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

2024-06-16

安德的游戏(精选11篇)

1.安德的游戏 篇一

安德的游戏影评 安德游戏的世界观,除去虫族入侵与人类反攻这一大背景外,其它重要设计在电影中都表达得有点过于仓促和潦草,至少对非原著读者缺乏足够说服力。比如人类的星际战争为何要如此依赖一群心智未熟的孩子?“安德”为何自一开始就如此倍受关注,与众不同?安德为何对自己身为“老三”的身世耿耿于怀?他与兄长彼得及姐姐华伦蒂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牵扯与羁绊?安德又是如何在严苛的环境与不断的挫折中步步成长,从一个在零重力教室里打斗的少年一跃成为最高舰队指挥官的?由于时长限制,电影几乎都没有给出清楚交待,在叙事逻辑上自然也难以构建起强力的支撑。不过当观众的思维通路对这些语焉不详的部分自动补完并默认放行的话,电影在视觉冲击及情绪感染上的出色便开始展现光辉。必须承认,无论零重力战斗教室的独特设计,亦或者最后大战的恢宏壮阔,都让人眼前一亮,而最后一刻的反转,也的确能让第一次进入这个故事的人感到惊诧,进而陷入思考。

当然,作为一部以太空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即便连最苛刻的观众也会承认,电影关于战斗的描写充满了想象力与史诗感。看到安德在操作台上带领自己的团队,指挥千军万马,那种挥斥方遒,弹指间灰飞烟灭的气势,举手投足都充满了优雅美感。安德如同一位交响乐团的指挥大师,整个战斗仿佛变成了一场华丽乐章,在不断变奏中走向华丽高潮。这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与段落,对于那些曾心怀将军之梦的少年而言,就是梦想成真的时刻。

还有另外一种情绪贯穿着整部电影。从始至终,沉重的压抑感在电影中强势横亘。这种压抑自原著而来,前期是安德不断地自我怀疑与挣扎,是面对强势者霸凌时的无奈反抗与疯狂失控;中段是在心理游戏与梦境中的彷徨不定;到了终局,则是在突变中将电影前100分钟所缓缓堆积的理智与情感都摧毁殆尽,最终胜利的喜悦却以少年主角的悔恨和泪水作为句点。少年发现了成人的欺骗与残忍,而为他拭去泪水的,却是异族锋利的指尖,何其讽刺。

《安德的游戏》为观众提供了两个维度的视角,孩子的游戏与成人的战争,当二者合而为一,孩子意识到他们的游戏原本是最残酷的战争时,或许曾经的传奇英雄,激动人心的战争,都会在现实面前显得虚幻与空洞。而回归现实,所谓的虫族其实也是我们的各种所谓“敌人”,国家的,民族的,派系的,个体的,如何去揣度他人的恶意,是否要先发制人,是否要将丧失抵抗的对手一再打击,甚至将其置于决绝死地,这是电影提给每个人的疑问,却并不赠送正确答案。这个世界,有人反思战争,也有人鼓吹仇恨,崇拜杀戮与铁血,对人类的最大伤害,一切惨绝人寰行为的主使者,从来不是什么心怀叵测的天外来客或神秘异族,那些双手沾染鲜血,打磨武器,并赋予杀戮美名的,分明就是我们的同族——人类。而那样的基因,就深植在你我及万千人的身体里,只不过他与善共存,彼此争夺,选择的权力,就紧攥在每个人的手里。

2.安德的游戏 篇二

《安德的游戏》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奥森·斯科特·卡德 (OrsonS cott Card) 的代表作, 它曾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 连续雄踞亚马逊畅销榜166个周之久, 也是在每个美国书店都能看到的经典巨著。1986年, 本书刚刚出版就获得科幻文学最高奖项星云奖和雨果奖。次年, 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揽了这两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 而卡德也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长篇小说作者 , 创造了科幻文学史上的一个空前的纪录。此后卡德又连续创造了多部安德系列小说 , 也因此将各种文学大奖收入囊中。卡德擅长以多种风格和体裁进行写作 , 尤其以系列科幻小说著称。其中以《安德的游戏》为龙头的“安德系列”是卡德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系列小说。迄今为止 , 这一系列已经完成了十二本 , 还未有终止的迹象。

《安德的游戏》文字优美, 心里描写细腻, 情节悬疑, 引人入胜, 同时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核, 堪称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本书受众广泛, 在全球粉丝无数, 其中不乏成功人士, 例如《暮光之城》的作者、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NBA巨星科比都是作者和本书的忠实粉丝。

从主人公安德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挑战自我和命运的无畏勇气, 敢于反省认错的可贵品质和坚忍不拔的宝贵精神, 他的成长经历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年读者来说, 都是发人深省, 令引导人向上的精神财富。这是一部科幻小说, 也是励志小说, 是一部激励全球亿万读者都为之亢奋的勇气之书;一部引人深思的道德教育之书。它完美融合西点精神与硅谷思维,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因此指定本书为心理教材。正如《哈利波特》系列一样, 《安德的游戏》的多部续集都引起了众多粉丝的强烈的反应, 在美国和欧洲有强大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同名电影也在2014年被好莱坞搬上了荧幕并在全球公映。

二、《安德的游戏》的故事梗概

《安德的游戏》故事讲述的是:在人类已步入太空时代的未来世界, 可怕的外星生物虫族已经连续两次大举入侵地球, 人类的防御力量几乎被摧毁。“第二次入侵”中地球人伤亡尤为惨重, 人类濒临灭亡。危难时刻 , 出现了出现了一个名叫马泽·雷汉的传奇人物, 在他的天才指挥下, 人类才扭转了战局, 地球勉强幸存。从那次来自外太空的异族攻击后, 地球上各国家史无前例的联合了起来, 组建了联合的太空舰队作战部, 建造并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星际远程舰队 , 随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利用这有限的宝贵时间, 人类一直在积极准备着抵抗随时有可能到来的虫族第三次入侵。负责保卫人类安全的国际舰队根据对虫族的研究, 决定授权太空舰队的指挥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天姿聪慧的儿童 , 把这些人类中最聪明的超天才送到外太空战斗学校中接收特殊的训练, 将其培养成为精英团队以对抗未来虫族的再次袭击。这些肩负重任的特殊学员将相互竞争, 迅速成长 , 为成为国际舰队的最高领袖而努力。他们期望成为像马泽·雷汉一样优秀的救世英雄, 在未来的太空战争中挽救危在旦夕的地球与人类。

