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024-09-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共12篇)

1.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一

刘海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刘海鸥,女,法学博士,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后,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外国法律史。

摘 要:中国传统生态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天人合一”是传统的生态保护法律和实践的思想基础;生态道德教化在民众传统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及生态法律的有效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值得今人借鉴。而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互动模式为现代环境保护法律渊源的多元化奠定了历史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二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1.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明确, 分类的方式更是多到数不过来。但是归根结底就是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两种。狭义上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社会是的中国封建文化。但是, 广义上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 积攒, 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文学文化, 囊括了古今中外文化历史上的经典值得传承的文化, 当然也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后, 两者相互融合形成的更完美的文化方式, 这一点上就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2.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现代很多人已经觉醒,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道路上沉淀的结果, 其中涉及到了主观上的, 制度上的和精神上的完美结合。它形成于旧时社会, 完善并盛行于封建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深邃精奥, 发现并且改正了封建时代的缪去思想, 这要归功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有过不可忽视的历史, 被称为“四大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世界上远胜于其他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价值的发展上的分类

1.经济制度文化的发展

经济制度从主观上来分析就是一种用来决断社会经济体制, 决定发展方向策略的运行方式。从大体上来说, 经济制度的阶级分成很明显。经济制度文化的前提下, 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应该以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为主题来建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制度文化, 并且需要适度的引入小农经济的发展制度。从社会经济体制的层面出发, 应当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区分开来, 并奉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 主要优势就是引用了公有制为主体。要想使人人平等, 就应该让社会主义远在资本主义之上, 不过要在实施上, 因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提供前提”, 所以主要有资本主义的存在, 就会为社会主义的诞生做出铺垫。不过一旦着急于急速发展, 目光短浅, 为了让预期目标尽快完成, 而在表面的工作上敷衍了事等错误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止步不前。从客观层面上看, 社会主义是最佳的最合适的社会形态, 不过一旦那些错误的扭曲的态度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将会加倍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以上情况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屡见不鲜且有人屡试不爽。

2.公司文化以及企业文化

公司与企业文化主要涉及怎样控制规划企业的工作方式。以人为本, 一集体为重的企业文化有几点属性。一是效率较低的评价及晋升形式。众所周知, 在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中, 一般一个应届毕业生想要向上升一级职位起码要三到五年左右的周期, 导致级别越高的管理高层的年龄就越大。这种效率极低的评估与晋升方式大大地打击了很多人的积极的工作态度。二是对于各种情感的内敛与隐藏。我国国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向来含蓄、内敛等。这种对情绪的处理态度, 在公司对于下属规划的控制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心理学上, 很多著名心理学家称这种管理方式为非人性化管理。相比于西方的人性化制度, 我们国家管理制度的缺陷不言而喻。人性化管理不仅仅要完成企业发展需要到达的预期目标, 还包括公正的理解性的制度体系, 在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下, 人们从内心上服从且更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工作中, 加快了工作效率, 对企业的发展的贡献也就显而易见了。然而在非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中, 企业管理人的主观性强, 对待一些方面上更是管理随意, 有浓烈的统治气息, 在现代经济价值发展的过程中, 在扩大企业时也应适当地更换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各种惨痛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并不是一味的摈弃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经济价值发展就是有好处的, 甚至可以说, 百害而无一利, 绝不可能将中国变成西方文化的附属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融合, 以求善为主题, 以道德为根本, 完善社会主义的发展, 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发扬光大, 重视对我国国人的文化教育, 从根本上解决崇洋媚外, 才是我国传统文化在经济价值发展道路上应该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秀薇.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J].枣庄学院学报, 2014, 31 (3) :76-79.

[2]潘山.探究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 (4) :80-84.

[3]李明江.有限性设计原则对当代中国设计的意义[J].艺术科技, 2014, 27 (1) :289.

3.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篇三

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光说有道教,有佛教,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它有信仰层面。我认为“敬”就是儒家用来补充宗教信仰的价值理念,“敬”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很多人讲“孝”和“礼”。孝这个概念当然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可是犬马也能养,如果没有敬,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

“礼”,包括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所以,无敬不成礼。敬与诚信相连接。诚敬,诚敬,无诚则不敬。没有诚敬,也就没有信。大家试想,诚信在当下社会,该有多么重要!“六经”的精神义理,主要是敬、诚、信。

“恕”,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恕”就是设身处地,也就是陈寅恪讲的“了解之同情”。二程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方式来培养恕,即“易子而抱”,把他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强加于人。这是“恕”这个价值理念的深厚内涵。二程认为,恕是进入仁的一个途径,是仁的门庭设施。做到恕,离仁就不远了。

“和”,同样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中了不起的概念。宋代的张载张横渠,我们都知道他的有名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界习惯叫“横渠四句教”。他还有另外的“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的“哲学四句教”,表达的是对整个宇宙世界的看法。我的理解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过是对待、流行、反正、和解而已。对待与流行的结果,不是吃掉、消灭,而是反正、和解、共生。

张载的哲学启示我们,世界各种文明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不必然發展为冲突。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总的是走向文明的融合,而不是走向文明的冲突。我相信,人类的“同”,远大于“异”,正如《易经》上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张仇对的双方在互相校正中实现化解,达到“和解”,走向“太和”。是“和而解”,而非“仇而亡”,这是人类本性所应该趋向的目标。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不必设想哪个国家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强权、暴力干涉、漠视主权,我们是反对的。但反对有各种方式,中间地带无比广阔,不必逼向非此即彼的对立两极。重视对话,避免对抗,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际博弈的上上策。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但社会的泛商业化、泛市场化,会冲击文化的基本价值,使社会变成失范失德失敬的价值紊乱的社会。一个“文明体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理念,是不会成为过去的。按照康德的说法,道德理性具有绝对价值。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敬、恕、和等价值理念,都是具有永恒性、绝对价值的理念。也可以说,这些价值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可以成为和西方的价值理念对话互阐的资源。如果抛弃中华文化的这些精彩的价值理念,中国人将找不到自己未来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

