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共8篇)
1.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 篇一
团体心理辅导计划
由于总部机关调整了对指挥类院校学员军事共同科目联考的时间,把2012级学员联考时间提前一年,与2011级学员一同联考军事科目的400米障碍,5000米以及射击。联考时间定为2015年年初4月份左右。针对2012级学员之前训练时间少,还有很多人成绩难以达到及格线或在及格线边缘的问题,加上学校下发不及格人员要在寒假时加练的通知,不少学员在心理上出现了波动,为此制定如下心理辅导计划帮助2012级学员顺利通过联考。
辅导共分三个阶段,主要针对个人本应能够通过联考但因心理上一些因素无法克服导致暂时无法通过的2012级学员。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小组起名叫做“超越自我”,目标是“激发心理潜能、成功通过联考”。具体目标如下:
1、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
2、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
3、调适身心状态,不浮躁、不颓废,更达观的面对学习与训练的挑战;
4、培养自己的耐心,不抛弃、不放弃;
5、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的与群体合作;
小组成员采取自愿报名方式,招募符合以下条件的成员:必须是2012级学员;必须是通过联考有困难的同志,否则会给其他同志带来压力;必须有上进心,想要通过联考。在成员招募完成后还要对成员进行筛选,对不符合规定的成员予以剔除。
由于小组人数较多,可能不利于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故将所有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15人,每周举行活动一次。在对成员进行分组后,让组员填写申请书,以保证他们遵守各项规则,顺利完成活动。申请书如下:
1、我自愿参加“超越自我”训练。
2、我相信,参加“超越自我”训练后,我的训练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会以自觉的态度对待工作,以真诚之心投入训练,责己严、责人宽。
3、我保证按时参加每一次活动,有事提前请假。
4、我愿意在小组活动中坦诚的谈论自己的一切。
5、我保证对小组活动保守秘密。
6、在小组活动中,我会与组员保持团结友爱的关系,不攻击、贬损任何组员。
7、积极服从、配合主持老师和同学的安排。
8、我保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如果有一次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发生,愿意接受开除小组的决定。
9、希望参加训练后,能够顺利通过联考。申请人 :***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导入、实施、终结。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一般指小组的第一,二次聚会,目的是让组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初步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气氛,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组活动开始时,组员大都互不相识。一方面他们很想知道其他组员的背景、问题等,同时又有点儿恐惧感、焦虑感、怕不被人接纳,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所以这一阶段的活动一般是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互相认识的游戏活动。因此这一阶段的活动又称为热身运动、破冰运动。
活动开始时,领导者可以先大致介绍一下团体心理辅导及小组的情况,之后可以采取一些活动,如轻柔体操,使组员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接下来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让组员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比如最佳拍档游戏、猜猜我是谁、征集签名等,然后可以让组员谈谈在组中的感受,聚会结束时可以让组员回去写一下在组中的感受及对以后活动的期望、建议,等再次聚会时大家分享作业,以后每次聚会结束都有这种作业。
具体内容为:组织大家进行默契度测验的游戏,如你画我猜等。猜不出者将会受到表演节目等惩罚。将组员两两分组,一人在纸上画画,另一人猜,如有其他组组员先猜出答案即为失败,该组便要接受惩罚。
当组员已比较熟悉,能开放自己时,导入阶段便告结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二、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信心,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阶段,活动的目标都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达到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各小组赴靶场观看实弹射击,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2、组织各小组赴障碍场进行训练,每次一人训练,组内其他成员担任保护以及为训练者加油,并在适当时期进行帮扶,帮助训练者通过障碍。给训练者鼓励和适当的压力,让其在内心上重视这回事,最终实现超越自我。
3、在5000米跑时,每小组出发一人,其余人轮番带跑,激励训练者超常发挥,提高自己水平。每次由一人担任模拟考官角色,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反思自己。
并且在每小组中选出成绩相近两人设定为潜在对手,每次活动结束后,记录组员成绩,给组员布置作业,写下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并在下一次进行讲评,以及评出进步最快个人。
三、终结阶段
在最后一阶段,组织大家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如聚餐等。增进大家友谊,并且在最后一次活动,组织大家进行模拟联考。
在模拟联考时,设定一名组员担任考官,其余人员担任待考人员,按照联考程序进行模拟考核,相信经过了几次的培训大家都能成功通过考核了。如此便可增强大家对联考的信心。
最后,给每一名参加了辅导的成员制作一张贺卡,祝愿他们顺利通过联考,并对他们后期的训练工作持续跟进。并给每一名成员发放调查问卷,让成员写出自己的在小组中的感受、成员对小组过程、气氛的、辅导者等的意见,并在下一次辅导时做出改进。
2.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 篇二
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个体心理品质发展的方式,且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最大限度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则需要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案。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是指运用团体辅导理论,系统地将一系列团体活动加以设计、组织、规划,以便领导者带领团体成员有效地利用团体动力,引发团体成员在团体中互动和成长,达成团体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本文基于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心理特点和现状,以团体辅导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积极心理学、角色扮演游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表象训练技术为手段,设计以教育导向性、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团体辅导方案,即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以期可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自我成长。