安德·维京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 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的重点培养对象。教学主任格拉夫上校和安德森少校通过在新生身上安装监视器来了解安德的想法。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 安德的潜质得到充分的肯定, 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 在全封闭的环境下, 展现出了杰出的天份 , 凭借优异的战术、充沛的体能和对人性不可思议的理解力 , 他逐渐成为班里的佼佼者。与此同时 , 安德的特殊才能也激起了其他新学员的嫉妒, 他迎来了来新一轮的磨练。格拉夫上校有意制造内部矛盾 , 并通过隔离考察来监测安德的心理动态 , 以此来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以磨砺他韧性 , 培养其稳定的心理素质。终于, 安德克服了诸多困难 , 成功晋级到虫族母星附近的军官学校继续深造, 而那里曾经被虫族用来当做入侵地球的补给基地。安德参加的所有的训练都是在一场场虚拟的对抗游戏中展开, 然后游戏的的难度不断被加大, 一次次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不断有人被淘汰, 教官有意孤立成绩突出的人, 优秀的学员不择手段、拼命竞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挑选出一个心理状态最稳定、神经最强悍的、掌控能力最强的孩子。

安德的团队也仓促前往曾经被虫族占领的小行星殖民地。远征舰队的指挥所就坐落于此。在这里, 安德见到了多年前曾打败虫族、才华横溢的指挥官马泽·雷汉, 人类的英雄。他了解虫族的思想, 在模拟对战中负责设计虫族的战略和战术。在这里安德将和众多指挥官们一起模拟对虫族的战争, 毕业之后就可以真正的指挥人类的远征舰队。在马泽·雷汉的严格训练下, 安德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 以他超乎完美的天才能力带领他的队友在模拟战中对抗敌军。

地球当局最终将赌注押在了安德这个的“游戏”天才身上, 决定授予他地球远征舰队的总指挥权, 与虫族展开决战。马泽·雷汉和格拉夫判断出虫族即将发动下一次总攻击, 而训练安德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 为了使安德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上级和老师们都对他隐瞒了真相。这样做得目的是怕他在决战时有所动摇, 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勇气来杀伐决断, 确保其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心来领导国际舰队为地球的生存而战。一次次的战斗都是在指挥室中电脑程序中展开的, 安德对实际的战况一无所知, 他一直被告知这些只不过是模拟的战斗游戏, 都是对于他成为总指挥官的种种必经考验。他以为画面上出现的所有惨烈的战斗场景都是电脑的模拟程序, 而实际上却他作为最高指挥官一直在指挥真实而残酷的战争。然而一切都不是模拟, 不是游戏, 他们每次指挥的就是真实的舰队。每艘航母的陨落就有无数人失去生命。同时失去生命的, 是虫族的整个种族。

最后当以他超乎完美的天才能力赢得了最后、最关键的战役后, 才发现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自己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这个所谓的“游戏”是人类经历的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几乎消耗了地球的全部舰队, 也最终以弱胜强摧毁了虫族生存的星球。他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后, 却被告知这不是游戏。他开始陷入深深的自责, 沾满血腥的手挣扎, 怀疑起他的决策是否正确, 难道将一个物种灭绝的行为是换取和平的最佳方式吗? ......

痛苦之余, 在几近绝望的时候, 安德突然意识到虫族或许是通过意识来直接跟自己交流。由于虫族在生理构成上没有声带, 所以虫族的沟通是通过意识来进行的思维交流。虫族的末代领袖一直通过心理游戏, 通过无意识的梦境与安德交流, 说明他们不想再次发动战争, 而决战前虫族也一直在等待着安德的决定, 并未主动发起攻击。他顿悟到虫族的领袖蚁后之前就预测到了双方会由于误会导致大决战的悲惨结局, 并试图通过与自己的意识交流来避免战争。在战斗学校里玩的心理游戏和梦境, 就是融合了自己、计算机、虫族的思想的意识交流。

根据之前心理游戏中的暗示, 他找到了被摧毁的虫族巢穴的遗迹并发现了最后一个蚁后的卵。安德向其忏悔无意间犯下的错误, 而善良的他得到了后者的的宽恕。随后安德承诺将带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于是, 在完成他所谓的命运之后, 他选择了自我放逐, 带着虫族最后的希望之卵, 驾驶一艘星舰航在太空中永久漂泊来度过余生, 希望为这个种族仅有的幸存者寻找到合时的定居地。安德的旅程既是虫族的拯救之路, 也是他自己的心灵救赎之路。

三、安德的心理历程

年仅15岁的安德, 作为整个地球上最聪明的人, 在经历了各种被孤立、被挑衅、被欺负后, 逐渐在内心形成暗示, 认为自己的出生是因为地球需要聪明人来拯救地球, 而不是因为爱。这个认知围绕着安德的成长, 逐渐被放大, 成为其性格寡淡、内心孤独脆弱的最大根源。

来到指挥官学校之后 , 高负荷的体力与脑力训练磨砺着安德的身心, 加上种种疑虑, 自幼与姐姐华伦纳感情深厚的他此时迫切需要姐姐的鼓励和支持, 于是他给姐姐发了一封邮件。诉述心里的委屈与担忧 , 然而迟迟没有收到姐姐回信 , 不满的他随后当众质问上校, 他与同伴们发往地球的邮件是否被刻意拦截。虽然得到了答案和解释, 安德却因问了不合理的问题和顶撞上级而受罚。这是安德首次表现出对当局的不满 , 对强权说不 . 他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胆识、善良和才华也让一直被刻意孤立的他赢得了同伴的信任和支持, 领导者的天赋日益彰显 , 心里也更加成熟 .