编辑/王洪丽

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四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现代养生的理念,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对竞技项目的形成与发展、竞技体育训练极限、竞技体育整体性调控等3方面的影响及产生的价值,有利于挖掘和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体育养生;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讲求神行俱养、天人合一、主客相关和动静结合的运动方法,强调顺其自然的适度运动观念。在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熏陶下,制约了竞技体育对抗性和竞争性的发挥;使得竞技性项目转型于娱乐或表演性特征项目;现代竞技体育在训练技术方面传承了诸多传统体育养生理念。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原则。

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不断地摸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总结和概括出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传统体育锻炼,并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一)重养神。

清静是我国传统养生中最主要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倡导“清静为天下正”“少私寡欲”,在《养生论》和《黄帝内经》中都强调了心神安宁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从以上古代传统文献中的论述,无不说明心神清净是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原动力,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聒噪,从而守住机体蕴藏的神气,否则会对人体神气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消耗。同时,人们在平时还要降低嗜欲,减少私心,有助于神气的清静内守,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在前人静养的基础上,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提出了“静神”的新含义。“静神”主要是指精神专一,要摒弃一切杂念。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养生家所倡导的静神,是指神用不过、神静不用、神用专一,既脱胎于道家而又高于道家。

(二)通经络。

通经络主要是指要保持人体的经络之气畅通无阻,如果经络不通,就会使得气血不和,从而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练习者要重视保持经络的畅通,以避免灾难疾病的发生。

其中,“决生死”是说人体经脉的功能能否保持正常,是决定人生死的关键。人体中经脉纵横交错,内联五脏六腑,外联皮肤肌肉,人体的各器官、各组织都需要依靠经络来达到内外相通、阴阳交贯。而如果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处百病”主要表明了经络的顺畅运转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疗效。中医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这也是强调了经络的畅通运行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维持气血的正常补偿,增强人体的抵抗和康复功能;“调虚实”是说人们在患病之后经常用虚症和实症来对病症的性质进行说明。中医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其中实症是指病人病邪盛而导致的正气为虚,即正邪在激烈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症候,而虚症则是指病人正气虚衰,机能减退,身体抵抗力低下而表现出来的症候。因此,针对病人不同的病症,要注意采取不一样的手法,从而调整病人的虚实功能,达到治愈病痛的目的。

(三)调气机。

《黄帝内经》中有“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这里所说的气是指气机,就是说人体产生的许多疾病,都与气机运行的紊乱有密切的关系。

气在人体运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只有达到平衡调和,且无偏盛偏衰才能维持人正常的生命。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指出:“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因此,只有调节好人体的气机升降,才能维持人体各组织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顺其自然。

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指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就是说人和天气是相通的,人身上的阳气如果能像天气般清净光明,就能使情绪和平安静,顺应了这个道理,阳气就会充足,就能保护人体。这样,即便有贼风邪气,也无法伤害到人体,这是因为顺应了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和次序。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要领。

采用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时要求身体姿态端正、呼吸匀长缓慢,精神意念贯注,主要是指在功法修炼时必须做到调身、调息和调心。有人称其为练功要旨,也有人称为三大要素。调身主要指体育养生者通过正确的练功姿势、动作和形态,形成良好的坐姿、站姿、走姿和卧姿等,从而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关节、肌肉、骨骼等的运转奠定良好的形体基础,促进气血和经络按着正确的轨道进行,利于神气和精神的通窍,调身讲究舒适、自然。调息也称作调整呼吸,调息是指有意识地对呼吸进行调节,使之与意气协调发展,呼吸的停顿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需要选择舒适的练习姿势,使身体和情绪得到充分放松,调气的效果需要长期的坚持,练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要素、原则和规律,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使呼吸趋于深、细、长、匀,达到活泼的境地。调息的目的是通过集中精神地对气息进行循环调节,吐故纳新,获得身体与真气的焕发。调心法是通过精神意识与思维训练来达到练神调心的。古人认为万物生长依靠天地供给能量,而人是万物之灵,有生命、有意识、有精神,而意识精神又受思虑因素所扰,所以应练神调心。练神调心的方法有4种:意想放松法:主动以意识引导身体各部放松,并使思想相对集中,以解除身心紧张状态;注意默念法:默念字句、默念词句、化杂念为正念,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意想数息法:默数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数息和随息两种;排除杂念法:排除各种思想杂念与干扰,集中注意力。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类别繁多、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纵观传统养生诸法,常以调形、调息、调意分类。然而由于调意常贯于调形、调息之中,故多以调形、调息来分类;其次,还以动、静来进行分类,动静也只是相对而言。以调形为主诸法,形虽动,但意集中。总之传统健身运动诸法是动静结合、身心皆调的整体养生法。以调形为主的运动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以调息为主的有放松功、内养功等。

