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在线学习

2024-07-09

奥数在线学习(共14篇)

1.奥数在线学习 篇一

奥数学习方法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学习频道为大家推荐的

一:学习一些基本的原理与性质,我把这个过程称为一个理解与记忆的过程。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沙漏模型。学习沙漏模型的时候,我们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沙漏模型,它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2、它具有哪些很好的性质、有哪些比较好的结论?

3、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其他图形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性质,怎么证明这些性质?

4、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我们讲义上出现的各类例题都是在考察我们是否掌握了这些性质,并且能很好的运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最后的这一个环节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只是起到了一个检验与熟练的作用。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大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这个问题上面。在孩子们连定理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都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奢求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呢?

在数学的学习里面也存在“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的情况。第一次接触到一个新的问题,一定要从根本上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地方都是今后解题时可能会遇到的隐患。在学习新问题的时候,记忆同样重要比如一些结论。

还是那沙漏模型举例—: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论,需要我们记忆。但是一定是在理解并且会证明的基础上记忆。就算现阶段不要求学生证明,也要能看懂老师的证明过程。这些记在脑子里面的基本定理与结论是我们今后能够快速解题的保障。

二:学会将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我以前讲座的时候说过的“学习解决多知识点的考题”。小升初考试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也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考试。现在的难度水平较五年前还是有很大提升的。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很好的解决多知识点的考题。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认同,现在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如何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什么是数学语言呢?在解决应用题时,方程是数学语言;解决几何题时,画图及添加辅助线就是数学语言;解决行程问题时,行程路线图或者柳卡图就是数学语言。现在孩子们这个环节做得还不够好,题目读不明白不读深入,从题目中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我思索了很久也没有想到什么具有一般性的技巧,我想唯有多做题多练习不断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2.奥数在线学习 篇二

当前多数奥数班强调“做题”训练, 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 帮助他们准备考试, 也许还帮助他们通过了考试, 目的不是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而是教给学生解决某些偏题的技巧, 试图通过大量的训练来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做题获得的仅是“呆滞的知识”, 仅仅做题的数学教育很难超越知识教育, 有时甚至连知识教育都不是, 更谈不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由于过于超前和繁难, 结果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无法提高, 原有的一些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可能被扼杀.在培训内容上, 奥数一般要超前于所学内容三、四个年级的水平, 难度太大, 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 无论从培训方式还是培训内容上讲, 当前奥数教育都是对学生数学智力的掠夺性开发.

一、什么是“奥数”

数学奥林匹克活动, 即解决数学难题的竞赛.最初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 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喜欢提出问题 (包括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答案的) 向其他的数学家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最初的数学竞赛.1959年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IMO) .

奥数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交叉, 所涉及的内容有着高等数学、甚至前沿数学的背景,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能在中学讲授的, 它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 经过命题专家们的特殊化、初等化的处理, 变成了只需要具备初等的基础数学知识就能够认识、理解和解决的奥数问题.它与常规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在对称、极限、连续等基本数学思想下, 激发和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 难度、深度都大大超出中小学的教材, 仅有运算能力和应试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奥数也是“高难度数学题”的代名词, 是专为对数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而设的竞赛活动.最初被引入我国时, 是作为一种选拔智力超常、能成为数学家潜质儿童的工具.

奥数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数学兴趣.奥数的本质是数学, 所以不离开学习数学的意义, 即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

而目前社会上的奥数班,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奥数教育, 很多是打着“奥数”的幌子搞应试教育, 其课堂多半是对同一题型的反复练习, 以达到解决奥数难题为目的.训练是技能层面的, 不管如何训练最多只是熟练技能, 很难转化为能力.能力的提升必须以思维为导向, 过早地让学生学习奥数技巧, 而不是体验和掌握思考的方法, 会逐渐泯灭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阻碍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丘成桐曾说, 获得奥赛只能证明考试能力而不能代表数学能力.

二、奥数“热”的主要原因

1.“名校热”导致“奥数热”

以前奥数并没有现在这样“热”.奥数升温是由于民办学校招生, 而学校又拿不出衡量、选择学生水平的标准造成的.一些重点中学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选拔, 由于报名的学生人数较多, 一些学校为了能够优中选优, 在出题时就会选择一些“奥数”题目以拉开距离.如今奥数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的每一个角落, 优秀的奥数成绩就成了很多孩子叩响名校的敲门砖.而实际上, 庞大的奥数学生队伍中, 只有1%—2%的学生能考取相应奖项被名校录取.也就是说, 98%—99%的学生学奥数, 只是起到陪练的作用.好学校数量有限, 而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期望值却在不断攀升, 不可调和之下, 本来用于培养选拔少数人的奥数被彻底异化, 成为活跃于学校教育体制之外, 却又对学校教育产生着巨大制衡作用的选拔利器.家长之所以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班, 其目的并不在于孩子本身素质的提高, 而在于以此作为工具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 奥数热的本质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 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上“兴趣班”并不是孩子有兴趣, 上“特长班”并不需要孩子有特长.我国的奥数早已偏离了发现人才、开拓数学未来的初衷了, 各类“奥数”总体上已经丧失了培养人的目的, 沦落为竞争的工具.也难怪我国奥数热了十多年并没有真正选拔出数学人才.

