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过程材料

2024-09-07

校本研修过程材料(共7篇)

1.校本研修过程材料 篇一

校本研修培训材料 概述 基本概念(一)概念

1、什么是校本——以校为本

目标:为了学校。为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学校文化的提升,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动力:基于学校。只有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校才有可能充满活力。场所:只有学校的具体情境,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生活,被教师所认可并积淀为学校的血肉、风格、传统和文化。

2、校本培训: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是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而提出的。英国1972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学校为中心”,并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进修的主流方式。国内有组织、有规章的校本培训兴起于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同时师范司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开展了校本培训。

3、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

(二)、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区别

1、目标不同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忽视针对性、实效性。校本教研:关注短期的教学效益,忽视长期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2、主体不同

校本培训: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教师处于失语状态。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主体是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培训者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

3、内容不同

校本培训:重视知识体系、观念转变、理论提升。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关注实践问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4、方式不同

校本培训:主要是讲座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以他人组织为主。校本研究、校本研修:则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教师社团)。

二、基本内涵

1、内涵

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2、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在行动研究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行为。(1)实践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既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实践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具有前瞻性)、教学中(具有敏感性)、教学后(具有批判性)三个阶段。

教师的实践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2)同伴互助

校本研修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活动方法有:①对话。可交换信息、可共享经验、可深度会谈、可探讨、可辩论、可质疑。②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个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共同的研究目的,也有各自的研究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③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3)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介入。校本研修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研修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

专业领域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等。专业人员介入校本研修,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导是为了不导”,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要大力提倡“平等式的对话”、“讨价还价式”的学术研讨。

(4)关键因素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策划、全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具体任务是:加强领导,把改进培训和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亲自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校内外校本研修资源,主动加强与校外专业支持机构的合作;带头学习,完善研修制度,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的保障,为学校文化营造创造环境和氛围。

三、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实效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专业性原则

(六)、团队性原则

四、基本内容

校本研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融工作、学习、研究为一体,其内容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培养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格修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兴趣、专业倾向、专业伦理等非智力因素。

2、累积专业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教什么)

指教师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学科教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它是教师胜任岗位工资的基本保证。

(二)条件性知识(怎么教)

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学等内容,它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

(三)实践性知识(怎么做)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各种情景与问题的经验和智慧,它是教师有机组织起来的关于教学程序、策略和方法,是关于决策、执行与控制的行动艺术,是由教师个人的经验和体验所丰富、补充、充实、支撑、建构起来的个性化知识,往往难以言传。

(四)发展性知识

是指教师在本专业以外具有的学识水平和文化底蕴,主要由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个人兴趣与爱好等构成。

3、磨练专业能力

(一)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学评价能力 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 “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因素。“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领域”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的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相互渗透、彼此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找出明显的边界。

一、实践反思

(一)反思性教学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反思什么

(1).对教学主体合理性的反思。(2).对教学目的的合理性的反思。(3).对教学工具合理性的反思。

3、什么时间反思(1).课前反思(2).课中反思(3).课后反思

4、反思性教学的步骤(1)、明确问题,确认教育困境。(2)、收集资料。(3)、分析资料。(4)、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指导行动。(5)、实施行动。

5、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A、课后反思 B、写反思日记 C、观摩与分析 D、职业发展 E、开展行动研究(6)、反思性教学的支持环境

A、教师个体心理环境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逐步形成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批判能力。

B、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学校要营造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学习环境,并积极对教师的反思性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同伴互助

建立互助的机制和环境 提共同目标(共同愿景)提供相对安全的学校工作环境 建立促进合作的制度机制 形成开放的、诚信的学校文化 组织合作活动,促进同伴学习组织观课议课 案例研修

4、组建教师工作坊集体备课校本课程开发承担课题任务

5、组织师徒结对

6、开展区域合作

三、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指各层次的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引导和提升。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对实践的沟通,它是校本研修走出本校局限,走出因缺乏理论引导而就事论事、低层次循环的关键。读书活动 听取报告

