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门管理制度(共11篇)
1.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一
(一) 管理的价值和管理的目标
管理的价值是指管理活动对人的需要满足及其发展的趋同性。管理的目标是为实现管理价值所确定的管理规划。管理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同时确定实施的方法、手段、指标和时限。基层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价值及目标的表现是:第一, 管理手段的强制性。第二, 管理力量的单一性。第三, 管理方向的单向性。第四, 管理目标的惟一性。
(二) 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规制
管理的内容是安排和完成各项工作。管理的规制是依据政策、法律,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行政活动进行限制、监管和激励的行为。目前社会的转型, 管理的规则没有进行相应调整, 导致硬任务与软手段的矛盾日益突出, 基层部门的工作陷入困境。以县乡为主的财政投入格局导致基层行政部门的工作运行缺少资金;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 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 多部门共同实施行政规制, 缺乏协调, 多元的规制政策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造成各行政规制部门的政策效应相互抵消、相互冲突, 规制政策效应弱化, 甚至无效。[1]最近几年, 相关部门在改善管理内容和规制上进行了新改革, 完善了行政审批的程序, 增强了工作的公开性, 提升了管理的服务水平, 增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
(三) 管理的构架和管理体制
管理的构架是管理的层次和分级。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的构架:乡党委、乡政府负总责, 乡党委、政府下设行政办公室。行政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管理的构架和管理体制还有问题和不足, 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还没有改变高度集权, 还没有确立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理念;还没有改变以乡包揽的运行模式, 还没确立以村为主的管理理念;还没有搭建基层群众自治基本框架, 还没有改变把群众仅仅看作管理对象的理念;还没有改变集中突击式的管理模式, 还没有完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体制。
(四) 管理的机制和管理的实施
管理的机制是指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的相关机理。行政管理的机制本质上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是决定行政部门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在完善乡村管理机制上还有待完善和提高。第一, 统筹解决问题的宏观决策机制还不够健全。第二, 综合治理机制还没完全理顺。第三, 利益导向机制不完善。政府利用自己特有的权利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诱发人们的行为动机, 匡正人们的不良行为, 使人们追求的目标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2]第四, 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第五, 优质服务机制需继续完善。第六, 依法管理机制还有待提高。第七, 宣传教育、引导激励机制待完善。第八, 经常性工作机制待完善。
二、发展趋势及途径
(一) 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的走势
对于我国大部分乡村而言, 管理的走向趋势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幸福指数是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转变管理服务方式, 在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调整, 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趋势;强化公共管理, 构建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公民参与的管理体系;坚持“村为主”, 村级是行政管理实施的基础和保证。要切实加强村组织建设, 实现工作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
(二) 基层行政部门管理途径的探寻
管理的途径是中国特色的统筹管理之路。1.确立发展的管理理念, 紧紧抓住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管理提供良好内部、外部环境。2.综合运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构建乡村行政管理基本构架。3.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 努力构建行政管理职能与群众自治互补的管理新格局。
三、结语
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要将行政、社会、公共资源等组合在一起, 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管理主体, 充分发挥乡、镇各机关的职能,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即: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 培育社会民众的自治能力, 促使公民社会健康茁壮成长, 建立并完善群众自治体系, 努力构建村级管理队伍与群众自治密切结合、行政管理职能与群众自治互补的管理新格局。乡村行政管理实践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要准确掌握乡村管理工作在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征, 把乡村行政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健.中国特色政府规制理论新探.中国行政管理, 2009, 3.
