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

2024-08-29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精选5篇)

1.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 篇一

语文作文思路与方法讲解(151017)

一、总论

“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写作内容来表达一个主题:即情、理。所谓感情,就是指反映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感,比方说亲情与友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好人好事的赞美等;所谓道理,就是指反映了一个人的积极人生态度与精神品质,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与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即文章是用来反映积极向上的情感及深刻正确的道理,而这才是命题人通过千变万化的作文题目考察我们的目的,进一步说这才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简言之,学习语文即要“学会做正确的人与做正确是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而不是空中楼阁。如果对它们不熟练,即使看听老师讲作文、看别人写作文也不会下笔,所以必须要打好基础。作文学习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拔苗助长。

在明确作文考察目的和打好语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后,作文先从学会模仿开始而后才会熟能生巧。由于初学者对词语、句子、段落积累甚少及文章结构安排不了解,写好作文前,必须要向他人学习,广泛阅读,取各家之长,特别注意不可只借鉴一篇文章,否则抄袭太明显。在借鉴时须适当改动,这就是所谓的“千古文章一大抄”,即“模仿”。在慢慢汲取与模仿他人长处的练习中,潜移默化的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即“创新”。即阅读、思考、练习是写作的三大基本方法,缺一不可。

二、写作方法

(一)多阅读,积累素材

对于任何考试题目,都可以从生活的中熟悉的人与事写起。生活是个万花筒,无所不包,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有所发现,同时又要多阅读,才可开阔视野,通过生活与书本的结合,积累一些蕴含情感与道理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文中而是紧紧指向两类素材,就不至于天马行空,觉得范围太大,什么都可写,才可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二)多练习,熟能生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光靠讲解与看书是不行的,作品文必须要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品文不仅要练,而且要经常练,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下笔千言,而不会感觉无话可写。

(三)多思考,借鉴创新

看完别人的写的材料,自己应该想。

1、改:我写这个材料会怎么写,加入自己的思考。

注意:人物的两大描写及事情的六要素,达到写人全面,叙事完整

2、抄:这个材料那里写的好,自己可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

3、变:其实写文章写人、写事居多,而人事不分,只要积累了写事的材料,就可应对各种作文,只需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变动一下材料即可,变换事情的主人公及事情的部分内容,是不是可以用到写其他作文题的的材料里。

三、写作思路

(一)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即首先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人、事、景、物(情理),用情、理来分析原因。

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已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

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二)确定主题

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简言之就是“情、理”。教给大家确定主题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主题。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主题。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三)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选择蕴含着感情与道理的素材,重点描写与中心相关的部分。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

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因此,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其中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是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包括考试、学习、亲人、老师、同学等,只有这样才有话可写。

(四)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重点突出”,方法有

1、写事情时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注意好人好人好事,批评坏人么坏事;另外材料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有真有假)。

2、展开的顺序

(1)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2)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3)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4)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五)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

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 中心: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材料安排(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2)为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3)比赛中蜗牛各自表现。(详)(4)比赛结果。(略)(5)结尾。(略)

(六)确定结构

1、开头与结尾(总分总)1)常见的开头方法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表明文章的内容与态度,下文围绕开头展开)2)常见的结尾方法有:总结全文、呼应前文;点明主旨,升华主旨(总结现在,展望未来)

2、过渡与照应:过渡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七)修改作文:修改文章包括: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词;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理清个别颠倒的句子和段落;看看开头是否吸引人,结尾是否有力;看看是否有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检查并修改中心不明确,不集中的毛病。

四、写作技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就是“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抒真情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我们要写好“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就至少做到以下2点。

一、要善于捕捉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用一颗热心去感悟世界,那一切都会变得闪闪发光、脉脉含情。这个动情点可以是瞬间的印象、感人的话,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以是内心的感动、心灵的触动。只要尽量从自己亲历的生活往事中选择、叙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于细微处见真情。写“母爱”,就是雨天送雨伞,晚上热牛奶,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下班后家访,不要动不动就将写作的材料与“学习”联系„„这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东西,落入了俗套,很难有感人的力量。

二、要善于渲染动情点

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常见的有一是情景交融显真情。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济南,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二是寄情于物铸真情。把自己的感情寄予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之上,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形,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咏梅》等等。三是细节描写展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在真实中选材,在真情中流露,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情韵悠长,回味无穷。

五、总结

任何作文题目,无外乎人、事、景、物及情、理,注意写作的侧重点,但是最终都要往具体的人与事情转化或者都离不开的具体的人与事情,这样既丰富文章内容又易于写作,避免通篇的描写与抒情议论,因为这对写作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写作文时,最好要用主角是第一人称,这样叙述方便、简单和真实。把自己代入带作文中,想一想,自己是作文的主角,那么事情会怎样发生,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哪些人、景与物要出场,根据文章的主题对他们应该进行怎样的详略描写。他们出现的目的,一是事情的发展需要他们参与;二是,使文章的内容丰富与语言优美。一句话,以事(主要)为中心,以人为线索与主角,来叙述见证事情的发生,人(非主角)、事、景、物是配合主角的行动。特别注意,考场作文不是在写一篇新作文,因为考场时间有限,尽量将自己平时的作文尽量迁移过来。

2.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 篇二

【关键词】中药;糖尿病;消渴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54-02

1以中医理论指导用药

1.1三消论治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小便混浊如膏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腑脏和病变阶段。将病机归纳为“三消者,炽热一也”,不同的病位和病机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清热润肺,清胃泻火,养阴补肾,滋阴生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代表方剂有: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以这些方为基础方进行随症加减。上消用黄芩,天冬,麦冬,桑皮,太子参;中消用生地,生石膏,知母,石斛,玉竹,黄连,花粉;下消用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黄精,黄柏,生熟地。

1.2脏腑论治脏腑论治是一切论治的基础,以脏腑为纲,进行辩证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最常用的法则,古人提出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展开了不同流派的学术争鸣,使中医学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肺论治则清热润肺,药物有南北沙参,天冬,麦冬,桑皮,地骨皮,太子参;肺热不盛,兼有邪热用清解肺热之法,药物有蝉蜕,蚕蛹,银花,连翘,金荞麦根。从脾论治当分脾阴虚与脾气虚,糖尿病燥热已去,津液未复用滋养脾阴药物有山药,白扁豆,石斛,玉竹;脾气虚宜补气健脾药如黄芪,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茯苓;健脾化湿有苍术,苡米,泽泻。从胃论治若胃火炽盛当清胃泻火,养阴生津、药如生石膏,知母,黄连;大便干结又当泻热通便,药用生大黄,元参,元明粉。从肝论治若肝阴虚当滋阴养肝柔肝,药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甘草;疏肝解郁用柴胡,薄荷,郁金。从肾论治当分阴阳,肾阴虚宜补肾滋阴,药用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生熟地,龟板胶;肾阳虚用鹿角胶,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这些不同的脏腑论治方法,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各种方法互相配合使用,使祖国医学治疗糖尿病方中有方,法中有法。

1.3审因论治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不是停留在几千年前的“三消论治”水平,而是有了新的突破、进展和提高,有人提出了“阴虚血瘀学说”,“气阴两虚学说”,“气血两虚学说”,“阴虚燥热学说”,“痰湿内蕴学说”等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注人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气虚者用黄芪,人参,太子参,山药,五味子。阴虚用麦冬,天冬,生地,元参,花粉。血虚用当归,白芍,阿胶,益母草。阳虚用附子,肉桂。痰湿用苍术,白术,茯苓,苡米,泽泻,赤小豆。血瘀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姜黄,乳香,没药,川芎,鸡血藤;活血通络的有穿山甲,地龙,王不留行。结合脏腑辩证灵活应用。

