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诗歌

2024-06-21

从军行诗歌(共9篇)

1.从军行诗歌 篇一

“给我一群学生,还你一支军队。”一条标语赫然在目,高挂在冬令营的主楼上。开始,我觉得那句话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后来,在我的脑海中,该口号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军训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

军训开始了。

每天的军训包括个人内务、操练及特别项目。由于内务和操练,我天天期盼特别项目的到来。特别项目涉及广泛的军事领域,比如军事常识、军事电影、野外生存、信任背投等。其实,没有每天令大家喘不过气来的练习与其对比,我们便会失去对特别项目的渴望。教官在操练时教我们立正、队列、步伐、格斗,难度、强度都相当大,烈日下的人难免动作不出错,出了错要被教官罚,做俯卧撑。面对直到两千个俯卧撑的惩罚,我们个个都心知肚明,这不是咬咬牙就能硬挺过去的。那半个月里,我们挂念的只有临近中午时分给我们送来的冰绿豆汤。随着太阳西落,叫人散架的一天训练过去了。我们坐在操场上,学唱军歌。我就是在那段岁月里萌生音乐细胞的。还有人被教官随机点名,要对着大家即兴表演。晚饭后,一身臭汗的我们要去洗澡。洗澡归来,夜幕降下,照明灯也照在了操场上。郊区和乡下的界线很模糊,说不清哪里开始哪里结束,这不,一群一望无际的蟑螂被探照灯迎来了,正活蹦乱跳着呢!第二天早上,起风了,缺胳膊少腿的蟑螂尸体被风吹得满天飞。时间一长,我竟然喜欢上了这生活。

半个月的军人生涯到达尾声了。目送着曾经共同经受磨炼的同学们离去的背影,我忽然发现,我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了,我们是肩并肩奋斗过的战友。跟他们一起撑过来,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会吃苦了,我成功了。

2.英姿飒爽从军行 篇二

斗篷

众多款式中斗篷绝对是强大气场的最佳展现者。双排扣、肩章元素的加入都让斗篷更具军装风格的特点,复古、强势又不失优雅的女人味。

左:黑色军帽 C&A

黑色手套 C&A

灰色双排扣斗篷 EQ:IQ

右:拼色四粒扣斗篷 COCOOM

拼接皮袖连衣裙 DKNY

饰拉链皮裙 Nine

双排扣

沿袭自战壕式风衣的双排扣款式是军装元素最广为人知的款式,无论是短款还是长款总能展示出简约、紧致的廓形。

左:橘色双排扣上衣 Seifini

军绿色短裙 Dizzit

棕色踝靴 Stella Luna

太阳镜 Dior Homme by Safilo

右:驼色双排扣风衣 C&A

黑色蕾丝衬衫 Tapenade

饰裙摆拼接及膝铅笔裙 Zara

饰皮质流苏踝靴 Santoni

太阳镜 Coach by Safilo

腰封

看似不够实用的腰封却成为时尚潮人们必不可少的亮眼单品。一条宽腰封就能勾勒出性感迷人的腰部曲线,配合花苞状伞裙更能凸显动人线条。

印花 Tee Zara

黑色不规则下摆透视衬衫 私物

腰封 Alexander McQueen from Thecorner.com

卡其色过膝裙 Alexander McQueen from Thecorner.com

黑色網纱高跟鞋 H&M

迷彩

最具军装特点的元素非迷彩莫属,这一季的迷彩一改一成不变的面貌大玩儿拼接和宝石镶嵌,为军装增添更多层次感和趣味性。

左:饰宝石迷彩上衣 Zara

军绿色 Tee Zara

黑色铅笔裤 SJSJ

右:圆领拼接上衣 Zara

军绿色衬衫 Zara

迷彩裤子 Zara

戒指 Morellato

陆军外套

绿色系的陆军外套可以说是实用又百搭的军装单品,搭配裤装或是裙装都能轻松把你打造成时尚潮人。

左:墨绿色陆军常服外套 Nine

墨绿色衬衫 Zara

棕色灯芯绒长裤 Dazzle

右:军绿色饰毛领陆军常服外套 C&A

黑色连衣裙 DKNY

饰金属腰带 H&M

3.从军行诗歌 篇三

从军行

作者:崔融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穹庐 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过细柳,