三、传统养生思想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一)对竞技项目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中华民族在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下,受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在道家、儒家、佛家等传统养生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追求天人合一、身心协调、伦理与心理等和谐发展的思想,以及重情操、重道德的理想,因此具有中华特色体育养生的思想和身心统一的养生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对抗性特点、运动员素质和发展趋向具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西方竞技性较强的激烈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形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传统养生思想的熏陶下,具有显着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在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往往遭遇瓶颈,而温和性、娱乐性的非对抗性运动项目往往具有较好的普及程度。在具有竞争和对抗特点的运动项目中,人们也乐于选择更为平和稳重的项目,例如在球类运动项群中,我国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等无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上具有较高的造诣,而在对抗性较激烈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群上却处于弱势,人们对类似于拳击这种体力对抗性运动项目更是存在较强烈的排斥心理。可见,在传统养生体育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中庸、温和的运动项目的选择偏好已根深蒂固。

另外,中华传统养生思想阻碍了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向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过渡与转化。例如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竞技特征的挖掘潜力,由于伦理道德的养生思想,逐渐磨灭了武术的技击、对抗和竞争的特点,成为弘扬民族武德的标志产物,成为表演性、技巧性和文化性的主流发展趋向,武术对打的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对抗性,但是传统养生思想主张技巧的表演性。

我国的足球运动来源于齐楚年代的“蹴鞠”,是一项广受人们喜爱的娱乐运动项目,曾盛极一时,随着花样、技艺的不断改善和趋于精巧,其对抗特点也逐渐被磨灭。汉朝时期,人们主要通过“蹴鞠”的运动方式提高士兵的身心素质,然而其竞技特征仍旧没得到发扬。古代的“人马合一”对抗体育项目“马球”,在李唐发展时期被大范围地普及,由于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因而广为流传,享有“马球势”的盛史。然而唐朝后期,在“骑兵优于步兵”的观念下,逐渐取代“蹴鞠”,成为锻炼士兵身心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逐渐销声匿迹。

(二)对竞技体育训练极限的影响。

竞技体育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注重对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其中包含运动员的耐受力、承受力和爆发力等力量训练,一个运动员的承受极限对整个比赛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现如今运动负荷极限已成为衡量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中可知,我国竞技运动员的极限承受能力较发达国家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竞技技术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原因之外,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承受极限能力认识上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是保守观念的存在阻碍了训练水平的提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下,人们对养生的理解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传统历史环境下,人们对养生的理解主要定义为“健康长寿”,因此尤为重视对健康活动的提倡,一切活动要以健康长寿为中心开展。在道家的传统养生思想下,强调一切顺其自然,即“顺天命”和“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老子和庄子是最具代表的人物,二者注重对生命的延续,一切顺应自然的规律,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生观上,认为功名不利于生命,提倡“无欲”“复初”.道家的传统文化弘扬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约束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同时也提倡了一种顺其自然发展规律的养生原则和方法。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养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体育活动也多以温和、自然和适中的.项目为主,运动承载力的安排也适可而止。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即人体需要不断的运动来获得健康,但却不能超出身体的承受范围,否则只会对身体带来损害,正是在这种传统的养生理念下,运动员无法承受严苛的训练过程,并对调控竞技状态、比赛中的身体接触对抗等训练手段存在排斥心理,认为这种训练手段是对身体健康的摧残和消耗。在社会舆论、心理抵触和传统养生观念的综合影响下,对竞技运动高强度、高负荷训练方法产生逆反的消极情绪,严重制约运动员潜能的挖掘和发展。

(三)对竞技体育整体性调控的影响。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中所涉及的养生观念为竞技体育训练的整体调控提供了积极的主导和指引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神形相关论”.“神”指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精神和心理,“形”指躯体,古代养生观中将“意”作为核心内容,“心”“神”与“意”相通,甚至可以相互转换,“神形相关论”强调身体与精神的整体性,强调二者的和谐统一。这一养生观与现代的体能、心理、智力等素质的结合训练不谋而合二是“人天相关论”.古代重视“天人相应,合于自然”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现代训练理念中愈加重视场外天气、环境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可见“人天相关论”与现代训练的整体调控存在内在的联系。

三是“主客观相关论”.古代强调养生主体对自我身体的保养和调理,养生的关键取决于养生的人对自我的约束,可见,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中所包含的主体性、自控性和自我性。在现代体育训练中,运动员的自我监测和调控对训练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现代训练技术中反复强调采用主体自控,结合教练员、管理人员的外控作用相统一的重要性。可见,传统“主客观相关论”养生观与现代的自控式训练理念如出一辙。

四是“动静相关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属性,在阴阳学说和《周易》中提出了动静互涵,练养兼具的理论,因此产生了“动静结合”的传统养生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带动了相关的体育养生方式,例如传统的气功和导引术等,二者将动静和谐统一,产生了较好的体育养生效果。在现代体育训练理念中被广泛吸收和借鉴,例如竞技比赛前的竞技状态调控、心理训练,以及比赛后的恢复性训练和康复性训练等方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思想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体系,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类健康创造的奇迹和贡献。传统体育养生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在文化环境、精神健康和民族认同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质。由此可见,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对现代体育产生的价值和影响,有利于挖掘和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5.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五

摘 要:自古以来,园林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统治阶级价值意识,其内容和形式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研究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寻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创建出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全球化战略要求的新园林。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价值取向;全球化;中国古典园林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特征

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的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有史可证的皇家园林是商末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秦灭六国,建上林园苑。汉武帝信方术,在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人们崇尚玄学、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对我国园林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同时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叠山理水,使园林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

而到了隋唐王朝,园林达到了全盛时期,隋代洛阳的西苑、唐代长安的大明宫、华清池、兴庆宫都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士大夫私家园林发展也较快。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王维亲自规划。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园林建筑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基本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而且形成了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湖州、杭州、杨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并形成了《园冶》等专门著作。

