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共11篇)
1.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篇一
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总结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浸润儿童美好心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本续期我校的工作安排,我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国学竞赛系列活动,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分学段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丰富了校园文化,活跃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国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历时三个月,前期主要为全员准备阶段,我们按照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低年级以国学诵读、字词积累为主,中年级以成语积累、拓展运用为主,高年级以古诗积累、活学活用为主,加强日常的自主积累和班级共读,促进国学诵读氛围的营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全员达标的基础目标。
经过全校师生的积极准备,我们开展了择优选拔,分年级组织了国学诵读检测、成语积累检测和古诗过关检测,从每个班级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国学诵读系列竞赛活动。
12月初,低年级组我们开展“晨诵午读”展示活动,以我校校本课程所用的国学教材为主要内容,七个班的语文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优秀诵读小组,在年级内进行展示对比,互相学习,从诵读的内容、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考评,充分分享国学诵读的乐趣。
12月4日下午,我们开展了中年级“分享故事·传承经典”成语故事竞赛活动和高年级“腹有诗书·对答如流”的古诗诵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竞赛活动中,三四年级八个班各选出一位参赛选手,讲述成语故事。同学们有的伴着古韵悠长的音乐娓娓道来,有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生动表演,有的用自己极富表现力的声音动情演绎,许多成语故事引人入胜,带给大家丰富的启发,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高年级的古诗诵读竞赛由高年级七个班的代表队组成,每个班的参赛队员都能够积极准备,还请来了啦啦啦对为选手加油鼓劲。此次竞赛分为三个环节:旗鼓相当、选兵上阵和巅峰对决,由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进行考核,赛场上选手认真应对、积极应答,将自己对古诗的扎实积累和灵活运用充分展现,赛场上时而陷入沉思,时而举手应答,时而屏息静听,时而掌声雷动,选手们出色的表现将比赛不断推向高潮,展示了我校学生扎实的古诗功底和国学素养。
赛后,我们评选出各级各类的奖项,对参赛的个人和集体给予了点评和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国学诵读活动的扎实开展,为营造书香乐园增添一抹亮色。我们还将继续诵读经典,传承文化,让浓浓书香弥漫在校园里,暖暖文字洋溢在学生心中!
2.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篇二
(一) 研究背景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 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经典, 对于治学修身, 熏陶性情, 引导价值判断, 提升审美品位, 增强人文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承文化经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 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我们应该及时补救.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丰富诵读实践活动, 可以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世代相传,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二, 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 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 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 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否则, 一切的手段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三, 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思想单纯, 生活单调, 缺乏文化底蕴, 因此, 让学生诵读经典, 用经典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思想、智慧、人格、情感的基础,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第四, 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 让经典诵读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 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 成为一部独特的教科书, 是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新的发展点.开展经典诵读, 使经典的神韵、意境、声律如春风细雨, 滋润学生的心田, 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 有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不断地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 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 在小学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经典”教材,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归位, 又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研究现状
南丰小学创建于1935年, 是一所有办学历史、有文化传承、有创新能力的新时期乡镇小学.自建校以来, 学校一直重视文化建设.2010年秋季迁入南丰新校区后, 学校增加了校图书室的藏书量, 又根据教学楼的空间布局特点, 在楼内设置了书吧, 定期更换书吧内的书籍, 满足学生的需求, 每个班的图书角也日益完备.可是, 经典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学生对经典文化了解不够, 更谈不上熟练地诵读经典.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我校决定从低中年级入手, 进行“小学低中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教育家、老师已经高度肯定经典诵读给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与意义.他们认为: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 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 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经典诵读, 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 而且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 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及早让儿童“诵读经典”就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让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 成为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另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百万小学生参加“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经典诵读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学能力有好处.
三、概念界定
1.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所载为常理常道, 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 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 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本课题研读的主要经典篇目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道德经》等著作.
2.经典诵读:就是诵读中国文化经典, 教育我们的孩子要从这些经典开始.
3.小学低中年级:小学是初等教育的一个阶段, 在现阶段的中国, 是义务教育的前面六年.小学低中年级指的是小学的一至四年级.这里的“小学低中年级”专指我们南丰小学一到四年级的学生.
