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共11篇)
1.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一
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十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完成总投资11816.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420万元。项目资金规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专项资金由刚开始的25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和资金争取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只有把群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搞好农工作,农发办全体工作人员常年深入一线,埋头苦干抓落实,一心一意搞服务,亲自规划设计,参与施工放线,严格质量把关,组织竣工验收,强化工程管护,做到了事无巨细,严格要求。同时,定期不定期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及时了解村情民意,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尽量满足群众需求。
2.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二
淮安区是传统农业大区, 水稻种植、蔬菜花木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品等已成规模化发展趋势。近年来, 我区一直以“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为基础, 以“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为目标,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以农民增收为主线, 并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有机结合起来, 整体推进, 规范建设。截至目前, 全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838个, 其中合作联社3个, “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1个, 合作社参加农户12.45万户, 参加率达57.8%。其中, 宋集乡笠诚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被命名为首批省级“五好”示范社, 蒲马蔬菜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四有”合作社,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基本情况
1. 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情况
目前, 产业化经营项目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 分别为“淮安市淮安区 (原楚州区) 2.6万只蛋鸡养殖基地扩建项目”、“淮安市淮安区 (原楚州区) 3000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新建项目”和“淮安市淮安区 (原楚州区) 2000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新建项目”, 总投资544.862万元, 其中财政投资215万元, 合作社自筹329.682万元。建设各类建筑物6076平方米、水泥地坪等5940平方米及400立方米冷库1座。项目实施后, 共带动农户2300户, 增加从业人员2018人, 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400万元。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户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机会, 并使蔬菜种植、畜牧养殖、饲料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 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扶持由淮安区永旺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的“500头母猪养殖基地扩建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75.8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母猪舍厂房1600平方米, 辅助用房235.2平方米, 购置产床、保育栏、母猪定位栏等。项目的建设, 可以优养殖结构, 扩大生猪饲养规模, 选用优良品种, 预期未来3年内, 项目区生猪饲养量将扩大至两万头以上。为进一步促进楚州的优质生猪产业的高效化和规模化作出贡献, 为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2. 土地治理项目扶持情况
1) 淮安区 (原楚州区) 2009年度席桥浦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项目 (已实施) 。该项目计划开发任务及投资为:改造中低产田0.15万亩, 计划总投资137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52.5万元, 省级配套47.25万元, 市级配套5.25万元, 群众自筹32万元 (投劳折资)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各类水利配套建筑物8座, 新修梯形防渗渠道1.1公里;新建管道灌溉系统一套, 控制灌溉面积200亩, 开挖疏浚土方3.6万方;铺设硬质路2.84公里, 新建1处400平方米 (市场300平方米、管理房100平方米) 田间交易市场;技术培训400人次, 购置仪器设备1台套, 示范推广0.15万亩。项目实施后, 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使原有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得到升级, 蔬菜等经济作物亩产量明显提高, 并为该农民合作社切实解决产品运输难问题。通过组织人员培训, 提高社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从而带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一系列措施为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淮安区 (原楚州区) , 2012年度赢信粮食合作社试点项目 (拟实施) 。该项目计划开发任务及投资为:改造中低产田0.15万亩, 计划总投资161.11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67.75万元, 省级配套60.975万元, 市级配套6.775万元, 群众自筹27.6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各类水利配套建筑物15座;新建防渗渠道1.3公里;铺设硬质路1.185公里;新建仓储库房1000平方米。该项目实施后, 能使赢信粮食合作社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 成为我区又一个起带头和榜样作用的合作社, 为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做出应有贡献。
3. 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做到“六个有利于”, 即:有利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有利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有利于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的扩大, 有利于专业化生产的形成, 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按照“突出重点、平等竞争、择优扶持、典型示范”的原则, 对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支持,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三坚持做到“三个要”, 即:要促进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推进特色产业规模经营;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将农民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降低乃至避免了市场风险。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要增强了品牌观念, 扩大销售渠道。
淮安区金农家禽专业合作社2007年11月正式成立, 主要饲养蛋鸡和蛋鸡育雏, 并以生产销售鸡蛋和雏鸡为主, 年产鸡蛋1440吨, 出售雏鸡30万只, 鸡蛋商标注册为“益集”牌, 农产品认证正在申报中。通过调研, 该合作社规模、专业程度、市场竞争力上符合各项要求。因此, 在2010年, 淮安区金农家禽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区产业化经营项目第一个扶持的对象, 并负责实施“淮安区 (原楚州区) 2.6万只蛋鸡养殖基地扩建项目”。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38.96万元, 占计划的101%, 其中财政补助75万元, 合作社自筹163.96万元。建设完成主鸡舍场房2280平方米, 饲料加工厂房240平方米, 库房160平方米以及场内水泥路1140平方米。主要购置鸡笼、笼架、饮水器等设备。目前, 设备已全部投入生产。