一、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辅助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运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团体领导者,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协助团体成员进行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性问题或共有的心理不适应问题的一种辅导形式。[3]团体辅导通常采取以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其游戏性质使得青少年更乐于参与其中,且降低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真实问题时所产生的压力,使他们可以更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体会活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体验和认识。团体辅导理论认为,团体辅导活动对参与者的影响和改变可通过团体凝聚力(团体接纳、信任、支持和归属等)、传递信息(指导)、行为模仿(认同)、普通性(自我了解)、宣泄(情绪表达和体验)、存在意识因子(意义取向)等11个疗效因子的整合作用而实现。[4]本方案的设计将借鉴心理团体辅导的模式,构建良好的安全团体氛围,提供轻松的人际互助场合,采用游戏性质的活动,以期促进初中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使得辅导效果最大限度地有效化。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研究人类的幸福和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5]积极心理学主张用“去问题化”的眼光看待个体,主动发现个体的潜能和积极资源,并引导他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努力发现优势,不断成长。Wong、何瑾、樊富珉等研究者分析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的优点中心疗法,强调在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的优点,并帮助其识别并发扬优点,能够有效促进来访者个人成长,提高心理辅导效果,并将此理论应用在了实际的 团体辅导 活动中。[6,7]本方案的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内容上以创设轻松活泼的活动主题和氛围为主,以快乐的体验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感受,在操作技巧上,以灵活开放的方式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采用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及反馈等积极的方式来协助活动参与者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赋予其更多的自信,使其能够更大胆、更有创意地进行想象和描述,并轻松地进行讨论和分享。
角色扮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是指借助于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角色如何行动、游戏怎样进行等,都需要儿童自己去想象、去创造,这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另一角度看,儿童又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定游戏的内容、角色和规则,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这也使儿童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因此,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且能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角色扮演游戏被认为是发展儿童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最佳手段之一。许 多研究者 也认为,角色扮演 游戏对个 体的想象 力及创造 力都具有 积极作用。[8,9]想象性角色扮演源于角色扮演游戏,是指在想象的世界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这一概念是由Maciej Karwowski和Marcin Soszynski在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时提出的,全称为Role PlayTraining in Creativity,作为一种新的培养创造性的方法。[10]本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将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团体辅导活动主题设置为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使个体在想象的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重现或重造某些场景或事件的过程。
表象训练技术是本方案设计的核心技术。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可操作性。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作用下,通过大脑的活动对感知过的动作、声音、情境等进行再现、强化而反复操作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根据创造性想象的已有界定我们得知,创造性想象不是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的简单再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需要以唤起表象和联想为基础。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水平的关键点在于激发个体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和联想能力,能够把已有相似的、相近的、相通的表象充分动员起来,寻找最佳表象,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形成想象。故本方案的设计就以表象训练的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材料,刺激参与者的表象,使其发挥联想能力,完成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宋丽波认为最佳表象训练技术,即放松音乐+图片+词语想象的表象训练,可有效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本研究也将此表象训练技术融入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方案中,以期增加团体辅导的有效性。[11]
二、方案设计模式的构建
在本研究中,创造性想象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将从训练材料(文字或图示)中获得丰富的表象与自己原先已贮存于头脑中的相关表象相联系,在头脑中独立进行新的组合,构建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表象,其二是知识经验,其三是创造组合。因此,此次提高创造性想象的团体辅导的重点,是激发个体根据各种材料产生各种表象,唤起头脑中的各种联想,产生具有自由、开放、生动等特点的想象,并将其重新组合构建。根据已有研究理论和专家意见,本研究建构了促进初中生创造性想象发展的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的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创设虚拟化的场景和角色,以激发或唤醒个体的表象及操作,对其进行创造性重组,最终达到促进创造性想象发展的目的。