4.小学低中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研究:是指在我校小学低中年级中, 通过开辟经典学习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 诵读中国最经典的篇章, 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四、理论依据
1.经典诵读教育的“反刍”理论.经典诵读活动, 它的载体是经典, 它的关键点是诵读.诵读诵读, 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不求甚解, 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重要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因为, 人们比较年轻的时候, 是人们机械记忆发展比较好的时候, 也是外界刺激相对较少的时候, 抓住这一时机, 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他们接触一些人类最为优异的典籍, 是现代教育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经典以后, 我们成人最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 这是一份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 这是一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心血的等待.
2.《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儿童的经典教育, 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构, 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关系到新课改目标实现.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性, 增强原创力, 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 受到教育和启迪, 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五、研究目标
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恒久的, 构建了中华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经典诵读不是复古, 也不同于古代以经典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典诵读, 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 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 因此经典诵读的目标指向在“趣” (趣味、乐趣) 、“力” (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思” (思考力、判断力) 、“融”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 它的直接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 使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经典文章或诗词, 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 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 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 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 把学习经典和课堂教学相融合,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经典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经典、用经典,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 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文化, 形成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体系.
六、研究内容
1.小学生经典诵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2.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和策略研究;
3.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研究;
4.小学生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诵读实践, 运用反思、论证、总结、推广多种策略, 积累经验, 推广成果.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五种方法:
1.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 借鉴吸纳全国各地在经典诵读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筛选、整理、提炼, 寻找新的研究点, 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更高的起点, 更新的视角.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的不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不断修订实施方案, 提出新的具体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寻求现代教学与经典诵读之间的联系, 探索新形势下课文教学的新途径.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 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人文素养、道德情感、语言丰富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反思, 加深对经典诵读规律性的认识.
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的每一阶段进行及时总结, 推广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八、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课题指导小组的成员均参与苏州市和张家港市级立项课题, 具有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 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 阅读教学基本功扎实,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过获奖学术论文, 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 我校基本具备承担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与科研能力.
2.组织保障.建立课题研究组织,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并围绕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下设子课题组, 由学校骨干教师参加, 形成学校的研究网络.
3.理论保障.在方案制定前阶段, 经常性地组织课题组成员, 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 快捷、及时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信息.邀请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进行实地指导, 更新观念, 拓宽视野, 改进方法, 解决问题, 推进研究进程.加强横向协作交流, 积极与同类课题研究的学校或个人联系, 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 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4.制度保障.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制度, 例如科研奖励制度、科研队伍建设制度、教师定期科研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先进个人评比制度等, 强调科研管理.本课题还将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 实行上级领导分级管理, 并通过课题简报、课题组例会、课题成果定期自检、课题网站建设和维护等形式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与实效性.在整个研究进程中, 课题组领导将定期了解和总结进展情况, 根据出现的问题, 及时调整计划, 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进程.实验教师认真负责、努力攻关, 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
5.经费保障.本课题的研究, 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经费, 用于购买书刊、外出培训考察、聘请专家、编印资料等, 为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
3.经典诵读活动实践与探索 篇三
文化经典诵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未成年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通过文化经典诵读,可引领广大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那么,如何落实经典诵读活动呢?