在意识游戏中 , 安德一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异族女王沟通 , 越来越了解敌人的思维方式 , 心理状态也趋于稳定。虫族女王曾经试图用姐姐的形象暗示他, 她也是需要保护和帮助的。然而由于上校的干预 , 游戏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 安德对于战争的担忧和恐惧也无法释放 , 在压力下愈发严重 , 后来几乎不能入睡。

最终安德发现老师马泽·雷汉和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自己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对异族进行了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最终却以受骗者和千古罪人的双重身份实现了老师的期待。发现真相的安德彻底爆发了。他深信这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战争, 而现实则偏偏与自己的愿望相反, 这一切他已无力掌控, 无法改变。他感到愤怒、失望、内疚, 疲惫的他再也受不了心理的煎熬, 晕了过去。醒来后不顾一切冲出去, 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虫族女王, 向她承诺会保护虫族唯一的遗种, 为尚在虫茧中的最后一个虫族女王找到新的家园。

《安德的游戏》及其续作反复强调一个主题——用他者的方式思考。安德本人正是以这种方法理解并击败了虫族, 但也因此对其产生了同情, 而后自称“死者代言人”, 为消逝的外星文明代言。他孩童独有的纯真、善良、开放的心灵令他不可能痛恨他的敌人, 反而开始思考战争的必要性与文明交流的可能。

摘要:《安德的游戏》讲述了少年天才安德·维京历经重重考验, 指挥地球太空舰队打败了外星生物虫族, 最终却发现遭到欺骗并陷入反思的故事。同名电影亦是一部精美绝伦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关键词:安德的游戏,星级舰队,虫族,科幻文学

参考文献

[1]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许是.安德的游戏VS神偷奶爸天才世界的现实与虚幻.[J].2014.

[3]祝上.安德的游戏与拯救世界的孩子们[N].中国文化报, 2014.

[4]艳琳.安德的游戏[J].科学大观园, 2014.

3.《安德的游戏》很酷 篇三

安德屠杀敌人,但他只是一个刚迈入青春期,有点不合群的小孩子。格拉夫招募了他,并试图将他培养成这群新世代的领导者。不过,上司的亲睐并没有赢得安德对上司的信赖。格拉夫在一场大战前告诉安德:“我不是你的敌人。”安德的回答却是:“我不太确定。”

《安德的游戏》故事其实很简单——如何培养与外星虫族抗衡的太空战士。乍一看,剧情相当有趣,但仔细琢磨并不尽然。赫伯特·胡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老头们宣战,年轻人战死疆场。”这句话背后有着太多安德与其战友们的故事。

撇开历史不谈,仅从流行娱乐的角度,电影原著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简直就像先知,在1985年创作这本小说时就已经把握了未来的流行娱乐趋势。回溯到卡德的年代,电子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刚诞生,但他构想了这样一个故事——战争是一场游戏,战斗的主角非常年轻,他们有敏锐的反应力,思想仍具可塑性。这些尚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早熟的安德带领下,盯着大银幕用无人机袭击着或真实或虚幻的星球,那里居住着似乎一心想要摧毁地球的“虫”或“虫族”。他们按下按钮,“虫”们在顷刻间血肉横飞。他们拼死战斗但并不会死去。他们没有痛苦,却有满满的收获。

1985年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幻世界里,《安德的游戏》无疑是一本培养新世代战士的教科书。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小说置于推荐阅读书目之列,称其能够为士兵提供“方法论、伦理观以及领导力方面的指导作用”。而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和斯蒂芬妮·梅尔的《饥饿游戏》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安德的游戏》中的战斗学校观念,教导孩子们如何战斗。年轻士兵成为战争机器这一设计也出现在了很多科幻电影中,《阿凡达》到《环太平洋》皆如是。与此同时,游戏界也奉行少年战士,《侠盗猎车》系列赚的钱可比任何电影都来得多的多。

看起来,《安德的游戏》自诞生之日起就对未来有着极深远的影响,但时至今日,近30年过去,这本小说才被拍成电影。原因其实不难解释,几乎所有的书评家和科幻小说家都认为《安德的游戏》不可能登上大银幕——他需要拥有出众演技的少年演员,必须用令人生畏的特效来营造那样一个战争游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仅特效一项,对很多电影企业和导演来说就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读《安德的游戏》有感 篇四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卡德是位科幻天才,也是美国科幻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在两年内连续将“雨果”和“星云”两个美国最权威的科幻大奖收入囊中的作家,其分量在美国科幻界举足轻重。

看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安德的内心很善良,他所做的一切杀戮的事情,都是无心的,是大人们强加给他的。当他知道自己因为玩游戏导致虫族的集体毁灭时,他的内心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他有战争的天才,但他却不愿意将战争强加给任何种族、任何国家,甚至任何人(包括他的敌人)。最后,当人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时,安德却自我放逐,让自己的余生在太空中永久的漂泊。

这种不怕压力、不依赖别人、敢于面对困境的故事,对于从小就在蜜罐中长大的,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位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这本书将是你不错的选择。作者:

5.《安德的游戏》读书心得 篇五

首先非常佩服作者的脑洞,天马行空,恣意畅游,无边无际。作者写到了地球之外的太空还存在很多个星球,这些星球上都有生命,而且这些生命不仅繁殖力强,还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威胁。作者想象到地球人不仅在外太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而且坐着飞船来去自如;想象到外太空的失重和各种需要承受的身体压力;想象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场景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像作者曾去过那生活过一般,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作者的想象又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有扎实的物理和天文学知识,让读者不光是体会到作品的文学性和故事性,更多的是还能够学到一些知识。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是天才儿童安德为了拯救人类而出生,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训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打败了虫族,实现了人类的和平。安德从一个普通的天才儿童到最高军事指挥长官的成长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书里一直强调要想让他尽快成长,当上领导,就必须孤立他,学会孤独、寂寞,忍受常人不能忍耐的痛苦。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痛苦过程,但只要熬过来了,一切都值得。

6.《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篇六

这部长篇小说是由美国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所创作的。全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当时地球已经遭遇过虫族的进攻,人类为了抵御未来无形的危险,国际舰队开始寻找天资聪颖的神童,把他们塑造成舰队指挥官,而智慧稳重的安德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还是一个佼佼者。由于安德的天才智慧,战斗学校的校长坚信,安德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所以在安德六岁之时,把他送到了战斗学校里培养。

安德在战斗学校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新生训练,到火蜥蜴队,再到野鼠战队,又到了凤凰战队,但不管在哪个队里,他都表现出色而且进步奇快,不久便成为了全校最佳战士,迅速成为了指挥官,并以游戏的形式打败了虫族,那时他才11岁。

之所以安德能成为人类世界的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而更在于他在当时的位置,第三胎。在书中,当时地球人口超标,政府开出禁令:不准生三胎以上,最多两胎。而安德是特批而诞生的,他一出生就有了一个使命:成为人类指挥官拯救人类!如果他没有达成这个目标,他就会被身边的人排挤,最后毁了一生。正是这种紧迫感让安德讲他的所有才华都释放出来了,使他最终成为了英雄,虽然他并不想。