项目完成至今, 合作社养殖基地已达到存栏10万只蛋鸡的规模,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合作社的带动, 一方面, 吸纳新的社员60户, 直接带动基地的规模扩大30亩, 鸡粪还带动水产养鱼210亩;另一方面, 以合同或订单方式, 收购农户的鸡蛋或草鸡, 也间接地带动基地的规模养殖, 通过对养殖区基础设施的扩建, 项目区蛋鸡饲养量已扩大到50万只。今后, 合作社将扩大与养殖农户的合作力度, 建立自己的更大范围的生产基地, 形成地方特色区域优势产业, 有效促进当地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 在农民增收上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合作社内, 采取了“科技创新、品牌经营、培训农民、共同致富”的经营策略, 在产业化经营中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实行五包承诺服务 (一包种苗供应、二包饲料组织、三包技术指导、四包保护价收购、五包养殖效益) , 通过建设规模化的集中养殖小区, 吸引合作社社员进区养殖, 带动增收, 并通过无公害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 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并使品牌效应得到增强。
项目的实施, 带动了300农户从事蛋鸡的养殖, 直接合作的农户饲养的30万蛋鸡为农户带来了450万元的收益。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100万元, 人均年增收10000元。带动了本地养殖业、饲料加工业、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有效的消化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收入, 对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 合作社自身存在的问题
1) 组织松散、规模较小。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松散型的, 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导致专业合作社单边承担市场风险, 积累薄弱, 难以发展壮大, 从而导致带动力和竞争力不强。
2) 规范管理不够, 运转困难。首先、有些合作社设立时, 是以争取资金扶持为目的, 发展尚不规范, 需进一步培训指导, 规范其发展。其次、部分合作社服务内容不多,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资料缺损严重, 生产经营成本难以核算, 缺乏必要的管理设施、设备和经费。
3) 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 经济实力薄弱。目前, 绝大部分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靠入社社员的少量股金及牵头单位的一些固定资产投入, 资产很少。融资时抵押物缺乏, 银行贷款出现担保难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需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难以保证。
2. 对合作社认识不足
从我区的情况看, 相关部门、乡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足, 引导、扶持、鼓励措施力度不够;因为, 部分干部群众对合作社的服务意识不强;合作社社员绝大部分以农民为主, 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市场意识淡薄中, 缺乏市场开拓能力, 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 需要加强对合作社的组织培训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专业合作社的项目少
目前,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合作社分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土地治理项目区域内, 并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项目, 相反,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区域, 不一定具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条件。而专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太少, 需要项目支持的合作社又很多, 一般一个区县一年能立项一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就不错了, 这一矛盾也是影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4. 项目管理费的问题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没有项目管理费, 给项目实施增添难度近年扶持合作社的项目, 其资金使用范围都没有项目管理费, 这无疑给项目管理和监督带来难度,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增添了负担。
四、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 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强与其它涉农部门配合、共同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强与其他涉农部门的联系, 共同担负起对农民合作社推进发展的重任, 整合资金, 合理规划。共同加大引导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明确具体目标, 制定相应规划, 采取得力措施。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 应该下大力量扶植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茁壮成长。
2) 多种形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是单独列为一项扶持项目。直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合作社列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扶持, 即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项目进行全面扶持, 制订相应的投入政策, 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发挥更大效益。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项目进行扶持, 如对专业市场建设、种子种苗工程、主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可列为产业化经营项目来扶持。三是结合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某些建设内容, 进行扶持。
3) 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手续, 加强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只要提供相应的申请表、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建设内容清单、有关项目建设合同, 经实地考察核实后即可上报申请立项, 无需单独上报正式可研报告。项目批复后主要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对于项目资金仍要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程序。规范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重要手段,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通过报账, 完整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轨迹, 便于项目管理。
3.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三
一、现阶段农发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一)国家高度重视农发工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蚌埠市近三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投入情况表明:一是农发项目投入标准有所提高。从2014年起,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实现并轨,今后不再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而全部改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从2015年起,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投入标准由原来平原地区亩均财政投入1100元,调整为1300元;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标准从2013年龙头企业50万元左右,提高到100—1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标准从原来20—30万元,提高到50—80万元。二是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13—2015年蚌埠市农发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分别为6724万元、8606万元和9270万元,三年上了三个台阶。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得到重视。全市申报项目从1个增加到4个,农发部门项目的财政投入从2013年的2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130万元。四是减轻农民负担得到重视。从2015年起,乡村集体自筹资金和农民筹资投劳等自筹资金占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不再执行。在不突破本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所限定的绝对额标准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受益主体筹资筹劳。
