头总数计算,这些水龙头如果都在漏水,全年要浪费多少升水?

(7) 40~50升水就可以保证干旱缺水的地区一户人家一天的需要,全校水龙头一年漏掉的水够这些家庭用多少天?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那些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反映出了一个大问题。

5. 情景再现,体验水的重要

体验活动: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怎样呢?

情境表演:《停水了》

畅所欲言:看了表演,你想说些什么?

6. 集思广益,提出节水妙招

(1)介绍世界水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2)交流节水妙招。

(3)制作节水宣传卡。

7. 总结升华,感悟水的魅力

3.梦开始的地方 篇三

一觉醒来,眼前已是另一番情景。典型的藏区高原风光,蓝天、白云、牛羊、雪山、牧场,还有纯朴、剽悍的藏族人民。路两旁散落着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藏民房,带有天然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洁白的雕花外壁,简约的结构,隐约透露出康巴人的豪迈情怀。屋四周是缀满白花的土豆和一片片透着似熟非熟的青色、黄绿色的青稞。因为地处高海拔地区,青稞不像江南的水稻一般纤长,只是短小精悍顽强地竖立,对着无垠的天空遐想。不远处,晒青稞的高大木架傲然而立,似乎托起了这原野上的另一片天地。原始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构成了一幅美丽、安然、和谐的生态图,这就是人们所勾画出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当地的导游仁次卓玛打破了我们的沉默,用她那略带磁性的嗓音问我们:“你们知道‘心中的日月’用藏语怎么说吗?请猜一猜。”我望着卓玛那张泛着笑容的高原红的面庞,觉得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赤诚的微笑”,便对她的问题来了兴趣。我想,答案似乎就是香格里拉吧。但是,我又怀疑它是世外桃源的意思,而且,藏民的名字中尼玛是指太阳,达娃指月亮,猜香格里拉与之无一吻合之处,于是放弃了猜它是香格里拉的想法,谁知卓玛说出的答案正是香格里拉,心里不由得一阵唏嘘,似乎是在责备自己“数典忘祖”。我转头凝视车外的天地,一段车程后,眼前竟是崭新的韵味。广袤低浅的草甸碧翠欲滴,流泻开来,时不时冒出秀美艳丽的花盘,有如画卷上的点睛之笔。草场上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的小花,随风摇曳,荡漾出一片五彩的波澜。珍珠般的羊群星星点点洒满草原,一切是那么恬静和悠远,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游览的主要景点之一是碧塔海。我很不解地问卓玛,碧塔海明明是湖泊,为什么称作海呢?卓玛告诉我,这里的藏民几乎一生都见不到真正的大海,于是便把大湖泊称为海,那是对大海向往之情的寄托。听到她的话,我心中怅然,世外桃源的居者对“尘世”的大海竟这般向往。下车后,我们走在通往碧塔海的栈道上。这路直接用天然圆木拼接而成,忽高忽低,加上刚雨过天晴,走在上面极易滑倒,游客们虫蠕般挪动,无暇它顾,只巴望能快点到达目的地。但是慢行并非一无是处,我就尽情领略了山色翠黛如洗的清韵。走进这静谧的大森林,就如同进了绿色的宝库,幽深蓊郁。树木参天、茂密,山间溪流潺潺,鸟儿悠扬啭鸣,马铃清脆回荡,让人顿觉身心释然。

令人惊羡的碧塔海,好似一只碧青色的美目,静置在雪山脚下,镶嵌在群山环抱的黛色里。在淡淡的晨雾中氤氲出一片醉人的柔情,涤荡出一片清纯和宁静,仿佛一首轻柔舒缓的小夜曲,让人沉醉其间。环湖四周高大挺拔的原始冷杉林层层叠叠,宛如一帘与世隔绝的绿色屏障。湖面上水平如镜,波光潋滟,坐船穿行于湖面,只见蓝天、白云映着青山绿树,空灵幽静。鱼儿在碧天云影间嬉戏,鸭群清逸闲适地潜水漫游,细嫩的碧草浮在湖面,密密匝匝,汇成一条“青流”,一旁的草甸上镶着一匹匹悠闲觅食的骏马。眼前的情景,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丽雅致的抒情诗。据说,如果是五月杜鹃盛开时,湖中的鱼儿误食了飘落在水中的花瓣,还会出现“杜鹃醉鱼”的奇妙情景。当年著名作家冯牧先生曾经描写了这种现象,使碧塔海“杜鹃醉鱼”景观名扬于世。但令人遗憾的是,杜鹃已过了花期,所以难睹花瓣覆湖,鱼食之醉浮于水中的奇观。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忽然,聒噪的人声使我回到现实,感到人类打扰了这诗意般的人间天堂,不免怅然若失。

回来的路上,先经过一座大山,车窗外一会儿山花烂漫,转而又百木葱茏,忽又风萧气瑟,渐入冰雪皑皑之境。山里天气变幻不定,真是光怪陆离,“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呐!

4.梦开始的地方作文 篇四

当你还是一个在农村生活、所谓的乡巴佬时,肯定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要拼命赚钱,到大城市去,买房子,吃大鱼大肉,过城市人的生活。好的,这样的理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认为是有出息的表现。可是,人的大脑有时是不会被控制的,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有了理想,欲望也就出现了。当理想遇上了欲望,理想会变的越来越小。比如,你的理想本是想当一名风靡一时、名振全球的摄影师,但是因为各种困难的产生,造成了你的理想会缩小到在全国有点名气就行了,再就会变成在本省市有点名气也不错了。而欲望却恰恰相反,它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越来越大。为了赚钱养家,你不得不放下心爱的摄影机,去干别的,去干赚钱快的行业,甚至是违心的事情。想等赚到钱后买了房子,再去做自己喜爱的摄影;可等有了钱有了房子后,你可能会为了更大的财富,更大的房子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本熟悉而又热爱的摄像机已经变得陌生了,一切都变了。

真的,当理想遇上欲望,欲望会占据着我们的整个大脑。所以,欲望会让我们变的无利不起早,会让我们变的贪婪无比。为了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我们在努力的打拼,甚至不择手段。因为欲望的极速膨胀,让一部分人变成了一个个让人羡慕的富商老板。但我们崇拜他们时,可否知晓,他们在数钱数到手软时,在为了自己的欲望去打拼而变得伤痕累累时,才明白,原先居住的小屋是多么多么的舒服啊,原先的农村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那只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例子。人类并没有知足的时候,只有在欲望的控制下,付出了身体与精神双倍的本钱,只有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后,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金钱?地位?还是什么?也许,这时候才发现,梦开始的地方才是我们心中那最美的风景。但是不经过努力,没有欲望的人生怎么又能看明白这一切呢?