2将现代生理生化学等引入到中医理论中相互印证

2.1对胰腺功能的理解从现代医学胰的生理功能来看,当隶属于祖国医学“脾”的范畴,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胰腺外分泌细胞分泌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化学消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如果胰腺分泌这些消化酶的作用减弱或功能失常,各种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的脾虚现象,即“垂体—下丘脑—胰腺轴”、“肠—胰腺轴”功能失调。胰岛素是人体能源利用的原动力,又是糖元分解与合成的始动环节,它的缺失,可导致糖利用障碍,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强,乳酸堆积,酮体产生,出现一派热象,饮食不为肌肤,形体逐渐消瘦。因此说胰腺是命门之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阴液的物质基础,该部分命门之火不足,不仅会出现发育迟缓,形瘦神疲,百骸失煦的阳虚之征;分泌不足会出现烦渴,燥热,热毒内生的血糖升高之火热现象。因此,大补脾气可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促进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营养物质不能被机体利用变成邪热,清解胃热与养阴增液之法,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与代谢,药如桑皮,地骨皮,知母,苦瓜等。

其次,脾主运化包括胰腺的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升清的功能相当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部分,各种消化酶是实现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精微到身体各部,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皮毛筋骨,以营养周身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胰岛素是实现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即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不足,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物质基础匮乏,故产生一派以脾虚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糖尿病症状。李埏云“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术散是也”。有人用以益气健脾法为主的方药组成的方剂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能增加胰岛B细胞的数目,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反证了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胰岛素受体与受体后缺陷,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多见于体质比较肥胖的病人,“胖人阳虚多痰”,属脾虚不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精微物质不能泛布周身,停聚体内,为痰为饮,表现为脾气虚与痰湿内停兼见,又当补气化痰,方用六君子汤与二陈汤加减化裁,有人用健脾化痰法为主组成的方剂,实验研究发现:能增加周围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因此,把现代医学对胰腺分泌功能的认识引入祖国医学的辩证论治,为临床用药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发现新的药物。

2.2糖自稳的理解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能量来源的物质基础,要依赖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素的调节。降糖激素主要指胰岛素,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等,二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阴——阳,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血糖与机体能量代谢保持稳定。在严重的精神创伤,应激,郁闷等因紊的作用下,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紊的功能发生紊乱,糖自稳被打破,会发生严重的高血糖或出现低血糖。对已有糖尿病的患者,上述因素可使其诱发或加重,身心因素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凡能使血糖升高的因素的属阳,使血糖降低的因素属阴,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表现为一派气虚,阳虚的征象;胰高血糖素类激素升高表现为糖,脂肪在体内堆积,出现一派阳热,火盛的征象,此火热多为气郁化火,或湿郁化火,血瘀化火,知其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舒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有情志因素者当用舒肝理气,方如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者又宜疏肝解郁清热,方如丹栀逍遥散。痰湿内蕴当燥湿化痰,方如二术二陈汤;痰郁化热宜清热化痰,方如黄连温胆汤,瓜篓贝母半夏丸。血瘀者当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瘀血化热又当化瘀清热,方如凉血解毒汤,伤阴者均可兼以养阴,有热者清热,充分体现了辩证论治的灵活性,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3糖脂代谢系紊乱的理解糖、脂肪、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是人体必须的物质,糖脂肪在体内堆积,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成为糖尿病一系列病变的基础,血糖堆积可导致“慢性糖中毒”,脂肪堆积可导致“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高血糖和高脂肪在体内不能被利用,构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为第二病理产物,为痰为饮,为湿为浊,为滞为瘀,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体,阻碍脾胃的运化,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这些物质留滞日久,还可变成浊毒,因此有医家提出“排毒理论”,化痰祛浊解毒,活血凉血解毒,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与排泄,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加入二花,连翘,丹皮,紫草,赤芍,生地,元参,黄连,地锦草,鱼腥草,泽兰,大黄,泽泻,茵陈,车前子,大腹皮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4对胰腺病理改变的理解胰腺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Ⅰ型糖尿病多有上感病史,开始胰腺的胰岛发生炎症,逐渐胰岛发生破坏,胰岛数目及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最后发生纤维化和萎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缺如。Ⅱ型糖尿病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自身的分泌功能减退,单位面积数目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局部的微血管硬化,供应胰岛素细胞的能量不足,胰腺发生纤维化,增生,肥大,淀粉变性,导致胰岛分泌功能不足,其次,进食高热量饮食或身体肥胖,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或机体对胰岛素发生抵抗,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因此,对糖尿病在早期表现为热盛为主,重用清热药物,佐以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消除胰岛局部的炎症,保护胰腺,药如生石膏,知母,麦冬,生地,玄参,二花,连翘,蒲公英;中期以阴虚力主,重用养阴,佐以清热,药如太子参,麦冬,生地,玄参,玉竹,花粉,黄精,兼热盛者清热,兼血虚者养血;后期胰岛素绝对不足,出现气血两虚,或阴阳两虚,应益气养阴,补养气血,或阴阳双补,既可改善机体的虚弱症状,又能增加胰岛的分泌,药如黄芪,党参,当归,麦冬,山药,五味子,黄精;肾精、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茸,鹿角胶,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大云,肾阴虚明显者熟地,山萸肉,女贞子,

枸杞子,龟板胶。

3根据实验检查指导用药

3.1根据血糖用药近30年来,许多学者对单味药及复方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砚察,肯定了一批有降低血糖或抗高血糖作用的药物,单味药有:①子类:枸杞子,复盆子,五味子,菟丝子,五倍子,生栀子,金樱子,女贞子。②全草:桑皮,桑枝,桑椹子,桑叶;荔枝,荔枝核。③动物类:蚕蛹,僵蚕。④清热类:黄芩,黄连,地骨皮,丹皮。⑤养阴类: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山药,花粉。⑥补肾类:山萸肉,黄精。⑦补气养血类:芍药,黄芪.茯苓,三七等。⑧其它:泽泻等。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根据这些药物的功能,主治,体质情况,灵活选用亦不失为一种方法。

3.2根据尿糖用药糖为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尿糖为精微物质从小便而出,“肾司二便”,“肾主藏精”,“脾主运化、主升清”,所以尿糖增多与脾肾关系较为密切,肾失固摄,封藏不固,尿糖从小便而出;或脾气虚弱,脾不升清,精微下注,尿糖增多。因此,有学者提出山药,山萸肉,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等补肾摄精药降尿糖:白术,苍术,鸡内金,黄芪等益气健脾升清药物既能降血糖,又能降尿糖。为临床根据尿糖水平治疗糖尿病提供了一条思路。

3.3根据胰腺分泌功能用药调整胰腺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加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常用的药物黄芪,太子参,知母,麦冬,生地等。

3.4根据其它检查用药①结合血脂用药:糖尿病患者有约1/3~1/2患者血脂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升高明显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药降糖药物,如鸡内金,泽泻,槐米,大黄等。②结合血流变及微循环检查用药:病人血粘度增,血小板聚集率增强,或甲皱微循环障碍,可加入一些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当归,丹参,挑仁,红花,川芎,赤芍,水蛭,虫,土元,益母草,泽兰,三七,血竭等。

