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2024-07-14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共16篇)

1.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一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计算练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5×0.8=3×0.7=1.1+0.9=3.6×0.4=12.5×8= 50×0.04=1-0.45=2.5×0.4=80×0.3=0.25×7×4= 1.2÷0.2=2.5×4=0.25+4=1.87×0=3.5+0.5= 1.2÷0.4=0÷1.25=0.4÷8=52.5×0.8=0.04×25=12.5×0.8=2.列竖式计算:

3.14×5.75.06×0.750.72(保留一位小数)(3.71÷732÷42246.4(保留一位小数)(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5×13×0.86.5×9.90.38

4.8×0.27+0.52×2.70.05×3.2×4016.8

0.32×2.5×1.2578÷4÷2.5

÷10=15÷0.01= 3.7+0.63=12.5×4= ×0.18

保留两位小数)

÷13

保留两位小数)×102 ×2.7-2.7×6.85.62×101-5.62

2.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二

一、适当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 还没有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也还不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更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因此, 很多的拓展题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想, 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想, 教师即使苦口婆心讲个三五遍, 他们也没法将所讲的知识内化。但是, 如果我们能从积累经验出发, 学生不仅能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 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拓展题:一天, 妈妈从超市买来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 那么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 如果让学生从已经看到的苹果和梨的个数去推想,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 如果我们之前准备好可操作的实物, 并且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 并随机展示不同的情况, 在事实面前学生就会知道:如果苹果有5个, 梨就是10个;苹果有6个, 梨就是9个;苹果有7个, 梨就是8个……苹果有13个, 梨就是2个, 而且在操作时也能明白苹果不可能少于5个, 梨不可能少于2个, 苹果最多13个, 梨最多10个。

由此可见, 有些看似很难明白的推理,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通过操作, 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 他们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难。

二、适时梳理,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学生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必须伴有一定的交流、思考, 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且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进而建构数学模型、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 在上面的拓展题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知道答案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梨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让学生试着结合操作的实际现象去学会推理。如果学生推理有困难, 大家可以一起帮忙, 教师也可再次操作, 或者直接换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苹果最少有几个, 为什么?最多有几个, 为什么?这样,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再比如,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 会有这样的问题: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都是10元, 他最少要付多少张?或者是:一个足球48元, 小明买一个足球如果付的钱正好, 他最多付多少张10元?这里不管是哪个问题, 学生推理都有困难。我们需要让学生有实践操作活动, 但活动后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说一说最后得到答案的理由, 即说一说推理过程, 让学生慢慢学着去思考, 进而学会思考。

如果教师在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后, 能适时的帮助学生梳理一下, 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 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会非常大。

三、适量练习, 帮助学生内化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 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实的权力感。”小学生获得知识不容易, 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更不容易。但是, 有了知识, 不意味着有能力, 有了能力如果不加以运用, 能力也会逐渐丧失。总而言之, 练习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适量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内化学到的方法。

比如, 仍然是上面“梨最少有几个, 最多有几个”的问题, 操作疏导过后, 虽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明白了, 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内化方法, 他们的思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同样还会有困难。但如果我们当时能及时练习巩固, 让学生将方法内化, 结果就又不一样了。

同样人民币的问题, 只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还不足以内化方法,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才能慢慢自己悟出门道、形成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进而有所成长。

其实, 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运用。学生在运用知识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迫使他们再次回到教材, 再去学习, 经过这样几个回合,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篇三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4.小学二年级数学聪明题 篇四

受奖励者:

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分钟。

完成日期:

聪明题(15)

受奖励者:

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10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2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4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列式:

完成日期:

聪明题(17)

受奖励者:

小明有30支笔,给小立5支后,还比小立多6支,小立原有多少支?列式:

完成日期:

聪明题(14)

受奖励者:

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画图表示)

完成日期:

聪明题(16)

受奖励者:

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列式:

完成日期:

聪明题(18)

受奖励者:

○、△、☆分别代表什么数?(1)、○+○+○=18 ?(2)、△+○=14(3)、☆+☆+☆+☆=20○=()△=()☆=()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检测题 篇五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2.24 , 32 , 40 ,( ), 56 ,( ),( )。

3.一根图钉长约( )。

4.鸡蛋比鸭蛋多8个,也可以说鸭蛋比鸡蛋( )。

5.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 )角。

6.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法计算比较简便。

7. 3×6=18 读作(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用 这样的一张纸能折出直角。 ( )

2.桌子上的直角比书上的直角大。 ( )

3. 5×2=10表示2个5相加,或5个2相加。 ( )

4. 这是一条线段。 ( )

5.米尺上的刻度,从1到5是5厘米。( )

三、计算(40分)

1.口算(每小题1分,共14分)

2×3= 3×4= 35+40= 53―9=

42―0= 4×5= 6×3= 78―4=

8+64= 90―7= 3×5―8=

2×4+3= 66―3+9= 52―(6+34)=

2.在○里填上“”、“”或“=”。(每小题2分,共12分)

42―8○35 45○82―25

1米―30厘米○70厘米 72+9○83

79○94―16 14厘米+86厘米○1米

3.笔算下面各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65―37= 80―23= 45+38=

36+47―29= 95―28―19=

48+25+17= 81―33+26=

四、画一画(每小题3分,共9分)

1.画一个直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3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分)

3.第一组

第二组比第一组少3。(3分)

画出第二组

五、解决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食堂买来40棵白菜,吃了一些后,还剩5棵,吃了多少棵?(4分)

2.一卷铁丝长76米,先用去24米,又用去27米,还剩多少米?(4分)

3.一辆小汽车限坐4人,这样的5辆小汽车最多能坐多少人?(4分)

4. 小精灵要买3个面包和1杯饮料共需多少元?(4分)

4元1杯 6元1个

5.水果批发店早上运来45箱橘子,卖出去29箱,下午又运来12箱,现在水果店有多少箱橘子?(4分)

6.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六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

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

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所以复习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 的学习活动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特总结六年级如下计算题及应用题复习方案:

一、计算题

1、整数加减及乘除(竖式和四则混合运算)

2、小数加减及乘除(竖式和四则混合运算)

3、分数加减及乘除

4、解方程

5、分解质因数

6、短除式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7、求比值

8、化简比

9、解比例

二、应用题

1、行程应用题

2、工程应用题

3、平均数应用题

4、浓度配比应用题

5、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6、比例应用题

7、利息问题

8、体积表面积应用题

9、统计应用题

7.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二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 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 产生情感, 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 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 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 发展能力, 建构意义, 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 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 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 在体验中, 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 因此, “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 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 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 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 学生自学能力不够, 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 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没有吸引力, 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 创设活动体验情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 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 创设问题体验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 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 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 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 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 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 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 (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 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 创设反思体验情境。

有反思意识的学生, 一旦意识到问题, 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 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 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 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 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 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 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 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善于设疑, 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 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 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 创设交流体验情境。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 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 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 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 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 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 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8.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八

一、模式的提出

在近代以前,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这一模式是极其机械化的。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的洪潮中,我校倡导运用“‘学导式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为了执行课改方针,遵循“学导式”愉快教育理念,我不断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实践探索中,寻求出一个适合计算题教学的:“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模式构建的依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里。

《小学生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探究新知的欲望。

2.以“学导式”愉快教学理论为指导。

(1)“学导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愉快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全面发展、学到知识。

三、模式内涵的界定

1.“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学生的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应用新知解决其他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这个模式的基本结构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3)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4)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四、模式操作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数学计算题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递进行,许多计算题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这个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1.启动火车、算式卡片

(1)这个环节是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小火车接力赛”的形式进行算式卡片的练习。跑火车似的速度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获取新知做好准备。

(2)算式卡片上的知识为以前学过的或与本节课教学有联系的。通过计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維反映能力,又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创设情境:根据本节课需要以及小学生发展特点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这个环节可分几步进行:

1.生自主分析问题:

(1)教师提问: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生自主分析: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代表列式计算: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小组合作交流算法。(生生互动)