5.梦开始的地方作文 篇五

梦从何而生,回首上古时代,越王勾践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在此期间,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忍受屈辱,百折不挠,最终他大破吴国,实现了自己伟大的梦想。司马迁身受宫刑以后,并不气馁,也不颓废,他以超人的勇气活下去,因为他有梦,厄运与磨难压碎不了他心中的梦想,最终他编制一部伟大的书《史记》,实现了他伟大的梦想。还有仲尼厄而作《春秋》等等。以上事迹无不体现出人只要有梦想,只要去奋斗,梦就可能会成为现实。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那样的活泼天真,我们总是心存幻想,我们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一名园丁、成为建筑师等等。那个时候,我们的梦已经开始了,心儿早已飘向远方。当我们踏入校门时,我们的心早已经充满了激情与憧憬。看见黑板上写写画画的老师,我们就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看见书里所写的科学家,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看见天空来往的飞机,就梦想着成为一名飞行员等等。总之,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很高傲,我们总是很自豪。随着时光的流逝,经过了重重的磨难,我们明白了,明白了要实现梦想可不是那么的容易,我们失落了。从古到今,立大事者,必有超人之才,过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何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梦总会实现。

到了今天,我们不再是小孩儿,我们不在幻想。我们就像那山坡滚落的石子,都在颠簸之中磨掉了尖牙。我们自豪地说一声,我们长大了,身背各种重担,我们仍然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不停地奔跑。时而停下,时而叹息,时而迷惑,时而消极。梦开始的地方,也许有很多地方,面对人生的抉择,面对困难,我们的梦都在变化,都在更新。无论山多高,路多长,我们都应该不辞辛苦,勇往直前。高考是我们一个很伟大的梦,高考前,我们焦急不安,同时心中的梦想又是那么的激动。高考后,我们也许失落了,也许一蹶不振,我们伤透了心儿。过去的是历史,何须在意,高考梦破碎了,那就在树立新的梦想,让我们再度拼搏。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心怀希望,让智慧绽放吧!

6.梦,开始的地方作文 篇六

“书”,一些同学已看到这个字儿就头大,就像躲开他。可是,我把读书看作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最远的梦想。

书就是我的最好伙伴,哪里有书哪里就有我。我没事的时候就翻翻书,还有的时候缠着我爸带着我去书店。在我的读书史中,有这么一段“荆棘路”,那是和星期五,我洗漱完已经快十点了,却还没有一丝睡意,变更想看一会书。我把我可爱的小台灯放进温暖的被窝,又从枕头底下取出藏了许久的小小说。实践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台灯都不被子烤“熟”了,我的头才钻出来看了下表,天呐已经凌晨一点了,我用了三个小时不知不觉把一本小说看完了……

你别看那一本本平平凡凡的书,里面的内容却是奇奇特特,有时让你深思“为什么”;有时让你感到恐惧、可怕;有时让你乐得掉渣。书里的知识真是太丰富了,它可以让你真正意识到环境的污染和保护问题……所以从小到大,我一直都贪婪地吮吸着它的精华和营养,让我终生受用,并且会把这些启示铭记在心。正如高尔基所会说:“爱护书籍吧,它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我们的梦,梦开始的地方就是天堂!同学们,请不要把读书当成负担,应该把它当成人生最大的乐趣,这样,读书会让你吸收更有价值、更有营养的精华,将来有益人生的发展,有益于社会。

7.梦开始的地方 篇七

私下里,我们都叫他“宗富先生”,而不叫李老师。他曾经是知青,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我有幸作了他两年的学生,从高二开始,到毕业。

后来我也像他,当上了语文老师,在高中一呆就是九年。从我的切身感受来看,语文老师,重要的不在给学生知识,而在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引领他们的灵魂。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应该成为对学生未来生活影响最大的人,这是责任,也是荣耀。

高一时,我就开始感受到他的影响。我并非优生,只是因为喜欢写,也敢写,有些虚名。他并未给我们上过课,但某一次课间休息时,在走廊里遇见,他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并让我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看。

作品!他说的是作品,而不是我们习惯说的作文!这是对我的涂鸦之作的充分肯定。而他说时,始终微笑着,态度友善,温和,让人觉得真诚和尊重。那样的年纪里,很容易地就生发了感动,和对他的信任。

我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自己的涂鸦文字,毕恭毕敬地递给他。而几天后还给我,字里行间,改得一片鲜红,直让我想到那种叫作“心血”的东西。尤为重要的是,在最后,有他的评语,饱含着肯定、鼓励和期望。不过那些文字,不是红笔写的,而是用了蓝墨水。

一腔少年的热血,就这样被鼓噪起来。敏感的心越发自尊,自强。梦想的火燃得更旺,更坚定。

高二分科,似乎上天真听到了我的祈祷,我成了他的学生。知识不说,他的课很活,听来永远不觉得枯燥。他并不太看重教材,而喜欢创新,有时还给我们读小说。印象最深的一次,他读《陕北的天,瓦蓝蓝的天》,《中篇小说选刊》上的。因为情节动人,在讲台上,他哽咽,流泪,终于不能坚持,便让我替他读完。文学作品以其纯粹的力量,引人向善、向真、向美,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

