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2024-06-16

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通用8篇)

1.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一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

设调研报告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总工会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经县总工会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邵东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6年8月,由于成立之初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地,2007、2008年连续三年由办公室兼管此项工作。2009年10

月争取了县委、县编委领导的重视,正式批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正股级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名。帮扶中心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电脑3台,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3000余人次,实施帮扶20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邵东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会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邵东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

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今年5月底我中心联合县工商联、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联合举办了“邵东县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免费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如期开展每年 的金秋助学活动,2009年以来我中心联合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在读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摸底,并通过走访核实。当年对30名学生进行现场捐助,资金达39396元。二为确保金秋助学工作的长期性,我们将贫困学生跟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帮扶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帮扶中心的发动和带动下,县计生局、县煤炭局、县妇联、团县委、金利华实业公司、邵东伟特家具有限公司、邵东齿轮厂等单位和民营企业也纷纷出资,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在全县形成了一股助学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0余名受助学金额达50余万元。

3、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在全县范围内每个乡镇、大的企业都建立有帮扶网络站点,形成了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

4、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2008年一名贵州榕江县的务工人员来到县帮扶中心,诉说了自已在邵东的打工经历,该务工人员在邵东一家非法小作坊打工被机器所伤,构成伤残,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应得8万余元的伤残赔偿,然而非法企业的负责人因无力支付而外逃,致使从2001年判决以来该务工人员多次到我县有关部门上访,并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均未解决问题。帮扶中心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积极与

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最终由我县相关的七个机关单位共同先预付了该赔偿金,使该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化解了一起影响较大的上访事件。

四、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由县委、政府、纪委、财政、劳动和民政为成员单位的“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但联席会议开展较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

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五、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几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支配的资金仅只限于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省级财政和县财政配套资金,仍未处于落实,可用财力相当有限。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六、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县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

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

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如邵东县统战部刘昌嵩同志,他爱人曾朝秀系邵东县公安局干警,患有乳腺癌、脑溢血、尿毒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子女单位效益都不太好,每每来到工会求助时泪流满面,我中心每年从有限的医疗援助资金中都给他解决一定的帮扶资金,但作为干部职工的娘家人,还是为他的家境感到揪心。几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七、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

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4、邵东县作为民营经济大县,非公企业发展迅速,农民工团体非常壮大,由于他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对他们的法律援助还很薄弱。

5、邵东县帮扶中心的建立,争得了县领导的重视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但办公场地等各项硬件设施一直未得到解决,要达到省总要求的规范化县级帮扶中心还

有一定的距离。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

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2.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二

关键词: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做法,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工会组织也在这个历史时期承担起了全新的工作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工会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 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 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 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2015年10月23日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又强调:“工会工作者要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工作, 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 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 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把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实做好, 正是深刻领会贯彻习总书记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今年以来, 随着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转型, 煤炭行业的经营形势到了历史最严峻的时期, 部分职工面临生活困难、看病困难、子女上学困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 积极探索工会帮扶工作新思想、新方法, 构建多层次的企业帮扶体系, 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要性

(一) 工会的帮扶工作是社会保障体制的有效补充, 是社会帮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做好企业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 是企业工会完成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 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工会是企业职工依靠和信赖的娘家组织, 是职工有困难、有愿望、最愿意投诉的地方。因而, 工会通过帮扶和救助困难职工, 更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吸引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和稳定的大局上。

(三) 工会的帮扶工作就是坚持不懈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职工最急切、最盼望的问题, 是争取职工信赖、凝聚职工队伍、保证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 工会的帮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工会在帮扶过程中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和问候, 同时全面了解职工的困难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让职工走出困境, 让职工群众看到党的干部心系群众, 为民服务的作风, 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当前企业的几种困难职工群体

