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中的启示

2024-10-08

失败中的启示(共10篇)

1.失败中的启示 篇一

在人生的路途中,谁都经历过成功和失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的教训当然珍贵。

那是一个星期六,***约我下午在公园的凉亭里挑战象棋。由于,上次象棋比赛中,我在班里战胜了他,取得了班里的象棋冠军。让他耿耿于怀,所以他约我挑战象棋。那天下午,我带上象棋和***在凉亭里汇合了。终于开战了。第一局我快刀斩乱麻,轻而易举得就把第一局拿下了。我开始有点得意洋洋。对***说道:“哈!哈!怎么样,先给你来个下马威。”而***却没有吭声,好像在思考第二局该怎样对付我。

第二局开始了。没想到***沉着、冷静,竟然和我下成了棋逢对手。“啊!我上当了。”没想到***用一个小兵来当诱惑,把我的部队引了过去,让我输了一局。决战局开始了,***和我都提高了警惕,认真起来了。突然***大喊道:“将军!”我顿时呆若木鸡。原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我来了一击。我连忙搬出我的救援部队,可是已经晚了。我又输了一局。没想到我这次竟然失败了,不但没有赢得胜利,还把冠军丢掉了。

我便愁眉苦脸的回家去了。一回到家,爸爸看见我这副样子,便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后笑了笑说:“胜负乃兵家尝试,来我们也杀上一盘棋。”说完便把象棋铺在了桌子上。我不明白爸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答应了。爸爸几下就赢得了胜利。这时,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能总结出道理。你下棋时只关注你自己的棋路,不观察对手的下法,这样肯定会输得。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和下棋一样,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要换位思考,要从多方面去想,这样你才会想明白、想清楚。”听了爸爸的话后我点了点头。

通过这件事,让我更深一层的领悟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失败中的启示 篇二

清明节刚过, 教导处通知我和另外四位老师:在上个月的多媒体公开课评比中, 我们被评为优。同时要求我们在全校老师面前上一堂多媒体展示课。接到通知后, 我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准备。我决定教余光中的名诗———《乡愁》。我查资料、写详案、做课件, 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 想借此机会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展示。从授课的内容、教学的思路到问题的设计我都很满意, 尤其教学思路———“听诗——读诗———画诗———写诗———背诗”, 感觉特别顺畅。尤其“画诗”“写诗”将是那堂课的最大亮点。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有老师在说“这一堂课教学思路真清晰”“5班的学生朗读得真好, 九年级的学生能读得这么有感情, 少见”, 随后我在任教的另一个班———九 (7) 班的试讲中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时的我信心十足, 蓄势待发。

展示的日子到了, 教导处特地在全校发了听课通知单, 很多别的学科的老师也都早早地坐在了多媒体教室里, 等待我上课。我面带微笑信心百倍地开始上课。一开始上课, 我就把本课的最大亮点“听诗———读诗———画诗———写诗———背诗”这一教学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并强调我们整堂课将按以上步骤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巧妙地设问, 学生精彩地回答,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偶尔一瞥, 我触到了听课老师赞许的目光。

当学生进行到第三个环节“画诗”时, 我觉得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经典好句层出不穷。趁着学生情绪高涨之时, 我面带微笑地抛出了下一个任务:“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了很多诗, 但总只是欣赏, 却不曾写过, 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来试着写一首诗吧, 现在我们进入‘写诗’环节。”话音一落, 我就感觉到课堂气氛沉闷下去了。学生的眼睛开始闪烁不定, 回避着我, 我心里充满了凉意。但由于话已出口, 只得硬着头皮鼓励他们说:“相信我们班有这个实力, 三分钟后我将点人大声朗读自己的佳作。”于是在我有意无意的迫使下, 学生开始拿笔在纸上写划, 时写时停, 他们的手仿佛僵住了。有的六神无主, 有的抓耳挠腮, 有的愁眉苦脸……如坐针毡的三分钟过去了, 我试着点了一名成绩较好的女生来读诗, 但她刚读到一半就停下来, 表示自己没写完, 读不下去了。我又赶紧点了另外一名同学, 救场心切!但他竟低下头摇了摇。这种情况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极为少见, 我的心咯噔一下, 有点慌场了。我赶紧调整教学进度, 再次提示, 再次引导, 并故作镇定地说:“看来大家准备的时间不够, 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又一个难熬的三分钟过去了, 我点起来的学生要么读起诗来结结巴巴毫无情感可言, 要么东拼西凑完全谈不上诗的音韵美, 更谈不上诗的意境美。此时此刻整个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局面, 见此情景我尴尬极了, 此时的我只感觉学生状况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苦。我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 只能一边在心里埋怨学生不配合, 一边勉强点几个学生读出他们写的“诗” (心想这是诗吗?) , 继续赶着场子。硬着头皮将40分钟上完, 甚至后面的教学环节都没有了时间, 最终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当时的情景真是难以名状。