一、活动教材
按照语言优美、易于诵读、启迪思想,表达内容弘扬真、善、美的要求,采取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来选择经典诵读内容。首先选自语文教材文本;其次选自新课程标准所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三是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推荐的有关内容;四是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推荐的美文。大致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道德经》、《离骚》和《庄子》、《老子》节选,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经典文言文及经典古文名句精选等。
二、活动方法
氛围熏陶,激发兴趣。营造浓厚诵读氛围是激发诵读举的关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墙报登载古典文摘选萃,在教育走廊、橱窗张贴通俗易懂的古诗文及名言警句,并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利用课前、课后、课间播放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层实施,循序渐进。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选择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离骚》等。采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方式,以老师导读、集体诵读等形式,每周固定开设诵读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促进学生每天都有新收获。
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综合运用“看”、“读”、“讲”、“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看”即经典上墙。在校园墙壁、楼梯台阶、教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地方贴挂经典诗文章句,随处可见,耳濡目染。“读”即经典诵读。每天见缝插针,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采取自读、对读、分角色读、接龙读等方式诵读。“讲”即讲经典故事。利用班级故事会、学校故事会,让学生把经典中的故事讲出来,并进行点评,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赛”即摆竞赛擂台。定期举办班组、年级或全校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寓教于乐,运用创新。积累理解是基础,运用创新才是落脚点。鼓励学生手写我心,笔抒我志,畅所欲言,自由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童谣、小故事,配上优美的音乐,制作成韵律体操,让学生真正把传统经典读起来、唱起来、讲起来、用起来,达到既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接受教育的目的。根据养成教育的特点的要求,组织学生创作上课谣、学习谣、安全谣、卫生谣等系列童谣。通过读、写、唱童谣,活跃思维,丰富知识,训练语言能力,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活动启示
在经典诵读中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把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高尚道德品格的熏陶,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薪火相传,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经典诵读活动提高了未成年人的人文素养。诵读文化经典,无异于赋予未成年人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对于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塑造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经典诵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不仅学会了许多名句、名篇,而且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促进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经典诵读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推进了和谐文明校园建设。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教师和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四、活动探究
怎样使经典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经典诵读活动,提升人文素养,是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们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探索方向:
(一)充分利用網络资源,在更高领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活动,使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不断完善校本教材,使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深化。
4.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四
导读:本文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准备了以下内容“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教师利用班会、早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的安排,要求班主任应有效利用班会、早自习等开展经典诵读。语文教师应结合自身课程安排,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确保诵读时间。
3、措施方法到位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以比赛检验成效。为了更好地检验诵读成果,巩固和激励诵读活动更深入地开展。我校于X月X日上午在教学楼教学楼前举行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大赛活动。各班级踊跃参加,将经典诵读和音乐、演唱、表演等融合一起,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中华经典美文的独特魅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板报等,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用的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校的《吟经典、塑我少年品格;立志向,筑我大国梦想》在本次经典诵读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大赛第一名。同学们饱含激情,通过背诵经典名作,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了全体同学们更加积极背诵经典。通过活动将传统文化通过多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激发学生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5.双槐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五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光大,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诵读经典,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国学手抄报展览。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班级开展一次“诵读经典,讲国学故事”的演讲活动,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让学生畅所欲言。
(3)读一读:固定一周拿一节早读进行经典的诵读。开放图书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听一听:每天清晨和中午午餐时间播放国学经典朗读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6.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六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晨会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制定学校经典阅读方案
(1)、每学期伊始由教导处制定统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各年级的古诗诵读篇目。并在学期末对古诗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2)、向各个年级推荐经典阅读篇目。
(3)、各学段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
低年级:以童谣、童话故事为主,展示形式为童谣传唱表演、讲故事比赛、编演童话剧等;
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故事会、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
高年级:以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课本剧表演、征文、知识竞赛、自办小报等。
3。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一)、一天“四诵读”。
1、晨读: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集体诵读诗文,一周背诵一篇经典诗文。
2、午读:每天中午收听广播,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诵读寓意小故事或朗读经典诗文。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
3、路诵:每天中午、下午放学,以班级为单位,齐背诗文,走出校门。
4、夜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
(二)、用好“两课”。