总体上讲, 在国家大的惠民政策的影响下, 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 在企业工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 企业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困难队伍群体越来越小,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 煤炭企业又进入新一轮经营困难期, 企业困难职工有了新群体, 有了新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炭黄金十年只是一种现象说, 真正让职工有所体会, 得实惠、受效益也不过是从2007年到2012年5年时间而已, 然而就在这5年中, 很多职工被一时的景象所迷惑, 盲目借贷消费、购车购房, 超实力资金使用等导致负债累累、无力偿还、收不付支的贫困群体。二是病亡职工遗属、离退休人员还有在上一轮困难时期买断工龄的人员, 这部分人生活补助低, 工资收入低, 加之家庭人口多, 体弱年老, 无力再创造财富的贫困群体。三是子女在校就学需要定期支出高额费用, 以及重大疾病患者, 需要长期支付大宗医药费的贫困群体。

在我们集团公司“三项”救助中虽然不含以上所说的第一种贫困群体, 但这些人实实在在已经成为困难职工, 他们还是各单位工作生产中的一些中坚力量, 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加强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几点对策

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 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各方力量, 各种措施, 研究和探索困难的新情况, 新需求, 以创新精神, 提升工会扶贫帮困水平。笔者认为要做好帮扶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企业的扶贫帮困政策落实好。根据集团公司困难职工救助要求, 我们的职工中不能有一户困难家庭生活过不下去;不能有一名困难家庭的子女上不起学;不能有一名困难职工看不起病。并且出台了“困难职工生活兜底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帮扶、困难职工家庭医疗救助”三项帮扶救助措施。作为我们具体实施的工会组织一定要建立起明确细致的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把企业的帮扶资金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二是积极协助和指导困难家庭人员再就业工作。通过自己努力创业是摆脱困境的最好途径, 工会干部要深入困难家庭, 了解困难家庭成员各方面的情况, 然后通过组织或者个人的社会资源, 向企业的临时用工部门, 社会再就业部门, 就业技能培训部门求助, 帮助他们再就业。努力变“输血”为“造血”, 帮助他们脱贫。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扶贫帮困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 学习掌握国家法律法规, 努力掌握其政策要领, 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 为困难职工家庭人员谋取最大利益。工会干部还要学会交流沟通, 增强同地方部门打交道的能力, 努力将企业困难职工纳入到低保救助范畴。工会干部更要有思想疏通与教育能力, 针对有些困难家庭困难原因是因为家庭成员懒于做工, 无度消费或者是因一些思想问题导致的, 要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不能只想依靠企业, 依靠别人, 引导他们不等不靠, 自强自立改变自己的贫困面貌。

3.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三

关键字:企业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在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实践,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机制,提出一点简介,以期能得到有关方面和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健全制度,是做好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工作的基础。

帮扶困难职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工会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工会的“角色”定位。群众团体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着力点,工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好切入点、找准着力点,发挥优势和作用。要把工会经过积极努力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二是在项目选择上,必须充分体现困难职工的愿望,围绕困难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办好与他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具体事项。三是针对职工产生困难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救助办法。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必须分层次、多方位,力求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四是建立规范的帮扶运行机制。以工会为主建立帮扶救助工作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受理、审核职工申请和相关材料,严格办理审批和发放手续。帮扶工作流程规范,做到有接待登记、有送达办理、有办结报告、有档案备查,形成了“集体评议、帮扶公开、规范操作、严格把关”的帮扶运行机制。

二、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档案,使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落到实处。

近年来,山西焦化集团工会从本系统和企业实际出发,经过长期摸索实践,构筑了基层、公司的二级工作网络,形成了工作、目标、责任三落实的工作体系,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是建立二个机制(制度):

1、建立和完善逐级特困职工网络信息和帮扶特困职工的联动机制。通过对困难职工调研摸底,情况跟踪,跟上变化,科学定位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在帮扶程序中,工会明确规定帮扶重点,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做到“出现一个帮扶一个”。同时,对通过帮扶后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按程序退出“阳光行动”帮扶救助范围,实现能进能出。

