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共8篇)
1.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以XXX县复兴镇为例
【摘要】 “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社会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必须固本强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支柱。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本文以XXX县复兴镇为例,对其10个村集体经济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与分析,对当前该镇的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关于该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对措施的部分浅见,以供进一步搞好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1、XXX县复兴镇基本情况
复兴镇位于XXX县东北部,东与XXX县沙河镇毗邻,南与珙县巡场镇相接,西与XXX县文江镇、庆符镇、庆岭乡连界,北与XXX县大窝镇相连。幅员面积61.3平方千米,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总面积的45%、40%、15%。其中耕地796公顷,森林面积1766.7公顷,森林覆盖率60.8 %,常年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全镇辖10个村、1个社区,2013年末总人口18712人,其中农业人口18032人。复兴镇属纯农业镇,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和培育蚕、茶、竹、核桃、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以促农增收,促进复兴镇发展。
2、XXX县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本次对复兴镇各村调查统计情况看,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均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
经调查,全镇60%的村为集体经济空白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4个村中,年收入均不足万元,微乎其微。另外6个村除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外集体没有
任何经营性收入,形成“空心村”、“负债村”。目前,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均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有规划未实施,部分还没有具体规划。(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集体经济来源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山地(单位:万元)林地(单位:万元)鱼塘(单位:万元)房屋(单位:万元)村企(单位:万元)征地补偿(单位:万元)财政收入(单位:万元)
合计 0 0 0 0 0 0 2 2
仁共
村 0 0 0 0 0 0 2 2
新田村 0 0 0 0 0 0 2 2
治安村 0 0 0.1 0 0 0 2 2.1
上坝村 0 0 0 0 0 0 2 2
娱乐村 0 0 0 0 0 0 2 2
白鹤村 0
大鹅村 0
落雁村 0 0.9 0 0 0 0 2 2.9
陈正村 0 0 0 0 0 0 2 2
0.32 0.46 0 0 0 0 2
0 0 0 0 2
2.32 2.46 2.2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和交通环境所限,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到目前还有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3个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新田村、上坝村、大鹅村、落雁村4个村通村、组路、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更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离场镇最远的落雁村,通组路、产业路和连户路还是空白。(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自来水
150(单位:户)蓄水池(单位:口)山坪塘(单位:口)
仁共
村 100 0 3
新田村 0 0 5
治安村 0 0 7
上坝村 0 8 5
娱乐村 160 9 2
白鹤村 0 8 2
大鹅村 70 4 5
落雁村 0 10 0
陈正村 180 9 2 5 8
通村路(单位:Km)通组路(单位:Km)产业路(单位:Km)连户路(单位:Km)0 3 5 0
0 18.8 0 0.4
7.4 8 4 12
6.8 12 8 20
7.4 4.5 0 0 1 5 5
1.4 3.9 5.4 13
4.6 1.6 0.5 3
4.2 0 0 0
4.06 7.5 5.5 8 2.3农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财政补贴收入、村集体林地的出租。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集体资产(林地、鱼塘、房屋或小型村企业)等收入。2.4未来前景较为乐观
未来三到五年,通过省移民后扶项目、成立村互助社,同时积极发展种植(茶叶、核桃、竹、花卉等)、养殖(肉牛、蚕、猪、水产等)产业,有个别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万元,大部分村能达到5万元,前景较为乐观。目前全镇重点发展的茶叶、核桃两大特色产业已分别达到7646亩和3215亩,已初见成效。另外,有规模养肉牛户1户,共75头,规模养猪户5户,平均养殖300头以上。(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种植和养殖业发展情况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茶叶(单位:亩)核桃(单位:亩)竹业(单位:亩)花卉、水果(单位:亩)蚕桑(单位:亩)肉牛(单位:头)300 900 150 200 20 10 仁共
村 400 0 240 20 50 60
新田村 201 0 26 0 60 60
治安村 315 150 300 0 150 0
上坝村 580 0 1000 250 100 10
娱乐村 1700 500 100 15 120 10
白鹤村 450 1300 607 0 160 10
大鹅村
落雁村
陈正村
1000 1500 1200 350 500 70 400 75
0
1500 2000 0 500 70
1200 0 0 3
猪(单位:头)水产(单位:亩)400 80
200 1200 2000 1420 50
0
200 12
2000 1600 1500 1000 0
0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
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3.1缺乏思路
一是大部分村没有具体发展规划,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二是大部分村干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三是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干部收入低,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上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五是有的村干部,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鱼塘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3.2受自然条件制约
据调查分析,区位优势和水土资源等因素,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大多是临近城镇和公路沿线的村,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办法,能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缺乏资金基础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复兴镇地处偏僻,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缺乏,加上基础设施差,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和大型企业工厂。3.3缺乏资金
很多村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原有的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存在着没有资金发展新项目,而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创办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许多致富能手有点子、想发展,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农民又没有担保人,因而筹集资金更加困难;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导致招商引资困难。3.4缺乏管理经验
部分村干部管理水平低,缺乏管理经验,责任心不强,对集体经济经营