想象性角色扮演活动的核心是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材料刺激参与者的表象,使其发挥联想能力,在想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重现或重造某些场景或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过程。具体指在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下,参与者在剧本情境规定的背景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来描述剧本中想象角色的观点、看法及在情境中可能做出的行为,以及剧本的后续发展等,最后以语言描述或纸笔记录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讨论参与者想象出的具体情境及创造行为的活动。即在安全、和谐、相互信任的人际氛围下(创造性氛围),指导者创设一系列假定的情境或故事(剧本),并通过语言将此情境或故事传递给参与者,激发参与者产生丰富的表象与联想(创造性空间),使其通过想象进入情境或故事中并假扮某角色(想象角色),同时,创造出这个角色将产生的新行为及故事的发展(创造行为)的活动过程。通过此游戏活动,可以促进被试的创造性想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活动方案设计将围绕想象性角色扮演的创造性氛围、剧本、创造性空间、想象角色、创造行为这五个方面入手展开。我们将基本内容和模式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良好的创造性氛围。诱发参与者产生安全、和谐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建立团体、团体信任与协作训练等;其次,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性空间。包括放松、想象体验等,使其通过刺激可以在头脑中自动形成图像;第三,逐步实施想象性角色扮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由想象自己到想象他物,由静态到动态,由视觉单感觉通道到视听觉多感觉通道等,由情境片段到完整的故事情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参与者学会提取头脑中大量的表象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操作,而产生相应的想象结果,以实现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想象水平的目的。
在具体的活动操作过程中,首先使参与者合目、全身放松,达到以神经过程抑制为特征的机体放松状态。根据心理学理论,当个体在机体放松时,主要的外部感官封闭,可使身心能量消耗降低,进入新陈代谢过程的能量储备阶段,在能量恢复的基础上,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对特有的言语暗示信息具有较快的接受能力。[12]通过放松,可以诱发出参与者平和、超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准备积极投入学习和挖掘潜能的状态。其次,指导者通过言语将想象活动的场景传递给参与者,唤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并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参与者有限的卷入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性。同时,当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可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13]然后,根据表象的可操作性特点,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联想能力,使其将头脑中产生的各种表象进行创造性重组。创造性重组不仅是一个新旧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融合的过程,也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过程。参与者在训练中,随着指导者言语的暗示和自我表象的自由操作,可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对头脑中的图像进行超合理性的构思、幻想、怪诞诠释,包括对时空的奇想、随意跨越,对情景自由奇妙的设置、超三维空间的运转等。表象的操作过程是在脑内进行的一种思维操作,参与者可以直接体验到这种新颖的、奇特的心理过程,这将有利于激发其发展创造性想象的主动性。最后,引导参与者将头脑中的这些进行了创造性重组的表象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和同伴分享。这可以使参与者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中更好地领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且独特的,每个人都可以被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因受到同伴的鼓励和支持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和感受。
三、方案设计的结构与内容
1.本团体训练设计的方案
(1)团体名称与性质:初中生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属于教育导向性、结构式、发展(成长)性、封闭性的团体。(2)团体训练目标:提高初中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3)辅导对象:初中生。(4)团体规模:15~20人。(5)团体地点:团体辅导室或抗干扰性较好的教室(有多媒体,桌椅可自由移动)。(6)活动时间及频率:共10次,每周一次,每次60min左右。(7)领导者:心理辅导工作者1~2人,有一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经验。(8)团体评鉴:本方案采用创造性想象量表、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成员满意度问卷等团体评价方式,以“团体内”评价及“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估效度。
2.团体活动设计
根据已有活动模式构建,我们将想象性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具体的活动安排如表1。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指第一单元的“相识”。“相识”主要用于团员相识,建立团体感,促进团体信任与协作,并为创造性想象活动拉开序幕。通过“联想词语自我介绍”,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便于大家更容易记住彼此,也充分激发了团员的想象力,为我们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最后,以制作“自由的钥匙”为结束活动,也是为以后的系列活动准备材料。
第二阶段,导入阶段。指第二、三单元的“想象性游戏体验”和“内视表象体验”,包括“放松训练”、“我的白日梦”、“我的世界———形成内视表象”、“我的自由之匙”等主题活动。由于想象和创造性的最佳环境是放松的状态,通过放松训练,使团员们学会放松,也为后面的各环节做铺垫。通过“我的白日梦”使参与者意识到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掉的一个事实,其实我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是我们很少去注意我们的想象图像,并使参与者感受到创造性的存在,相信每个人都有创造性。“形成内视表象”是指训练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倾听音乐后,通过音乐的刺激,在脑内自动形成的图像,我们称其为内视表象或意象。这个图景也许是以往经历的事件和景物的加工,也许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储存在潜意识中的已经忘记的快乐或悲伤的记忆,也可能是不同表象融合成从来没有见过的情境的浮现,要求被试不要追求、不要抑制,仅观看内心世界流动的景象。“我的世界”就是让参与者学会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内视表象。“我的自由之匙”则暗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创造潜力,也提醒每个参与者获得的新的理解力,并将其表现出来,它代表着是解放创造性的钥匙。
