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免费古诗文鉴赏

2024-07-31

小学免费古诗文鉴赏(精选6篇)

1.小学免费古诗文鉴赏 篇一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一、早发白帝城: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二、望天门山: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风格:“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别董大: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日光昏暗。(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5)谁人:哪个人。(6)君:你,这里指董大。

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一、绝句: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二、春夜喜雨: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8)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三、绝句: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四、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注释:塔:这里指坟墓。2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春。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沿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个意;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创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

[1-2]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并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游子吟: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3]

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

[1][2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江雪:千山看不见飞鸟的影子,更看不见行人的足印记。孤舟上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垂钓在寒江大雪中。

注释:1.绝:无,没有。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3.人踪:人的脚印。4.孤:孤零零。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6.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一、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鱼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6.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2.小学免费古诗文鉴赏 篇二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中职技校的学生爱上古诗文, 就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兴趣, 就必须要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它的美;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美, 就必须要加强古诗文的诵读训练。因为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经验, 也是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诵读训练可以使古诗文的教法返璞归真, 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质, 感受文言文特有的生命力,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语感,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将诵读贯穿于古诗文教学的始终

诵读既是认知的手段又是感受体会感情和领悟意境的途径。反复诵读能让学生逐渐感悟古诗文的节奏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意境之美, 让学生主动持久地爱上古诗文, 自觉地广泛地涉猎更多更美的古诗文。这里所说的“读”主要指诵读, 就是出声朗读, 并熟记成诵。这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背适量的古诗文, 取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且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或作品的理解, 把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然诵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以教师范读, 也可以学生齐读, 可以分组诵读, 也可以男女轮读, 还可以配乐朗读等。

三、诵读的主要方式

1.教师范读, 引人入胜

教古诗文, 教师应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 这样可让深奥的文言文有了音韵和节奏, 而学生又能在教师朗读的感染下逐步体会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的范读可作为学习导入的主要手段,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方式, 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学生初读, 正字正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码要求, 也是古诗文诵读的起码要求。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除了适当地讲一点汉字的造字法等常识和告诉学生查阅工具书的方法并督促学生勤查工具书以外, 还要适当编一些练习, 让学生出声诵读, 在诵读中辨析字形和字音。

3.反复诵读, 传情达意

在教授古诗文时, 要把诵读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读读讲讲、讲讲读读, 在反复诵读中疏通大意、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情感, 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地理解作品的情趣、意义, 品味出作品内在的味道, 体验诗文中作者所寄托的深层次的情感。

4.放声诵读, 体味意境

朱熹在《熟读精思》中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多读遍数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现行中职技校的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文, 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 不仅思想内蕴丰富, 而且气韵生动, 这种气韵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出来。叶圣陶先生说:“文言的吟诵是为了传出文学的情趣, 畅发读者的感兴。”学生反复朗读便会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受到感染和陶冶。这种方法, 可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 给学生以自由空间, 让学生大声朗读并熟读成诵。只有放声诵读, 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诗句中去欣赏、领悟我们祖先的心胸、气魄、精神、人格, 去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5.配乐诵读, 享受“诵趣”

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音乐、画面、语言三位一体的方式, 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使学生浸沉于声、画等特有的情景中。这样古今结合,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赋予了文言文更多新的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在配乐诵读中享受“诵趣”。这样得来的体验及从中领悟到的东西, 就不是靠教师讲解所能办到的。

6.学习致用, 强化兴趣

3.小学古诗词鉴赏 篇三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鉴赏: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4.小学古诗词《游山西村》鉴赏 篇四

【摘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使小朋友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为大家准备了游山西村原文及解释,希望帮助大家提高的人文素质和写作能力!

游山西村原文及解释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鉴赏】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而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另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使人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写了诗人做客山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5.小学免费古诗文鉴赏 篇五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简析]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 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6.古诗鉴赏四法 篇六

所谓“知人论世”, 也就是鉴赏诗歌时, 一定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一下李白、杜甫的两首写月抒怀的诗。

1.李白《月下独酌 (其一) 》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孤独寂寞中自得其乐、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如果结合李白的性格和身世来理解, 就自然会发现作者的深意, 傲岸的性格与怀才不遇的遭际, 自然就成了李白月下花间独酌的凄凉与感慨, 但这种感情仍是高傲的、自信的。

2.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同样是写月夜, 杜甫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乍一看, 就可知此诗写的是月明之夜, 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但仔细推究, 不难发现, 这里分明有对战争的谴责, 对离散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可见一斑。

二、品味语言, 把握内容

读诗必须从品味语言入手, 要咬文嚼字, 反复诵读, 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王维《观猎》中“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全诗通过“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等描写, 塑造了一位“猎渭城”的勇武将军形象, 其意气风发, 飒爽英姿, 从字里行间, 自然流露。这首诗所体现的豪迈进取的精神会感染每一个人, 我们从“角弓”“渭城”“枯草”“猎鹰”“新丰市”“细柳营”等一系列意象,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

三、联想想像, 再造意境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 读者必须借助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感受“此景”下的“此情”, 进入到诗人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中去, 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判别诗的意境是哀怨凄惋的。一个秋天的早晨, 下了整整一夜的秋雨, 江南已是秋意萧瑟。诗人清晨送友, 楚山也觉孤独, 诗人的离愁一如那漫天的烟雨。送别只选取了一个典型的话别场面“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种离别的孤独之情萦绕在心头, 诗人急于向远方亲友表白心迹, 虽然历经坎坷, 诗人仍是冰清玉洁的, 保持着自己的操守。

四、比较分析, 明辨手法

优秀的诗歌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驾驭语言的技巧。通过比较分析, 抓住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如李华《春行即兴》中“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本诗句句写景, 句句含情。诗人通过绿草、芳树、山泉、鸟语这些宜人之景, 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 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在情和景的关系上是以乐景衬哀情。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学阅读收获下一篇:人员招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