匈奴运数尽枯杨。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依稀蜀杖迷新竹,

仿佛胡床识故桑。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 萧县道中,萧县道中吴融,萧县道中的意思,萧县道中赏析

★ 道说诗词

★ 梅花诗词座右铭

★ 关于梅花的诗词

★ 梅花诗词座右铭句子

★ 梅花唯美诗词句子

★ 梅花唯美诗词座右铭

★ 梅花诗词座右铭语录

★ 梅花个性诗词座右铭

4.王昶从军滇缅诗词创作考评 篇四

关键词:从军滇缅,力尽关山,别开生面,文化交流

王昶 (1725—1806) , 字德甫, 号述庵, 时又以兰泉、琴德为号, 江南松江青浦县 (今上海青浦) 人。王昶是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 著有《春融堂诗文集》六十八卷, 《明词综》十二卷, 《国朝词综》四十八卷, 《湖海诗传》四十六卷, 《续修西湖志》、《青浦志》、《太仓志》、《陕西旧案成编》, 《云南铜政全书》皆刊行于世。其未刊行者, 则《滇行目录》三卷, 《征缅纪闻》三卷, 《蜀徼纪闻》四卷, 《属车杂志》二卷, 《豫章行程记》一卷, 《商雒行程记》一卷, 《重游滇诏纪程》一卷, 《雪鸿再录》二卷, 《使楚丛谈》一卷, 《台怀随笔》一卷, 《青浦诗传》三十六卷, 《天下书院志》十卷。身为乾嘉汉学著名学者, 王昶的一生并不像其师友那般坦顺平易, 他曾以一书生从军滇缅, 磨盾草檄, 备涉奇险, 这是同时代的学者所不具备的经历, 他以生花妙笔记录了行程所遇之奇险诡绝。

一、磨盾草檄的从军滇缅经历

自乾隆二十三年 (1758) 至乾隆三十三年 (1768) 这十年间, 王昶一直在朝为官, 仕途平稳, 且屡有升迁, 生活内容无外乎充任考官、入馆修书、随驾出行三类。总的来说, 这一时期的王昶春风得意, 生活安闲舒适。

乾隆三十三年 (1768) 王昶因两淮盐引案被革职。王昶革职时, 恰巧西南边陲有战事, 缅甸未靖, 乾隆派阿桂为兵部尚书定边右副将军, 总督云南贵州。阿桂素知王昶学问与才能, 便奏请其随往军营效力。王昶自撰文记道:“余以乾隆戊子十月十日从副将军阿桂公赴滇, 至樊城, 余取水道行, 明年乙丑正月抵永昌 (今云南保山) , 然后至于腾越, 途次所历为驿一百二十余, 为里九千一百余, 为日一百有二。”可谓关山万里, 备涉奇险。

王昶于乾隆三十四年 (1769) 春抵达昆明后, 不久即赴前线腾越, 三月份至腾越, 八月随阿桂抵蛮暮, 在此与傅恒、阿里衮会合, 三路合兵一处, 由蛮暮顺江而发, 驶抵老官屯, 向对岸的缅兵发起进攻。杀气如山, 阵云如墨, 双方攻守数合, 彼此都多有损伤, 缅兵虽被杀伤无数, 但老官屯营垒甚是坚固, 竟是久攻不下。这时, 阿里衮将军竟由于瘴疠之害, 病殁军中, “炎陬瘴疠蒸, 军垒烽烟乱”, 清军中也有很多士兵染病而亡。此时缅酋慑于清军攻势, 已有求和之意, 最终两军在虎踞关议和。王昶有两句诗很能代表他在军营中磨盾草檄的生活:“忽催传羽书, 磨盾缺明烛。就炊吹湿薪, 浓烟苦眯目。据地挥秃毫, 淋漓两三幅” (《寄查观察恂叔》) 。

