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高中记叙文

2024-10-27

礼物高中记叙文(11篇)

1.礼物高中记叙文 篇一

圣诞节傍晚,小学生“胡乱想”在家做作业。老师安排的作业很多,胡乱地头晕,想睡觉。

突然,圣诞老人来了,他想胡说八道:“我给你机器人吧!”说完之后,它消失了,留下了一个机器人。我想对机器人说“机器人的哥哥,能帮我做作业吗”机器人回答:“不行。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他又问:“我把你身上的汽油装满了!”机器人摇头。妄想还不放弃,拿出外国巧克力说:“请吃巧克力。”机器人仍然坚定地说:“不行。”如果你不帮说:“如果你不帮助我,我会让我父亲拆除你。你知道我父亲是世界闻名的世界现代高智商机器人之父--妄想博士。”这一次,机器人开始害怕,说:“那个......太好了。太好了。只要你保护我的生命,我一定会写作业。”胡乱地想着这个眉毛笑了。“那么,完成作业。我们之前说的加汽油,吃巧克力的约定还算数。”所以机器人跑到椅子上,拿起算术迅速开始练习。过了一会儿,很多练习题都写完了。胡思乱想也遵守前面的承诺,准备带机器人加油。但是,刚想站在椅子上,机器人就消失了。他又看了作业本,上面空着,完全没有字迹。

看到这本白色的笔记本,想让机器人写作业,那只是懒人想要的想法,对待学习,不能马虎。

2.礼物高中记叙文 篇二

一.初步设想

按照人民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之一《写作》的总体要求, 高一的写作任务核心是复杂记叙文之叙事能力的养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我们将复杂记叙文的叙事能力的养成细化为:1、叙事的隐显2、叙事的曲折3、叙事的呼应4、叙事的错综5、叙事与描写6、视角与人称。

高中记叙文低幼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也为了有别于初中记叙文教学, 所以, 高一记叙文教学准备研究复杂的记叙文。高一下学期着重研究叙事能力的养成。

所谓复杂的记叙文, 即在一个貌似简单的故事中, 还隐藏或暗示着若干个故事和其他丰富的内容, 这些东西需要通过文中的蛛丝马迹, 借助读者的想象得以呈现。这些隐藏的故事和内容对丰富文章内容、扩展文章背景、深化文章意义、增添文章魅力都有作用。总之, 使文章充满张力。

叙事的隐现, 就是指作文既要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要包含更多的内容, 也就是要符合“冰山原则”, 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要比说出来的多得多。

叙事的曲折, 是指叙事要注意悬念、转折、发现、摇摆, 甚至峰回路转, 出人意表。

叙事的呼应, 就是指在结构上要注意伏线、照应, 在文章的适当部位点染、暗示。

叙事的错综, 既是指明暗的线索交杂、故事内容穿插, 又是指人称变化、视角变化、语言变化等。

叙事与描写, 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怎样随文章内容和写作要求合理使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学生困惑的问题。尤其不会描写, 不知道怎样与叙事结合, 怎样化记叙为描写。

人称与视角, 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写作问题, 是随现代小说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在高一研究这个问题, 是为了引导阅读, 并试图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是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的与时俱进的一种考虑。

二.深入讨论

初步设想交给全组讨论, 并及时收集了反馈的意见。这些意见归纳起来是:

1.高中记叙文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低幼化”。体现在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各个方面, 并不仅仅是叙事的技巧、叙事能力的不足。只从叙事的技巧、能力角度研究高中记叙文教学, 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2.这六个方面, 涉及到写作的专门技巧, 有些过于简单, 比如“叙事的呼应”, 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有些过于艰深, 比如“叙事的隐现”和“叙事的错综”, 这是很高的写作技巧, 不属于高中作文教学普遍的教学要求。有些又过于超前, 比如“视角与人称”, 虽然教材或者课外阅读会涉及这些技巧、知识, 但并不是高中作文教学能够解决的问题。

3.高一学生的生活范围小、生活阅历浅, 他们的直接经验是比较有限的`, 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分析、认识、表述能力有限。这样就必须强调积累间接经验, 强调借助语文学习、课外阅读、校外体验、活动参与等开阔视野, 增加见闻, 促进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作文教学。具体到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内容, 就不应该局限于技巧、能力的养成, 而应该在如何解决“选材低幼化、立意浅薄化、构思雷同化、表达贫乏化”上下功夫。而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如何让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深化。

4.文章以内容取胜。许多短小精美的传世名作, 并不是技巧有多么高超, 故事有多么曲折, 往往是简单的故事, 平淡的故事, 却有深厚的内蕴, 动人的力量。而这些内蕴和力量, 来自于作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切的观察和感悟。如果舍弃这些重要的方面, 而只研究技巧、能力, 是否本末倒置?

