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学生会的交流会总结(通用2篇)
1.校院学生会的交流会总结 篇一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2012级校院合作班级162名学生, 对其2013年第一学期34门必修课教材进行使用满意度情况调查。设计教材使用问卷调查表, 主要包括教材深度、内容衔接、编排层次、联系实际、习题训练设计、印刷质量、教材价格以及教材总体满意度等方面。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与座谈会方式, 共收到有效问卷162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教材出版社统计 (见表1)
2.2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对使用教材的总体满意度 (见表2)
注:F=64.08, P<0.01
2.3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教材满意度排序 (见表3)
2.4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对教材质量及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见表4)
3 分析
3.1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使用教材基本信息与总体满意度的分析
表1显示, 我院校院合作班级在选用教材方面, 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共占76.5%, 反映了我院校院合作班级使用教材质量较高。在教材使用满意度方面, 学生对教材质量满意度评价均分为91.65分, 教材总体评价为优良。从表2可知, 各班级教材质量总体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满意度排序为:护理2班 (94.31分) >护理1班 (91.99分) >临床影像班 (81.50分) >放疗技术班 (80.80分) 。护理专业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我院2012级护理2班使用教材与学校同步, 学生较为熟悉;护理1班是省教改试点班级, 教学方面打破传统模式, 以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为主线开展教学, 有5本教材使用北京协和护理学院编写的“以问题为导向”系列本科护理教材, 高职学生对该教材不太适应。临床影像班对教材满意度较低, 主要是因为版本太旧, 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已经过时, 与临床工作脱节。放疗技术班是新开设的专业, 全国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很少, 缺乏高职层次专业教材, 部分课程使用的是本科层次教材, 学生学习时感觉很吃力, 因此满意度最低。
3.2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对使用教材满意度的分析
表3显示, 4个班级学生对使用教材满意度排序居于首位的均为印刷质量, 反映了我院学生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质量比较满意;而排序最后的是习题训练设计, 反映了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较为重视。提示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阅读教材, 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要认真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课后练习;对于缺乏训练习题的教材, 要作适宜的补充, 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另外,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重视教材的深度, 如果没有适合教材, 应考虑编写相应校本教材, 或与医院临床教师合作编写适宜的教学资料。
3.3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对教材质量及管理意见的分析
表4显示, 校院合作班级学生不仅对教材质量很重视, 还对教材利用率及发放时间极为关注。因此, 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认真负责, 重视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及时收集学生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纠正教材错误之处;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教材使用率, 避免出现学生上课大部分时间抄笔记现象。另外, 要重视新版教材的选用及发放时间, 以免影响学生学习。各教研室要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 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分析研究教材, 对于存在不足的教材要及时补充辅助教学内容, 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 思考与建议
4.1 既要选用优质教材, 也要合理使用已选教材
选用优质教材是实现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已选教材, 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校院合作办学要重视已选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 组织教研室集体备课, 以统编教材为蓝本,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与临床岗位实际需要、最新研究进展、生源层次特点等, 对已选教材作深入剖析,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补充不足之处, 从而优化教材知识结构[1], 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4.2 科学整合教材资源, 开发特色教材
我院近年来增设了许多新专业, 如放疗技术专业, 但是由于缺乏适合高职层次的教材, 部分课程选用了相近专业的教材, 针对性不强。学院应组织相关教师自编校本教材, 科学整合教材资源, 开发校院合作办学特色教材。自编教材一定要突出高职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这也是高职教育努力的方向[2]。校本教材编写前要广泛调研, 充分论证, 明确基础理论学习的要求, 科学把握知识深度和广度, 合理控制数量和难度, 整合相关知识, 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岗位需要和学生实际。若编写教材的水平低、重复率高, 甚至出现错误, 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惑、被动,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
4.3 与时俱进, 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理念滞后、方法单一及设施不足等问题[4]。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改革建立规范的、制度的、科学的, 并适应校院合作办学特色的教材管理模式, 是值得思索的。要针对教材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 积极推行现代教材管理理念, 完善教材使用评价机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晓阳, 高静静.探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教材的二次开发[J].中国成育, 2012 (16) :139-141.
[2]王加林.高职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14, 16 (1) :71-73.