进行校本研修临床诊断

四、网络研修

1、组织教师网络阅读

A、定向搜索和阅读

B、在阅读连接下广泛阅读和纵深阅读

C、阅读交流

2、开展网络研修

A、网上议课

B、网络论坛

C、撰写网络日志 校本研修的组织与策划

一、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类型

1、教师自我发展研修。

2、教师合作研修。

3、教研员指导校本研修。

4、区域协作式的校本研修。

5、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研修共同体。

6、立体化校本研修共同体。

二、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必须明确自己的以下责任: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健全有利于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师开展研修提供必要的条件;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建设,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教研网络;组织、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读书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问题能及时得到研究,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联系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使校本研修活动得到必要的专业支持。

三、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的各项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研修活动制度建立县级奖励机制建立学校激励制度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二、流程与评价

1、校本研修基本流程:聚集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 即“问题——设计——行动——总结”。

2、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内容和方式(1)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内容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内容包括:校本研修的愿景规划、活动设计、研修效果、组织管理等。A、校本研修的愿景规划评价,主要考察学校对未来一个时期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设想(如研修组织网络建设、研修主题系列构建、研修活动水准、研修成效目标和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等)。

B、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考察学校研修小组提供的活动设计方案质量和数量。活动设计的质量主要是指活动方案的框架结构是否符合校本研修的特点?是否具有明确的研修主题(问题)?研修过程环节是否符合教师的研修学习规律?是否明确了需要搜集的研修资料?是否明确了预期的研修成效等。

C、校本研修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情况,如,是否基本上按照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是否激发了教师的思想碰撞?是否具有平等民主的学术研讨氛围?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个体表现和团队精神如何?等等。

D、校本研修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修成效?教师是否真正感到有所收获?研修的成效是否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了?

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方式主要有:研修活动现场观摩、文本音像资料分析、教师座谈会等。(2)、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方式 A、研修活动现场观摩

要想考察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质量水平到底如何?通过现场观摩该校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就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作为评价的客观事实依据。通过现场观摩评价,可以直接了解该校对于校本研修活动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了解该校对于校本研修活动的整体构思、过程设置、教师表现和实际成效等。B、文本音像资料分析

现场观摩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固然能够直接感受校本研修的实际表现,但它毕竟是一个案例,有时候还可能是一个改头换面的“常规教研活动”。要了解一个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过程,还是少不了要阅读该校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研修组织的情况;这些资料应当包括反映该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研修组织的情况;校本研修的远景规划和工作计划;记录主题研修活动过程的书面材料和音像制品;教师完成的案例分析、研修体会和总结论文,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袋”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C、教师座谈

2.校本研修过程材料 篇二

一、以师德为核心,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实施“共同课程”

我校的“共同课程”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就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师德修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规划中提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 案例先导,提高师德修养

我校在师德学习中特别倡导通过案例学习,发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现校内教师的闪光点,使师德学习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我校开展了“写写身边老师的师德小故事”“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爱校荣校故事”等活动,在一个个案例剖析中颂扬先进,传递师爱。

2. 悦读悦心,培养人文素养

我校一直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每学期,学校党支部和工会都会制订详尽的读书计划,定期推荐一些新书目录。教师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书任务,撰写读书心得。我校还成立了书香俱乐部,定期活动,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共同品味人生。

3. 畅所欲言,激活集体智慧

校本研修中,我校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我校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茶坊”这一轻松、有效的自培形式,聚焦班级管理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几年中,我们把学校班主任感兴趣的问题搬进了茶坊,我们有管理探讨篇,有指导篇,有教学研讨篇,有动手操作篇等。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协同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专业课程”与“个性课程”

在“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实施中,我校以课堂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抓手,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能力,从而落实办学规划中所提出的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1. 校本教研,提高课程理解力

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点上:以校科研中心组为抓手,每月开展2~3次实践研究活动,经常采用跨学科备课的方式,整合教材。面上: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在教研中,我们抓集体备课的落实。我们请教研组长事先收集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备课,每一次,在我校倡导的“三落实、五说课、四统一”备课制度的保障下,教师们在交流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2. 课堂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结合我校协同课题的开展,至今我们已经推出协同研究课近五十节。每学期,我校根据协同研究主题,尝试进行主题教学实践,开设协同教学研讨课专场。

3. 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

在校本研修中,我校注重通过教育科研课题来引领教学,特别是2005年至今所开展的《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逐渐凸显出研修的特色,提升着师生学习的品质,鼓励着我校教师朝着“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