3.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篇三

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纤维膜)中层:红魔、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 3黄斑:在视网膜后极部,离视乳头颞部约3毫米处,有一浅漏斗状小凹区,含有丰富叶黄素 3屈光间质:防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4眼的附属器:1眼眶2眼睑3结膜4泪器,眼外肌

5五轮学说: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属肺;肉轮(胞睑)属脾;水轮(瞳神)属肾;风轮(黑睛)属肝

6视力:也称为是敏感度,指测量最小可分辨空间的大小,是眼睛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的总和当眼球平行向前注视一固定点是,其所察觉到的全部空间范围,主要检查周边视网膜的功能 7生理盲点:是视盘在视野屏上的投影

8视功能的检查:1视力检查2视野3色觉4对比敏感度5立体感觉

9外障: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外眼病;内障:指发生在瞳神晶珠视衣目系的眼内组织(狭义内障指晶珠混浊,下归档与西医的白内障;广义的包括发生在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的病变---内眼病)10白睛红赤:指位于白睛浅层起于周边,颜色鲜红呈树枝状推之可动,点用0.1%肾上腺素喉红赤小时—结膜充血 11抱轮红赤:位于白睛深层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呈毛刷状推之不动,经上处理红赤不消失—睫状充血 12白睛红赤:白睛红赤与抱轮红赤同时存在相当于西医学之混合充血 13翳:狭义的翳专指黑晶浑浊,广义的翳则指黑晶和晶珠混浊

14新翳: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趋势,伴目赤疼痛流泪,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炎症性病变 15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趋势,无目赤疼痛无流泪症状---角膜瘢痕 16退翳明目法: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方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

17滴眼剂使用方法:给药时座位卧位均可,令患者双目上视,拉开下睑将药水滴入穹窿,放松下睑,闭眼1-3分钟

18热疗法:温热能促使部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抗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温热还可在细胞水平上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特别是代谢的活力,有利于炎症的康复 19冷疗法:冷敷具有散热凉血,止血定痛之功,适用于眼睑外伤,24H内的皮下出血肿胀。可用于眼部红肿热痛

20睑腺炎:是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症状:初期眼睑微痒不适,继则眼睑焮热疼痛,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消退,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发热恶寒;治疗原则:本病未化脓者内外合治已化脓者-排脓 21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对比睑腺炎:囊肿:病危在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核,与皮肤不粘连不红不痛一般不化脓,病势缓;睑腺炎:病位多在近睑缘或睑内,有触痛之硬结红肿焮痛明显化脓溃破病势急 22睑腺炎分类:鳞屑性睑腺炎、溃疡型睑腺炎、眦部睑腺炎

23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及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导致上睑不能提起而呈下垂状态的眼病。病因:1先天禀赋不足,眼眦发育不全胞睑乏力所致2后天脾虚气弱青阳之气不生无力抬举胞睑3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阻络 24慢性泪囊炎:是以常溢脓泪及冲洗泪道有粘液性分泌物反流为临床特征

25急性泪囊炎:是以泪囊及周围组织突发红肿热痛,多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与侵入细菌病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26结膜炎临床表现:主要自觉症状是眼表的异物感,灼热或痒涩,如炎症累计角膜可有畏光流泪及疼痛,结膜充血

27睫状充血:血管起源与角膜深层血管网,呈深红色,越靠近角膜越明显,充血的血管不随结膜的移动而移动。讲0.1%的肾上腺素滴入结膜囊时,充血消失。治疗原则:首先要去除病因,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点滴眼液、涂眼药膏、芥末囊冲洗

28沙眼:是一种有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睑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称沙眼。

29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和少年时期,长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平均潜伏期5-14天;并发症和后遗症: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溃疡 30体征:结膜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逐渐形成线状,网状瘢痕及角膜血管翳为特征

31角膜炎发展规律: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局限性角膜侵润—角膜溃疡—角膜瘢痕—角膜穿孔—眼球萎缩则失明 32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临床表现:视力障碍单眼复视或多视、近视、飞蚊症、虹视、夜盲昼盲色觉异常 33青光眼:是指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以视网膜视神经纤维萎缩,实盘凹陷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为主要致盲眼病。34眼内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正常压为10—21mmHg 35高眼压症:患者有持续高眼压,但实盘和视野检查均正常。

3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后导致失明的眼病。特点:眼压虽然升高,但防角宽而开放青风内障,检查可见双眼压实盘视野改变及瞳神对光反射的不对称性 37原发性闭脚型青光眼:是一种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久粘连,房水外流受阻,以引起眼压升高是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青光眼。急性闭角型似绿风内障;慢性闭角型似黑风内障 38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分期:1临床前期2前驱期3急性发作期4间歇期5慢性期6绝对期

39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之间的比较:1眼痛:剧烈胀痛难忍/眼痛可忍,夜间痛/无2视力:剧降/明显下降/正常3分泌物:无/无/粘液脓性4虹视:有/无/无(如有,冲洗后无)5充血:混合充血/睫状充

血或混合充血/结膜充血6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透明,角膜后又沉着物7前房:浅/正常,房水混浊/正常8瞳孔:散大/缩小/正常9眼压:明显升高/正常或轻度升高/正常10呕恶:可有/无/无

40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中以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常见,治疗时需首先散瞳

41交感性眼炎:是指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出现栓眼肉芽肿性的全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眼为支感眼

4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消渴目病”。并发症:玻璃体脱落,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后者最常见,也是致盲主要原因 43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耐阻塞引起的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甚至致盲

44治疗原则:本病为眼科急症,常造成不可你的视功能损害,应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视力,各种治疗可综合应用,务求视力恢复至最大限度,同时做全身详细检查尽可能去除病因 45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个中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V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以阻塞远端V扩张血液淤滞出血和血肿的病变,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病之一 46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分离,包括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牵拉性三类

47视神经乳头炎:为视神经球内段或紧邻眼球的球后壁视神经急性炎症,发病急视力严重受损瞳孔反射异常等特点 48视神经萎缩:因食神经退行性病变而至的视盘颜色变淡或苍白

49斜视:双眼协同运动是由大脑中枢所支配的,如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时,视轴呈分离状态,被注视的物体不能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成像而出现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偏离 50弱视: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8,视力表双眼差2行以上

51屈光不正: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五米以外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三类。52局部治疗:1扩张血管2降低眼压3纤溶制剂;全身治疗:1血管扩张剂2纤溶制剂3降低眼压 53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逐渐衰弱,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造成阅读近距离工作困难---“老花” 54近视:在眼的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之前(远视---之后)

55(外台秘要)针拔白内障最早记录;明初倪维德(原机启微)王肯唐(政治准神)首次解释五轮八廓;傅仁宇(审视瑶函)清:黄庭镜(目经大成)56眼球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组成 眼球内容物包括防水晶状体玻璃体 57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盘:无视觉又称生理盲点

58防水排出途径:由睫状突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防水静脉—血循环 59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60角膜炎后期出现虹膜炎者需滴扩瞳药阿托品

61调节:正常眼注视远物时睫状肌放松,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主要是改变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以调节焦点距离 62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63退翳明目法:(须有层次)秉持器,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至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以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衰需兼顾扶正,结合全身治疗 64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

65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症状:初起有干涩异物感,继而自觉流泪灼热刺痛异物感加重,由于分泌物多,使上下睫毛黏在一起,晨起睁眼困难;体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穹窿部和睑结膜最为显著;诊断:1起病急,或

有接触史2结膜充血分泌物多3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见噬中性粒细胞和细菌菌体;治疗原则:1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为主2中医治疗以局部外治加上内治,内治法以祛风清热散邪为主