2. 奥数背后的经济锁链

有些民办学校为了标榜自己的办学特色, 列出一批奥数获奖名单, 以吸引生源.也有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把一些竞赛试题汇集, 包上奥数封皮实现商品化.奥数热的升温还有一些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些教师将学生在竞赛中获奖作为评优、晋级的砝码, 无形中为奥数热推波助澜.

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在评论奥数时说:“在奥数背后是一场成年人的利益之争, 成年人靠奥数班敛财, 研究机构靠炮制奥数教材赚钱, 他们利用了当前的择校机制, 一手扮演了裁判, 一手扮演了运动员, 把孩子和家长往奥数培训机构里驱赶.”“要致富, 教奥数”.“奥数热”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包括教育培训、教材出版、房屋租的巨大“奥数经济”的蓬勃发展.

3.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家长多是抱着三种心态带孩子学奥数的:

⑴考名校.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家长哄或者被老师推荐到奥数班里去的, 尽管不少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数学, 学费也不便宜, 但他们依然硬着头皮千方百计要让孩子挤进奥数班, 甚至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被公办学校“智优班”录取, 逼孩子请假几个月在家专攻奥数.

(2) 从众.还有一些家长是由于攀比心理作祟, 看到左邻右舍甚至整个小区里的小孩都参加奥数学习, 自己的小孩如果不去, 就是做家长的不称职, 不能让小孩输在第一步.

(3) 多学没坏处.许多家长透露, “大部分奥数题自己也不会做.”所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进奥数班会吃亏, 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奥数老师, 让他们学会运算技能, 即使得不了奖, 学学也没坏处.

这样一来, 使本就课业负担重的中小学生, 身上又“加负”了, 也导致很多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奥数热对中小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奥数热在某种意义上讲, 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1. 奥数热不利于学生数学智力的可持续开发

作为一种数学竞技, 奥数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可以参与的.当前奥数教育有两个不良的倾向, 低龄化与泛化.调查表明, 64%的学生参加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奥数学习, 大部分小学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奥数的, 过分低龄化.除此之外, 小学奥数教育泛化现象也极为严重, 很多学校80%~90%的学生都在学习奥数.

2. 奥数热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奥数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择校热, 但是奥数热出现之后又进一步强化了当前的择校机制, 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奥数教育是有偿教育, 其背后意味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奥数热加剧了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3. 奥数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 学习奥数的过程, 就是让大多数孩子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过程.”被送去学习奥数的孩子千千万, 但对奥数感兴趣的, 真正能听懂的孩子又有几个呢?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中采访的几个孩子大都说自己听不懂奥数课, 但是班上90%以上的同学都在听.可想而知, 对于不感兴趣听不懂的课程, 却又必须要听, 对中小学生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在奥数班火爆的今天, 奥数课却成了一些中小学生的噩梦.本应学习最基础数学知识的二、三年级小学生, 竟要掌握初中甚至高中、大学的内容.另一方面, 奥数学习占了大量业余时间.有调查表明, “61%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奥数学习, 10%的学生寒暑假里也参加过奥数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学奥数的学生, 课时安排为每天1-2小时, 利用双休日学习的学生中, 有81%在双休日中的一天上奥数班, 另有19%的学生双休日的两天都要上奥数班”.

学生对奥数学习是很无奈的.一边是家长们无比期盼获得好成绩能进名校的心情, 一边是像天书一样的课程.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 “奥数”变“懊数”.有些学生本来是喜欢数学的, 但奥数题太难, 经常是一看到数学题, 大脑就一片空白, 奥数题老是让人体验失败的感觉.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陈宇红老师说, 奥数对学生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 会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将奥数等竞赛教育扩大化会让大多数中小学生心理上无所适从.

四、奥数教学的改进策略

奥数本意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方面的优秀人才, 是解决“大众数学”与“前20%学生数学发展”关系的一种途径.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度中,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他们的数学能力上、中、下, 参差不齐, 这样势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束缚数学天才学生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有智能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奥数活动, 给数学优秀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还奥数以本来面目的前提是:奥数教育不与择校捆绑在一起, 废止大规模和低龄化的奥数培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奥数学习对象

不管学习多么高难的内容, 总有孩子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对数学兴趣浓、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 学习奥数有利于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 有利于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但奥数肯定不是对每个孩子都适合的.奥数班和奥数教材大部分是为参与竞赛的学生服务的,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吃不透的, 那么这部分学生就不适合学奥数.所以是否学习奥数以及学奥数的深度和难度,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选择.

2. 奥数教学方式

(1) 改变填鸭式教法

很多奥数班的教学以“题型分类”、“套路应对”为理念, 结果学生很快掌握了“见什么题, 列什么式”的奥数套路,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维毫无意义.貌似孩子学会了很多知识, 实际不然.当给学生一道数学题时, 孩子连题目都没仔细读, 就说:“我知道如何做了, 这是‘鸡兔同笼’问题, 我们奥数老师讲过了.”如果碰到障碍, 教师就说:“这个题你难道都忘了吗?我不是告诉过你要那样处理吗?”“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思维发展.思维的提升必然需要学生的体验和经历, 奥数教育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

奥数培训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 学生已经掌握了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的讲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 可采用学生讨论与探讨、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鼓励学生自己写小论文, 总结自己学习的体会或者自己发现, 归纳学习的内容.