第三阶段,浅入训练阶段。包括第四单元的“简单图像想象”、第五单元的“复杂图像想象”以及第六单元的“综合场景想象”。其中的主题活动有“遐想小屋”、“想象我是谁”、“我与对面的狗”、“苹果之旅”等。“遐想小屋”是为每个人都找到一个很安全、自由的空间,可更好地激发成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也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当参与者想象疲惫时可通过此来放松缓解,也可常常到自己的遐想小屋坐坐,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属于静物想象和简单图像想象。“想象我是谁”源于Maciej Karwowski的创造性想象团体训练活动[10],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进行角色转化,为后面的想象性角色扮演做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参与者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穿越的方式想象自己的前生和来世或是理想中的自己的样子。“我与对面的狗”属于动态的复杂图像想象,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参与者想象有生命的、会运动的表象,并会进行一定的表象操作,为后面深入训练阶段由参与者自己引发可操作的表象做基础。“苹果之旅”是借鉴学者威伯兰克提出的一种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被用于斯坦福大学的视觉思维课程之中。由于“苹果之旅”中涉及视、听、触、味等多个感觉通道的应用,因此属于是驾驭感官意向的训练游戏。
第四阶段,深入训练阶段。包括第七单元到第九单元的“时空旅行记”。本阶段的训练不再由指导者一步步引导参与者进行表象操作,而是在一定的创造性氛围下,通过言语或图片信息将参与者引入到剧本情境后,由参与者自己主动在头脑中寻找相适应的表象信息,并对其进行操作,最后产生相应的创造性想法。可通过语言或者图画描述、文字描述等方式和团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分享,指导者和成员都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支持,以此来训练参与者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第五阶段,结束阶段。包括第十单元的“结束团体”,是对前几次训练成果的总梳理和结束。本阶段包括对整个系列团体训练的回顾、总结和分享,并预祝大家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3.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 篇三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面对时下高中生问题日益增多,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关键词】职业高中生
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职业高中生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一、职业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想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职业高中学生也不会例外。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失败体验过多,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再加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使职高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造成消极的自我意象,若不能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但又怕别人“瞧不起”,怕别人议论自己“不行”,发展下去就形成过敏、自责、孤独,甚至出走、轻生。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著名的“霍桑效应”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无启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心理学家把成功心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荣誉的成功心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在于赢得荣誉,而对具体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并不一定特别感兴趣。激励其人去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是鲜花、颂扬和掌声。另一类是“追求做好的成功心理”,即指对自己经手的每件事都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否则就不甘心或有所愧疚。这是一种健康的成功心理。一般地,人都具有这两种成功心理,只是所占比例不同而已。若追求荣誉的心理占优势,则此人虽豪气冲天,成功的可能并不大;若淡泊名利,力争做好每件事,那么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往往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进而培养其健康的成功心理,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目标。要多关心他们,多为他们提供参与和认同的机会。如值日、负责某项具体活动并帮助他取得成功等,以激励其自信心和上进心;着意挖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2.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以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二、职业高中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践操作在职高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成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在职高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是如何利用“游戏活动”这个有利的上课工具的呢?1.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并不是所有的游戏活动,都适合职高团体心理辅导课。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游戏。首先职业高中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和小学生,初中生,普高学生都不一样,所以有些游戏活动也许适合小学,初中,或者普高,但不一定适合职高。其次,由于职业高中已经是按专业分班,所以不同的专业,班级男女生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专业,如汽修、机械、电子类班级基本都是男生,也许一个班里连一个女生都没有,而财会、商业专业,班里却以女生为主。所以选择的游戏活动要根据班级男女生比例来进行设计。适合男生的游戏并不一定适合女生班级,同样,适合女生的游戏也不一定适合男生班级。职高学生喜欢的游戏,一般是以活动为主,而不是以思考为主。如“用报纸搭塔”、“搬运工”“呼啦圈”等动起来的游戏就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是以自我思考为主的游戏,如“描述20个我”,“生命线”这样的游戏,就不太受欢迎。