(1)教师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计算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学生汇报。

(2)师生互评。

(3)师生小结。(师生互动)

(4)学生总结算法。

(5)教师小结算法。

(6)指导练说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1.举一反三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总结出来的算法,对同类型的习题进行计算。通过这些习题的计算可以考察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情况。

2.巩固拓展:

(1)巩固题多为做一做的练习题。

(2)拓展题则是教师搜集其他资料,寻找到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但层次更高的习题。

(四)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这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进行回顾: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要点的掌握情况。

2.教师进行小结:这个环节放在后面,是为了让教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可以再次巩固要点。

五、模式产生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题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计算题算法规律的能力。

3.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9.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 篇九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的胸围是6()。

3、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30(),腿的长度10()。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5、一块正方形彩纸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它的变成是()。

6、面积是80平方米的长方形,长时5米,宽是()。

7、周长是56米的长方形,长10米,宽是()。

8、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也是100()。

9、110平方米=()平方分米

10、1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一块长300厘米、宽是200厘米的塑料膜,面积是()平方米。

12、学书厚8(),教室的门高200()。

10.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

81÷9= 10÷2= 12÷4= 15÷5= 48÷8= 45÷5= 21÷3= 63÷9= 64÷8= 40÷5= 27÷9= 36÷4= 56÷7= 42÷6= 28÷4= 64÷8= 14÷7= 16÷4= 36÷4= 81÷9= 45÷5= 18÷6= 28÷7= 30

63÷7= 15

32÷4= 45

28÷4= 40

11.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题型 教学效率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62-02

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等方面越来越重视,课堂作为小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对教学任务的实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学校和老师在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候,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老师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计算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对老师日常课堂上讲解知识的一个掌握程度,实现高效教学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协调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不高,没有真正意义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老师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题的兴趣不高,和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小学生实践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现象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思维模型,为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中学数学深层次的学习做准备。

数学是一门逻辑推理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包含数学。在数学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国小学生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数学计算题教学课堂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计算题方面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老师顺利的进行教学任务,同时,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其次,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实践应用课程,导致小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二者之间不能协调、全面的发展,以至于学生不能更好的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最后,经过调查小学生学习计算题兴趣不高,影响了整体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没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小学数学计算题应用型极强的特点,强化学生计算题的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做准备[1]。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对计算题部分要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丰富教学课件,最大限度拓展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加强数学和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决,强化小学生整体的综合实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题的兴趣

“成功的秘诀是兴趣”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的,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进行计算题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计算题的内在发展规律,能够对不断变化的题型,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状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创新,老师可以在数学计算题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设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序的实施教学任务,并提升其实施质量,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阶段,运用新颖的多媒体设施能够保证上课秩序,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老师的课件进行学习,而且相对于计算题中出现的理论知识和公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难点转化成现在小学生喜欢的动态图文的形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老师在进行数学计算题进行时,可以利用学校有效的资源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同时,老师在创设情景教学模式中,要注重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进行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寓教于乐,通过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数学计算能力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互帮互助,协调发展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老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创设计算题教学情境。

老师在进行加减法计算题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典型例题,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小明和小红去商店买铅笔,小明买了5根,小红买了8根,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买了几根铅笔?小红比小明多几根铅笔?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将数学计算题进行真实的情景演练,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强化实践应用的能力,对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解决[4]。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现在小学生很害怕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让老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数学的状态,降低了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创新单向灌输和提问的课堂方式,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课后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从客观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完善数学计算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学任务顺利的进行,增强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保证提高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性的筛选,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材上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秩序较乱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保证课堂上计算题教学的实施质量,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给小学生提供一种高效的学习环境,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教材上规定的重点,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5]。

三、结束语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顺应新课标实施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优化课堂结构,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杭惠娟.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4,5(3):190-190,191.

[2]徐春雨.创设“整体情境”提高小学“计算课”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11,1(8):49.

[3]张小军.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创新[J].速读(下旬),2015,4(9):261-261,262.