在电视上也有这样一次实验:一片玻璃下,压着一只毛虫,两只山雀轮流取食,一只来自伦敦的温室,而另一只来自某个高原,很明显温室中的山雀对毛虫束手无策,而高原的山雀稍动脑筋便想出了方法把毛虫捉了出来。可见当环境恶劣,生存紧迫时,人的才能才可以完全爆发出来。

7.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 篇七

长尾理论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的: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 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 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 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 只要有卖, 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 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 甚至更大。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 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举例来说, 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 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 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 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 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

克里斯·安德森作为美国《连线》杂志主编, 喜欢从数字中发现趋势。一次跟e Cast首席执行官范·阿迪布的会面, 后者提出一个让安德森耳目一新的“98法则”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范·阿迪布从数字音乐点唱数字统计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听众对98%的非热门音乐有着无限的需求, 非热门的音乐集合市场无比巨大, 无边无际。听众几乎盯着所有的东西!他把这称为“98法则”。安德森意识到阿迪布那个有悖常识的“98法则”隐含着一个强大的真理。于是, 他系统研究了亚马逊、狂想曲公司、Blog、Google、e Bay、Netflix等互联网零售商的销售数据, 并与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的销售数据进行了对比, 观察到一种符合统计规律 (大数定律) 的现象。这种现象恰如以数量、品种二维坐标上的一条需求曲线, 拖着长长的尾巴, 向代表“品种”的横轴尽头延伸, 长尾由此得名。克里斯·安德森在《连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首次探讨了“长尾”问题, 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文章之一, 而长尾理论这个词也频频在世界各地的会议室和媒体上出现, 成为商务人士讨论的焦点。长尾理论获得《商业周刊》“Best ldea of 2005”奖项, 并被《GQ》杂志称为“2006最重要的创见”。后来, 经过不断充实, 安德森终于写出一本影响商业世界的畅销书《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已经为不少人所接受。美国一位知名学者认为, 长尾理论体现了信息革命带来的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一方天地, 汇集在一起其影响却剧烈地震撼着我们的生活和经济, 长尾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商机, 将彻底地颠覆现存企业的运作方式。在Google就有相当比例的利润来自小公司的广告, 其首席执行官斯米特也坦陈公司的战略受到了长尾理论的影响, 并建议所有的商务人士都应该仔细研读这本“杰出而又及时的著作”。长尾理论的来临, 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 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执著于培植畅销商品的人会发现, 畅销商品带来的利润越来越薄;愿意给长尾商品机会的人, 则可能积少成多, 累积庞大商机。长尾理论不只影响企业的战略, 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 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 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安德森还提出了繁荣长尾市场的三大秘诀:一是提供所有的产品, 使客户的选择面更加充分;二是现在就开始降低价格, 对在线音乐来说, 通过公平定价、方便的服务、稳定的质量, 你也能够同免费同行竞争;三是帮用户找到产品, 长尾企业真正把消费者看作有血有肉的人, 有了它们的大规模定制化系统, 消费者就不必再屈就于千篇一律的大众化商品。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虽然来源于对媒体娱乐产业的分析, 但长尾理论可谓无处不在, 决不限于这些领域, 现在的丰饶时代我们已经能以合乎经济效益的方式把各式各样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 书中也列举了各个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实例, 甚至包括玩具制造商、厨房设备这些我们认为八杆子打不着的企业也成功地运用了长尾理论。

许多人认为, 长尾理论的出现颠覆了享誉盛名的“二八定律”。二八原则是经济学家帕雷托提出来的。商业领域的二八定律其实可以这样简单的解释:企业80%的销售额来自于20%的商品;80%的销售收入由20%的重要客户创造。二八原则给了许多企业家灵感, 也给了许多企业研究者新的启迪, 尤其适用于对忠诚客户的研究。因为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企业更多地关注产生巨大价值的20%的商品或者20%的客户。长尾理论对以上原则提出了质疑, 安德森认为只要渠道足够大, 非主流的, 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对比二八原则, 长尾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向:如何将企业以前无法顾及的80%的市场 (产品或者客户) 集合起来, 重新变成一个大的市场。网络时代使企业可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比如说网络平台) , 它能将不同种类的商品集合成一大市场, 并提供给80%的客户群以获取和之前企业关注的20%客户群差不多的利润。长尾理论的启迪与应用应该得益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当今的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销售可以支付很低的渠道成本而获得巨大利润。

由于源于网络现象, 长尾理论其实更多地诠释了网络商业的特点。比如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 直至拥有无限选择;由此导致无数利基市场 (或称细分化市场、小众市场) 产生;帮助用户做出选择的有效推荐 (搜索引擎、社区、论坛、博客等) ;顾客参与生产;用户的参与创造了“群体智慧”;顾客可以利用技术平台实现自我服务;用户口碑传播的效应, 让市场来“评测”等。消费者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无尽的选择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无限的需求最终在商业社会中得到了体现。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使得商业成本大大降低, 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为众多从前没有财力宣传自己或者只拥有很少展示空间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接触全世界消费者的大舞台。按照安德森的话说: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无限丰饶的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讲, 消费者开始拥有了无限多样的选择机会。在传统物质世界里被忽略或未曾得到满足的个性化需求, 在互联网世界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些满足甚至更多地超出了消费者自己的想象。作者用了一个“消费天堂”的字眼儿来形容繁荣的长尾市场。其实, 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可以期待的美好前景。“Google可以按每次点击5美分的价格出售广告, Skype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吸引了6000万用户。两者都是用户参与热情的好例子:企业原本需要花钱雇人做的事, 用户们却很高兴免费去做。这不是外包, 这叫‘众包’。众包的优势不仅在于经济效率, 有时候, 顾客们的作品更加出色。用户们的评论往往智慧深刻, 妙语连珠, 最重要的是其他用户相信这些评论。加在一起, 顾客们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唯有协同生产有能力伴随长尾无限延伸。在自我服务的例子中, 参与生产的人就是最关心生产的人, 而且, 他们也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在安德森看来, 由于互联网上资源的“丰饶性”, 面对几乎无限量的信息, 人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即使是在“网下”的传统营销环境中, 由于消费者的“零散”以及对自己需要的“茫然”, 商家依然可以借助“推荐”来实现缝隙商品由“长尾”的“末梢”向“根部”乃至“头部”转移, 从而尽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规模销售。其玄机就在于:利用商家和顾客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通过特定的推荐, 使一些本来位于“长尾”序列中的缝隙商品与热门商品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类别或序列, 这就大大“方便”和“简化”了消费者原本漫无目的的“海选”, 使得处于“碎片”状态的大量零散消费者也分门别类地站起队来, 从而不断地把缝隙商品由“长尾”的“尾梢”向“尾根”乃至“头部”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长尾营销盈利的秘诀就在于两个方向上的突破:长尾的“长”和长尾的“宽”, 这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下长尾理论应用的两种方向。