不善,效益较低。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3.5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空心化
据调查,各村目前普遍存在青中年村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平均占全镇总人数的60%左右,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和少数妇女,平均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有限,再加上带孩子等琐事,一年种植品种多是一谷一麦,无形中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全镇较好的白鹤村耕地撂荒率达3%,最严重的新田村土地撂荒率则高达21%;留守人员较好的上坝村占全村人口比例的48%,最严重的新田村留守人员占全村人口比例只有25%。
复兴镇各村土地撂荒率及留守人员比例柱状图
6050403020100摞荒率(%)留守人员(%)群乐村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上坝村娱乐村白鹤村大鹅村落雁村陈正村
3.6村部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全镇各村部较为分散,不集中,投入多,产出少,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且由每个农户直接面向市场,无法形成整体调控、统筹规划,更谈不上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其附加值或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4、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应对措施
经济是基础。有了雄厚的集体经济这个基础,村“两委”干部就可以为
群众办许多实事,说话就会有人听,办事就会有人跟,各项工作就会顺顺当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大有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4.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罚
一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硬件任务,纳入整个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村“两委”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农村集体经济长期抓不上去,发展不起来的村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4.2选准班长,配强班子,提供保证
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拔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要想搞好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村级领导干部,而且各驻村大学生干部一定要真正起到作用,带着“新思路”,协助村“两委”班子,发展好集体经济。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把一大批年轻、文化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两手并进。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政策观念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同时适度引进基层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机制,加快发展。
广大村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结合本村实际,多动脑筋,想法子,闯出一条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4.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复兴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现代农业型。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农场、林场、果园、水产畜禽养殖等,并形成“畜---沼---果”、“种---养---沼---能”的生态利用模式。二是基地农户型。“公司+农户”形式社会化服务实体,走既富村又富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资源开发型。依据该镇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林木资源大力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深加工增值型。依据该镇的茶叶、核桃、竹业等特色产品,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打造出农业品牌,形成产业链。同时,采用1+3(农业产业+旅游服务业)的模式,利用开发好七仙湖旅游资源,用乡村旅游加上规模化特色产业,盘活整个农村集体经济。五是综合服务型。兴办商贸、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企业。六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实行合作经营。七是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的模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同类产业或产品集中起来,联合发展,不仅节约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能尽快形成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八是利用省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组建农村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各村建立民用、民管、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通过互助社直接帮扶贫困,解决资金难问题,助推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另外,镇党委、政府要注意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4.4多方帮扶,齐抓共管,营造环境
要想把农村集体经济搞好搞活,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和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局面,解决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销售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良好氛围。开展“互助共建”活动,充分发挥
机关党组织的优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5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等一切外宣手段,加大对复兴镇情、特色产业、七仙湖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宣传力度。办好每年一度的“七夕旅游文化节”,提高本镇知名度。通过商会招商、小分队针对招商、以商招商、自荐招商的方式,广开财源。大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帮你发财,你帮我发展”的良性循环。4.6立足镇情,建设完善好基础设施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农村建设,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建设的杂、乱、散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的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模式进行村庄改造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只有切实搞好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经济,才能使老百姓得实惠。必须突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小而全”的思想束缚,从“小而全”到“小而专”,再到“专而联”,形成有重点、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臵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利于该镇经济可持续强劲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篇二