二、从军滇缅对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王昶自乾隆三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一年前后在军中八年, 殚心军务, 未尝有一日懈怠, 耗费了大量精力后已心神交瘁。他在《答吴冲之学使书》中记道:“迩来疲惫已甚, 心如死灰, 身如槁木, 军书如猬毛, 此时若得觅一精舍, 偃仰其中, 作十旬休暇, 已不啻天际真人想, 何敢遂作莼鲈之梦耶? ”来往万里, 遍历河山, 烽火连天, 老友亡故, 托身戎旃, 怎不令人泪下潸然。此时王昶早已“虎头无复问封侯, 垂老心情忆故邱” (《发京师二首》) 。内心渴望的是“安得乡园老兄弟, 青蓑同上钓鱼舟” (《旅夜怀南北旧游》) 。从军西南对其思想之影响可见一斑。

久在戎幕, 间关百战之余, 王昶已看淡生死, 他对友人说:“裹尸马革寻常事, 寄语休嗤作计偏” (《将往云南》) 。这是一种豪情满怀的告白, 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缘自适。八年从军西南, 久历蛮荒, 使原来仅为一介书生的王昶愈加沉稳内敛。这样的生活无疑也锻炼了王昶的志气, 升华了他的壮心, 表现出对生死置之度外:“时倘死馁, 马革本非恋。随地有青山, 荷锸最称便。” (《鱼门以诗赠行次韵》) 甚至认为自己从军是“请缨差遂平生志”。这样的经历看似挫折, 更是一种升华。

古代诗人中多有漫游四方者, 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 壮游一方面是一个坚忍的锻炼, 另一方面使诗人作品更添奇情壮彩。王昶则不同, 他不是主动去西南的, 而是带着一种负罪的心情离开京师的, 自愧自惭, 无有怨言, 既不敢怒更不敢言, 有戴罪立功之意。与王昶同时的著名诗人中, 有过西南军旅经历的还有赵翼。乾隆三十一年 (1766) , 赵翼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镇安知府, 乾隆三十三年 (1768) , 朝廷对缅甸用兵, 赵翼奉命入滇赞画, 其诗歌对此也多有反映, 风格多骨劲开张, 豪迈健爽。但观王昶从军滇缅诗词创作, 却与赵翼迥然不同, 悲凉愁苦之气弥漫于纸。

三、从军滇缅时的诗词创作

王昶从军西南期间所作分载五卷《劳歌集》中, 其题材内容之新奇, 使西南诸诗于乾嘉诗坛别开生面, 新人耳目, 发时人所未发, 屹然挺立于诗界。滇缅八年于王昶虽为祸, 而实又为一福。统观当时诗坛, 抒写异域风光者, 如吴兆骞《秋笳集》,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 洪亮吉《万里荷戈集》, 皆是记西域边塞, 西南边徼尚少诗人问津。故王昶五卷《劳歌集》卓然醒目, 拓宽了清代边塞诗的题材范围, 足以独立于当时诗坛。

西南边陲的奇异风景, 边塞的生活情调, 皆是内地所未见未闻, 王昶用诗词进行描绘。《疏帘淡月》:

“荒湾远水, 讶灌雪凝冰, 亭亭十里。本少红妆采撷, 画船迄通。蛮云已尽寒江外, 但相同、箱花徒倚。谁能相认, 纤鳞微度, 闲鸥忽起。正白羽、初分天际。甚翠盖翻时, 幽香如此。不管露凉波净, 脂消粉坠。西池迢递知难到, 只盈盈、微点清泪。惟应月姊, 宵分遥对, 一奋秋意。”

