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2024-08-28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精选10篇)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一

在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在此我们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下面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育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爱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学的没劲,教师也感觉讲得没意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外,不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以至于孩子们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淡而无味的课堂教学,对教材钻研不精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兴奋得起来?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它让我谨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努力改进并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搭建发挥发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2.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 篇二

教学实践中,面对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篇三

可是,即使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我们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劳动中去体验,去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时代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启发和帮助,这是我读书的指导思想。

启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页,有一段话给我标上重点符号: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要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在这里,通往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没有封锁,这里有真正的和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还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有几个女孩子,曾经在掌握知识方面感到极其困难。从少年早期,我们就让这几个四、五年级的女生当学前儿童、一年级学生的教养员。她们从这项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的尊严感的幸福。否则,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她们就会感到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后来,这项劳动成了她们寄托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的事业。”

这段话和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就是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特别是那些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都相信他们有胜任的事情,都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是他们获得尊严的关键,相信自己是个有用的人的关键,而这一点,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那个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孩子。这两天开始了复习吟诵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一张表格,到老师这里背诵后老师就盖上印章,孩子们非常踊跃,下课时间也寻找我的踪影来背诗给我听,而在这长长的队伍中,就有这个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孩子,让我很惊喜。

上学期她背过的古诗,她还记得,她加入这个队伍,她也需要肯定,让我惭愧的是,当时由于时间太匆忙,她一时没有流利背诵出来,我就把表格还给她,没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后悔,如果当时我能不赶着去课室上课,能多呆一分钟等待她背完,或许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会更足,可是,我缺少这颗细腻的感受的心,这是我需要修炼的地方。

同时,我也更加相信:对那些基础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随他们算了吧,当他们不懂得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抓,让他们把基础一点点补回来,因为只有这样,等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加强,当他们能学会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就会回来,他们的学习也会从被动转为主动,因为他们尝到了学习成果的甜头。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篇四

一、张角创业失败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张角创业的标志是他引起了黄巾起义。那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陈胜振臂高呼,天下云集回应,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积极回应,终于_了秦王朝。遗憾的是,黄巾起义不仅没有得到天下英雄豪杰的积极反应,还被天下英雄豪杰镇住。他们通过镇住黄巾起义,走上各自创业的道路,镇住黄巾起义,成为他们创业的机会。为什么黄巾起义得不到天下英雄豪杰的反应?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汉室虽然在衰退,但并不至于灭亡。无论是精英层,还是平民层,无论是汉室还是人心。因此,张角的“苍天死了,黄天立”也许不能表达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民意,黄巾起义被朝廷和各路英雄豪杰叛乱镇住。

所以,我们不能逆时代而行。如果没有广泛的民意认可,没有持续支持和应对支配社会各种资源的精英力量,就会失败。如今,如果一个人想创业,他不了解市场的需要,也不接受银行的持续贷款支持,没有参加创业团队的专家,也没有积极的眼光,他创业成功吗?这也是张角创业失败的启示。

二、各路英雄豪杰创业失败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各路英雄豪杰是社会精英,他们通过镇住黄巾起义,走上了各自的创业之路。但结果,除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外,其他人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曹操、刘备、孙权为何成功?其他人为何失败?

其实,对于每一条路的英雄豪杰来说,他们的创业之路是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复兴汉室,以自己的实力和功劳铭刻在历。他们镇住黄巾起义时这样做,但镇住黄巾起义后,他们选择了割据之道。名义上是汉臣,但实际上对皇帝和朝廷不再忠诚,他们一个人就无家可归了。因为选择割据是站在皇帝和朝廷的对立面上,站在人心的对立面上。因此,人的心依然是思汉,在希望国家统一的大环境下,他们被曹操一个接一个地消灭也不可思议。谁给他们犯了这么大的错误?谁让他们失去了人心?