8.安德的游戏 篇八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主演:泰勒·克奇、琳恩·柯林斯、威廉·达福

影片长度:132 min

发行公司: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2年3月16日

影片根据经典科幻小说《火星公主》改编,讲述美国内战时期,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约翰无意间穿越到了火星。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当地几大族群的冲突,周旋于美丽的公主、英勇的盟友与狡猾的敌人之间。然而地球上战火纷飞带来的痛苦让约翰无心恋战;虽然几大族群都将他视为能够拯救火星的关键人物,可他真的能抛下过去,拯救这个水深火热的世界,扭转异星战场的命运吗?

环形使者Looper

导演:莱恩·约翰逊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布鲁斯·威利斯、艾米莉·布朗特

影片长度:118 min

发行公司:TriStar Pictures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2年9月28日

这部电影的背景被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影片基调十分黑暗,讲述了一群名为“环形杀手”的成员专门为犯罪组织暗杀来自未来的人,老板们会把暗杀目标禁锢,将其秘密从未来送回到过去,对于“环形杀手”来讲,他们的工作只是要将目标爆头并处理尸体,这样目标就能于他所在的时空干净地消失,这对于杀手而言,是一个有效且万无一失的系统。而杀手Joe在执行任务中遇到了未来的自己,所有复杂而两难的情节都在这里爆发了。

云图Cloud Atlas

导演:汤姆·提克威、安迪·沃卓斯基

主演: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裴斗娜

影片长度:172 min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3年1月31日

本片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第三部小说,这本书由六段相对独立但又有关联的故事组成。本片的一大卖点是这六段故事中各自的男女主人公,其实都是由同一批演员饰演的。但大部分观众直到片尾花絮才会恍然大悟:各个故事中的人物体貌特征差异如此之大,让人根本想不出居然是同一人所演,充分显示了电影化妆及特效的艺术魅力。

于2014年元月在内地上映的狮门影业科幻新作《安德的游戏》,目前已经下线。票房收入约1.4亿人民币,可谓不温不火。从观众反响来看,明显呈两极分化的趋势。但无论是褒是贬,将其视作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科幻商业之作是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在观赏本片时天然选取的视角。然而,这远不是导演所要传达的全部意图。

种族之战的逻辑:宁可错杀一千 不可放过一个

《安德的游戏》改编自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同名小说,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使卡德成为唯一一个曾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的作家。近年来迅速崛起、堪比好莱坞六大公司的狮门公司不惜重金买下改编权,欲将其打造成继《饥饿游戏》系列之后第二棵摇钱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片的剧情绝不平庸。

诚然,观众可以将本片的情节简单概括为“地球人英勇保卫地球、反击外星侵略并获胜,无非是我方下手重了点儿罢了”,这也无可厚非。电影之于娱乐而言,如能满足观众感官的饱腹感,商业目的已经达成。但本片并不宏大的特效以及相对狭小的战争格局,都已经表明导演的核心诉求并不在于“打得热闹”。

古今中外无数的战例,似乎对种族间的生死存亡战都秉持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不二理念。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逻辑既能表明战争的残酷无情,又能以“亡国灭种”的终极威胁轻易地绑架人性与道德,这也成为《安德的游戏》中太空大战的源起--地球人若不抢先一步,将外星侵略者消灭在萌芽阶段,待其壮大反扑时,我方将陷于灭顶之灾。

当地球人以这个逻辑将外星人连窝端掉之后,习惯于被压迫、被侵略的地球观众显然还没做好这种心理准备。是胜利之后的狂喜还是灭绝后的失落?

安德的双重身份:刽子手还是救世主?

本片中的安德属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角色定位。因此,集热血、执著、激情,乃至有点狡黠和天真的安德呈现在大银幕上时,基本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判断。只是这一次,影片赋予了这个小鬼“拯救全人类”的超级责任,目的是为了在小孩子与大事件的强烈反差中增加戏剧效果。于是便有了“你猜得中结果,却猜不中结果背后的真相。”

安德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在游戏机上将现实世界的外星一族消灭殆尽。真相大白后,安德认为是被当枪使,当猴耍了。而指挥官同时也是他的导师却坚称这完全是策略与战术,并非有意欺瞒。的确,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理。但最后的事实便是安德瞬间就拥有了两个极端的身份:刽子手和救世主。

对于难以挽回的既定事实,安德以小孩子特有的悲悯情怀,将外星种族的最后骨血拯救出来,带往安全之地,以求得心中上帝的宽恕。影片在此戛然而止,虽然是为第二集埋下伏笔,但从节奏的把控上也是适度的。在下一集之前,这部影片仍然值得回味:也许,世上的很多事就是如此,无论你设计得如何缜密,你所做的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所谓正义与不义,有时候确实只是胜利者的解读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德玩的是一场零和游戏,在这场太空之争中没有赢家。安德的赎罪之举让人类的斩草除根计划化为乌有。春风吹又生之后,外星人对地球人的反扑或更为猛烈。

nlc202309032021

一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将原书的精华完全展现出来,这是电影艺术自身的局限,这也正是如今优秀题材改编之作呈系列化的原因之一。关于《安德的游戏》的得失,也许需要等到这个系列巨制全部落幕,再下结论亦不迟。当然,本片在主演的选择上,可以再慎重些。虽然原书中的设定也是“小鬼挑大梁”,但由面相过于稚嫩的英国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出演安德,确实是值得商榷的。也许,这同样是一些中国观众对本片不感冒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小巴的气场还不足以罩住地球。

1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

导演:加里·罗斯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影片长度:142 min

发行公司:狮门影业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2年6月14日

故事背景设定在大灾变后的北美洲,自废墟建立起的“施惠国”之中。在国家建立后不久,其中12个行政区发动叛变,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叛变却迅速被都城以高科技与优势军力平息。为了惩罚发动叛乱的各行政区,都城要求所有行政区每年都必须派出一对少年少女到竞技场参加“饥饿游戏”。除了比赛开始后60秒不可踏离原地外,游戏没有任何规则,包括杀人也不受限制,而最后存活的贡品即为胜利者。