课上完后, 自己感觉很累, 很失败。没有听到预期的赞美, 没有看到预期的成功。没有也不愿意去追问听课领导和老师的意见, 我只想逃之夭夭。

现在, 静下心来回忆那堂展示课, 仔细剖析自己的表现, 我悟出了很多很多……

一.要充分了解学情

在这堂展示课上, 学生分明是第四个环节“写诗”出现了问题, 究其原因是他们不太会写诗。是啊, 学生平时写诗就少, 或者根本就没写过;况且作文教学中也没训练到, 而我却强行要他们在公开课上短时间内写出一首诗, 并要求他们在众多的老师面前大声地朗读, 这的确让他们有些勉为其难。可谓教师好像备好了一切, 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备学生, 可学生才是课堂的灵魂所在啊。好的教学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做到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 即所谓“因材施教”。教学不应该一味追求挖得深, 学得难, 做得好看, 而让学生无话可说, 无感可发, 无所适从。这也就要求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知道什么对他们是有难度的, 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 怎样设计利于他们思考、利于他们合作学习。只有这样,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 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 这也是从“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

二.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 才有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 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如就教学目标而言, 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设, 而不能只单纯地预设知识目标。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多套的预案, 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 才会有生成的美丽。上述展示课之所以不成功, 就因为备课时忽视了学情预案的设计, 执教者在遭遇学生实际能力 (写诗) 达不到教学预期时, 就失去了对课堂的有效驾驭。

三.善于捕捉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之所在。古希腊有句名言,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样, 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 而这些变化又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密切地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敏锐地捕捉和发现这些有效的信息, 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 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 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 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如笔者上面叙述的展示课的情形。细细思量, 笔者另一次公开课上对于生成资源的捕捉应是成功的。我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 问:读了课题, 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有一名学生拼命举手, 被叫起来却说:“我读课题读出一个问题来, 为什么课题不是‘天游峰上的扫路人’?”。面对这个读出意外收获的孩子我顺势追问:为什么不加这个“上”字?请读读老人的语言、动作描写或许有发现。结果这个学生自己读出了他独有的答案:那是因为老人与大山融为一体了, 他是大山本身的一部分。多么精僻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多维对话中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带有个性的理解, 同时生成了一个事先没预设, 事后也不会被重复的教学过程。可见面对这些意外的收获, 教师只要善于导航, 仍能驶进美丽的港湾。当然, 这里还有一个正确评价学生生成结果的问题。如本人的这节展示课, 现在想来, 我对课堂上学生写出的“诗”用过高的评价标准要求了, 什么“音韵美”呀, “意境美”啦, 这都是对诗歌创作的要求, 怎么能用此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急就章”呢?如果当时我用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积极的评价, 哪怕是对一句话, 一个词加以赞赏, 也许课堂的气氛、效果就会好些, 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些, 也不至于导致整个展示课的失败。

四.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 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不仅形散而且神散, 那种所谓的生成实质是“放羊”, 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 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 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 那种所谓的预设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 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因此,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不过, 只是辩证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不要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 而要注重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我在教学中有点贪多求全, 只想着展示自己教学思路的完美,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整堂课的容量, 完全忽略了五班较七班而言, 其学生的思维虽较活跃但文学功底却差一些的实际, 从而导致了这堂展示课的失败。

3.失败案例的启示 篇三

http://wheresthesausage.typepad.com

Friends Reunited(故友重逢网)平台最近终于关闭了。作为社交媒体上的先锋之一,这个平台让人们能重新发现、联系上老朋友。这个平台在2000年推出,比起后来的Facebook整整快了4年。在2005年,这个平台还被广播商ITV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但后来ITV在2009年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它卖出,现在,这个平台终于要关闭了。对比之下,后起之秀Facebook虽然比Friends Reunited迟来了近半个世纪,但现在的市场估价已达2450亿美元。那么,这个故友重逢平台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弱洞见=弱主张

品牌和消费者保持联系的方式显然已经改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我认为品牌战略的根本仍然保持不变,即消费者的洞见仍然是制定品牌战略的根本,这正是该平台的问题所在。该品牌的洞见全部聚焦一点:人们希望找回曾经学校里的老朋友。不拐弯抹角地说,要寻找的那些人可能就是以前那个欺负过你的小孩,或是抛弃过你的男孩,而他们现在可能已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还是一个失业的懒汉。基于这种洞见,该平台服务的问题就来了——缺乏粘性。真找到以前的老同学了,留了言,之后又能怎样呢?为什么走回头路?该平台创始人史蒂夫·潘赫斯特(Steve Pankhurst)后来自己也承认:“我意识到在1000万注册用户中,很多人10年前都尝试过这种做法,但是之后他们的联系信息都过期了。”

强洞见=粘性主张

对比之下,Facebook的用户粘性要强得多,因此用户经常会上Facebook。这是因为该平台的真正洞见并不在于和朋友联系,而是基于“炫耀”。而很多人都有炫耀自己并得到别人关注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很难填满的。看看人们都在Facebook上发了什么帖子就再清楚不过了:自家完美的孩子从学校拿奖的相片,夫妇在情人节秀恩爱的相片,热门音乐会前排座椅上的相片(“看看我在哪!我在这而你不在哦!”)

