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

2024-07-13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精选8篇)

1.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 篇一

智能交通已完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据博孜智能一卡通网业务总监李总介绍,其是物联网最高的价值之一。08年中国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220亿,此后5年仍将以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2011年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量825个,市场规模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高出2010年平均增长率一倍。

以区域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

2.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 篇二

虽然非机动车具有许多优点, 但是城市的不断扩张, 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对出行时间和舒适度的要求都使人们对机动车出行的需求快速增长。因此, 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多困难。在交通参与者方面, 大多数非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不足, 在驾车时没有使用安全帽的习惯。许多驾驶人利用非机动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不遵守交通规则, 超速行驶, 随意变道, 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而一旦遇上交通事故, 非机动车驾驶员通常因缺乏保护措施而受到较严重的伤害。在车辆方面, 目前我国城市中的非机动车以自行车、非机动车和三轮车为主。国家规定其车速不应超过15km/h。据调查, 非机动车平均出行距离一般不超过8km, 平均出行时间则不超过40分钟。因此, 非机动车交通更适用于短途出行。但城市规模的飞速扩张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的不断增长都限制了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空间。在道路方面, 城市非机动车专用车道数量正在迅速下降。为了缓解城市道路的拥挤状况, 许多城市在交通主干道上取消了专用的非机动车道。例如长春市的人民大街已经用机非合用车道取代了专用的非机动车道。一些次要道路有的取消了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有的只保留了1.50m的非机动车道, 有些干脆把非机动车道改为了停车位。这使非机动车经常被迫进入机动车道行驶。在交通环境的方面, 城市的交通设施并没有为非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安全环境。非机动车专用车道数量的减少, 非机动车停车位的缺失都令非机动车驾驶员缺乏安全感。而机动车或行人非法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主要分为4类。第一类是以非机动车作为工作用车的人, 例如派送快递人员、邮递员、外卖送货人等。他们的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了非机动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市区内通行。而这个过程中, 由于经常被迫与机动车争抢路权, 他们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第二类是一些经常短距离出行的居民。由于出行距离较短如逛早市和去附近超市购物, 他们都会使用更为便捷的非机动车。第三类是在校学生。由于城市道路上机动车过多, 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使用非机动车上下学的高中生并不多。而大学校园占地较大, 有些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较远, 大学生们通常会使用自行车作为在校园内出行的工具。最后一类是热爱健身的时尚年轻人。他们认为骑车出行是一种时尚的低碳生活方式, 因此经常会骑自行车去踏青郊游。城市非机动车交通环境的变化对前两类人群的影响尤其巨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增长所引发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多等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质量。发达国家早已呼吁国民选用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他们的企业会通过提供更衣室和浴室来鼓励员工使用非机动车上下班。在我国, 使用非机动车出行也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但要加大非机动车交通的推广力度, 国家还应针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出台了促进非机动车交通的政策, 例如发展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的联合运输。北京的许多地铁站口都提供出租自行车来协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人们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杭州市区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非机动车的低价租赁业务。

目前, 我国的非机动车交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 才能真正发挥城市非机动车交通的优势。在交通参与者的方面, 国家应加大对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宣传以及对相关交通法规的执行和管理, 提高非机动车骑车人的安全意识, 维护非机动车交通的秩序。例如从法规上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必须使用安全帽并且加重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违章的处罚。在车的方面, 相关管理部门和非机动车生产厂商应严格执行对非机动车的最高车速和重量方面的规定, 打击非机动车的非法改装现象。在道路方面, 应该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道, 保障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路权和安全。在环境方面, 从交通设施上给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服务, 使他们在出行时更有安全感。例如使用护栏来实现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物理隔离来防止机动车和行人非法占用非机动车道。

当前, 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状况十分严峻。虽然选择机动车出行的比重在增加, 但是仍有近半数的人会选择非机动车交通。若能充分发挥非机动车交通的优势, 必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矛盾,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摘要:非机动车交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交通方式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来分析发展非机动车交通所面临的问题, 并针对主要的交通参与者, 从多方面提出了促进非机动车交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非机动车交通,现状,交通参与者

参考文献

[1]杨金花, 季令.城市交通系统的非机动车交通问题及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6 (5) :14-16.

[2]杨世伟, 徐桂宝.非机动车交通在中国城市交通中的出路[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6) :87-91.

3.中国城市旅游的现状及前瞻 篇三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载体的观光游憩体验活动”。城市旅游所关注的旅游活动,是基于城镇的,与乡村旅游相对应的旅游活动。自1984年起,我国开始“整乡设镇”、“整县设市”,使得市镇地域内包含大量农村地区,无法按照市镇直接辖区的行政界线划分城乡,我国的旅游统计、旅游规划、旅游政策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也同样是以这样的城市为单位进行,因此,在我国有一个更为特殊的“城市旅游”,是城市统率乡村的旅游业态。本文在对我国城市旅游的现状进行梳理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城市的实体区域内,更多地考量城市内部的深层结构,同时参考宏观数据,对城市旅游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二、我国城市旅游的基本状况