(2) 注重引导启发

由于奥数本身的创新性及综合性, 学生在解题难点处, 常百思不得其解.但这种困难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 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方法, 不需要教师对基础知识细讲, 而只需要适当地启发和引导, 就可以使学生豁然开朗.尤其重要的是, 在学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以后能帮助学生做出必要的总结, 从而使之上升为自觉的行为, 使得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因此, 从根本上来讲, 奥数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表现为一种启迪, 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学生怎么辩明方向;引导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唤起其内在的精神动力, 克服困难.

3. 奥数教学内容

(1) 选题宗旨

奥数培养尖子生对数学的兴趣, 选题是关键.现在各种奥数辅导题技巧性强, 推理繁难, 会严重打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选题的原则是:思维简捷, 充满变化, 富含数学思想的习题, 它的解答出乎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 充分体验思维的快感.难度安排要合理, 先从学生常规习题的变式入手, 逐步加大难度, 并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难度.选题与难度安排的宗旨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兴趣.

(2) 题目背景

(1) 奥数通过千姿百态的问题和机智巧妙的解法, 横跨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它可以随时吸收有趣味的、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而不受研究对象的限制.

(2) 数学历史上的著名问题, 学校的课堂教学没能提供机会让青少年学生接触这笔丰富的遗产, 而奥数继承和发扬了这笔丰富的遗产.

(3) 奥数问题的背景往往来源于某些高等数学领域, 但它用初等语言表达, 并能用初等方法解决.

4. 奥数培训重点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般来说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培训, 才可以达到一定水平.首先在知识上做到系统, 然后让学生经历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揭示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可以采用着眼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 进行专题教学, 注意思想方法的深入探究, 进而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3) 开放教学过程, 让学生参与探索, 表达解题思路, 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2) 培养数学思想

离开学校后, 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是数学思想.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和整体的思想.化归是将求解问题转化到已解的问题链中.整体思想能帮助人从纷繁杂乱的局面中跳出, 把握全局, 不被纷乱的事物迷惑, 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5. 奥数教学特点

超前学习并不是奥数的目的, 数学竞赛活动作为第二课堂, 要服从和依赖于学生课堂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奥数培训和数学课程学习同步进行.但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基础知识着手, 立足于知识点的掌握, 奥数则以已掌握课堂数学知识为基本假定, 立足于思维的提高及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芳华.奥数为什么这样热[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8) .

[2]胡典顺.数学教育中的若干认识误区——基于数学哲学的思考[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1 (11) :5.

[3]宁靓.初中奥林匹克数学解题与命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9.

[4]辛自强.教育的“误”与“悟”:从“奥数教育”说开去[J].基础教育研究 (教育论坛) , 2009 (9) .

[5]李叶峰, 梁蓉.小学奥数热的冷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11) .

[6]陈华.关于学习奥数的一些思考[J].科技资讯 (科教平台) , 2007 (10) .

[7]国家教委.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初中数学网站 (Http://sunwu.nease.net) , 2005.8.

[8]黄群.中学奥林匹克数学的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19.

3.“吐槽”奥数易,治理奥数难 篇三

对于奥数,舆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周期性地“发作”,对其进行关注并讨论。可是讨论之后,一切依旧。奥数本就不重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只是筛选学生的工具而已。如果不对这一病根进行治理,舆论只会在“吐槽狂欢”中迷失。

小学生为何学奥数?家长们的想法很简单,即在未来的小升初择校中增加砝码。很多人会纳闷,现在已经实行就近入学,且教育部门禁止所有学校举行笔试,不得看学生的竞赛证书,家长为何还要热捧奥数?原因在于,在小升初升学中,热门的民办校必定有很多家长去择校,如果学校只招300人,却有3000人报名,学校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奥数等竞赛证书,就会成为学校筛选学生的工具之一。最近就有媒体报道,在政府部门规定不能收纸质简历之后,有的学校开始收取电子简历。另外,这些民办学校为保证自己的“地位”,会在招揽“优质”生源上下功夫,学校会主动去获取当地奥赛获奖者的名单,并主动去联系获奖学生,抛出橄榄枝。还有的竞赛组织机构,则为获奖学生提供向学校推荐的服务,会把获奖信息告诉学校。这种操作,不属于规定中的学生向学校递交简历的范畴,政府部门要监管,往往无从下手。

由于奥赛是择校工具,因此,当所有家长都想拥有这一工具,而获奖名额有限时,学习的难度就越来越难。小学生的奥数题连大学生、大学教授也做不出,也就毫不奇怪,那是畸形竞争的畸形思维游戏。

大学的自主招生规定,提出申请者要有参加奥赛的获奖成绩,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奥赛作为筛选申请者的指标。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除了学科成绩外,能筛选学生的指标,也就只有参加竞赛获奖了。相对而言,参加竞赛获奖,还是目前比较有公信力的指标,其他活动获奖、发表论文、获得发明专利,都可能被潜规则操作。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由于时间紧,高校严控入围名额,提出的竞赛获奖要求更高。

