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学生现状(精选8篇)
1.辍学学生现状 篇一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单位:宝坻区史各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作者:刘艳春
2011年5月29日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不仅阻碍了“普九”工作的进程,加大了“双基”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甚至贻误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也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让辍学的学生早日回到学校,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宝坻区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挖掘其潜藏在学生辍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真正揭示农村中小学生入学与辍学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一、史各庄镇中小学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己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近五年的辍学数据统计,当地小学辍学率为1.05%,初中辍学率为2.23%。调查过程中,我也深入实际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正严重困扰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辍学率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更为沉重的任务:我们要重新审视农村教育,重新反思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二、中小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变革为学生辍学提供了温床
中国社会现在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由科技文化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这种政治经济体制的大变革荡涤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教育也不例外,同样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种矛盾、挑战、困扰和选择。
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造成的知识与价值的反差加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和货币关系也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着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蔓延,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价值取向,引发了严重的职能错位、观念混乱的现象。人们越来越多的则是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一切向钱看”也成为许多人奉行的行为准则。加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之间的矛盾,学生也将最终走上辍学的道路。
新的招生体制打碎了农家孩子的“大学梦”;而就业体制的变化也使家长继续供养子女上学的想法失去了动力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大中专学校收费制度的推出,大学生上学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毕业不包分配,而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人才市场上实行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致使有些毕业生不能如愿或如时找到工作,只得待业在家。这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心理也有影响,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学生家长中盛极一时。
家长的过高期待或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可造成学生的辍学。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关系紧张,家长不关心子女或与子女有严重冲突,都会影响子女的情绪、自信心、自尊心、人格特征,甚至心理健康。而另一方面,过高的心理期待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农村家庭普遍家境比较贫寒,许多家长期望下一代能够通过受更多的教育而改变家庭的困难境地,他们一心只想让孩子跨出这道门槛,因此不能正确评价子女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只要求其在考试中夺取高分或升上大学,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或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特长。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卑,意志消沉,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而厌学。家长的过低与过高期待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过早地走上辍学的道路。
(二)贫困文化的不良影响是学生辍学的深层原因
谈到农村学生的辍学,自然而然便与家庭经济的贫困联系在一起,便与那些衣衫槛褛的孩子、食不裹腹的人家联系在一起。的确,家庭的经济贫困是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家庭贫困这一表面现象而便轻率地断言学生因此而辍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是积淀己深的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中家长的顽固的文化心态使学生求学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不仅自身文化水平低,不能开拓眼界,脱贫致富,而且也看不到教育的潜在效益和长远效果,更谈不上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点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度明显要受到家长这种贫困—无为心态的影响,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读书不如种田”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贫困文化心态对学生的辍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动因
辍学并非只是贫穷所致。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占辍学生数的15.3%,非经济原因辍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有些时候占第一位的原因却是来自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如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据初中的一位教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初一下半年,因为初中课程门类骤然增多,而且难度较大,教师有时又缺乏对学生的及时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第二次高峰是初二下半年,这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较为明显,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中等和上等学生,对差生则另眼看待,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伤害,有的干脆就不学了。第三次高峰是三年级下半年初,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绩分流,重新编班,被分流的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劲头再去学习了,不少学生因此而辍学回家务农或从工。可见,作为学生接受的最系统的、时间最长的、影响最持久的学校教育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大量流失值得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进行彻底的和深刻的反思。如何使学校教育返归生活,进而转变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轨道上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深省的大问题。
一位班主任的分析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实行高压政策,搞疲劳战术,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是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基本没有活动时间。每一次考试都要排名,屡屡失败的无以言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辍学。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衡量一所学校和一
名教师的优劣,多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并与奖金、评优、晋职挂钩。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是句空话,学校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
教育活动中无视“人”的存在,体罚、打骂、讥讽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与学生私下座谈时了解到:学生都怕打,哪个老师打,他们就会多用时间学哪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的学科成绩就好,年终评比就能被评为“优秀教师”,而那些学生“不怕”的教师,则成绩平平。
三、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农村教育法制化
加强教育督导与宣传,严格“普九”复查制度,提高巩固率,严防学生的显性与隐性流失。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教育的督导和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教育对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其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障适龄儿童适时入学和正常就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由于农村社会的相对落后与封闭,还存在着教育法规知识未普及、群众不懂法、不知法,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制止教育腐败行为,依法保障教育投资渠道的顺畅。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坚持办理学生辍学、休学、毕业等手续的原则,加强学籍管理,堵塞漏洞,防止因手续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学生流失。
(二)加大学校教育改革步伐,尝试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农村教育的创新
重树新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摆脱一切以升学率为绝对标准的观念,逐步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行农村素质教育的机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坚决摒弃过去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标准。
净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名优秀的教师深谙治学授课之道,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能增强课堂吸引力。调查发现,教育质量不高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心,对待教学往往是应付了事,因此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教师所言为何物而成为“干坐生”,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信心和兴趣,结果是任凭父母打骂和教师劝说也难以奏效。
而如何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教学艺术的本领。教育中还存有诸多道德性问题并未予以解决:如体罚、打骂学生,嘲笑、讥讽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争取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首先切断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源头!