被他点燃的热情越来越旺,被他唤醒的梦越来越多。因为共同的爱好和激情,我们办起了文学社,那是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他自然是指导教师,从外出采风,到指导写作,再到手抄报,他全程参与。有好的文章,就鼓励我们投稿,或亲自推荐,给相关报刊发表。是他,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世界。

青春时期,总易于冲动,更何况,有梦的支撑。一直教我们英语的老师请假,新来的代课老师让我们留恋不舍,于是联名上书给学校挽留,而我是首当其冲者。学校对此不能容忍,清查,批评,并说要开除我,但最终,却不了了之。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向校长说情,并声称,如果真开除我,他就辞职。听到这事,我半晌无言。我家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真被开除,后果不堪设想。而他,居然用这样的方式,保护了一颗火热的心,保护了一个热血青年的前程。

对我们一帮农村孩子,他特别关照。偶尔的星期天,总要我叫几个同学,到他家里,说是谈写作,其实是给我们改善伙食。这才知道,他也出身农村,对农家孩子的命运,他有切肤的感触。这也影响到我后来作老师的态度,我的那些学生们,也得到了他所给我的恩惠。

高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专业,而且就是他大学时的母校。教我的老师,有许多是教过他的;而他为我点燃的梦想之火,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飞升。每次回家,我总要去看他。每次,他都主动谈起我的“作品”,说在哪里看到了,然后说他的感受。言辞里,仍是当年一样的肯定、鼓励和期望。

8.散文梦开始的地方 篇八

在梦开始的地方,总有遐思不尽的缕缕思绪萦绕心头。

花非花,雾非雾,在一种无边的情愫中,模糊而清晰,遥远而亲近,似是缥渺却又那么深刻地烙上心扉。

拂拭一丝残梦断影,那是漫过岁月的沙河留下的斑斑痕迹。沾一缕晨曦的露水,那是滴滴澄净的心灵祈盼。也许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在脚下,而在心上。

无法衡量伫足心海的尺度,更丈量不出心灵的距离。在时光消逝如烟的轻波里,能否看得见涟漪于暗夜里的柔光,让如水的感觉浅漾胸怀?一笛悠扬笙曲,一碧烟云浩淼,是梦,还是幻?人生若是梦境一场,在无形与有形的聚聚散散里,谁来横渡一叶轻舟,谁来承载梦醒时分的暗影婆娑?

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在生命中的偶然相遇里,会否真有繁花颤落的芬芳呢?

人生本就一场聚散,一场又一场的繁花碎梦,一次又一次的不期而遇,是偶遇,还是天意,是命里注定的缘分,还是人生的刻意编排?

踏不上彼岸的归航,就永远做一个守望夕阳的伊人,在灵魂遗落的点点星光中,流星注定璀璨,昙花一现只为一刻绽放天地间,刹那便是永恒。

没有归期的等待,就像一场永远没有开始的盛宴,喧哗只是一种臆想,落寞深处的期待才是孤独的真正影子。

在梦开始的.地方,不会有人愿意去猜想甜美的背后所隐藏的痛苦与辛酸。

花开只为花落,花落只为花开,只为一春的期待。相聚只为别离,别离只为相聚,只为一生的相守。

冥冥中,轮回了谁的等待,离殇了谁的情深?

五百次的回眸中,属于生命轮回的期待能有几次?人生的花期能有几次盎然怒放?

茫茫人海擦肩而过,于千万人之中,偏偏遇上了你。于是,咫尺天涯的世界里,望断高楼成了风的影子,守望一抹斜阳成了一首永恒的诗篇。

从来的地方来,从来的地方去,这是一种超自然的法则。

人生有很多冀求,梦想,爱情,自由,向往。人在思索的空间里找寻梦想,在浪漫的心灵里希冀爱情,在灵魂的束缚中渴望自由,在命运的坎坷中向往人生的高度。

萨特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这没多大意思。是否可以这么说,得不到的东西都纯美无瑕的,掌心在握的东西都是轻若微尘。于是,思想家的另一句名言便是: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也许在生命存在的诸多偶然里,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感觉永恒,但它只存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与心境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段守望的距离。或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遭遇偶然,或飞花落红,或紧密相依。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片浩瀚汪洋,灵魂便是那一叶孤独飘荡的轻舟。

在随风飘曳的世界里,波涛浪涌,浮浮沉沉,潮涨潮落,岁月如斯。

在梦开始的地方,我们渐渐明白,霞光为何如此辉煌。

人生若没有遗憾,再多的幸福也无法体会快乐的真正含义。虽然快乐往往很短暂。

世界是荒谬的,生命却是矛盾而痛苦的。

没有距离的世界是无趣的,没有距离的轨道是平淡的。距离产生美,这种美就是心灵的紧密相吸。

于是,奢求一份勇敢,在生命旅程的祈盼里。

于是,希冀五百次的回眸,能看得见一次流光溢彩。

你若是一片海,我愿意是一尾游鱼。

千年之后,你若枯竭成漠,我愿意为你,搁浅戈壁辗转成泥。

9.梦开始的地方周记 篇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如果没有您对我们的孜孜不倦,没有您对我们的教导关怀,没有您对我们的微笑赞叹,又怎么会有现在的我?您对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犹记得,在我生病,躺在床上为我的成绩叹气时,您出现了。您用您辛勤的汗水,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于是,在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终于战胜了病魔,重新回到了校园,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乐。您为了我们的成长费足了心血。您鬓上些许白丝就是您伟大的见证!在沮丧的时候,是您教会了我:你可以收集今天的阳光,却无法赢得昨日的太阳。