2、建立和完善特困职工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工会要坚持每周有报表、每月有例会、每季有通报会的困难职工信息报告制度,并对帮扶特困职工跟踪服务、措施到位的进行落实,及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首先是组织保障。要强化工会“阳光救助”行动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帮扶工作责任制,形成厂、车间、班组三级帮扶分层管理。特困职工、重困职工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享受“阳光救助”工程有关帮扶救助政策。对不能纳入上述救助的一般困难职工由厂、车间实施临时性帮扶救助,努力做到困难职工“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对身患重病的职工家属及子女,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发起倡议、号召捐款,送去企业那份沉甸甸的爱,唤醒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转变帮扶方式,完善帮困长效机制。

在新形势下,企业帮扶工作要拓展领域实现新跨越。以群众工作为中心,为构建工会“大帮扶”模式,实现辖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全面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帮扶救困、普惠职工的作用,对不同困难群众实施分级救助,为了能让困难群众得到全面救助,工会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红、黄、蓝、绿”救助圈。该体系根据辖区职工的困难程度不同,分别纳入到不同的范围,因“圈”施救,从而使救助更具有针对性。

一是将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人员”、或因患重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造成连续三年以上当年医药费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法定赡养人无力承担责任,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脱困无望职工”纳入红色救助圈,工会应充当起红圈群体的贴身管家,使他们在得到生活救助的同时,还能得到真情帮扶。

二是将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单亲女职工、零就业家庭、或因天灾人祸及其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职工”纳入黄色救助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领取最低工资、生活费、养老金等,此外,还能享受每年春节一次性帮扶救助金、煤水电补贴等。

三是将家庭月收入在本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未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或因疾病、残疾、子女上学、遭受灾害及重大事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困难职工”纳入蓝色救助圈,这个群体的职工因为达不到低保救助标准,但生活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享受市、区各项帮扶政策。

四是对于临时出现困难但尚未纳入红、黄、蓝救助圈的职工家庭,纳入绿色救助圈,职工服务中心依据其困难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帮扶救助,以解燃眉之急。

五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的关健在于落实。各级工会要根据帮扶长效机制的具体内容,主要领导切实负总责,并明确分管领导、承担部门、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工作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会充分履行对特困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加强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要把新形势下工会建立并落实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纳入各级工会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实现送温暖工作的“四个转变”:由单一帮扶向综合帮扶转变、由程序化帮扶向人性化帮扶转变、由“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由定期救助向及时救助相结合转变。推动帮扶困难职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工会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4.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四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升全市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后管养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内容

按照XX省民政厅、财政厅《XX省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X民福函〔2015〕X号)要求,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供养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组织保障力度,由低至高划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照XX省财政厅、民政厅《XX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5〕X号)规定,依据等级评定结果,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星级高低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按类别实施综合定额补助管理。

二、实施程序

1、首次评定。由县级民政部门、卫健部门组织本辖区内供养机构自愿申报,依据省级制定的标准评定供养机构等级,其中三星级供养机构须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复核;市级民政部门对县级民政部门报送的三星级供养机构提出复核意见;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依据审批权限,分别对评定的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供养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后,县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一星级、二星级供养机构名单并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备案;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供养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2、有效期内更高等级评定。三星级以下供养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完善情况,向县级民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更高等级评定。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供养机构等级评定申请后,对申报二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30日(含公示期)内进行评定;对申报三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15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送市级民政部门评定。市级民政部门对申报三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收到县级民政部门初审意见后30日(含公示期)内进行评定。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依据审批权限,分别对评定的三星、二星供养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后,县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二星级机构名单并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备案;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3、有效期满后,供养机构须重新评定等级,评定程序参照本条第一款。