前有小序云:“蛮暮南来, 湖外白莲数顷, 内地所少, 并无有采其花而食其实者, 亦不知为莲也。”前人关于莲多有描写, 或以轻松愉悦的笔调写采摘的乐趣, 或借莲表达坚贞的情爱或刻骨的思念, 而王昶所看到数顷的荷花在开放, 雪白的一片, 不采其花, 不食其实, 也不知其为莲。即没有“红妆采撷”, 没有“画船逸通”, 是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纯洁的世界, 那有谁认识她、发现她呢?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写景咏物而言, 写入作品时则已非景物本身, 而已染上作者的色彩, 借景物之名, 抒内心之情绪。王昶纪游羁旅之作, 随着足迹遍及大半国土、阅历日益加深, 作品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抒发个人情坏、羁旅愁思更加细微动人。

四、从军滇缅对文化交流的促进

王昶从军滇缅后因功复授职, 官至刑部右侍郎, 主持四库全书总集编纂工作, 此时的王昶彰显了对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云南第一部诗歌总集《滇南诗略》, 该集由先后编定的三书构成, 即嘉庆四年 (己未, 1799) 刊刻成书的《明滇南诗略》, 袁文典、袁文揆同辑;同年刊刻的《国朝滇南诗略》, 袁文揆辑;嘉庆七年 (壬戌, 1802) 刊刻的《续刻滇南诗略》, 袁文揆、张登瀛同辑。其中的编纂者袁文典 (1726—1818前后) 、袁文揆 (1750—1815) 兄弟俩都是云南保山人, 从1790年起, 袁文揆与其兄袁文典都曾在北京四库全书馆工作过。袁文典、袁文揆为保存云南诗歌资料,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昶的朝廷举荐, 袁氏兄弟正是得到了已成为四库全书总集编纂的王昶的举荐而入京的。

考察保山城“袁氏街”的来历, 与王昶大有关系:1771年王昶谪滇居保山 (当时永昌) 近一年时间, 与保山本地方的文人交好, 保山城内正阳南门街居住着姓袁的一户人家, 兄弟五人皆有文采, 于是王昶戏称此街为“袁氏街”, 这一户姓袁的人家即为袁文揆一家, 足见王昶爱才、惜才之心。因此, 王昶的滇缅之行, 促进了文学上的交流, 不仅诗人得“江山之助”, 使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面貌, 更具意义的是王昶举荐了地方上的文士, 让他们得以发挥才干。

考察王昶从军滇缅这一时期诗词的内容, 主要记述随军途中的所见所闻, 西南地区风俗之奇诡, 山川之险怪, 物产之珍稀。这无疑为中原地区了解西南边塞、风土人情提供了形象的素材,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从文学的文化功能角度看, 文人谪居西南时的文学创作的刊行, 让中原地区认识了西南边塞, 有利于朝廷进一步开发西南“丝绸之路”之茶马古道, 发掘滇缅边境的丰富物产。翡翠在清代得到垂青, 从缅甸经由腾冲、保山后进入朝廷, 深得慈禧太后的推崇和喜爱, 王昶等文人的文学创作对“翡翠”的描绘是使翡翠扬名的一个主要因素。

五、结语

王昶被认为是“清代格调派副将”, 其诗词创作在清代中期诗坛诗道日卑的现状下起到了示范与引导作用, 而且由于王昶拥有不同于一般诗人的特殊的政治地位, 交游诗友门人众多, 其诗歌主张和个人创作都被广泛推广, 最终成为“持海内文章之柄, 为群伦表率”的领袖人物, 对活跃当时文坛风气, 引导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王昶曾因泄露两淮盐运提引一案而罢官, 入滇缅军营效力, 考察王昶从军滇缅这一时期的创作发现, 不仅内容别开生面, 为诗人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对当时文坛及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昶.春融堂集[M].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

[2]何英芳.清史稿纪表传人名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 1996.

[3]纪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3.

[4]清词综[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10.

[5]严迪昌.清诗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2.