10.梦开始的地方 篇十

那个美好的12月的夜晚,永远定格在了代国夫心中。他从冰天雪地中来,一下飞机就被椰树吸引了,晚上十点钟,月光下的海口特别安静,特别美。

秦建国上岛的那天是个好天气,蓝天白云,阳光灿烂。这是他背着几十包方便面和一本毕业证书,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后才踏上的热土。严严实实的冬装,终于在秦建国辗转于火车、大巴、轮渡之际,被一层接一层地褪去——甚至可以视其为一种仪式——告别过去,奔向未来。而除了换下的冬装,他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只好临时在地摊上买了两件短袖衬衣。他一直记得那首歌:“谁不爱自己的家,谁愿意浪迹天涯,只因要走自己的路,只因种子要发芽。”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不同于海南岛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人口大迁移,对于这些旧体制的叛逆者、过去生活的抛弃者、新理想的追求者而言,海南省比“特区更特”的设想,曾代表着自由、梦想与希望。

向南,一直向南,直到海南。

私奔

1988年1月31日,海南的清晨,本色、自然,绝无迎合之意。北京青年秦建国看见陆地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海水里冒出来。然后,他把自己结结实实地摔在了海南这片土地上,并再也不愿离开。秦建国固执地认为,这是命运赐予他的礼物,就像有人专门为他准备了惊喜一样——他称自己对海南“一见钟情”。以至于在后来数十年的时空变换里,敏感的秦建国总是能够很“巧合”地发现:每年的1月31日总有好天气,就像他上岛那天一样。

椰树婆娑的城市,还是那么破旧,连红绿灯都没有。这有什么关系呢?秦建国眼见的全是生机和希望,那是一种明显不同于过往生活环境的氛围。

秦建国到达海口的两个月之后,海南省建立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而海南建省办特区的消息,在1987年8月29日,已经被新华社发布了。

此前,深圳特区释放的活力已经成就了许多人的梦想。一个更大面积的“特区省”,瞬间引燃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来积蓄的激情和能量,秦建国也在获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被震撼了。正迷茫于“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的大学生秦建国,彼时已经在四川工作了一年。不过,偏居于川北的一个小县城,秦建国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987年的年底了。

在静静流淌的涪江边思考了几天之后,秦建国暗暗决定奔赴海南,然后他一个人悄悄地走了。秦建国出于本能的出走方式,无意间居然成了一种典型——彼时全国各地正有成千上万个“秦建国”激情澎湃地、却又是隐秘地谋划“私奔”,“私奔”的对象便是海南。

自1987年8月至1989年4月,来信来函及亲自来海南求职的人才达到了18余万人次。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35岁以下的占85%,具有高级、中级职称的有近7000人。

海南已经沸腾了。彼时广州有一个公园,对面就是往海南发车的地方,基本上是几分钟一班车,每班车上三四个司机轮换开,一路不停,到了海南以后又马上调头。而通往海南沿途的店铺则通宵不停地做生意,到处是不夜城、不夜县。

立足

“实际上,我是先回了一趟家。”21年之后,秦建国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那段经历时,还有一点难为情的样子:“听说海南很遥远,怕很难再回家了,想先看看母亲。”

从北京到广东,然后再坐大巴车,“船票也买不到。”秦建国吃惊地发现,竟然有那么多人和他一样向往海南——他们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闯海人”,“当时的海口,大街小巷到处是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年轻人”。

在旁人的指点下,秦建国住到了当时最热闹的地方,位于海府路的组织部招待所。招待所二楼就是人才交流中心,每天都挤满了来登记求职的人。“蹲在地上登记完,人家说你们自己去找吧,然后我们就挨家挨户地自己去找工作。”秦建国说,“那里介绍工作的成功率非常低。”当时海口的人才交流中心内,堆满了登记信和求职表,共计有10万份之多,这就是著名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由来。

秦建国所住的招待所,每天的房租是两元钱,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一到晚上,热闹非凡,有交流工作经验的,有唉声叹气、准备打道回府的,也有在外面卖东西、很晚才把锅碗瓢盆收回来的。

一个月后,为了更节省一些,秦建国住到了海府路的海南旅社,每天房租一元八角。上下铺,一张草席,一个发黑的枕头和一顶发灰的蚊帐,楼内没有水房和厕所。

“床位要每天上午十点前交租金,还不能长期预订,你看海南那时候有多落后。”秦建国至今还是感慨万千。有一次他忘记及时交钱,等中午回来时床位已经被卖出去,而且没有多余的床位了。

住在招待所内的已是幸运儿,更多“闯海人”选择了在街头露宿。

那时的海南,还是传统农业占据半壁江山,落后的经济基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人们期待的大特区现代化建设,还只是一张虚拟的蓝图,没法瞬间创造出容纳近20万求职者施展才华的空间。到1989年,全省总共吸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也只有3000余人。

秦建国,这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是在滞留了两个月之后才勉强找到工作单位,“需要试用半年。”秦建国说,“那个时候通过找接收单位留下的人很少,很多留下的都是冲破了当时的体制。”所谓的冲破体制主要是指摆地摊、卖报纸、送盒饭之类。

“当地人都很奇怪,他们说,我们这里这么落后你们过来干吗?很不理解。” 为什么要来海南?秦建国给自己的解释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真正有所作为的地方,“原来那种压抑的死气沉沉的生活,并不适合我。”“关键是那个时候人都很有信心。”秦建国如此解释当年的不辞劳苦。

“其实是奔着人的自我释放。”当时任职于重庆建工学院的邢增仪,在新华社消息发布的第二天,她就带着学校的骨干力量到海南考察项目,“我们要帮海南做规划设计。”多年后,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禁锢得太久了,需要有一种新鲜的自由的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海南建省给了这么一个机会。”

不过,梦想归梦想,一看到琼海的领导,邢增仪还是吓了一大跳,“五套班子说好了五点钟在县委办公室等我们的方案,我们领导一去,全部的领导,县长、书记全都是光着脚,盘着腿坐在那里,这是海南的习惯,全都那样,我们心里想怎么会这样呢?”