3.校本研修提升智慧 篇三

一、备课反思 共享智慧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我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四轮备课:即个人精细备课、组内交流互补、领导指导共研、课后反思再备课。通过理论加实践的研究,个人与团队的合作共研,逐步探索出了集体备课的有效途径,使教师们掌握了解读教材的方法,教学各环节设计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一些典型课、重点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用集体的智慧支撑着学生的课堂,决不会因为教师个体影响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1.个人精细备课

本轮备课时间教师自主安排,我们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编写意图,承载的教学任务,及训练的重点;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教参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要有准确的研读和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认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困惑,预测出学生会可能出现的问题。

2.组内交流互补

本轮备课利用校内集体备课时间完成,是组内交流互补,智慧共享的过程。重点是要解决组内教师的困惑,及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还要设计出当堂统一训练的习题。大家在共同交流和评议中初步达成设计共识,形成一份共案。

3.领导指导共研

本轮备课,是利用学校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学年组进行课前教学研究指导,对年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和教学经验传授。

4.课后反思再备课

经过三轮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还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对于常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教师个人课堂教学实践后马上进行自我反思并与组内成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反馈,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单元起始课、重点课和典型课,我们则开展教学先行课活动,即先由组内的一名教师按照共案进行教学设计,组内成员和教学领导共同听课评课,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体完善,其余教师再带着修订后的教案在自己班级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反思再完善。这种课后备课,一方面培养了老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帮助老师掌握一些典型课如识字教学,段落及重点句教学,古诗教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计算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数学广角等的教学方法。

学校采用的是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是共享的,是主备人精心设计的详案,供大家探讨研究,共同修正。

二、教研专题 提升智慧

校本研修应是教师自主追求专业发展,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是基于教师,发展课堂的研修。我校以学科为单位,教师间针对学科课堂、学科内容等方面研究商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困惑,以问题即是研究的思想,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在此,研究教师必须明确目标:1.依托校本,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操作;2.促进教师自身提高,学生自主发展,亲实践;3.围绕专题,有成果预期,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善总结。

具体操作实施内容如下:

1.教研主题调度会。教学领导与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推敲所确定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排除一些客观因素干扰,从教师自身、学科内容、课堂模式、学生能力等方面,并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填写小课题计划表。

这种自发式的研究思想,激起了教师浓厚的兴趣。有的教师从自身思想、学识、观念出发给自己定位先是自我改变;有的教师从课堂出发探索作文讲评课模式、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体育课堂小游戏作用的研究等;有的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和成长探索科学实验,体验快乐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研究、独立思考策略的研究、理财能力的养成、自我调整,体验学习幸福的研究等。这些来自教师心灵的问题,就是最宝贵的研究课题。

2.实践探索,交流提炼经验

研究主题确立之后,各个学科按照既定的主题开始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计划。并注重以下三种方式:

(1)注重课例研究

关注教师的课堂行为,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实际问题,是摆脱低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从课堂中就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实现从课例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2)专家引领

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实施者,更是学科课程的实施者,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发展新动向,各学科发展的新背景。学校围绕不同专题,聘请专家、学科骨干进行专业引领,这样教师的眼界开阔了,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趋于完美。

(3)提炼经验

实践即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施研究中要及时整理书写过程中的做法,避免遗忘,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教育教学智慧。

三、教师书写 点燃智慧

教学与书写是一位成熟教师的羽翼,教师除了记录与教育生活相关的文字,教师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也是丰富的。我们本着一边工作,一边梳理陶冶意趣的思想,倡导“我手写我心”的博文书写活动。敞开心扉,自然流露,拥抱生活;关爱学生,教学相长,启智共享。让教师理应成为一个自主的写作者。

校本研修就是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团队的相互作用,不断唤醒、激发教师的主动意识,使之在研究中不断成长。这样既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品质,也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校本研修经验材料 篇四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忠厚乡明德小学

魏喜祥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一所学校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质量。那么,培养教师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文化底蕴,深远的思想境界,严谨的科学态度,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目标性较强的业务能力,是教师成长、学生自主成才走向未来的可靠保障。

为了保障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扎实推进和稳步提升,培养出让人民满意的一代新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紧紧抓住教师成长学生成才这一主题,努力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努力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生机勃勃、富于创新的向前发展。