2 园林社会价值取向反映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造园艺术,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当时主流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

在西方,十五世纪初叶,意大利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天才造园家勒・诺特尔(Le Notre)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被称为法国巴洛克式或勒・诺特尔式,逐渐风靡整个欧洲。从十八世纪初风景园思想萌发之后,工艺美术运动的提倡人威廉・莫里斯(W.Morris)认为,庭院必须脱离外界,决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粗糙不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席卷欧洲大陆,它强调曲线、动感、装饰的浪漫主义,创造了大量基于矩形几何图案的建筑要素,如花架、几级台阶、长凳和铺装。受新艺术运动的装饰特点的影响,铺装中出现了黑白相间的棋盘格图案。植物通常在规则的设计中被组织进去,被修剪成球状或柱状,或按网格种植。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园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审美联想的结果,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

3 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

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

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如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园林建造基本上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形式,这就符合了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式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是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就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要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运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现代园林的发展明确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取向对园林建设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运用现代观念造园中,进一步全面了解社会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力争避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燥动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

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份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

现代园林形式是多样的,在符合生态效用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历史,应具有地域的特异性。现代园林应在生态经济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普遍要求回归自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应立足于现代、高于现代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环境来辅助城市建设以求城市生态进步,造福人类的空间。

5 在现代园林中融入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指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融合过程。现代园林的全球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园林思想与技巧的高度融合过程。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那么,园林设计的全球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园林的世界认同性,二是对世界园林思想、方法的认知性。

近年来,在国际广泛交流的推动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新视点、新思维大量涌现。在城市园林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花园城市观、森林城市观、山水城市观。这些新的观点,也大大超越了人们以前的园林观念将城市园林引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了解园林建设的全球趋势,就能在深层次上了解影响和制约园林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认识促进园林建设的根本动力。

比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异域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深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2]L.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篇六

民族传统体育不但能够健体强身、维持民族的`强壮与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体育这一特殊的文化形态中发扬民族的精神情趣.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符合各民族人民感情的需要,又能够起到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完善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 者:刘远航 任作良 LIU Yuan-hang REN Zuo-liang  作者单位:刘远航,LIU Yuan-hang(湖南湘南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郴州,423000)

任作良,REN Zuo-liang(武汉市七一中学,体育组,湖北,武汉,430010)

7.浅析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 篇七

荣辱观是对于荣誉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看法和标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形成, 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有着深厚的哲学、政治伦理学背景, 体现了我国古代修身养性、治国管理的经验和智慧。儒家的荣辱观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主要观点, 并且影响和决定了此后数千年间人们对于荣辱问题的评判标准和原则,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观点, 形成了具有深厚蕴含的荣辱思想。忠君爱国、崇尚礼仪、孝敬谦让、仁义忠信、勤慎廉直等构成其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涵集中体现在:尚仁, 仁者爱人;荣辱在义, 重义轻利;以及知耻为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重温我国的传统荣辱观, 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弘扬传统荣辱观的必要性

我国的传统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荣辱观中的积极思想, 有助于重塑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建设道德环境, 同时也是我国和谐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 人们的价值需求逐渐分化, 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始被打乱, 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拜金主义、本位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导致一些人在荣辱标准和道德原则方面陷入了迷茫, 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 存在着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思想混乱、道德缺失、荣辱颠倒等不良现象增多。有的人不以奢侈浪费为耻, 反以摆阔斗富为荣, 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的人放弃自律, 追随无耻;还有的人对各种无耻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有的人欺上瞒下、虚报政绩以图谋升迁;有的人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 私欲恶性膨胀, 千方百计地化公为私, 中饱私囊, 大搞权钱交易, 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有的人更不惜出卖人格, 诋毁祖国, 危害祖国利益。这些人由于在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荣辱不分, 甚至荣辱倒置, 以不该耻者为耻, 不以耻者为耻。如果任凭这种荣辱颠倒, 是非不明的现象泛滥, 势必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腐化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看到, 在当前弘扬正确荣辱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荣辱观昭示人们明辨荣辱关系。以现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参照, 反观我国数千年的传统荣辱观, 可以发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古代的传统荣辱观在诸多方面有着切合之处,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1. 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排在“八荣八耻”的首位, 表明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国的传统荣辱观中, 爱国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热爱祖国、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一直是历朝历代歌颂的对象;而背叛祖国、卖国求荣的人则被斥责为“卖国贼”, 遭到人们的唾弃。表现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气节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诗句流传非常广泛。如屈原“眷顾楚国”, 自沉汩罗;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以及他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等, 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爱国主义思想中, 还包含着一股浩然正气、志气, 以及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就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维护做人的尊严而斗争。

2. 提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优良美德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 是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八荣八耻”中所提倡的美德。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荀子就指出“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汉代思想家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指出,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三国时期, 诸葛亮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指出,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将“俭”、“勤”、“慎”作为杰出人才的重要素质, “能俭, 能勤, 能慎, 可以为豪杰矣。”在古人眼中, 节俭不仅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战国时期, 墨子就曾提出, “俭节则昌, 淫佚则亡”。唐朝诗人李商隐则从国家与社会兴衰变化的视角出发, 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著名诗句。明朝学者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清朝思想家魏源从治国安邦的高度, 高度评价节约的重要价值, “禁奢崇俭, 美政也。”在物资匮乏、资源紧缺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提倡节俭固然重要, 而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提倡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 其意义则更为深远。