(一)城市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动点

从1978年开始正式发展的我国入境和国内旅游业,都以城市区域为主要的启动点。以入境旅游为例,1978年后接待的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此后,一大批新兴的旅游城市不断涌现出来,城市范围内万象更新,发生了我国旅游业的无数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家饭店、第一家旅行社、第一家主题公园等。新中国最初的旅游经济活动是发生在城市区域之中的,城市旅游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我国旅游业启动点的角色。

(二)城市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和基地

在中国,“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它既是海内外旅游者的集散地和消费中心,也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地”,以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态,使我国旅游业的政策制订、营销工作以及产业发展,都必然主要依托城市区域展开。也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就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我国的旅游接待很大部分源自于城市实体区域。

(三)城市旅游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城市旅游以及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连续不断的动力。1985年以前,全国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已有10个,总接待量占全国的85%以上;到1998年底,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接近和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总数已达到34个,总接待量占全国的3/4强,此外,我国还出现了一批以城市旅游为主体的城市。

(四)以城市为核心,构成我国旅游业的区域格局

以点串面,以城市为节点,铺向整个市辖范围,与周边城市联动,构成了整片旅游城市群,如环渤海旅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群等,这些旅游城市群,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产业上,都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群正越来越发挥出强有力的区域构造作用,成为构成我国旅游业区域格局的主导性力量。

三、我国城市旅游的特点和前瞻

(一)城市旅游跟随城市化进程而发展变化,城市本身的变化对城市旅游起最关键的作用

城市旅游的发达程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发展程度。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关键因素变化不大,城市旅游发展稳定,具有较为可判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而对于中国城市,由于普遍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旅游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其存量由需求和供给的禀赋要素决定,而增量就主要由城市化进程来决定。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城市中普遍遗留大量的文化古迹、历史街区,有丰富的市井风情、城市细节,城市本身的区位、经济地理等也是确定的,但城市化使这些结构性要素都处在剧烈变动之中,城市本身的变化决定了城市旅游的结构、方式、效应。

(二)城市旅游主要受需求推动形成总量上的增长,受供给推动形成结构上的特征

我国的城市旅游增长受两方面的因素支撑,一方面来自需求,城市化进程使大量来自农村的城市旅游需求转化为城市性需求,推高了城市性需求的质和量,本地市民需求和海外需求也在同步增长,这使得中国的城市旅游的发展建构在强势的发展平台之上;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都在提升,增强了城市的知晓度和吸引力,也降低了旅行的成本。

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改变了我国城市旅游的供给特征,使城市旅游活动越来越集中,城市旅游的核心空间负载越来越大,旅游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有了空间上的限制性。城市旅游空间无论是从活动是还是从效益上,都越来越像是城市中相对孤立的一块,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城市社会与文化系统相脱节,城市旅游发挥效应的面降低了,这是城市旅游发展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三)城市旅游的发达水平已构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

旅游者的流动空间是连续的,从本质上来讲,不存在城乡的截然划分,因此,无论是大城市小乡村的形态,还是小城市大乡村的形态,最终都必然发展到相对均衡的比例,才能保证城乡旅游的和谐发展,但目前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所脱节,这可能造成这样的一些问题:第一,城市系统被隔离在旅游系统之外,不能充分获取旅游业的效益,区域范围内,有热点无大局,有旅游形象无城市形象;第二,乡村由于承载了过多城市本该承担的功能,变得过于城市化,破坏了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的品味和意境,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第三,旅游业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功能受到制约。

目前而言,中国的城市旅游日益成为中国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乃至主体,长期来看,中国城市旅游的增长势头不可扼制,但如高速城市化中的城市一样,中国的城市旅游同样问题重重,展望未来,中国的城市旅游或将有如下发展方向:第一,城市旅游总量上继续增长,城市群之内的城市旅游消费潜量将进一步被激发出来,不断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小的旅游热门板块;第二,城市旅游需求和城市休闲需求之间不断融合,形成新型态的旅游城市、休闲城市;第三,城市旅游水平逐渐分化,城市化程度相对不剧烈,方式较为健康的城市,可能凭籍良好的资源禀赋发展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旅游形态,另一些城市,即使总量上仍将保持增长,旅游业的相关效益却将日益受限;第四,生发出不同的旅游城市类型。城市旅游本该是以活动为主体的旅游类型,但在目前特征下,城市可能和乡村发展出不同类型的关系,有的城市完全成为乡村旅游的后备支撑,有的可能和乡村旅游分庭抗礼,有的成为区域旅游的主体,而有的则可能被隔离在旅游系统之外;第五,旅游城中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将不可避免,相对孤立于城市系统的旅游活动将自行在城市内形成一个特殊区域,旅游活动、旅游效益都被限制在这个区域内,很难外溢,形成旅游的“城中城”现象。

