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长远规划

2024-07-01

健康教育长远规划(8篇)

1.健康教育长远规划 篇一

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马屯小学

(2013--2015)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马屯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学思路。学校现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除小学有一至九年级外,还附设学前班一个共有学生60余人,我校共有10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500余人,专职教师20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师占一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50%,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学校地处马屯片区中心地带,现有居民4700余人。近年来,该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明显增加,一方面有一部分外来民工,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打工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除本地学生外,还有少量农民工子弟来我校就读。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在学校创建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帮助和支持下,加大了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去年我校获得了目标考核先进集体称号。

(2)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增强了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我片区学生生源规模稳中有升,学校在班额、师资等方面的矛盾将显得更为突出,而城区外来民工和新增人口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将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单

一、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等以前都是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要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三类小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瞻性意识,必须具备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三类小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为指导,以学校人文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马屯小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为明天思考、为将来设计、为学生终身负责。校 训:质量生存

竞争取胜

校 风:团结勤奋

活泼创新

教 风:育人为本

敬业爱生

启智求真

务实创新

学 风:勤奋学习

勤于思考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围墙再建工程、学生食堂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和谐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努力打造名师队伍,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良好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特长,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美好家园。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2)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3)采取多种措施安排学生课余作业,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大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4)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2.健康教育长远规划 篇二

专家简介:康永久,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长为新制度教育学。

《中国教师》:在现有政策环境下, 不实行异地高考的情况中, 随迁子女的高考以及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

康永久:随迁子女现在一般是回去考试, 在北京, 职业技术学校好像是可以考的, 因为这些学校在本地都招不到学生, 都是到外地去抢学生。随迁子女的问题就表现出典型的不公平, 典型的人的等级制, 典型的条款分割, 典型的城乡对立, 典型的地方保护, 典型的四分五裂, 典型的一盘散沙, 典型的社会不统一、不团结。这个社会很散, 没有一个公共的空间, 没有一个所有人在里边都有相同身份的空间, 所以, 现在的问题肯定很麻烦。随迁子女作为一个公民, 得不到承认。

《中国教师》: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哪个群体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随迁与留守, 哪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康永久:各有各的好。就现在的情况看, 能够随迁肯定就随迁了, 因为随迁不了所以才留守。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 但总的来说, 小孩子和父母要分开, 肯定是不人道的。所以留守儿童是一个家庭的破裂, 也是社会事实上的破裂。但随迁也不是都好, 有些人在现实的条件下也随迁不了, 没人管, 没地方住, 也受到歧视。所以有些小孩子在家里还能够好好读书, 一到城市里估计还不行, 所以好与坏不是由我们来判断的, 好与坏是由他们来判断的。其实这是个人自由的问题, 哪种情况好, 我觉得社会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不管有多少人留守多少人随迁, 这些人我们都应该公平地对待。

《中国教师》:“异地高考”是否必要?

康永久:“异地高考”是一个破冰的行动, 从原来的完全不认可到现在开始认可, 这总比没有要好。

《中国教师》:“异地高考”是否能解决目前随迁子女高考的问题, 会产生什么其他的影响?

康永久:这就涉及条件的问题, 看起来这些条件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而且看起来没有一个目标说最终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那三个条件是阶段性的条件那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是规范的、标准的、制度化的, 并且今后几十年就准备这么做的, 那是可以的。

“异地高考”的好的影响是, 迫使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 你作为这个国家的人, 就必须受到同等的对待, 而不是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 北京的学校也不是属于北京人的学校, 这是公立学校, 哪怕是北京市办的, 你也不能说不让别人来读书。北京人和其他人之间应该要有灵活的转换机制。

《中国教师》:您怎么评价目前的“异地高考”政策中城市的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 需不需要这个群体”?