3. 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财富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和谐, 并且视“和”为最高的理想价值。孔子说:“礼之用, 和为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西周末年, 周太史史伯说:“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种“和”的观念也是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的理念和目标。和谐社会建设, 必然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和谐。既要追求物质利益, 又要超然于“物”外, 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而中国传统荣辱观也认为荣辱之分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 而在于是否合乎道义, 荣辱的标准不是金钱、财富和权势, 而在于人的精神追求和道义品质。正如荀子所说:“物类之起, 必有所始;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因而, 宏扬传统荣辱观重义轻利和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 在当代更加彰显其现实价值。

4. 培养知耻之心

我国传统荣辱观把知耻之心的培养, 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知耻为端”, 儒家传统荣辱观将有羞耻之心视为做人最起码的底线。知耻, 实质上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自觉, 即做人的“底线道德”。底线之内, 才可能谈论道德和人性的问题;底线之外, 则无从谈论道德和人性。可见, 知耻或曰羞恶之心、廉耻之心, 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的最普遍的社会属性, 反映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最基本要求。在当今个人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 要建立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就要首先形成一种耻感文化, 教导人们知耻有耻。耻感是善的开端, 只有知耻, 才能求真、求善、求美;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培养知耻感的道德教育, 才能更好地形成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因此, 知耻之心的确立, 不仅是个体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础, 也是社会道德秩序得以维护的前提。

5. 知行统一的实践精神

立志言为本, 修身行乃先。古人主张“知行合一”, 强调践行的重要性, 即把培养正确的荣辱观与日常修身处世的原则结合起来, 由“知荣辱”向“行荣辱”转化。道德不仅是一种知识, 更是一种实践理性, 它需要受教育者通过道德实践去体认, 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 才能真正地提高道德境界。当下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不仅要让人们懂得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还要强调让人们切实去做, 力行才是根本, “知行并进”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 不仅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更离不开社会实践中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要杜绝空喊口号的现象, 要付诸行动, 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真正做到远离耻辱行为。只有将“德知”渗透到“德行”中去, 方能在“德行”中进一步深化对于“德知”的理解。

综上所述, 我国传统荣辱观境界高尚、旨意宏远, 其中蕴含许多值得我们当代借鉴的思想精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从而使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 成为我国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更好地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我国传统荣辱观博大精深, 其中以儒家为代表的荣辱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探究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 对于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 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 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荣辱观,传统,儒家,道德

参考文献

[1]金知明注译.论语精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2]余秉颐, 李季林.家训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

[3]尚学锋, 夏德靠译注.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8.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价值 篇八

关键词:家族本位;父权;农耕;财产关系;个人主义;家族成员;集体

一:中国古代的家族本位思想

1. 产生原因:以自给自足农耕形式的生产方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以团体为单位形式成为主导。家长权成为控制由自然血缘关系形成的整个家族集团的主导,家长权有权决定整个家族发展命脉,家族生产管理分配,以及家族各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同时也形成了各成员对家长权的高度尊崇与信仰,“家法”成为调整家族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主流,成为了中国最早期的法律渊源。

2. 核心内容:家族成员都以整个家族利益为核心,家族的荣辱兴衰代表着个人的荣辱。整个家族以父为中心,父拥有整个家族的至高权利。

二.家族本位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的高度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以“礼,刑”为核心,而礼的精神原则为“亲亲,尊尊”。亲亲为亲近该亲近的人,亲亲父为首,全体家族成员以父为中心。尊尊为尊敬该尊敬的人,尊尊君为首,以君王为中心。家庭本位是国家本位的基础,全体家族成员团结一致,维护家族内部的稳定。家族本位是国家社会秩序的基础。

三.家族本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1.家族本位思想对现代立法的影响:在整个立法中已消除了家族本位思想的束缚,但由于整个历史传统的影响,家族本位思想还影响着现代的法律。家庭观念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这种土地经营的方式,以家族利益为主导,在家族利益的一致化下,个组成人员可在家族利益之下分割收益,可谓家族成员“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家庭承包经营制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各各家族成员形成一个集体整体享有土地利益,这是家族本位思想在土地制度上的体现。

2. 家庭本位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家族成员仍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家族的荣辱在家族成员心中仍占重要位置,家族成员仍以家族利益为核心。在家族成员心目中整个家族是个整体。

四.家族本位思想与个人主义的对比: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分别是中西传统文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农耕经济与商业经济分别是孕育中西两种道德文明的摇篮。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思想导致的诸多差异:私有财产与集体财产和国家财产法律地位上的差异,家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主流地位不同,以及在养老问题上现实和法律层面的不同处置。

1. 产生渊源:家族本位思想产生于农耕经济的环境下,而个人主义思想产生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下。

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农耕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封闭性的经济。家族是整个农耕经济的基本单位,各家族成员之间缺少交流,整个家族形成严密的家族体系,由家族最高统治者——家长决定整个家族生产经营方案。古希腊各岛地产不同,各岛又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商品经济的流通便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案。古希腊主要是依托海上贸易和对外殖民扩张,个人利益追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各成员为求满足自身生活发展的需求,个人主义思想成为了主导,这也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财产关系上的差异:

家族本位思想下的财产关系:家族本位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家族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各家族财产以及各家族成员都归属于整个家族所有,各成员不享有私有财产,个人利益归属于家族利益。个人的生活所需由整个家族统一支配。

个人本位思想下的财产关系:古希腊罗马城邦对私有财产的重视奠定了西方个人本位的基础。在个人本位的主导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的保护,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3. 利益导向的差异:

家族本位思想:在家族本位思想的主导下,个人利益绝对服从家庭利益,集体利益。否定了个体的独立性,确定个体对集体的服从,集体对个体的包含思想。

个人本位思想:个体本位思想强调了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鼓励个体独创性的发展,确定了个体利益第一的地位。各成员相互独立,平等发展,成员之间无归属,成员之间不能互负责任,责任互不牵连。

4. 家庭孝养与社会养老:

家族本位思想:家族本位思想贯穿始终,父慈子孝,子女赡养父母成为基本原则,提倡家庭关怀。社会养老机制并不健全,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族宗亲互相扶持。形成了以家庭孝养为基本形式之一的老龄道德关怀模式。

个人本位思想:由于对个人利益的肯定,私有财产的保护,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契约关系占据统治地位,家长权的绝对削弱,家族血缘关系弱化,养老不是家族义务,相应的社会关怀增加,社会养老机制的逐渐健全。

五.家族本位思想的利弊

家族本位的利处:1.重视血缘亲情。家族本位思想建立起个人利益服从家族利益,各成员共谋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模式。家族血脉相成,各成员合作团结,各成员分工明确,有利于家族和谐繁荣。2.有利于国家团结一致。家族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各家族内部团结,社会矛盾削弱。

家族本位的敝处:1.父权过大。父权过大限制了其他家族成员的思想,不利于整个家族的发展。2.导致男权主义。男女在家族中的不平等地位,使妇女失去了对人身自由权,更是对女性的一种压榨。3.不利于家族成员的创新和自我发展。家族成员受家族利益的限制,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所长。

六.家族本位思想的传承

家族本位思想仍然存留在中国人心中,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个人主义思想也逐渐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最后将达到家族本位与个人主义的完美结合。

总结:家族本位思想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又将在新的社会世代传承,其中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这一中国古代思想必将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法的“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 完颜绍平(上海政法学院)

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现代价值简论曹德本陈飞

3. 家族本位和男权主——《大宅门》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评论刘红梅

4. 家族观念对中国法律的影响吴燕

9.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篇九

101052157公共管理系公共关系3班钟婕

回首望,之乎者也已离我们远去多年,时光流逝带走的不只是现实物质层面上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更让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抛弃了过去奉行的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同时容易蒙蔽人们的视线,让人忽略了这些带领我们一代又一代前进的传统文化,其实,在现在,我们仍然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来看:孔孟时代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的便是仁义道德这四个字,孔子提倡仁爱,有教无类,就是对社会的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让大家都有同样的受教育机会,使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换到今日,大爱的思想能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减少社会的犯罪率,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城乡教育上我们也需要有孔子有教无类的意识,加大农村教育的资源投入,让农村的孩子能得到像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防止两极分化过于严重,导致了两极分化。对孟子提倡仁政,让君王以仁施政,便民利民,成为一家之学,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多政府机构的腐败现象,当了官发了财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不由的对这个政府产生质疑,也不由的让我们怀念当初那个孟子提倡的仁政时代,君之舟也,民之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现今,我们迫切需要一个以仁政治国的良心政府,一个便民利民的机制,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倘若把过去的这种理念带到现今的机制中,想必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纵观古今,不论是仁义道德还是三纲五常,其实有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再现今失去意义,反而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治国、治家的范本,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和创新,从而转化成对现今有用的一笔财富。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看:虽然我们常常说做人要与时俱进,但是有很多思想层面上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追随着我们一同走过每个时代的更替,带领我们不断的前进。中国传统中一直都提倡百姓以孝为、长幼有序、知书达理,这些一代一代的思想一直亘古不变,在今天有很多的家庭都出现了问题小孩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以传统的精神文化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来看: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不仅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反而在现今兴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国内的学校重新兴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让我们现今人都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引起国人的文化意识,尊重并推崇自己国家的文化,重建我们的国家归属感;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开放大型博物馆,对外举行文化活动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大有一种传统文化的复兴之势。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我们更要抓住时机让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能深入的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传播更多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在国际上占自己的一席之地,防止我们受到外国的文化的冲击,从而失去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10.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篇十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例如“民本”观念、“诚信”观念、“变异”、“仁和”观念、“天人合一”观念、“义利”观念等,这些观念都对现代营销理念有深刻的影。企业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营销管理中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国的市场营销,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市场营销柔性营销品牌

我国的商业活动由来已久,中国人在古老的商代就开始了以物易物的经商活动,易经之中也有记载古代的集市和交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其中绵延流传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管理文化。一般来说,人的思想、行为的变化,总是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来崇尚传统、尊重祖先的国度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大的常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影响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如果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就能另辟蹊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市场上捷足先登。

一、推行“民本”市场营销理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归纳为:其一,“仁者,爱人”。其二,强调“民本”、“民心”、“民意”。其三,强调个人修己、正身、明白“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这一思想对营销管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营销的全局观念上,企业营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企业应为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

“民本”观念体现在现代营销过程中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追求“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什么是顾客导向观念?就是突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切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尊重顾客需求。滚筒洗衣机的发展便很好地体现了“民本”这一思想理念。中国家庭对洗衣机的使用习惯、使用环境与欧美国家不同,很多