2.浅析行政部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二
关键词:部门预算;收支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07-02
当前,随着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人大评议委托审计的力度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的公共经济行为,推进政府公共预算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的道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中央到地方审计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所公布的审计结果看,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有些问题还是屡查屡犯。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厦门召开的200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04年1到l1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9.5万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2,636亿元,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165件。财经领域存在的问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性质上仍不容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门预算编制计划不科学
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始终是困扰预算管理的长期性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由于上级转移支付和本级超收均具有不确定性,各级政府在年末岁初安排预算时一般采取紧缩政策,而当年的财力变化时,再视情调整预算.其结果,一方面预算管理随意性加大,缺乏刚性约束力;另一方面使部分调整的预算脱离了人大监督。
另外,各部门在预算执行当中预算收入方面,存在应收未收、预算内外收入混淆;支出方面未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批复不及时,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存在未专款专用以及挤占挪用瑚像。
存在上述问题一方面是认识上误区造成。长期以来,各单位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在编制预算工作中,以应付的心态来对付,随意编报,总认为这个工作不重要,报多少也不一定给,尽量多报项目和支出,再说给多少也是财政部门的事,不够再申请;另一个方面是管理部门的一些人员法制意识不强,也不愿意将预算批复的过细,全部细化了就失去了“自由审批权”,管理部门在预算管理上拥有过多的自由分配权和裁定权,这与公共财政所倡导的阳光预算是相悖的。对此,应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监督。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执行不彻底
“收支两条线”改革是近年来财政改革收入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核心是收缴分离,纳入预算管理或专户管理。有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的收入状况,实观预算内外统筹安排,也有利于规范行政部门执收行为,制止乱收费。
根据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和凭借政府职权募集的资金;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管理费和其他资金;全额拨款或定额、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取得的中介或经营服务性收入;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强制实施具有垄断性质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事业单位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所得的补偿款收入;党政机关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入等,都属于财政性收入,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有些单位为了部门利益,把应上交的收入截留,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或违规将资金转入工会、协会、食堂、下属企业、相关单位等,违纪违规行为出现了”下沉”现象。对此,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规定,从源头堵塞漏洞,疏堵结合,加大对所属协会、学会的监督管理力度。
三、虚报、冒领、挤占、娜用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然而,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被截留、挤占、挪用现象,主要表现在:改变资金使用的用途,擅自将项目资金用于非项目支出,或者在下拨过程中截留、滞留专项资金,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效率;有的单位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小汽车、高级力公设备、盖招待所或办公大楼等,报销一些不合理支出;有的被挪用于投资经营活动、放高利贷;有的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财政专项资金,从中巧立名目发放各项补贴、加班费、招待费等,挥霍浪费国家资金。存在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领导主观故意所为,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单位人为多申报财政资金,虚报项目,资金到位又用不出去所致。建议部门在申报预算要从事业的需要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违法获取和使用预算资金。
四、巧立名目,违规发放奖金补贴
有的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擅自制定标准,乱发奖金、补贴,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所谓岗位津贴、交流会补贴、生日补贴、新学年子女就学补贴、未公休补贴、书报费、服装费、过节费等,甚至只要开会就发会议补贴,只要有活动就分钱,也有的动用公款购买“购物券”分发给个人等。存在此类问题,一方面由于领导财经意识淡薄所致,另一方面是单位经费过多。目前行政机关单位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事业单位,特别是行使行政职能的一些事业单位滥发奖金补贴现象严重,亟待规范。建议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落实法人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违规发放各种补贴现象,对“闯红灯”行为坚决处理。
五、扩大支出范围,公款旅游
各项经费支出都有其特定的开支范围。但是,一些单位违反财经纪律,扩大支出范围,将一些福利性支出挤占行政经费或事业经费用。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如培训费、医药费、购买商业保险、用公款缴交个人所得税,借考察之名公款旅游相当普遍。这样一来,使行政事业经费成为万能,导致公务经费超标透支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将增加财政的负担,带来负面的影响。对此,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主管部门领导要抽空研究财经法规,明确单位经费开支的范围与标准,做到知规懂法。
六、对外投资不慎,造成经济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是保障机关事业人员办公业务支出的,未经批准不能用于生产经营。但有的单位直接将有关经费用于对外投资,参与经营性项目;有的借款给下属企业和单位;甚至有的放“高利贷”,资金投资后,又疏于管理,造成经济损失。另一种现象是通过所属保留的企业,对外投资,有的领导接受一些外商邀请出国考察,之后签定一些不合理的合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要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一方面未经批准不得挪用资金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对已投资的要进行清理。