一、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统计的行政村总数为3451个, 其中有集体收益的村为1633个, 占行政村总数47%, 空壳村有1818个, 占行政村总数53%。全市2007年村集体收益共4092万元, 其中从企业取得的收益位29199万元, 占总收益但71.4%, 从集体资源资产取得的收入7935万元, 占总收益的19.4%, 对外投资收益为141万元, 占总收益的.0.3%其他收入为3646万元, 占总收益当8.9%.全市从集体资源资产取得的收入为7935万元, 其中:出租土地面积467.8万亩, 收入为5444万元;占到68.6%;出租房屋面积60.7平方米, 收入为1851万元, 占到23.3%;出租设备43台 (件) , 收入44万元, 占到0.6%;发包果园水面四荒及机动地265.2万亩, 收入597万元, 占到7.5%。全市村办企业550个, 其中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的企业70个, 入股经营38个, 发包经营442个。在550个企业中, 采矿业201个, 涉及沁源、长治县、武乡等县, 建筑业186个, 制造业85个, 涉及长治县、壶关县、潞城市等, 农产品加工业较少, 只有9个。全市550个企业涉及440个行政村, 长治县村办企业较多, 有139 (村均0.54个) , 其中南宋乡永丰村拥有村办企业8个, 城区8个 (村均0.28个) , 开发区4个 (村均1个) , 壶关95个 (村均0.24个) , 郊区35个 (村均0.28个) , 而沁县只有7个 (村均0.02个) 。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查表明:村集体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的村达到738个, 占到有受益村总数的45%;收益在20万元以上的村有275个, 占到有受益村总数的16.8%;收益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89个, 占总村数的5.4%。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收入只有5元, 这些村大多是依靠较强的自然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 如煤矿、水源的、土地出租等, 这些收益好的村收益稳定并呈增长趋势, 经济发展有基础, 有后劲。而收益在1万元以下的村大多分布在边缘地区, 元稳定的收入项目, 导致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 农村负债沉重, 严重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截至2005年底, 全市债权总额为12.9亿元, 村均债权37.1万元, 农业人口人均债权538.5元。全市债务总额21.8亿元, 村均债务62.8万元, 人均债务910.5元。全市3451个行政村中, 有3433个村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 占到总村数的99.5%;有3426个村有不同程度的债权, 占到总村数的99.3%。去年, 全市新增债务25816万元。用于举办企业支出1051.3万元, 农业发展1713.4万元, 用于公益事业投资的有20322.2万元, 管理费支出1007万元。旧债难减, 新债增加, 薄弱的村集体经济难以承受, 前景不容乐观。
(三) 村委换届频繁, 村级干部队伍不稳定, 素质不高, 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按照政策规定, 村委换届选举三年一次, 由于周期较短, 这势必影响到新上任的村干部对集体经济长远规划的考虑, 致使他们只注重眼前的政绩工程, 忽视了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特别是一些有煤矿的村干部, 由于近几年煤炭利润丰厚, 集体收益可观, 大多数村干部目光短浅, 靠资源、吃老本, 急功近利, 不是把有限资金用在可持续发展上, 而大多用于公益事业支出, 如屯留县上村镇小南村仅村办煤矿一项每年收入达200万元, 但村支书对本村无规划, 每年收支持平, 多用于福利、公路、公益事业、娱乐等支出, 还有一些村干部过分强调客观原因, 缺乏敬业精神, “等靠要”习惯心理较强, 对发展农村经济缺乏信心, 维持现状而已民。在调查访谈中, 仍有一些乡村干部抱怨工作难做, 百姓难管, 刁民不离口, 对国家严格保护土地政策不理解, 仍然难以从过去“管理”的角色转变过来, 缺乏服务精神。
(四) 公益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事一议”很难实施。
在无效益的农村, 公益福利事业很难进行, 致使村道路损坏, 无钱修补, 街道卫生无人清理打扫等现象。虽然政策规定公益事业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 但在绝大多数的不能正常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解决农村负债过重的问题。
政府应协调审计、银行、信用社、纪检等各有关部门,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着实解决农村负债问题, 通过盘活集体资产, 筹资偿还债务、债权债务冲转化解、划转债务等手段, 因地制宜, 积极清欠,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和债务追究制。加强对村级债务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村干部的离任审计,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从制度上约束村干部借款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二) 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适当减免部分村级债务。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国家实行农村转移支付制度, 但转移支付的缺口较大, 影响农村基层正常运转, 国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 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同时, 对于举债建设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因教育达标所形成的债务, 可由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适当补偿。省、市两级政府应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对因农村公益事业而形成的债务给予适当减免, 并设立一定数量的消化债务专项资金, 以扶持农业,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 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发展, 以快
带慢, 以中心辐射周边, 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强势村的作用, 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壶关县常平村, 一村带动周边几村, 形成村村有企业, 村村有收益。
(四) 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
新农村建设要求村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能正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党在农村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能正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同时要具备先进的思想理念, 敢于善于发展市场经济, 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而且还要善于与农民相处, 提高应对农村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财务预算的监督和公开力度, 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 实行财务公开, 民众监督来健全财务管理, 用制度约束并杜绝村干部乱花乱贷, 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民主化。其次要加强审计监督, 强化村干部离任审计, 定期对村给经济活动和财务进行审计, 既要开源, 也要节流。
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思路
(一) 盘活存量资产,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盘活闲置存量资产和“四荒”资源, 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 推行一村一品, 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亮点。
继续推行一村一品, 不断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比如, 对外地山区和以农业为主的村, 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相对较多的优势,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 带动农户或联合企业发展特色农业,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 打响品牌。
(三) 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 创新村级集体经济运作机制。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要把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全体村民, 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全新运作平台。要在依法、民主、公正、合理方面下工夫。要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 规范操作程序, 坚持民主政策, 逐步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财务管理等, 增强股份合作社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 要尽可能降低集体股的比例, 减少集体股设置, 以切实保护全体农民的利益。
(四)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 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确保支出科学、合理。
