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2024-06-22

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整体护理干预体会(2篇)

1.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篇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38例。在观察组中, 男患者20例, 女患者18例;年龄在26~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8.4岁;平均麻醉时间为 (4.6±1.3) h;术前平均睡眠时间为 (5.2±2.1) h;麻醉之前根据ASA分级, 为Ⅰ~Ⅱ级。在对照组中, 男患者22例, 女患者16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6岁;平均麻醉时间为 (4.7±1.3) h;术前平均睡眠时间为 (5.3±2.1) h;麻醉之前根据ASA分级, 为Ⅰ-Ⅱ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就是手术前一天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 详细了解患者的目前状态及病情变化, 从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优化手术方案;同时, 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讲述手术过程、麻醉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做好宣教及安慰工作, 让患者有所准备,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在患者麻醉之前进行导尿, 为手术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在手术之后, 将患者转移到病房, 等待麻醉苏醒。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 术前宣教。手术之前, 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讲述手术过程、麻醉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做好宣教及安慰工作, 让患者有所准备,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提高手术成功率[3]。除此之外, 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 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 拔管前后应平稳呼吸, 使患者清楚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导尿管的不适更需详细解释, 主要表现为很强的排尿刺激及尿不尽感, 而苏醒期人的本能反应为不想排在身上, 故须向患者形容那种不适感及尿液会收集到尿袋以解除其顾虑。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 一定要以安慰、鼓励为主,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皮肤颜色异常等情况;耐心和患者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与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 并且向患者介绍全麻的信息, 让患者逐渐信任护理人员, 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 (3) 术后舒适性护理。在手术之后, 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 避免体位或器械压迫神经与大血管, 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对于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来说, 需要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宜, 并且定时调整患者体位, 必要情况下, 可以升起床护栏, 对患者予以保护。对患者四肢血液循环情况予以监测, 保证患者静脉回流良好, 避免出现皮肤受压损伤的情况。 (4) 适当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在全麻手术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患者相应的镇静、镇痛药物, 减轻患者的痛苦, 避免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产生躁动[4]。在手术之后, 因为麻醉药物效果的逐渐减退, 患者痛觉逐渐恢复, 因为患者个人承受能力的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躁动。为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马上告知医生,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 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选用自控镇痛泵予以镇痛, 能够显著避免或者减少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 (5) 密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对于全麻手术患者而言, 经常会因为药物残留, 致使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或者通气不足的情况, 进而引发其它并发症, 出现头痛、烦躁等[5]。为此, 需要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密切监测,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就要马上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标准[6]0分, 安静, 无躁动;1分, 在吸痰等操作中发生肢体躁动, 在心理疏导后能够改善;2分, 没有刺激的情况, 就会产生躁动, 并且试图拔除引流管、导管等, 需要予以制动;3分, 强烈挣扎, 需要多人制动。躁动发生率为 (1分+2分+3分) 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为 (n/%) ,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进行t检验, 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心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 1分3例, 2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 1分6例, 2分4例, 3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28.9%,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99, P<0.05) 。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麻醉并发症, 一般患者均呈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升高、心律加快、不恰当肢体动作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发生器官系统并发症的几率, 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或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非常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3.2%, 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26.3%,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 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在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时候, 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后舒适性护理、适当使用镇静与镇痛药物、密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 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 可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根据临床研究[7]表明, 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和患者术前对麻醉苏醒期可能发生的身体反应了解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有关, 同时也和麻醉后的疼痛感、刺激性诊疗、呼吸抑制效应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 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 减少躁动的发生势在必行。

经过实践研究[8]表明,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监测与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 主要就是对患者疼痛感与动脉血气予以监测分析。在全麻后苏醒期, 患者知觉已经恢复一部分, 可能会因为伤口疼痛导致患者出现躁动。所以, 在患者麻醉苏醒期间, 护理人员必须协助医生对患者予以镇痛评估, 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给予患者镇痛治疗。除此之外, 在全麻苏醒期后, 患者可能会因为麻醉、镇痛等药物的残留作用, 出现通气不足、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副作用, 护理人员必须予以严密观察,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就要马上通知医生, 针对患者症状予以有效处理,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应激源, 在手术之后还会残留一些的麻醉药物作用, 对患者的感觉神经有着一定的影响, 如果患者缺乏对麻醉药物使用副作用的了解, 在面对外界刺激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 就会出现反射性反抗, 进而产生躁动[9]。所以,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而言, 术前讲解麻醉药物使用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以及相关手术内容, 可以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在出现相关反应的时候, 可以更好的面对, 不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从而减少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同时, 除了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之外, 还要加强保暖护理, 消除寒冷、光照、噪音等刺激的干扰, 尽可能减少患者躁动现象的发生[10]。尤其是术后吸痰操作,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 保证操作规范、合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加快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 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 1分3例, 2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 1分6例, 2分4例, 3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28.9%,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 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苏醒期躁动

参考文献

[1]淡延红.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分析及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19 (4) :145-146.