一、深入调研,确定教师研修方向。

近两年我校在教学与教研的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发现我校青年教师队伍专业基本功参差不齐,其一,表现在教学的硬件方面:教学的基本功差些,有少部分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专业语言能力不同程度的存在差异。其二表现在教学软件方面,1、自主分析的能力;

2、解读欣赏能力、感悟内化、科学推理能力、融会运用的能力,3、备课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差异性尤为较大。硬件上的基本功,我们通过开展的三笔字、书画大赛、书画讲座、课文朗读、骨干教师引领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比较见效。但如何提高软件上异常参差的基本功,我们一时陷入了困惑。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现代多媒体的飞速发展,速度的提高,名师资料充溢于教师的桌头案椅,造成了教师教学的依赖性,产生了思维的惰性,使教师专业软件严重萎缩退化。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探索,从县内名师和我校教学能手成长的经历中找到了对策。在学校举行的教学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上海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老师的备课“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二次反思”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于漪老师的“三备”其具体解读为:

1、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2、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那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将其补充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没有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以印证我想的是否更切实际,效果更佳,这些是否可能以后形成我的特色”。

3、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备“课后案”,再修改完善教案,最后书面完成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心得,达到教学的创新。“两反”一是围绕经验与理念的反思,另一次是围绕设计与现实的反思。基于此两点的启示,我们的主导研修思路逐渐明朗。后来,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校内骨干教师经多次的研讨、推敲,联系我校的实际,我们立足当前、高瞻长远,以科学务实、高效实用为教研基调,确定了我校教师的研修方向。从而达到促进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实现大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目的。

二、师德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使校本研修具有鲜明的特色。近两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主要从师德研修和课题研究这两个方面指导教师开展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及阶段总结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向教务处做一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对策及整改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沿着纵深方向发展。经过近两年来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在师德修养及教科研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学校每周一下午组织教师进行一个小时的师德研修,研修方式分为自主研修及集体研修两种形式。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通过网络或书籍学习《教师法》及《教育法》等教育法规,还有教师师德方面的知识;集体研修的主要内容是《善于体验教育的幸福》、《教师人格理想》等,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修养。另外,还组织教师观看国外教育影片《讲台前的我》《地球上的星星》等,通过研读、互动、反思,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利用集体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位老师吐露心声,谈谈学习后的想法和看法。很多老师再细细研读后,有的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的联系实际想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的老师从中学到了怎样更好的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有老师在典型的案例分析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找到自身教育职业的价值。

2、通过有效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能力。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主题演讲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师德规范,促进师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保障教师课题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一个传播知识的窗口,需要承担着一些前沿的创新研究,只有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面对复杂的、日新月异的科技要求。因为我们的学校是最低层的人才培养基地,要培养好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而通过对小课题研究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我们渐渐意识到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是整个学校应该共同肩负起来的任务。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仅凭个人很难坚持完成小课题的研究。因此,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师开展了小课题研究:

1、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一个学校的科研文化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学校应设法在教师之间营造一种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引领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意识到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必要性,从而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

2.成立了科研组织。学校的科研带头人组织各科教师形成科研小组,这样让老师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在讨论中激发灵感,同时也方便管理。各科研小组内部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针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小课题研究,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技术、经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小课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技术支持以及经费的支持,学校让教师到外地听课学习,请专家来校指导老师。此外,学校定期划拨科研经费,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

三、制度保障,确保教师研修实效。

校本研修工作必须辅以一定的制度保障,才能使教师的言行有标可向,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几年来,我校以加强教师的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每周三一次的业务学习,要求学习做到 “五有三结合两保证”,即有计划、有记录、有材料、有笔记、有点名;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示范引领与教学咨询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几项制度:

1、例会制度:每周一早开例会,参会人员有校领导班子以及教研组长,先由教研组长汇报上周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再确定本周研修工作重点。

2、推门课制度:校领导班子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推门听课,及时了解课堂动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案例点评制度:对教师撰写的案例,学校领导亲自点评,帮助教师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案例知识,开启教师思维的智慧火花。