看看他们的表现:董卓、吕布凶残、废帝立帝、失去人心、天下英雄成群灭亡的袁术称帝、代汉自立、招致灭亡的刘表、刘璋保守后退、不肯进取的韩遂、马腾、马超如地震海啸、暴风雨般的私怨一直盯着袁绍优柔寡断,胸无大志,罗贯中说“羊质虎皮功不到,凤毛鸡胆事难成”,曹操说“大事不惜身,看小利逃亡”,这些评价非常正确,其馀的人只是闹着小闹,分汤

5.《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大家。他为中小学教师专门写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前苏联的一本教育经典。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中小学教师提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事例为代表展开的,既生动又精辟。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几条对我帮助和指导意义比较大的建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四条建议是:“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为了阐述这条建议,他说:“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我认为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孩子学东西其实并不用每天都去逼着、催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刚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听的多了,再加上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因此就很容易去学习。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觉得学好语文很难。因为他们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读、去写、去背,导致有些孩子对英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学好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苏大师说:“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想,我以前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机械性地抄写,有的学生头一天晚上抄写了很多词语和“日积月累”的句子,第二天听写的时候还是有一大堆词语句子不会写或者大量出错。我思考,能不能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就把这些基础知识完全注入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当堂就记下来呢?因此,我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轻松的方法:比如进行问答比赛、让同桌互相提问等。如果学生把这种记忆当成一种游戏,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养成记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记忆他们就不会感到有负担。比如教授“日积月累”里面的诗句,我先给孩子们讲讲这句诗歌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用意,还有诗句的大概意思。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抢答,我说诗意,孩子们说出诗句,或者反过来。然后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下来。当然,几天后对学生进行记忆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心理学中,人的大脑记忆是有曲线的,需要反复刺激,反复加强,才能加深记忆。

这样,我在一周以后对他们进行抽查,比如听写,默写等等。我还会出一些选择题的卷子给他们做,故意设计一些陷阱,刺激他们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论点就是: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有负担,不要给他们制造太大压力,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苏大师在书中的第二十二条建议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认为这一条是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学到最多的建议。其实,作为一位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来自于学生。如果每一个孩子在上你的课时都神采奕奕、目不转睛,课下经常问一些关于本学科的问题,考试时成绩优秀,难道你不感到幸福吗?但是这种幸福是需要自己努力获得的。怎么努力?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热爱自己的学科。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其实,我们学校平时非常注意这一点。

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首先就是要创设大的环境,让学生们从外在环境去感受学科魅力。另外就是“思考”。因为毕竟还有些学生对本学科是无动于衷、非常冷淡的,改变他们的途径主要就是思考,再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一旦让这些冷漠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情感活跃起来,让他们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就能鼓舞起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跟自尊感融合起来,他们冷淡的意识就将会被唤醒。除此以外,我认为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因素还有我们老师的个人魅力。这个个人魅力包括外表、内在、语言以及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当然如果这几点你都满足了,那么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除了以上两点建议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阅读。教师的时间来自于读书,只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老师就会获得很大的提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阅读,老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增加,也不会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这样在你讲课时,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有趣、深奥的学科知识甚至是学科外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也就得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当然,教师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平时在讲课时老师要“故弄玄虚”,故意留一些问题不讲,制造悬念,让学生们对此更感兴趣,他们在课下就会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悬念,这样做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从这儿看来,读书不仅对老师有帮助,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6.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7.《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撰写的写本书中,一共对教师有100条建议。其中第二条就是在论述教师的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书中举例说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表示:“是的,没有时间!”——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作者又举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公开课,由于他上的太出色,听课的教师与视导员听得太入迷竟然忘记了记录。课后,听课的教师对他说:“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长时间准备这节课?”那个老师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读到这我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什么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呢?为什么那个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继续往下读,我才知道“终生的备课”原来是读书,他不是为了上一节课而去准备,而是将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告诉给他的学生。再想想自己的备课,我只是在单纯的为准备一节课在备课,单纯的在备学习活动中的素材点,怎么样和这个老师一样,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与教学结合起来了,这是我要思考的东西。联想到大教研中观摩佳佳老师的一节活动《小兔找太阳》,一节原本简单的语言课《小兔太阳》竟上成了一节综合活动,活动中包括语言、计算、科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与记忆力。当孩子说道月亮有时也是“圆圆的、红红的”这个现象时,她也应将月食这个现象应答自如。活动后还留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太阳能热水去需要太阳”使整个活动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识点。能上出这样好的优质课离不开教师的实践经验,更离不开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才会在孩子提出疑虑的时候应答自如。