(五) 营造社会氛围,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是选好配强培训好村级领导班子。二是进一步明确村经济合作社的内部运作机制, 加强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三是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几点建议;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思路。
3.农村寄宿生经济负担的调查 篇三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笔者几乎走访了麦溪小学服务半径的所有村组,了解了70%寄宿生家庭的收支情况,统计了近三年来麦溪小学寄宿生的经济负担情况,分析了“一补”惠民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发现了因寄宿制形式变化造成的小学生家庭之间教育负担严重失衡的现象,并形成了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希望本次调查结果及有关建议,能为有关部门出台农村寄宿生补助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一、 调查结果
1.学生住宿的成因调查。麦溪小学属岚皋县四季乡中心小学,所在的四季乡有9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50人,全乡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近8年来先后经历了3次布点调整,撤并了15个教学点,现在生源分别集中在麦溪小学和四季小学就读,其中麦溪小学服务于7个行政村的5000农业人口,服务半径为8公里。每平方公里47人的人口密度,决定了麦溪小学学生的就读形式以寄宿为主:全校201名小学生,有136名寄宿生,占学生总数的68%;寄宿生从家里到学校最远里程为8公里,最近里程为2公里,平均里程为3.2公里;寄宿生家与交通主干道里程最远的3.6公里,最近的1.5公里;寄宿生家庭居住海拔最高的1200米,最低的700米;为方便学生就读,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全校寄宿生均实行周日上学和周五放学家长接送、其余时间全由学校监管的制度。
2.寄宿学生经济负担情况调查。笔者查阅了麦溪小学寄宿生近三年来的伙食收支账目,以2008年秋季开学寄宿生经济负担为例说明。调查显示:一名寄宿生学期总负担为750元。其中:住宿费90元(学校收取,用于宿舍设备添置和维修)、生均交通费110元(学生自行支付)、伙食费550元(由110元早点费、340元每日两顿正餐费、每周星期三的一顿大肉加餐费和100元炊事员工资构成)。麦溪小学寄宿生伙食费除食堂饭菜加工工资进入成本外,采购、保管和就餐管理等工作均由学校安排教师完成,不计入生活成本。学校所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对学校代办费实行严格的成本监审,本着“不得盈利、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3.寄宿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经过对110名寄宿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被调查家庭因其孩子实行寄宿制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超乎调查者的想象。2007年底四季乡年报统计显示:该乡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但是,政府统计的收入口径,与农民家庭的实际可支配货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以四季乡茶棚村郑久凤家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郑久凤全家四口人,系一母带三子的家庭。2004年9月,其夫杨存友在河南矿难中身亡。大女儿在县城一家餐馆打工,还有两个孩子分别就读初中和小学。郑久凤以种养为业,支撑着这个家。2007年其家庭全年收入为:收获各类粮食折主粮1500公斤,折合2100元;自产畜禽肉150公斤,折合3600元;自产蔬菜2000公斤,折合1200元;生产并出售鲜蘑芋500公斤收入900元;孩子打工收入5000元。按政府的统计口径,郑久凤家庭全年收入为12800元,人均收入3200元,远远高于全乡人均收入1980元。但这12800元中,真正货币形态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卖蘑芋款和打工两笔5900元,其余的农产品仅能维持日常生产和家人生活的需要,无剩余产品变现。千百年来,贫困山区农民“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短期内还无法有大的改变。虽然政府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受制于资金、技术、规模、市场等多种因素,真正让农民口袋里有钱尚待时日。该年郑久凤家庭的支出为:购买籽种、农药、化肥、农具和畜禽幼仔等生产性费用为2100元;一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上学支出4000元,全年货币性支付6100元,收支相抵缺额200元。也就是说,像郑久凤这样的在山区农村还算较好的家庭,即使在无重大疾病、无大型家庭建设、老小终年不添置服装、不参与礼尚往来的情况下,全年收入都很难满足生产生活和孩子上学费用的支出。正是由于这种收支矛盾,“吃饭靠种养、用钱靠打工”便成了贫困山区农民家庭典型的经济结构特征。正因为如此,包括郑久凤丈夫在内的许多山区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背乡离井、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矿井作业。在震惊全国的2002年山西省繁峙县“6·22”矿难中,仅茶棚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子,一次竟有6名青壮年家长遇难,他们给子女换来的是仅仅5万元的骨灰钱。
4.“一补”惠民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让农村寄宿生家庭看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希望。然而,这项惠民政策的普及程度,在麦溪小学显得“僧多粥少”:全校136名寄宿生,只有20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仅占寄宿生的15%,加之相对普遍困难的寄宿生家庭来说,“贫困家庭寄宿生”的界定还相当困难。就岚皋全县而言,2008年上半年全县寄宿小学生生活补助名额为594人,不足全县实际寄宿生的15%,用“杯水车薪”来形容补助范围之小再恰当不过。
5.走读变寄宿产生的深层矛盾透视。调整学校布点,兴办寄宿制学校,无疑有利于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行“两免一补”后,走读生享受到了几乎全免费的义务教育,而寄宿生则每年新增出1500元的经济负担。相对于走读生来说,寄宿生家庭生存生产条件本来就相对落后,于是便出现了在贫困山区“最贫困的家庭是教育负担最重的家庭”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了学生家庭之间的教育负担失衡,这极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推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调查建议
根据调查所显现出来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寄宿生的经济负担,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大政,应列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请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时考虑如下建议。
1.对贫困山区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全覆盖。
2.客观准确测算寄宿生的实际经济负担:如伙食费、饭菜加工工资、住宿费、洗浴费、取暖费、上下学往返交通费等等。
3.建立从中央到学校的资金管理信息直通车,像公安部门对公民进行身份管理一样,随时可以核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4.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四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二是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乡镇政府所在中心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较好,但大多数农村仅有一两家个体性质的私人诊所,,技术落后,只能治疗头疼感冒之类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现代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娱乐室、网络建设等均非常稀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兴建的,因此多数设施呈现老化状态。许多水利设施因为缺乏维修和保养,功能逐渐退化,使得农业抗灾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
4.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没有后劲,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5.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