[6]王玉媛.论清代格调派副将王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5.从军行诗歌 篇五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碛:沙漠。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两首诗均以乐曲、月光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两首诗都表达了征戍士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

2.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4分)

答:尾联李诗以细节描写作结,而王诗以景物描写作结,各具匠心(2分)。李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细节,寓情于细节描写之中。王诗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到第四句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之景收束,融情入景,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2分)。

李诗赏析

《从军北征》是唐代边塞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描绘出了一个壮阔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人剪裁、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6.《从军行》说课稿 篇六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信息与生存》中《古诗二首》中的一首。《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本课是其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从军行》作为本组课文两首古诗之一,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二是凸显板块《信息与生存》的主题,使学生了解“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从而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本课时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时,我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的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法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品味语言,首先要读懂诗句。但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因此,本课时,我采用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而引出“边塞诗歌”的主题,进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提到边塞诗人,那就不能不提到王昌龄。《从军行》组诗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我们已学习过其四和其五,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其一。

课伊始从诗人、题目入手,整体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点。

(二)抓字眼明诗意 接着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②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注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从而突出“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一教学重点。

(三)想意境悟诗情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理解“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海风秋”(悲秋情节 凄凉)“羌笛”(别离乡情 幽怨凄凉)“关山月”(关塞山川 距离远)等字眼,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古诗的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无奈地叹息。家中妻子在呼唤什么?游子又在无奈地叹息什么?你能把妻子的呼唤和游子的无奈读出来吗?

(学生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深化了认识。这时,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依据诗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悟情明理,领悟诗人的情感,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立即趁热打铁,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诗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进而突破了“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

(四)迁移运用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7.从军行诗歌 篇七

一、大学生从军的原因

大学生从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每个人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但总体来说有以下因素:

(一) 这是多年国防教育的结果, 是祖国的召唤, 国防建设的需要

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 把自己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化作献身国防的实际行动,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是多年接受正面教育和引导的作用。随着中国家庭独生子女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能否担当起社会的重任, 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在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尤其是高校中国防教育后, 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走进军营建功立业, 这第一步的考验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 毕竟跨出这上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二) 国防实力的强大, 无战争、动乱状态之现实存在

长期处在和平时期, 同时, 在关键危难时刻, 都是人民子弟兵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 防汛抗洪、抗震救灾、处置突发事件, 都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威武雄壮的国庆大阅兵, 现代化的装备与逐步提高的待遇, 也是吸引大学生从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近年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引导

军事题材电视剧热播, 深入人心的有《亮剑》, “许三多”等一大批军旅作品、人物, 迅速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 象他们那样为国争光, 是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当这个机会来临时, 绝不会轻易放弃;

(四) 就业压力巨大及国家政策的优惠

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居高不下, 能顺利进行社会找到一份工作尤其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已经具有相当的难度。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也为提高兵员的整体素质, 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从经济上补偿或代偿贷款, 学历上有免试入学深造的机会, 政治上有进入军官行列的条件举措有利于个人发展, 退役后有招工就业的优先照顾, 宏观政策层面的极大优惠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二、大学生从军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走进大学的青年会越来越多,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青年一代的国防观念直接影响着全民的国防态度, 直接关系到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与实现, 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长治久安。高校充分利用大学生入伍从军推动国防教育, 对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提高国防技能, 普及国防知识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大学生从军能促进和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

从目前全国各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现状来看, 国防教育主要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 许多高校已将军事技能训练及军事理论教学列入必修课, 想尽办法配备或调配一定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有的学校是将学生全部送到军训基地, 交给部队承训;有的是高校自主训练, 由学校自行组织部分复员军人及高年级学生进行训练, 大部分的是请部队官兵到学校来, 利用高校的资源, 在部队教官帮助下, 对学生进行军训。显然, 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发展不平衡, 水平参差不齐, 除了领导重视程度不同, 在师资力量的配备、训练内容的选择安排、场地器材的缺乏也使许多学校的国防教育流于形式, 难以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有时也影响或阻碍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学习的热情与实践途径。通过参军入伍又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使他们找到了为国防作贡献的新的途径。不仅增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储备后备力量, 为军队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也为在校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我国高校能够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 大学生从军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 培养有用之才