(二)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工作层出不穷。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和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常态,农业综合开发创新工作层出不穷。一是尝试推出农发试点项目。2013年国家农发办发布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分类开展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通过三年试点,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试点项目具有投资额大、政策性强和具有创新性等特点。2013年,蚌埠市成功申报了五河县中华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与示范项目,该项目财政资金投入达700万元。二是突出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2013年以前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各县区农发部门,从 2014年起,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是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在项目安排上,向实现土地流转的地方倾斜。2014年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要求,每个县拟安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上扶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面积不小于项目治理总面积的30%。四是加大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在农发项目的安排上,向美好乡村倾斜。2013年,安排财政资金1680万元,重点支持蚌埠市怀远县古城乡潘新村和水海村、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固镇县仲兴乡耿武村以及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等美好乡村建设。
(三)重点环节管理责任明确,市级部门责任加大。安徽省农发局印发的《强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环节管理责任暂行规定》,明确了省、市、县各级农发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重点环节的主要责任,进一步加大了市级农发部门的管理责任。一是农发资金实行切块分配,突出了市级资金分配权。根据规定,从2014年起,对农发常规性项目资金分配,实行“刚性因素分配法”,由省分配到市,再由各市参照省级“因素分配法”,结合所属县区工作实绩,将指标分配到县区。《暂行规定》改变了过去由省局直接将资金分配到具体项目做法。但资金切块分配到市,同时也加大了市级农发部门的责任。二是强化了项目库管理,突出了市级项目审核责任。从2014年开始,由市级农发部门负责农发项目库管理,各项目县编报项目建议书申请入库,对土地治理项目优先扶持土地已经合法有效流转的规模经营,市级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入库,未入项目库项目不予申报。三是加强了市级项目评审工作,突出了市级对评审结果的责任。项目评审实行差额评审的办法,评审项目个数不得低于拟申报项目个数的1.5倍,同时突出了市级对评审结果的责任。
(四)适应新《预算法》要求,重视财政支出绩效。新《预算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农发项目具有资金量大和连续投入等特点,农发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关注。因此,推进农发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好新常态下农发工作的思考
(一)适应新常态,进一步理清农发工作新思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财政农发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发项目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各级农发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结合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和经济发展状况,主动谋划产业发展新规划,进一步理清农发工作新思路。
(二)抢抓新机遇,进一步用好农发工作新政策。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适应和熟悉新规则,用好新政策。抢抓新机遇,关键还是项目,这是农发工作的基础与根本。对创新试点项目,要积极研究政策,敢于争取,勤于学习,用好政策,通过项目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扶持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三)主动新作为,进一步掌握农发工作新方法。农发部门要坚持以责任为担当,主动新作为,在谋求新方法上做文章,在谋求新政策上出思路。农发项目与农发资金分配备受社会各界和农民的关注,农发部门要用制度来规范项目与资金分配,用制度制约行为,实现阳光操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在基础工作上,要加强农发项目库建设;在项目选择上,要进一步发挥县级立项权;在项目申报上,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立项;在项目审核上,要充分利用好涉企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坚决杜绝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问题;在项目实施上,要坚持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在创新方式上,要探索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项目评审的专业性,提高项目验收结论的权威性,做到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四)实现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农发工作水平。新《预算法》强调预算支出绩效,农发资金支出同样要讲求绩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改变重项目立项、轻项目管理,重项目建设、轻后期管护,重建设过程、轻绩效评价等问题。各级农发部门要对农发项目资金实行跟踪问效,认真对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规定,围绕项目前期、项目组织、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农发项目是否能够发挥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是农发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更是衡量农发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农发办)
责任编辑:欣闻
4.区农业开发工作总结 篇四
近年来,我区始终致力于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扶强扶壮本土龙头企业,招商引进大型工商企业,构筑优势农业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在环境优美的**大地上,伴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对山、水、林、田、路“大刀阔斧”的改造,涌现出山东上水、山东颜春、淄博上园、舜丰农业等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群龙共舞”的新局面,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壮大龙头带农户
据了解,全区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3家,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50家,先后有10个系列、100多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家龙头企业在齐鲁股权上市,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山东省最大的有机中药材、有机猕猴桃、有机黑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了给企业成长提供更加有效的外力支持,我区在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上,在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名牌、提档升级上,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在解决项目、资金、市场等要素问题上,一系列地与“群龙共舞”行动接连展开。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精准、优质、高效型现代农业的转变。