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农民工收入偏低,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不够,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与现实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病虫害处理等方面信息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过于依靠农民自身的经验和途径,政府未能提供相应的辅导培训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农民生产没有总体性的指导。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路网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交通环境。二是农田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河流沟渠治理,配套田间水利设施,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基础水利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三是电力通讯。大力开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村信息渠道。
2.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品生产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产品深加工。
4.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蔬菜等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四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5.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实行村领导班子年轻化,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6.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5.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篇五
调查时间:2011年8月6日——8月15日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对西城办冉庄村50余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我们了解到了冉庄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南部,总面积1467亩,人口2173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业、建筑机械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前卫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前卫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蔡丽华
6.精选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六
一、现状与特点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我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08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镇水果产量仅2963吨,出栏生猪仅5.99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镇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羽。分别是20的3.8倍 、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建成水窖830个,水池730个,蓄水总量达268万立方。建成集中供水点三处,日供水规模达980立方。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居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能繁母猪饲养达5400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羽,存笼25.4万羽。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兴民畜牧、喜洋洋等合作社已成为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镇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其中三堰淌、河田坪、官渡坪已达30万元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年到20,全镇农民人均纯情收入由2849元提高到6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战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一倍多。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和重点开发建设片区的控规全覆盖。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商住楼盘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居民居住习惯悄然改变。
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的自治功能日趋完善,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可靠保障;基层干部作风和方式不断转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际关系不断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刘家场镇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村级债务问题。现在债务大多是集资修路、兴建学校或办企业和借款上缴税费所致。由于村里欠部分农户的钱和部分村民不偿还过去的欠款,因而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正常收费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事一议和集资兴办公益事业方面困难重重,阻力较大,很难得到实施。可以说,村级债务已成为困扰村干部的一个最头痛的难题,迫切需要国家和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化解。
3、农业基础实施建设薄弱问题。首先是饮水难问题,刘家场境内多为崇山峻岭,饮水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特别是桃树片,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泉水回落,稍遇干旱,群众就无水可用.诰赐山、鄢家岗、吴家包等村由于河流遭受污染,群众饮水安全无保障,强烈要求改水。同时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大约有60%的行政村的沟渠急待疏通。再是交通难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通村公路硬化及组级公路养护维修问题。目前全镇共有18.67公里村级主干道要硬化,52公里组级公路要维修。还有用电难问题。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造成农村普遍电压不稳,电容不够,强烈要求供电部门增压扩容。
4、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5、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由于种田效益低,村里65%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已外出和经商,致使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据我们统计。我镇有空巢老人2524人,留守儿童1746人。大多数“留守儿童”由隔代老人照顾,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孩子们由于在情感和精神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老年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开展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场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6、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得到覆盖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外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茶,成效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村尚处于等待观望和羡慕不已的状态,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尽早普惠于广大农村。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多办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突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区农业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村问题。