康永久:有些东西城市是不需要的, 比如违法犯罪是不需要的, 打砸抢是不需要的, 乞讨估计也不太需要, 但是扫地肯定是需要的, 正当的工作都是需要的, 你总不能说只有大学教授是需要的。我认为能够找到工作就是被需要了, 这不是由政府来判断, 而是由现实生活情况来判断的。

《中国教师》:关于家长条件中的连续纳税、固定住房, 这些由哪个部门来审核, 会不会将来又催生一个办各种手续的黑色链条?您觉得应该如何防范?

康永久:其实纳税不纳税, 我觉得不是一个人读书的条件, 这是他父母的事情, 关小孩子什么事?难道我父母不纳税, 我连高考也考不了了吗?那不是跟以前的阶级成分差不多吗?哪怕是北京人也有好多人不纳税还是照样读书, 而且人总是会纳税的, 只要消费了, 只要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一定会纳税。什么叫“连续”?我今天买了东西, 我明天又买了东西是不是连续?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给自己找麻烦的。而且是否是北京人或者上海人也不是以纳税作为条件的, 是以你是一个人作为条件的, 不管他瘸的、哑的、聋的、聪明的、穷的、家里有住房的还是住在桥洞底下的, 都给他同等的对待, 那这个社会就融洽了。

我觉得根据高考的人数来浮动地调控比例比较恰当。你人一多, 我就多拨点指标过来;人一少, 我就少拨点指标给你。这样还比较好搞一点。至于固定住房, 本来现在就要鼓励大家不要买房, 而且我们也鼓励工作多样化, 不是说都是搞终生制的工作, 而是要像螺丝钉一样哪个地方需要就拧在哪个地方, 而不是一直让他在同一个地方生锈。我觉得他们考虑这些条件主要是怕来的人太多, 主要就是高考名额指标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可以适当地高一点点。比如北京上海, 学生的素质高, 那就适当地高一点点, 那人家也不会跑到你这个地方来, 因为这个地方竞争激烈, 他们也未必能够竞争得过。

所以说这些条件真的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靠这个制度寻租、寄生, 可能产生一些黑色的、灰色的行业,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中国教师》:如何看待此次政策“由下而上”的路径?这是否表示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趋于民主化发展?有何意义?

康永久:我觉得这个政策是上下呼应的, 跟主流的政策也是合拍的。任何一个国家, 舆论都意味着压力, 在舆论压力下做决策不意味着民主, “异地高考”有可能使教育公平更进一步了, 也可能使特权更进一步了。最终还是外来的那些特权家长能够做这些事情。因为整个制度不是为最下层人设计的, 而是为最上层人设计的, 所以尽管增加了名额, 把口子放得更大一点, 使更多人受益, 那就是让更多先富起来的人受益, 所以很难说是“民主化”,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突破了原来的一些限制。

《中国教师》:“异地高考”政策的利益相关方有哪些?政策实行与否, 他们相应有何得失?

康永久:我觉得利益相关方有本地人和外地人, 政策制定者, 学者和国家。受益最大的是国家。心态平和一点来说, 其实是所有人都受益。本地人也受益, 因为根据这些东西, 你慢慢成为一个能够包容别人, 不是跟别人对立, 有一颗宽容的心、公共的心的人;对外地人来说, 有一个融合、对国家的认同, 能够促进流动。

《中国教师》:山东省现已废除了高考户籍限制:即从2014年起, 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山东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您觉得山东省这个成功的案例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有可借鉴的地方吗?

康永久:为什么山东要有一个条件, 即高中段要有完整学习经历?还是有点担心人来得太多。我觉得刚开始有点担心都没问题, 但我觉得至少要订个十年规划, 比如说2010—2020年, 比如说用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年都放开多少, 大家都公平对待, 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因为确实一口吃不成胖子, 条件各方面也是不成熟的。但是如果用二十年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即使现在的政策再丑, 别人都能理解。若说二十年也解决不了, 五十年也解决不了, 一百年也解决不了, 那就不能理解。至少订个时间表, 中国动不动就五年规划十年规划, 每隔一段就有大发展, 但是对于“异地高考”这样的事情就不做规划。

《中国教师》:“异地高考”政策在哪些省份会更容易实施?为什么?