有人提出要叫停奥数。这显然治标不治本,奥数成为择校的工具和大学自主招生的入围条件,根源并不在奥数和奥赛,而在于基础教育中择校的存在,以及大学招生没有建立科学多元评价体系。只要择校热一直存在,那么即使取消了奥数,还会有其他工具出现,当其他工具还没有奥数好使时,奥数就会重出江湖。这就是治理中小学的奥数热一次次无功而返的原因。

在大学自主招生中,把获得奥赛奖项作为评价学生特长的指标,这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自主招生把奥赛获奖作为入围的条件,而不是申请者用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特长表现等去申请大学,大学再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为获得入围资格,学生们就得专攻特长,上所谓的特长班,而不是从自己个性出发,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与其隔三岔五地对奥数“吐槽”,不如反思奥数热为何在我国高烧不退,从国外发展学生兴趣的兴趣班,异化为全民争抢的入学工具。对于奥数热,劝诫家长不要盲目送孩子上奥数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奥数热的根本问题不在家长身上,而是教育环境出了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升学评价制度,才是治理奥数热的良药,也才能给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4.小学奥数学习三招 篇四

一、选好知识的切入点,以趣引入

学生刚刚接触奥数,必定有一种好奇感,也会有一种同比感。所谓的“同比感”就是指同普通课堂上的知识相比较。难,有可能也是闯入他们头脑里的第一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心里,要适当选取好知识的切入点,用以打消学生的这一“难”的预感。尽量做到让学生觉得有点难,但不是不可及,一旦发现了问题的实质解起题来很容易,很有意思,很有规律,与众不同。如果是这样,说明你的知识切入点选取的很好。兴趣会驱使学生们去探索,知识的闸门随之也就敞开了。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点能够胜任这一角色呢?具体的内容应根据学生情况具体进行分析,采用综合评价选取的方法。如:找规律填数;特殊的简算题;九宫图的填写;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统筹问题……。我认为以上这“备”的过程尤为重要,决不可忽视,要把这一问题落实到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上。

选取好了知识切入点就是万事大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何驾驭这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才算是摆台上阵要结果。

二、驾驭好知识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驾驭好知识点也就是走上课堂开始授课了。前面讲的是构思也好,是备课也好,只不过是目标的确定。能否实现目标,收到的效果怎样?关键体现在这一环节。

假如我们选取的知识切入点是试题简算。首先,保证不能离基本简算知识太远,要做到步步深入,慢慢扩展,要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联系性、纵横行、规律性、和感觉到思维的发散性。

三、知识的深浅和余有空间度的把握及关系

奥数知识真可谓是茫茫的数学海洋里的一叶小舟,要让学生荡漾在这海洋里,教师不仅是舟上的小小的船桨,还是不可推辞的导航者。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习在个人。也就是说余有空间应让学生自己去闯荡。 “人人学所需的数学”这又间接地告诉了我们知识的深浅度。可是如何把握两者的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看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5.三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篇五

数学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更是可以激发无限的潜力。尤其小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启思维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不仅如此,对于奥数的学习,还可以很好的促进学校数学课本的学习,这样就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计算是开启数学学习的第一扇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有了一个好的计算基础之后,解决其他问题才能够游刃有余。针对这一点,三年级课本系统地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三年级正好是大家夯实计算基础的时机,一定不要错过!通过以往的实践证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促使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3、应用题——思维的结晶、智慧的闪耀

应用题是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也是类型最繁多的一项,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奥数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奥数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因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敢于争先、勇往直前!

4、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学会解决一道题目很容易,但要学会如何去思考并总结这些题目中的知识和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同学们下功夫,而这个功夫就要体现在大家的学习方法上。在良好的计算基础上,三年级秋季将进行各类应用题深入学习,比如和差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培养自己的奥数学习方法的最好时间。在三年级接触学习大量奥数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奥数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年级奥数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

学习假设思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源于我国15前左右的伟大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其中记载的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平均数应用题。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

和差倍应用题。和差倍问题是由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三类问题组成的。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 式:数量和÷对应的倍数和=1倍量;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数量差÷对应的倍数 差=1倍量;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大数=(数量和+数量差)÷2,小数=(数量和-数量 差)÷2。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以线段的相对长度来表示两种量间的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6.小学奥数学习方法五大窍门 篇六

学习小窍门一: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学习小窍门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学习小窍门三: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学习小窍门四: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学习小窍门五:旧题新解

7.奥数“变异”才是问题 篇七

我不认为刘校长的话有什么错, 奥数没有原罪。在国外, 奥数存在了几十年, 并没遭遇我们这里的密集“炮轰”, 更没被要求叫停。刘校长开展的人才培养试点, 也能在国外找到很多案例。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法》, 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英国对成绩排在前5%~10%的优秀学生实行“特别教育计划”。俄罗斯有“国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韩国则推出“天才教育法案”。

奥数在我国的变异, 原因有二, 一是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 好学校会选拔学苗, 奥数就是选拔工具之一;二是中高考体系, 很多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 学习目标不是获奖, 而是提高成绩。我一直反对因这种变异, 而一刀切取消奥数。理性的态度, 当是治理导致变异的病因,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 同时改革中高考体系。