七、违反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规定“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对公共支出采购、招投标行为作出了明确规范。但有的单位在购买属于政府目录的物品时,不经过政府采购;有的单位在建造或装修办公场所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规避招投标;有的未经正式招投标程序,直接与装修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工程完工后,未经审核所审核,就擅自办理了工程决算,导致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主观不够重视,嫌手续麻烦,疏于办理,另一方面是客观上有私心。对此要从严加规范,严惩不怠,彻底杜绝在招投标、采购方面的不规范和“暗箱”操作行为。
八、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是“通病”,由于行政机关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入政府运行成本,固定资产管理常被忽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比较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存在漏登、错登现象,账实不符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接受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资产没有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单位的建设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都使用到了报废阶段,但单位账上却没有反映其资产状况。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不重视引起的,应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新增的固定资产,应及时登记入账;对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九、企事业单位改制不规范
一些改制的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少体现净资产。有的单位不如实反映真实的经济业务,改制前乱挤成本,如将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开发成本的费用直接列支事业支出、将购买的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直接列支成本、多提职工工资和福利基金、有的单位甚至隐瞒改制前的收入,转移资产;二是资产评估不实。有的单位与中介机构串通作假,故意低估、漏评国有资产,无形资产也未进行评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准确。有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中,将本应属于国有资产的界定为集体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此,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拟改制的单位一是要全面清查其资产负债损益状况;二是不能由拟改制单位自行聘请中介机构评估,这样容易串通作假;三是应成立改制小组邀请监督机关参与改制,防范于未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布瑞瀚,乔尔.F休斯顿.财务管理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威廉·拉利.预算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行政部门 合同管理台账 篇三
1、工资台帐,需要把每个人全年的工资进行罗列,这样既能看出全年总收入、平均收入,同时还为次年的社保缴费基数提供了依据。
该台帐需要电子表格来设立。
2、福利台帐。这里的福利是指社保台帐,在台帐中建要体现企业月缴费基数的形成(按照上月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员工绩效及其他收入组成),也要体现员工参保时间、参保缴费基数、停保时间,还有补缴月份等;
3、劳动合同台帐:将历年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合同进行整理,内容包括员工首次签定时间、续期时间及到期时间。
4、人事异动台帐:明确员工入司、离司时间、明确员工调动时间及调动前后岗位;
5、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台帐:盘点一年的盈余,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用实相符。
6、行政文件台帐:包括公司内部收文及公司外部收文。
台帐中要标明来文时间、审批人及审批意见
4.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四
摘要:企业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从而推动和保证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
关键词:行政管理 管理效率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1.1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1.2 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内容和实质
通常,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1.3 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实效
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1.4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2.2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2.3 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2.4 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企业行政管理现存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在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进去,那头成品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特别是不能把自身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还必须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此情况下,企业管理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似“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管理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4.1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4.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4.3.1 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4.3.2 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
4.3.3 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也会存在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们打交道以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和实际困难以及企业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4.3.4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5 结论
5.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五
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服务型机构,它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病患者的切身利益,由于医院的日常工作较为复杂,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上会有一定的繁琐和困难。行政沟通作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医院的内部管理工作起到及时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作用,对于医院来说,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就要先做好行政沟通工作,对存在的沟通障碍及时消除,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一、行政沟通的重要作用