大家喜欢的Facebook网页也同样遵循这个逻辑,正如我做社交媒体咨询员的侄子塔姆赫·伯雷尔(Teymour)对这些贴子的解释:“年轻人是否喜欢一个网页,主要取决于一个关键问题:能否帮助更好炫耀自己?你喜欢哪一个网页大家都能看到,因此年轻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品味和生活方式。”

如果你还不满意塔姆尔和我的想法,可以查一查西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说:“根据自恋人格问卷调查表明,那些更自恋的人在Facebook上会有更多的朋友,会更经常更新自己的网页。”

缺乏革新

虽然Friends Reunited一开始的洞见有缺陷,但是该平台比Facebook先出道了4年,仍然能够自我补救。而且,在2005年,它还拿到了ITV的一笔巨资,但是该平台没能够利用这笔资金去自我学习和自我革新,他们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品牌主张,让它和目标客户更具有相关性。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这么做。看看该网页在2000年底的截图,除了看起来很笨重之外,它还挂着同样的信息“你的老朋友现在都在干什么呢?”就像上面所说的——缺乏吸引力。

总而言之,数字化品牌必须让自己和实际产品品牌有所区别,不管是在形象、做法还是在联系方式上。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品牌成败的关键仍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者洞见,即建立一个具有相关性、可识别性的价值主张。

4.失败的启示作文 篇四

失败是什么?有人说失败是一场大雨后的一缕阳光;也有人说失败是一处被人埋下的宝藏。而对于我来说,失败是成功的捷径。

一次,学校举行科技节,我和小优参加了扑克搭高,老师让我们到比赛的场地。准备比赛了,时间艰涩地流动着,仿佛坠入我那忐忑不安的心房。比赛开始了!我一边折扑克,一边告诉小优要怎么搭这个扑克塔,刚开始我们的扑克塔没有出现抖动的情况,后来随着扑克的增多,扑克塔有些隐隐抖动,就像在巨人脚下的一株花。为了能使我们的扑克塔能搭高,我们便一点点地调整扑克塔。当我们把手上的扑克往上加到第五层的时候,“吧嗒”一声,我们的扑克塔塌了!我们的心也塌了!我们认为扑克塔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们也沉浸在悲痛的心情中,突然,我的一个想法把我从绝望带回希望:“既然我们的底层不稳,那就要更稳,不然越往上搭,越容易塌。”我的话语似乎点通了小优,她立马重新搭了起来,我也来帮她。当我们搭到第五层的时候,我们的脸绷的紧紧的,五官都扭成一团,我们从干净得发亮的桌子上拿走扑克,抖得发麻的双手抓着有皱痕的扑克的两边,缓缓地往上放,当扑克完完全全地放在塔上时,我们两个人立刻往后走,扑克丝毫没有要摇晃的痕迹,稳稳当当地站在桌子上,我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我们成功了!“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引导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5.失败的启示作文 篇五

记得三年级语文成绩不错,因而被语文老师选上参加语文竞赛。我兴高采烈地一蹦三尺。我竟有些飘飘欲然,骄傲自满,不像平时那样抓紧时间预习复习了。在亲朋好友面前尽是炫耀,尾巴都翘起来了。父母本质上什么表情,但却也高兴不起来。一些朋友听了也只是无奈地耸耸肩。我自顾自的逍遥自在,自以为很了不起复习也不复习,连老师亲人的劝告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常常想,反正都参加上了。到嘴边的肉还能跑吗?就这样,我懒懒散散地来到了考试的那一天……

考试的时候我也自信地不假思索地自顾自的写下去。选择题只是草草地浏览了一遍“刷刷刷”的写完了一面。填空题我竟然一时忘了词,左空有空地又“写”完了第二面。阅读题我连短文都才扫一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写了第三面。作文我也只是凭空乱想的编了一通。因此我很快就大功告成了!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环顾了四周——除了我没人写完。我暗暗自喜,笑出了声。

“016号选手,请注意——提醒一次。”监考老师严肃的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

害的其他人好奇的转过头,诧异的望着我。我脸涨得通红,把头压得低低的。但我也只是浏览了一遍,又左顾右盼起来。其他人都专心致志地小声读起来,监考老师一个劲盯着我,我也只好装模作样起来。但我只是想象着老师当时的鼓励的眼神,父母高兴的笑脸……

后来成绩发下来时,老师失望地摇了摇头。连我都吃惊,这是我的考卷吗?字迹上就寥寥草草,打红叉的地方不忍直视,不是答案错,就是字写错。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非常懊悔当初没有好好检查,没有认真写。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一些开朗的我竟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我感到生活没有了颜色和气息。

妈妈坐卧不安,虽然遗憾但还是耐心开导我:“‘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信心和勇气,才能成为一个正真成功之人。”妈妈的这句话把我心扉中堵着的石块忽的一下吹开了。