梦醒

建省以前,海南岛基本上还处于原生态的农业社会。经济热还方兴未艾,紧接着全国经济在1989年以后进入“治理整顿时期”,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冷却,大批失落的人才纷纷离去。此后的海南岛,又经历了大起大落。1992年起,被房地产炒热的海南经济不久便持续衰退,海口变成了一座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却不再能够承载更多的“闯海人”的梦。

“现在觉得很失望,和深圳相比差太远。”11月中旬,刚刚从深圳出差归来的秦建国,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海南本来应该发展得更好。

“前五年,海南的外观变化很大,有了很多的高楼大厦,也有了红绿灯。”秦建国如此描述他眼中的海南,“后来海南就沉寂了,然后感觉是2003年之后才又开始发展起来。”

许多人满怀遗憾地离开了海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本来是断了后路到海南的,但又不得不回去——彼时失去工作单位就意味着脱离了组织,失去了一切,“人生简直就是糟糕透了”。

当时有一句话,留下的是坚强的,回去的是无奈的。

然而,也有人选择了更为极端的方式。一位长发飘飘的流浪歌手,抱着绝不回头的想法辞职到了海南,却一直没能找到工作,他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个小餐馆却又赔得血本无归。在一个有着绚丽晚霞的黄昏,他悄悄地走进了大海,再也没有回头。

这期间,秦建国先后换了九个工作。“一直是自己不满足,想换环境。有时候又是机遇来了。”他说。

在海南的这些年,秦建国先后就职于信息、设计、房地产、金融、稽查等部门,也曾经在企业做过,现在则是公务员。“跳来跳去,总是觉得需要有一个组织,挣不脱。” 秦建国,这个渴望有所作为的北方汉子,他的个人选择多少也打上了海南发展的烙印。“虽然相比企业,现在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二,但是见识和其它方面收获很大,我觉得挺好。”在采访过程中,秦建国多次提及文化和人的素质,工作之余他也会一如既往地组织校友会活动、商会活动:“希望把大家联系起来为海南将来发展做一些贡献。”

圆梦

“闯海人走完我也不能走。来海南不后悔。”邢增仪说。如今,包括秦建国、邢增仪、代国夫在内,留下来的“闯海人”已经遍布海南的各行各业,有政府公务员、企业老总、作家、媒体工作者。“闯海人”在海南扎下了根。在海南的这些年,秦建国终于学会了游泳,“每周至少游泳一次。”此前,则由于怎么都学不会而被哥哥取笑,他认为这是环境使然。大浪淘沙后,每个“闯海人”都在寻找新的奋斗方位。

眼下,“秦建国”们发现,当年吸引了自己的那些美景,将要成为支撑海南八百多万人生活的重要资源了,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将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历史机遇里占据新的发展空间。比如秦建国正在筹划来年的博鳌国际旅游论坛,自己经营公司的邢增仪在做好房地产主业时还时常琢磨怎样提高海南的文化影响力,而代国夫则以自身经营猴岛的经历在各种场合提醒:“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没有自信的心态你是做不出精品的。”

“海南岛在中国是有优势的,但是在世界上并不是唯一的,你是后发,可以站在别人肩膀上去创新。”南湾猴岛董事长代国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早在2000年就开始接手猴岛景区,依托三亚大旅游圈,创造了“人猴共存”“人猴同乐”的猴岛生态旅游模式,建设了“猕猴仪仗队” 和“五星级猕猴游泳池”,被选为复旦大学旅游MBA案例。

11.梦开始的地方诗歌 篇十一

写尽,

入秋的凄凉。

今夜的我,

静静的辄尝。

为何,

人世如此匆忙。

错过了,

就只能留下,

眼底的泪光。

断了,

那是高中的学堂。

走近,

我邻桌的女郎。

流瀑的`发样,

打在笑靥梨涡的脸庞。

如水的眸光,

带着浅蓝的清凉。

这就是她的模样。

遥想,

轻狂的少年。

说着,

她没有,

让他心动的地方。

但,

为何每次,

都拿她的笔记,

来做自己的标榜。

其实,

时时的吵嘴,

早已出卖爱她的心房。

好想,

承着回忆,

去改写,

那段过往。

用我爱你,

留下最上心的姑娘。

但,

流年,

只会让爱,

越来越清晰的回荡。

直到,

追忆的小巷,

回到了,

潮汐升起的东方。

才会哭着喊着,

爱,

还是断在,

12.梦开始的地方的散文 篇十二

离开连队36年了,有一次做梦,梦见了战友们集合在天安门的国旗下,从此这个场景便凝固在了记忆中,是一种梦幻,也是一种期待。

尽管经常去北京出差,但是总是没有机会去连队看看,一来离开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再认识的人,大门也许就进不去了;二来脚步匆匆,总是没有时间再回到老地方,寻梦的机会就是这样一次次失去了。

前几日,接到了老班长打来的电话,相约6月要回到老连队看看,我兴奋不已。期待着回到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那个曾经培育过我成长的“摇篮”。

那条很长的走廊,黄色的灯泡在潮湿昏暗的空气中闪烁。

那座的大山,马尾松一年四季把山装扮着郁郁葱葱,春天野酸枣花开了,满山弥漫着醉人的香味,酸枣可以从青吃到红。

山后挖出的菜窖,屋顶的大梁,是女兵们半夜从架线连偷偷扛回来的电线杆子。

团部的二层楼,也是烧了半年的砖,一砖一瓦靠自己的双手盖出来的,我可以一次搬12块砖头上下窑,一干就是一个冬天。

还有那个挂在连队楼门口的电铃吗? 那是我最怕的,只要一响,就全身紧张,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能听到学校的电铃响。