医院作为社会服务型机构,由于其日常的工作量较大,内部结构的设置众多,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需要综合的考虑分析,这就给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变现较为明显的就是行政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不仅包括医院的重大医疗政策,而且也包括医院内部的各种行政改革命令,这些都是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这一方面在信息传递上缺少了及时性,就会导致很多的政策命令难以顺利下达,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延误,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医院自身是一个健全的运行系统,它的内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部门间的工作交流较少,医院的正常运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共同努力,协调合作以发挥整体的最佳作用,在行政沟通上如果缺少了及时性和完整性,就会造成医院的各项工作难以正常的开展。可以说,医院的良好运行除了必需的经营策略外,离不开行政沟通工作的支持,它可以保证各项行政信息交流的及时完整性,有助于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二、医院行政管理中行政沟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沟通的方式单一
在医院的行政沟通工作中,上级部门在传达各种管理信息时,往往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召开会议,在进行会场的布置和其他的准备工作中,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在召开会议之后,另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文件资料的发放,会议人员把记录的文献资料发放给下级部门,把会议的精神传达到各层各部门,这样的资料是繁多而又无序的,导致会议的实质精神难以被各层各级部门理解,这种沟通方式显得十分的单一,不利于行政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二)信息的缺失
医院的下级部门在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或者反馈经营状况时,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在逐层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丢失现象,使得最后到达反馈部门时的信息并不完整真实,这就形成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理解上的误解,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不利于医院的正常稳定运行。
(三)信息的交流困难
行政信息的交流是行政管理水平的一种反应,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信息的及时传递,但是,在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中,由于沟通工作的缺失,不论是上级部门的`信息发布还是下级部门的信息反馈,在进行传递时,由于传递的结构层次较多,结构冗杂,使得原有的信息出现失真,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及时、不完整,对于信息的传达没有正确合理的形式,导致信息的交流十分困难。
三、加强医院行政沟通的有效措施
(一)丰富行政信息传递的渠道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进步下,信息的传达交流工作十分重要,对各个企业的经营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空间,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交流形式就是网络,医院可以根据时代进步的形势,建立内部的信息交流网络,实现内部信息交流的共享,在进行信息的传达时,可以利用网络提高时效性,例如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的形式,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传达的跨地域性和时空性,确保信息不会丢失,保证完整性。
(二)增加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从上述分析来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涉及到诸多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很容易出现信息的混乱和失真现象,这就需要对管理的透明度增加,建立医院管理的专用网站,对医院的动态及时的公布,对医院的各种经营策略工作制定监督机制,这样就可以为上下级部门的交流提供方便,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还可以帮助医院工作人员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完善自身技能水平,配合各个部门保证管理决策的顺利执行,进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沟通技能的多样化
我们从沟通的实质来看,沟通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的学科,它是沟通双方情感和信息的传达,对于沟通双方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说的技能,还要具备聆听技能,可以从说话者的表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以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所要表达的信息。在医院行政沟通工作中,上下级之间要及时的沟通交流,利用当前先进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并合理采用。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要以真诚的态度和耐心,学会灵活认真的沟通。
四、结束语
6.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六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 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 是记载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有力依据, 同时人事档案也具有法律效用, 它的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特有的社会价值。通常来说, 人事档案还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无论出于何种情形下, 只要发生人事管理活动, 就会随之形成相关的人事资料、信息, 当然也需要开展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 如此一来人事档案就会具有存在和利用的社会价值。但是,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人事档案自身的价值作用也会被某些机构进行扭曲和过分地夸大, 而当中的“重记载轻现实”表现也成为了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的一大弊端, 为社会大众所诟病。可见, 只有从本质意义上人事到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 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效应。
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事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 人事档案管理之所以没有获得预想的结果, 与管理者和员工对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理解不透彻有关。管理者在整个管理活动起带头作用, 是榜样。因此要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管理者的认识问题。只有管理者的思想层面达到人事档案管理这一层, 才能将人事档案管理这份工作做好, 并带动下属一起承担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责任。而在此过程中, 需要行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带动作用。首先,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的理念。前期开展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会议, 向下属人员传达“基于档案而管理、基于档案而发展”的部门管理观念, 并发动部门管理层人员向员工宣传人事档案管理的理念, 使现代化思想深入人心。其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管理者和员工的看法, 树立准确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此外,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培训。通过对管理层人员和员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 让所有员工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立足部门未来发展规划, 深入探索一套新的、符合部门实际的现代化化管理模式,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建设的现代化。