1、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作为经典诗文诵读辅导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少先队活动将诵读经典诗文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7.幼儿园诵读活动的实践及体会 篇七
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诵读方式和不同的诵读者
幼儿年龄小、经验有限, 大多数不能很好地理解所读作品的内涵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而在听成人诵读时, 由于成人能够通过语调、诵读节奏的变化, 以及丰富的表情、动作等, 对作品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阐释, 幼儿则可借助多种感官感知作品内容, 体验作品蕴涵的情感, 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充分发挥诵读的功能, 我们采取了在一周内安排诵读同一内容, 由带班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诵读示范、诵读引领的方式。除教师的诵读引领外, 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每周都请一位家长志愿者为幼儿进行诵读。由于诵读声音的不同, 不同诵读者对文本理解角度的不同, 对作品的处理不同, 因而给幼儿带来的感受也不同, 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对诵读的兴趣。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诵读内容
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之小班幼儿都有了长足进步, 给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诵读内容, 可增强他们的诵读兴趣。为此, 我们为幼儿选择了与本园主题教育内容相吻合的诵读内容。如, 《赞美教师》《我是中国人》《金鱼与渔夫》《指鹿为马》《凿壁借光》《盲人摸象》等。丰富多彩的诵读内容, 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也促进了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
三、引领幼儿诵读的策略
1. 幼儿喜欢反复倾听教师或家长诵读某一作品绝不是一种无意义的随意行为, 而是其心智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重复诵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此, 我们采取了相应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促进他们的发展。首先, 我们认识到, 成人的重复诵读对于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视幼儿对所选诵读作品的需要合理安排重复诵读的时间。如, 有的作品为幼儿诵读一周后就结束诵读, 有的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其次, 满足幼儿通过不同形式感受诵读作品的要求。如, 进行分段诵读、在诵读中加入角色表演、运用不同语调诵读等,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诵读的重复形式。再次, 在重复诵读某一作品前, 教师都要对幼儿的阅读水平及其所读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重复诵读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最后, 利用多次诵读的过程, 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增强他们诵读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示范诵读是教会幼儿朗诵的主要手段。教师在示范诵读时必须要有感情, 诵读要具有感染力, 注意用愉快欢乐的情绪, 生动形象的语言, 亲切和蔼的态度及对所诵读内容的喜爱之情去感染、影响幼儿, 且每次示范诵读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应各有侧重点:或引起幼儿对诵读内容的兴趣;或结合肢体语言帮助幼儿感受、理解诵读作品的内容;或引导幼儿朗诵、记忆。
3. 引领幼儿诵读时, 我们主要采取让幼儿跟着教师念整个作品的方法, 如遇篇幅较长的诵读内容则让幼儿采取分节跟念的方式。在让幼儿跟着教师念的时候, 起初, 教师大声念, 幼儿小声念, 念过几遍以后, 教师则小声念, 幼儿大声念。不知不觉中幼儿就能进行独立诵读。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不断变换诵读形式, 把全体幼儿齐声诵读、分小组诵读、教师和幼儿交叉诵读等形式结合起来, 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诵读兴趣。待幼儿基本熟悉诵读内容后, 则让他们边表演边诵读或分角色诵读。
4. 为了让幼儿在读中有所感, 读中有所悟, 我们注意运用不同的语调、语速、音色表现所诵读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反差。如, 在诵读童话诗《金鱼和渔夫》时, 对于憨厚老实的渔夫形象, 我们用低沉、平和、节奏相对缓慢的言语来表现, 对于贪婪的老太婆的形象, 我们则用尖利、节奏相对较快的言语来表现, 对于善良、美丽的金鱼姑娘的形象, 我们就用甜美、温柔的言语来表现。这种诵读方式使得所诵读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让幼儿在不同人物形象的深刻感受中逐步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8.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篇八
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突破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封闭的语文课程观,使语文课堂呈现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更可喜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因为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校几年来坚持每天让学生利用早自习、语文课前3分钟和课外时间读20分钟我校的校本课程《经典启蒙诵读》。几年下来,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丰厚。最明显的表现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以往不读经典的同龄学生大得多。过去我们的学生没有读经典时,虽然学前有部分学生也识一些字,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认识的字主要是一些简单易记的汉字或经常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汉字。而读了《经典启蒙诵读》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就突飞猛进。过去我们的老师在教一年级的学生认字时觉得很困难,一节课下来,能完全把老师教会的10几个生字认下来的学生没几个。但自从我校开展读经典活动以来,一节识字课上完,全班有70%以上的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本课所学的生字。因为认的字多,所以,学生课文就读得正确、流利,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是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在朗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我校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参与了几年的读经活动后,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名言警句、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的丰富,而且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读经典让他们学会了许多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很多学习的规律,所以,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他们不但能轻轻松松地读懂课文,而且能在朗读中体悟出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天天吟诵,学到了有关天文、地理、历史及文化各类知识,长期的吟诵,加强了记忆力,提高了背诵力。过去一篇课文几天才能背过,如今一节课就能熟读成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背诵一首诗。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习作中会经常出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不少学生在自己的日记和习作中,已经能很自然地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圣人名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对人对事的看法。
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爱动脑、动口,懒得动手。但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中高年级的学生学到了不少学习的方法,懂得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道理。语文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是敷衍了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家都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并从中汲取营养;读书写字时,“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了他们的座右铭;语文测试中,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时,就会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来勉励自己;在偷懒不想完成作业时,“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来勉励自己做该做的事;在课外搜集语文资料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又成了他们最好的指导老师……
总之,经典诵读活动,不但已深入人心,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3]GHB0417。
参考文献:
杜庆华.语文教学中背诵指导的技巧[J].学苑教育,2013(17).