6.成功与失败的启示故事 篇六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穿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加强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7.失败中的启示 篇七

1936年, 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其政治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

首先, 从经济上来看, 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 以党中央为领导者, 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 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 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 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体制。它强调高积累, 低消费, 片面发展重工业。

其次, 从政治上来看, 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实行一党制, 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共产党领导一切, 直接发布政令, 管理国家事务, 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 领导终身任职, 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 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 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 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 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 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最后, 在文化思想方面, 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并采取行政手段特别是“学术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对待不同意见和观点。

苏联模式,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 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 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 战后的苏联在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 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上缺乏创新, 教条主义盛行, 思想僵化

苏共建党伊始, 列宁便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但苏共后来未能继承列宁这一思想, 反而将列宁主义教条化。其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到列宁、斯大林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 缺乏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和应变能力, 进而丧失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和批判能力。

二、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 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动摇执政基础

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片面强调重工业, 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 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 人民怨声载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继续延续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到其执政末期苏联经济已呈衰退之势。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也曾试图改革经济增长模式, 但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三、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 官僚腐败, 执政体制问题突出

苏联社会的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战争年代为了稳定干部队伍采取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 在战后继续得到巩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采取了稳定干部队伍的政策, 赋予各级干部程度不等的特权, 直接诱发了特权阶层的产生, 最终导致腐败成为苏联社会的毒瘤。

四、执政党建设乏力, 组织松散, 执政资源流失殆尽

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 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 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 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并不是苏共和苏联的独家产物, 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遗留在执政的共产党内和尚在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因此,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就要求执政党在实践的时候, 要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就要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 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 在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这个理论。

其次, 走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实质上就是各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结合本国实际, 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我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再次, 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在现代社会里, 执政是每一个政党都必定会选择的基本政治目标,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 他们除了有执政的政治目标以外, 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革命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无产阶级执政党就要勇敢地面对挑战, 围绕着执政问题, 认真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 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地加强, 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邢和明著 《中共眼里的苏联模式》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黄宗良 著 《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 人民出版社, 2005

8.失败中的启示 篇八

一直为这个项目实施辩解的奥巴马总统2013年10月23日在白宫正式承认了这个没有任何共和党人因素的“巨大失误”。除了承认这个世界IT超级大国的尴尬,沮丧之外,更是不惜一切代价“亡羊补牢”。这种近似疯狂般地在沙滩上补建高楼的做法是否有效,见仁见智。这个服务外包史上单年金额最大项目之一的失败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对项目的重视不能只落实在语言上

项目的政治价值,商业价值,市场影响,无论多高,假如没有匹配而又具可操作性的技术实施方案,项目管理的硬指标,与明确无异的责权利,成功实施的愿望最终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当美国卫生部把这个称为奥巴马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项目外包给加拿大CGI集团时,相关政府部门的各级官员无不向CGI的各层主管强调了项目的极端敏感性与重要性。他们回到政府大楼后,肯定自我感觉良好,不然项目不可能启动,而且准时得到政府拨款。 但从国会调查来看,这些“重视”都只落实在语言上、公关上了。

直至整个项目要正式上线前几个月的2013年夏,政府主管才开始在数量上,细节上检查项目状况,并从中发现巨大危机。其实在2013年10月23日前,CGI投入到这个项目的资源与时间一直不够,远不是他们在项目申请书中承诺的。但政府这边除了Email、会议外,没有一个紧盯着CGI管理层,并现场监控的。虽然美国卫生部的CIO是全球医疗卫生IT界的绝对权威,但是进入政界后,仅用政客的态度对待技术项目。这个接近三亿美金的项目,政府居然没有一个全日制的项目经理职位! CGI因此抱怨,他们需要许多信息来设计开发系统功能,但政府这边迟迟没有准时按质按量提供,有时甚至不知道向什么部门去提出问题。如此混乱而官僚的项目管理,就是几十万美金的小项目都要失败。美国卫生部的CTO Todd Park与政府负责此项目的CMS办公室副CTO Henry Chaos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必须问责。

技术高官在决策中没起到决定作用。

任何外包项目,无论买方还是卖方,一定要有技术专家把关。这个技术专家不只是“秀”,而一定是有决策力的高级主管。Healthcare.gov这么大一个外包项目,买家团队充斥着政府各相关机构的各级官员,以及这些机构与官员聘请的“高层次”咨询师。专业出身的CIO们,到了政府后,更像是政客,而不是IT专家了。服务供应商的ICG承接团队则是由与政府打过多年交道的渠道负责人与主管市场客户的高管出面。于是乎,项目从申请、答辩、谈判到启动,看不出任何问题,直到技术实施阶段全面爆发,而这些劣根早在项目启动前就已经隐藏在内了。电子商务国际专家Hengage的CEO Vlad Gyster在11月26日《华盛顿邮报》分析了Healthcare.gov失败的核心原因将其归结于技术高管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起到决定作用。在他看来外包项目的最终决策人应该是技术专家,而不是市场、客户、营销高管。从长期回报率而言,一个穿着沃尔玛买的便裤的技术呆子比穿着在纽约Macy买的阿玛尼西服的市场VP要好得多。技术专家不受外来因素干扰的最后决策权对政府项目尤其重要。这个教训值得中国外包深思。政府与科技园区领导要能做到让企业高管做主,外包企业的CEO们要有技术专家当家作主的大气概。政府官员与不懂技术的CEO充斥着中国外包的国际营销团队,是中国外包营销不给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择一个靠谱的外包提供商是外包