21世纪被称为“城市的世纪”,人类对城市话题的关注前所未有,回顾城市的发展史,奇迹和问题并行,21世纪初将要举办的连续两届世博会的主题,表达了这种人类对城市的两面性理解,2009年韩国仁川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其背后是人类对城市问题的两个经典关怀,即对城市问题的控制和对城市效应的期许。回顾我国的城市及城市旅游的发展,高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在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正在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既然城市旅游是依托于城市这一母体开展的,那么城市的种种问题,不可能不在城市旅游中有所反映,中国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绩效和成本,都必然会体现在城市旅游的相应状态中。对于城市问题,城市中的居民,往往因为生于斯长于斯,而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他们自身,并不一定能察觉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可能背负了巨大的隐性成本而不自知,或者即使能够察觉,也很难从统计数字中得到表达,而城市旅游凭借旅游者的外眼,以脚步和消费进行投票,并引起与城市旅游相关的行业的兴衰,因而往往能够将问题回归到数字,将城市问题凸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城市旅游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的探测器。城市旅游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城市的问题,城市旅游问题的解决和新的发展,也有赖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发展。如何利用新的发展观,发展新式城市旅游,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承照,Chengzhao WU.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3)

[2]黄中,钱亚畅.城乡划分标准的变迁[J].中国统计,2004(2)

[3]何光炜.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分工新体系下的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评估及提升研究”(批准号:14BGL086)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资助项目“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阶段性成果〕

4.北京城市交通的问题现状调查 篇四

李知凡

李青

[摘要]

近几年来政府花了很大功夫在交通问题的治理上,当然也在交通设施上投入了不少。但是人们在遭受完道路整修的同时,仍然受着交通拥堵之苦,并且该现象随着车辆的增加还将越演越激。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在交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城市扩展,经济、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每天的人流量也总是有增无减等情况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北京城市的地上交通。通过实地调查使用现状,从不同交通现状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出发点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交通设施及政策的合理运行和管理,从而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证依据。

[关键词]

北京城市交通私家车公共交通 交通设施

目录

前言...............1

1.调研概况..................4

1.1社会背景............1

1.2调查核心问题...............1

2.调研信息..................2

2.1调研区域概况...............2

2.2研究对象............2 3.调研造成拥堵问题的原因及分析............2

4.总体思路..................4

5.相关建议..................4

6.结束语.................5参考文献....................5

[前言]

过去十多年,北京市在城市交通建设和治理方面付出了种种努力,城市交通总体供给水平和机动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首都北京的期望值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和差距。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

1、调研概况

1.1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根据居民出行量显示,1990年,北京市区居民交通出行总量仅53.64亿人次,到2000年,上升到69.28亿人次,增加了29%,超过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63亿人次,2010年68亿人次).这就导致了私家车的增加。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北京汽车的数量增加了将近四倍,私人汽车在1997-2003年6年间增加了将近一倍,大大超出了总体规划预期值(2000年70万辆).在2003年8月末,车辆数量达到了200万。现在,增长率保持在17%。相比之下,自行车的增长则十分缓慢。1993-2002年间总共只增加了50%。

1.2调研核心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希望今后交通设施的增建及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调研信息

2.1调研区域概况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89.3平方千米(中国城市第1名)。山地面积10,317.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6,390.3平千米。全市常住人口2200万人(2010年初统计),全市人口密度134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出生 率8.06‰,死亡率4.56‰,自然增长率3.5‰。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一亿,居全国之冠。

2.2调研对象

1、道路交通

北京老城区(二环路以内)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的格局,横平竖直。东西方向的道路有长安

1街(复兴门至建国门)、平安大街(东四十条豁口至车公庄)、广安大街(广安门至广渠门)。南北方向的道路有中轴线,从玉蜓桥到雍和宫的东线和开阳桥到积水潭桥的西线。东线路过方庄、红桥、崇文门、东单、东

四、北新桥和雍和宫;西线路过菜市口、宣武门、西单、西

四、新街口。因为天安门广场和紫禁城的原因,北京的中轴线分为北中轴和南中轴。北中轴从地安门向北,经鼓楼、北辰路,达奥体中心;南中轴从前门向南经天桥、永定门,达三营门。南中轴和104国道重合。

2009年,全市公路里程206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8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里程6206公里。

北京外围的城市道路则是环形加放射性的格局。连接京城还有十一条国道。

2、公共交通

2009年,北京市公共交通运营里程18498公里,其中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28公里(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701条,运营车辆共2.4万辆,其中轨道交通2014辆;年客运总量65.9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14.2亿人次)。出租车运营车辆6.7万辆,年客运量6.41亿人次。公交车票价通常为1元起价,远郊区县为2元。

而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费用以0.4元起价(本地学生0.2元起),每个人只需要缴纳20元押金并储进一定金额就可以使用(第一次储值不低于20元,储值可以索要发票,押金没有)。如果您并不居住在北京,也可以买这样的公交卡,等到您要离开北京的时候,将卡退回指定的公交卡退卡点,就可以取回押金。

3.调研造成拥堵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道路交通拥挤,导致出行效率下降,导致更严重的拥堵如此恶性循环

市区道路交通堵塞路段增多、堵塞区域扩大、车速下降,“路上车挤车、车上人挤人”状况没有改变,交通出行时间增长,出行效率下降;支路系统不健全,交通量过于集中在干线道路而引起主要节点出现堵塞;道路网应变能力差,遇事故极易引起大范围交通瘫痪。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人们很难放弃私家车的舒适便捷