[4]张宏伟.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J].读写算(教研版),2014,6(20):368-368.

[5]周尚花.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B版,2014,8(9):177-177.

作者简介:

12.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二

一、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计算太过冗繁、乏味, 他们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让学生乐在其中而不知厌倦。首先,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计算得既快又准, 这样,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可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或者全班抢答的方式, 使学生乐于背诵乘法口诀。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运用多种方式训练, 不但能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通常, 初学者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很容易出错, 做题时会习惯性地犯一些错误, 教师要悉心指出并耐心解释, 不但能使学生重视自己的错误, 还能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掌握算法和算理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阶段, 因此, 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现场演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思考感受计算的过程, 充分理解计算的原理, 使学生对计算的认识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 遇到进位和退位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十进制, 即满十进一, 教师可用计数机向学生展示加法的全过程, 然后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体验计算的过程。同样, 也可让学生用小棒或者小方块进行计算演示。此外, 教师也必须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不再依赖实物的演示, 从依靠实物进行计算慢慢过渡到思维计算。将计算的原理与计算的方法相结合, 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三、根据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进行计算教学

小学生通常喜欢关注新鲜、有趣的东西。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 创设一定的情境, 进行趣味性教学, 使学生乐在其中, 可以用游戏、比赛、生活化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 老版教材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安排得比较刻板, 学生只需不断地熟记和练习, 但对这个知识点搞不懂, 不易理解, 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新版教材中把计算方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原理。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这样, 以实践为依托, 可使学生十分容易地理解四则运算的计算原理。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要多元化、多样化。因此, 在教学低年级的计算时, 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 不仅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也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小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 还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他们的个性。例如, 凑十法是20以内的加减法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如8加5, 有的学生先算8+2等于10, 也有的同学先算5+5得10, 教师不能强行规定哪一种算法是标准的算法, 而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练习算法的题目具备科学性

对于计算的学习及熟练掌握必须要多练习, 但是多练习不等同于题海战术。教师要悉心研读教材, 心中对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有数, 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做到抓住重点、力解难点, 使学生有针对地进行练习。例如, 在教学三位数的减法的过程中, 难点在于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减法时, 首先要看个位上的数是否够减, 其次看需不需要向十位上的数字借“1”, 如果需要, 要将借到的“1”当做10进行计算。如果此时十位恰好是0, 那么就向百位借“1”给十位, 在十位需将这个1当做“9”进行计算。初学者很容易出错, 所以对这一部分的计算要加强练习。

总之,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础, 也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计算训练, 让学生动手操作, 帮助他们掌握数学计算的算法和算理, 提升计算能力。

摘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计算题占据较大的比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学重点, 且计算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训练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训练,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冯慧慧.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 2012 (9) .

13.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们: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七单元又学完了,你一定收

获了很多,现在就请你用自信的笔,用实力证明你是最棒的吧!

一、填空。

1、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个人可以握()次,四个人可以握()次。

2、有三个数字4、5、6,可以组成()个两位数,它们是3、7+7+7+7改成乘法算式是()

4、4个9是(),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读作(),口诀是()。

5、()张2元和()张1元合起来是5元。

6、一个星期有()天,5个星期有()天。

7、7个()是42,()个9是458、用口诀“五七三十五”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和()。

9、()里最大能填几?

6×()﹤42()×9﹤7037﹥()×73×()﹤11()×6﹤2150﹥ 6×()

10、在()填上合适的数。×7=5×6+()7×6=8×6-()

二、我是小小裁判员。(对的打“√ ”,错的打“× ”。)

1、6×5和5×6计算时用同一句口诀。()

2、6的6倍和 6个6相加的意思不一样。()

3、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4、7个9比8个9少1()

5、算式3 ×4=12中,12是乘数。()

三、快乐ABC。

1、在7×9○8×8中,○内应填()。

A、>B、<C、=

2、买一个菠萝8元钱,买2个菠萝需要多少钱?列式为:

A、8+2=10(元)B、8×2=16(元)C、8÷2=4(元)