(2)团体辅导工作阶段在正常情况下,经过15分钟左右对团体动力的启动与催化之后,各小组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互动关系,现场中彼此信任、接纳的氛围已经基本出现,团体动力开始有效运作,此时即可进入团体工作阶段。对于职高而言,团体工作阶段,无论用上面哪种形式来进行,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依然是以“动”为主,老师在设计该环节时,尽量不要按照课堂常规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会。这样的好处是,也许上课内容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上课形式不一样,所产生的学生的上课热情、上课认真度、以及上课效果会不一样。(3)团体辅导结束阶段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结束阶段同样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它可以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给每一个团体成员留下深刻的记忆,激励他们将课堂上的活动体验与课后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常用的团体结束活动有:我的收获、我们大家都来说、化妆舞会、把心留住、效应未来、礼物大派送、大团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歌曲等。对于职高而言,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结束阶段,上述活动都可以用。一般团体结束阶段时间控制在3到5分钟,根据上课内容的特色,设计相应的结束活动。总之,职业高中的团体心理辅导课老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掌控水平,又要继续保持心理老师独特的亲和力,做到既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又能管理学生课堂纪律,这对于心理老师来说,是非常有挑战力的一件事。这需要我们的心理老师,继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累积教学经验。
4.~~中学高中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四
——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团体辅导名称: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活动时间:2016年3月
三、活动地点:
四、团体方案
团体活动一:可怜的小猫
目的:热身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活动说明:
1.全体同学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团体活动二:松鼠和大树
目的:通过寻找来调动身体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增强彼此的亲密感,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活动说明:
1.所有人围成一圈站好,每三个人一组; 2.三个人中,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着,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扮演大树;另一个扮演松鼠,站在圆圈中间;
3.站在圈外的人是迷路的小松鼠,想找一个松鼠窝避避雨。4.当组织者喊“松鼠”时,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来的位置,寻找新的松鼠。组织者喊“大树”时,大树不动,松鼠必须离开原来的位置,寻找新的大树。当组织者喊“地震”时,所有的松鼠和大树都要寻求新的组合和新的地方,扮演大树或者松鼠。迷路的小松鼠每次都要尽快跑进去,扮演大树或者松鼠,别让自己落单。分享:
当你落单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 当你找到依靠时,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班级、工作单位等,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团体活动三:解开千千结 活动说明:
1.全体同学围成一个大圈,拉住左右两边同学的手,并记住左右两边同学的名字;
2.松开手,在圈内自由走动,组织者叫“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动,伸手牵自己先前拉的“左手”和“右手”,从而形成许多结; 3.不能松手,但可以钻、可以绕、可以跳,队员间认真观察,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恢复到起始的状态。
体验和感受:这个练习需要队员有耐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排除困难解决问题。队员常常会感受体验到团队互助、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无论个人和集体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一心,依靠团体的力量,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团体活动四:“我们是最棒的班级”
目的: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强化班级的向心力。活动说明:活动四由三个小活动组合而成,分别是十人九足(根据学生人数调整)、传毛巾、“我们是最棒的班级”。1.参加团辅的一半同学进行“十人九足”活动;
2.十人九足结束,另一半的同学开始传毛巾(把毛巾放在第一个同学的身上,想办法将毛巾传给旁边的同学,一直传下去,过程中不允许用手接触毛巾);
3.传毛巾结束后,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大圈,大家同时用双手拍一下左边同学的肩背部,再拍一下右边同学的肩背部,然后回正击掌一次,喊出“我”,接下来拍左边两次,拍右边两次,回正击掌两次,喊“我们”„„直到喊完“我们是最棒的班级”。
5.心理辅导之团体心理辅导 篇五
如同个别辅导重视辅导关系的建立一样,团体辅导也非常重视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接纳、安全、尊重、温暖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真诚地开放自己,信赖他人,坦诚地探讨存在的困扰。当然,良好的氛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团体心理辅导其优点主要有:
(1)适用面广,既可以针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人左右的小组,又可以针对几十人的发展性群体;
(2)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3)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团体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个人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在中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危机心理援助、婚姻家庭咨询、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等领域中,团体辅导的心理技术手段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地大物博的独特国情,注定了团体辅导手段的重要性发展速度必将超越其他的心理技术,成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能够满足教师日常的课堂需求,并且提供给足够的选择空间。
咨询电话:400-6262-918010-62201116 010-62201119010-62201118