防止和减少学生成绩的分化,实施个性化教育。学习上的严重分化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要想从学校教育方面解决辍学问题,就应从防止或减少学生的分化上做起。
(三)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多渠道投资;改革传统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生能否安心于课堂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安教。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如果教师不能安心从教,那么学生是无法留恋于课堂的。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留住学生首先必须留住教师,而留住教师又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设立各种奖(贷)学金制度,完善助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少的学生离开校园,让更多的辍学的学生早日重返校园。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减少学生流失。只有在农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农村的学子们才会在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加快贫困人口的现代化步伐,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彻底摆脱家长文化贫困,进而走出流失的困境。
2.辍学学生现状 篇二
一、隐性辍学学生的厌学表现
厌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它的属性究竟是什么?有的研究者认为厌学是一种心理情绪:“学生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感。”[1]有的研究者认为厌学是一种由心理状态决定的行为表现方式:“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2]有的研究者认为厌学就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并将其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分为26种类型,有的按厌学行为的程度分类,有的按厌学行为的原因分类,有的按厌学行为的表现分类,[3]有的研究者认为厌学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虽然这些定义表述不一,但都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都正确描述了厌学属性的不同方面。厌学的内在属性就是心理情绪,外在属性就是行为表现方式,具象属性就是学生个体,抽象属性就是教育现象。这些厌学属性的不同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当学生有厌学的心理活动时,厌学是一种心理情绪;当学生将厌学情绪外化诉诸于行动时,厌学是一种行为方式;当学生表现出厌学行为的时候,厌学指的是具体的学生;当厌学的学生成为群体出现时,厌学就是一种教育现象。
厌学是学生隐性辍学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种种原因作用于学生,然后通过学生自身形成厌学心理,再外化为厌学行为的隐性辍学,因此不论原因如何,厌学都是主动性隐性辍学。
1. 隐性辍学学生的厌学心理表现
厌学心理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情绪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厌烦、厌恶甚至恐惧、痛苦、憎恨的心理情绪反应。许多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去到学校就心烦,翻开书本就犯困,一做作业就头痛,听见考试就害怕。
厌学心理是不同心理因素的共同心理情绪反应,在它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不同心理因素。这些形成厌学心理情绪反应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十二种: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有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了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叫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一次次努力却再三地经历失败后,就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智力低或能力差,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失败是必然的,即使做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从而丧失了自信,产生“我就是不如人”的自卑感。自卑心理是厌学心理因素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基础差,学习不如别人,学习成绩不会上升的占69.82%。并且在平时玩也不愿意跟成绩好的同学一块,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没面子。调查中发现,像这类学生要占64.7%”。[4]
(2)完美心理。完美心理是指学生追求尽善尽美,过高评价自己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品质、智力和能力,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学习尖子,面对任何的微小失败或挫折,都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不断地自责。他们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有十分脆弱的盲目自尊,经受不起一分半分的“落后”,承受不了任何委曲和误解,赢得输不得,夸得骂不得。一旦通过拼命努力也做不到尽善尽美,情绪就会一落千丈,突然向自卑心理转化。
(3)从命心理。从命心理是指学生被迫听从教师、家长的要求学习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有从命心理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用他们的话来说,“上学是受父母所逼迫的”。他们从内心里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4)无用心理。无用心理是指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毫无用处,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漠然置之的心理感受。有无用心理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是无效劳动,白白浪费青春,看到“好学生”拼命争分感到可笑,看到“差学生”徒劳学习感到可怜,看到教师“时间加汗水”感到可恨。终日无所事事,打发这种无聊的日子,只盼着早日解脱,去寻找“有用”的事干。
(5)无为心理。无为心理是指学生认为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反正家中有钱,衣食不愁,玩乐无忧,对学习无所作为的心理感受。有无为心理的学生图安逸,怕艰苦,懒惰成性,浑浑噩噩。成绩好坏、奖惩与否,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满不在乎。“在调查中就发现,有50%的人认为如果他经常回答问题出错,当老师又提问时,他的心理感受是无所谓。有58.78%的学生回答‘在课堂上问题回答出错了,心里会想:我不在乎’。还有17.88%的学生对是否羡慕成绩好的同学的回答是‘无所谓’,19.6%的学生对是否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绩的回答也是‘无所谓’”。[4]
(6)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过分依赖他人,自己不愿做出努力的心理感受。有依赖心理的学生怕动脑筋,怕花工夫,只想拣便宜,吃现成。记笔记不如发讲义,自己想不如问老师,做作业不如抄作业,总复习不如给透题。“在调查中发现,对不懂的作业,习惯自己思考、力争独立完成的学困生只占12.4%,而喜欢问别人、抄袭别人的高达81%左右;即使懂了的作业边做边对参考答案的也有56%;认为老师讲课听得懂,而实际自己经常或偶尔并不会做的占78.89%。”[4]
(7)无助心理。无助心理指学生自我评价太低,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是命中注定,求助无益,从而闭锁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无助心理的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独往独来,以严密的防御机制封闭自己,不愿接触他人,人际关系紧张,常常陷于孤立地位。他们只喜欢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命运,品尝孤独。
(8)畏惧心理。畏惧心理是指学生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特殊学习情境产生畏惧的心理感受。有畏惧心理的学生主要是因学习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失败的结局,从而对学习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他们怕进课堂,怕见老师,怕被提问,怕交作业,怕参加讨论,怕举手发言,怕大小考试,怕家长询问。总之,凡是与学习有关的事他们都怕。一位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说:“老师,我是‘差生’,但我是位好学生,我非常的怕你,怕你的训斥,怕你的目光。”[5]
(9)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指学生因各种原因受到挫折,无力应付压力,无法向人倾诉,沉闷压抑、郁郁寡欢的心理感受。有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困难、家庭变故、同学矛盾陷于无力自拔、无从排解的境地,从而心情压抑,自我煎熬,或沉默寡言,或强颜欢笑。由于学习困难造成的抑郁心理若得不到纠正,就会发展为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就会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丢三落四。
(10)逃避心理。逃避心理是指学生因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自认为无力改变,也不去努力改变,一逃了之的心理感受。有逃避心理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怕苦怕难,浅尝辄止,缺乏韧劲。也想上进,但伸出头去试一试,碰到困难就把头缩回来,先是躲,躲不掉就逃。