5.高中作文教学, 要紧紧抓住“深化”这一点。何谓复杂记叙文?就是在文章的任何一个方面深入下去, 见人所未见, 思人所未思, 悟人所未悟, 言人所未言, 这就是复杂。与其说, 高中作文要写复杂的记叙文, 不如说, 高中作文要写比初中深入的记叙文。所以, 与其研究如何写复杂的记叙文, 不如研究如何写有深度的记叙文。复杂, 不如深化。

6.“低幼化”是高中生记叙文最大的问题, 是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综合表现, 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低下、情感感受能力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孱弱的现状。要正视这一现实, 并着手进行研究, 分步探索, 分类解决。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牛鼻子, 也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7.原方案的亮点是, 提出了高中作文记叙文教学立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基础上怎样突出高中作文教学的特色的问题。高中作文教学不是初中作文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强调,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作文能力, 特别是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不完全是一个线性正态发展的过程。作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 更准确地说, 作文是人的成长史, 特别是心灵成熟史。只有牢牢把握人的成长这一主线, 才能让高中作文教学教到学生的心里, 才能让学生写出从心里流出来的故事和情感, 而不是挤出来的微笑与眼泪。

三.修订更正

高一下学期作文教学研究内容 (修订稿)

主旨:如何写有深度的记叙文

内容:1.烛照的目光, 广阔的视野 (选材) 2.独到的体悟, 缜密的思考 (立意) 3.曲径通幽处, 新奇扑面来 (结构) 4.你的语言, 你的味道 (语言) 5.弦外有声, 言外有意 (隐现) 6.不同的人称, 不同的视角 (现代)

阐述:

1.记叙文记叙的内容, 应该是学生习见的、日常的, 并不追求险怪、诡谲。但与初中记叙文写作相比, 要求将平常的故事写出独特的味道来。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对自己确定的写作内容, 用新的目光来审视和探究, 在新的视角下看看这些以前写过的生活, 有了哪些新的感受、体验、觉悟。这个新的视角, 就是学生的人生体验、思想进步、感情深化。当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增多, 生活范围的扩大, 兴趣爱好的广泛, 阅读经验的累积, 视野也在不断的扩展, 选材的广度和自由度也在扩展。这两者的结合, 就是高中作文选材上的深化。

2.同样的生活内容,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体会是有差异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 每个人的体验也会有差异。作文就是要求我们把这些差异写出来。这种差异就是独特的体验。能不能体会到这些非常个人化的体验, 能不能叙写出这些体验, 是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 在作文时, 能否用细致生动的语言, 写出自己隐约缜密的独特感受, 则是更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指导、批改、讲评、复写等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和纠正。

对自己独特感受进行体验和分析的过程, 其实就是立意的过程, 就是决定文章立意高下的过程。对于高一记叙文的立意, 相较于初中记叙文的立意, 这样一个过程, 就是立意的深化。

3.记叙文要求写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学生的困难在于, 不清楚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往往只按照线性逻辑平铺直叙一个庸常的故事, 所以表现在内容上, 就是大同小异, 陈陈相因。表现在情节上, 就是索然无味, 读头知尾。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推演的, 情节则是作者写作时设计的。故事的推演是事实, 不可更改。情节则可以安排、穿插、重置, 可以单线发展, 也可以多线并进, 还可以交缠推动。所以我们无法创造故事, 却可以设计、改变情节。初中作文一般只要做到故事和情节的一致, 故事和情节是等同的。

在初中作文写一个完整故事的基础上, 高中作文在情节上的深化, 就是要在情节上学会各种叙事的技巧, 比如明暗线索、倒叙、插叙、巧合、悬念、发现、转折、摇摆、隐现、人称、视角等等。

4.语言是作文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学生作文语言单一化、学生腔的背景下, 我们只能就学生语言的个性化做一点探讨。从这个角度入手, 可能比较能够改变现状。我们强调“你的语言, 你的味道”, 重点是“你的”。“你的”, 就是要求写出你的日常语言, 你的文学语言, 你的个性化语言。在教学实践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有创造性地表达。

初中作文教学对语言的要求, 主要是规范、准确, 高中作文在语言上的深化, 就是更强调个性, 强调在个性表达的基础上, 形成一点个人的味道。

四.反思检讨

如何确定高中记叙文的研究内容, 如何确定高一下学期记叙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经过了一个认识的过程。从最初确定的“复杂记叙文之叙事能力的养成”, 到“如何写有深度的记叙文”,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修改、确定。

“复杂记叙文之叙事能力的养成”这个主题, 有其优点, 它提出了“高中作文记叙文教学立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基础上, 怎样突出高中作文教学的特色的问题”, 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不是初中作文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强调,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养成和发展”的思路。但过于专门化, 过于艰深, 很难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有效解决。

3.高中记叙文写作“三有” 篇三

高中记叙文写作一直是个难点,不少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还停留在初中生的水平上,如何较快地提高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将从记叙文写作中做到有鲜活材料、有精巧构思、有真挚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记叙文 鲜活材料 精巧构思 真挚情感

高中生从初中走过,但将近一年的作文教学来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是特别明显,许多高中生的作文水平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徘徊,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才能迅速提高高中生的记叙文水平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以期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有鲜活材料

这里的有材料是指学生在写作中的选材,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压力,目前大多数学生的高中生活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这必然造成了学生写作选材中出现单调、千人一面的情况。既然高中学生的生活圈没法改变,我们应当教学生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有价值、新意、深意的材料来。高中记叙文,显然已不能满足于把一件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完整,如果学生的写作还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即使故事叙述得再清晰完整也还是不能满足高考记叙文写作要求的。学生的习作中应当让所写事件承载着其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关注、认识及思考,展示其思想变化、成长、升华的过程,其实,生活中的事例比比皆是,只要懂得去细细挖掘,哪怕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