为此,根据此次三万活动进村入户的调查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省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农机、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县级以下财政和农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台时才要求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配套,导致县(市)、乡(镇)、村三级“想办事”又“怕办事”;同时要在规划时要考虑“全覆盖”,不能让各地通过“争取”获得,既加重基层负担,又容易滋生和助长腐败。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总体来讲是健全的,作用发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村干部的权限和职能减弱,特别是一些贫穷落后的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难以维持,上面的项目要不来,经济发展谈不上,有的甚至债务缠身,群众不满意,自己没地位,造成一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一些干部无所事事,成天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农村宗族势力盛行,左右基层政权,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有计划地注重从回乡青年学生中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并适当的吸收一些30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村级班子的发展后劲。
3、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水利问题。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丧失蓄水灌溉能力。今年这次大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最大难题,水稻、玉米根本无法播种。必须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复农田水利设施,这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二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政府对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农村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国家补贴过低,给村居增添了新的债务。在山区,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设资金25万元,按政策,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国家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筹。这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些贫困村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配套经费,如我镇诰赐山村近年来为兴修公路新增负债30万元,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长,村级债务就越大”的恶性循环。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农村的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生活垃圾污水、化肥农药加上工业污染,使得农村环境迅速恶化,人畜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农村环境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省农村新农合己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保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新农合要不断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以解决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危重病人病有所医,残疾人残有所养。对新农保要将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老人纳入保险范围。鉴于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的趋势,建议加大农村福利院的建设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7.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篇七
一、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考察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制度提供支撑。为了规范、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先后通过了《江苏省乡村集体工业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调查显示, 80%的农户表示这些地方性规范的实施效果较好。
农民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有较强期待。受访农户期待集体发挥的功能分别为:为集体成员提供社会保障 (医疗、养老、失业等) 资金 (91.7%) ;为改善农村文化、教育、环境卫生设施提供资金 (86.1%) ;为加强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公益事业建设提供资金 (80.6%) ;在本地为集体成员提供就业机会 (75%) ;为农户的承包经营权提供良好服务 (69.4%) ;适当补贴失地或无地成员 (63.9%) 。调查显示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较好地履行, 名村受访农户的满意度高于普通村。受访农户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下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公益事业建设 (100%) ;改善农村文化、教育、环境卫生设施 (97.2%) ;适当补贴失地、无地成员 (75.0%) ;提供社会保障 (医疗、养老、失业等) 资金 (97.2%) ;为农户的承包经营提供服务 (77.8%) ;在本地为集体成员 (农民) 提供就业机会 (75%) 。
上述调查数据显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有利于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发展;有利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为农户承包经营提供服务, 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在本地为集体成员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
二、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制度考察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制度, 应重点关注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效果, 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集体经济组织决策的独立性, 集体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 成员权的内容及实现。
80.6%的受访农户反映集体经济组织不独立, 与村委会合在一起。高达94.4%的农户对于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职能的效果表示认同。
集体经济组织履行职责需要享有一定的权利。受访农户认为其应当享有以下权利:依法将集体耕地发包给农户 (88.9%) ;依法调整、收回承包地 (80.6%) ;依法管理村办企业 (80.6%) ;合理分配征地补偿款 (77.8%) ;决定宅基地的分配 (63.9%) ;决定自留地 (自留山) 的分配 (58.3%) ;合理收取一定的耕地承包费、宅基地和自由地 (山) 使用权转让费 (41.7%) 。同时履行以下义务:对撂荒的耕地进行管理 (86.1%) ;不得违规发包耕地、随意调整或收回土地 (80.6%) ;不得对分配征地补偿款等事项进行暗箱操作 (77.8%) ;经营村办企业的收益须用于村集体事业或村民福利 (75%) ;对闲置的宅基地、自留地进行管理 (69.4%) ;使用收取的承包费、宅基地使用权费等费用应履行法定程序 (63.9%) 。
集体经济组织能否独立行使职权而不受县乡等基层政府的不当干预是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调查显示, 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集体经济组织受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较多, 27.9%的农户表示存在不当干预。