还能找到吗?那个叫2500的地方;那个小卖部;那个曾经去偷过苹果的果园;那块晚饭后经常去劳动的小菜园;还有那个猪圈,全靠养猪种菜改善伙食,不仅是连队GDP的增长点,同时也是我成长和进步的`地方。

也许是时间过去的太久了,许多记忆都淡了。

雨后的北京,清爽了许多,一早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战友们集合在苹果园的地铁口处。虽然过去了40多年,大家会被彼此期待的目光吸引,欢呼、拥抱,招来了路人的注目。

团部的大客车载着一群忘记了年龄的女人们,挺进了西山。

一路上,大家迫不及待的目光,在寻找着那条昔日熟悉,而如今很陌生的路。

团部的大楼展现在面前时,已经不再是那座老式二层楼了,装饰一新的办公楼、礼堂、文化活动中心、餐厅,告诉我们历史已经过去,如果再不来看看,一切将不会存在了。

如今的团部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中心,健身房、图书馆、团史馆、指导员之家、微机室、台球室、兵乓球室、室内篮球馆,舒适座位的礼堂,最令人吃惊的还有行头完备击剑馆,真是感慨万千。

想想那时,最怕高英政委讲话。冬天,一定要穿好棉衣、棉鞋、大衣,不然听完报告就不会走路了。现在有了礼堂,冬暖夏凉,就再也不用怕政委讲话了。

年轻的团长安排的一桌桌丰盛的大餐,招待我们这些回家的老兵们。面对着一桌桌美食,已经找不到连队大锅饭的感觉了。

记得那时,每天4角8分的伙食,选了一位河南兵当司务长,他很会过,要在这4角8分的伙食中,每天做两个菜。横着切“炒白菜”,竖着着切“醋溜白菜”,一吃一冬天,尽管缺少油水,但是司务长仍能够每天攥出“一两酱油、二两醋”。大家叫他“秦富”。这次我见到他,一头白发了,依然很“勤富”。

每当秋天来时,要自己打草苫子,做床垫;

冬天未到,就要自己去找砖头盘炉子。每当开工前,连长要发动一次总动员:“同志们!冬天来了,没有炉子怎么办?就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己解决炉子问题,但是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有”!全连发出震天的吼声。

天一黑,全连就分成几个小组推着车子出发了,目标是:白天战勤连刚刚在山后铺好的一条红砖路。

山路崎岖蜿蜒,黑灯瞎火,行动迅速而隐蔽,一会儿就把砖头装满了车。

胆子最小、体力最差的素琴,急忙抬把驾主辕,由于人瘦体弱,把装满一车的砖头翻到在地,招来了不远处战勤连哨兵大吼和拉动枪栓的声音,把一组人吓得卧倒在地。

“不要开枪,是自己人,我们是电话连的”。

终于在黑夜中把砖头拉回了连队,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胜利的和成功的喜悦挂在脸上。

糊泥、码砖,剪下一把头发当麻刀,装上一个瓷罐可以加热水,糊一个风斗,防止煤气中毒。

当看到一缕缕青烟从一个窗口冒出来,一壶壶热水冒着蒸汽,暖和的房间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时,连长也和我们一样,自豪感、成就感无与伦比。

此时,谁也想不起来战勤连那个哨兵是如何向连长汇报那天晚上的“敌情”了。

背电话号码是最伤脑筋的事情,那可是电话连女兵们的基本功,1000多个号码要在新兵连训练结束时过关。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都能在昏天黑日的“咏经”中毕业,“放单飞”。由于那时的“伤害”,造成了如今的“脑残”,以至于对数字有厌恶感,更不愿记住任何的电话号码。

如今,姑娘们守着电脑,没有听到大喊大叫,优雅而温和的值机,很是羡慕。

2500,一个特殊的地方,因机关办公楼的面积而得名,如今已经被一个个别墅占据了,但是那时的地形地貌依然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

13.梦开始的地方 篇十三

郭敖,畅销书作家、编剧、《千城》杂志主编,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其作品风格诙谐、夸张、睿智,具有浓郁的黑色幽默气息,擅长非线性叙事。主要作品有:《那一年,我们18岁》《混世》《北纬已北》《暮雪光年》《给未知恋人的情书》《一块红布》等,有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

记得那时候我十六岁,大概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青涩和稚气。随着我父亲工作的调动,母亲便在城里偏远的位置开了一家药店,我也第一次进入城里读书,来到淮阳中学。

淮阳县城不大,四面被湖水环绕,这片广阔的水域叫龙湖。夏秋之季,湖内开满荷花,采莲船轻漾水中,涟漪四散,水鸟翔飞。水与荷花,是我对淮阳的第一印象。那时候,我还没有见过海,龙湖便是我见到过的最广阔的水面。我甚至一直试图在附近寻找龙的痕迹,猜想它为何叫龙湖。当然,街谈巷议的传闻里一定有一些古老的故事,我知道那只是饭后茶余的乐子,当不得真。淮阳中学坐落在县城的北郊,是当地一所颇有名望的百年老校。我能以惨不忍睹的成绩来到这里,父亲也花了不少心思。我在新家中度过一个礼拜的闲散时光后,进入了淮中校园。

第一天入学,被告知我需要住校。母亲便帮我整理了衣服、被褥、牙具、饭盒……大包小包地送过去,并给了我第一个礼拜15元的生活费。那时候还没有新的教学楼和寝室楼,红砖、旧墙组成的筒子房是在世纪之交建造的,繁茂的梧桐攀枝到四层楼高,即便是阳光明媚的日子,光线也很难泻进房间里。寝室里是通铺,几根锈迹斑驳的钢筋焊接而成的支架,铺上木板,铺面分上下两层,床上凌乱地放满了被子、枕头、牙具和背包。我生平第一次独自和这么多陌生人同居一室,在羞怯和恐慌中,第一天居然失眠了。