4、集体备课制度:双周一次,由教研组长负责实施。

5、专项奖励制度:制定教师校本研修评比细则,对每一位教师的研修工作进行考评,学期末评出校本研修先进个人。

四、多彩活动,激励教师团队成长。

1、抓好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是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我们坚持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确保“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提前拟定教学内容、讨论主题,由教师按前面提到的七个步骤尝试自解,做好笔记,再对照教参,修正教学思路,记录困惑;其次,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谈自己在理解课文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谈自己准备选择什么方法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第三,形成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个案或共案;第四,课堂行动;(如果是个案,则在自己班内实施,如果是共案,则按约定由某一个人实施授课,其他教师听课。)第五,根据实施情况,撰写案例分析。

集体研修备课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的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提取精华,相互启发,也有利于避免教师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同课异构,提升心灵会通高效实效。

理念决定方向,方向支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教师只有认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同课异构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同课异构既可以是同一个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的不同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达到殊途同归预期效果。

我校以“如何在课堂上达到师生心灵会通”为问题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按“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每学期按年级组划分时间段开展活动。

以《三角形边的关系》为例,我校两位骨干教师先研究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进行了自备,再进行课堂实践。王长云老师采用演示教学法,以明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推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于晓梅教师立足于学法指导,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听完课后,我们对两位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前者的课堂上学生已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却没有习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后者的课堂上学生的虚性无效经历较为明显,在讨论中部分学生只做了听众,没有自己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见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在使用教师思维方式自主探究的新教法时,教师不能只走形式,仅仅让学生所谓的自由“探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必须让学生有“法”可依、落到实处,真正的心灵会通,需要教师在教师教会学生有效操作之后,及时的点拨和有价值的引领。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们上网积极寻求专家引领,反复观看名师授课录像,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经历了再次修正方案之后——重新利用另一个班还没学习这一章节内容的班级再次尝试,课堂上实现了精彩的成功。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对全校教师启示很大,真正达到了教师成长学生成功的双丰收,也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3、引领互助,互补完善各自风格模式。(1)、名师能手示范课引领:

每一学期的开学初,我校都会开展“名师、能手示范课”活动,它既展示出我校骨干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激发了名师和能手的活力和工作热情,又给全校教师树立了典范,在全校形成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如我校教学能手、县名师王凤霞老师在专题研修主导思想指引下的英语高效教学示范课;市级骨干教师赵有和老师的低段数学研修示范课,以及校级教学能手陈姗姗、黄晴晴等老师的数学语文研修观摩课,为我校的老师起到了创举性的新启示。

(2)、骨干教师成长启示讲座:

名师能手为什么能成为名师能力?他们的教学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引领和启示?其实他们的成长过程才是我们教师追寻的根源。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敬听他们的教学讲座,我们从中得出以下几条经验:

首先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形成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些老师教学态度积极端正;教风科学严谨;备课上课扎实认真;教学方法精雕细琢。例如赵有和、于晓梅、于长发、王凤霞老师为了在教学中有所创新,他们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是从自备开始,到最终的练习检测都有细致的教学札记、反思、甚至总结。第二是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他们以教学为阵地,以目前教育的新理念、新经验为学习重点、研修别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围绕我们自己的教研专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教研方法,跟进时代的发展,并做大量的剪贴及学习笔记,以及做好学习心得体会。第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虚心求教。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不断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认真总结得失成败,主动邀请同事听课或听同事的课,最后进行认真总结。我们通过自己身边的名师谈其成长过程。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同一环境内,更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热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优秀案例交流:

优秀的案例可以启迪教师研修创新的智慧火花。我们在研修专题确定之后,通过组长主持、名师备课、集体讨论、名师上课等方式,不断实验反馈校正。最后形成较大的模式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各位教师各自为阵,发挥自己个体的悟性特长和优势,在同一专题下形成各自研修的模式特色。例如前面所叙的黄晴晴、陈姗姗等教师的课、集体备课、老师同课异构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4、班班通培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受益于明德项目,台塑集团在2014年5月1日给每个班都配备了班班通。在业务领导精心组织下于2014年9月份业务学习期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班班通使用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校教师来说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培训使得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同时也使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使我校的学生真正受益。