6.团体辅导简介 篇六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与个体咨询不同,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来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达到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过程。
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另一方面,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每次团体咨询由咨询师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团体咨询的最佳人数为25人左右,每次咨询一般为90-120分钟。课题涉及新生适应、人际交往、自信心、意志力、学习、爱情、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网络、生命教育等方方面面。咨询开始前,我们会设计好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活动,例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演讲讨论、行为训练以及绘画练习、音乐与手语表演等等。我们学校的团体辅导,面向全校同学。同学们可以自由报名。其中,新生适应团体辅导也可以以班级的形式报名。中心会定期招募各种不同团体的参加人员,敬请关注心理健康中心网站的信息内容。
7.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 篇七
北京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中小学阶段, 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团体辅导为主。”多年实践证明, 团体辅导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以班级团体作为教育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 借助于团体的力量帮助孩子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动, 预防或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由于团体辅导的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 效率高, 效果容易巩固和迁移, 受到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学习团辅, 孩子获得成功的新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当然是其主要任务。但纵观现在的中小学生, 由于受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冲击、网络游戏的诱惑,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 听课不专注, 不喜欢写作业, 不喜欢阅读, 厌学, 个别严重的甚至逃学、弃学。
2013年接了一个班, 就碰到了以上的问题。开学初, 我们进行了调查:38.3%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其中18.3%的学生干脆不写作业;72.8%的学生有QQ号, 并有聊天记录;21.4%学生有逃课记录;只有不到10%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制定了学习方面的团体辅导计划。有认知类的辅导活动, 如“快乐的一天”、“我是这样过星期天的”, 利用集体的智慧讨论、思考、创意, 制定学习目标;有情感类的辅导活动, 如“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游戏, 角色扮演;也有行为训练的辅导活动, 如“以书会友”、“坚持就是胜利”, 通过行为示范,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进行行为练习。根据孩子的特点, 全班进行分组, 实行“小组性学习”, 鼓励每个小组制定小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 明确每个成员的具体责任、具体做法, 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比, 榜样示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在团体辅导的帮助下, 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加之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形成, 全班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班级学习目标已经树立, 且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实践证明, 当孩子热心参与班级活动、爱护班集体荣誉、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形成班风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作为学习的一种辅导手段, 将团体辅导的技术运用于学习障碍干预过程中, 成功地将团体辅导理念运用在困难孩子身上, 培养他们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规范学习行为, 就能使得学习意识被其接纳, 学习困难被其解决, 同时也增强其学习信心, 体验学习成功感, 获得学习新动力。
二、生活团辅, 学生适应环境的解码器
勒温说:“个人的一切行为 (包括心理活动) 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不同的, 每个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是各异的, 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家中, 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越来越严重, 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和孩子频繁的接触中, 我发现了孩子不同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是情绪方面的障碍, 如激动、易怒、担心、偏激、胆怯、嫉妒、自卑等。有的是行为方面的障碍, 如多动、依赖、退缩、攻击行为等。诸如此类, 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因此, 我们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团体辅导计划, 进行心理辅导。
首先要多方面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 知悉孩子的心理困惑, 为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作初步准备。其次是对班级孩子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 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应制定不同的辅导策略。如对于情绪方面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走进每个家庭, 了解、改善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 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创设特定的环境, 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在调节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动手、动口、动脑, 情感体验, 分享成功, 从而知晓个人生活环境的异同, 并明白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遇到各种迥异的生活环境, 每个人必须学会, 从而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 做环境的主人。又如, 对于孩子在性格、人格、品行还没有定格的成长关键期所出现的异常言行, 教师只需及时地加以引导, 使孩子对环境有个正确的认识。作为老师, 应该在孩子心理产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 解决孩子的心理谜团, 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产生强大的生活动力。