(11)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学生因各种原因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将错就错,故意反抗的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往往是不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接受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不满意教师或家长的期望要求,不原谅教师或家长的失当做法,从而与教师或家长处处对抗,软硬不吃,以此显示自己的力量。
(12)偏激心理。偏激心理是指学生因各种原因处境困难,不能正确对待,反而走向极端的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状态。有偏激心理的学生或者是因为学习成绩一败涂地而绝望,或者是因为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而恼怒,或者是因为受到误解难以消除而怀恨,或者是因为某种私欲未能满足而怨怒,等等,于是形成偏激心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消沉绝望、好走极端。有意无意地挑起事端,不犯师怒不死心,甚至会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
2.隐性辍学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
厌学行为是厌学心理的外化行为方式,其表现形式比厌学心理的诸多复杂因素要简单得多。不同的厌学心理因素往往以相同的厌学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同一种厌学行为也往往以多种厌学心理因素共同促成。厌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可以用“混、闹、骗、逃、弃”五个字来概括。
(1)混学。就是在学校里混日子,不好好学习,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经常无故迟到、早退,即使到校上课,也是人在教室心不在焉,不注意听讲,不记笔记,甚至不带课本。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讲小话,吃东西,递纸条,听耳机,弄小玩艺,看课外书,做小动作,收发信息,胡思乱想。课后作业经常不做不交,为了逃避批评,就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
(2)闹学。课余故意违纪,抽烟喝酒、捉弄同学,挑起事端,乱谈“恋爱”,痴迷网吧,拉帮结伙,称兄道弟,打架斗殴,酗酒闹事,乱涂乱抹,破坏公物,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随口说脏话,穿着打扮变态怪异,不闹不安生,越闹越舒服。学习成绩再差也毫不在乎,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只要寻得“欢乐”、“开心”就行。
(3)骗学。说谎话为自己辩解,钻某些教师管理不严的空子,一上课就谎称别的教师找,等等,宁愿在校园里闲逛。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学习,对家长和教师两方撒谎,结果是“两头不见人”。也有的谎称身体不舒服,以逃避学习。
(4)逃学。常常无故旷课,或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而且逃学还要邀约伙伴。严重的甚至会以死相逼不肯上学。
(5)弃学。由间断逃学发展到连续逃学,再发展到长期逃学,最终彻底离开学校,放弃学习,流落社会。
二、隐性辍学学生的“缺学”表现
“缺学”是学生隐性辍学的次要表现形式,“缺学”是一种由外力施加给学生,而学生不得不接受的不完整学习的隐性辍学状况。“缺学”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并不厌学,但得到的是有不同程度缺失的教育,从而造成人在学校但不能完成规定课程(或教育方案)。因此,“缺学”是一种被动性隐性辍学。“缺学”的学生在学习条件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会向厌学方向转化,产生厌学心理,发生厌学行为,由被动性隐性辍学转化为主动性隐性辍学。
有隐性辍学学生“缺学”现象的学校基本上是农村初中,造成“缺学”的外力是学习条件的不足,教育资源的贫乏,从而造成课时不足、科目缺失、内容短少、质量低下等“缺学”表现。
1. 缺应开课时。
由于农村初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有编无人或缺编缺人,“在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学生的中小学教育,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2003年,我国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达164.66万人,生师比为20.01:1,而全国的平均初中生师比为18.94:1,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倘若将前者与城市初中的生师比相比(城市初中生师比为16.80:1),其差距就更大了”。[6]在加重现有教师负担也解决不了问题时,一些学校只好减少总课时。教师数量不足必然导致应开课时不足,学生就必然要缺课。有研究表明,“‘所在班学生人数’和‘每个教师平均学生数’估计结果表明,学校师资不足容易导致更高的失学风险,并且二者的效应强度大致相等”。[7]
2. 缺应学科目。
由于农村中学中的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缺少非文化课的专业教师,特别是初中学段的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十分短缺,在部分较贫困的地区,甚至连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都很难配备专业教师,所以学校只好让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是干脆免设这些科目。兼任的专业教师很难保证这些科目的教学质量,学生上课跟缺课没有多大区别,至于不开设这些科目的,则完全就是缺课了。
3. 缺应学内容。
许多农村中学没有达标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很低;没有音乐教室,没有体育器材,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块简陋的操场;信息技术课没有计算机教室,仅靠一台办公用机作演示教学。在如此贫乏的教学设备条件下,即使有专业教师能开设这些科目,他也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就有相当程度的缺失了。双辽市某村的张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学校设施不齐全,光靠老师一张嘴,很难吸引学生。“像我校,语音室没有;图书室倒是有,但不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太小,老师只能把器材拿到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亲自演练的机会少;全校没有一台像样的微机,只有二三十台城里中学淘汰的286、386,老师连像样的课件都做不了”。[8]
4. 缺应达质量
在农村初中,教师原始学历达标率还很低,“目前农村初
当前聋校语音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金娥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摘要:当前,我国聋校相比其他普通学校在教学规模、教学条件、资金投入、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语音室缺乏、落后的现状。本文在分析当前聋校语音室建设和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粗浅地阐述对聋校语音室构建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聋校语音室构建
教育技术学科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为我们在教学方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聋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学过程模式,从而改变教学思路,使得聋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聋校语言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想法。
一、当前聋校运用语音室进行教学的现状
(一)语音室的使用问题
1.一部分学校没有语音室。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教育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特别是在特殊教育这个领域更是明显。欠发达地区的聋校在资金上严重不足,别说是数字化语音室的建设,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模拟语音室的建设也是一种妄想和奢侈。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资金的严重不足,在语言教学方面仍然采用“嘴巴+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远远达不到聋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
2.一部分学校有,但不能用。
在一部分聋校中好几年前就有了模拟语音室,建成的语音室为什么闲置不用呢?我认为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看,教师本身还是不太习惯用,刚建成的时候赶着新鲜、好奇用几次,后来还是回到原来的“口手”讲解的课堂教学中;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模拟语音室系统稳定性较差,音质不理想,交互性不强,用不用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干脆不用。
中教师中有很多民转公的教师以及中师毕业生,这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完全的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湖北省罗田县曾对4个乡镇24所中小学的478名教师进行了抽查。职前学历达标的教师,小学占22.1%,初中占25.1%。经过学历补偿教育,初中教师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7.1%。478名受调查教师中初中教师占320名,而其中职后取得合格学历的初中教师占到175人,超过半数。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是偏低,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专生只占少数”。[6]教师素质偏低必然导致教学目的难以真正达到,学生上课的质量必然要有缺失。
有研究表明,“班主任学历的提高对于降低孩子失学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初中及以下的学历,班主任学历‘本科及以上’可以使失学危险降低90%,‘高中、大专’可以降低失学风险70%”。[7]因此可见,缺乏合格师资,必然要造成隐性辍学的质量性“缺学”。