9.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 篇九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1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文化素养、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为学生“知礼仪、识交往、明孝悌、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大力推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倡导践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修身观,师生共同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观,更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奉为圭镍。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下,学生谈吐儒雅,文明守纪,勤奋自强,乐于助人蔚然成风。拾金不昧,扶贫济弱,尊敬师长成为了校园的常态。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教育的内涵和活动面,培养了学生健康而坚定的心理品格。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2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3
学校根据11月份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于11月18日举行了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比赛活动,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高、中、两个年级段进行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班选手都做了充分的赛前准备,比赛场上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振奋,或抒情朗诵,或激昂高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每一篇文章的深刻内涵,给人以浓浓的情感熏陶和美的享受。通过比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学习热情和朗读水平,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从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微笑中,看出这次比赛实现了“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预期目标。
通过紧张的角逐,六年级二班的李莹同学、四年级的李玉婕同学分别赢得了高、中年级段的第一名,同时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4
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推进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深化中小学生“我在祖国怀抱中快乐成长”主题活动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朗读的水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氛围,做好从化市温泉镇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的准备,9月22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一至六年级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9月28日下午,五(3)班参加了我镇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对本次活动,我校教导处和语文科组非常重视,提前拟定方案,做好准备,经过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认真准备,校园“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当天下午,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各班精彩的表演可谓其招百出!现对我校开展本次小学语文中华经典美文表演比赛活动总结如下:
全员参与,发动面广。这次活动,以自然班为单位,人人参与,起到了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朗读水平的作用,为学校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第2周开始,学校领导及时布置,认真筹划,各语文教师在认真研究、认真筛选的基础上,均制定各班的诵读读内容,既有我国传统的古典诗词,也有近现代的优美散文;既有赞叹祖国壮丽山河的,也有说明哲理的。总之,内容丰富多彩,歌颂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师生同台献艺,共同进步。每个班都有老师积极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大家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的师生关系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
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朗读的水平。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他们以优美的语言为大家诵读了名家们脍炙人口的传世美文,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参与,提升了小学生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修养,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但是,我们毕竟是农村小学,因为条件限制,语音存在一定缺陷;其次部分孩子对于朗读的自信心尚未充分培养出来,表现为整体的不协调性。此外,老师的音调,音准,朗诵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仍有个别年级组的展示还停留于齐诵诗文,形式上略显单调。
比赛虽已结束,但经典诵读活动还应继续,因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根基,是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少,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学习语言能力强,通过诵读文化经典,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讲话稿5
为期一天的仙桃市第一届小学英语朗诵比赛在仙桃小学圆满举行。很荣幸我的学生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仙桃市教科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给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和离不开仙桃小学的全体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与关心,也离不开各位家长和学生支持与勤学。
下面就如何去辅导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1、尊重人格、奉献爱心,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信其师,尊其道,喜欢你,亲近你,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辅导。
2、从学习、生活上去多关心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活动,交知心朋友。
五、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但教学有教法无定法,理想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比赛前的辅导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合理的安排时间
分层次辅导:先复习单词;其次四会的句子;再次文章;最后总结和归纳了30个看图回答的句子。
七、以多听磁带为主。
10.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
9月中旬,蚌埠市蚌山区蚌山小学以“迎中秋 诵经典”为主题开展了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对诵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和提炼,于9月23日,向全区进行了经典诵读展示。本次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与会来宾和部分家长先参观了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展板,对一至六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接着,在王莉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各班级门前的文化墙布置,感受了学校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然后,参观团齐聚学校会议室,听取了张俊主任的专题经验介绍,欣赏了各年级精心编排的诵读节目。最后,蚌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方面的做法和取得了成绩进行了赞赏。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味,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
11.对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同时,还有许多新鲜的思想,新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过去的那些经典之中,还要让我们的学生接受那些所谓的经典,这是不是有点背道而驰、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呢?就语文教育来说,这样的诵读经典活动,究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多大的作用呢?这也还是个问题。语文素养的核心和根本是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的公民。这种闭着眼睛,诵读经典的活动鲁迅早就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而现在我们还要拿来作为我们的法宝使用。社会生活是发展的,语言是发展的,我们还守在传统经典之中,走不出经典的阴影,我们又如何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呢?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是要我们的学生放出眼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吸纳,进行消化吸收。绝不是躺在经典之上,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背诵一通,就算完事。