让年轻一代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常备不懈的思想, 时刻警惕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和平演变的阴谋, 这样的国防意识将受益终身;而通过军事技能的学习, 体能的训练, 这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既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 调动积极性, 启发自觉性, 从而自觉接受教育, 搞好训练, 又靠强制的力量, 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 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军事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练兵, 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

(三) 大学生从军有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进入部队可以更进一步接受国防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 而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时, 事关国家的安危和国家命运的以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 最能在他们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像战斗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历史重大事件, 大学生虽然没有过直接的接触, 但也能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 不仅有学习英雄的思想, 更有学习英雄的实际行动。通过大学生从军的现象, 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三、如何搞好今后的国防教育

引起大学生从军热潮的出现, 尽管其优惠政策是在发生金融危机需要缓解就业压力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但它却是富国强军的一个战略举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 高考升学率越来越高, 同时九零后大学生的入学, 大量的独生子女都将面临服兵役的现实问题。如今, 国家的教育能力增强了, 人才资源丰富了, 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 大学生有投笔从戎的梦想, 军队建设有吸收大学生的强烈需求, 国家有把大批大学生送进军营的实力, 这是国运盛、人才兴、军队强的一个历史拐点。对高校来讲, 要抓住这个机遇, 利用好大学生从军的这个热潮, 扎实搞好国防教育工作, 力争国防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 齐抓共管, 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国防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 但确有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是认为完成了军训内容就是完成了国防教育, 达到了完成科目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转变观念, 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国防教育法》的要求, 完善国防教育体制, 真正把国防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达到和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

(二) 加强正面宣传与引导,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强化了年轻一代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非主流意识, 却淡化了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及腐朽的思想得到盲目追捧甚至崇拜, 国家的稳定、团结、共同发展的意识有明显的淡化趋势;少数大学生学生信仰缺失, 精神空虚, 道德低下, 追求物质享受和新潮刺激,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 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通过各种形式, 如板报、专栏、校报校刊、网络、电视等媒体, 大力宣传国防法规及相关知识, 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国防教育的现状, 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 努力学习掌握国防和军事知识,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奋勇拼搏。

(三)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按纲施训, 确保国防教育内容落实

从当今各高校国防教育的过程来看, 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相关的军事技能训练及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相应内容落到实处, 不能流于形式, 走个过场, 只是完成了课时数, 而不去管实际效果如何, 真正使学生通过军训后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阶段的高科技手段,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达到育人目的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已经日新月异, 大学生总是最能接受先进事物, 并在生活、学习中率先运用, 在科技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 教育者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 除了集中授课集中训练, 也要利用网络等远程教育系统随时随地实施教育, 不仅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要成为知心的好朋友, 一对一的交流谈心, 针对性强, 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其教育效果比集中教育要显著得多;同时要多组织各类活动、竞赛, 利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的机会, 把大学生的热情与知识转换成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 达到育人的目的。

摘要: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国防基本思想, 虽然现在和平时期比较长, 但亦不能出现麻痹松懈的念头, 国防教育还是要常抓不懈。高校的国防教育要大力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随时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 走进军营建功立业。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从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001.

8.从军行教学反思 篇八

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古诗教学我究竟要让学生掌握什么?40分钟的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有所得。学校的其它教师跟我说古诗教学应该在朗读上下功夫,分三步读:

1、能够准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读出古诗的韵味。

3、有感情地朗读。这就是本课我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9.从军行·从军玉门道唐诗翻译 篇九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翻译」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注释」

①玉门:指玉门关。

②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③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④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⑤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⑥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赏析」

上一篇:弱电项目培训方案下一篇:战狼一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