66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并发症与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前房积脓,继发青光眼。角膜深层可有新生血管长入,愈后可形成致密白班,严重影响视力。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甚至角膜穿孔;体征:1树枝状角膜炎2地图状角膜炎3盘状角膜炎

67常用外治法:1局部用药:滴眼剂、眼膏、眼用散剂、眼药膜、脂质体、球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玻璃体腔内注射2物理疗法:按摩疗法、热疗法、冷疗法、中药敷法、中药熏洗法3冲洗法:结膜囊、泪道冲洗

68老年性白内障:分类:1皮质性白内障2核性白内障3后囊下白内障;治疗:局部治疗:对于未成熟期白内障可选滴眼液,需手术治疗,术前可滴抗生素眼液清洁结膜囊,术后以抗生素和激素类眼液治疗;全身治疗:补充微量元素如钙、镁、硒及维生素ceb等对抗晶状体的氧化损伤;中医辨证:肝肾亏损—补益肝肾-右归丸;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汤;肝热犯目证—清热平胆散邪明目—石决明散;阴虚湿热证—滋阴清热宽中利湿—甘露饮

69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诊断1视力急剧下降2眼压突然升高眼球壁坚硬如石3角膜水肿瞳孔呈椭圆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4眼局部混合充血5前房极钱前房角闭塞6伴剧烈眼胀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治疗原则:经确诊就必须手术治疗,术前需使用降眼压药降至正常范围;局部治疗:1缩瞳剂2B-肾上腺素R阻滞剂

70中医:肝郁化火—清风疏肝,降逆和胃—丹栀逍遥散;风火攻目—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绿风羚羊饮;阴虚阳亢—滋阴降火,平肝熄风—黄连鸡子黄汤;痰火上雍—降火逐痰,平肝熄风—将军定痛丸;饮邪上犯—温肝暖胃—降逆止痛—吴茱萸汤

4.中西结合治疗汗斑的方法 篇四

(1)局部治疗:搽药前最好先用热水肥皂洗去鳞屑,再外搽复方雷琐辛搽剂,或10%冰醋酸、或40%硫代硫酸钠、或1%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每日2次均有效,但易复发。

(2)内服药物:对于反复发作者可选用酮康唑200mg,每日1次,服5日;或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服7日;或氟康唑400mg,1次月匠。

2、中医药治疗

(1)土槿皮10克、丁香10克浸入50%-70%酒精100ml中,1周后外用涂抹患处。

(2)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将黄瓜切片装入容器,再放人硼砂,稍搅拌后,放置3-4小时,过滤出水备用,清洗皮肤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连用7-10日。

【民间验方】

5.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 篇五

3、重度中毒:M、N样症状,合并肺水肿,抽搐,昏迷 胆碱酯酶活力<30%

(二)治疗

1、阿托品――对抗毒蕈碱样症状

2、胆碱酯酶复活剂――解除中毒的烟碱样症状 对1605、1059、3911中毒――疗效好 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疗效差 对乐果、马拉硫磷中毒――疗效不显 对二嗪家、谷硫磷――无效且有不良反应 对急性中毒迁延过久或慢性中毒者――无效

第十单元 内科常见危重症

一、休克

――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病理

1、脓毒性休克――严重损害以心血管系统为主的靶器官

抗凝及凝血障碍,以及低血压为主要表现

2、心源性休克――心泵衰竭的极期改变 冠心病急性心梗――主要原因

3、过敏性休克――全身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

(二)表现

1、休克早期――代偿性休克阶段

2、休克中期――失代偿性休克

3、休克晚期――不可逆休克

(三)治疗

1、脓毒性休克

激素:――休克发生后4-6小时之内用,首选甲基强地松龙 抑制细胞因子,并减少致炎物质的合成与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

解除血管痉挛

增加心肌收缩力

2、心源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

3、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

二、急性心力衰竭

主要表现――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一)病理:

心脏收缩力↓↓↓,心排血量↓↓

左室瓣膜性急性反流,左室舒张末压急剧↑↑↑,肺静脉回流受阻,肺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压↑↑→急性肺水肿

(二)中医病机――以心阳虚衰为本

(三)诊断: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伴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双肺对称性布满水泡音和哮鸣音 有引起急性心衰的心脏病基础

(四)治疗

原则:降低左房压和左室充盈压;

第 31 页

共 65 页

增加左室心搏量; 减少循环血量

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

1、吸氧

2、吗啡――镇静,减慢呼吸,扩张外周静脉,扩张小动脉

3、快速利尿――利尿,扩张静脉,缓解肺水肿

4、血管扩张剂――降低心室前后负荷,缓解肺淤血 硝普钠――降低心室前后负荷

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

酚妥拉明-以扩张小动脉为主,降低心室后负荷

5、洋地黄类

西地兰――适于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并已有心室扩大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6、氨茶碱――扩张支气管并有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

7、静脉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三、急性肾衰竭

――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的综合征

(一)中医病机

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胃)、三焦、膀胱

病机:肾失气化,水湿浊瘀不能排出体外

(二)表现:急骤发生少尿

体征:水肿→全身浮肿,高血压,肺水肿

高血钾→心律缓慢,心律不齐,室颤,停搏

酸中毒,呼吸深大

并发症:感染;循环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检查:血肌酐每日上升44.2-176.8umol/L

血尿素氮上升3.6-40.7mmo/L

(三)药物治疗

1、利尿剂――只应用于急性肾衰少尿期

2、钙拮抗药――用于缺血性急性肾衰的早期

可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

硝苯地平

四、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指急性严重感染及一些非感染因素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24小时之后导致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最早受累的器官――肺脏 中医病机:阴阳逆乱是发病的关键

气滞血瘀是基本病理改变和中间环节

正气欲脱、阴阳离决是最终阶段

第四部 外科学

第一单元 绪论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第 32 页

共 65 页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

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论

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肉芽组织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二、治疗

(一)内治总则――消、托、补

(二)外治法

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

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4、掺药

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

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第三单元 无菌术

1、消毒――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

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

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40平米)

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

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

第四单元 麻醉

一、麻醉方法

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

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

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

4、复合麻醉

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用药目的:

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

2、使麻醉过程平稳

3、增强麻醉效果

4、减缓病人疼痛感

(二)麻醉前常用药物

第 33 页

共 65 页

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䓬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

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

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

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

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

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

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

三、局部麻醉

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

2、不良反应的处理

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

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

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

四、椎管内麻醉

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

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

2、硬膜外麻醉

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

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

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五、气管插管

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

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

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

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

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

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

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

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

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第五单元 体液与营养代谢

一、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

1、体液组成:水、电解质和有机物质

2、体液总量:男性占体重60%;女性占体征的55%

3、体液分布:细胞内液――存在于骨髂肌中 细胞外液――血浆及组织间液

4、水代谢 24小时出入量为2000-2500

5、体液平衡的调节:

(1)渴感作用

(2)抗利尿(ADH):提高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3)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促Na+主动重吸收,促K和H的排泌,储钠排钾的作用。

(4)心房利钠多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容量

(5)利钠激素――使尿内水Na+排出增多,减少细胞外液量

第 34 页

共 65 页

(6)甲状旁腺素(PTH)――促远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排Na、K和和HCO3

二、水、电解质失衡

(一)缺水

1、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按正常比例丢失

(1)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丢失;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大面积烧伤早期大量渗液。(2)表现:

轻度(2-4%):口渴,少尿

中度(5%):脉搏细快,肢端湿冷,“三陷一低”(眼窝下陷,皮肤干陷,浅表静脉瘪陷,血压下降或不稳)