我们生活在当下,我们的学生也生活在当下,无论是其语言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与当下的文化生活有关。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认识都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离开现实的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依托,失去了我们学生赖以学习语文的根基。语言是生活的土壤中开出的最美的花朵,语言离开生活这个土壤,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可能性。我们中国文化传承五千多年,中国文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代作家都是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一代人,尽管他们的作品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但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印痕。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认识,他们的情感等都具有民族文化的印痕,因此,无论是现当代作品的学习,还是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都具有民族文化学习的性质。而且,现代作家的作品因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更能够让学生学习接受。当然,我们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上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下的中国文化。但是,这种学习绝不是背诵《三字经》这样的所谓的经典,而是对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学习,是对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学习。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气候,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的。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后现代,我们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理论,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现代后现代的元素,但是作为普通的国人来说,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有民族文化的根存在,他们的血管里还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民族文化不仅仅在经典诗文之中,更包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包含在民族文化心理之中。尽管我们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言文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这只是表象的东西。语言文字只是一套符号系统,符号下面的思想情感,认识事物感受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试,这是国人所特有的。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背诵经典,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从经典中吸取力量,汲取营养,获得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他们从经典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润泽,更可以开拓他们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眼界,使他们能够用国人所特有的眼观来看世界,来认识事物。而《三字经》这样的东西,既没有文学性而言,也没有思想性可言,刻意拿《三字经》这样的所谓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来进行道德训诫,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语言是发展的,作为活化石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语言文字,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学习。汉语言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与传承。学习语文既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是对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学习。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深深植根在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自觉。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了五千多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汉民族文字又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民族文字之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信息。我国对语言可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国人起名字算命等都需要从文字解读,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对语言的解析,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感受民族文化心理,体验古代人民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汉字的学习具有多重功能。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形的记忆,也不能仅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字形,而应该从根本上,从文化上来理解识记字形。
汉语言文字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汉语只有短短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现代汉语与古代语言文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认识现代汉语言文字,就必须要结合古代语言文字,就要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上考查语言,从字形结构上体会语言的魅力之所在。许多古代的语言文字还活在现代文本之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语言文字的来历,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既要体会文本的内在的思想感情,又要让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与历史的久远。汉语言有丰富的成语,这是语言的活化石,成语里面既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有丰富的智慧经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扣住成语的这种特点,既可以开拓课堂教学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将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不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的学习和使用,而是对包含在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的学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交流和交际的工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记载了许多民族的东西;语言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种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东西。因此,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这种工具,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语言文字的组合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从思想上、感情上认同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达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目的。因此,语言教育既是语文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而且也只有进行文化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将语言学到手。
前一段时间,因为人文性的提出,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理论研究者只是在人文性上下功夫,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人文性,把学生人文性的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高声叫嚷要语文回归人文。其实,人文性不需要回归,人文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也是语文课的一种属性,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不需要回归人文的,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身就离不开人文。传统的语文教学不是因为高扬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语言性。何以这样说呢?因为传统的所谓的语言学习,只是对语言符号的学习,而不是对言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对语言的一些规则的学习,虽然这样的学习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不是根本。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实践,既有对文本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有对语言背后的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还有对作家的对生活认知的体验和感悟。言语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生活,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就必须从生活中来学习,既要观察生活,获取对所要描写的事物的感性的认识,同时还要深刻地理解生活,获取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只有这两者结合,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与把握语言。汉语的词语组合规律,文字的组合规律中都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心理,都有着民族的思维习惯,都渗透着民族的东西。言语的实践活动,既是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对民族思维的习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必然是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伴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增长。
因此,语文的民族化教育不是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民族教育,它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最生动具体的体现。民族教育或者民族文化教育其实就是我们语文教学遵循汉语言文学的基本规律,遵循汉字的基本规律,找到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我们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在进行民族语文的教育。
【小学诵读社团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宏伟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07-16
连山区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07-24
小学每日诵读活动方案07-12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10-29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07-18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目录10-03
小学班级经典诵读稿10-31
诵读经验活动总结07-24
童谣诵读活动总结08-23
小学生经典诵读材料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