业务成功的第一要素,

选择一个在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人力资源,交付价格,质量控制,交流机制,与信用历史匹配的外包提供商是外包业务成功的第一要素。Healthcare.gov目前有两大外包商,加拿大的CGI集团以及QSSI (Quality Software Service Inc)。CGI虽然是全球外包业的大型企业,并在在健康与 公共卫生领域与IBM, Accenture,KPMG等齐名。但过去几年内,CGI承接的几个重大项目都出现了工期拖延、价格翻倍、质量低劣的问题,并被公开报道。他们承接的Canada Firearm Agency价值几千万美金,类似Healthcare.giv,甚至被当地政府全部清退,并被要求罚金。CGI得到美国政府的项目都靠几年前收购的美国首都附近的一家IT服务公司——ASM。这家公司核心优势目前看来就是与美国政府医疗卫生的部门有着紧密的私人关系。CGI令人丢脸的丑剧爆发后,QSSI现在被推上了主角。但这家公司更让专业人士怀疑:企业的亮点似乎是QSSI的老板是奥巴马总统的主要捐助人。假如外包承接商的评估与选择集中在了技术与管理以外的因素,那么外包项目的失败难以避免。美国司法部应该调查整个Healthcare.gov项目发包的过程。在这个事关美国社会未来的技术外包项目上,任何谋取私利的行为必须曝光,必须得到惩罚。

我们在多年的国际外包咨询中发现:中国外包在技术能力,方案成熟度以及管理经验上要得到实质上的长进,在目前的世界外包市场格局下,全面开放中国外包市场至关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但是,假如这个开放过程中,没有公平,公正,透明,惩罚严明的制度来保证,“开放”的最终结局是更多的封闭与自满。

有远见的外包买家清楚,在外包提供商的评估与选择环节中,掺入个人因素与私利考虑,失败的可能性会凭空加大。不为别的,这种过程选出的外包承包商觉得项目出错与加价都不再致命了。如此思维之下,本来就是陷阱重重的项目实施不出问题才怪。为了友谊,就不能在外包评估中考虑友谊。

外包项目的成功或者失败,

买家与卖家都有责任。

这不是外交说辞,而是这个集技术,商务与市场于一体的特殊服务业务的特殊点。就是外包服务供应商拿了项目就跑的极端例子——看似100%的失误在卖家这边。其实也说明外包的买家评估与选择工作有严重缺陷。目前CGI承担着Healthcare.gov项目失败的技术与实施原因,但美国政府的失误不可忽视。自从2011年项目正式立项之后,政府各级部门就在项目要求,性能指标上做不停的修改。CGI2013年11月在国会作证,美国卫生部,负责Healthcare.give项目协调的CMS办公室就在上线前三个月还在修改项目需求表。如此低级的管理水平,这个事关近两亿人,几千亿美金的项目想不出问题都难。现在的外包项目最容易“出轨”的起因来源于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近十年的程序开发方法论就是以解决Change Management为目的,而又能保持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为辅助。Agile方法论算是主流,也最有希望,但是离解决人的问题——交流与管理,依然遥远。 Change Management的核心还是人。不在法律与合同上严格约束买卖双方的Changes Requirements 与实施QCD的硬指标,就是一般的外包项目也会失败。在人情世故更浓,书面契约精神淡薄的中国商务社会,IT项目的变革管理需要得到双方的最高层的书面确认与餐桌约定,否则这个“人言可畏”的因素可以恶化到拖住中国外包发展的地步。

会拿外包项目的企业未必就是会

做项目的企业。

Healthcare.gov 危机最后一个值得中国外包决策人们深思的教训是:持续而高效的外包营销是与告诉外包买家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与如何处置主要风险的措施并不矛盾。CGI从项目招标,承接项目到正式上线前几个月,没有向美国卫生部的专家们提出过这个超大、超复杂的项目中的威胁与风险,并为此向政府提出变更变化的明确限制。难怪不少外包专家开玩笑说,会拿外包项目的企业未必就是会做项目的企业——因为会拿项目的外包承包商是市场营销的高管把关的企业,而会做项目的承包商一般都是技术或者专业人才把关的企业。差别深啊!那些敢于提出风险因素与失败可能,并且有相应处理措施的技术性公司是外包服务商的更佳选择。难怪现在“病急乱投医“的美国卫生部把惠普、微软等技术公司请入,没有请IBM、埃森哲等咨询公司。这是一个早该有的思路了,但是现在需要多方共同“解套”,是否有效,值得观察。一个生产PC的企业,与用PC作为硬件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戴尔一直步履蹒跚地转型,惠普收购了EDS,也没有在IBM的企业模式上做出突破。有时复制看似容易,其实风险更大。为什么?因为即便发现是迷途,也会为了面子固执而行。这在管理营销主管掌控的企业中尤其明显。