3.有些学校有,但用不好。
在一部分学校中具有非常好的数字化语音室,可是利用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语音室构建的时候结构过于复杂,过于专业,任课教师在这些设备的操作上没有正式的培训,对这些设备功能的认识不够,只有在负责和管理语音室教师的陪同下才能顺利上课。专门负责语音室的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天天辅助全校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最后导致语音室的闲置和浪费。
(二)语音室的建设问题
1.片面建设。
语音室主要分为模拟语音室和数字化语音室两大类,从功能上说,数字化语音教室占优,从价格上看,模拟语音教室价格更便宜。语音教室是当今语言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从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看,数字化语言室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代表一种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有些聋校为了建成高档数字化语音室而大量筹措资金,但是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结果使得语音室的构建一拖再拖。模拟语音室不想建,数字化语音室想建,但建不起,几年过去了学校还是没有供学生使用的语音室。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考虑到自己学校其他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建成的数字化语音室,由于校园网没有建成,从而造成了语音室的功能利用不完善,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浪费建设。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配备有计算机教室,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多媒体网络教室,而在语言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投入不足,要么根本没有,要么数量和质量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有些聋校没有考虑和认识清楚当前语音室的发展趋势和功能,盲目安装模拟语音室,但是模拟语音室故障率高,设备淘汰过快,维护麻烦,让很多学校束手无策。刚刚花费了资金建成的语音室,由于网络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能兼容其他设备而在短时间内被淘汰。还有一些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机房等,额外建设了数字化语音室,没有考虑建设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于一体
摘要:隐性辍学学生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厌学和“缺学”。厌学是学生隐性辍学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种种原因作用于学生,然后通过学生自身形成厌学心理,再外化为厌学行为的隐性辍学。厌学心理是不同心理因素的共同心理情绪反应,在它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不同心理因素。厌学行为是厌学心理的外化行为方式,不同的厌学心理因素往往以相同的厌学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同一种厌学行为也往往以多种厌学心理因素共同促成。“缺学”是学生隐性辍学的次要表现形式,“缺学”是一种由外力施加给学生,而学生不得不接受的不完整学习的隐性辍学状况。
关键词:隐性辍学,表现形式,厌学,“缺学”
参考文献
[1]徐能义等.包头市1460名中学生厌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03.P184.
[2]王冠军等.57例厌学中学生MMPI测试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2005.03P136.
[3]严行方.厌学一定有对策[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
[4]黄永平等.城市普通初中学困生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1.P91-92.
[5]马静丽.心中无差生.网络文章.
[6]涂晨光.从教育的供给和需求看中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J].科教文汇(下半月刊),2007.02.P33.
[7]高梦滔等.教育质量与西部农村孩子辍学率:云南省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07.04.P期.
3.辍学学生现状 篇三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辍学;现状;原因;措施
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小学生辍学现象。究其原因,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和教育水平等具有较大的关系。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辍学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方面,已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辍学的现象仍然存在着。以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在这一地区,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小学生辍学现象。据统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生的辍学率高达2.5%。各个小学中途辍学的学生比比皆是,辍学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而放眼全国,小学生辍学情况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1.经济水平较低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了当地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的投资,以及各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具体投资情况,于是导致辍学率较高的情况出现。
2.交通条件恶劣
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僻的山区,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而且,很多地区在道路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路面崎岖,危险性较大。恶劣的交通条件下,不少小学生上学成了问题,于是导致辍学。
3.家庭观念落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小学生的父母并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高。加上实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原因,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辍学在家帮助家人干活,或者外出打工補贴家用等。
4.教育基础建设较差
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教室破旧,教学道具不足。一些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板凳,学生没有学习环境,辍学也是自然的。
5.教育部门监管不力
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对学生辍学视而不见,导致辍学现象愈演愈烈。
三、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辍学率的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对九年义务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以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联合多家力量,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
2.加大教育监管力度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部门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监管作用,加强监督与管理。全面掌握本地区的小学生辍学现象,并予以严格的控制,以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
3.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辍学率,要注意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对当地政府来说,要积极地在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予以有力的支持。尽可能地为学校创造出各种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辍学率。
4.多渠道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除了上文提到的政府大力投入和扶持之外,还需要学校积极地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要尽可能地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小学生辍学率的不断降低。
5.家校联合,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学校要注意积极地和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地结合在一起,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校联合的良好局面,减少学生的辍学现象。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辍学问题是一个极其严峻的现实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各方力量的重视,而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的情况。因此,只有社会各界力量联合在一起,并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辍学问题。
参考文献:
叶月婵.影响少数民族适龄儿童辍学的因素[J].甘肃科技,2010,26(8):88-89.