2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山姆·克拉弗林

影片长度:146 min

发行公司:狮门影业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3年11月21日

第74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和皮塔原以为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此时,第75届饥饿游戏开始,游戏规则突然改变。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杀戮赛场……

3极乐空间Elysium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主演: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沙尔托·科普雷

影片长度:109 min

发行公司:索尼电影娱乐公司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3年9月5日

2154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类存在:一类是非常富有的人,他们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而余下的穷人则在人口过剩、破败荒废的地球上苟延残喘。地球上的人们极度渴望逃离这个充满犯罪和贫穷的土地,前往富人所居住的“极乐空间”。能为两个世界带来平等机会的唯一人选是麦克斯,一个因病急需去极乐空间的普通人……

异星战场John Carter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主演:泰勒·克奇、琳恩·柯林斯、威廉·达福

影片长度:132 min

发行公司: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2年3月16日

影片根据经典科幻小说《火星公主》改编,讲述美国内战时期,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约翰无意间穿越到了火星。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因此卷入当地几大族群的冲突,周旋于美丽的公主、英勇的盟友与狡猾的敌人之间。然而地球上战火纷飞带来的痛苦让约翰无心恋战;虽然几大族群都将他视为能够拯救火星的关键人物,可他真的能抛下过去,拯救这个水深火热的世界,扭转异星战场的命运吗?

环形使者Looper

导演:莱恩·约翰逊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布鲁斯·威利斯、艾米莉·布朗特

影片长度:118 min

发行公司:TriStar Pictures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2年9月28日

这部电影的背景被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影片基调十分黑暗,讲述了一群名为“环形杀手”的成员专门为犯罪组织暗杀来自未来的人,老板们会把暗杀目标禁锢,将其秘密从未来送回到过去,对于“环形杀手”来讲,他们的工作只是要将目标爆头并处理尸体,这样目标就能于他所在的时空干净地消失,这对于杀手而言,是一个有效且万无一失的系统。而杀手Joe在执行任务中遇到了未来的自己,所有复杂而两难的情节都在这里爆发了。

云图Cloud Atlas

导演:汤姆·提克威、安迪·沃卓斯基

主演: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裴斗娜

影片长度:172 min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中国 China 2013年1月31日

本片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第三部小说,这本书由六段相对独立但又有关联的故事组成。本片的一大卖点是这六段故事中各自的男女主人公,其实都是由同一批演员饰演的。但大部分观众直到片尾花絮才会恍然大悟:各个故事中的人物体貌特征差异如此之大,让人根本想不出居然是同一人所演,充分显示了电影化妆及特效的艺术魅力。

9.《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篇九

书中作者把太空学校设计成一个游戏基地,安德在重度的压力下进行游戏,很有可能让安德沉沦、或扭曲、或不择手段。但安德可以抵住一切的心灵风暴和压力,这让我十分崇敬。

安德的教官为了不让安德产生任何依赖他人的想法,所以从他上飞船开始就让所有人孤立他、谤诽他、欺负他,使他彻底陷入孤独境地。不但如此,教官还让所有人与他为敌,让安德参与的每一场比赛都极其不公平,不管对手如何作弊他都不可以输,并且游戏的难度、压力一次比一次强;此外,教官还把安德与他姐姐分开,把他情感的依靠毁灭,使他不信任自己的姐姐;每一次在作战的时候,所有的计划书都自己做,没有人会帮助他,处处都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但他却能做出常人都不敢想的伟大事业。

10.《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篇十

安德・维京,年仅12岁,神一般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战斗学校。当时,人类打败了虫人的第二次袭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安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责任,他必须消灭虫族!在战斗学校里,他先后进入了火蜥蜴战队、野鼠战队,最后还做了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战队里,天天要玩游戏――在微重力空间用冰冻枪射击敌人,最后闯入敌军大门获得胜利,安德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不公平的,战斗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变性也越来越大,他要率领飞龙战队一帮只训练过几次、没啥战斗力的队伍和人才济济的狡兔战队战斗,他居然赢了!后来,战斗学院的教官派来了火蜥蜴战队来和飞龙战队作战。最后,飞龙战队还要和两个战团作战,但是安德赢了每一场战斗,于是,他毕业了。

他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指挥学院。在指挥学院,他见到了马泽・雷汉,马泽・雷汉教会了安德玩模拟机,但其实模拟机是真的,安德是在真的指挥联盟军队。他用巧妙的战术指挥战局,用战略武器――设备医生灭掉了整个虫族,当他知道他不只是在玩游戏,他真的灭掉了虫族后,陷入了心理崩溃,最后,将自己放逐,放逐在茫茫宇宙里。

11.神秘的安德罗波夫 篇十一

团干部—外交官—中央书记—克格勃

1940年,26岁的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卡累利阿·芬兰的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次年,德国法西斯入侵,他组织了青年游击队,而他早在1936年就因糖尿病和体弱被免除兵役,因此并没有深入敌后建奇功。

战后,安德罗波夫成为外交界新星,于1954年~1957年任驻匈牙利大使。1956年,当地爆发反政府武装行动。他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立即建议莫斯科出兵镇压。

当时,安处于这次政治地震的震中,不仅目击了许多匈牙利共产党人和国家安全机关干部被“起义者”打死后倒挂在树上或电灯杆上的惨景,而且看到数千愤怒的匈牙利青年将斯大林铜像推倒后切割的场面。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后来认识到,苏联非改革不可,否则也可能出现自下而上的动乱。

安在处理匈牙利事件期间有一个小插曲。据时任匈牙利反政府武装纠察队队长的科帕奇事后回忆,“起义”失败后,他被押到苏联大使馆,安德罗波夫笑容可掬地饷以茶点,还建议他到新政府任职,科受宠若惊。安叫秘书派车送科去见新政府首脑卡达尔同志。没想到,科一出使馆楼门,就被塞进装甲车押送监狱,一关就是7年。苏联大使的黑色幽默令“反革命分子”终生难忘。

回国后安当了5年中联部长,1962年升为中央书记。当时他的远大理想是,有朝一日接替苏斯洛夫,执掌党的意识形态大权。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虽然他既不是赫鲁晓夫线上的人,也未参与倒赫阴谋,但赫下台后,苏共政治局“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坚持要把安赶出中央,让这个未来的竞争者去克格勃。这是因为,苏联史上尚无从克格勃回党中央的先例。