有教育人士告诉我, 这样的建议在中国也行不通。其理由是, 在国外, 100个学生中, 只有5到10个孩子会特别优秀, 这是公公众众基基本本接接受受的的事事实实。。因因此此, , 对对自自己己的的孩孩子会有比较准确确的的定定位位;;但但在在我我们们这这里里, , 尤尤其其在在城城市市里里, , 几乎100%的家长都希望让自己孩子成为前5%~10%, 并按照前5%~10%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奥数就是这样走火入魔的。为此, 能治理的办法, 就是简单明了地消除优秀生, 除取消奥数外, 近年来的呼吁, 还包括取消高中的重点校、重点班。

这能一取了之吗?取消了奥数, 他日会出现其他培训内容, 取消了重点班, 会有示范班出笼。不得不承认, 我国教育的现状就是以90%的人的“教育失败”来成就10%左右的学生成功——一个个学生被家长要求成为前10%的过程, 就是努力证明自己“失败”、“不行”的过程。而家长们会把这一责任归为教育的问题, 却不愿认为自己的观念有偏差。

家长们不是没有道理, 他们在生活中普遍遇到等级分明的情况。从事不同的行业, 有显著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差距;从事不同的工作, 也有高低贵贱。换言之, 期待孩子成为前10%的优秀者, 无非是想让他们获得一份好工作、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否则就沦为碌碌无为之辈。

8.“奥数”不能打倒 篇八

“功利”思想是把“奥数”推向“万恶深渊”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中学将“奥数”成绩作为入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奥数”获奖者高考享受加分或者获得保送资格,而“奥数”培训机构则与一些中学结成利益共同体,不得不让广大家长逼着孩子去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国际性赛事,出题范围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让学生都去学习“奥数”,其结果只能是“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造成了今天的学生怕“奥数”、家长恨“奥数”、院士批“奥数”、舆论骂“奥数”的局面。

实践证明,儿童从小学习“奥数”,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有潜质的孩子,如果从小对他们进行“奥数”训练,他们将终身受益,在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时机下,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科研中的栋梁。所以“奥数”不能打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才能发挥“奥数”教育的真正作用呢?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取消“中学将‘奥数成绩作为入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奥数获奖者高考享受加分或者获得保送资格”等规定;我们的教育者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5%的智力超常儿童中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进行奥数方面的训练;我们的广大家长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要盲目攀比,不能逼着孩子去学“奥数”,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如果全社会有一颗平常心的对待“奥数”,奥数教育就能发挥“激发兴趣、开发潜能”的功能。

9.初中学生的奥数学习方法 篇九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小升初奥数辅导老师告诉同学们有的同学们可以在短时间学会公式而有的学生却需要反复琢磨,武汉京翰教育认为公式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注意以下几点:

(1)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之间的关系。

(2)懂得公式的由来,掌握它们的推导过程。

(3)武汉京翰教育认为同学们要学会将公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了解它们不同的变化形式。

10.六年级如何提高奥数学习的总结 篇十

在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的情况下重点突击一下以前学的不太好的专题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做起来非常顺手的题目和做起来不顺手的题目,对于顺手的题目继续保持一定的训练题量,对于不顺手的题目,可以重点突击,一举攻破。

2、确定好目标校

根据学习成绩,确定两三所目标学校,重点关注目标学校的动态。有些学校有所谓的坑班,有些学校没有坑班。对于有坑班也不一定非要占,首先分清楚是金坑还是粪坑。占坑的同时也要保证培训班的学习,因为坑班往往只是选拔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知识的。孩子实力不过硬,再好的坑班保持不住好的名次也没有用。

3、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认真是指计算准确、认真,除了认真做题还要快。现在考试题量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之所以考不好不是由于题目不会做,而是做不完。需要做下面的两件事情:第一,把一些常见的数背下来,例如1至30的平方,2的1次方到2的10次方等等,考试的时候一旦用到直接写出正确得数会非常节省时间,因为平均一个题目2分钟,如果20个题目你每个题目省下15秒那 么就是5分钟了,某些情况下,时间就是分数。第二,计算能力的训练,每天花10到15分钟做10道计算题,检验自己的正确率,好处有两个,一个是提高计算能力,二是提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做题的抗压能力。

4、查缺补漏

每个孩子起步的早晚不同,难免有些内容是别人学过而孩子没学过的,一旦考到就非常吃亏。那么怎么去补呢,其实也没有必要专门做这个事情,只要利用好老师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11.国外奥数不“疯狂” 篇十一

日本的奥数教育比较发达。日本人广中平祐在1992年提议创立了奥林匹克算数大赛,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发掘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国际奥数比赛中,日本学生也屡次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日本有6%左右的中小学生有过学习奥数的经历,或者正在学习奥数。

但与我国的奥数相比,日本奥数似乎更加纯洁、自然和低调。向日本的中小学生和家长提起奥数,就相当于向他们提起棒球或书法,因为它们都属于孩子课后的兴趣班。日本的基础教育比较宽松,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众多的兴趣班里,奥数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日本学生似乎对棒球、剑道或足球等体能项目更感興趣。

另外,日本的教育资源比较充沛,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几乎可以说不存在大的升学压力,并不须要通过其他“附加条件”来取舍学生。在9年的义务教育中,公立学校人人可上,师资力量分配相对平均和合理。私立学校教育水平较高,但除了高学费外,并不强求学生达到某些标准。