如一篇以写“早”为题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以早睡早起、早恋、早成名三个板块进行写作,在早睡早起板块中,考生直接描写自己高中的住宿生活,把这些日常生活刻画的入木三分、摇曳多姿,如“女生宿舍起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被窝半遮面。一個个慵懒的容颜,睡眼惺忪,脸上的两抹红晕还意犹未尽。”等等。在早恋板块中,考生描写自己对早恋的认识话语可谓深入人心,如“老师说早熟的果子不好吃,以此告诫同学们不要早恋,这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疯长的水草,漫过心脏,漫过胸膛,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心房。

这样的材料的选择,完全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出发,描写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到位,个性化十足,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二、有精巧构思

古人云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笔者所教的学生的在日常习作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文章只是满足对一件事情的平铺直叙,他们作文中基本上能把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完整,这显然达不到高中生作文的要求,高中生的写作如果还停留在对一件事的平铺直叙上,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如果平铺直叙,就如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一波三折、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必然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好的构思必然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把一件事叙述的与众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技巧,如可采用倒叙的手法,这样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波澜,也可以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还可以制造误会掀起波澜等。

如一位写关于手机的优秀作文,文中主要写一家人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直到主人公的爷爷哮喘病复发,全家人才从手机的世界里解脱出来,开始坐在一张桌上吃饭,交流情感。但小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进行了精心的构思,设置了多个转折点。首先,他描写了一家亲戚朋友在过年时玩手机的画面,大家都低头摆弄着手机,可谓手机按键之声不绝于耳,此时,爷爷想喝茶就让他这个孙子倒茶,由于他心在手机不小心把水洒到了爷爷的身上,这是爷爷有点生气,脾气没爆发,这是一转。其次,他继续玩手机,不理爷爷,爷爷很生气,脾气仍没爆发,这是二转。再次,他父亲要爷爷让座位,因为他父亲的手机没电了,需要插座充电,这是爷爷更生气,但脾气还没爆发,这是三转。最后,,爷爷想搞活气氛,就说电视节目很好看,但大家依然低头看手机,不理老爷子,这时老爷子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气得哮喘病发作,直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手机中解脱出来,开始重视亲情的交流。

此篇习作的作者就对文章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情节的设置也是一波三折,很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自然会获得好评。

三、有真挚情感

这里所说的有情感是指作文中所写的是“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不胜枚举。高中记叙文应该所书写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叙说一件事情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描写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书写,而应该用“心”去描写,用自己的真情去打动他人,感染他人,让读者与自己同喜同伤,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实感倾注于所述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

如一篇以写“踮起脚尖”为题的高考优秀作文,考生先写自己的家境困难,但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自己的尊严,不满的是父母早出晚归,即使周末一家逛公园的时间也没有,但一次在等待父母归来的深夜,作者体会了刻骨铭心的父母之爱,父母为了不打扰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开门的声音以及走进家里也不开灯的种种小心翼翼的举动让儿子潸然泪下,如“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可见,作者是用“心”去描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默默付出,感情真挚动人,其情感如潮水般慢慢积蓄,一寸一寸,渐渐涨满大堤。阅读这样的作文,我们也心有戚戚焉。

4.礼物记叙文 篇四

他时常穿着破旧的脏衣服,一脸疲惫地整理着推车上的东西。对门的一个好心老太太知道吕伯伯生活艰难,经常给吕伯伯送毛巾和水,还帮他擦汗,吕伯伯一直对老太太抱有感激之情。

一天下午,我从学校回来,看见吕伯伯拿着几袋东西在跟过往的邻居说着什么,很多人却用厌恶的目光看着他。吕伯伯见我走去,把一袋东西递给我,我一看,原来是饼干。吕伯伯笑着说:“小朋友吃盒饼干吧,今儿刚去换了钱,想到大家平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就给买了饼干表表心意,可他们说我脏,不肯吃!”

我拿过他递来的饼干,他帮我将袋子剪了个小口子。我咬了两口饼干,他问我:“味道咋样?”“嗯。”我点点头,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5.礼物记叙文 篇五

去年画画班期末时,每个小朋友都收到了称心的礼物,而我因为有事没去学校,所以没有收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怀着失落的心情回到家,妈妈过来对我说:“怎么了?怎么垂头丧气的?”我尴尬地说:“其他小朋友都得了期末小礼物,而我没得,所以……”“呜呜……”我哭了起来,妈妈过来安慰我道:“宝儿,你想想,其他人拿走的都是你不喜欢玩的玩具,老师给你留下的玩具,才是你平时最喜欢玩的。”听完妈妈的话,我心里突然闪过了一道彩虹。