外包从来都与风险相伴。买家不懂风险,还情有可原,毕竟外包的一个目的就是转嫁风险——依靠承包商规避风险的;Healthcare.gov的案例表明,假如卖家不提风险,甚至掩盖风险,其实是更大的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外包买家对于那些信心满满的外包提供商更加小心谨慎。

这个教训对中国外包的市场营销极具启迪作用。第一,国际外包界对中国外包充满“优势”的营销信息本身就有抵触。其次,中国外包的代言人大多并非外包业务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就是说得再好,未必专业而令人信服。最后,中国外包充满着信心但多年不变的营销策略现在更会起副作用。

我们无法预测近七万员工的CGI的市场前景。就算是CGI根据合同条款把目前就已经超支的几亿美金都捞回来了,但未来失去的恐怕不止几十亿、几百亿美金的潜在业务,以及在这个行业中赖以生存的企业信用。CGI因为超级营销赢来的超级项目也许就此把CGI送入了末途。 其中教训,值得深思,值得借鉴。

作者简介

Stephan Sunn: 原任职于一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负责亚太区的CIO,服务外包与企业IT战略的市场推广。现任职于一基于中国的全球领先服务外包咨询研究公司,负责全球市场。服务过中美两国知名技术企业与电子商务创业公司,从事商务咨询,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等工作,具有丰富商业应用与技术创新经验。

Kanth Krishnan:美国硅谷系列新兴公司的创始人,也是硅谷活跃的技术市场代言人。目前任职于一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 负责企业的创新方案,市场开拓与应用开发。是供应链,IT构造,应用方案流程,软件外包领域的高级专家。

Doug Robertson:全球医疗IT解决方案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先驱之一。目前任职于一全美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是国际上应用IT解决方案与新兴技术解决医疗问题的专家之一。目前关注医疗方案的全球外包,与设备业的国际市场热点问题。

9.80后创业失败带来的启示 篇九

1、不够专注。

得益于新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头脑灵活的80后创业者,在饥不择食的情况,很容易陷入跟风的误区。绝大部分倒下的创业者,几乎都犯过这种战略摇摆的错误。Web2.0兴起了,他们挂上2.0的标签;SNS兴起了,他们套上交友的概念; 博客兴盛了,他们立马杀进去;视频崛起了,他们毅然蠢蠢欲动……要知道,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创业需要的是专注而不是跟风,大凡与点成就的公司,哪个不是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坚持下去最终走向成功的。

2、赌徒心态。

创业需要有胆识与胆量,但便现在这些失败的创业者身上的,更多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而非胆识。不少人以赌徒的心态,把能够忽悠到投资者的银子,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在此种心态下,企业能够做好,反倒成了一个奇迹。

3、名大于实。

综合所有倒下的80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创始人没有一个踏踏实实的、计划做一辈子事业的心态。在这样一个呼唤英雄和标杆的时代,一个需要题材的时代,刚刚崭露头角的80后创业者,很容易成为媒体乃至政界所关注的新星。但当泡沫戳破,神话主角现出原形时,其脆弱和幼稚却又令人叹息。

4、没有文化。

文化的最终形成,有赖于企业核心的价值观作为凝聚力和纽带。我们会看到一些很有名的公司总是年复一年的做一些外人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说经常喊口号,和搞一些很奇怪的集体活动,而且乐此不疲,

而现在多数的80后创业者并没有提炼出真正的价值观,更谈不上培育出合适的文化了。没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公司,最终不过一盘散沙而已。树倒了,猢狲立马就会散架。

5、战略失当。

很多80后创业者对“下海”的困难估计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市场。在考虑市场进入时,一般应该注意三点:第一,市场的空间容量和商业价值应该足够大;第二,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和壁垒,以维持行业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强大的巨头在虎视眈眈的等待市场培育者,以便其实行后来居上的追赶战略。

6、缺乏愿景。

愿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画饼。低级的愿景给内部人画利益的饼,高级的愿景让消费者引起共鸣乃至崇拜的饼。到目前为止,很少听说过有哪个失败的80后创业者能将自己企业愿景很简单明晰的广为传播。在这个方面,大公司做出了榜样。如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而阿里巴巴的则通俗的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公司的口号很宏亮,理想也足够高远和纯粹,能够很自然的凝聚人心——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