重度(6-7%):休克,伴代谢性酸中毒。

2、高渗性缺水――高钠血症(钠>150,血浆渗透压>320)

(1)病因:不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过多;鼻饲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2)表现

轻度(2-4%):口渴

中度(4-6%):极度口渴,乏力,眼窝明显凹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心率加速,尿少,尿比重增高。

重度(>6%):烦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少尿无尿,氮质血症。(3)治疗:

首先采用5%葡萄糖溶液

成人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 补液量=(血钠值-142)*体重*4(女性3,儿童5)

3、低渗性缺水――低钠血症(细胞外液减少)(1)病因:

胃肠道消化液长期持续丧失(如慢性十二指肠瘘); 大创面慢性渗液;

大量应用排钠性利尿剂;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2)表现

轻度(钠<135=:乏力、头昏、手足麻木,无口渴,尿正常

中度(钠<130=:厌食、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少

重度(钠<120=: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神志不清,木僵,昏迷。伴严重休克,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升高。(3)治疗:补钠量=(142-钠值)/17*体重*0.6(女性0.5)

(二)钾异常

1、低钾血症(<3.5mmol/l 表情淡漠、倦怠嗜睡或烦躁不安,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睑下垂; 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重者室颤; 多饮多尿,膀胱收缩无力而排尿困难;代谢性碱中毒;

心电图:T波低平、双相倒置,继之S-T段下降、Q-T新时期延长和U波出现。

2、高钾血症(>5.5)

轻度:四肢乏力、手足麻木、肌肉酸痛;钾>7.0时出现软瘫,呼吸困难;

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尖,基底变窄;钾>8.0时P波消失,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 血压波动,心率缓慢,心音遥远而弱,重者心跳骤停。

(三)钙异常(2.18-2.63)

1、低钙(1)病因

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肌能减退,慢性肾衰,肠瘘,慢性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 甲状腺手术时损伤或切除甲状旁腺并发症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2)表现:手足或面部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

(3)治疗: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

第 35 页

共 65 页

2、高钙血症

(1)病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

(2)表现:早期出现疲倦、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腹胀,体重下降;重者头痛,背部和四肢疼痛、幻觉,狂躁昏迷(3)治疗:重症:给予大量生理盐水,速尿静推;大剂量激素

三、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

有严重腹泻、肠瘘等病史; 有深而快的呼吸等临床表现;

pH↓,PaCO3呈代偿性↓,CO2CP↓,SB↓,BE呈负值

2、呼吸性酸中毒

有呼吸功能受影响的病史;

pH↓↓,PaCO2、CO2CP↑,血浆HCO3-正常

四、外科营养支持

(一)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外瘘及短肠综合征

3、消化道广泛炎症性疾病

4、高代谢状态

5、肿瘤患者所接受和大面积放疗

6、肝、肾功能衰竭

7、大手术围手术期营养

(二)并发症

1、技术性并发症

插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期并发症;深静脉插管并发症

2、感染性并发症: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

3、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按基酸性并发症;营养物质缺乏

五、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本身可发生――胆囊结石、胆汁淤滞 肠外营养糖代谢紊乱可发生――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第六单元 输血

一、输血适应证: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必须及时输血

二、输血并发症及防治

1、过敏反应:肾上腺素

2、发热反应:立即减慢速度;严重者停输血,用解热镇痛药。

3、溶血反应:停止输血,积极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和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半坐位,吸氧和利尿

5、细菌污染反应:抗休克,抗感染(广谱抗生素、补液、利尿、降温、纠酸)

6、枸橼酸盐中毒:静脉 10%葡萄糖酸钙10ml

7、疾病传播

第七单元 休克

一、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

二、表现

(一)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或反应代偿期)

主要体征:心律加快。舒张压稍↑,脉搏快,脉压缩小

(二)休克中期(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主要体征: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酸中毒

第 36 页

共 65 页

(三)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四)重要器官受损――肾和胃肠道最先受损

三、中医辨证论治

1、热伤气阴证

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饮加清热解毒养阴药

2、热伤营血证――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

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回阳救逆――四味回阳饮加减

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

6、阴脱――益气固脱,养血育阳――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

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

第八单元 围手术期处理

一、术前准备

1、高血压<160/100 房颤伴心室率>100――西地兰或口服心得安

老年冠心病、心动过缓、心室率<50――皮下注射阿托品

2、糖尿病:血糖稳定在9mmol/l左右,尿糖++++,改用胰岛素

3、呼吸功能障碍

(1)哮喘发作者――口服地塞米松→减轻气管粘膜水肿(2)应用麻黄素、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3)术前3-5天使用抗生素

4、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术前2天开始给予适量的激素

二、术后处理

1、腹胀处理――非胃肠道吻合术在6小时后口服药

2、胸腔闭式引流后如无排气,应于48小时后拔管。

3、拆线:

头面颈部 4-5天

下腹部、会阴部 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 9天

四肢 12天

关节手术或有减张缝合 14天

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大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2、呼吸系统疾病

3、循环系统疾病(心骤停、亚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

4、急性肝功能障碍(黄疸,神志改变,肝昏迷)

5、急性肾功能障碍

6、应激性溃疡

7、切口并发症(切口裂开,切口感染)

8、泌尿系感染(尿潴留,尿路感染)

第九单元 重症救治与监测

一、心肺脑复苏

1、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

心脏停止活动3秒患者出现――头晕 心脏停止活动10-20秒出现――晕厥

第 37 页

共 65 页

心脏停止活动40秒出现――惊厥

心脏停止活动30-45秒出现――瞳孔散大

心脏停止活动60秒出现――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心脏停止活动4-6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 心脏停止活动10分钟――脑细胞死亡

2、心肺脑复苏(CPCR)的基本过程 3个阶段9个步骤

(1)基础生命支持阶段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2)进一步生命支持

D:药物治疗

E:心电监测及其他监测

F:处理心室颤动(3)延续生命支持

G:病情判断

H:神志恢复

I:重症监护治疗

二、心肺复苏(CPR)常用药物

1、肾上腺素――是CPR时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

2、多巴胺

3、阿托品――适用于窦性心动过缓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合并频发室早

4、利多卡因――室性异位搏动(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首选药物

5、钙剂――仅用于高钾血症或低钙血症

6、碳酸氢钠――纠正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

7、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复苏和吸入性肺炎时使用

三、脑复苏

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5%)

静息氧耗量占总体氧摄入总量的(20%)低储备、高供应、高消耗

治疗:低温-脱水疗法

高压氧治疗

巴比妥类药物治疗――抑制脑代谢,控制抽搐,防止颅内压增高。仅用于抗惊厥

钙离子拮抗剂――改善脑缺血后的脑血流和神经功能

四、急性肾衰

(一)病因

1、肾前性: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脏及血管疾患;肾血管阻力↑

2、肾内性

3、肾后性:尿路梗阻性病变

(二)诊断

无尿与突然尿量增多交替是(尿路梗阻)典型表现 血浆尿素氮及肌酐浓度↑

血钾↑,血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

(三)治疗

1、保持体液平衡

2、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

3、纠正代谢性到中毒

第 38 页

共 65 页

4、防治感染

5、营养疗法

6、透析疗法

多尿期治疗:口服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

第十单元 疼痛与治疗

一、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

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

2、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保泰松

3、催眠镇静:地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

4、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

5、抗忧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二)神经阻滞 低浓度局麻药

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酚甘油

二、手术后镇痛

1、药物:吗啡,哌替啶,芬太尼; 局麻: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2、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