公交换乘不便、车内拥挤、舒适度差、间隔时间长等

换乘问题突出,地面公交之间、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换乘距离过长,换乘不便。公共交通主要换乘点的平均换乘距离达到255米,其中30%竟超过500米。

3.停车问题突出,导致路面被占

基本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停车秩序混乱,占路停车现象严重,特别是占用步道现象极其普遍。

4.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

从十多年来的城市交通发展中得到实惠最多的人群,是小汽车利用者(包括出租车),这部分人群的出行只占市区居民出行总量的约20%;而另外80%的人群的出行是采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他们的交通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有些反而下降,其中交通弱者的出行条件更为恶化。

以往的道路规划和建设中,路权过多地给予了机动车交通,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空间受到挤

压,安全感日益下降。市区部分道路扩建工程,被拓宽的往往只是机动车道,而步道和自行车道往往成为被压缩对象;公交车站的设臵考虑不周,不以人为本。在道路改建和交通组织管理中,出现了取消非机动车道、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现象。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机非混行道路交通秩序日益混乱,由于未设隔离设施,造成大量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受到来自机动车的威胁日益增大。步行交通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步道被任意占用、压缩和切断,无障碍化设施及盲道不规范、不成系统。行人过街需长距离绕行,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对交通弱者的考虑,使得行人交通受限,安全得不到保障,交通弱者出行困难。

5.交通秩序混乱

行人和自行车无视交通信号,群体违章现象严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串道行驶;公共交通乘车基本上没有秩序,不分先来后到,老幼病残孕乘车安全没有保障。

4.总体思路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特点,采取系统的综合对策。

首先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避免城市局部土地超强开发;其二是从交通结构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其三是通过道路基础设施的调整和完善,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提高通行能力。两个方面是指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交通系统的供需关系远离平衡点。

5.相关建议

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科学地进行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减少因城市布局而造成的人为交通压力。

2.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北京应进一步调整路网结构,充分发挥支路作用,按照等通行能力原则消除交通瓶颈。合理的路网结构是充分发挥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前提,全面排查交通拥堵地点,分析原因,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方面综合治理,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3、建立和完善先进的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强车流、路况等信息的监控和广播,积极引导驾驶员进行合理选择,不断对交通指挥进行灵活调整,提高道路利用率。如每天清晨入城方向的车流明显大于出城方向的车流,那么,我们就可以临时性将出城方向的车流调整为入场而用,傍晚再反之。

4、确立和保障公交优先原则。建立起方便、快捷的公交系统将会为城市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成为首先确保的对象,要在每个城市道路上划出连续、封闭的公交专用线,这公交专用线的地位要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加以保证。任何非公交汽车车辆不得进入或停靠在公交专用车道上,只允许执行公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临时性借道行驶。其次是对公交路点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每条公交路线尽量只使用属于自己的站台,减少多条线路公交车集中停靠而造成的拥塞。再次,是将公交站台全部建成港湾式站台。

5、以法律的形式,允许私家车拼车,价格自行协商,增加私家车满载率。;利用网络,随时发布各种拼车信息,方便市民自由组合拼车,以提高私家车的利用率。

6、在城郊公交站台附近建设一定数量的停车场,作为有车族的中转站,上班时将私家车停放在停车场,再坐公交进入主城区,下班后再开私家车回家。

7、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警应警速度,加快交通事故处臵速度。根据我的经验公务车是最不遵守交通管理的车型,因此,特别针对公务车等所谓的特权车要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违规使用保卫级别的情况,让官员出行不再随意扰民和影响城市交通的通畅。

6.结束语

有几座城市敢说自己没有交通拥塞的问题?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塞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耽误驾车人大量的时间,这算是第一条罪吧,多少人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拥塞上,而这些时间又可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拥塞增加了汽车油耗,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增加量汽车的磨损;增加了城市的尾气排放;影响了驾车人的心情,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机率;如果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无疑城市交通拥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寻找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之道时,如何将交通堵塞逐出北京特色,让有限的交通空间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问题,真正的使人们生活在便捷的生活中,让全民享受无堵塞交通带来的快乐与舒适,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北京市统计年鉴1993-2003》

5.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 篇五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城市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 探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建议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道路设施、发展公共交通、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等措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技术和水平, 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关键词:城市交通现状路网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一、我国城市交通目前现状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 高峰小时机动车的平均时速低至10 km/h, 极大地妨碍居民的出行速度和效率,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道路设施不足, 交通供应不能满足机动车辆迅速增长的需要。

(2)路网布局不合理, 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 人口与道路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交通设施建设受制约, 路网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总量严重滞后, 结构比例失调。世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承载的人口出行比重平均在50% ~ 60%之间, 日本东京达80% , 而我国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

(4)交通管理方面亟待加强。

(5)交通事故频发。

交通拥堵问题造成时间资源浪费、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其它不可再生资源, 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这些都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二、加强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落实

城市交通战略的缺失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交通拥堵主要是交通供应不足与需求过大的矛盾, 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占市域面积虽然偏低, 但车均占路面积并不低, 这说明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症结在于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不足。近年来, 国内一些大城市架桥修路, 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狠抓交通秩序建设, 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也说明交通拥堵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予以根本解决。