三、补助标准

一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4800元/人/年;二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6000元/人/年;三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7200元/人/年。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在不低于上述指导标准的基础上,鼓励等级评定结果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资金分配相挂钩,统筹使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经费,资金向高星级机构倾斜。未达到等级评定标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由县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按照保基本的原则确定。

四、公示公开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实行“网上+墙上”公开公示,主要包括:奖补资金分配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名称、金额、使用方向、收益范围等重要信息。县级民政部门应同时委托乡(镇)、村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五、保障措施

1、明确职责分工。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负责编制实施内容、制订管理制度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市财政局负责分配省级财政资金,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县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并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2、健全落实机制。县级人民政府是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的组织领导、审定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等事项,并要求规划、监察、建设、国土、公安、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5.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五

【实施主体】

邗江区教育局

【基本概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对公民意味着是公平之基、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提出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十七届三中全会更加将其列为当前重要任务。多年来,邗江区委、区政府与社会各界一直关心特困生救助帮扶工作。但由于资金来源不

一、发放标准不同、过程运行不畅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资金发放缺漏、重复、资金不能准确到位等诸多现象。2007年,区委、区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出发,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原则,积极构建集群式、全覆盖的救助帮扶机制,切实保障特困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主要做法】

(一)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1、突出政府主导。⑴人大形成决议。根据区人大代表徐金才的建议,要求政府建立贫困生救助帮扶基金,确保每一名贫困生都能得到帮扶。区人大常委会研究,最终形成“建立邗江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的决议。⑵政府专题研究。区政府极为重视,2次召开区长办公会,4次召集政府办、民政局、教育局、慈善协会、残联、团区委、妇联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2007年5月,区政府下发了《邗江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筹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理事会。⑶财政兜底包干。义务教育阶段所缺帮扶资金全部由区财政兜底承担,分两学期拨付。中等职校助学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

2、谋求社会参与。在政府投入占主导的情况下,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筹措助学资金。主要包括:(1)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捐款;﹙2﹚区委宣传部、机关工委、共青团、教育局联合举办的“让我 1

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机关干部志愿结对助学活动;﹙3﹚全区中小学开展的“爱心一日捐”活动;﹙4﹚区慈善协会、残联、红十字会等划拨专项资助资金;(5)团区委开展的希望工程和区妇联、区关工委开展的结对帮扶爱心助学活动;﹙6﹚新能源、金阳光集团、邗建集团等企业开展的结对帮扶活动;﹙7﹚其他以个人形式参加的帮扶活动。

(二)建立资金合理使用机制。

2007年5月,区政府根据《助学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成立了助学基金理事会,加强了助学基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

1、强化资源整合。困难学生助学资金实行基金理事会扎口管理、财政专户储存,由民政牵头,教育实施,监察、审计监督使用,保证困难学生应帮尽帮、一个不漏、一个不重。

2、统一资助标准。基金理事会明确了六类帮扶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贫困家庭的残疾学生;革命烈士子女及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扶对象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其他特殊困难情况的;统一了资助标准(小学生每学年200元,初中生每学年300元,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800元,大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

(三)建立资金严格管理机制。

1、严格审批程序。符合要求的贫困生,凡需资助,须由学生书面申请,村(居)委会认定,所在地学校及民政部门审核并公示,基金理事会审核及审批,最后由所在学校统一发放。

2、加强助学管理。受助的中、小学生所在学校建立受助学生的基础台帐。受助学生每学期要向学校报告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在发放区助学基金的同时,召开校会进行感恩教育。学校还及时向理事会反馈受助学生的信息,按学期做好受助学生有关情况的复查。

(四)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根据《助学基金筹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2007年起,每年春秋两学期开学前,学校要认真摸底排查,建立动态的贫困生台帐,保证每一位新增贫困生得到帮扶,保证该项工作的长效实施。

【主要成效】

1、2007年,发放善款486万元,累计帮扶普通中小学生5054人、中专生2826人、大学生90人。2008年,共筹措资金207.93万元,使全区4295名特困生受到资助,做到了应帮尽帮,一个不漏,保证了我区中小学生不因贫辍学。