康永久:总的来说, 高考指标紧张的省份, 或者读书的人和录取的人比例冲突越大的省份就越容易实施。特权的地方, 除了北京, 还有海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宁夏等, 好就很好, 差就很差的那些地方实施起来都会比较难。少数民族地区和大城市实施起来是最难的。

《中国教师》: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 上海方案将采用积分制, 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您对此的评价是?

康永久:不管采用什么制度, 总要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和一个长远的目标, 如果有长远目标的话, 今天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我都能够接受;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 采用任何一种不是公平对待的制度我都接受不了, 因为很有可能变成特权制度。

《中国教师》:怎样区分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如何才能避免或者防范“高考移民”的发生?

康永久:我觉得是一样的。异地高考就是把以前的高考移民合法化。高考移民是移民中的一种, 没有原罪, 他们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就好像打工一样, 我在这个地方一个小时挣五块钱, 我在那个地方一个小时挣十块钱, 那我就去那个挣十块钱的地方。跟我在这个地方考大学是1%的录取比例, 在那个地方考大学是20%的录取比例, 我就到20%的地方去, 这是很正常的。这些人你觉得有问题那是因为他们侵犯了你的利益, 我们以前的政策都是反对高考移民, 所以现在讲异地高考的时候又不能跟以前的政策相冲突, 或者不想打自己的耳光, 就非要说异地高考跟高考移民不一样, 那怎么不一样?只是把高考移民做得更巧妙些。或者说以前的高考移民老百姓也可以做, 现在的高考移民只有有钱的、有能力的或者说有长远目光的人才能做, 只有这些区别, 实际上本质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人本来没错。错是错在这个制度上, 所以你说要怎么防范高考移民, 你就应该理解为怎么防范高考移民这种制度。异地高考本身就是防范高考移民这种制度, 但是又确实利用了高考移民, 利用了这些人, 或者尊重了这些人, 被贬低的是制度而不是这些人。

《中国教师》:“异地高考”是否必然会成为经济精英、政治精英攫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 这种情况应如何避免?

康永久:现在即使没有异地高考也是经济精英、政治精英攫取优质教育资源, 应当这样说, 异地高考使得外地的经济精英、政治精英也有可能攫取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说原来一个人有肉吃, 现在两到三个人都有肉吃了, 那么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很难说。原来只有一个人有肉吃, 大家都没肉吃的时候大家心里都很平静, 现在身边的人一个个地吃上肉了就只有自己没肉吃, 这就会引起社会进一步的要求, 所以这个东西也不需要避免。更多精英有肉吃后, 老百姓发现, 原来跟我们吃糠的那些人也吃肉了, 老百姓不干了, 所以老百姓会觉醒, 我觉得是这样的。

所以我就说, 现在这个制度怎么丑都没有关系, 但是大家要有长远的观念, 所有的人都是公民, 这个公民不是属于某个地方的, 比如北京或者上海, 中国国内不要有这样的分裂, 要形成中华民族的观念。

《中国教师》:现在民间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异地借考, 二是通过将“户籍+学籍”高考报名条件, 调整为“居住证+学籍”或者“多年纳税证明+学籍”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 三是对高考进行改革, 探索建立“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招生体系。您对这三种方案的评价是?

康永久:我觉得现在什么制度无所谓, 要有长远目标, 有一个公民的观念, 全国一盘棋, 有一个公共空间。现在始生之物丑就丑一点没有关系, 反正最终都能够长成漂亮的小孩子, 这有什么关系呢?