(作者单位 彭 武: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新市坝镇中心校 李自军: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民族寄宿制学校)
4.辍学生报告 篇四
哲觉镇人民政府、哲觉镇党委:
我校在2012年根据省、市、县“控辍保学视频会议”精神,立即组织各校多次召开了会议,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做了相关安排部署,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台了《哲觉镇中心校控辍保学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谁的学校谁负责即校长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即班主任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即科任教师负责,谁值周谁负责即值周行政领导和教师负责,谁包保的学生谁负责即包保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强化了责任体系,严控指标范围在1.5%内。2012年底,中心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控辍保学宣传活动,到孤儿、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家中进行了亲情关爱行动,向辍学生发放了以中心校签章的辍学生劝返入学通知书,并将辍学名单提交了党政办,经过以上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已答应返校的辍学生有3名。
本学期,我镇各小学根据校历于2013年2月26日准时开学,开学前的2013年2月22日中心校组织各校点召开了开学前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府办发(2013)15号》《威府办发(2013)14》《威党办发(2013)18号》关于“控辍保学”相关工作的精神,集中安排部署了本学期“控辍保学”具体工作。
遵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校严格按照省的“十个到位”组织进行报名工作,每天认真统计上报学生到位情况,完善学籍系统软件,排查统计辍学生,及时进行家访跟踪调查,现将各校辍学生人数统计汇报如下:
一、本学期辍学生基本情况
1、辍学生学校分布情况:哲觉中心校校本部共2人,瓦竹小学共3人,林春小学3人,海田小学1人,割麻小学3人,论河小学2人,共计14人。
2、辍学生去向调查情况:2012-2013学春季学期共14人辍学,其中辍学在家6人,外出打工7人,出嫁1人。
3、辍学生性别族别统计情况:14名辍学生中,苗族10人,汉族4人;男生8人,女生6人。
二、家访及动员情况
为了能他们再次走进教室,各校教师不辞辛苦地进行多次家访,动员辍学生尽早返校复学,但动员效果极其显微,除2012年秋季辍学的学生有3人复学,本学期辍学的14人无1人返校。
鉴于以上情况,特向哲觉镇党委、政府汇报,望及时启动相应措施敦促辍学生家长使其子女早日复学为谢!附:1.哲觉镇2012-2013学春季学期小学辍学生花名册
2.各校辍学生家访记录及家访图片
哲觉镇中心学校
5.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 篇五
为了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学生完整接受九年义务中的小学教育,防止学生辍学,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要不断端正教育思想,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决不以学习压学生,更不能因故劝其休学、退学等,把学生距之门外,违者追究责任。
二、教师利用班、队会及思品课时间向学生宣讲《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帮助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树立为祖国的需要,为四化建设而学习的思想。
三、利用家长会和家访时间向大家宣传《义务教育法》的内容,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四、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对流动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
五、班级发现辍学生,要及时进行家访,积极做好辍学生的劝返工作,同时要将辍学生情况报告学校。
六、学校对流动学生要进行登记造册,新生无故不到校或在校生无故不到校上课超过五天的,要进入辍学处理程序,开展有效的劝返工作。
七、学校不隐瞒学生辍学问题,按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 和教育局报告辍学情况,积极依靠乡镇和村级组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动员家长劝返辍学学生。
6.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篇六
黄稍中学袁善力
【摘要】:随着教育法的逐步普及,我们在中学教育阶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几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分析隐含在辍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 中学生 辍学现象 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 外出打工 素质教育 对策研究 农村家庭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能顺利进行,体现教育制度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占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农村中学的辍学令人担忧,我本人任教的这所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学校,我在这所学校工作已经有十年,期间我发现现在辍学的人数较几年前有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管而辍学。由于受到打工热潮的冲击,很多家庭都是夫妻二人双双外出打工,子女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的甚致将子女单独留在家中,两位老人要照看少的三、四个,多的七、八个孩子。虽有老人的照料,但老人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生活的困难、劳动的艰辛、思想、教育方法的陈旧,对于小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的引导,对于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更是无能为力。这点只是前几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年特别是国家免除学杂费后这些已经不是我们地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才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2.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尚处在贫困线的农村,虽说实行了“两免一补”,但有的农村家庭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购买学习用具比如复读机、科学计算器、作业本、教辅资料等就成问题,在调查中,这类学生大约占20%,一方面是家庭经济不宽裕,一方面是学生的自卑感;这些学生并不是不想上学或者说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因为别的孩子的学习用品都有而他(她)没有,产生自卑感,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于是就辍学了。
二.自身原因
学生厌学是辍学的直接原因。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
下降,直到逃学、旷课、辍学。我通过大量个案分析及工作实践, 我发现我校的学生厌学的比例已达到30%~40%,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部分学生的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学习,课后不能完成作业,精力主要放在吃、穿、攀比上,愿意玩一些新奇的东西,如上网吧、去游戏厅、甚至有些还参与村里面的赌博等。一切以“我”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中无理想,行动无准则。其主要原因为: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就取消了升留级制度,每个学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其中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些接受能力较差,有些学习比较专心,有些学习比较随便,纪律散慢,年长月久就产生比较大的差距。对这样基础差距大的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法,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就接受不了,况且初中的教材比小学多了,知识也深了,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吃力,因为他们看又看不懂,听又听不懂,所以只好弄东西,刻课桌,或者与同桌讲话,甚至干脆伏头睡觉,老师发现后批评几句或找他谈话,心里又不舒服,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厌烦,进教室就像进监狱,度日如年,所以不想读了。
2、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由于学生年纪较轻,自控能力弱、贪玩、易于冲动。有的学生学习不好,自暴自弃,思想消极,不能认识学习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另外家庭的溺爱,生活中的小皇帝,从小生活一帆风顺,没有受到过任何挫折,一经受到一点小挫折或打击就意志消沉一蕨不振,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甚至有些认为一个星期来学校玩玩几天,后面还有国家补助多爽。根本谈不上有理想和抱负。
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原因
1.校管理:一方面学校管理的不力。老化、呆板、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定位不准确,仍以分数为衡量学校好坏、班级好坏,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样必定会使教师急功近利,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翻来覆去的讲和做,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还会出现教师不顾学生承受能力,用打时间仗、试卷仗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余时间少得可怜;还会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后进生达到死记硬背之目的。加上音、体、美活动受到限制,学生丧失乐趣而厌学。真是应试教育大吹大擂,大行其道,素质教育微弱无声,根本找不到素质教育的影子。这样下去又有多少个学生很乐意来学校学习呢?