中心城区土地无序开发造成城市人口和交通过于集中, 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 实施分散化发展战略, 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密度过大的矛盾,规划时可考虑支持多中心组织结构的城市网络。交通既服务于城市空间拓展, 又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 使土地使用密度与已有城市结构相匹配, 调整区域划分和土地使用以便交通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城市土地的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合理化, 可以减少交通需求, 城市规划应保证各地区综合功能配套设施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减少居民出行量。

三、加大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完善路网建设

目前, 我国城市交通设施普遍严重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 急需建设合理的路网设施。

(一)廓清道路的战略性功能定位, 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

城市道路功能分为六个层次: 城际高速路、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 普遍存在道路功能定位不清, 导致行车错位, 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 因此需要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入手,区分道路功能定位, 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 增加路网密度。

(二)提高现有道路使用率

混合交通严重、道路资源低效配置、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等原因使得城市现有道路资源利用低下, 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对现有机非混行道路进行改造, 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分离, 能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最薄弱环节,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 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设置行人过街天桥(地道), 能给行人提供安全的过街条件, 减少对机动车辆的干扰, 保证交通安全,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因无停车场地而占道停车, 导致行驶车辆遇阻或减速的现象十分普遍, 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兴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 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重视对自行车与行人的交通的保护。

在鼓励自行车交通向效率高的公共交通转移的同时, 完善自行车专用道, 引导自行车交通合理使用, 并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法规宣传, 鼓励文明交通行为, 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车辆和行人严格处罚, 使人们树立文明交通意识, 有助于形成良好交通秩序。

四、大力发展低成本、交通运输系统高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形式的主体, 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最经济, 同时, 公共交通是减少机动车排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出路, 应从政策上大力支持、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

1.公共交通系统分为: 轨道交通, 包括地铁与市郊铁路、轻轨铁路、有轨电车等;公共汽车;准公共交通, 即各类出租车。

2.各地都在发展巴士快速交通(BRT)系统,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能源机构(IEA)以及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UITP)等国际组织与机构都把BRT 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向, 积极向世界各大城市推荐。

巴士快速交通系统(DRT), 是利用现代巴士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 使传统的巴士交通系统达到轻轨交通(LRT)系统的服务水平, 它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点。BRT 的基本特点就是由巴士专用道(路)组成网络, 行驶证道路上的都是大容量(载客在200 人以上)的大型巴士(铰接式), 巴士专用道(路)的优先权确保乘坐巴士相对其它交通方式(特别是两轮和多轮私人交通工具)更有吸引力, 促使城市居民将乘坐巴士作为出行首选方式。这个系统包

括设立巴士专用路、修建管筒式车站、分散运营线路和在巴士车站设立售票处等。

3.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是全世界公共快速交通技术应用最成功的城市, 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吸引了全市75%的交通量, 使得这个城市私人机动车使用减少, 污染也减少, 加上他们积极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成为享誉全球的 世界生态之都。

我国城市公交通的基本现状是客流量大、道路交通拥挤而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低, 通过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应用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可以不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 用有限的金钱与时间实现城市高水平的机动性, 这对许多资金有限而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来讲, 应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

提高愈来愈依赖于路况监控、交通信号优化和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21 世纪后城市现代化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对交通进行诱导、控制和管理,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 给使用者带来便利。

智能交通的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 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以解决日趋恶化的道路拥挤、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五、结语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错综复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刻不容缓,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交通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运转的效率,也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变现有的交通出行结构,引导市民采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缓解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同时必须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通过交通政策和交通管理等的导向作用,促进广大市民变更交通选择行为,以减少机动车出行量,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

参考文献:

[1] 戴东昌,蔡建华.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 ].求是,2004 ,(23):61

[2] 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理论学刊,2005 ,(6):3382

[4] 孙章,王巍巍.增强执行力,落实“公交优先”战略[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 ,(6):659

6.中国5个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篇六

发表于:2010-5-31 13:34:00 阅读:5678 评论:2

推荐本文

北京商务部尝试打造京津冀环渤海电子商务圈

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北京争取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李薇薇表示,“我们将在打造京津冀环渤海电子商务网购企业圈的同时,通过陆续与各地的协会组织和企业合作,让不同地域的组织和企业不断加入到活动中来,为各地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实惠,宣传品牌网购企业。”2010年“点击消费”活动将首次邀请了北京以外的天津、河北、重庆等商家共同加入。此外,北京传统零售商也首次加入了网商营销联盟,参与企业不仅有京东商城、当当网、乐友网、新七天电器网等专业网商,还有翠微网上奥特莱斯、西单商场igo5网、当代网上商城、物美京北大世界、海盗船等传统零售企业的官方网上商城。囊括了服装服饰、家电电脑、手机数码、图书音像、美容护肤、母婴用品、珠宝饰品、鞋帽箱包、食品饮料、医疗保健、运动户外、婚庆服务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各个领域。同时开通手机版“点击消费”页面,消费者可以随时掌握50家企业的促销信息。北京电子商务协会与参与活动的50家网商签订了“服务公约”,其中对客户服务的反应时间做了具体规定,网站人工客服及及时通讯客服至少在工作日期间保证8小时接受消费者投诉,网站工作时间的客户投诉响应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近年来,北京市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批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增长,各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各细分市场上,北京的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国内其他地区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与相应的市场困局是:相当数量的北京电子商务企业尽管流量不小,但成交量不高。这还不是北京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全部障碍。大量的北京传统企业在转型电子商务的同时,往往会引入风险投资,以其未来上市。但在现实合作中,风险投资方与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经营理念上往往矛盾重重。作为互联网产业形态的电子商务,更注重长远的战略布局。其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盈利的。传统企业经营者更看重短期经营收益:合作理念的不一致,导致经营战略摇摆不定。北京企业界近几年在IT基础设施投资及网络化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互联网环境下打造有效的市场供应链和销售环节、交流共享信息,已成为市场制胜的关键。上海电子商务创新创意继续引领潮流