厂商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沿用欧洲原有机型的老版设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滚筒洗衣机市场状况研究调查报告》显示,洗衣机摆放在厨房的中国城市消费者消费比例仅为16.2%,这与欧美国家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居民都将洗衣机摆放在卫生间,在洗衣时,82.4%的家庭会将洗涤用水从地面下水口排出,因此当时国内市场滚筒洗衣机统一的上排水设计与消费需求存在偏差。我国厨卫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排水方式是下排水,因此在我国采用下排水的洗衣机更符合我国建筑设计的标准。之后生产的下排水洗衣机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企业也实现了更大的盈利。滚筒洗衣机的这一变革,切实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民本”理念,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和愿望。

深刻理解并树立“民本”理念,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树立顾客导向观念,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这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运用“和谐”市场营销理念,协调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达到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古人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天下一家”。

“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文化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天人整体观,促使人们去寻求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机体的普遍规律,不仅要推己及人,还要推己及物,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儒家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环保的需要,体现在营销上就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行绿色营销和谐观念。

现阶段有些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全球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企业也开始注重节能减排降耗,生产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力求实现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海尔顺应这种趋势,积极开发绿色家电,不断退出环保产品,例如无氟冰箱、节能冰箱等,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赏,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一些企业生产小排量的汽车,也体现了“和

谐”观念。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今后产品研发的方向。

三、运用“变异”理念,实现企业的创新营销。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中国古代“变易”思想的精髓是:其一,刚健进取的自强精神。其二,革故鼎新的变易思想。牢固树立“变易”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吸收国外最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动态,敢于创新,最终形成适于我国特点的市场营销理念。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创新就是营销的主题。从麦卡锡的4P理论说到科特勒的11P,从4C到舒尔茨的4R,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营销管理者在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要正确把握企业内外部信息,才能做到“知已知彼”,求“变”创新;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从而“百战不殆”。

苹果公司何以独领市场风骚,其创新能力不容质疑。苹果在各个方面实现了与创新的紧密结合,使创新超越了对外在的被动响应阶段,成为一个由内而外主动引领的过程。而正是这种内生性创新模式,使苹果创新成为人人皆可得见,却始终难以模仿、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苹果公司的创新标准不再是仅仅跟随市场,并满足客户需求,而是从否定自身出发,不是比别人更好,而是比自己更好,在高水平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引领市场和创造需求。苹果公司还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自身战略出发,进一步加快研发速度,相对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使消费者对原有产品还来不及厌倦,即进入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苹果公司的成功成为无数人研究的课题,很多公司也争相模仿,但多年过去,仍然罕有公司具有如苹果一般的创造力,苹果公司依然稳居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首。

四、柔性营销超越刚性营销,在营销中重视品牌的传统文化

以史为鉴,任何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品牌的树立和自身形象的设计。商业企业创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在市场营销史上,以物质为基础的刚性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刚性营销必须要与以文化为基础的柔性营销结合起来,而且柔性营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的运用上只是处于一个技术和符号层面,以物质为基础的硬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在上升到一个心

理层面,以文化为基础的软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白酒包装可以巧用古人名诗,体现地方特色,集书法、品名、诗词、印章于一体,包装得古老、朴实、浑厚,给人以返朴归真之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意境和韵味。还有,“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此外,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洛阳牡丹花会、张家界森林节等,通过举办文化经贸节,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

五、结语

中国市场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的老百姓,根源是生命力极强的传统文化,把握这个“文化”就是把握了重点和契机,丢弃这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则是舍本逐末的举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对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并角逐于国际市场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古老文化的一切都适用于今天。从今天的角度鉴别和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自从加入WTO后,中国的商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营销管理中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国的市场营销,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我们要以自己特色的文化与精神风貌,走自己营销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主编:《市场营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11.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十一

1.对传统装饰艺术的认识

装饰,是一种来自本能的美感观念,是通过探寻而发现的最初的一种审美感受。而装饰艺术是伴随着原始社会人类自身以及对工具的发明与使用而诞生的,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传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式,传统装饰艺术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化、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常见的形式如剪纸、年画、陶瓷、泥塑、建筑、服装等,这些都充分显现出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就,早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上,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开始运用装饰画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用贝壳、皮毛、鱼骨等自然界的物质为自己和居住环境进行装饰,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之中。几千年以来,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它们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风格迥异、变化多样,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造物者的聪明睿智。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传统装饰艺术凭借其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居中常用蝙蝠、鹿、鱼、鹊等图案表现有福气、厚禄、年年有余的含义;“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图案赞颂人具有的高尚的品行和节操,传统装饰有以数字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中国古代崇尚数字九,我国有“九九归一”之说,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城门铜钉数目都为横竖各九排,共有九九八十一颗。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中国传统装饰语言的资源极其丰富, 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 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 最有代表性的 “典籍”。如:龙、凤、麒麟、朱雀、玄武等图案,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将其逐步挖掘、变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创作时可将其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装饰艺术是一种使生活艺术化,使艺术生活化的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体现出时代的特性,要把传统的装饰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我们需要把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提取、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其“形”,延其“意”,从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国家馆的设计,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设计主题,来表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文化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在设计上采用了传统的色彩中国红,红色代表着热情、希望,有吉祥富贵的寓意,整个场馆是由有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从上到下,由浅至深,显得特别的沉稳符合国人的气质,整体上来说国家馆的设计从层次的递减和设计创意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设计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日趋国际化,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形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人们向往的是平和,重德,重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度。现代设计通过其视觉传达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审美意识上讲,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大众心理审美定势和思维倾向,因此成为一种经验代代相传。