3、○×6<35中,○内应填()

A、5B、6C、74、3连续加3,得出27,需要加()次

A、8B、9C、105、4个3和3个4表示()

A、意义相同,积相同。B、意义不同,积相同。

C、意义不同,积不同

四、我爱动脑筋。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7=9×9=3×6=2×6=8×8=8×7=2×2=9×2=5×6=3×4=9×3=5×5=7×7=6×9=8×5=7×2=8×3+4=3×4+9=6×9-8=7×5-3=

2、根据口诀填空。

四()二十八六八()七()五十六

()四十六()()二十一()四十五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8+8+86×6=4×()6×()=9×

2()×8=6×44×3=6×()6×()=60-6 63=()×()18=()×()=()×()72=()×()24=()×()=()×(4、在里填上“+、-、×、>、<或=”。

4○9=363×4〇4×516+20○3

540○4=362×2○2+22×8+8○8×3-8

五、看图列式。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表示()个()相加的和是()。

2、乘加

六、列式计算。

1、9的6倍是多少?

2、7个8相加是多少?

3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7,积是多少?

4、比8个6少13的数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学校召开“三跳”运动会,跳方组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6人,跳方的有多少人?

2、学校外出参观,小面包车上坐9人,大车上坐的人数是小包车上人数的4倍。大车上坐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课间操,每排站6人,站了5排,一共有多少人在做课间操?

4、一辆

5、妈妈去超市买面包,每个面包3元,妈妈买了5个面包,还剩16元钱,妈妈一共带了多少元钱?

夺冠平台:

有一些小朋友站队,如果站成每排4人的方队,需要增加2人,如果站成每排3人的方队,需要去掉()人。

14.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四

80-60=50+20=95-80=73+20=

83-9=47+8=56-34=23+55=

3×7=49÷7=4×8=32÷4=

5×9=18÷9=6×4=12÷2=

8×7+8=63÷7+26=6×7-25=48÷8+45=

二、按要求写数。(4+4+4+6=18分)

1.看图写数。

千百十个

()()()()

2.照样子写一写。

3259=3000+200+50+9

6250=++

8090=+

3.写出下列各数。

①人的心跳通常每小时四千八百次。()

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③四川的人口约八千七百五十万人。()

④长江全长约六千三百米。()

4.按照规律依次写出后面三个数。

6995699669976998

8967897789878997

5696579658965996

15.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五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16.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十六

当我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考试时,我就发现了读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自信地跟我说:“全会,很简单,肯定100分。”可是结果却让我很意外,很多会的题目也错了,于是我亲自读题目让一些学生做,结果全正确。因此,致力于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是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没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但到真正要自己去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会出错;而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往往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力。所以,指导一年级学生先读懂题意再解题,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正式学习认字,而且很少有自觉去学习的习惯,所以他们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往往是会等待他人帮他们理解题意。当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时候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答题,如果不对读题能力加以培养,很多学生会习惯于凭主观判断,这样,很难解题。

二、应对策略

习惯的培养往往比学习更重要,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读题习惯就是被忽视的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们应该从一年级起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读题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端正态度,认真读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解题首先要会读题,因为他们识字不多,而且第一次真正走进数学,还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概念,所以要做到正确读题会比较困难,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能力间接决定了解题的正误,因此会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一年级学生存在极大的潜能,一切都未定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去发掘,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经常看了后面内容就忘记前面的内容,而学生对于图片上出现的内容却多会记得很完整。而且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很好,只是逻辑推理的能力很欠缺。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读题教学的效果。

3.学会转换,把握重点

思维定势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中仍然出现了它的身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根据感觉直接写出答案。所以,帮助学生减弱这方面影响,无疑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4.交往学习,坚持训练

学习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而产生,然后再回归个体,这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中的“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小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不断锤炼。

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数学,对数学的印象也是从这时开始建立起来的,所以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俗话说,工作能否做好,关键看你想不想做好。教师更应该注意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读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切实地去培养学生读题能力,让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

上一篇:初三物理复习计划200912下一篇:适合教师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