第十一单元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

一、手术适应证 目前探索中的手术:

Whipple手术,解剖性肝切除术,门静脉断流术或转流术

二、常见并发症

1、CO2气腹相关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皮下气肿,气胸,心包积气,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与酸中毒,心律失常,下肢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腹腔内缺血,体温下降

2、血管损伤

腹膜后大血管

腹壁、肠系膜和网膜血管

手术区血管

第十二单元 外科感染

分类:非特异性感染:疖、痈、脓肿、丹毒、阑尾炎 特异性感染: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局部感染组织发生坏死时可形成脓肿

一、疖――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金葡球菌

面部疖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二、痈――有头疽

――多个相邻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地皮肤韧厚的项部和背部 致病菌――金葡菌

局部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三、丹毒――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第 39 页

共 65 页

很少发生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容易复发。致病菌――(b-溶血性链球菌)

表现:好发于下肢和头面部。可导致淋巴水肿,象皮腿 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为隆起。

四、急性蜂窝组织炎――发于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厌氧菌

特点:感染不易局限,扩散迅速,边界不清,压痛明显。表现:发于口底、颌下、颈部→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窒息

五、急性淋巴结炎――外痈

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六、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七、脓肿――浅部:外痈;深部:流注

1、结核杆菌引起的:病程长,发展慢,无红肿热痛,常继发于骨结核和淋巴结核。

2、动脉瘤形成的:触诊有搏动,听诊有杂音,阻断动脉近侧搏动和杂音消失。

八、手部急性感染

(一)甲沟炎――蛇眼疔

――甲沟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金葡菌

(二)脓性指头炎――蛇头疔

――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金葡菌

不及时治疗→慢性骨髓炎

(三)掌深部是隙感染――托盘疔

九、全身性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脓血症,败血症)――走黄、内陷

十、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致病菌――革兰染色阳性厌氧性芽孢杆菌

主要毒素――痉挛毒素→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 溶血素→对局部组织产生破坏,吸收后组织局部坏死和损害心肌。

1、表现:

潜伏期:6-12天

前驱症状:10-24小时

典型症状: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阵发性痉挛和抽搐

并发症:呼吸困难,窒息;――主要致死原因 肺部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肌肉撕裂,骨折

2、治疗

抗生素:青霉素及甲硝唑

(二)气性坏疽――烂疔

――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1、诊断:伤肢沉重或疼痛,肿胀及皮肤张力增高,周围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伤口周围皮下可触及捻发音

伤后1-4日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动过速,神志改变

2、治疗

抗生素:首选大剂量青霉素

十一、抗菌药物的选择

第 40 页

共 65 页

消化道真菌感染――制霉菌素、克霉唑

真菌性败血症――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酮康唑 脆弱拟杆菌感染――首选甲硝唑 克雷伯杆菌感染――首选妥布霉素

第十三单元 损伤

一、分类

(一)闭合性损伤

1、挫伤:严重者可致深部血肿、内脏器官损伤

2、扭伤

3、挤压伤:严重者见休克、急性肾衰――挤压综合征

4、冲击伤(爆震伤)

(二)开放性损伤

1、擦伤

2、刺伤

3、切伤(割伤)

4、裂伤

5、撕脱伤

6、火器作

二、清创术的时限

1、清创缝合术――伤后6-8小时内进行

2、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可根据伤口污染情况,适当延长至伤后12-24小时

3、超过12小时或污染严重者均应按感染伤口处理或仅清创而暂不缝合,待3-4天后伤口无明显感染时再行延期缝合

4、头皮、面颊部伤口血运丰富,即使超过24小时仍可缝合。

三、颅脑损伤

(一)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局限且易于发现,疼痛较重,有凹陷感

2、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大,严重时头部显著畸形,波动感

3、骨膜下血肿――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质较硬

(二)头皮裂伤

(三)颅骨骨折

颅底骨折→眼耳鼻咽等处淤血或流血 鼻出血――颅中窝骨折

(四)脑震荡

一过性昏迷,<半小时;近事遗忘症;无阳性体征

(五)脑挫裂伤

昏迷>半小时,局灶症状与体征,脑脊液呈血性改变。

(六)颅内血肿

1、硬脑膜外血肿――出血主要为脑膜中动脉 原发性昏迷时间短,有中间清醒期; 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出现神经定位体征,偏瘫并进行性加重,可有锥体束征; 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渐至消失;

随血肿增大及脑疝的加重,生命体征变化明显; 头颅X线平片有骨折线;

头CT在病变区有高密度阴影,中线结构移位。

2、硬脑膜下血肿

缺乏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第 41 页

共 65 页

昏迷进行性加重;

肢体运动障碍多出现在血肿对侧,且瞳孔扩大多见; 头X线常无骨折;

头CT病变区有半月形高密度影,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3、脑内血肿

以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症状;

CT脑实质内见高密度血肿影,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四、胸部损伤

(一)肋骨骨折

紫绀见于――张力性气胸

反常呼吸见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廓软化内陷 定位明确的胸廓挤压痛+,骨擦感+――单纯肋骨骨折

(二)气胸

1、闭合性气胸:多伴肋骨骨折。肺压迫30%可无症状。

大量:胸膜腔穿刺或胸膜腔引流术

2、开放性气胸: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无菌敷料加棉垫封盖伤口并固定。

3、张力性气胸:颈面胸部皮下气肿。

诊断依据:胸膜腔穿刺抽出高压气体。

立即排气,降低胸腔内压力,放置胸腔引流管。

(三)血胸

小量积血<0.5L;中量0.5-1L;大量>1L

五、腹部损伤

(一)肝破裂

1、右侧胸腹部外伤史;

2、右上腹部疼痛或向右肩部放射;

3、腹腔穿刺于右下腹抽出不凝血液;

4、X线示:右膈肌升高;B超CT示:液性暗区、肝脏移位

(二)脾破裂

1、左上腹及左季肋区有外伤史

2、不同程度的休克,恶心呕吐,腹胀,腹膜刺激征以左上腹为甚,左肩部放射性疼痛;叩诊脾区有固定的扩大的实音区。

3、RB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出现进行性下降

4、X线:脾区阴影扩大,腰大肌阴影不清及左膈肌抬高

5、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为血性液

6、B超CT:脾区积血及脾脏破损。

(三)胰腺损伤

1、有上腹部穿透伤或严重挤压伤史

2、重者在伤后即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休克

3、较重的胰腺损伤腹膜刺激征为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血清淀粉酶产高,腹腔穿刺液或灌洗液淀粉酶升高

(四)小肠损伤

1、有钝性或锐性暴力损伤史

2、损伤后即有腹痛,并很快呈全腹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

3、损伤早期即出现腹膜炎体征,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4、X线: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出肠内容物

第 42 页

共 65 页

(五)肾损伤

1、有肾损伤史

2、临床表现主要有休克,血尿,疼痛及发热等

3、体征:腰腹部肿块和触痛,压痛和叩击痛

4、尿中有多量红细胞

5、影像检查呈阳性结果

(六)尿道损伤

1、尿道损伤史

2、临床表现多有休克,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

3、尿外渗体征见阴部、阴囊处淤斑、肿胀,可蔓延至腹壁

4、尿道造影:确定损伤部位及有无尿外渗 骑跨伤多引起――球部尿道损伤

妇科或直肠手术多引起――输尿管损伤

六、挤压综合征

病机中心环节:肌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

1、挤压伤病史和相应的局部表现

2、脱水和创伤性休克症状

3、出现少尿、无尿和肌红蛋白尿,以及尿比重。1.018

4、氮质血症、高血钾

5、筋膜腔内组织压测定>4.0kPa

七、烧伤

1、深度判定

I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面呈红斑状

浅II烧伤: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有大小疱形成深II烧伤:伤及皮肤真皮层。水疱,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III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呈蜡白或焦黄,甚炭化,痛觉消失。