3.路网规划要着眼长远 篇三

首先,城市形态发生极大的变化。1949年的北京也就七八十平方公里,南到永定门,北到地安门,东到东直门,西到西直门。而今天的北京,空间已扩展到一千多平方公里。第二,交通流的新特点引起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包括交通工具和工程设施的创新进步、新型的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的建设。第三,大量新的交通问题需要研究探索。

我国大城市的路网,都是在汽车时代以前规划和建设的。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现有的道路网络,和现在交通的需求,互相都不适应。首先就是路网密度不够。占据较大的一块地,而必要的道路不足,于是带来交通出行的不便。

举个例子,我所属的建设部,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都是一个大院,城市道路是不能穿越的,住在大院里的人要去公共汽车站,必须从大院里走出来,一般要走十几分钟。这还算方便的,有的部队大院可能距离更长。

据我所知,北京这几年努力地增加支路,目的就是增加路网的密度,能够更方便居民的出行。可是在城区里边,特别是旧城区,大量增加支路还是有困难的。

比如,北京很多大院都是封闭管理,现在恨不得把围墙修起来,不让老百姓进去,那么怎么可能在里头通城市道路呢。另外,修支路可能破坏一些老胡同,这与保护北京的历史文脉和风貌,确实有矛盾。

今后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重视交通,北京这点做得非常好。从北京市委市政府,包括人大等,都非常重视。其次投入要很大,北京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投入了好几百亿,还不包括每年补贴给地铁公交的运营费用,北京公交几乎像不要钱似的了,票价低到这个程度,这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城市还做不到。

当然,光是以上两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规划。从我个人来讲,城市的交通首先要做好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也就是要有前瞻性。若不考虑长远,只顾当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我认为,京 28条值得肯定。现在有各种议论,特别是各种限制,让你买车也不痛快,限时行驶也带来一些不方便,但这是必要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城市交通,都是有控制、有管理的,没有完全的自由自在。

专家简介

邹德慈

4.内科护理工作长远规划 篇四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实现“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精益求精地配合手术”这一服务目标,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1、护理工作的对象从单纯为病人扩大到病人家属、医疗、后勤、设备人员。护士长每周下相关科室至少一次,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以更好配合手术。

2、护理工作的性质从针对药物治疗的护理延伸到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随时为病人着想,主动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改善服务态度,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达到满意度95%以上。

3、利用晨会、护士例会、护理查房等各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主动服务,热情接待,主动介绍情况。做到四轻,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我们亲人般的温暖。

4、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科室与护理人员签定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状。每月组织一次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5、严格消毒隔离,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进一步完善中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

6、急救药械完好率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接到急救病人,抢救中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

7、合理收费,遇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核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8、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开展数量加质量的护理评估、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团队精神等指标,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同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护理骨干,评选最满意护士。

二、加强护士修养,树立“天使”形象

1、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基本功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操作技能等。专科技术训练要求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加深护理理论的理解,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2、护士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钻研文化科学、专业实践和管理科学知识,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

3、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推诿。推广“一对一全程服务”。

4、为每一位护士创造学习机会,通过院内科内听课、参加自学、网络检索等多种途径,使护士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掌握护理学发展动态,提高护理能力和水平。

三、钻研护理科研,搞好护理教学

认真组织小讲课,“三基”理论,操作训练。熟练地配合新技术的开展。调动护士积极性,鼓励开展新技术、新方法,使今年开展的项目更加成熟,减轻患者痛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四、优质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是立院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

务理念,认真做好优质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专业护理是优质护理的根本。基础护理做得再好,专业护理技术不过硬,同样不能称之为优质护理。专业护理同样也能体现优质。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在第一时间内观察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救治措施,避免了患者病情加重、恶化,为临床救治争取时间,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往往需要护士加强对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的巡视。“优质”还包括护士更应主动与患者、家属及医生的交流沟通。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现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娴熟的技术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抵不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以关爱、尊重为核心的沟通交流。时刻表现出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患者就会信任我们,愿意将内心的顾虑倾述出来。

5.现行及长远业务规划 篇五

一、作为销售业务推进办公室的一员,自己的岗位职责是:

1、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

2、努力完成当日任务,并争取到客户的信任;