7、商业模式。

企业能够长久存在的首要前提是有利润的产生,即赚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现在多数创业者走的是一条烧钱的路,一直没搞清楚赚钱的方向在哪里。一个能够运转起来的商业模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多数80后创业者与投资者闹翻,甚至最终倒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一个钱字——钱的背后,则是商业模式的迷茫。其实,哪怕是一块钱的赢利,都应该被企业列为最优先实现的目标。有赢利,代表着企业尚有一口气在喘息着。而在这个残酷的竞争世界中,还能喘气的公司,就代表着未来坚持的胜算。

10.东芝公司审计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篇十

东芝公司审计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孙颖

摘要:历史达百年之久的制造业巨头日本东芝公司曾引领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走过一段辉煌时期,然而这个制造业巨头却因公司财务舞弊导致公司信誉瞬间崩塌,引起全球企业界和各国媒体关注。东芝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包括根深蒂固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高管一言堂,内部审计失效;与高管“合谋”,外部审计失察。企业防范审计失败应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重塑内部审计监察机构;完善外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东芝公司;企业文化;内部审计;审计失败

一、“东芝事件”的背景

东芝公司成立于1875年7月,是日本著名的电子制造业龙头企业。在东芝公司长达1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参与跨国并购活动,2006年曾以54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成为东芝发展的里程碑。2014年东芝收购英国NuGen核电公司60%股权,东芝公司得以在海外进一步扩张。但东芝公司2014年的财报两次延期发布,2015年9月6日方最终公布。该公司2014年财报信息显示,公司净亏损额高达38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2亿元。东芝公司在2001年设立外部董事制度,在公司规章制度中明确赋予了外部董事任命顶层高管等权力,同时设立监察委员会监督公司高管行为,2013年位于公司治理排行榜第九位,从该公司治理形式看,可谓健全和完善。然而十余年之后东芝公司深陷造假丑闻。2015年1月底内部监查委员发现其财务造假,并向监察委员会委员长东芝公司首席财务官进行汇报,请求彻查公司财务,但遭到拒绝。在2008至2014年7年间,包括3名总裁在内的高管层大规模参与了会计造假等违规行为,各业务部门共累计虚报利润高达1 518亿日元,约19亿美金,占到税前利润30%,造成2 248亿日元利润减额。此次会计造假事件是继2011年奥林巴斯以来又一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引发了外界对日本企业治理流程的质疑,公司积累的信誉轰然倒塌。东芝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其半数董事高管及总裁撤职。东芝公司此次陷于财务造假漩涡,对东芝公司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次东芝事件东窗事发?为什么相关审计机构没能制止东芝会计造假行为?面对东芝财务造假事件,审计部门应如何提高自身审计质量,防止此类造假行为再次出现?

二、东芝公司财务造假及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根深蒂固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

东芝公司长期财务造假事件被日本媒体曝光后,任职社长田中久雄及其他八位高管人士宣布辞职,引发社会人士及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对东芝公司企业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东芝公司一直秉承“忠实”、“效忠”的企业管理原则,“一言堂”、“家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弥漫着高管至上的文化氛围。日本企业文化多数推崇“忠”为先,高管层决定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产品生产种类、阶段性营业额等,高层管理人员下达生产及营业计划后,下级员工只能按照其所收到的“命令”来执行业务,尽最大努力来完成公司业绩。此次东芝事件发生,因电子产品市场不景气,营业利润持续走下坡路,因此员工为完成业绩任务,不得不采取虚增利润等会计造假手段来暂时掩饰其未尽职责。这种“等级”分明企业文化的存在,使得公司对外公开发布的财务信息也不尽真实。奉行“家文化”的东芝公司最终导致其董事会和监事会也互通成为“内部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外部监管约束力的影响,最终导致公司财务造假。

另外,“工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东芝公司利润增长逐年走下坡路。东芝公司致力于硬件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硬件产品类型多种多样。但当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种类新等特点使得软件开发及生产使用占据上风。即使日本是电子产业强国,但其公民也大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规模使用美国研发产品,iPhone产品家族同样蔓延大半个日本。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行业竞争中,日本继续坚持硬件产品生产,保持原有“工匠文化”,只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得不面临业绩下滑现象。东芝公司在2015年第二季度损失总计109.6亿日元,相比2014年同期利润同比下降76.96%,业绩水平下降严重。由于日元贬值导致贸易逆差加大,进口产品盈利空间变小,同时东芝公司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电视及其它电子硬件产品出口竞争力及业绩下滑,从而使得公司内部气氛紧张。因此,高管人员不得不下达增加利润率的强制要求。由于日本企业“家文化”员工为完成该项苛刻要求,采用“填塞分销渠道”法来虚增利润。

(二)高管一言堂,内部审计失效

日本政府出台的《公司治理原则》明确表示不允许高层管理者出任公司董事。而东芝公司社长西田在出任东芝全球总裁一职外还兼任董事会成员,故可造成东芝内部高管独大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东芝公司内部监事会也没能真正对公司业务及关联部门起到监管作用,监管效用缺失等均造成东芝内部高管权力独大,引发员工为完成绩效数字不得不进行财务造假。