美国奥数:靠兴趣拼综合

在美国,与奥数真正有关的组织“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设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上,其网站于2000年5月开办,已近3年,但到目前为止,其点击率还不过80万。据该网站介绍,该组织的目标是“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授解题策略,培养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强化数学直觉,促进数学创意和创新意识,提供应对挑战时所得的满足、快乐和刺激”。其中,没有一条是强调“竞赛”的,而是旨在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激发创意。

总的来说,美国中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而一旦感兴趣则会非常投入。对数学有特殊禀赋的学生,会被学校选入相关兴趣小组。因为有兴趣支撑,这些学生的发展后劲都很大。当然,一个在奥数上得过奖的学生,申请大学时也会有一定优势。但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录取时主要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教师推荐等多方面的材料和个人的多方面表现。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他们认为让一个数学资质一般的孩子去参加这种比赛,还不如让他去社区医院做义工。

显然,相比国内热火朝天的奥数,国外的奥数显得颇为“冷清”,却更见冷静与科学。

(本文摘编自《教师博览》)

12.我们为什么反对“奥数热”? 篇十二

前不久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 83.6%的公众支持改革或取消奥数, 74%的人认为, “奥数可以作为升学、择校的捷径”是“奥数热”愈演愈烈的首因。

奥数, 本来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之美, 但一旦搭上“升学战车”, 立刻就变了味儿。据研究, 奥数只适合少数对数学有兴趣、有特长、有天分的学生, 只有大约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奥数。科学家早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不学奥数关键在于孩子的兴趣, 奥数不适于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 大规模推广奥数教育绝对不可取。有人形象地比喻, 奥数就像竞技体育, 而孩子日常的学习就像是群众体育。比如体操或举重, 作为体育项目只适合少数人, 而为了选拔所谓的体育精英, 让所有孩子都去练, 后果可想而知。在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学生学习奥数, 但由于不与升学考试挂钩, 奥数显得很纯粹, 就像杂技、魔术、跆拳道一样, 孩子们学与不学, 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

而我国的“全民奥数”, 却让95%的学生成了陪练。奥数被异化, 毁掉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今的奥数, 不是引导孩子探索求知世界, 不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而是以应试和分数为目标, 用题海战术、强化培训、机械训练、重复演练等, 让学生向高分狂奔, 向考试冲刺。这样的教育, 不仅使奥数失去了数学之美, 失去了科学精神, 而且使不少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 泯灭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在严重破坏数学之美的同时, 奥数也剥夺了中国孩子的自信和快乐。奥数内容向难、偏、怪发展, 成为难倒学生的利器, 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进而对数学望而生畏;在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奥数课, 更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 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前两年, 广州市曾对1000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个“梦想大调查”, 竟然有不少孩子的梦想是“永远不要再上奥数课”。奥数, 俨然成了一些孩子的噩梦。

奥数被异化的严重后果在于, 它成了误人子弟的代名词。权威专家对此忧心忡忡:“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 “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就连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也曾严厉指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尽管如此, 无助、无奈的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仍视奥数为孩子升学的一个重要砝码, 即便不很情愿, 也不敢轻易放弃。就这样, “奥数热”无形中加重了中国家长的集体焦虑。

变了味儿的奥数, 亟须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潭和应试教育的误区。

(来源:《人民日报》)

13.奥数在线学习 篇十三

你从远方向我走来,一步步靠近我。我伸出手,落入永恒的孤寂与黑暗中……

—题记

我不记得曾经的世界是否难忘到刻骨铭心。有些本以为忘得差不多的记忆却在某一时刻编织成河,然后爆炸。我还记得,几年前我还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一起站在夏天里永远挺拔又苍老的大树下,幻想着小学毕业以后的生活。那时,我就说,和我考一个中学吧,这样我们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可最终也没能实现。在此后的人生里我就一直浪费时间在想,是不是我和你上一个中学,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答案是:不。

我还记得,你那时对我很好。在一个小学生眼里的好就是:买了什么零食都分我一半;语文老师考听写的时候借我抄;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替我出头。大概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眼里,就是这样吧。而现在,没有人能买了什么零食都分我一半,没有人借我抄听写,也没有人欺负我,所以更别说有人替我出头了。我还知道,没有你。

我还记得,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中学之后,有一段时间没了联系,后来我在公交车上遇见了小学同学,向她要了你的电话号。你可能没法体会我当时高兴到不可理喻的激动心情,在给你打电话的时候,我忍着不让心脏跳出来,然后故作镇定地说了声:“喂,猜猜我是谁?”我没想到你一下就听出来是我的声音,让我当时就觉得,小学这五年没白混。再后来,我在周五约你出去吃饭,结果你们班开家长会,你来不了。我还装作特通情达理的样子跟你说:“没关系的,下次吧,开家长会又不是你的错,干吗跟我说对不起。”其实我那时候最想跟你说:“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次看见你的机会,一点也不想。”可我没有说,所以错过了。我还记得,有一天,别人告诉我你们家出了事,我当时还不信,犹豫着要不要给你打电话,但后来,还是按下了拨号键,1秒,2秒,3秒……47秒,电话那端传来你的声音,开场白我已经忘记说了什么,只记得我说了特别欠揍的一句话:“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然后你就问:“是不是那个人告诉你的?”还没等我回答,你就挂了电话。从那以后,我不敢再给你打电话,发短信。直到有一天你忽然从我本来平静的世界里消失了,我才知道,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东西,叫悲伤。有这样一个人:

她可以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无条件地帮忙,自己有事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她可以为了你隐藏她所有的不良情绪,天天微笑着和你若无其事地聊天。她可以因为你被水气球砸了一下,而买了20个水气球去攻击那个砸你的人。而有一天,你忽然打电话问她:“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如果有后续的话,那说的一定是:“你一定要坚强啊,不是还有我陪你吗?人生总有挫折……”这样的话,想想都觉得恶心。你在装善良,装镇定的时候想过她的自尊心吗?她那么好强的一个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同情和安慰。那只会让她感到丢脸。而你却不知道。

也许就是从那以后,我的世界被一种叫记忆的东西搅得天翻地覆。不是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吗?越是痛苦的记忆,就越容易被模糊,最后忘记。可那些越想忘记的东西,就越忘不掉,反而把以前的记忆也一同连根拔起。然后合成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循环播放。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痛恨的两种东西就是时间和生命。前者从不停下它的脚步,无论别人的人生有多苦痛。后者则是一条伴随着时间静静流淌的河,当这条河枯竭的时候,意味着世间一切的美好都与之终结。我恨它们,可我有时候有很爱它们,人世间若没有这么多的生死离别,人怎么可能变得足够坚强。可这两种东西却又像残酷的刽子手,带走了那个人最重要的一切,也给我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叫悲伤。

我一直很佩服记忆这种东西,它能让人念念不忘。在我本来不大的空间里,充满了记忆。记忆是空气,更像是灵魂。就想人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不得不想起,仿佛一旦失去了,忘记了,就会变得更加慌张和不安。

夏天还是夏天,老树还是老树。只是唯一不同的是,树还在,那年在树下乘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14.奥数在线学习 篇十四

三年级数学

EET国际教育三年级数学 第十讲 逆推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

逆推问题还可称为还原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有后向前逆推计算。逆推问题还被称为逆推法,主要包含一下两层意思。

1.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从最后一组数量关系逆推至第一组的数量关系,这就是逆推法中运算顺序的逆推含义。

2.原题相加,逆推用减;原题用减,逆推用加;原题相乘,逆推用除;原题用除,逆推用乘,这就是逆推法中计算方法的逆运算含义。

例1:某数如果先加上3,再乘以2,然后除以3,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

分析:我们用代替原数,则□经过一系列运算后是10,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

观察图1可以发现,从最后结果10往回推,第第个横线上的数是12×3=36,第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10+2=12,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36÷2=18,则 就是18-3=15.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去,先走了全场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学校还有1千米,问小明家到学校共多少千米?

分析:如图2,采用倒退的方法,可以发现1千米是第一次剩下路程的一半,所以第一次剩下的路程就是1×2=2(千米),而第一次剩下路程2千米又是全程长的一半,所以全程长为2×2=4(千米)。

图2

例3: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一个同学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结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分析:学生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使和增加了9-6=3,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使和减少了80-30=50,将多增加的部分去掉,加上少加的部分,就能得出原来的和。

另外,根据题意可知原来的加数应为86,而这个学生误认为是39,所以只要将错误的和123减去错误的加数,得出原来的另一个加数,再重新加上正确的加数 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86,也能得出正确之和。

例4:小朋友做一批纸花,第一天做个总数的一半多10朵,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一半多10个,还有25朵没有做,问这批纸花一共有多少朵?

图3 分析:按照题目中的条件与图3,可推出如下算式 25+10=35(朵),35×2=70(朵),70+10=80(朵),80×2=160(朵).例5:某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运进的苹果是原有苹果的一半,原有的西瓜卖掉一半以后,恰好和现在的苹果一样多。已知原有苹果800千克,问原有西瓜多少千克?

分析:如图4可一步步推算出运进苹果是800÷2=400(千克),现有苹果800+400=1200(千克),原有西瓜1200×2=2400(千克)。

图4

例6:小丽用4元钱买了一本《好儿童》,有用剩下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儿童画报》,买钢笔有用了剩下钱的一半多1元,最后还剩下4元钱,问小丽原来有多少钱?

图5 分析:如图5,用倒推法,第二次剩下的一半时4+1=5(元),第二次剩下5×2=10(元),第一次剩下10×2=20(元),原来有20+4=24(元)。

A 卷 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加上7,除以8,减去9,再用4乘,恰好等于100,这个数是?

2.1997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张老师说:“把我的年龄乘以4减去17,再乘以10后加上7,正好等于1997.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3.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运出150袋,第二天又运出了180袋,第三天又运进了220袋后仓库里还剩下310袋大米,仓库里原有大米多少袋?

4.百货商店出售彩色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又3台,下午售出余下又7台,还剩4台。商店里原来有电视机多少台?

5.有一袋苹果,甲取出其中的一半少1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多1个,丙又取出了余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1个。如果这袋苹果共5元,那么每个苹果多少钱?