3、了解并掌握销售内勤的流程和手续;

4、积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以供团队分析决策;

5、随时关注行业的最新动向、产品价格的走势,争取在市场中取得主动和先机;

6、培养营销工作的方法及对市场研究能力,成为智慧能动的市场操作者

7、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推进业务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每天至少打10个电话,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下午时间联系新客户并整理新的客户资料,筛选有用信息。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最好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从招标网或其他渠道多搜集些项目信息供公司投标参考。

4、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5、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投标、深化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6、前期设计的项目重点跟进,至少一周电话回访一次客户,其他阶段跟踪的项目至少二周电话回访一次。

9、争取早日与中标商签订供货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备货,以最快的供应时间响应中标商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三、认真学习我公司产品及相关产品知识,依据客户需求,为客户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

熟悉产品知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过程中同样注重产品知识的学习,对厂生产的产品的用途、性能、参数基本能做到有问能答、必答。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尽力发展新客户,维护好原有客户,对有潜力客户多关注,并把所有的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并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展销博览会进行交流和产品的推广。

2、对有特殊行业背景的客户,一定要做出拜访计划,定期的见面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细。

6.#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篇六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

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7.健康教育长远规划 篇七

日前,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共同组织的全省社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宁召开。会议公布了三部门联合认定的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点, 对南京市玄武区玄武门街道、苏州市沧浪区南门街道等15个街道进行了江苏省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点授牌, 示范建设街道还进行了经验交流。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各地均在努力尝试。随着全省各地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和规划、各系统封闭管理和运作、资源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 今年以来, 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和通管局联合开展了省级社区信息化示范点创建活动, 对全省范围内社区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评选出15个示范建设点, 以期通过宣传先进, 更好地推动全省工作, 为我省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州市。苏州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信息产业比较发达, 社区信息化同样走在了全省前列。2000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区服务“一指通”, 2003年在社区层面实现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劳动保障、社区计生管理信息联网。近两年, 政府管理服务系统迅速向社区延伸。如沧浪区社区司法矫正系统为监外服刑人员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符合当前人性化管理、和谐发展的要求;信息亭、市民卡、“好管家”居家养老及安全防范系统,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简单便捷服务。道前社区“好管家”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于2007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信息化的管理、零距离的关怀、全天候的服务”的宗旨, 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 建立起了覆盖社区0.163平方公里面积的治安技防监控系统, 自试运行以来, 道前社区的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了75%以上。

常州市。常州自2004年起, 就分别在天宁新丰街道、钟楼怀德街道以及钟楼区全区组织开展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2006年1月, 常州市政府又专题召开全市社区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 明确启动统一社区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以政府名义下发了信息办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2007年4月, 常州社区管理信息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该平台建成了常州市社区数据中心系统、区及街道台帐报表管理系统和市级政府部门社区台帐报表管理系统。目前, 该系统已经在全市28个条管部门、7个辖市区、35个街镇、306个社区推广运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到每个社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平台、一套软件, 实现市、辖市 (区) 、乡镇 (街道) 、社区的四级信息互联互通, 并能以电子台帐报表满足各相关部门在社区的业务需求。同时, 随着社区信息化系统的推广, 已经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社区基础资源库, 目前社区基础资源库包括全市社区辖区范围内的行政区划信息、房屋信息、含有342项数据的127万条人口信息和2000多份台帐信息等, 为分析与辅助决策以及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 常州市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制定了电子台帐检查的工作方案并发至各相关部门和辖市区, 积极推进软硬件资源整合, 加强了人口和社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镇江市。镇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镇江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关于加快社区服务意见》、《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提出了“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谐镇江”的发展战略。市委委托市政协, 就和谐社区建设这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拿出《关于镇江市和谐社区建设建议案》, 提出36条建议。在此基础上,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镇江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 明确信息化将作为支撑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2006年镇江民政系统建设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为镇江社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镇江恒美嘉园小区建立的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的开放性公共信息接入平台试点成功, 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经验, 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该项目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数字社区示范工程”称号。