集体由集体成员构成, 集体成员资格标准在进行集体事务表决及利益分配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被访农户认为下列情形应当享有成员资格:“具有村集体所在地户籍的村民及其子女” (88.9%) ;“依据其他条件, 经成员大会决议接纳为成员的” (61.1%) ;“退出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本组织成员的配偶” (44.4%) ;“迁入小城镇落户但未享受城市生活保障且未放弃成员资格的” (36.1%) 。调查显示, 户籍仍然是当前农村地区确定村民资格的最为重要的标准。在与村民的交流中, 多数村民表示只要户口在本村就应取得集体成员资格, 而迁入小城镇落户即使未享受城市生活保障不得继续享受村民待遇。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 有村民表示应该赋予对集体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以村民资格。在关于是否在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村集体成员 (村民) 资格丧失的情形方面, 而85.7%的受访农民认为应当规定, 只有14.3%的受访农民表示不应当规定。在成员权利方面, 从集体获得社会保障补贴和选举、监督、罢免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两项权利最为村民关心。
三、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制度
集体财产是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和有效实现的物质基础。村集体主要财产为土地 (100%) 、房屋等建筑物 (97.2%) 、水利设施 (86.1%) 、公共设施 (83.3%) ;部分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村集体财产还包括钱款 (50%) 、企业财产或股权 (33.3%) 、有价证券 (16.7%) 、商标等知识产权 (11.1%) 。企业财产、有价证券和商标主要集中在名村。
在增加集体收入的途径方面, 被访农户多认为村办企业利润 (94.4%) 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费 (58.3%) 应该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财产来源。普通村的村民认为可以收取耕地使用费、宅基地转让费等发展集体经济。在收取土地费用的程序上, 受访农户多认为应由村民 (代表) 大会或集体成员 (代表) 大会决定 (86.1%) 。
集体建设用地对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您认为村集体 (集体经济组织) 有效经营管理建设用地需要哪些政策法律支持?”86.1%的被访农户认为应当严格依据乡村规划, 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登记确权;82.2%的被访农户认为需要保障耕地和宅基地不得随意变为建设用地;61.1%的被访农户认为应适当放开村集体自主经营建设用地范围的限制。在土地征收方面, 被访农户多认为:应当严格区分工商业用地和公共利益用地 (83.3%) ;完善征地补偿程序 (75%) ;建立有关制度, 使得征地后原集体土地增值的收益部分合理分配给农民集体 (75%) ;切实保障村集体对于违法征地侵权行为的救济权利 (61.1%) 。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国家进行土地征收的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建筑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对于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问题颇受关注。调查发现, 受访农民希望的分配方式为:不调整土地, 补偿款分给原土地承包人或使用人 (42.8%) ;给被征地农民调整土地后, 补偿款分配给全体成员 (31.4%) ;在集体和被征地农民之间按比例分配 (14.3%) ;给被征地农民调地后, 补偿款留归集体使用 (8.6%) 。
四、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经营运作现状
集体所有的资产主要为土地资产和企业资产,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现状考察主要围绕土地资产和企业资产的经营形式开展。
被调查村的土地资产自1978年以后主要采用村委会或村民小组 (包括发包) 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94.4%) ;92.6%的被访农户认为采用村委会或村民小组 (包括发包) 的经营形式没有问题。但股份制、合作社等经营方式也逐渐被农民了解和接受。
关于企业资产, 华西村有华西村集团, 控股5家上市公司;宋口村成立了江苏榆城集团, 下辖10多家企业;锁石村则依靠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宗言村与华西村同属“苏南模式”, 但是在2000年前后改制时将集体企业全部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私有企业;麒麟铺村利用靠近南京的地理优势, 利用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赵沙村是一个渔村, 没有企业。综上, 华西村、宋口村、宗言村有集体独资企业或参股企业, 而其他村无集体企业资产。当被问到“就您所了解和认识, 在下述几种经营管理集体企业资产的组织形式中, 哪一种组织形式最好?”分别有33.3%的被访农户选择了集体独资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而选择公司的比例较低为13.9%, 极少数人选择了合伙企业和合作社。名村选择集体独资企业比例较高, 普通村选择股份合作制比例较高。
五、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与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江苏省为发展集体经济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执行效果较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有利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灾难救助机制;有利于为农户承包经营提供服务;有利于为集体成员在本地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制度方面, 调查的村庄均未设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而是与村委会合在一起或者由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农户对于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效果表示认同。法律应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及其丧失标准。实践中主要以户籍为标准确定成员资格, 集体成员资格的明确有利于集体意志的形成和集体成员权利的实现。
第三,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制度。集体财产形式多元化, 集体财产主要有土地、房屋等建筑物、水利设施、公共设施, 部分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集体财产还包括钱款、企业财产或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乡村工业化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村办企业利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费。在征地制度中, 应当明确公共利益, 缩减征地范围,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土地补偿费大部分应补偿到农民个人。
第四,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制度。首先, 现行农村土地资产经营制度多被认可。但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的同时, 通过股份合作企业或者土地合作社来经营土地也逐渐被农民接受。其次, 企业资产经营可采多种形式。集体所有的企业资产主要采取集体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最后, 应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的经营形式, 只要该种经营组织形式有利于利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最终实现集体成员利益, 都应该积极尝试推行。
*本文系陈小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09&ZD043) 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1B0504)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院)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效果较好;法律应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及其丧失标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应主要依靠村办企业利润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被农户认可, 应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企业资产经营可采用多种形式, 如集体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8.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农村土地;地籍调查;实践;探索