5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企业家济济一堂,以“联合、创新、共赢”为主题的“2010电子商务产业上海峰会”在上海嘉定召开,众多知名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企业家、资深投资人悉数到场,会上20家企业签约入驻嘉定3131创意产业园,20大权威投资机构与企业近距离接触,为寻求突破与融资之道的中小企业与VC搭建零距离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战略合作成立3131电子商务学院揭牌成立,并联合9家目前国内成长最迅速的专业B2C网商成立了3131电子商务创新联盟。

上海政府重点扶持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吸纳了大批优质电子商务企业入驻,200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大文化信息产业的培育力度,优化文化信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环境,引导文化信息产业在嘉定区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包括各类电子商务业务运营、平台开发、技术服务在内的“电子商务行业”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首。

“电子商务外包”的创新服务以及领先的模式也由上海的BIMC电子商务外包机构在国内率先推行,BIMC创始团队自2005年起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运营实战研究,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和网络整合营销策划经验,专注于为中国企业提供全面的电子商务服务,是中国电子商务外包托管领域的开创者:不仅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策划和咨询,还同时提供电子商务的外包托管服务,也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整合营销服务。BIMC总裁黄相如在国内率先提出:网络信息时代的企业品牌营销必须整合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并把该理论实践与发展;BIMC是国内最早也是最专业、做权威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 的咨询、策划、传播和服务机构,引领着中国电子商务外包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深圳紧锣密鼓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009年11月16日,深圳正式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又为深圳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来自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从事电子商务注册企业达3700多家(不含在淘宝、拍拍、阿里巴巴等网站的网店),其中相当部分是在近两年内成立。但“示范城市”如何“示范”?则成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各方探讨发展路径的共同命题。2008年底那场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让深圳的制造业厂商,开始集体思考渠道模式的转型——如何摆脱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上线电子商务无疑为一条新径。罗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尽管深圳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众多,但缺少业界巨头。而真正盈利的电子商务企业,实属寥寥。深圳对于电子商务发展探路,已是步履匆匆。深圳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就分别成立了互联网产业基地,其中电子商务企业成为引驻的重点。

据悉,深圳互联网产业园在房租、研发、知识产权和企业运营上,均给与入驻企业较大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政府开始在一些软环境建设上助力。今年4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服务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若干措施”,成为获批“示范城市”之后的首批新政,其政策探索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其一,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没有办公实体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使用托管企业的住所和办公区域为企业注册。其二,以政府信用为依托,构建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其三,由政府牵头,将支付系统、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等电子商务相关配套体系统一标准化,包括网络打假。“新政才刚出台,其效果要在后续才能体现。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正在逐步提高。”深圳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高圣涵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协会才160多名会员,仅半年时间已发展超过200家。

继阿里巴巴集团南方总部和国际运营总部落户深圳后,敦煌网也有意将华南运营中心选址深圳。除深圳自身的外贸产业优势之外,看好示范城市的带动效应,也是重要原因。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物流配送、营销推广等,与传统实业销售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深圳的电子商务发展要与深圳本地的传统产业优势相结合。深圳作为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服装、珠宝的集散地,其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先天的货源和产业配套优势,与传统外贸相结合是深圳电子商务产业的一大特点。

网上批发凸显东莞电子商务模式特征

拥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8大支柱产业的东莞,发展电子商务本来有着天然的货源优势。但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和过于“务实”的企业风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东莞本地电子商务产业却未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平台和网商。“落后于江浙,疲弱于穗深”——这是东莞本地电子商务企业的自嘲。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淘宝上销售的30%商品来自东莞,这个数据对于东莞数千家正在酝酿发展内销市场的东莞制造企业来说是,让他们高兴不起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出现的东莞电子商务企业历经十年未有所成,而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外来企业反倒成了东莞电子商务的主体。本来东莞发展电子商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八大支柱产业、丰富的货源资源,以及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数量众多的网商群体,但这些优势似乎并没有发挥出来。“东莞在电子商务发展上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黄伟群直言,“市场是敞开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政府在培育电子商务发展时,应该着重培养本地龙头企业。”虽有东莞有众多的网商群体与丰富的货源资源,但代表性平台与网商不多,没有形成巨大的带动与示范效应,同时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缺口达到5万人)也影响到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除了政府的资金扶持,东莞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也在多年的徘徊后回归正轨。在内销市场中,东莞着重发展网上直销(B2C)与网上批发(B2B)。东莞虽然是淘宝网货最大的来源地,但自有品牌企业并不多。现在公认的主流电子商务模式B2C中,对产品品牌有一定要求,而东莞的传统制造业主要为加工制造,缺少品牌意识,品牌打造观念不深。显然发展B2C并非东莞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因此,网上批发这一模式对于东莞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从今年开始,中国电子商务将掀起一股“网上批发”的热潮,占社会零售总额1/3的传统批发市场的庞大规模也预示了网上批发市场的潜力。