5.2016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篇五

----------澄城县阳光学校校本研修交流材料

澄城县阳光学校始建于2009年,地处澄城县县城东端,隶属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聋儿语训、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学校。几年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和提高办学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成立学校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建立“校长决策—主任负责--教研组长落实—教师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每周周五2:30-4:00为雷打不动的校本研修时间,校委会领导成员下组对应教研组,亲自组织实施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为了保证校本研修的效果,学校一方面购买特殊教育校本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10多种,以及一些音像资料;另一方面,委派教师外出培训,仅15-16学年委派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外出培训11人次;邀请特教专家进校园,上学期无锡特教专家谢骏深入我校作报告;加强周边学校的交流(蒲城、富平、宜川、华县等特校教师先后深入我校)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我校每学期都要制定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并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评优树模、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主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特教知识专业培训

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手语技能竞赛、“三字一话”基本功比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素养;组织教师学习特殊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能,丰富广大教师的育人方法和技巧。

2、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委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使青年轻教师能很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使得他们成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骨干和中坚。几年来,我校邓姗老师获得县级数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雷晓利、赵美容两位教师分别在在2013年、2016年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中分别获得语文科、数学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三、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我校的“校本培训”,按照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教学骨干引领的原则,探索总结出我校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活动带动培训

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教师技能大赛,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启聪组:手语 +手语歌曲 启智组 :手语+弹琴);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上学期:钢笔+简笔画);每学期举行示范课、赛讲课、观摩课,每次活动安排听课教师写出听课反思心得,并将自己的反思心得发至学校公众QQ平台,教师们利用QQ平台进行探讨交流,已达到研修的目的等等,2.外出学习培训

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我校设有言语个训、自闭症个训、康复、感觉统合等专业学科,我们15-16学选派教师代表11人参加全国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课题研修+个人研修 学校采取集体研修、教师自我研修,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去年,我校申报省级课题《 小学低段聋生及智障生生活化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启智生生活适应性的研究》已经到了结题阶段。

四、特色课程的新编教材促进校本教研

我校前几年一直使用88年版的聋校、培智教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因此我校从去年开始,要求老师们自编教材。通过一年的编写、实践,已初见成效。目前我们所编的教材科目涉及:启智1-4年级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面点、美发、汽车美容、理疗、烹饪等学科。

今后,在校本研修活动方面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1、加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归属感工作建设,丰富教职工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教师对特教工作的投入与认可上再做工作。

2、加强教师“微信研修、QQ研修”的能力建设,拓宽教师校本研修的渠道和途径,让校本研修实实在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6.校本研修培训材料2 篇六

2树形象练内功促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依靠力量。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首先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我们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关于教师岗位练兵的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对此项工作的各项要求,力争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深入挖掘教师专业潜力,实实在在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活动中,我们坚持岗位练兵校本化;练兵形式常态化;练兵方式主题化;练兵内容多元化;练兵范围全员化。并在自我练修、同伴交流、学校导引的模式下,形成了以“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实践智慧、现代信息技术、感悟我的教育故事”为岗位大练兵内容的主体框架。旨在提升教师师德素养、技能水平,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1、强化管理,把练兵活动做“实”

“严格管理出实效。”我们首先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方案和计划,并以此为凭借,常抓不懈。管理实施中,一是领导带头靠前抓,二是落实专人具体抓,三是健全制度严格抓,四是关键环节重点抓。着力在“恒”字上使长劲,在“常”字上下功夫。学校领导视岗位练兵为队伍建设的有效内容,对其进行长效规划、实践介入与指导督促,参与落实评价,无论开展哪一方面的练兵活动,领导们都亲临现场,参与学习,成为教师

互助的伙伴。由于中层领导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有着切身的感受与体验,加之自身具有的专业特长,从而使领导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深度介入与指导更为有效,使每个人所负责的内容做得实、抓得紧、指导到位、评价让人信服,收到良好成效,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的团队意识加强了,全校掀起了岗位练兵的新高潮。从粉笔字、钢笔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到课堂教学的反复研磨,再到科研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做到了层层有指导,时时有检查,处处有评价。实实在在地训练,让教师们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字写得一天比一天好,课上得一节比一节精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因为有了这份实在,教师们尝到了甜头,就更加激发了训练的热情。

2、创新形式,把练兵活动做“活”