2、面积计算

头、面、颈 9% 双上肢 2*9%=18% 躯干前后包括外阴 3*9%=27% 双下肢包括臀部 5*9%+1%=46% 儿童<12岁

头颈部: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八、毒蛇咬伤

1、神经毒(风毒)

――阻断神经肌肉的接砂引起的弛缓型麻痹→肌肉运动障碍 表现:疼痛轻,局部麻木或蚁行感,周围不红肿

全身:潜伏期较长,多在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重者声音嘶哑,语言不利,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全身瘫痪→呼吸麻痹死亡。

2、血循毒(火毒)

――强烈的溶组织、溶血和抗凝作用。心、血液系统毒性作用

表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伤口有血性液体渗出。淋巴结、淋巴管红肿疼痛。

全身:在短期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3、混合毒(风火毒)

表现:疼痛渐加重,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迅速红中,有水疱血疱。重者伤口坏死溃烂,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混合毒的死亡主要原因仍为神经毒。

第 43 页

共 65 页

第十四单元 肿瘤概论

一、概述

1、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自主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转移,肿瘤的自发消退 肿瘤的逆转

2、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接种转移

二、常见体表肿瘤

1、皮样囊肿:囊内为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及毛发;无疼痛

2、皮脂腺囊肿:与表皮粘连,不易分开,可多发或单发

3、脂肪瘤:柔软的分叶状肿瘤

4、血管瘤:有弹性,边境清,压之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海绵状血管瘤:

蔓延状血管瘤:瘤体外观及手感呈蚯蚓状蜿蜒迂曲

5、神经纤维瘤:皮肤上有色素改变,质地软且多发

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类型:鳞状细胞癌(鳞癌)

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

腺癌

大细胞癌

2、转移: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及支气管内播散

3、表现:咳嗽,血痰,胸痛,发热,气短,胸闷

4、中央型肺癌的病理类型多见:鳞癌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型多见:腺癌

四、食管癌

1、类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2、表现:

早期:吞咽梗噎感,胸骨后疼痛,食管内异物感

中晚期: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出血,声音嘶哑,体重↓

晚期:恶病质,脱水,衰竭

五、胃癌

1、部位:胃窦部多见,其次胃小弯,再次贲门

2、分类:腺癌;腺鳞癌;鳞癌;未分化癌;未分化类癌

六、原发性肝癌

1、病因:最常见的是肝硬化

2、组织学分型:肝细胞;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3、扩散途径:以肝内血行转移多见

4、体征:肝肿大,黄疸,腹水

七、大肠癌

(一)结肠癌

1、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

2、表现:主要为排便习惯或粪便形状改变

右半结肠癌的表现主要为贫血、腹部肿块、腹痛 左半结肠癌的表现主要为便血、粘液便、肠梗阻

第 44 页

共 65 页

(二)直肠癌

1、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类癌

2、表现:早期为排便习惯改变;

后期出血、脓血便、大便变细或变形以及转移征象

第十五单元 急腹症

急腹症的常见中医病机:热蕴;血瘀;气滞;食滞

一、急性阑尾炎

二、急性胰腺炎

1、病因:梗阻因素,过量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高钙血症、创伤,胰腺缺血,病毒感染及某些药物

2、基本病理改变:水肿、出血、坏死

3、中医病机:蛔虫上扰,忺食不节,创伤,手术

4、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

发热,黄疸,腹膜炎体征,休克,皮肤淤斑,手足搐搦,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

5、治疗: 原则:

(1)对胆源性胰腺炎,伴胆道梗阻者――急诊手术

(2)对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未感染者――非手术,已感染手术

(3)急性反应期不做手术,全身感染期对感染灶行积极外科处理,残余感染及时扩创引流(4)急性假性囊肿<6cm可不处理

发生感染或>6cm有症状者可行外引流

胰腺脓肿首选外引流

手术方式:三腔造瘘;胰周引流术;坏死组织清除术;规则性胰腺切除术

三、胆道感染及胆石病

(一)急性胆囊炎

1、病理: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粘膜层炎症(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侵犯胆囊壁全层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壁呈片状或广泛坏疽,常合并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

(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型胆管炎

1、病因:胆道梗阻和细菌感染

2、表现:多有胆道疾病反复发作和胆道手术史。夏柯三联征(Charcot):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雷诺五联征: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 体温高,脉搏快,血压降低

3、治疗:解除胆管梗阻,控制感染以及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

(三)胆石病

1、病因:胆汁淤滞,胆道感染,胆道异物,代谢因素

2、治疗:

(1)排石:胆管结石直径<1cm;胆管或肝管多发小结石;手术后胆管残余结合;较小的胆囊结石,胆囊舒缩功能好(2)溶石:胆囊功能好,胆囊管通畅,直径<10mm结石(3)体外冲击波碎石: 症状性胆囊结石;

口服胆囊造影显示胆囊功能正常; 阴性胆结石;

胆囊内直径0.5-2.0cm的单颗结石,或0.5-1cm的多发结石,但不超过5颗;单发胆管阴性结石且定位准确

四、急性肠梗阻

第 45 页

共 65 页

1、病因:机械因素(肠腔堵塞;肠壁病变;肠管受压)

动力因素(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血动因素

2、病理:(1)局部改变

机械性肠梗阻――梗阻上段肠管的蠕动增强 麻痹性肠梗阻――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 肠壁坏死穿孔(2)全身改变

体液丧失――肠梗阻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感染和中毒

3、中医病机:痞结-瘀结-疽结

4、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单纯性肠梗阻可有不固定的轻压痛

绞窄性肠梗阻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5、X线:肠管的气液平面是肠梗阻特有的X线表现

第十六单元 甲状腺疾病

甲状旁腺有(4)个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1、甲状腺肿大表现:甲状腺呈对称、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2、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在肿大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结节

二、甲状腺炎

1、亚急性甲状腺炎

表现:甲状腺常不对称肿大,质硬而表面光滑,疼痛 治疗:肾上腺皮腩激素首选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表现:结节增大,伴有疼痛,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较高 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和免疫抑制治疗

3、慢性侵袭性甲状腺炎

表现:甲状腺无痛性肿块,固定,质硬,抗甲状腺抗体不高。治疗:肾上腺皮腩激素

三、甲状腺肿瘤

(一)甲状腺腺瘤

――单个或多个光滑结节,不伴有甲状腺肿大。无痛性

(二)甲状腺癌

1、病理分型:乳头状癌

滤泡状腺癌――恶性程度最低 未分化癌

髓样癌――恶性程度最高

2、表现:单发甲状腺肿块,质硬,不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差

第十七单元 乳腺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表现:乳房肿胀,疼痛,发热

第 46 页

共 65 页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

表现:多发乳房肿块,肿块在月经来潮后可缩小变软;乳胀,乳头溢液

三、乳房纤维腺瘤

表现:单发乳房肿块,微痛

四、乳腺癌

1、病理分型:

低分化乳腺癌――硬癌,髓样癌,炎性乳腺癌,胶样癌 高分化乳腺癌――腺癌,导管癌,乳状状癌,湿疹样癌

2、表现:无痛性单发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粘连

局部凹陷性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皮肤血管怒张

乳头抬高或乳头内陷,乳头血性渗液

炎性乳癌:好发于年轻妇女,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局部症状显著,发病后患乳迅速增大。

3、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浸润,血运转移,种植性转移

五、乳腺导管扩张症

――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孔有粉刺或油脂样物溢出

第十八单元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及外科治疗

一、常用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

老年人瘢痕性幽门梗阻,全身情况差――首选胃肠吻合术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表现 典型体征――腹肌强直呈板状 典型症状――腹胀,肠鸣音消失

第十九单元 门静脉高压症

1、门静脉压力正常值:1.27-2.36kPa(13-24cmH2O)

2、表现:脾肿大和脾亢,腹水,呕血或柏油样黑便

3、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四个交通支: 胃底、食管下端交通支; 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前腹壁交通支; 腹膜后交通支

4、病理:门体静脉开放,交通支扩张

脾肿大,脾亢

腹水(肝性脑病,门体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5、治疗:

(1)非手术: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加压素和生长抑素;内镜;三腔管压迫止血;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2)手术:分流术;断流术;转流术;脾切除术;肝移植术

第二十单元 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一、克罗恩病

1、诊断:

(1)青壮年有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疼痛与腹泻、腹块或压痛、发热等表现。(2)X线或结肠镜: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且呈节段性分布

2、治疗

非手术: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手术:病变肠段切除术,直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腹腔引流术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第 47 页

共 65 页

1、诊断:反复持续发作腹泻和粘液血便、腹痛,或有全身症状

X线:早期:结肠粘膜紊乱,袋加深,肠壁痉挛 晚期:袋消失,壁强直呈水管状,结肠缩短

2、治疗

非手术: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

手术:全结肠、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

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结直肠切除回肠囊袋肛管吻合术

第二十一单元 腹外疝

典型腹外疝组成: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一、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疝内容因粘连不易回纳入腹

滑动性疝――疝囊壁部分由腹内脏器构成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强行扩张囊颈进入疝囊后,因吓颈的纪律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发展到肠壁动脉血流障碍阶段

二、腹股沟疝

腹股沟三角:外:腹壁下动脉,内:腹直肌外侧缘,底:腹股沟韧带

1、斜疝诊断

1)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2)疝块发生在腹股沟管区,呈梨形,质软,可入阴囊 3)咳嗽时局部有冲击感和冲击性膨大

4)疝块多数可还纳,且时大时小,平卧后常可消失;疝块还纳后指压内环可阻止复现 5)疝环扩大、松弛 精索在疝囊后方

2、直疝诊断

1)多见于老年男性体弱者

2)疝块发生在直疝三角区,呈半球形,质软,不入阴囊 3)咳嗽时局部有冲击感和冲击性膨大

4)疝块多数可还纳,且时大时小,平卧后常可消失;疝块还纳后指压内环不能阻止其复视 5)疝环扩大、松弛 6)很少发生嵌顿 精索在疝囊前方

3、治疗:疝高位结扎;疝修补主;疝成形术;经腹腔镜疝修补

三、股疝

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外出现一半球形肿块,易嵌顿和绞窄

四、脐疝――2周岁以内婴幼儿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五、切口疝

第二十二单元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

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及胆道

下消化道:小肠及其以下消化道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800ml)不同部分出血特点:

1、食管胃底区出血(曲张静脉破裂):

第 48 页

共 65 页

出血量500-1000ml,常伴休克,以呕血为主

2、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病变、胃癌出血: 出血量<500ml,表现为呕血,也可以黑粪为主

3、肝内胆道出血:出血量200-300ml,以黑粪症为主

二、下消化道大出血

(一)病因:肿瘤、血管畸形、特异和非特异性炎症、小肠憩室、肠套叠

(二)表现

1、小肠肿瘤:腹痛,贫血,便血,部分中有肠梗阻表现

2、血管发育异常:急性发作,常可自行停止

3、小肠憩室:鲜红色或果酱色出血

4、肠套叠出血:多见于小儿,为果酱色大便,伴肠梗阻表现

5、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多见儿童,暗红色糊状便,或呈红豆汤样血水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1、Crohn病:以末段回肠多见,反复腹痛,无里急后重的腹泻

2、结、直肠出血:多为结、直肠癌,其次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少量或中等量的便血,位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随解粘液脓血便后减轻

第二十三单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一、尿路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尿频急痛,甚或血尿,腰痛,发热,畏寒

2、急性膀胱炎:尿频急痛,甚有脓尿,小腹痛

3、慢性膀胱炎:尿频急痛反复发作,尿液混浊或呈脓性

4、急性尿道炎:尿道灼热刺痛,排尿时加重,尿道口红肿

二、尿石症

1、上尿路结石(肾脏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腰腹部钝痛、放射痛;血尿;梗阻症状

2、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膀胱结石:排尿突然中断,痛,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改变体位后可缓解

尿道结石:突发性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呈点滴状,尿流中断,甚至出现排尿障碍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三、副睾结核

――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且有结核病史

睾丸酸胀隐痛,附睾有不规则硬结或精索呈串珠状增粗 血沉增快

四、膀胱肿瘤

――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

五、急性睾丸炎――睾丸肿痛

六、急性前列腺炎

――会阴部胀痛,疼痛向腰骶及大腿根部放射,尿频急痛

七、慢性前列腺炎

――尿道口滴白,性功能障碍

八、前列腺增生

――50岁以上,排尿困难,尿频,夜尿增多

第二十四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肛柱有(6-8)个;肛管长(3-4cm),对刺激敏感 直肠――无痛感

肛门直肠肌肉: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联合纵肌,肛管直肠环

第 49 页

共 65 页

肛门直肠疾病所发生的部位:

1、内痔: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

2、结缔组织外痔:

6、12处

3、血栓性外痔:肛级3、9点

4、肛裂:

6、12点处

5、肛瘘瘘管外口:

3、9点前面

一、肛隐窝炎(肛窦炎)

――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

特点:肛门疼痛、潮湿、瘙痒

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特点:急骤,易肿、易脓、易溃,不易敛,溃后多形成肛瘘

三、肛瘘

特点:流脓,疼痛,瘙痒

第二十五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一、表现:

1、疼痛

2、感觉异常:肢体的沉重、麻木、针刺、蚁行、发凉、灼热

3、体征:肿胀,皮温改变,皮色改变,肿块,营养障碍

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诊断:

1、家庭史或长期站立、寒冷刺激等病史

2、肢体有曲张或呈团块样的静脉

3、足靴区可出现营养不良(色素沉着,溃疡)

4、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Homans征+

2、患肢广泛性肿胀,可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3、患肢皮肤可呈暗红色,湿度升高

4、慢性期具有下肢回流障碍和静脉逆流征。营养障碍表现

5、多普勒、静脉造影显现静脉回流障碍

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 特点: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 诊断:

1、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有吸烟史

2、病程长,早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或发生溃疡及坏疽。

3、患肢皮肤苍白、潮红、紫红或青紫

4、游走性浅静脉炎表现

5、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减弱或消失,甚至腘动脉、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侵犯上肢者尺动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五、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病变部位在大、中动脉 诊断:

1、发病年龄>45岁,男性多见,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脑血管硬化性疾病

2、可有眼底动脉硬化以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b-脂蛋白增高

3、X线:高血压、心脏病改变及动脉钙化斑点

4、心电图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陈旧性心梗

第 50 页

上一篇:上海中考语法选择题下一篇:语言文字工作迎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