夜半时分,有人在被窝里听广播,有人打着手电,在闪烁的灯光下看小说,抑或几个人侃侃而谈班上的某个女孩长得漂亮……总之,在夜晚忙碌的寝室里,我们各司其职,互不耽搁,窗外但凡有灯光闪过,就知道那是查寝的老师,寝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随着灯光的远去,熙攘的节奏立时嗡鸣,于是整个寝室楼的声音仿若波浪状,起伏不定。

我第一次听说李涛老师,就是在夜谈会上。那时我睡在上铺,睡在我旁边的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叫阿忠,每日阅读小说到深夜。一般来说,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而他却把阅读搞得很公开。因为他习惯看书的时候字字都要朗诵出来,有时直至深夜,细若蚊鸣。他是校报和校文学社的社员,自诩淮阳中学里的第二韩寒。我当时对韩寒还不甚了解,这直接误导了我很多年后还以为韩寒也是淮阳中学出来的。阿忠在校报上发表过文章,是一篇小说,有1571个字,这事让他一直引以为豪,他把这篇文章念了一百多遍给我听,连标点都朗诵得深情款款、声情并茂,这成了我高中读书期间唯一熟知的一篇文章。他说李涛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说他是作家胚子。我问:“李涛是谁?”

他很不解,并且很不屑地反问:“李涛你都没听过?那晨之风你听过吗?”

我摇头,他叹息。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对我深邃的无知的失望,他说:“晨之风是李涛的笔名,他是淮阳中学的大作家,他的文章在《河南日报》《周口日报》都发表过,厉害得很。”

我说:“你们文学圈的事情,我不懂,我只想求您一件事情:我想睡觉,藏好您的校报,收了您的神通,行吗?”他悻悻而眠,之后再没有正眼看过我。

翌年,因为疥疮在寝室里横行,于是在夏季还没有来临之前,我搬到了姑姑家,坚决逃离了寝室生活。从学校走过一条泥泞的道路,穿过一个废旧的酒厂即可到达后边横卧着的几间民房。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一米来宽,路边杂草丛生,院墙上爬满了倭瓜秧和爬山虎。有猫卧在垛子上,行人经过时犹如惊弓之鸟,从墙上一跃而下,迅速地跑到巷子深处,踏过地上的落叶,飒飒作响。

在一个晨读的早上,我第一次见到李涛老师。刚从姑姑家出门,天空一片灰白,阴晴不定。有个人怀里夹着几本教案,身着一套灰色的西装,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出门,眯着眼睛,表情木讷。他少言语,却喜欢与人微笑。他就是李涛。李涛老师一直住在我姑姑家对面,这些很久后我才知道。初时,他并未曾给我授课,只是简单地打了几个照面。他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咧开,上翘,眼角挤出三条浅显的鱼尾纹,淳朴中带着一点憨厚。

淮中的课业是相当繁重的,一日三问,三日一测,五日一考,稍有不慎便会被淘汰。大家每日的课程安排得紧,似乎人生的目标里除了成绩外,再无其他。试卷上的数字绝对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成功与否。晨读、晚修时间自然是紧迫,却也有夜间外出网吧游戏的,课堂上坚持睡觉绝不动摇的,很显然,我便属于这个行列之中。

我的学习成绩被一个叫李白的预言家所言中,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成为了我的真实写照。我一度成为网吧里的常客,没钱的时候,就转道去书店。在学校的后门有一家旧书店,店里摆放着各种教辅、社科、哲学、动漫类书籍,品种之齐全令人称奇。我中学期间的几年完成了近万本图书的阅读,多数在这家书店里进行。

传说中的李涛老师教的是语文课。他用河南普通话引经据典讲一些故事,课堂上别有一番风味,观点开放,语言犀利。李老师在校园里属于明星教师,有不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追随。那时我在收集创作资料,却从未想过从事作家这个行业,而是想创作一本漫画集。后来,我逃课的次数越来越多,开始在几个年轻人合办的艺术班里旁听,学习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

语文课上,我尝试过给李涛老师绘制人物肖像。他讲课的时候很专注,眯起来的眼睛成了他的特色。我首先勾勒出一张圆脸的轮廓,再加上他标志性的笑容,以及讲课时高耸的两肩,拇指、无名指、食指用力夹住的粉笔,板书时踮着的脚等,惟妙惟肖。

十七岁的尾巴上,基本上所有的学业都荒废掉了,我最终开始写作,过程日以继夜。姑姑和姑父发现我房间里的灯光通宵达旦,问过几次,被我搪塞过去。父母也找我谈过话,也许我的脑子太笨,不太知道变通,关系搞得比较僵。在时间的夹缝中,我完成了第一本书稿,长达18万字,历时一年。

我复读的那一年里,李涛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写长篇小说?”

我说:“我相信自己,我想成为自己。”

他给了我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他问我:“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后来,在一个交流会上,我们又相见,握手。

我说:“我是郭敖。”

他说:“久仰!”

我们都笑了,他的手是热的,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咧开,上翘,他眼角的鱼尾纹又深了一些。我们彼此知道,有些答案已经深深地写在了时光里。

2007年,秋,他送了我一本书《情漫陈州》,扉页照片选了一张他穿着红褐色半袖,坐在竹摇椅上,手中拿着蒲扇,捧着一本书,笑容可掬的形象。在北京、在上海、在别处,我们这些年里也经常会遇到。无论何时何地,他依然与人浅浅微笑。一个好的老师不会给出标准的答案,最好的老师往往只会提出问题,因为时间总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答案。

2010年的秋天,我携带新书《北纬已北》回淮阳中学举办了一场交流会。最初李涛老师邀约我回来时,我是犹豫的。虽然我厚着脸皮在北大、北广、复旦、北师大等几所高校做过新书专题报告会,略有一点心得,可是回到母校,心中难免忐忑。看到熟悉的校门和校园里陌生的面孔,我都异常紧张,手心里都是汗水。李涛老师小声对我说:“这是你梦开始的地方,你总要去面对的。”