2、树立了政府关注民生、解决民困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政府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有力地推进了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弘扬了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家庭对社会的感恩程度,使入学儿童在感受到政府、社会温暖的同时产生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决心。

3、“爱心一日捐”、“百名机关青年干部自愿结对帮扶”、“希望工程”等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了广大师生、青年干部及社会各界的奉献意识,弘扬了社会新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主要经验和启示】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在扬州市,乃至江苏省是首创,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推广。

1、政府重视,建立班子,是创新救助帮扶机制的支撑。有了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救助帮扶工作才会更加扎实有效。

2、政府主导,多方筹集,是创新救助帮扶机制的保障。在经费上我区采取财政拨款和民间捐助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助资金,形成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而真正保障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是创新救助帮扶机制的重点。加强资金的规范管理,严格资助的审批程序,加强受助学生的管理,从而形成使用监督机制,确保一个不重,一个不漏。

6.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六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时代的旗帜,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关心劳模、爱护劳模、帮助劳模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部分劳模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部分劳模特别是离退休老劳模,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方方面面来关心和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探索建立起长效机制,使各方面的帮扶能够长期稳定地起作用,尤显重要。最近,我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为南京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建国初期,以李士海、郭绍江、余祖熙、禹正秋、李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或带头生产、忘我工作,或攻艰克难、锐意革新,或任劳任怨、热心服务,为改变满目创痍、百废待兴的旧南京面貌、加快城市的各项基础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改革开。

均工资最近经过调整后,也只有700元左右,已经跟不上眼下经济发展的水平,无力改善生活质量。

三是年老体弱,因病致贫。困难劳模中,很多年龄偏大,加之早年的身体透支,现在到了疾病的易发期、多发期,一旦患病,医疗费用都不菲。如2004年接受全国总工会、市总工会补助的145名特殊困难劳模,全都是患有各种重症而因病致贫的。据了解,目前我市还有近14%的劳模尚未参加医保,而一些已经参加医保的劳模则反映,由于医保报销基数低,且部分药物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自费负担重,如果染病,就陷入要吃饭就没钱吃药、要吃药就没钱吃饭的困境。

四是家庭负担重,入不敷出。一些劳模爱人、子女、父母等亲属因无收入、下岗待业或上学、就医负担过重等原因,造成生活难以为继。如江宁区市级劳模孙禄玉,因爱人脑溢血抢救花了8万多元,现在靠药物维持生命,负担沉重;六合区市级劳模单义顺,母亲长年生病今年病故,欠了很多医药费无力偿还。还有诸如突遭天灾人祸,生活和精神遭受沉重打击致困等情形。

必须看到,长期以来,劳模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使个人身体健康、发展机遇、生活质量等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尤其是建国初期苦干实干型劳模,由于早年身体和精力的透支,不少人都落下后遗症,健康状况堪忧。也有一些劳模忘我工作,始终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放弃了一些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机会。时至今日,不可否认,他们中的一些人生活出现困难,与他们当初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付出不无关系。如果现在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处于困境中的劳模进行必要的帮扶,就有可能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和信念,就会削弱劳模精神在社会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对困难劳模的生活现状也越来越关注,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对困难劳模进行帮扶,如全总每年向全国劳模发放“三金”(慰问金、帮扶金、补助金),省政府每年春节前向省部级劳模发放慰问金。

我市的帮扶措施主要有三项:(1)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困难劳模专项经费,2005年增加至30万元,用于对我市困难劳模的定期补助、春节一次性补助和平时的临时补助及慰问;(2)从1993年开始为劳模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并且在2000年出台的《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优惠待遇的规定》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3)面向市级以上劳模提出,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2平方米,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可申请廉租房。另外,一些区县和单位还采取了结对帮困、与有关部门及单位协商解决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模再就业、定期组织劳模体检、对生病住院的劳模给予一次性补助等帮扶措施。