[3]汤长胜.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外资, 2013 (4) :223-224.
2.校院学生会的交流会总结 篇二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目标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目前高校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改革的实质是将学校的管理重心由校机关下移至二级学院,学校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财务经费的划拨、教学检查评估等手段对二级学院实施管理,二级学院在学校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在专业学科建设、人财物的管理使用等方面拥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这种体制下,学校学生工作处(部)等职能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目标检查、监督和调查研究上来。学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体,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具体工作,规范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
一、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含义及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是高校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评价和工作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开展学生工作规范化研究,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工作机构,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理论的发展。将规范化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把学生工作提升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为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引。
三是有利于高校各层次学生工作者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学生工作规范化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工作者需要加强规范化意识,必须学会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科学的教育和管理理论,认识和掌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掌握现代化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方法。
四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内部工作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促进人才培养。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问题研究,可以找准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明确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而使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制定
(一)工作目标与目标管理理论
工作目标是工作目的的具体化,是工作主体依据组织的性质、要求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所确定出的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把组织的任务、目的转化,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成員进行量化的可控的有效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也对目标管理概念进行了阐释,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设置目标来激励人们的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目标的实现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与期望,还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旦确定管理目标,则整个管理系统就有了运转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就要围绕这一目标逐渐展开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协调。
因此,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将直接决定系统运行的过程及结果,工作目标是否科学的关键因素则受制于制定者的素质、目标是否符合规律的运行以及执行者的落实效能等因素。
(二)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制定
首先,工作目标的制定要有科学性。其依据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如果出现问题,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的方向将是不符合实际的,后续的工作落实就有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混乱。例如:就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说,应该根据大学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等合理制定好大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个方面,以便于教师的培养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其次,目标制定难易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实现目标的难度指标难易适合,以能够恰当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开展工作为准则。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要实施目标管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度目标。学生工作目标要尽可能制定得合理和可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对目标执行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对其结果的准确量化评估。例如: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生源质量等合理定位学生的宏观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要有所区分。每个具体高校又要根据大学生的所在年级、学习状况、自身特点等制定不同群体的要求不同的培养目标。
再次,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目标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科学合理的目标却能为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工作的目标,提前为学生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大学对辅导员的发展规划就要有前瞻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因此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就必须予以超前性的明确,这样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
最后,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平衡:一是保持长远目标与当前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整体目标下子目标之间的平衡,三是要保持目标内部的协调与变化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平衡性是目标合理性的前提,是目标贯彻落实的保障。例如:高校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平衡考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组织发展、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任命和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要全面考虑。
(三)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管控
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决定着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因此目标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目标的管理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随着工作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主动调整和完善。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目标的管理控制措施主要有指导要求、落实调整、监督检查、总结反馈和表彰批评等。
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以及权利、义务等。每学年初学校最好都要进行部门、岗位任期目标或工作职责责任状的签订,以强化工作目标。
其次,要将各层管理者的作用发挥好,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沟通和个人交流,使各方参与人员都能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共同目标任务的完成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再次,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学术报告会、案例分析会、工作技巧培训会和工作交流沙龙等,以此来加强交流和互动。
最后,要时刻关注、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目标与现实脱节,以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能,最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管理人员要根据目标衡量自己的业绩,通过对执行成果的检验和业绩的衡量,来对管理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与之相应的是管理者在不断给予被管理者阶段性评价和反馈的同时,使被管理者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任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中建立考评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要处理好考评与激励的关系。考评完成后,高校要按照事先公布的奖惩标准严格地、尽快地执行,对考评优秀的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及适度的惩罚。但要注意避免机械、僵化的套用奖惩,要鼓励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进步和创新,这样才是其真正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志,张雪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2]洪文建.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张志远.地方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校院学生会的交流会总结】推荐阅读:
学生会内部交流会活动总结08-20
与校学生会交流总结11-07
学生会干部经验交流会09-28
加强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07-24
学生会办公室内部交流会活动策划书08-08
优秀学生交流会策划书08-16
中韩学生交流会发言稿09-20
学生社团文化交流会会议议题11-07
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九种方式-班级管理07-07
学生干部交流大会策划书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