那一场名为《梦开始的地方》的交流会,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早年间读书时的画面也不断会闪现,才发现,李老师竟一直是站在身后支持我的人。

去年的秋天,我的女儿一一出生,我打电话给李涛老师,他正在上课,听得出来他捂着听筒,低声问我什么事情,我说请喝女儿的满月酒,他问了时间,连声说好,好,真好。李涛老师和他的夫人齐阿姨一起来我家里,见到一一,他说女儿生得漂亮,像我。这些年里一直都是我跟弟弟两个兄弟,家里缺乏女丁,生个女儿刚刚好,又这么漂亮。

李涛老师不胜酒力,基本上不喝白酒,那次喝了几杯,面色红润,他喝酒的时候用嘴嘬,发出“嗞嗞”的声音,每次喝酒都如蜻蜓点水,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后抬头眯起眼睛咧着嘴笑,那次是他唯一一次夸赞我说:“结婚,生子了,一下子成熟了不少,像个大人了。”

从他的话里,我似乎听得明白,他说了一个“像”字,其实在他的心里我还是一个孩子。李老师一辈子说话、做事儿都很谨慎,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唯唯诺诺,他又何尝不像一个孩子?为人师表,心中却藏着一片狂野而广阔的天空。

在2013年年末,我再次见到李涛老师,他的新书《我在旅途中读风景》上市,我的新书《给未知恋人的情书》亦在印制中。时隔10年,我摸着自己脸上稀疏的胡楂子,当年的稚气早已荡然无存。时光给了我们不同的际遇,走过了不同的旅途,最后都在脸上写出了各自最美的风景。

14.梦开始的地方初中作文 篇十四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青春灌溉……”哼着小调,漫步于校园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尽情地享受着世间的第一分钟,梦开始的地方作文。

已经是高一学生了,无论功课有多么繁重,总喜欢独自漫步在校园之中,欣赏自己的校园。每当看到这朝气蓬勃的校园,我的心中总会产生一种幻觉: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将在这里描绘我的人生。

荣誉的鲜花,热情的掌声,成功的微笑,自然也会有羞涩的泪,徘徊的`脚步,紧锁的眉头……我相信一个斑斓的梦,也将从这里开始。

初中时,老师们只会对我摇摇头,我明白那意味着把我放弃,小学六年级作文《梦开始的地方作文》。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老师鼓励的目光,同学善意的微笑,自己也很快融了集体并重新找到了自信。我对自己说,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我的校园我的家,我将谨记这儿,珍惜这里,它会有我美好的回忆。这里老师真诚的教导和同学诚挚的友谊是我从未感受过的。它,让我拥有了许多,使原本空虚的我瞬间变得充实,使原本脆弱的我变得坚强,使原本孤独无助的我感到了幸福温暖。

我长大了,在梦开始的地方逐渐变强,逐渐完善。学校帮我把握住渐渐长大的自己,我也将努力用渐趋深思的心来挽牢“我”的世界,寻求“我”的道路,打造“我”的特色。

15.梦开始的地方作文 篇十五

那天,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相片,上面是我在报名时妈妈为我照下的我和裕元学校的合影。这张照片我已经放了六年,看着那粉墙黛瓦的校园和扎着羊角辫的我,校园同如今的一样,依旧像一位伫立在苍穹之间的巨人;而我,似乎变了不少,幼稚的笑脸不再挂在脸庞上,看事变得全面,这一切源于我们美丽而伟大的裕元实验学校。

记得刚踏上裕元这片“神奇”的领土,一股油墨的书香扑鼻而来,随着是“怀抱书籍,怀抱知识;怀抱理想,怀抱未来。”这十六个大字嵌在蓝白相间的石柱上。我开始还天真地嗔怪道:“书籍、知识、理想、未来!我这柔弱的肩膀又怎样能怀抱起这一切呢?”蓦然回首,才明白老师是要我们用读书这种方式来开阔自己的胸襟,从而在心里有能力去怀抱这一切。

迎着和煦的春风,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学校的田径场。仿佛就在这白驹过隙的弹指瞬间,我们已在这里度过了六年魔鬼式训练的体育课和见证班级体育实力的运动会!依稀记得在一次运动会上,陆阳新蕾的一次次跳高、都是她一次次地突破自己的高度,这,难道不是裕元学校留给我们的最美好回忆吗?拉拉队们一阵阵如雷贯耳般的鼓掌和一声声加油呐喊还回响在我耳畔,这,难道不是班级凝聚力强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裕元学校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吗?真的,裕元这个神奇的地方带给我们很多很多……

说到这儿,我真想去教室看看。走过其他楼层,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听见风吹草动的“沙沙”声。一会儿功夫爬上了四楼,一号楼四楼第一个明亮而宽敞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室。我特别喜欢坐在靠窗的那边,因为从这微风拂过的窗口,透进一缕纯洁的真理之光。我走到课桌前,看着课桌上那一角打满小抄的地方,不由得莞尔一笑,我眼前浮现出一次英语默写的情景:

“‘给风筝着色’英语老师报着中文让我们写英文,咦?这个到底要不要加‘for’呀?那时我的脸涨成了一个大红柿子,通红通红的,突然看见桌上有上次打小抄还没清理完残留的痕迹,偷偷摸摸地瞄了一眼。‘哦,没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想到这,我又忍不住偷笑了起来。

如果将学校说成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那么守在我们身边摇动摇篮的人就是老师。

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我特别想让老师用自己那纤细的手牵引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我特别陶醉于对老师那种又爱又怕的感觉。

我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说离不开同学的帮助和信任。乐学、勤学、会学、活学,这是做学生的根本。这八个大字张贴在我们的教室后面。寥寥几笔描写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似乎显得我对他们不够留恋,可是,我想: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才是千言万语的缩影。

上一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下一篇:中国教师报报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