2.教师因素:一方面,由于农村中学工作条件艰苦,学校待遇低。一些优秀的教师为了更充分地展示自已的能力,到条件、待遇更好的地方任教。另一方面,个别教师对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不能正确引导,耐心教育,而是采取歧视、冷嘲热讽、体罚等,导致学生厌学。其次,教师两级分化严重,有的教师只能上低年级,不能跟班,但是这一部分教师往往是学校领导的得意人才,因为这一部分教师对领导的位置没有威协。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受到领导的压制而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就拿绩效工资分配来讲,能做个小小领导补助的课时量就顶得上你一个老师辛辛苦苦上的一周课时,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四、社会原因
1.影视。影视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信息和娱乐,为了增大收视率,一些对儿童不宜的节目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如凶杀、恋爱中的接吻。这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时刻都在想去模仿这些成人的一幕,从而出现早恋、打架等不良行为。
2.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打工热潮。由于现在分配体制的改革,许多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用即使读大学回来不包分配,枉费金钱和精力,还不如现在出去打工挣钱实在。加上同龄人打工能挣钱,谈起的花花世界,挣钱的容易,花钱如流水的潇洒,令学生们羡慕不已,于是他们辍学参加了打工大军。
根据上述的各种原因,要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教育。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使学生及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求学的必要性,使其深刻领会接受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真正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意识,积极投入到义务教育中来。
2.严格控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要求有适龄子女的父母切实落实子女的入学,保正子女的正常生活起居,督促子女的学习.对于未能落实子女入学的父母不准外出打工。这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想方设法能让更多的人就近就业。应当从增加农民收入来考虑,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与农村息息相关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增加农民收入是刻不容缓的,但在广大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何其难。这方面国家早已有政策,鼓励农民增收。
3.加强学管理体制,改进教学模式,尽快将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中来,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知识、虑心求学,对于差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转化。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的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定时定量对每个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要真正做到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多劳多得”,向班主任骨干老师倾斜的绩效分配宗旨,不要把绩效变成“职效”。不能总向有职位先倾斜,这样下去必定影响学校的和谐,不利于教师及学生的成长。
4.建立合理的帮扶机制,促进贫困生的入学。学校应采取各种渠道对贫困生的帮助,比如,在校内建立“一帮一”的帮扶机制、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国家的补助一定先优先考虑那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安心学习。
5.发展特农村色教育。农村教育应定位于“农”,应瞄准本地的优势结合乡土教材,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有所用,对学生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厌学情绪将大幅降低。
6.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但家庭教育有其局限性,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主要采取的方式有(1)个别联系。(2)家长会。(3)开放日活动。(4)教育讲座。(5)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贫困地区农村来说个别联系比较切合实际。这里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家庭访问、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经济状况不同,父母的思想水平、文化教养和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教育思想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家长重视子女教育,而且教育有方;有的却不重视或者重视,但教育方法不当;故学校班主任走访家长热情、诚恳地合作。事实求是地全面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虚心听取家长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互相尊重、信赖,以协作的态度与家长一道研究教育问题,落实教育措施。(2)书面联系,当学校或班级要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或有得要情况需要告诉家长 可用“告家长书”或者采取“通信”方式,在学生手册上签署意见,也是和学生家长书面联系的一种方式。(3)
邀请家长来校,为了及时处理好学生中突发的一些严重问题,必要时,学校或班主任应邀请家长来校谈话,研究和解决。谈话前,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应作好充分准备;谈话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家长;不允许泄露家长要求保密的内容。
7.对一例辍学学生的叙事疗法干预 篇七
一、故事由一位辍学学生引起
1. 缘由:从要求退学开始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城郊结合部学校, 学生组成比较复杂, 流动性较大, “一个都不能少”的控制流失生要求对我们压力很大。
去年开学初, 一位同学的变化成为教师议论的焦点:朱红 (化名) , 初三 (3) 班一女生, 她虽然平时成绩中等, 但学习很认真, 在班级遵守纪律, 是教师比较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学生。但在初三开学以后, 她思想波动较大, 厌学情绪严重, 坚决要求“退学”, 令所有任课教师震惊。我与任课教师多次交流, 也理不出任何头绪。
2. 挽留:老师的努力失败
在2011年11月20日 (周日) , 我与班主任第一次到朱红家家访, 朱红一直不讲话, 母亲希望孩子继续回校上学, 父亲则表示随孩子自己决定, 只要以后不后悔就行。第二天, 朱红写了封信给我, 感谢学校老师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但就是不想再来上学。
2012年1月15日, 是放寒假前一天, 我带病和两位任课教师再次到朱红家家访, 朱红仍然不为所动。但是当知道了我带病家访后, 马上又写了一封长信给我。
两次家访, 都没能与朱红有较多的交流, 没能让朱红回心转意, 但却让我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当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和威严, 正在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也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 造成部分学困生在学校找不到自信, 体会不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出现辍学的意向;二是当前社会出现的又一次“读书无用论”正影响着部分学生和家长。
3. 尝试:引入叙事疗法干预
(1) 创设和营造叙事环境。2012年3月30日, 中考报名后, 我通知朱红回校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试, 再次回校的朱红一身牛仔服, 打扮入时, 我借机与她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
这次, 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 我不是要求她回校上课, 也不是对她讲一些大道理, 而是扮演了朋友和倾听者的角色, 从关心她的生活、思想开始, 引导她敞开心扉。逐渐地, 她与我的距离拉近了, 开始饶有兴趣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她在讲述自己生命故事的过程中, 对那些看似有缺陷的伤心、难过之类的故事, 她自己就开始学会发现、品评, 创造自己生命中的美。而我, 在一步步地了解她故事的同时, 也大概了解到朱红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厌学, 成绩不理想, 也曾经努力过, 但就是上不去, 最终丧失了自信心和耐心, 用辍学来逃避。
(2) 鼓励和引导讲自己的故事。叙事疗法认为, “孩子是孩子, 问题是问题, 孩子不等于问题”。叙事的外化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从被问题捆绑中解放出来, 继而积极地去面对问题。
我利用又一次的家访, 尝试运用外化的技巧与这个被厌学困扰的孩子展开讨论, 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 朱红, 如果咱们给这个“厌学”取个名字, 你将会怎么称呼它呢?