4.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价值体现

传统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当今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符号,每种不同的装饰艺术都是特定的符号元素,它们既反映人文意识,同时又体现其人文精神,正是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在学习西方设计理念的同时,我们需要把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融入进去,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在现代设计中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才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5.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如果说装饰的功能是作品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的认知显现,那么装饰的价值就是认识的主体对装饰作品的社会评价。装饰艺术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装饰艺术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当今社会,装饰已不在局限于个体的创造,而是演变成一种消费行为。当自己的装饰作品与需求的社会团体构成买卖关系时,装饰活动就演变成有价值的经济行为。

装饰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情感、观念、意识的影响,通过对装饰艺术的感知,可以获得优美、崇高、神圣的审美享受,这种价值远胜过其经济价值。

6.结论

创造首先是基于历史的创造,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把传统的符号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走向世界。

12.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十二

关键词:传统,吉祥图案,现代包装设计

一、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

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图案中, 具有独特的有理想的一门艺术形态, 吉祥图案的取材始终围绕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也是最初人类生存意识环境下的精神寄托。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愿望和憧憬, 都可以概括为“福、寿、喜、财”。通过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象征, 我们可以看出, 吉祥图案是在不同时期人们的一种传统模式, 创造的艺术形式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是民族的灵魂,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并且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具有永恒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一) 象征性

所谓的“象征”, 是天生的, 具体的事物本身出现的形态, 颜色和生态习性, 一个类似的感性的东西抽象意义的回忆, 有特殊的意义。颜色来表达情感,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 它不仅让人精力充沛, 热情, 而且在喜庆的节日当中, 是最好的吉祥的象征。如“四灵”, 古代吉祥的象征, 中国古代都认为麒麟、凤凰、乌龟和龙是灵性的动物体。所以把它们称“四灵”, 作为吉祥的标志。

(二) 文化性

中国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不仅有着悠久和灿烂的历史, 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它是早期历史环境下人们精神本质的体现。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儒学、佛教、道教对其的影响逐渐变大, 吉祥图案逐渐摆脱了世俗的颜色, 概念及其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已经改变, 提高了驱邪祈福的社会文化功能。

(三) 精神性

中国吉祥图案以吉祥的表现手法、深邃的艺术性、深厚的群中性和生活基础, 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吉祥图案多以诗词歌赋般的形态作为表现内心的诉求, 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向往。传统儒家思想, 则重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它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挖掘, 并在审美创作中进行美学思考, 将论文道德内容赋予到艺术当中, 从而使吉祥图案的寓意和表现手法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应用。

二、现代包装设计的商品性和文化性

不同的时期, 人们对包装的理解有所不同, 过去人们对包装的了解只停留在单个包装的静态特征, 但是包装是基于独特的包装概念, 重点保护, 运输, 储存是商品包装存在的核心价值。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和演变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包装和商品的范畴, 从而扩张到多个领域, 内容和功能合二为一, 提出了广泛的市场概念, 科学和技术、产品、文化、环境的重点等消费的需求。因此, 一味地停留在在认知的包装设计标准, 必定行不通。原因在于现代包装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仅可以改变商品的外观引起商品的变化, 实现商品本身的价值, 而且还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一) 现代包装设计的商品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除了对商品本身的需求之外, 包装的视觉感受直接关系着人们购买行为的冲动, 所以好的包装设计对于商品的销售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装设计本身就是一套复杂的产品, 它不仅受材料、结构、印刷工艺等方面的制约, 而且还要考虑到对商品的保护和运输功能, 以及一系列的客户使用销售方便的问题等等。好的包装设计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使它占主导地位。作为一个设计师, 要不断的自我要求和改进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和市场趋势不可掉以轻心, 必须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二)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一个好的包装设计, 除了要适应市场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具有商品性的同时, 还要适应企业文化、民族文化等等。现代包装设计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以生活为基础。所以,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论或者实践, 都应该关注它本身所具有的的本质特征, 不能过于功利化, 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理解和对待。而包装设计更应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时代的文化需求, 这样的包装才是成功的, 不会被人们忽视或者被时代所淘汰。

三、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吉祥图案的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张,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 愈来愈多的人追求商品的品牌, 再加上人们购买方式的改变, 产品包装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 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图案往往是一些动物本身的特质, 及其延伸扩展特点, 题材广泛, 花草树木, 鸟类和动物等无不入画。因此, 吉祥图案大多采用妇孺皆知的物象象征符号, 以人性化的设计形式, 吉利吉祥意义的表现, 所以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为受众接受的更好。吉利、和平、趋吉避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路, 吉祥图案在流行和持久的“吉祥”心理的产生, 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吉祥图案空间的吉祥寓意, 使人们时刻处于其中。吉祥图案倾向于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比如由祥云、牡丹、松树和柏树的普通物质, 表达其含义深刻的象征意义。正式的吉祥图案, 以表达这些含义, 以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没有阶级观念的渗透。包装设计要使用的吉祥图案, 可以更容易地与消费者沟通。

(二) 如何将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很多人都不加思索地将传统图案的造型或者色彩应用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包装中, 比如剪纸、图腾、印花等等我们比较熟悉的图案经常在商品包装上见到。但是, 很多包装作品都是将传统图案照抄照搬, 机械地堆砌, 而没有在对传统图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使得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没有得到更好地开发。所以, 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去接触吉祥图案, 站在实践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其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

四、结语

传统式文化的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延续, 而这其中存在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传统图案作为现代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材广泛,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流传悠久,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也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源泉。因此, 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市场流行趋势和消费心理, 掌握市场的需求, 将传统吉祥图案巧妙运用在现代包装设计当中, 从而使我国的包装设计能够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黄作林.中国吉祥图案的文化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 2000 (2) .

[3]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看节目排座位教案下一篇:全员改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