(二) 有利于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想长久保持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就必须要从制度体系建设入手, 建立一套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实际需要的监控机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架构的调整, 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日益广泛, 工作量庞大, 且工作复杂性高。为此, 单位可以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和升级, 以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实现安全管理。一方面,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功能, 建立一套考虑周全的管理办法、规划管理办法的操作流程指南, 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必须要遵守职业规范, 在执行工作时保证制度条例能够发挥其最基本的功能, 以起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 推动管理工作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获得更大的突破, 进而达到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 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也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倘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仍在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那么势必会引发管理流程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 一方面, 档案行政管理对于新聘进来的员工要制定好高标准的管理方案, 并且在新员工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 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 还要定期考核他们的技能, 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技能胜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此外, 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考核评估系统, 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层次检查考核, 对于表现出色的要给与适当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嘉奖, 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结语
7.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建设;功能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04-01
行政文化——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不同内容,在行政活动领域当中表现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它是与行政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它包含着人们对行政行为的态度和信仰,对行政态度的感情和价值观,也包含着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行政文化进一步来说,它包括了人们的行政原则,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行政价值、行政心理和行政传统等等。行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神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政治文明建设就是先进的行政体制文化、行政决策文化、行政法制文化建设。就精神文明建设来说,行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在党政机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国家公务员的主观世界,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行政文化建设应属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因此,行政文化建设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行政文化一般功能
(一)引导功能。行政文化使行政系统中的群体有明确的正义目标,大家同心同德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行政行为具有公共性。
(二)具有规范。功能。行政文化能够引导行政系统的运行,也能够约束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以至于使行政过线走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道路。
(三)维系功能。在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行政文化形成了他们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促使上下形成了凝聚力。行政文化使行政系统中的个人与个人之间有一种广泛的信任关系。
(四)选择功能。在行政过程中能在价值和善恶冲突之间做出自觉和自愿的抉择,并确定采取何种方式 实现行政目标,而进一步依据行政文化的判断价值对行政行为动机进一步检验。
二、对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的作用
(一)对行政观念的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况和道德要求对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感知、分析、判断和推理等等一系列行为和活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行政组织中存在着管理需要,存在着行政条件和资源状况等因素制约着人们的选择,行政方式、组织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认同与否,行政主体决定着这些因素。
(三)对行政风气的影响。行政文化能被符合并能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状况下,能够在观念层次上引导良好的行政风气,以及良好的行政风气的养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进一步以简便的方式改变人的气质和习惯。
三、对国家事务及社会公共管理的作用
(一)保障廉洁的行政行为氛围的前提。社会利益的集中体现廉洁的行政是基础,廉洁行政行为也是行政组织以有效运作和行政组织长期存在的根本所在。廉洁行政的保障是法治,廉洁行政是行政文化的心治。
(二)高效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效率的有无与高低在于人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等主观因素。行政人员的搞行政思想为争取高效行政因而具有高效行政思想、为高效的行政的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作风是行政文化高效行政的有力保障。
(三)民主行政的前提。民主行政会直接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行政执行人员为达到行政目标,必须依靠一定的民族手段和民主方式,需依赖文化传播的方式宣传和灌输民主行政的观念,以便实现民主的有效性。
四、对行政行为、观念、体制的影响