泰州市。泰州市以海陵区为试点, 以创新社区管理, 完善社区功能为目标, 全面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把“和谐海陵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纳入到泰州市海陵区“十一五”规划, 作为政府主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陵区信息中心, 具体统筹规划、实施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制定建设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 协调、指导区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实施, 负责全区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和整合利用, 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实现机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成立企业性质的泰州海陵求救求助呼叫中心, 负责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目前, “和谐海陵”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 覆盖区、镇街、村居的三级网站群基本形成, 建成了全区常住人口基础数据库, 求救求助呼叫中心为全区2290户孤寡独居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免费呼叫服务。2009年, 在前期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启动信息服务亭建设, 2010年, 还将推进远程教育平台、电子娱乐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新型理财服务平台、社区GIS系统等平台建设, 并融合科技强警、电子城管等系统, 为全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呼叫服务, 以通过公共服务网络实现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建设目标。

扬州市。扬州规划建设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综合管理两大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现有电子政务专网, 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和GIS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平台的基础上, 通过拓宽和延伸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建成了一个覆盖市、区、街办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区115个社区居委会的综合网络平台, 整合了2863个数据项, 形成全市集中数据库, 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系统化、网络化, 系统方案论证及软件平台开发任务已经完成, 正在广陵区试点。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以社会化公共服务为核心, 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呼叫中心———“88000”和社区服务Web网站———“www.88000.gov.cn”, 系统已于2006年11月正式上线运行。

8.健康教育长远规划 篇八

《新财经》:对于这次大地震,我们应该总结哪些教训?

夏业良:需要总结的教训很多,比如说在地震监测分析和预报发布方面;有效、迅捷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网络(包括滚动式报道的无线电广播、卫星电视和气象网络和发布救援急需物质和技术设备的国际互联网络);直升机在恶劣气候下的降落难题;救援专业队伍的组建和长年训练;更加有效的救援设备和救援仪器、工具;以及适用于救灾现场的医疗救护设备和担架、吊索、运人车等。

《新财经》:灾后重建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比如房屋建筑、新城选址,等等?

夏业良:灾后震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就地重建”或者“易地新建”,应当考虑长期发展与自然生态、环保、节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考虑到人居建筑及配套公共设施的“革命性”理念,比如如何利用太阳能、风能,如何开发轻型防震的新型建筑材料,如何开发出既适宜当前需求,又能满足未来持续开发的开放型建筑体系(比如卫星电视、卫星电话、有线和无线网络等方面设施的安装和转接)。

《新财经》:在人口的规划上如何考虑?灾后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夏业良:鉴于震区有大批人口死亡,许多家庭成为残缺的单亲家庭,有些人甚至成为原家庭中的仅存者或孤儿,政府已经公布针对震区的对应补偿式人口生育政策措施。在就业方面,鉴于恢复生产和灾后建设需要大批劳动力,政府除尽可能提供“以工代赈”的就业机会,还可以组织和鼓励一部分劳动力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财经》:对于倒闭的工厂、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重建?怎样规划?

夏业良:对于缺乏競争能力,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前景的旧企业或旧产业不能简单地恢复重建,应当重新评估项目的必要性及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开展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带动的区位思考。

《新财经》:对于受灾群众的安置、企业的恢复生产,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给予扶持?是一次到位还是分次到位?

夏业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救灾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保障和安置,积极创造恢复企业生产的条件,所需资金应当根据重建阶段的实际需要分步骤逐渐到位,对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或创造效益的企业,给予资金的集中扶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应优先考虑在灾区投放部分经济效益明显、没有污染、劳动力密集度高的产业项目和引进外资项目。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和各方面资源对灾区进行人力资本的集中投资,以便为未来经济的振兴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新财经》:因贷款买房欠下的债务,如何偿还?

上一篇:父亲和鸟的说课稿下一篇:关于高效能的自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