终于等到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我兴奋不已的来到画画班,老师拎着一个袋子满面春风地走了过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哇!”我惊讶地大叫起来,“拼装玩具。”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星球大战。老师突然说还有一个,我心想:我今天真是好事成双呀!老师带我来到了客厅,双手从背后掏出了一个摩托车型的盒子,我摸了摸头,邰老师这送的是什么呀?只见邰老师点开一个按钮,盒子打开了,是文具盒,我激动地流下了泪水。邰老师为我擦去泪水,笑着说:“我相信你今后一定能画出更好的作品。”为了感谢邰老师,每次上完画画课我都帮她拖地、扫地、收拾东西……

6.礼物高考作文记叙文 篇六

当时我非常小,但有着和现在一样的个性,可以这么说我那时候没看过多少书,所以看起书来总是不分时间的看下去。外婆家很穷,真的很穷。米不是一袋袋买的,而是到吃饭时,算好每个人要吃多少,然后到粮店打回来的,外婆说,一袋袋买太贵,我们自己去打还不是能吃上饭吗。我当时年幼,十分的不懂事,每天都缠着外婆买这买那,每当这时,外婆那满是皱纹的脸都会缩一下,然后不论在干什么,她都会放下手里的活,把那有点干的眼睛闭上,然后她拍拍我的小屁股,让我自己到外面去找小朋友玩,这样我依然很高心,因为蹦蹦跳跳是需要耗费体力的,而累了固然会多吃饭,所以外婆一般不给我出去玩的。

外婆对我许过诺,到了我生日那天,我要什么礼物她都不会推脱,我当时真的很兴奋,在生日的前一个星期我就开始想着要什么礼物。终于到了生日那天,没有大蛋糕,没有肯德基,没有很多人,就一块小小的生日蛋糕和外婆。吹过蜡烛,许了愿,吃了蛋糕,我转向外婆,向她索要生日礼物,外婆拿来一本厚厚的书,交到我手上,那是一本《格林童话》,外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这书是盗版的,不过也还能看。”我走进房间,那书上的错别字,都被外婆用笔,一笔一划的改过来,我大吃一惊,扑倒在床上,痛哭流涕,泪湿枕巾,那天我长大了许多。

7.升格:高中学生记叙文达标的抓手 篇七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十篇记叙文,不如改好一篇记叙文,“这一篇”改好了,学生从中得到了写作的启发,为写好“下一篇”文章打下基础。“这一篇”改好的过程,即升格过程。由写好“这一篇”到写好“下一篇”的过程,也是升格的过程。

高中记叙文升格,就是在教师的激励、引领下,学生根据记叙文写作标准,对所写记叙文中的不足加以修正、打磨,从而使所写文章达标。其内涵包括: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升格。由此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得以提高。高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有明确的要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那么如何升格,才能让学生写的记叙文达标呢?

一、系列训练,立意升格

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基础来构建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写记叙文立意不深刻,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在“认知——实践”的反复中,认知水平才能提高。桑代克的“试误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学生记叙文升格的过程,就是寻找“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防止“错误”,进而提高认知水平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几句话意思是,常担心文章构思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担心写出的文章与构思之意还有距离。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发,写好文章要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物”到“意”的转变,即从客观的事物、生活到作者的主观情感、认识的转变。二是由“意”到“文”的转变,即作者的主观情感、认识到文字表达的转变。这就告诉我们,记叙文升格就是由“生活”到“立意”到“文字表达”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跨越,都能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

因此,记叙文立意升格可借助作文系列训练,从写好简单的记叙文过渡到写好复杂的记叙文,从而达到目的。简单记叙文,即写好一个人的一件事,表达一种情感。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具体的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一件事,能清楚地体现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写出事情的波澜,写出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如,江苏一名考生在《人与路》中,记叙了爸爸为女儿扎辫子的事情,以及“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开了我们,于是父亲便挑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责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起床做早饭。我端个凳子,坐在院里让父亲为我扎辫子。父亲的手又大又糙,扎的辫子让我没少被伙伴笑话。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说:“爸,扎辫子太麻烦了,还是短发省事。”父亲从我眼中读出异样,顿了半晌,说:“没事,爸会为你扎好辫子的。”

谁知有一次,我发现父亲正聚精会神地用玉米须练习扎辫子。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我悄悄走开,没敢打扰父亲。后来在镜中看到我的辫子,我就笃信,这是世上最好看的辫子。

这几段文字,一人一事一情,写得相当成功,堪称典范。

复杂记叙文,围绕一个中心,刻画多个人物,记叙多个事件,在中心的统领下,理清人与人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剪裁,详略得当地排列,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学生写《今又春节》,围绕这个与以往的不同春节这一主题,写了以下几件事:一是自己对春节到来的淡漠,内心与节日气氛的不协调;二是叙写父亲为我买红枣,母亲为全家忙碌;三是一家人围坐桌边吃团圆饭的情景。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冷漠淡去,感动涌上心头,自己已伴着这个春节成长了,懂得了过春节的真正快乐在于一家人的和谐、美满,在于所有人都快乐。文中对父亲、母亲的细节刻画细腻而不生硬,读来很有感染力。

总之,从写好“这一篇”开始,记叙文系列训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作文立意随之也就深刻了。