我们深知:本次岗位练兵活动不仅仅是以前职业技能训练的翻版,我们要立足教师岗位和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确定练兵内容。我们常常思考:如何把教师的技能转化到课堂上,转化到学生身上?学校如何开展岗位练兵,才能让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教师和学生真正受益?于是,我们真正从制约新课改实施、制约有效教学和制约教师成长的问题入手,突出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我们创新了岗位练兵的形式,通过教学沙龙、网络研修、四位一体、课例展示、典型引领、同伴交流、专家讲座、自主研修等形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把各种方式的研讨作为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网络研修是基于信息手段的专业能力训练,是研修工作时代发展的特征。我们鼓励教师们积极投身到网络研修中去,在自由的天地中尽展个人的风采。我校的数学教研团队在省网络教研活动中,曾承办了以“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算法多样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校被评为“省网络教研先进单位”。孙迎新老师成为黑龙省小学教育论坛数学备课室版主,兼UC教研在线房间管理员,带动学校一批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网络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搭设了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教师个人能力发展博客(BLOG)、QQ群,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训练共同体。我们正在努力使网络研修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3、立足实践,把练兵活动提升显成效。

大练兵活动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延续和深化,立足校本,立足实践,立足课堂,研修整合,以研促修。我们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提升全体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我们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主题化案例式校本研修模式,即以专题或案例为内容,展开多种形式的实效性研讨,一事一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实效性的研究,或出现问题后积累教训、经验,或预见性地提出假设,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理想化的解决。这一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提出研究问题(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思考解决办法(通过教师个体学习、教研组集体研讨等形式,形成反思确定解决方案)——实施验证(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施方案)——研讨交流(对实施效果进行专题研讨,就案例进行评述,形成具

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反思)。利用这一模式,我们成功地进行着实效性的训练,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上学期举行的阿城区说课比赛中,我校13名各学科教师中有12人获得了一等奖。在今年7月于新疆举行的全国“本色作文”说课比赛中,我校的马艳冰老师又力压群芳,荣获特等奖。本学期,我校9名教师参加了阿城区“育龙杯”教学比赛,有8人获得了一等奖。

7.基于学习的校本研修 篇七

当前, 我们对学习的认识, 往往简单地等同于培训和读几本书, 把学习孤立于工作、生活之外。还有, 不少教师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哪来学习激情, 哪能“乐此不疲”?审视众多名师的成长历程, 道路也许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对学习的执著。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教师的学习因此被赋予了浓浓的时代与专业特征。

二、对教师学习方式的探索

(一) 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

目前, 忙碌的日常工作和为了专业发展的学习在时间安排上矛盾重重。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可以解决这对矛盾。行动学习基于的问题往往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与学校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现实意义重大。对于问题的生成, 我们可以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主题;以年级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又有必要解决的问题为主题;也可以以正在研究的课题作为研究点等, 这样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探讨“如何小组合作”时, 有的以“课堂生成”课题作为研究方向;也有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进了课堂, 低年级对优化识字教学进行了研究。

案例呈现:

学校有一项课题《小学生动态+静态学习评价》在市级立项后, 我们尝试着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流程:观课→反思与学习→再观课→再反思→展示课。

观课:先选择一教师上课, 事先确定主题, 课题组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反思与学习:教师们进行分析, 认为在评价中主要存在着一些问题:评价语的缺乏、对评价功能认识的模糊等。教师们再集体学习了评价方面的理论和案例。

再观课:由两位教师引导两节评价活动课, 这次观课重点:观察反思与学习后的效果, 总结一些评价策略。

再反思:针对性有所加强, 评价语言丰富了。评价即时性较差, 还提出了分层次评价、多角度评价的策略, 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评价语。

展示课: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后, 由两教师上展示课。与会教师一致对他们在课堂评价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次对课堂评价方面的研究, 全组教师积极参与,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们学校的语文课上, 即时评价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两教师有关评价的论文获市一、三等奖。

(二) 基于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 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是一种社会活动。首先是作为社会合作的活动出现, 然后才是个体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之间的对话。正如弗莱尔所言, “藐视团队合作而独自行动无疑是自杀的最好方式。”