另外,东芝内部审计部门未能真正发挥其确认公司业务、识别公司运营风险及审查公司业务流程的审计作用,多为高管提供内部咨询等服务,改变了其原有的审查作用。同时,东芝公司存在高管与董事会兼任现象,监事会也往往被“内部化”,很难真正对公司董事、高管及其他业务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监事会的效力基本丧失。当监事会工作失职,公司内部极易出现风险漏洞,引发财务造假等相关违法行为出现。这种职能失职对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造成利益损失,因而,作为审计第一道防火线的内部审计部门失职是造成东芝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

(三)与高管“合谋”,外部审计失察

内部审计是有效发现公司财务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外部审计是防止财务造假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因此,东芝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除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失职,没有履行应有的内部审计义务之外,作为东芝公司外部审计合伙人新日本有限责任监查法人也存在相应失察现象,外部审计师没能发挥其外部监督作用。会计审计公司、合作银行、证券交易监查机构等金融机构共同构成日本企业发展监查体系,总体来看,日本国家其审查机构并不缺位,因此外部审计机构没有审计出东芝财务存在的造假行为,极有可能是因审计机构与东芝公司内部存在“合谋”现象,以致导致外部审计失察,没有切实履行真实审计行为。

另外,审计师发生道德风险及缺乏谨慎性使其过分依赖东芝内部审计机构,未能有效对东芝内部控制系统、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进行恰当性评估,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必要程序,抽凭等相关工作未能严格进行,审计工作不严谨,最终导致对东芝公司审计失败。

三、“东芝事件”对我国企业发展及完善审计制度的启示

(一)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1.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产品种类、技术、生产效率等硬实力竞争之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企业文化”也不容忽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多崇尚“忠孝”文化,“从一而终”的员工往往被标记为“忠诚”的员工。高管层的决定往往代表整个公司的决定,可谓“异口同声”、“一呼百应”。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与日本企业相似的现象,公司内传承着高管至上,“一权独揽”的现象。“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等现象更不鲜见。但这种“一言堂”的公司治理模式一般不稳定,监督机制缺失,极易发生财务造假等相关公司危机,出了问题不仅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还会伤害公司建立的信誉及声誉,这种公司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在短时间内是不易重新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质量结构时,要重视全责分明制度,董事会与高管层应实行分离制度。同时,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相关公司内部组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切实形成制约关系并各司其职,方能使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重视企业人力资本

我国应吸取东芝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教训,需重视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公司发展方式,科学合理储备人力资源,了解员工所求、所望、所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同舟共济,加强员工团队协作能力,从深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认可度。此外,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创新,提高员工专业水平及技能水平,积极与企业共同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出一份力。

(二)重塑内部审计监察机构

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东芝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存在缺陷,监事会成员往往曾任公司高管及公司内部其他管理人员,因此,监事会在监督检查公司运营流程及运营风险上独立性较差,往往受公司高管决策影响,无法真正表达出真实检查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企业应重视外部独立董事人员对公司内部的监督作用,适当增加独立董事人数或比例,真正选拔与公司无牵连关系人员出任公司独立董事,补充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内部审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避免出现公司独立董事“稻草人”的形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争取从第一步就发现企业业务发展中出现的缺陷,将财务造假“扼杀在摇篮之中”。

2.优化内部审计模式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内部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普遍存在交叉现象,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管只留有建议权及监督权,如若要求对高管进行必要惩罚则需通过股东大会同意,因此监事会在一定情况下作用有限,同时监事会往往只涉及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对公司重大发展战略、业务流程、部门绩效、内部控制评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鉴于上述监事会监督权限问题,企业内部应加强监事会监事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并适时赋予监事会直接惩罚相关人员的权力,真正起到内部监督作用,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监管体系。

(三)完善外部审计制度

1.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激励机制

我国政府应加大力度对审计机构进行严格把控及分类检验,定期考核,进行审计信用分级。同时制定相应激励措施激励审计机构自觉完成审计任务,在最大程度上克服审计师与公司内部高管存在的相关关系,通过审计收费、审计任期及审计等级等规定来激励审计师审计专业性的发挥并提供高质量审计,发现并避免企业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大力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

审计师在检查公司基本财务报表及其他基本业务信息之外,更重要把控企业整体发展风险的存在,从基本面及整体共同监督企业,这就要求审计师采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来监督公司发展。审计师不仅要关注具体公司这一微观主体,还要具备“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专业能力,从公司战略及会计信息背后的真实性考察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关注高管层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关注公司经营风险在财务报表上的量化体现,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培养复合型优秀审计人才,得以由浅入深,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高管舞弊及财务造假类似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彩捷.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85-86.[2] 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论治理系统基础审计[J].会计研究,2006(4):16-22.[3] 杨易莹.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4(8):67.[4] 唐忠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治理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12(5):68-75.[5] 陈晓阳.审计失败原因探究及规避措施[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54-56.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上一篇:爬墙外出检讨书下一篇:财务主任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