这些帮扶措施在一定层面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劳模根本性的需求,这些帮扶措施往往只是一时之举,不是经常之策,只能缓片刻之急,不能解长久之需。只有建立健全关心帮扶困难劳模的制度性规范和长效性机制,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才能为这些曾经作过重要贡献的劳动者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建立健全帮扶困难劳模的长效机制,我们建议当前应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7.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七

河北省畜牧兽医局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省奶业整治及生鲜乳质量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奶业整顿和生鲜乳质量监管工作显著成效 一年来,我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十三部委《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冀政﹝2008﹞91号)精神,强力推行生鲜乳收购合同,积极推进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强化生鲜乳质量检测,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奶业整顿和生鲜乳质量监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奶牛规模养殖步伐加快。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奶牛存栏171.89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920个,存栏奶牛45.1万头;奶牛小区1454个,存栏奶牛98.6万头;奶牛规模养殖数量达到143.7万头,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3.6%。二是奶站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我 1 省原有奶站3529个,取缔2288个,新建690个,现有奶站1931个全部达到“五有一符合”标准且主体资格合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生鲜乳准运证明持证率均道道100%》。三是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成效显著。截止到4月份,全省现有达标奶站全部由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其中蒙牛企业705个,占36.5%;伊利企业605个,占31.3%;君乐宝177个,占9.2%;河北三元148个,占7.7%。光明93个,占4.8%;以上5家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1728个,占全省奶站的89.5%。四是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全省11个市都成立了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启动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召开价格协调会20次,根据生产成本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和公布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8次。五是生鲜乳收购合同统一规范。全省所有生鲜乳收购站都和乳品企业签订统一制式的“生鲜乳购销合同”,并在县级农业(畜牧)部门进行备案,石家庄、保定等9个市市,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示生鲜乳收购站的交售乳品企业名称、许可证编号、合同签订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稳定生鲜乳收购市场秩序,规范乳品企业奶源基地建设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我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省委、省政 2 府的决策部署,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下大力度稳定奶业生产。针对2009年初,奶业市场低迷,奶农养殖积极性不高,出现淘汰奶牛的现象。积极会同财政部门落实奶牛养殖户扶持政策,及时落实补贴资金,保护了奶农生产积极性。会同农机部门为奶站落实机械设备购置补贴资金5600万元,提高了奶站机械化水平。会同保险部门开展奶牛保险业务,有17.46万头奶牛入保,为奶牛养殖户保驾护航。根据企业拖欠奶款情况,督促有关企业尽快还清欠款近2000万元。帮助乳品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贷款财政贴息项目申报,落实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资金132.41万元,促进奶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坚持把发展规模养殖、取消散养作为发展现代奶业的重要措施。全面掌握规模养殖场区新建、扩建进度,按照奶牛养殖分布和乳品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科学调整奶业发展布局,对现有规模养殖场(区)分类施策,指导整合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区)。细化补贴方案,加快验收进度,会同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补贴资金近2.5亿元,各市积极制定优惠政策,破解土地和融资难题,明确行政职责,采取发放一次性奶牛入区补贴的措施,引导散户入区饲养。奶牛养殖重点县基本消灭散养,实现了养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3 2008年9月至今,全省吸纳社会资金近10亿元,新建、扩建规模奶牛养殖场区1200多个,建设规模是前10年的总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96.9%,比“三鹿事件”前提高56.9个百分点。