行政文化通过人们行政意识、行政心理、行政思想、行政习惯对行政决策是否科学果断和可行性的影响很大。在行政过程中行政者要有自觉地行政意识和自觉进取行政思想的人,进而能够成为独立思想的,独立思考当机立断和坚定及灵活的执行者。民主型、明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胸襟开阔,公平正直,坚持原则,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从而形成廉正健康的行政风气。行政文化以及行政文化的建设从多方面影响行政体制,文化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状况、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民族特性、经济水平等对行政体制发生很大的作用。
五、行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现实需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是适应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现实需要。培育服务型、有限责任型、法治型和廉价效能型行政理念,是形成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及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内在要求。
(二)行政理念的核心是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必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行政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推进行政道德文化建设,贵在经常和坚持;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公务员行政本领,提高行政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与各方面协调,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党政机关文化设施建设。
总之,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和意义是广泛的、深远的,现代化行政管理是行政文化建设的依托,形成自觉的行政意识和科学的行政思想,正确的行政价值和行政理想,健康的行政心理及高尚的行政道德,继承我国优秀行政文化和大力弘扬优秀行政文化为前提,同时合理借鉴外来的行政文化积极吸收中外现代文化中的合理的行政文化因素,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行政文化及行政文化的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对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8.行政管理部门面试简历 篇八
男 41岁 广东人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以上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销售行政经理 | 人事主管/经理 | 行政主管/经理 | 行政专员/助理 | 其他教育/培训职位
销售冠军 业绩过万 带多人团队 续签效率高 适应出差 客户资源丰富
工作经验(工作了8年9个月,做了1份工作)
深圳市宜高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6月 至今[8年9个月]
职位名称:销售行政经理
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及公司行政人事管理工作。
1. 日常工程处理工作:负责体育工程前期洽谈事项;落实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按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工程材料成本预算及施工人员及进度安排;填制和工程进场事项文件编写及工作的组织、分配、管理与实施与审核等。
2. 行政人事管理:参与公司行政人事管理,完善公司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协助公司内部定岗定编工作、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拓展人员招聘渠道;组织员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员工基础素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对个人价值和公司价值相统一的认知和认同;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及外联工作。各部门会议安排,执行落实总经理决策;配合完成出差工作;协调管理外务工作。
教育经历
207月毕业 华南农业大学 管理科学
6月毕业 中山大学 行政管理
7月毕业 广东云浮郁南师范学校 教育学
项目/培训经验
1912月-12月教育工作二级资格
项目/培训机构:云浮郁南县教育局
项目/培训内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教育教师资格二级。
205月-年7月项目经理资格
项目/培训机构: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
项目/培训内容: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项目经理需要的技能和工作职责。得到了相应的实际操作经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语言技能
粤语:很好普通话:很好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教师资格证 颁发时间:1912月 颁发机构:云浮郁南县教育局
证书名称:项目经理资格 颁发时间:2008年7月 颁发机构: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
自我描述
本人为人正直善良不害人;做事稳重责任心强;耐力耐劳心理素质超强。有近10年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参与项目谈判,组织项目(谈判、签约、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的协调与执行、挖掘和引导客户需求,通过对客户高层的公关谈判,引导客户接受我公司的服务模式和理念等。
9.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篇九
2. 负责综合行政事务的实施;
3. 负责对日常文件资料和合同的整理、归档,重要文件的通知发布、签阅、督办、归档工作;
4.负责中心日常招聘需求的收集,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根据中心需求完成岗位的招聘工作
5.熟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参与解除劳动合同谈判,帮助员工解答劳动法规、政策、人事管理制度等相关问题
10.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十
[关键词] 行政管理 行政体制 两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与官僚体制。此后,两汉承袭并发展了秦的制度,建构了一整套制度森严的金字塔式等级官制。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这一时期的行政制度还呈现出另一个显著特点——为封建专制服务。自此,中国的繁荣稳定就与各朝各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两汉时期的中央行政系统以皇帝为中心,在承袭前朝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组织系统和职权分工;但也表现出家国不分的混乱局面。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意在使三公的权利得到相互牵制,客观上又形成了集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和监察于一体的庞大中央政府。丞相是国家政权的中枢,统治者为削弱相权,不断加强尚书的权力,使之最终取代丞相成为国家政权的中枢机构。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权的膨胀,但当皇帝无法驾驭大权在握的尚书台时,它反而会成为尚书大臣窃弄权柄的工具。
集司法、军事、财政为一体的郡县制是两汉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郡县之下的乡里制度和户籍按比制度把百姓(主要是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工。这两种制度在农业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利用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经济上支撑,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地位。