二、师生点拨,思路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

朱自清先生说:“我以为改虽不改,看仍要看,看后用眉批与符号指出应行改正之处,令学生修正,或相互订正。此项修正或订正,每次以一小时为限,于教室中行之;由教师随时指导,却不必再交卷。眉批择有关于思想、论理、结构者,指出毛病;而句的不妥与不顺,字的失宜与误写,具有符号指明。眉批宜少,少则易使作者注意,且易着手改正。”(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批阅作文,发现问题要准确,多个问题要分出层次,教师面批重在点拨,学生要具体修改。如学生写《主动》,记叙了父女俩之间的故事。叙述中的角度,一时是父亲,一时是女儿,思路混乱,经过点拨、调整,思路是这样的:父亲脾气很坏,对女儿恨铁不成钢,质问女儿为什么总也考不到90分。从此父女俩冷战,然而,女儿中考失败后接到父亲的电话,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及父亲内心都有对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也总结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的基本思路:概括人物特点,或描写特写镜头,或者思考设问或抒发感情(设置悬念)——从不同角度叙述事件或生活片断——点明主旨,或者加上特写情景(照应开篇,留下意味)。这样,学生调整作文思路,就有据可依。

调整记叙文思路,还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点拨。学生读,教师听;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听,针对问题点拨。朱自清先生说:“多年批改学生作文,觉得他们的最大毛病是思路不清。所以要改进作文,可以从练习演说下手。但是语脉有时会混入文脉,像上面一段说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改进作文,最好先读给人听,再请他看,请他改,并指出听时和看时觉得不同的地方,但是这件事得有负责的而且细心的教师才成。”(朱自清《写作杂谈》)这段话,讲的重点就是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师生、生生合作,通过读、听,理顺文章思路。

三、寻“寄托物”,内容升格

学生写的记叙文,突出的问题是空洞无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借鉴诗歌中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寄托物”来抒发情感。这个“寄托物”是景、物、人、诗句等,经过学生独特的情感活动,通过以小见大、化虚为实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景、物: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燕子,温情、惜春、思念;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亲人的团圆、分离;雪,纯洁、高尚或环境的恶劣等。

有了“寄托物”,学生写记叙文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如,一位学生在《慢》中,以“二胡”为“寄托物”,抒写人生感悟:

人珍藏记忆,如松鼠藏栗,植物埋下宿根。在那个深秋落雨的河塘边,那时老校长为失落的我拉了一首二胡曲。我安静地坐在旁边。乐曲随风而起,初听如曙色萌动,似蓓蕾初绽,缓和悠扬。又像土壤中的芽,欲破还羞,我想它一定是在悄然地酝酿吧。乐曲声变得低沉浅吟起来,充满了忧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想,这是人生的低潮吗?一个遐想,又是一个变奏……下落的叶子托起这二胡声,在天地间回旋,直达我心。

显然,记叙文中运用好“寄托物”,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把抽象的情感表达得真实细腻,使干草一样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熠熠生辉。但要注意,对“寄托物”要典型化,写景写物注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人,把几个人的事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或把几种不同情境的感受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具体更鲜明;或通过情境的转换,使事件得到推进,人物性格得以发展完善。推而广之,写事,可把几件事或还没有完成的事进行合理而又有价值的联想,使事件更生动、更感人。对于“诗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化用”。总而言之,这些做法要根据主题而确定。

四、综合运用,表达升格

记叙文运用到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学生明显的问题是不会记叙,不会综合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清楚地合理地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做呢?首先,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一般以“我”为叙述角度较容易,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事情的发展,突出事情的真实感,也便于抒情。如学生的《温情迎新春》,以“我”为叙述角度,叙述四件事:压岁钱与弟抢,贴对联与父犟,看家人打麻将,喜看烟花绽放。充分展现了充满温情的快乐春节的生活场景。从而表现了“相信每个人都是心存美好的念想”的主题。其次,“一波三折”写好事件的过程。“一波三折”就是是指一个故事有三个转折的情节。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玄德三顾茅庐”等。第一次,失败,一折;第二次,失败,又一折;第三次,成功,最后一折。事件的过程分阶段写,容易写清楚,同时也能收到生动曲折的效果。当然,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每个阶段,都要注意记叙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交叉,人的认识及情感发展顺序。注意事件的起因,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变化与人物言行变化等都要写清楚。所以学生把记叙的事件写好,就是“立意——表达”的升格。

学生把记叙的事件写好,是对生活等外在的现象把握,那么对事件的感悟,抒情议论,就是对生活理性的认知。学生在作文《回眸》中这样写:

翻开尘封已久的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衣着时尚的女性。那是我的妈妈吗?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照片中的她: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纤细的、粉嫩的小手抚摸着白里透红的脸蛋,有着青春萌动的朝气。看着妈妈现在的样子,昔日白皙的脸蛋有了皱纹,纤细的小手已长满老茧,乌黑亮丽的头发中夹杂着一根根银丝,不由地觉得心酸。

回眸过去,我发现我竟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偷。

1998年那一天,妈妈经历了她生命中最痛苦也是最幸福的时刻,随着清脆的哭声,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便开始了我的小偷生活……

每一次回眸,都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份爱将伴随着我成长,我将会用这份爱去编织我的梦,去打造美好的未来。