我国传统的土地地籍调查方法是进行土地权权属调查,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实地測量,此种方法虽然精确度比较高,工作严密性强,但是工作效率太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场)。随着我国相关土地地籍政策的颁布,先后在武汉的荒坡区朝阳、徐湾村等地点进行了有关土地地籍调查的实践与相关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针对自身的经验以及对第一次、第二次集体土地地籍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时间与探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与探索。
一、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实践
1.1.土地地籍调查的作业手法。农村集体土地的地籍调查以及确权一般都是采用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中的作业手法。首先确定土地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通常将城镇土地的现状图比例尺定位1:1000,农村土地现状图比例尺为1:10000,而集体建筑用地和住宅用地地籍图的比例尺为1:500。根据相关比例尺的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再进行测量等工作,土地地籍测量中的系统坐标一般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标系。接下来是宗地的划分,所谓宗地是指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限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而对于被沟渠、河流、公路等集体土地分割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将此类集体土地分别划分宗地,对于难以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工作地图上难以反映其真实土地状况或者难以描述其长、宽、形状的土地在计算面积时,应当扣除其占地面积,这就是在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中宗地划分的基本方法。对于有争议的土地地籍,在进过调解后,经过双方的一致同意后,再进行土地的确权。
1.2.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1)土地地籍权属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的地籍调查不仅在于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还包括了集体土地的使用现状以及土地的权属界限调查另外两个部分。土地权属的调查程序为先进行土地权属来源的调查,在确认其权属来源之后进行土地权属性质的判断与土地权限所有者名称的核实等。对于土地地籍权限证明资料不齐全的,可以利用之前已经进行过的土地地籍调查资料(第一次、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收集完全相关的土地权属资料后,再进行土地权属的确认。(2)土地地籍的权限界限调查。土地地籍的权限界限调查主要内容为土地地籍权限界限的确认以及界限内是否包含国有土地的调查。而土地地籍的权限调查依据主要为第一次、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的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认土地地籍的权属界线,对于调查核实之后的国有土地地籍,应当根据其土地地籍性质进行相关协议书或者表格的填写登记。(3)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应当依据上一年土地利用的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土地利用类别更换的情况,对数据库土地利用情况记录进行更改。土地利用情况数据的更新关系到土地地籍调查结果,所以做好土地利用情况变更的记录是土地地籍基础资料准确性、完善性的前提。(4)土地地籍界址点的设定。对于土地地籍界址点的设定,通常选取两个土地地权单位权属界线的相交点,根据界线参照物的不同,界址点的选取结果也不相同。界址点的选取方式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选取需要进行相关方式的选点。(5)资料的处理与数据库的建立。在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后采集的数据和信息,根据相关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综合等处理后,采用建立数据库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存储。数据库的内容包括之前地籍调查的所有内容,主要为地籍权限表、宗地划分图、界址点组坐标、面积总汇、地籍图、相关调节材料等内容,数据库的建立是对土地地籍调查成果的保存,从数据库中可以得到各种基础资料以及相关的变更。
二、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探究
2.1.地籍调查前的工作准备。地籍调查前的工作准备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工作的准备、宗地的划分以及宗地编号的确定、工作底图的绘制。相关工作的准备是指在土地地籍调查之前做好土地调查权限者通知工作,让其配合土地地籍的调查、调查途中意外事件出现时的解决、测量工具以及优先调查地点的确定等。宗地的划分以及界址点的确定和工作底图的绘制是地籍调查工作准备的两个主要内容,在绘制工作地图和划分宗地以及对宗地进行编号的时候可以参考第一、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库中的基础资料。
2.2.土地地籍以及界址点的测量技术的提高。土地地籍的测量以及界址点的确定需要非常高的精确性,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误差比较大,城市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的测量方法有所不同,在第二次土地地籍调查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中。插花地和飞地”以及相关影像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的界址点测量方法采用GPSRTK技术实测界点坐标,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依照界线的描绘、权属界线的位置、从数据库中提取界址点作为新的界址点坐标。
2.3以往土地地籍调查数据成果的应用。我国在之前已经完成了两次农村集体土地地籍的调查,为之后的土地地籍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土地地籍调查地点的不同,针对调查中出现的情况探索出了内外因一体成型系统、研发了相关的软件,不仅提高了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效率,更是增加了采集信息的精确性、全面性。我国在武汉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土地地籍调查,并且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方案及措施。事实证明,试点地的土地地籍调查为之后我国全面的农村土地地籍调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保障,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国第一次、第二次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为之后的土地地籍调查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且作为之后土地地籍调查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正处于实践与探索中,土地地籍的确权登记应建立在符合国家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对已有成果利用、对调查方法的不断创新、对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对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过程中重要的指标。
【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06-1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08-22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案07-20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08-17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07-17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08-10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现状分析10-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10-2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总结07-15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自查汇报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