郡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其主管长官为郡守。郡守对上接受丞相、御史大夫的监督,对下则有权任免与荐举其属吏。当属吏与长官之间这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发生蜕变,就会形成助长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力量。这正是导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原因之一。
郡以下的行政机构是县。县是两汉时期的基层行政单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却是其下设的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一方面,这一组织形态有利于维持社会治安;另一方面,若乡亭官吏营私舞弊、欺压百姓,这些直接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土皇帝往往更加难以治理。
二、军事管理系统
军事上,两汉统治者重视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握有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两汉时期的军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中央直接领导、担任京师宿卫的中央宿卫军系统;二是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领导、担任地方守备任务的地方守备军。郡国兵是地方守备军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伴随着郡县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郡国并平时在农田上耕种,战时则上阵杀敌。这种“兵农合一”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首先,是军队数量太多,浪费资源;其次,是训练太简略,疏于管理,调动不便,最终形成了虽举国皆兵却有名无实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两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在军事系统中也相应地出现了监军制度。这种对军事系统进行监督的制度,在加强中央对军事武装力量的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行政监察制度
两汉时期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的监察体制。专门掌握监察权力的御史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行政机构之外的专司监察机构。御史大夫负责中央监察的实施,又通过刺史监察郡国;在地方,郡守自任监察之职,督邮则负责监察属县。县令、长除自行监察职权外,又通过廷掾监察属乡。这种等级森严的监察制度职权分明,具体来说有如下优点:
第一,组织机构严密;第二,职掌明确,行使监察有章可依;第三,检察官具有权威性和震慑作用;第四,对监察官的管理形成一定的制度。
无可厚非,这种尚未完善的监察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自然会暴露出诸多弊端。一方面,此时的监察仅是一种建立在专制政治基础上的行政手段,因而,只能成为封建皇帝进行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无法完全发挥出应有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监察官权势过重,制造冤案,贪赃枉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无疑给当代中国的行政监察部门敲响了警钟——均衡权力的分配,优化权力的制衡,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和审查力度,对机关工作的运转实行有力的检查和督促,这些都是在实施监察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关注的问题。
四、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在统治者不断优化统治机器的同时,一系列以征辟和察举为主体,伴以配套法令的选官任用考核制度应运而生。
汉代的选举制度,历史上称之为乡举里选。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察举。察举是汉代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注重孝廉、明经诸科;
2.征辟。征辟又分为征召和辟举两种形式。征召是指对特别有名望的人才,由皇帝派专人去聘任;辟举则是由中央或郡国的长官按一定科目征用人才,辟为自己幕僚的属吏。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所采用的辨别人才的客观方法,正是我们沿用至今的考试制度。
这一系列重视官吏素质的任免考核制度,使得一些在血统和财富上没有显赫地位和优势的寒门学子也能走上政治舞台。然而,官吏选拔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实际操作的困难却使之难以坚持实施。这一点对当代中国的官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论何种改革尝试都必须立足现实,在把握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建设;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沉迷于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五、司法制度
两汉时期权责严密的司法制度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有比较完整的司法管理机构。
二是司法管理从属于行政管理。皇帝握有最高司法管理和刑罚权,地方司法管理权由地方行政官员兼管,如知府、知州、知县等既是地方最高行政官员也是最高司法长官。
三是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司法管理制度。
四是有系统的立法保证。
这一时期司法制度的弊端在于:封建专制下的司法管理必然带有得严重的阶级压迫性质,具有很强的不平等性和野蛮性。
与之相比,中国当代的司法体制则更加全面合理——最高法院、各级审判、陪审部门的互相监督,以及司法管理基本方针的政策引导,都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继秦之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制度在两汉时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与完善。纵使这些封建制度的确立尚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而对于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而言,这些前车之鉴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11.行政部门管理制度 篇十一
高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是对教育事务的管理, 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目标。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实施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它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 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纵观知识经济,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着适应以下三项变化的任务:
1.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行政管理要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增强知识持续创新的能力, 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竞争焦点的转变。知识经济条件下, 高校的竞争靠内涵、质量, 而非单一的规模和数量, 不是看学校有多少师生, 开多少专业, 而是看高校能培养多少高质量的人才。为此, 高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围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中心任务。
3.战略的调整。目前, 高校面临的任务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分配战略上要打破“平均主义”, 向做出知识创新的人员倾斜, 重视实际能力;成长战略上注重向管理要效益, 不断挖掘内部潜力, 要集约化办学、知识化管理。
因此, 高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这是由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和知识经济的性质和决定的。
高校行政部门知识管理的任务