文章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位“妙龄少女”,与后来因日夜操劳而苍老的妈妈形成对比,是什么使“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时光流逝,“我”这个“小偷”不知不觉中偷走了妈妈的爱、妈妈的美丽和青春。作者由记叙描写而抒情议论,完成了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一次最重要的升格。

因此,在记叙文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升格最具标志性的呈现。

记叙文的升格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记叙文中的不足,在课堂上加以矫正。但是要将成果巩固下来,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还有个消化、融合的过程,这就是说,要有“跟进”措施,否则前功尽弃。为此,我针对“问题”,让学生“定点”,写随笔。夏丏尊先生说:“小品文,我国古来早已有了,如东坡小品就很有名;普通的所谓‘随笔’,也可做小品文中的一种。小品文自身原有独立的价值,且不详论。练习小品文,对于做长文也很有帮助,就是可以增长关于作文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所以对于文章练习上,利益很多。”(夏丏尊《小品文》),因此,写随笔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叙文升格的成果,也为写好“下一篇”做了潜在的积累。学生根据自己课上的掌握情况,确定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写一篇随笔,进一步消化、融合。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非常明显。

8.例谈高中记叙文的选材 篇八

有人将问题归结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枯燥单调,两点一线。其实不然。黄厚江老师说:“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有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所以,再鲜活再丰富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并没有为他所积累。”确实如此,过着同样单调生活的其他学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区别在于心中有没有作文,脑中有没有思考,对生活有没有观察。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借给学生一双慧眼,引导他们引入生活,打开思路,仔细观察,逐渐积累。

而这也正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第一条对写作的要求就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沈从文小时候经历的内容:

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在表哥的指点下,他学会用谎话应付家中和学塾。他说:“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沈从文从小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天气不好时,他不能进山玩,就到熟人少的庙里去,看庙前那些人绞绳子、编竹簟、做香。有人下棋,他就观棋;有人打拳,就看拳;有人吵架,他就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

每天上学出门,他脱下脚上的鞋拎在手里,赤着脚先绕到城西的牢狱,看犯人被衙门派去挖土,或从杀人的地方走过,看被野狗叼到小溪中的昨天被杀的人的尸体,拾起一块小石头在满是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拿木棍戳戳,看会不会动;然后再绕到南门,在南门的河滩上看杀牛,到织簟子的铺子前看几个老人和小孩破篾织簟,到铁匠铺看打铁。日子久了,这些手艺的种种他都明了于胸。如此绕上一圈,才会去城北的学校上课。

这些细致观察的生活经历,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证明,写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但是,逃学闲逛的孩子并没有个个成为大作家,这又说明,大多数人对于生活是麻木的,是无意识的。所以,如黄厚江老师所说:“我们所强调的生活积累,就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源头,写作的动力,写作的灵感。”

至于选材的原则,我想,首先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文即做人,学生写作记叙文选材狭隘的最主要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一名高中生,写作记叙文仍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满足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情小调的自娱自乐,根源正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那目光令我感动》所写的目光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那目光的主人“对我好”。不止一篇作文的个案,学生所写的作文不管材料如何,题目如何,他反复来去都能写成亲情,写成父母“对我好”。当然,这跟学生的生活圈子封闭,生活阅历较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视野狭窄,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小我和独我,没看到大我和众我。只想到人人为我,没想到人人都是脱离“我”而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生活、社交,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是一个个社会的人,“我”固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我”不是他们的全部。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这些论述在拙作《记叙文如何立意深刻》(《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旬刊,2015年6月P49)一文有详细论述。

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看到亲人和他人身上的社会性,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想一想。经过引导,有学生重新选材,“那目光令我感动”以一个宁愿卖船也不愿偷捕的渔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他的目光中含有对“我”的深深的歉疚,有对偷捕者的切齿痛恨,有对大海家园的无限热爱,有毅然决然的正直坚定,让人感动。还有学生写作为空巢老人的爷爷奶奶孤寂渴盼的目光;作为进城老人(帮子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爷爷奶奶离开家园的目光;养猪场主父亲在猪肉市场低迷的时候亏本坚持,独自承受,不让妻儿受苦的有担当目光;年轻守寡多年,靠开黄沙水泥场艰辛拉扯子女长大的外婆那一直坚强乐观的目光等等。

在指导学生实际选材时,具体有哪些方法和步骤呢?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分析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材的共同特点是来自生活,而又有不受自我中心主义的局限和束缚,视野宽广,角度多元。我试着将它们分成几类。《布拉格不说话》是建筑类题材的,《云深不知处》《逃离智慧的周庄》是行旅见闻类题材的,《农之月令》是故乡民俗文化类的题材的,《瞳孔之内》《写作的智慧》是以眼前之景为题材的,《智慧就藏在房间里》是亲情类题材的,《王大爷的早餐店》是工匠职业类题材的,《“倔”和“笨”的力量》《晚晴里智慧的灵蝶》《庄子的智慧》是名人类的题材的,《红烧肉的智慧》是食物类题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相关题材,然后积累,形成自己独有的素材库。