书中表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现在回想,为什么园领导和组长让我们看《教师成长手册》、《课程纲要》,给我们创设阅览室、让我们多看书,这都是有原因的。在没有弄懂原理知识、不掌握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去盲目的备课、上课是不会产生优质课的。

8.《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八

一、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在第一页就映入眼帘的一句话。

作为老师,有些时候似乎过于急于求成,当孩子们达不到我们在心中为他们确立的目标时,就开始催促甚至责骂。更为严重的是,偶尔我们会说出类似于这样的话:你不适合学习。但实际上,学习对孩子们而言也是他们想急切做好的一件事,而由于我们偶尔的“出言不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此厌倦学习,厌倦学校,最终沦为教育之外的旁观者。

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冷嘲热讽。

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我们不能因为花期不同而轻易否定这朵花所具备的开放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异禀之处,我们身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合适的方法或者给予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的使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进而享受学习。而“学习成就”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找出学生擅长的地方,让其树立自信,进而拥有学习的尊严。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是点燃孩子们梦想火种的最初的火苗,而我们必须努力地爱护这火苗。

记得郭文红老师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儿童,内心最真切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好人”,我们要细心呵护孩子们这小小的心愿,“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之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努力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学生不合理的认知,改变自己总是“先入为主”的想法,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每一朵花都平等的绽放!

二、获得进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

在书中的第二到第六章节,以及第十九章节,无论是说到教师劳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无一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关于教师劳动。

说到终生备课的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这里对教师备课提出了终生的要求:阅读,不断地阅读。如果教师想要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授课的过程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而创造的源泉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我们的视野自然而然就变得广博,我们所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变得丰富多彩。

关于学生学习。

在苏的观点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极其强烈的功利心,考试考什么就看什么,课本上要求什么才看什么。这就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偶尔进行的思维拓展学生都会觉得陌生。因而,我们应该在授课之余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结合教材进行相关的专题阅读对于进一步理解教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授课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充满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保护对象”。而后进生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信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后进生学习信心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让他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点”,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获得学习思索的信心。阅读会打开思考的源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鼓励“后进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也可谓教育的一些成就罢!

大量阅读,与教师是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与学生,是培养兴趣,树立自信的绝佳方式。

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九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走向成功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格的典范,一个普通教师开发自己资源的典范,一种站立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典范。当我们乘着新课程的航班,再一次拂去岁月的风尘,轻轻地靠近他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的重现,对于今天的时髦话题均有了简单明了的答案。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网络学习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10.《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篇十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而这些广博的知识从何而来?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举了一位讲课非常精彩的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更需要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拥有广博知识、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我们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关于儿童研究和教师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研究儿童,就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在上课时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我们要知道,上课时我们的注意中心是学生,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新教师初登讲台常常忽略的一点,总是按照备好的教案,一字一句的认真传授教材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也筋疲力竭,教学没有诉诸学生的心灵。而如果教师能用语言来创造准确、鲜明、儿童能理解的形象,就能启发儿童的思维。这让我深深反思,有时抱怨学生一个知识点讲了这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其实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到位,今后我要精磨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备课时就要思考这样表述学生能理解吗?不理解时我应该用个怎样具体的例子?

二、关于教学

我们要学会研究教学,在上课之前我们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这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上课之初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学中灵活应变,仔细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堂应该在一种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给学生最大的学习、思考、创造的空间。

三、关于学生

“在致未来的教师中”苏霍姆林斯基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儿童的学习脑力劳动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的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对待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和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能毁掉一个学生,所以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老师,我们一定要谨记,孩子们的学习之路刚刚开始,孩子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用学习来树立自尊和自信,教会学生进行脑力劳动,从中感觉自己的精神力量,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给“后进生”多一点爱。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当面对差学生出问题时,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书中的第十九条“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在小学里,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前两天看到网上一则消息,谈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其中就有一条是突出语文尤其是阅读在高考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考察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即使是数学试卷,阅读量也会增加。由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伴随学生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3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作文07-14

上一篇:集团发票管理制度下一篇:为你喝彩作文6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