三、家庭团辅, 孩子学会沟通的金钥匙
从目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来看, 家庭教育早已进入了误区。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关颖研究员指出:“如今, 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 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大重视。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 学习成绩好, 就什么都好。他们从不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也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克服, 任错误的想法、行为长期发展。”大部分家长的“专制”思想还根深蒂固, 教育方式单一, 行为武断, 认为:家长的话孩子必须听从, 若有不从便以拳脚相加。缺乏民主的家风, 横加干涉孩子的追求;缺乏对孩子的基本尊重, 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缺乏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中, 孩子无法毫无顾忌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家长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将孩子的错误想法消除在萌芽状态。久而久之, 形成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 心理健康老师要走进孩子的家庭, 充分了解不同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 归纳总结, 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我们的做法是“了解情况→确立目标→分别开展针对孩子和家长的团体心理辅导”。孩子方面, 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当一天 (一周) 家庭管理员”等心理辅导活动, 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生活艰辛, 感受长辈的生活压力, 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书信、短信、邮件的方式告诉父母, 让父母亲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并给予一定指导和建议。家长方面, 定期为家长开设“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怎样与孩子沟通”等团体辅导活动。建议家长选择合适的环境与孩子沟通, 多听取孩子的发言;学会接受孩子的想法, 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 建议家长每周或者每月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游玩, 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树立孩子对社会事件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中国NCP (网络咨询人员) 学院调查显示, “与父母沟通问题”是青少年三大心理问题之一。身为教师的我们, 应通过开展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让孩子和家长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主题团辅, 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盘
据某一医院对516名8~15岁中小学生进行的一份心理问卷调查显示, 有15.1%的学生存在睡不香、感觉生活没意思、不愿与家人交流、精力不充沛、想离家出走等抑郁倾向。其中, 12岁、15岁的儿童情况最为严重, 分别达到22.2%和25.8%。儿童心理专家称, 这主要与该年龄段的儿童课业负担重、毕业压力大有关。由此看出, 学习压力大是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次, 与父母沟通、网瘾和性心理问题也是孩子最突出的心理问题。针对孩子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机构, 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
郑晓东先生认为:“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应侧重于发展和教育功能。”抓住孩子主要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能起到很大的预防和矫正作用。如“青春期教育”主题团体辅导课, 便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孩子开设的, 主要向孩子介绍青春期的相关知识, 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指导孩子进行青春期期间的卫生防护, 对性别特征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消除孩子在青春期期间因身体的不断发育成熟而产生的紧张、焦虑、迷惘。而“我们可以上网喽”网络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则是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网络知识开展的“消除网瘾”心理辅导活动, 对孩子如何上网进行正确的指导, 教给孩子上网的正确方法, 防止孩子上网时“误入歧途”, 不能自拔。对自觉性偏差的孩子上网, 建议家长实行有效的监督。再如“我有新朋友啦”主题团辅活动, 是针对冷漠、自卑、孤独、敌对的孩子精心设计的, 引导孩子如何克服自卑, 关心集体, 如何接受他人成为朋友。
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群体, 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对症下药,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里尽情体验, 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改正自身的缺点, 具有正确的意识和行为,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篇八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贴在墙上的“文化”
班主任成长营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建团队,起队名、创作队歌、队徽,并为自己的小组拟订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参与和贡献力量。
但在活动最初时,有些组员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仍旧是说“我觉得”,而忘记自己是代表本小组的,需要主持人的提醒,逐渐的大家才习惯说“我们‘梦工厂队认为……”,并且会主动为发言的老师鼓掌支持。在写感受或展示本组各项成果时,大家也会自觉将队名或队徽标上。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各学校都注重文化建设,而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主任精心设计,教室内“花花绿绿”,格言警句,班歌班训齐全,但是否学生人人知道,还是“摆出来”、“挂出来”给“检查的”看的?如何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而不是展现它的“装饰”功能,确实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欠缺的。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必须让她活起来,动起来,用用起来,让学生认同,并不断的强化,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请让我来帮助你