1.“同课异构”。作为一个共同体, 不同的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等许多方面也可以说尽显个人风采。这是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所以理解到的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不存在对一个人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于是, 每一位教师差异就是教学资源, 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基于这样的思考, 这学期我们开始尝试“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要求年级组选择同样的文本与课时, 通过个性解读, 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展示, 最后集中说课与评课, 教师之间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对于开课和观课的教师, 他们在比较研究中学习与完善自我。

2.“异课同构”。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 我们又在反思一个新的问题:面对不同的文本, 如何探求相同的课堂框架和相同的主题呢?学校开展了“异课同构”活动。各组根据在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重点、难点等确定教学主题。开展的教学主题有:数学组有学用结合;语文组有快乐识字, 读写结合, 课堂提问设计;英语组为快乐学词汇等。我们在“研”字上做文章。各组的操作流程:组内确定主题→独立备课→异课同构→教研组研讨→个人反思。这样把主题教学研讨与集体备课、问题研究等有效整合, 提高集体备课和研讨课的研究性、有效性。

3.学习型小组。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 往往是学校管理层布置任务, 教师很少思考自身愿景。我们共同的愿望就是:教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 学校即学习型组织。我们成立“学习型小组”, 提倡教师自愿参加, 它属于学校非正式团体组织, 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根据需要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等。我们尝试了读书沙龙、视频评课、文本解读、网上论坛等。教师在“学习型小组”活动中, 积极性高, 评价交流和策划时, 畅所欲言, 深中肯綮。在“学习型小组”中, 唤起了团队愿望, 实现了团队发展, 形成了团队文化。学校还购买了大量书籍, 或存于教师图书室, 或教师人手一本, 营造出了浓浓的读书氛围。

4.创建“教师博客圈”。学校为改进以往教师只上交材料, 缺少交流, 无法体现价值这一弊端, 建起了“北小教师博客圈”, 旨在借博客圈这一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鼓励教师及时反思, 写博文, 创设一种学习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每周一次回帖, 一次转载, 每月至少一次原创作品。校本培训的有关资料都上传到博客, 如上研讨课, 提前几天将教研主题、教学设计发到博客上。这样使听课教师有所准备, 研讨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加。课后, 又将反思发到博客上, 可以进一步研讨。又譬如, 这次观视频, 写反思活动, 让教师学习体会文章发到博客上, 促进相互交流。还有读书体会都可以上传。“北小教师博客圈”现有成员60多人, 访问量15000多人次, 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 基于案例的反思学习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更是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中小学教师没有高深的理论, 却有鲜活的案例。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即时反思。在备课本中要留有反思处。在平时, 做到“四个一”, 即每天学一点, 每次摘一点 (规定老师的摘记一学年不得少于16张) , 每周写一点, 每学期写一篇。从中选出优秀的摘录或心得发表在校园网及论坛上交流互动, 还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和反思评比活动。

我们还注重方法指导, 提升反思质量。我们经常组织学习, 以成功案例教会教师该反思什么, 可反思以往的教学经历、教学实践、意外事件等等。如2009年春季, 语文老师去温州参加了“温州之春”全国诗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回来后, 每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收获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书写了反思, 进行了交流。把特级教师组织教学的巧妙, 教学语言的灵动, 人文意识的渗透带进自己的课堂。近几年, 还组织教师到杭州、椒江等地听课学习。对每次听课学习, 我们都要求有反思, 有汇报。学校购买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名师光盘, 经常性开展“观视频, 写反思”活动。近几年, 学校多次举行了青年教师现场“观视频, 写反思”比赛。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提升了素养, 一篇篇论文在教师笔下流淌。近3年, 有2篇论文或案例在国家级发表, 有20余篇论文或案例在省、市、区级发表或获奖。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台州市示范班组, 语文教研组区二星级教研组, 4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坛新秀。

作为教师, 要打好学习这场“持久战”,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身愿景;作为学校, 应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 提供制度保障,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引领校本研修。

摘要:当前, 我们对学习的认识, 往往简单地等同于培训和读几本书, 把学习孤立于工作、生活之外。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教师的学习被赋予了浓浓的时代与专业特征。基于以上思考, 学校通过搭建教师学习平台, 主要开展了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 基于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和基于案例的反思学习, 引领校本研修。

关键词:教师,学习,校本研修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英语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0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