6.一辆公共汽车出发时,车上有一些乘客。到了第一站,下去了2个乘客,上来了6个乘客;到了第二站,下去了3个乘客,上来了4个乘客。这时车上共有28个乘客,这辆公共汽车出发时车上有车上有几个乘客?

7.小亮在做一道两部计算题时,把乘以3误以为除以3,接着又把加上4错计算为减去4,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8.一袋糖用去一半多50克,还剩下200克,问原来这袋糖中多少克?

9.三个金鱼缸共有15条金鱼,如果从第一只缸里取出3只放到第二只缸,在从第二只缸中取出3条金鱼放入第三只缸中,那么三只金鱼缸里的金鱼条数一样多,原来第一只缸有金鱼几条?第二只缸有金鱼几条?第三只缸有金鱼几条? 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10.商店里原来有煤若干吨,第一天上午运出总数的一半,下午运出5吨;第二天上运出余下煤的一半,下午也运出5吨;第三天又运出剩下煤的一半,下午运出5吨。这时仓库里的煤正好运完,这个仓库原有煤多少吨?

11.从第一堆梨中拿一半放入第二堆,拿35个放入第三堆,再拿出剩下的一半放入第四堆里,最后又吃掉第一堆中的2个梨,这时第一堆中还有48个,问原来第一堆中有梨多少个?

12.亮亮,宁宁,晶晶三人共带了30元钱,宁宁给亮亮2元,亮亮用去3元,晶晶给宁宁2元后三人的钱数正好相等,问原来亮亮有多少钱?宁宁有多少钱?晶晶有多少钱?

B 卷

1.某数加上8,除以8,除以8,结果还是8,这个数是几?

2.徒弟问师傅的年龄,师傅说:”把我的年龄加上5,除以3,再减去7就是你今年岁数的一半。“已知徒弟今年20岁,师傅今年多少岁?

3.芳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错写成6,又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1,最后得到的和是472,这时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

4.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下12千克,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5.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数的一半还多3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数的一半还少10元。这时还剩115元,他原来存了多少钱?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6.有一捆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少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5米后绳子正好用完,原来这捆绳子长多少米?

7.妈妈买来一些橘子,小刚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第三天吃掉第二天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一个橘子,妈妈买得橘子一共有多少个?

8.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95吨,从甲仓库调8吨粮食到乙仓库,又从乙仓库调35吨粮食支援灾区,这时甲仓存粮多少吨?义仓库存粮多少吨?

9.甲,乙两篮水果,个数不等,从甲篮里拿出一些苹果放到乙蓝里,使乙篮的苹果个数增加一倍;再从乙蓝拿出一些苹果放回甲蓝,使甲篮里的苹果个数都是20只,原来甲蓝里有苹果多少只,乙蓝里有苹果多少只?

10.从第一堆梨中拿一半放入第二堆,拿35个放入第三堆,再拿出剩下的一半放入第四堆里,最后又吃掉第一堆中的2个梨,这是第一堆中还有48个,原来第一堆中有梨多少个?

11.小朋友分一堆苹果,先分它的一半多3个给年龄较小的,然后把其余的一半多2个给年龄较大的。这时还剩4个苹果,问原来有苹果多少个?

12.甲,乙,丙三个同学共有铅笔30支,甲给乙6支,乙给丙5支,丙给甲2只。这时三人的苹果数相等,问他们各有铅笔多少只?

C 卷

1.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然后减去15,再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爷爷现在又多少岁?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2.甲,乙,丙三个共有图书120本,乙向甲借3本后,又送给丙5本,结果三个人图书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3.植树节学校要栽102棵树苗,小强和小明两人挣着去栽。小强先拿了若干树苗,小明见小强拿的太多,就抢了10棵,小强不肯,用从小明那里抢回来6棵,这是小强拿的棵树是小明的2倍,最初小强拿了多少棵树苗?

4.百货商店出售彩色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20台,下午售出余下的一半多15台,还剩75台。店里原有彩色电视机多少台?

5.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6.今有苹果不知其数,如果把苹果数减去50,加上3,得数123,有多少个苹果?

7.有一个数除以4,再乘以5,减去35,加上10等于100,这个数是?

8.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的当做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8错误的当做3,所得的和是199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9.有砖26块,甲乙两人争着搬,甲看乙搬得太多,就抢过来一半,乙不服,又从甲哪儿抢走一半,甲不肯,乙只好再给甲5块,这时甲比乙多搬2块,问最初乙准备搬多少块?

10.有甲,乙两堆小球各若干个,按下面的规律挪动小球:第一次从甲堆拿出与乙堆同样多的小球放到乙堆,第二次从乙堆拿出与甲堆剩下的同样多的小球放到甲堆。。如此挪动4次后,甲,乙两堆的小球恰好都是16个,问甲,乙两堆小球最初各是多少个? EET国际教育内部资料

三年级数学

11.有三堆棋子共48颗,第一次从第一堆中拿出与第二堆颗数相同的棋子放入第二堆,第二次又从第二堆中拿出和第三堆相同的颗数放入第三队,第三次从第三堆中拿出和这时第一堆颗数相同的棋子放入第一堆。这时三堆棋子颗数相同,问原来每堆棋子各有多少颗?

上一篇:应用及质量控制下一篇:福建省内审师《内部审计基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