佛山顺德的电子商务推崇“乐从模式”

5月24日,今年1月刚刚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镇”的顺德区乐从镇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这个岭南小镇正在利用外脑加速自身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于2009年底提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佛山市,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发展电子商务之外,在各专业镇推广 “乐从模式”已经成为其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路径。

据记者了解,乐从正是依靠钢材、塑料和家具三大专业市场优势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突破。顺德还有容桂、北滘等家电制造基地,而南海则在有色金属加工、陶瓷等产业上有优势。佛山希望能在拥有制造和集散地优势的地方都推广乐从的电子商务模式。此外,作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镇的南海区九江镇,则在酝酿依托去年建立的广东银斯迪尔电子交易中心,尝试建立电子商务结算中心。乐从和九江电子商务的成功,已经让佛山改变了以往片面引进阿里巴巴等外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做法,转而在大宗商品领域扶持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乐从镇提出“以发展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家具、钢铁、塑料三大专业市场升级换代”,于是包括欧浦钢网、易发塑料网在内的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出现,2006年12月,乐从镇成为全省唯一镇级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试点单位。广东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黄伟群透露“乐从的电子商务模式与阿里巴巴等不同,它是在建立在庞大的实体商贸流通业基础上。”乐从镇镇长岑树德告诉记者,2009年乐从三大专业市场的销售规模接近700亿元,其中来自电子商务的贡献已经达到5%,虽然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今后会侵蚀一部分线下交易的市场,但是总体市场规模过去几年的增长都在30%以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拉开了乐从与其他效仿者的距离,岑树德表示,“我们现在是‘前无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相信未来电子商务对我们专业市场的贡献率将超过40%。”

在这样的情况下,佛山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推广“乐从模式”这一本土化的电子商务模式。

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倪全宏表示,“佛山市积极借鉴乐从镇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做法,充分利用我市众多专业镇各具产业特色的优势和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的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模式融合发展。”其实乐从的电子商务仍需继续扶持,目前乐从的家具行业网站、塑料网站及其它电子商务网站已多达700多家,但其交易量仍然远远不如在同一个地理位置上的家具十里长廊或钢铁世界。

7.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 篇七

1、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现状

1.1、体育课程目标不切实际

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但是这样简单是目标在很多城市学校中难以实现。究其原因, 主要是以为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提高, 很多学生都变成了小胖子, 导致体育课程难以按照教学计划正常进行。而相应的, 难以正常进行的体育课程使得学生们缺乏应有的锻炼, 使得学生们更加容易变胖, 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归根结底, 是因为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不明确, 没有依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指导, 这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机会的剥夺, 使得其身体素质一直不高。

1.2、体育教育仅限于体育课程之中

很多城市学校的体育教育仅限于体育课程之中, 缺少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体育课程固然是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的良好方法, 但是体育课程每周只有一两节, 难以让学生进行持续的、循序渐进的锻炼, 所以日常的体育锻炼不失为进行体育教育的良好方法。但是由于城市早晨空气质量较差、学校场地不足等原因, 很多学校无法通过早操和午间操等的设置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 这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大失误之处。

1.3、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受城市发展以及学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很多学校场地狭小, 或者是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而将之前的体育场地规划成为了教学楼等的建设, 使得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 严重制约了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体育场地不足是导致体育设施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学校资金的缺乏等造成了体育设施的严重不足, 学生们没有办法借助体育设施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 从而达到体育教育中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解决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2.1、针对中国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状况设立体育教育的目标

现在学校的教育一般都以提高升学率为主, 完全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但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去, 最后反而对升学率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味地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要求反而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对中国城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就是要针对中国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状况设立科学的体育教育的目标, 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让学生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得到考试成绩的提高。首先, 体育教育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设立, 不可设立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 使锻炼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次, 对学生的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切勿操之过急。最后, 体育教育目标要以能够促使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

2.2、重视对学生的日常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也不是只依靠一周几节的体育课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对于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应该融入到其日常的生活当中。首先, 建立科学规范的早操制度, 让学生在每一天的早晨都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锻炼, 提升一整天的精神状态。一日之计在于晨, 让学生在早晨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学生精神饱满, 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其次, 规范午间操制度,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充分运动, 缓解疲劳。日常的学习是十分枯燥的, 并且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午间操制度让学生转换注意力, 缓解早晨学习的疲劳, 提升学习状态。最后, 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体育活动, 让学生可以通过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以及跳舞等各项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提升身体素质。

2.3、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扩展体育场地

体育场地不足成为了很多学校发展体育教育的硬伤, 在现代城市环境下, 我们需要开动脑筋来对其进行解决。首先, 充分利用场地, 将小场地建设成为体育用地。很多人抱着传统的观念, 认为足球和篮球运动一定要有足够的场地, 否则就不能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等, 但是随着小场地教学的应运而生,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其次, 开动脑筋, 扩展体育用地。在小场地也十分缺乏的学校, 可以通过在楼顶建立体育运动场地等的方式扩展体育用地。

3、小结

综上所述, 我们现在的城市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严重的制约, 我们需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2]董翠香.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 (3) .