具体来说,以食物类题材为例,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是给出示例。

我选取了高考优秀作文《红烧肉的智慧》一文作为示例。文章用红烧肉有“淳朴的智慧”“融合的智慧”“创新的智慧”来结构文章,选材新颖,接地气,生活化,有情趣。从选材独特能得高分的功利角度来“引诱”学生写作的欲望。

然后学生挖掘素材。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食物,然后说说它的特点。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你的课堂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可以挖掘。学生打开思路,讲了很多食物,比如说土豆、青椒、面饼、茄子饼、蛋饺子等等,并且挖掘出它们的精神内涵。比如土豆,它能屈能伸,可以作主食,也可以炒菜,烧菜时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配菜;它包容和谐,和任何菜搭配都能融合成绝妙的味道;它其貌不扬,甚至很丑陋,但营养丰富;它还善于变通和创新,能变成洋派的土豆泥和薯片,与时俱进。endprint

接着,让学生实战演练,再将学生作品中的优作拿来展示。有学生写出了《白粥咸瓜中的爱》《亲爱的土豆》等优作。

再接着,要指导学生修改,特别是语言和结构。这时,可以结合名家散文进行指导,我选取了石彦伟的《奶白的羊汤》和苏沧桑的《等一碗乡愁》两篇,又补充了一篇与食物相关的文章,苏禾的《餐桌记》,与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学生感觉受益良多。当然,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写作下水文来与学生共享写作经验。有大学教授曾批评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就是不读书的老师教不读书的学生,不写文章的老师教不写文章的学生。我坚持有时间和精力时,尽量和学生一起写作,体会艰难,解决问题,因此我写了《酸梅汤——等待的智慧》一文。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更浓厚了。

最后我要求学生们积累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物,搜集材料,把它的形状,制作方法流程,与它相关的人、事、景写生动,作为素材库中的一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生都积累了不止一种食物,而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像这样的训练我们还做了很多。比如风景名胜古镇类素材、自己生长的环境类素材、戏曲类素材、工匠职业类素材、植物类素材、动物类素材、静物类素材、琴棋书画类素材、电影音乐娱乐类素材、邻里人际关系类素材、名人类素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的素材、即事有感类素材等等。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实很多素材都是可以互相迁移的。比如《王大爷的早餐店》,它属于职业类素材,又属于邻里关系类素材,又属于熟悉的生活环境类素材。所以,其实我们积累的素材还可以一材多用。

以写作的选材作为系列,带动谋篇布局、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等作文知识点的训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让学生的眼界和思想扩展到生活环境、艺术人文、旅行见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各个领域,

通过不断地示范,积累,写作,修改,再示范,形成学生们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任何人、事、物、景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为作文所用,生活即作文。更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感知生活的能力,提升人格修养,培养生活情趣,做一个永远对各种事物保有好奇心、求知欲和满足感的人。

让我们擦亮学生蒙尘的慧眼,让学生看到生活的千姿百态、五光十色,让学生信守从生活中拈来即可成文的好素材,让写作渐渐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9.特殊的礼物记叙文 篇九

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一位我认为很优秀的朋友和我一起漫步在春的林野。一朵迎春花探出头来,金黄金黄的,与旁边的小草相比,真是美不胜收,令我喜爱不已,看得出来,她也同样喜爱。可是,老师教育过我们,不能随意摘花,落下来的却只有一朵,怎么办呢?正当我顾虑之时,只见她不紧不慢地捡起地上的迎春花,对我说:“你喜欢迎春花吗?”我点了点头,答道:“嗯,它很漂亮。”“送给你吧!”她说完后,笑了笑。我却摸不着脑子了:“明明你也很喜欢,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因为,”她带着迷人的微笑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呀。”这时,她灿烂的笑容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与春日的暖阳一般。

我带着迎春花回到家,并将它埋在了花盆里。想等这朵小花发芽长大,然后长出更多更多的迎春花,这样,这朵友谊之花,就能将友谊传递给更多更多的人。我大功告成后,将事情告诉了妈妈,想让妈妈也认识一下我这位好朋友。妈妈问:“那朵花在哪呀?”我回答道:“那朵花呀,我给埋在花盆里了,这样,它就能长出更多花,就不会白白凋谢了。”听了我的回答,妈妈捧腹大笑,连气都喘不上来了,她说:“你,你真是个小傻瓜。”我愣了一下, 恍然大悟,急忙把花给挖了出来,用清水洗净。此时的花已不再鲜艳了,显得有些憔悴,颜色也黯淡了许多。看到它这副狼狈的模样,我既懊悔,又自责。这时,妈妈建议道:“要想好好保存,把它做成标本,这样,它就可以永远美丽了。”听了提议,我眼前一亮,马上开始动手。

10.最好的礼物记叙文 篇十

我常常在圣诞节、生日和特别的日子会收到礼物,我印象最深刻的礼物是在我大班时,姐姐买了一张神奇宝贝卡给我,这张卡片上面有许多的神奇宝贝,其中有几只 是我最喜欢的,我很珍惜这张卡片,甚至当我们全家去外面旅游时,我也会把它带在身边,在家里时我会把它收在一个小盒子里,因为它很有纪念价值,每当我看见 这张卡片时,我就觉得心里很温暖,让我感受到姐姐的疼爱。

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做了一个礼物送给妈妈,在学校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作品,我希望妈妈会喜欢这份作品,所以 我特别用心、仔细的去做,当我把作品拿回家拿给妈妈时,妈妈开心的拥抱我,接受我这份礼物,妈妈把它夹在一本书里当作书签,直到现在妈妈还是继续在用呢!