(2) 那玉玉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你的生活的呀?它想从你的生活中拿走什么呢?
(3) 什么时间、和谁在一起, 玉玉对你的影响会比较大一些?什么时间、和谁在一起, 玉玉对你的影响又会比较小一些呢?
(4) 自从玉玉走进你的生活后, 你的生活都受到了哪些影响?
(5) 你希望怎么样和玉玉相处啊?
朱红给“厌学”取名为“玉玉”, 并讲述了自从辍学以来自己心理的变化和生活的变化, 并表现出对辍学以来的生活并不适应, 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总觉得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没有做。
讨论结束后, 朱红对我说:“老师, 今天和你谈过后, 我有一个感觉, 厌学好像是某件在那里的东西, 而不是我自己, 我突然觉得自己想要去面对它, 不想让它控制我的生活了。”正如孩子感觉的一样, 一旦厌学与孩子分开, 孩子的内在本质就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 转而有能力去面对厌学。
(3) 捕捉和重组支线故事。叙事疗法观点认为, “当问题的包装被打开后, 叙事开始从问题故事中寻找带给学生积极力量的故事, 并通过重写见证和丰厚的技巧把众多的故事串联起来, 形成孩子们生命中的行动蓝图, 使孩子们的生命故事产生新的意义, 从而建构孩子们积极的自我认同。带着这种积极的自我认同, 孩子们会充满无限的力量与能量去面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
随着中考脚步的临近, 我对朱红的焦虑也日益严重。我再次仔细解读了朱红给我的两封信, 总结了我与她几次谈话的内容后, 又于2012年4月20日再次到朱红家家访。在交流过程中, 我注意挖掘被她忽视的东西, 如因为学不好英语而感觉学习压力大, 努力了成绩也上不来, 我放大她曾经的努力, 以及要求自己学好英语的需求, 从而得出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再如当我问及她的理想是什么时, 虽然她只说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但起码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于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 我不再一味地追究辍学和上学的问题, 而是围绕朱红懂事、要求进步方面展开, 引导她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 让她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让她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让她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厌学”问题。
4. 妥协:在家自学以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几次谈话, 朱红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不再因为辍学而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也不再一味地躲闪, 而是充满了自信, 充满了力量。但在涉及回校继续上学的问题时, 她还是有一定的顾虑, 最后决定在家复习, 参加中考, 老师定期与她联系辅导。
这样的结果不免让我有点遗憾, 但同时也证实了我开始的观点:一是当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和威严, 正在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也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 造成部分学困生在学校找不到自信, 体会不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出现辍学的意向;二是当前社会出现的又一次“读书无用论”正影响着部分学生和家长, 助长了不少家长“不学文化照样挣钱”的偏见。“读书无望”成了中学生大量辍学流失的催化剂。
二、叙写崭新的故事任重道远
1. 当事学生敞开胸怀讲自己的故事是前提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讲出自己的故事, 以此为主轴, 再经过治疗者的重写, 丰富故事的内容, 引导当事人重新认识自己, 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所以, 当事学生敞开胸怀讲出自己的故事是叙事疗法的前提。治疗者要认真倾听当事人的故事, 尊重生命的个体。传统的家长与老师在学生面前的绝对权威, 能够让学生服从和遵从, 但在孩子内心深处存在着逆反的心理, 这种心理一旦爆发, 将很难抚平。而叙事心理治疗者与当事人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是朋友的关系, 这样才能让当事人讲出自己的故事, 治疗者才能找出当事人的问题所在, 并帮助解决问题。
2. 咨询师的捕捉、重组是关键
当问题的包装被打开后, 叙事开始从问题故事中寻找支线故事 (带给学生积极力量的故事) , 并通过重写的技巧把众多的支线故事串联起来, 形成孩子生命中的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 使孩子的生命故事产生新的意义, 从而建构孩子积极的自我认同。带着这种积极的自我认同, 孩子会充满无限的力量与能量去面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所以, 咨询师的捕捉、重组是关键。
当事学生出现了问题, 往往是因为他们只看到问题, 将问题无休止地放大, 甚至将自己与问题划上等号, 觉得自己就是问题, 自己一无是处。只有将学生与问题分开, 并从学生讲述的故事中捕捉被学生自己忽略的东西, 将其放大, 由薄到厚, 让当事学生重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 从而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 并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3. 从心理疏导到行为转变需要持久的毅力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 大的心理问题一般是没有的, 一般存在的是隐性心理问题。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 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行为矫正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 这一阶段的行为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 这一阶段的行为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 这一阶段的行为已经非常自然。因此,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的过程, 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 只有系统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当中, 才能让学生生活在积极、乐观的校园生活中。
4. 教师、当事人等所有因素需形成合力
在叙事的哲学观与方法中, 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地方。许多师生冲突往往在于教师以优势的权威地位和所谓的“真理”地位要求青少年接受教育和指导, 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 大多数学生只能被迫接受,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对那些透过主流的真理压制青少年个体成长的方式, 青少年能否心悦诚服地接受?进而他们能否快乐地成长?众所周知,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 教师与其联系甚为紧密, 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甚为关键和重要, 因而教师更要谨慎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本案例中, 朱红对老师的建议是:“老师对学生的严厉, 使我们产生恐惧感。老师对学生应该因人而异, 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态度, 老师微笑使我们更有信心。”
因此, 叙事疗法在学校教育的运用中, 要求所有教师以及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
当然, 叙事疗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我所做的探索也还刚刚起步, 希望教育同仁一起来探索叙事疗法, 并将其运用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去, 提高学校德育的效率。
摘要:“孩子是孩子, 问题是问题, 孩子不等于问题”。叙事的外化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从被问题捆绑中解放出来, 继而积极地去面对问题。当事学生敞开胸怀讲自己的故事是前提, 咨询师的捕捉、重组是关键, 从心理疏导到行为转变需要持久的毅力, 教师、当事人等所有因素需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 找回自信, 营造丰富多彩的崭新生活。