(三)创新机制,推进乳品企业、奶站、规模养殖场区一体化经营。我们认真总结吸取三鹿事件的教训,针对乳品企业与奶站相脱节的现状,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的规定,我们着眼于实现生鲜乳生产、运输、加工封闭管理,以全力推进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为目的。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入股、租赁、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对奶站的全面控制。根据现有乳品企业驻站监管情况,帮助企业划定和建立自有奶源基地,将企业奶源基地分布情况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求乳品企业对经营管理的奶站派驻监管员,控制奶厅奶罐、核定查验产奶量,从源头上杜绝掺杂使假行为,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严格执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健全交验手续,堵塞运输环节漏洞,为确保奶源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目前,全省1931个奶站全部由乳品企业监督管理,其中蒙牛企业705个,占36.5%;伊利企业605个,占31.3%。

(四)严格标准,大力整顿规范奶站。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奶站整治标准对全省奶站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达不到“五有一 4 符合”标准、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奶厅限期整改,对没有稳定奶源的流动收奶点全部取缔,指导基础较好的奶站查漏补缺、规范提高。帮助奶牛养殖场(区)完善基础设施和防疫条件,尽快达标并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快奶站主体资格合法化改造,严格准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奶站及时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准运证明,全省累计核发证件1931套,持证率达到100%。

(五)突出重点,强力推行乳品企业、奶站合同化管理。为了有效遏制争抢奶源问题的蔓延,我局组织召开由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参加的“规范生鲜乳市场秩序座谈会”,分析了我省生鲜乳收购市场的现状,制定规范生鲜乳市场的具体措施,要求乳品企业和奶站之间签订由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生鲜乳收购合同”,一式三份,分别在乳品企业、奶站留存,在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即为该乳品企业的固定奶源基地,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按照《奶业发展和振兴纲要》要求,“到2011年10月底前,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奶业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保护乳制品企业和奶站双方利益,及时化解在生鲜乳购销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保持稳定收购秩序。未经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一律不得随 5 意变更售奶企业。对个别奶站违反合同化管理,对拒不执行的奶站要严厉予以查处,取消并收回补贴资金;列入“黑名单”并在媒体上公示,以后都不得再享受国家各级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奶站建设方面的任何优惠政策。

(六)健全机制,完善生鲜乳价格协调和奶价公示制度。为加强对生鲜乳价格的监控和通报工作,各市都成立了由物价局、奶业协会奶站、奶农和乳品企业代表参加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启动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召开价格协调会,根据生产成本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和公布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石家庄市要求各乳品企业要及时发放奶站奶款,并做好奶站奶款发放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允许克扣和拖欠现象的发生逐步推广蒙牛把奶款直接结算给奶农的做法。每个奶站都要制作“奶农奶款、奶站费用结算公示牌”并悬挂在小区的醒目位置,将所有奶农的奶量、奶款和奶站的收入、支出费用详细列出,接受奶户的监督,提高奶款结算的透明度,争取奶农的理解和支持。

(七)重拳出击,开展奶业专项整治行动。针对2009年11月份的奶源市场紧张,部分企业争抢奶源;2010年春季乳品企业超合同范围抢奶、降低标准收奶,不达标奶站无证收奶,个别奶站和企业收奶中心收购散奶等问题。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鲜乳收购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和《条例》执法检查月活动。6 将全省所有乳品加工企业、奶牛养殖场(区)、养殖户、奶农专业合作社、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辆纳入整治范围。要求乳品企业不以任何形式收购散奶、无证奶,不违规抬高奶价、降低指标、争抢其他企业所管理奶站的奶源。各级农业(畜牧)部门严格规范奶站建设与管理,强力推行生鲜乳收购合同,严厉打击扰乱生鲜乳收购秩序的行为,深化乳品企业经营管理奶站工作,成效显著,有关市级媒体上公示了生鲜乳收购站与乳品企业的对接情况,乳品企业全部废除“霸王条款”,创新了第三方检测制度、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合同行为。