8.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现状问题探讨 篇八

摘要:城市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城市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不断的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和现代化城市,让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更好的助推城市经济建设,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同时让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现状分析;问题讨论;改革措施

目前,我们的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与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还不够高,其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考虑的不够周全、细致,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建设问题,推动城市化建设,让城市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规律的进行,绝对不能随意规划设计或者是单一的考虑某一个方面,例如,只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就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引起经济环境的恶化,那么经济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开展,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1坚持目标性原则

笔者认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要有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年度目标、未来目标三个阶段性目标,一切的规划设计工作都要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所谓人无完人,没有什么计划是能够面面俱到的,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虽然不能够保证城市各方面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在发展某一项目的时候,坚持不破坏其他城市发展项目的条件和环境,只有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城市的规划设计才会有进步的阶梯。

1.2坚持综合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牵连甚广,那么设计者就要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保持设计的前瞻性。在设计时,统筹的考虑的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结合国家的相关制度和发展策略,与城市未来的发展建立联系,不仅仅着重于城市外观的设计,还要考虑他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我们认为一个能够展现城市精神面貌、历史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强,前瞻性高的设计才是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才是值得落实、值得付出、值得建设的城市规划设计,同时,再要在此基础上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1.3坚持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居民生活的更加舒心、快乐,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广泛的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规划设计更具适用性,并且得到公众的大力支持,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公众履行了对城市建设的义务和责任,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的规划设计,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推进和谐城市建设。

2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的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建设发展,不利于和谐城市、经济城市、现代城市的建设,下文,我们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2.1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上文中已经讲到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单方面的重视城市的经济建设就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这样城市规划设计是万万不可取的。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规划设计过去偏向于经济建设,盲目的规划设计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味的追求完成上级的经济指标,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把大量的城市土地规划成建设用地,城市的绿化用地就会随之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城市的温度与农村温度存在非正常差距,而且,这样的差距逐年呈上升状态,城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逐渐的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的问题。从这一系列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的思路和工作目标制定不科学,缺乏生态发展观念。

2.2城市規划设计没有结合地方环境条件,存在照办发达城市设计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建设环境、文化环境进行,如若盲目的借鉴别人的规划设计,或者是没有经济基础打肿脸充胖子这样是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的,也是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没有结合地方环境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了地方历史文化。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求确实是要发展现代化城市,但是,具有古朴气质的城市景观设计并不代表这个城市就没有现代化气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是体现在这座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含量和他的公共服务水平,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犯了思想上的严重错误,盲目的把新建别具一格的高楼大厦当作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没有结合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至少从它灰色的建筑色彩上我们看不到他的历史底蕴。

(2)城市规划设计区域之间没有联系。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照办发达城市的设计方案,将好几个发达城市的社会方案拼凑成一个所谓的“整体”,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最差、最次的城市规划设计,因为他没有凝聚一个设计者的心血,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血肉的设计,它是没有价值的,致使城市的建设总是与别的城市有相似之处,引发审美疲劳。从中也体现出设计者个人素质的问题以及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

3如何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下列解决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案。

3.1完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

(1)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所谓可持续就是技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不损害未来发展利益的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有其选择的必要性,因为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前瞻性,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减低现代城市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然要支持现代的发展,就会不可避免的损害以后的建设条件,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未来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

(2)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坚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的呼应,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要求城市建设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城市建设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城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

3.2运筹帷幄,统筹发展

(1)增强设计师的全局观念。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一直存在两个难点:城中村的规划设计和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设计。两块的城市规划设计牵扯到的利益非常广泛而复杂,它包含了当地居民的个人利益、城市居民的集体利益以及城市发展的集体利益,因此,设计师在对这两块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保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首先要对这两块的规划设计引起重视,然后还要保证这两个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不脱离,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预留出这部分居民的安置地,对他们的安置不仅仅是经济补偿,还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住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住房压力,缓解房价上涨,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2)强化城市规划设计监督执行力度。城市规划设计不符合要求是不行的,规划设计了不实施,给上级领导画大饼,给人民群众画大饼更是不行的,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强化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其规划设计方案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讨论论证才能实施,广泛的吸纳群众意见,设计方案通过以后,要尽快安排实施,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绝对不能随意更改设计。

4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牵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牵涉一个国家的复兴和崛起,在未来的工作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一路披荆斩棘,斩断那些不利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因素,努力创造有利因素,全面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生.城市规划设计现状问题探讨[J].江西建材,2012-10-30.

上一篇:汉语言跨专业考研方向下一篇:送培到校小学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