[2]左艳琴, 史秋莲, 黄素娟, 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22 (32) :122-123.

[3]陈秀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 2014, 21 (8) :126, 127.

[4]任细妹.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 2014, 14 (2) :22.

[5]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0) :1884-1886.

[6]胡同慧.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1 (6) :1327-1329.

[7]成昌霞, 郭静, 赵彩晶, 等.两种手术室空气质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0:86-88.

[8]柏晓庆.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 2014, 10 (7中旬版) :214-215.

[9]刘玉, 李玲.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11 (7) :1200-1202, 1203.

2.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篇二

【关键词】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37-01

随着医疗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生和护理人员技术越来越精湛,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不断被推广到临床上,深受患者的好评。手术麻醉的应用十分广泛,麻醉苏醒后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干预会影响术后恢复[1]。所以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缓解病人的情绪,避免影响医生继续手术。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各20例,年龄范围从14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49.7±2.9)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2±1.2)小时;试验组患者40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从9岁到92岁,平均年龄为(62.1±3.5)岁,手术所用时间为(10±3.5)小时。对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所用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麻醉苏醒后接受临床常用护理处理;试验组在常用护理基础上采取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试验组护理内容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病情预估,对护理人员和患者说明可能情况和注意事项;②跟家人进行术前交流,大概讲述一下流程,对意外情况交代清楚;③对症性护理:若患者呼吸出现急促,频率和幅度发生变化,应监测血气变化和调节氧含量;若患者情绪或行为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应询问医生,选取相关镇静药和剂量;若患者感觉不适,应适当调节患者体位,防止患者体位不适压迫血管和神经[2]。④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血压和心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表1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中,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X±s]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脉压差(mmHg)心率(次/min)对照组40150.6±21.295.2±8.765.4±5.990.3±5.8试验组40136.7±20.983.5±8.953.2±5.675.5±6.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

表2结果显示,80例腹部手术全麻醉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患者出现躁动人数(例)发生率(%)对照组403280.00试验组402050.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麻醉患者苏醒后容易出现躁动,导致血压和心率出现异常变化。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点轻微刺激因素都会干扰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情绪[3]。患者苏醒后出现躁动不仅会影响医生术中判断和操作技术,还会因为随意乱动造成伤口缝合困难、腹部脏器发生移位、出血量增加。腹部手术是临床上常做的手术,麻醉是手术中必备的过程[4]。患者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的原因有①麻醉药的药效减弱,使患者的疼痛反射恢复。患者意识恢复后,不能忍受这种疼痛出现躁动;②麻醉药使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患者苏醒后,麻醉药对呼吸肌的抑制作用没有消失,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出现躁动;③医生手术过程中,对脏器的牵拉和器械的刺激使患者机体感到不适,引起防御性反射,出现肢体的不随意运动;④患者意识恢复后,面对手术室安静的环境难以适应,容易造成恐惧出现躁动[5]。所以,对于麻醉患者苏醒后有效地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患者躁动影响医生继续手术,还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采取对症性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6]。因此,为了了解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我院选取80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试验组全麻患者苏醒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术中出现的意外从容面对,针对性解决患者出现躁动的因素。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躁动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避免患者随意运动影响手术的进程,值得广泛应用[7-8]。

综上所述,有效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措施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临床上专业的操作规范的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护理理论知识经验掌握不足。所以,我院应加大研究力度,术前预测和对症性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使用价值非常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84-1886.

[2] 胡同慧.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6):1327-1329.

[3]卫静,卫小娜. 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健康之路,2015,5(1):105-105.

[4] 柏晓庆. 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6(7):214-215.

[5] 李经纬,谭洪光,姚爱军,等. 地佐辛诱导对苏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999-1000.

[6] 李烜,王艳,张光明,等. 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恢复的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46-249.

[7] 钱叶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6(4):82-83.

上一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承认的专业资格证书下一篇:企业财产损失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