培训中有一个活动是要求每个小组组成为一个班,选出其中一位做“班主任”,其他人为“学生”。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然后,要求“学生们”在培训者的指示下画一个微笑的脸,但在画画的时候要闭上眼睛。而“班主任”在整个的游戏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人的画都是错位的,在作品的展示中大家都不亦乐乎,欢笑不断。但只有愉悦的体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分享“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做了什么?而“学生”们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又是怎样做的?事实上,“学生们”在画画时不仅闭上了眼睛,更闭上了嘴巴,没有一个人想着在画不准位置时去求助“班主任”。而所有的“班主任”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只管监督和控制,确保没违规睁眼就行了。在分享交流时,大家都认识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太注意培养“听话”的学生了,指令性的东西太多了,却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内心,因此也就不能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伸出手,给予恰当的帮助。而我们的学生也真的很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小心翼翼更多的是造成了他们思维的僵化,习惯于“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习惯于遵从,而缺少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并未真正达到,学生们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不知道求助的途径。学生们倾诉的对象更多的是朋友、同伴。
让我们谨记: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也就是挽住他的心。作为班主任,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指导。让我们主动伸出手吧,教会学生请求援助的方法,并尽可能多的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帮助。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神也会犯错
培训时难免有人会——迟到了,手机忘关了,车子坏了。而每到此时一句“我错了”,虔诚的一鞠躬或是怪样百出的卡通跳就会得到大家原谅。而这也是培训活动中得到大家一致通过的条规。
错了就是错了,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你是什么人。对教师而言,往往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没有认错的习惯。不敢、不能以真面目见学生。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想用一副伪装的面孔能搪塞过去。殊不知老师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师贬损学生的话,老师过后不记得,学生却铭记在心,很可能造成对他一生的伤害。笔者就曾听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她说话不算数,我才不听她的呢”。原来是这位老师答应孩子如果孩子某题做对了就发一颗红星,结果忘了,让学生对她产生了不信任感。我们也常见学生犯了错时会推卸责任,找借口,昨天家里来人了,停电了,忘带书了,妈妈叫晚了……这一方面是孩子犯错有时确实是无意的,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忙于找出孩子们的错误来训斥、纠正,却忘了在他们做得好时赞扬一声,要知道你的认可在孩子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分量。而过于严厉的处理孩子们都经常犯的小错误,往往适得其反,就是学会撒谎,以逃避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避免你大发雷霆。
很多老师在受罚后谈感受时说,承认自己错了后,得到了释放,心里挺舒服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遭到责备时,我们自己责备自己,听自己的批评,这比忍受别人的斥责容易得多。如果你将别人正想要批评你的事情在他有机会谈话以前说出来,他就会采取宽厚、原谅的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感了。不要忘了那句古话:用争斗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收获更多,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赞同,你就应该记住这条规则:如果你错了,就迅速真诚的承认。这也该是我们老师应教给学生们的做人的道理。
你的称赞是最美
培训活动中感觉最美,最让人兴奋,最使人神采飞扬的当是“优点轰炸”了。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大家不仅提高了工作技能,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了个人自信心。
其过程是: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三个优点,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并注意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具体,不能重复,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没察觉到的;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做完后各组用一张纸写出画出。
起初大家都不太习惯于坦然接受别人表扬,很“谦虚”地否定自己,但随着那么多由衷的赞叹也不由自主的认同起来。有的老师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有的说“我没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好”。“那感觉真美!”带着大家真诚的肯定和鼓励,每个老师都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中去了。
相信老师们从中更体会到了称赞的价值,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们尤其如此。一声亲切的赞扬,一句诚恳的激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将给学生们注入无尽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真谛是真爱
就如在活动结束后所做的那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将这段文字送给每一位教师: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爱神阿佛洛狄忒说:
“L”代表着LISTEN(倾听)。
“O”代表 OBLIGATE(感恩)。
“V ”代表VALUED(尊重)。
“E”代表EXCUSE(宽恕)。
【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推荐阅读:
初高中教育辅导10-17
高中作文训练计划09-15
高中班级管理计划10-05
高中期末复习计划10-10
高中体育教学计划计划10-28
高中历史校本研究计划08-08
高中三年计划08-13
高中教师培训计划08-24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汇总06-16
高中美术备课组工作计划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