1967年5月安被任命为克格勃主席,一连干了15年。在他的领导下,克格勃茁壮成长,由惩罚机关变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关,成了苏联的形象代言人。他因患眼疾而戴上的“蛤蟆镜”,被看作克格勃总头目的标志。

他很崇拜克格勃老祖宗捷爾任斯基,书房里挂的画像,既不是马列,也不是老勃,而是捷尔任斯基。他与捷尔任斯基一样,全身心投入克格勃的事业,亲自过问所有重大决策和行动。

他通过的第一个决议是建立对付西方特工机关和反苏组织渗透的新机构。

当时苏联约有3万名外勤专职间谍,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无孔不入,刺探国外机密,连西方各大城市商品价格的涨跌,也一日不漏地报回国内。

为加强对内控制,他建立了有800名干部的第五局,负责追查地下出版物,肃清意识形态异端邪说,用安德罗波夫的话来说,“我们竭力帮助那些思想混乱的人,使他们转变思想,消除混乱”。他签署命令,责成“密切监视被拒发去以色列签证的犹太人动向”。

在安德罗波夫时期,克格勃建立和接管了大批精神病院,无须出示证据和法庭审判,想把人关多久就可以关多久,理由很简单:此人患了“改革社会妄想症”,或“道德说教癖”,或“对自己估计过高”。受害者在精神病房里受尽折磨,被损坏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药物治成痴呆。

如何对付“持不同政见者”,安的信条是“擒贼先擒王”:与其大规模搜捕、判刑、驱逐出境,倒不如将两三个“首恶”或暗杀、或收买、或驱逐、或治成精神病,余者便不击自溃。

在安任克格勃主席期间,苏联出了一则政治笑话:

问:苏联哪座建筑物最高?

答:位于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克格勃大厦地下室。从那里可以观察苏联每个家庭、每个角落的动静。

但是后人还是认为,如果当时不是由安,而是由其他人来领导克格勃,苏联对内镇压可能会达到斯大林时代的规模。

安任克格勃主席期间,发生了三起重大的国际事端。捷克斯洛伐克想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于1968年闹起“布拉格之春”。安认为这是匈牙利事件的翻版,主张立即出兵镇压。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最高领导中有人慷慨激昂地要求对中国予以有力打击,安反对,勃列日涅夫赞同他的意见,没有同中国打仗,冲突渐渐平息。而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问题上,当时已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安与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都是力主出兵的强硬派。

15个月的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在离开苏共中央书记处时留下一句话:“我还要回来的。”果然,苏斯洛夫死后,安不仅回来了,而且坐进了苏的办公室,最后当上了总书记。迄今为止,与安一样出身特工的大国元首仅三人,另两位是老布什和普京。

安接替勃列日涅夫出任总书记时,笔者在莫斯科当记者,听到两则政治笑话。

临终关怀

勃列日涅夫临终前把安德罗波夫叫来:“尤里,你看我死后谁统治苏联?”

“我。”安德罗波夫答。

“要是人民不跟你走呢?”

“那他们就只好跟你走。”

一致通过

政治局开会讨论老勃的继任人选,有人提议安德罗波夫。突然,房门打开,安端着冲锋枪喊道:

“举起手来!”政治局委员高举双手。

“放下左手!”大家只举右手。

“好,政治局委员一致同意安德罗波夫同志任总书记!”

当然,安上台并不像政治笑话说的那么容易。

到20世纪80年代初,老勃多次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头脑迟钝,无力执政。

计划缜密的安德罗波夫使了两招:动摇勃的威信、打击党政机关中的勃列日涅夫分子。

1982年9月,勃在阿塞拜疆党代会上致词。他开始念一份别人起草的稿子,居然没有注意到讲稿同大会毫不相干……

会场骚动。勃的助手慌忙跑到他跟前,把真正的讲话稿交给他。他出丑的镜头通过电视里直播传遍世界。不是克格勃插手,谁有能耐制造这等丑闻?

安德罗波夫要清除的对手中,第一个是勃的副手和第一接班人——克里姆林宫二号人物安德烈·基里连科。安德罗波夫抓住了打算出逃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安德烈的女婿而被克格勃制止这一事实,从政治上搞垮了安德烈。

下一个牺牲者是勃列日涅夫的连襟茨维贡将军。勃列日涅夫让他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目的是监视安德罗波夫。1982年初,安德罗波夫立案调查一宗牵扯到勃列日涅夫女儿加琳娜的钻石盗窃案。茨维贡多方阻挠,并公开为外甥女辩护。几天以后,茨维贡头部中弹,死在克格勃总部办公室里。

现在轮到收拾老勃了。198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65周年大庆,天气预报说这一天非常冷,但安德罗波夫坚持要勃列日涅夫按惯例参加阅兵。勃列日涅夫在两位助手的扶持下,走一步停一步,艰难地登上了红场检阅台。他站了好几个小时,面部肿胀,肌肉僵硬,机械地向游行队伍挥动着麻木的手。三天后,苏联第四任元首与世长辞。一周后,安德罗波夫取代了勃列日涅夫在检阅台上的位置,为他举行国葬。

安德罗波夫一上台就励精图治,把整顿纪律、改进党风作为突破口。他在担任总书记的就职演说中号召,“向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更有力的斗争”。

他的反腐肃贪运动,矛头直指官僚政权。从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仅党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就有90多人,包括内务部长谢洛科夫,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在勃列日涅夫出生地乌克兰,25名党委第一书记有9名被罢免。在一度为勃列日涅夫领地的哈萨克,20名党政要员中有7人被整肃。他甚至枪毙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工业技术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和专门为勃列日涅夫一家和其他权贵提供短缺食品的莫斯科第一食品商场美食部经理索科洛夫。以往关押“阶级敌人”的政治监狱,首次塞满了腐败官僚,极大地缓和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安德罗波夫被人民看作彼得大帝、斯大林那样的“明君英主”。

然而,他把长期盘踞在安乐窝里的近1/3的高官赶走后,用自己熟悉并信任的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在安德罗波夫时代,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3名克格勃将军,比例超过斯大林时代。

他能否成为“苏联的邓小平”?