8.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分析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 9%,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教育问题,实质上是农村的教育问题,而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 《中国青年报》2004年报道,初中生辍学率远远超过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达到40%,甚至更高。而2011年也有研究表明部分农村中学初中毕业生人数不足当初入校新生数的60%,年流失率超过10%。
一、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辍学情况首先表现为:平均辍学率高。随着义务教育的免费和"两免一补"的实施,将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的标准应该更容易实现,然而官方数据显示初中生辍学率已达到5.47%,农村地区更是堪忧。就全国范围而言,几位学者通过调查显示,辍学率最高学校为74.37%,最低为5%。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等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这些数据表明,农村中学辍学率虽有差别,却普遍很高。
其次,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又处于上涨趋势。中央党校2006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而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要比统计数字高得多。我们以河南省罗山县初中为例,以下为罗山县教体局资料室资料:
数字也显示出,其辍学率呈逐年上涨趋势。
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危害
1.浪费了教育资源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开始增加,占每年GDP的3%左右,并力图达到4%,以逐步实现世界各国约5%的平均值。投入是为了产出,在教育投入不变的前提下, 教育产出率下降, 即因为学生中途辍学, 在规定时间内培养出合格毕业生的数量减少, 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引发社会问题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少年期,其情绪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和冲动性,容易处于激情状态,很难调控自己的情绪,而且自我监督能力也不高;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教育设备、开设课程等都不齐全,在德育特别是法制和心理教育方面很欠缺;辍学后,由于知识限制,他们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统计, 青少年犯罪所涉及的案件占总数的20% , 而且在青少年犯罪中, 初中及以下的文盲、半文盲占90% 。
三、造成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钱,这是有争议的。“两免一补”实行后,辍学率反弹现象更表明,农村初中生辍学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1.社会影响
目前我国最多的还是需要廉价的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初中生,已接受一定的教育,有了初步的读写算的能力,又希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一些招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私自放低年龄要求,这就形成了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温床。
另外,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毕业时就业率偏低,而失业率为12%多。且在城市立足仍需关系,农村学生通过上学向上流动的梦破灭。而"普九"之后,高中花费要远远大于初中,使得部分农村学生选择初中时辍学。
2.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低,分配又不合理,重高校轻基础,重城市轻农村,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农村初中所获经费就可想而知了。这样一来,校舍破旧,教学设备难以完善,教师待遇无法保障,也没条件进行学术深造研究,优秀教师容易流失,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觉得学与不学差别不大,就选择辍学打工。
(2)教育定位不准。现在农村教育仍把升学作为唯一标准,只重智育,忽视德体美育,相关课程取消或形同虚设。甚至一些学校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再加上学校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农村学生干脆选择初中辍学。更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部分学校劝退,被迫辍学。
(3)教材内容"城市中心化"。目前农村初中使用的教材与城市一样,而城市教育一直领先于农村。比如城市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到中学的时候已有很好的基础,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相当薄弱,甚至部分学校不开英语课。这样小学基础就不好的农村学生,到中学后跟不上,感觉学习没有意思,于是选择辍学。
3.家长介入度
“两免一补”以前,初中所需费用对部分农村家庭来说还略显高昂,初中生辍学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经济所迫。但目前农村经济条件整体改善,初中又实行免费政策,家庭经济原因已不存在。也就是说,辍学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学生是否辍学,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介入度。家长介入度即家长对学生的决定的干预程度,家长介入度受家长的观念影响,而家长的观念又受传统观念和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例如,成绩不好,学习也是白搭;女孩子终归要嫁人,不需要那么多知识;社会上关系网纵横,通过上学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理想难以实现等。于是农村初中生提出辍学时,家长往往默许甚至支持。
4.学生厌学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还不够,情绪又容易冲动。特别是农村学生,加上父母陈旧观念的影响,同伴辍学打工挣钱的诱惑,功课上面临的困难,同时又由于升学率带来的压力,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而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认识上的后进,行为上的后进,加上学业上的后进,最后导致辍学。
参考文献:
[1]雷豫湘.浅析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及控辍对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2007(2).
[2]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2).
[3]张明水.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非经济因素辍学浅析——对河南省罗山县农村辍学初中生的走访调查[J]. 经济研究导论,2011(15).
[4]金东贤,曾盼盼,单志艳,富安利.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5]卫倩平. 免费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輟学背后的实践逻辑[J]. 教育学术月刊,2011(3).
[6]刘伟.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基础教育研究,2008(10).
[7] 江玉娥,林国兵. 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现状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7(4).
[8]郭庆娟.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2005(6).
[9]王景英.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辍学学生现状】推荐阅读:
学生辍学情况说明10-07
家庭困难学生辍学申请07-16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之我见10-06
大学生体育现状07-10
00后中专学生现状分析07-06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08-08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08-20
高校学生会组织现状09-10
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10-29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