三、几点体会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奶业整顿和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规模养殖和奶站整治是基础。为重塑河北奶业形象,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冀政﹝2008﹞91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冀政﹝2008﹞94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冀政﹝2009﹞42号),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措施:加大奶站整治力度,规范奶站建设管理,2008年底全面取缔流动奶站;创新奶站经营机制,2009年所有奶站由乳品加工企业经营,实 7 现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加工一体化管理。省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鲜奶销售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妥善解决拖欠奶农奶款问题的通知》,要求交通部门对运输鲜奶的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在全省范围内免收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的通行费,确保运奶车辆畅通无阻。同时省财政拨款1.72亿元用于奶牛规模养殖补贴、省、市、县检测设备购置和乳品企业贷款贴息,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规模养殖、奶站规范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等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制度建设是关键。为规范奶业管理,我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能,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举报和查处为手段,以建立与生鲜乳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为目标,实现奶业整治和奶站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制定了“一月一通报、两月一调度、三月一督导”工作制度,并以此作为推进奶站整顿工作的主要手段,全年累计省级督导4次、召开调度会6次、座谈会2次、下发情况通报12次。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和奖励机制,公布举报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受理举报案件31起,对违法人员出具罚单163万多元。全省统一制定了奶站的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养殖档案三项记录和卫生消毒、质量抽查、日常检测、监管员工作规范、购销台账五项制度,各县统一制作、统一挂墙、严格执行,规范了奶站经 8 营行为。通过督导调度、座谈通报、规范制度、处罚监管等措施对生鲜乳市场、运输、交接实现全程有效监管,确保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8.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篇八

健全帮扶体系完善帮扶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关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工会帮扶工作必须构建自身的运作体系,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工会构建困

难职工帮扶体系,正是为了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职工的愿望、满足职工的需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的具体体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仍有部分职工的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职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救助范围、内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话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会应该主动适应党委政府工作的转变,在工会帮扶工作自成一体的同时,融入整个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之中,成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困难职工状况调查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县同样地,仍有部分职工的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据调查分析,造成这些职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下岗失业造成职工生活困难,虽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级工会组织也竭尽全力,狠抓促进再就业的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有部分职工难以实现再就业。二是资源枯竭,企业停产、破产造成地域性或行业性的职工生活困难。如江边林业局,是年建局的老森工企业,由于资源枯竭,企业陷入困境,职工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特别是退休职工的生活极为困难。三是行业不景气和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由于部分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经营管理不善,大批职工待岗、放长假,职工收入没有保证,造成了职工生活困难。如我县的乡镇集体企业,木器厂、农机厂等等,由于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绝大多数企业不景气,职工困难面大,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大。四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造成职工生活困难。我县同样存在部分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未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少数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也因经济效益差,交不起保险费而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便是进入了低保的部分困难职工,所领到的生活费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五是职工自身原因和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技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失业后难以实现再就业。部分职工由于收入低,遇到自然灾害、生病住院、子女就学等情况,生活就出现了困难。

二、县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级工会把困难职工的帮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县各级工会共同努力,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帮扶体系。年以前主要是小规模、零星的帮扶;年××年送温暖工程全面实施,逐步发展为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结对帮扶、寒窗助学、节日送温暖、帮助职工进入低保等等;××年以来主要是建立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载体的长效帮扶机制。

(二)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情况

⒈元旦、春节,中秋送温暖

年,我县开始实施送温暖工程,年送温暖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有的乡镇、系统工会还建立了送温暖基金。到目前为止,我县个乡镇、个系统工会均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县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个。我县每年坚持元旦、春节、中秋送温暖。特别是近几年来送温暖工程力度进一步加大。

⒉结对帮扶,包户帮困

年开始,我县也开始推行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完善。××年全县共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常年坚持联系困难职工户。结对帮扶的办法,既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有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⒊寒窗助学

为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我县工会还开展了“寒窗助学”活动,帮助考入大中专以上学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年,“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万元,共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人,通过工会组织帮助落实了减免学杂费政策的困难职工子女人,通过工会帮助得到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的困难职工子女人。

⒋实施“”工程

上一篇:科研自我评价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柔软的海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