11.浅析高中生记叙文升格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记叙作文;作文升格;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什么是作文升格

“升格”是指升级、地位或级别提高。我们所指的作文升级便是在学生原有写作情况不够好的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润色。学生写作时没有写作技巧是不行的,在作文中有亮点,有能够出彩的地方,才能够使写出的作文“活”起来。

(二)高中记叙文升格的必要性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够注意到写作在语文中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不能达到写作的预期效果。学生写记叙文写了很多年,可能从小学就开始,但是写作水平有没有提升却不一定。应试教育让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升学压力,高中更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考试中的每一分都极其重要,作文便是其中的一部分。高考作文分数在没跑题的情况下分差总是不大,升格训练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分数。

二、高中记叙文升格方法

可以将记叙文记叙的事件完美地阐述出来,并让读者产生想要看下去的欲望,这样的记叙文可以说是成功的记叙文了。作文的升格训练就是要让学生的作文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训练也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来都一样,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避免“千人一面”。

(一)选材精彩

选材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记叙文的写作建立在良好的选材基础之上。不管是良好的语言还是巧妙的构思,都离不开材料,也就是我们要描述的事件。材料选择本身不宜过大,中心思想过于宏大的文章很难把握好,一旦写不好便很难得到良好的分数,而且在限定字数的情况下,也很难将大事描述详尽,描述的有一定高度。那么学生的选材便要着力于生活,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最适合的便是作者叙写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从而表达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让学生选择新颖的素材也可以,但是新颖的选材在学生间往往难以把握,容易造成抓不住主题或主题偏离的情况,具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事件,可能会缺少一些新颖感,但是,事件是经历过的,便可以写出真情,写的顺畅。选取生活中的事作为材料,要注意的就是将事件的思想感情进行升华,平淡无奇的事件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构思巧妙

如果说文字和感情是文章的血肉,构思结构便是作文的骨架了。考试作文多种文体可用,但是记叙文构思的巧妙程度却是多种文体构思重要性中最重要的。写作是一个对生活再创造的过程,将事件再创造,用巧妙的构思使记叙主体更加引人入胜,这便是构思的重要之处了。

一件普通的事,即使本身情节并无起起伏伏,如果将情节的安排、叙事的顺序和详略进行精巧的构思和设计,也会使其“活”起来。对于记叙文来说,构思便是情节。情节安排得曲折、波澜、有悬念,便会吸引读者。一般情况下,无论将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出来,最好都不要将结果过早呈现到读者面前,将文中多处的铺垫和线索留给读者,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一步步深入,这样便会增加作文的吸引力。线索的明暗双线等手法,也会更利于写作。但是凡事恰当才最好,过分地吊起读者胃口也是不可行的,记叙文是要描述真实事件的,过分制造悬念会使读者怀疑作文的真实性,这样便失去了写作的初衷。

(三)语言生动

说到语言,常常提到表达技巧、说话方式是能够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判断的。作文也是这样。语言应该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我们能够分出名家的作品,就是语言中这种鲜明独特的个性化已经影响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学生都需要写出自己的语言水平,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写作语言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不光是词语的选用,还有修辞的使用和句式编排。选用词语要平希结合,不能多用不常用的词语,但是也不能都用常用的词语,适当的丰富的文字词语的使用,能够使作文更加波澜。句式上,要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使用句式,恰当使用句式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方面,恰当的灵活的修辞,会使文章看起来有文采,能够提升文章的品位。学生日常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需要平时多接触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四)感情真挚

记叙文的升格方法当然讲求技巧,但是要写出好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行的。“先真实,后技巧”,才能在作文整体好的基础上,让人有“余音绕梁”的感受。记叙一件事,做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可以拓展到身边的人或事,将要讲述的事情的本质和主题体现出来。每一份感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中写出的感情,若是假的,读者会很容易看出来,真挚的感情写出来行云流水,感情与文字相互融合,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感情,是能够让所写的主题升华的,即使是一件小事。要将素材中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着重细化的描写来突出感情,这样能起到放大感情的作用。考试作文字数有一定限制,要能在有限制的文字中突出情感,就要“节制”的抒发感情。学生需要的是理性的写出感情,却能达到让读者感性。文中的感情要符合社会环境的道德伦理观,感情的抒发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只有将文字与感情融合,才能达成以真情取胜的目的,达到写作真正的高度。

三、结语

写作是长期的感情的积累,无论是选材的精彩程度、构思的精妙效果、语言的生动与否还是感情的真挚抒发,都离不开一个“真”字。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常常忘了学习的根本,写作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练习,多注意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才能将记叙文写得好,写得精妙。高中写作在语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训练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得到升格。

参考文献

[1]陈爱华.高中作文升格训练[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2).

[2]舒国良.高中记叙文应该“小”、“巧”、“好”[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上一篇: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下一篇:饭店前厅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