按照知识分类法,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 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 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知识, 在高校行政部门中, 像成文的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等。
隐性知识是指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如个人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技术、技巧和心智模式。在高校行政部门中, 如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技巧等等。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 如何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 进而鼓励行政人员进行知识创新, 是高校行政部门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约知识管理在高校行政部门中运用的因素
1.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
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非正式性、非系统性、情境性、整体性、实践性等特点, 通常很难用文字语言来表述, 一般都是像师傅教授徒弟一样进行隐性知识向隐形知识的转化, 速度慢、成本高。
2.知识主体的排他性
人们一般会这样认为, 如果我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我就有了优势, 如果别人也知道了, 我就失去了这些优势, 所以不论个体、还是组织, 对于自己所掌握的隐性知识都不自觉地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带来的是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垄断, 造成知识共享困难, 隐性知识不能顺利转化。
3.本位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部门多按照职能划分, 各自都有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职责范围, 不同部门员工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 每个人的工作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里, 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长期被制度约束的员工, 其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 不能超越, 对知识创新造成很大的障碍。
4.缺乏激励知识共享的措施
由于上述原因, 一般行政人员不愿主动把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对这些成员的知识不能强行索要, 而要引导他们自觉奉献给组织或与他人交流, 让奉献的成员觉得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比让它永远存储在自己的头脑中更实惠。但目前对高校行政人员的考评多流于形式, 考核内容多是“德能勤技廉”五方面, 对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考核比重较小。很多高校行政人员的超工作量奖金都是取教师超工作量奖金的平均值。这就造成了很多行政人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差一个样。这样, 他们或是根本不钻研业务, 或者将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限制起来, 不主动传播与共享。
促进知识管理在高校行政部门中运用的建议
1.建设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 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 高校行政领导者应转变思想, 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平时多鼓励创新行为, 并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 由监督转为激励, 由命令转为指导, 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 通过加强部门内外的交流、教育和培训, 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从而逐渐认识到贡献知识和与人共享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互利的行为, 而且共享的知识越多, 挖掘越深, 创造的新知识也就越多, 获得的增值就越高, 也就更有利于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2.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善于不断学习是其本质特征。这里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看书、培训, 而是有系统的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在高校行政部门创建学习型组织时应注意:
(1) 学习是经过认真计划的, 每学期初就规划出本学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
(2) 学习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全部门的学习和部门间的学习等。
(3) 所有人员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自觉地将学习作为一项终生任务和一种生活方式。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研究证明, 在适当的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知识的转移更为有效。为了鼓励行政人员之间知识的共享, 高校应当制定一些激励措施, 对在促进知识共享方而做出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
首先, 学校要提供知识共享和创新所需要的资源, 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和人力的调配。
其次, 在考核时应加大对员工知识创新方面的考核, 并将此方面的工作业绩与奖金、晋升或评先挂钩, 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知识共享及创新的热情。
第三, 在激励方式上, 学校应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 这样可以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第四, 知识创新过程伴随着风险, 对于创新的失败, 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只是追究责任就会严重挫伤员工的创新热情。所以, 对于适度损失范围内的失败创新, 学校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并帮助创新人员和部门进行分析, 找寻失败原因, 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摘要:在高校行政部门中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 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寻找影响知识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因素, 提出高校可以从建设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入手, 促进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创新, 从而达到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创新能力和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管理,隐性知识,高校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聂锐, 芈凌云, 高伟等.现代管理论[M].第1版.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成荣, 安凤华, 熊成鑫.对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01) .
[3]曾祥霖.学校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行政部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行政事务制度08-16
具体行政制度09-10
行政办公制度11-03
行政管理部门岗位名称10-16
行政管理办法07-22
企业行政管理10-18
行政管理总结11-03
行政管理制度要做到08-26
商务酒店行政管理制度10-27
行政管理简答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