安德罗波夫从勃列日涅夫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靠出口能源和原材料,靠外国投资才勉强维持运行;农业和消费品工业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对东欧的控制已力不从心,国际上日益孤立;在科学技术上已降为二等强国。更严重的是,苏共越来越脱离群众。当时我认识的一位英国记者对苏联现实的概括虽然刻薄,倒也不失中肯:“领导装摸作样地相信马列,群众装模作样地拥护领导。”

安德罗波夫是个明白人,他在他主持的首次中央全会上承认,苏联统治集团高高在上,对自己所领导的社会一无所知。这是见诸报端的,未见报的言论更惊人:“苏联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世界帝国主义,而是来自人民的困苦贫穷。”

安德罗波夫首先大刀阔斧地整肃劳动纪律。

一是完善法制。1983年1月,苏联政府通过了《整顿居民服务企业和机构工作制度决议》。8月,党中央和政府通过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纪律的决议》,用规章制度保证劳动纪律。

二是严格奖惩。工作表现好的职工在工资和奖金上有优待,还可优先得到住房、自留地和休养证;对于迟到、早退、旷工等破坏劳动纪律者则加重经济处罚,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三是加强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发挥党政工团、同志审判会、人民监督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共同声讨违法乱纪现象。

对这些正确举措,下级在执行时虽说雷厉风行,但也难免简单粗暴。笔者在莫斯科有幸躬逢其盛。

在那些日子,莫斯科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警察、便衣克格勃声色俱厉地盘问青壮年男女和老百姓振振有辞地辩解的场面。在执法人员看来,工作时间应当老老实实地上班,大白天逛商店、泡电影院,八成是旷工!

每天上午,酒店门前都会排起数十米的长队。这是因为,当局规定商店开始售酒的时间从每天上午10时推迟到中午12时。俄国酒鬼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的,酒不可能留到第二天再喝。12时才开始卖酒,让酒鬼一早醒来无酒可喝,只好去上班,這一天就不至于“虚度”。

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成笑柄。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十分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他在三方面作了尝试。

第一,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承包单位比未承包单位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高20%~30%。

第二,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10%,工时损失减少1/2。

第三,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减少给企业下达的计划指标数量,提高合同作用,采用5年固定不变的经济定额,扩大企业在基金使用和物质鼓励方面的权力。

安德罗波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不断下降和完不成计划的局面;农业产值增长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5%;职工报酬有较多增长;市场供应明显改善。

安德罗波夫在理论上也有创新,强调应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迷信语录和照搬公式,号召按照生活实际在各方面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上,他认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盲目冒进,意味着提出实现不了的任务”。这无疑是对勃列日涅夫关于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论断的修正和否定。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上,他一方面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又认为不应轻视非对抗性矛盾,否则非对抗性矛盾很可能演变成严重冲突。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上,他认为社会主义国有制是不完善的,所有制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过程,不应简单化”。

在政治体制问题上,他公开承认苏联制度缺乏民主。

作为一位稳健的政治家,安德罗波夫虽然明白苏联社会亟待变革,但他所采取的是谨慎的、量力而行的步骤,目的是完善,而不是放弃社会主义,是为了使专制的国家机器更好地运作从而改善人民生活。

但是,俄罗斯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多数认为,安德罗波夫未必能成为“苏联的邓小平”。

一是由于他虽然对苏式社会主义的弊病有所了解,但害怕动摇这一体制;

二是他对应该怎么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并无定见;

三是他未能组成思想解放、精明强干的领导班子;

四是他对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成见太深。安德罗波夫病重时,有人建议请西方名医来会诊。安德罗波夫说:“我们一直说我们的制度优越,现在最高领导生病,反倒要求助于西方医师,我宁死也不干。”

当然,还有身体原因,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历史留给他的执政时间也太短了,满打满算,他执政只有15个月,其中3个多月又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未及大展宏图,否则20世纪末的苏联历史也许会是另一种走向。

他有良好的口碑

安德罗波夫身材颀长,举止文雅,富有教养,颇有学者风度。他英语流利,喜欢看原版英文小说,还擅长写爱情诗,但千方百计掩饰这些“资产阶级趣味”。他记忆力过人,几乎能逐字逐句地复述刚看完的百页文字。

就个人品质论,他极富魅力,能深入群众,平等待人,对秘书和周围工作人员给予高度信任。他反对奢侈豪华,工作态度孜孜不倦。这些都使他比冷酷的斯大林和昏庸的勃列日涅夫更能受到下属和群众的拥护。

安德罗波夫不论对家人,还是对自己,都始终严格要求,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同勃列日涅夫和时任苏共中央书记的契尔年科等高级干部一样,他住在库图佐夫大街临街的一栋公寓里,也就一套面积两三百平方米的四居室。苏联放弃社会主义后,楼墙上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的纪念牌被人敲掉,而安德罗波夫的纪念牌迄今仍安然无恙。

他的一个亲属是某剧团的二三流演员,一般都演配角。但在安德罗波夫出任总书记后,他的这位亲属也跟着得到提升,突然演起了主角。安德罗波夫得知后,立即打电话给剧团团长:“为什么您让我这亲属演主角?他还不配!他只能跑龙套!”

身为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月薪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样,为1200卢布,相当于当时苏联职工平均月薪的5~6倍。但他省吃俭用,常常把工资的一部分交给秘书,让他给一所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短上衣。有一天,这所孤儿院的女院长找到秘书,再三央求:“您给孩子们买的短上衣已经堆成山,都没地儿放了。您还是给孩子们买点儿别的东西吧!”秘书说:“不行,既然总书记叫我买短上衣,就只能买短上衣!”

曾任安德罗波夫专车司机30年的雷日科夫说,安不是一位难伺候的领导,他不像苏斯洛夫那样坚持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下,也不像乌斯季诺夫元帅那样逼着司机把油门轰到底。他不像勃列日涅夫那样喜欢自己驾车,让保镖心惊肉跳,也不要求别人为他开车门。如果时间充裕,他会让车速保持在每小时80公里左右,如果有急事,也能让车开到时速140公里。

安德罗波夫的时间观念极强,有时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有事邀人面谈,此人到他的接待室,待约定时间一到,秘书就会立刻请此人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时,不论他在跟谁谈话,也不论是否已经谈完,他都会马上对其下“逐客令”,转而接待预约者。

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苏联最高领导都遭人诟病,安德罗波夫是唯一的例外。不仅如此,他于30年代~40年代任共青团领导的卡累利阿,2004年6月为他新立了一座3.5米高的不锈钢纪念碑。这是苏联解体后首次为原苏联领导人立碑。

上一篇:学校反恐教育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疫情防控现实表现材料例文大全—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