杨峪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水泥路直通蓝莓种植基地,山间泉水汇集成渠。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营,现有367户农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蓝莓种植基地,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夯实基础强基地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在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夯实基础强基地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连片发展,通过建设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村、示范镇,将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新设施投入项目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引导农民致富。选择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4个镇和**泉等30个村先行试点,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选择有一定种植规模、有较高经济效益、有一定帮扶效应的农户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对周边农户“传、帮、带”作用,使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泉村原来的山坡地因车、水上不去,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产量低、收入微薄。自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该村。水、路、电等农业基础设施都改善了。该村今年又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在荒山坡上规划建设12个高标准有机果蔬种植大棚,将为游客提供更多有机农产品,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我区以南部四镇为依托,积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优、产业调强、效益调高,集中打造2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有机农业园、10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实现特色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加快特色农业与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集中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金银花、茶叶、桔梗、猕猴桃、“黑五类”、薰衣草等产业基地规模,争创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区。
叠加优势促发展
今年,全国仅有的两个项目之一的“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落户**,我区有机农业发展再添新亮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048万元,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施。目前已有13所高校51名专家、科研人员前来落实实验品种、实验基地,设计实验方案,初步确定了**泉、杨峪、上水、上园等10个农业产业化基地纳入试验示范区,韭菜、草莓、蓝莓、金银花等26个品种成为首批富硒试验品。我区以发展有机富硒农业为总抓手,科学规划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有机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5.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五
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古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8年上半年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纪委(第三纪工委)的帮助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年初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联单,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做到廉政建设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并与相关科室基层站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工一名副局长(支部委员)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学习宣传到位,落实责任到位,监督督促到位,移民局作为一个特殊部门,问题多、热点难点多,走的是人间最难的路,做的是天下第一难的事,而涉及的移民即(服务对象)大部分却处在贫困山区,地理环境差,劳动者素质相对低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移民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永不厌倦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在各项移民工作中处理各种热难点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做到理解政策不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尽最大努力为移民工作服务,确保2009年金安桥首台机组发电实现丽江水能富市的目标,全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廉洁意识,做为移民部门是管理移民职能部门,同时掌握一定的资金和项目,为了保证移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局领导非常重视廉洁自律工作,特别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的科室和项目负责人,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做到资金的安全使用,特别是5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招投标法进行严格招投标。进行双合同管理,分别对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方法人进行廉政谈话,做到早打警钟、关口前移,有效地保护移民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深刻总结其他地方出现的电站大坝建成了,移民干部倒下的沉重教训,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党的纪律,尊重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增强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局班子十分重视维护班子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班子的团结,用每年二次民主生活会的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斗争,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团结、务实、高效、清廉为目的,做到有事摆到桌面上,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永保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五是强化管理制度,结合区委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作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制定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车辆管理、考勤管理、等制度,实行每日上下班签到制度(即每日上下午签到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有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促进了全局机关的助政、廉政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移民干部形象。
总之,我局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局党支部和局班子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下半年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作正在开始,目前已完成宣传动员阶段正在实施签订搬迁协议,共分成四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现已完成签订搬迁协议80户,外迁数的40%,实施搬迁中,要求每一个干部严格按国务院471号令和云政办发159号文件规定,实行依法搬迁,保证让移民满意,领导满意,争取全面完成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和党分廉政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加大移民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把各项做得更好。
古城区移民开发局
6.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六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㈠、定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严肃
组织纪律。
我站全体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按照镇政府的要求,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全站人员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㈡、常规工作。
1、水利农机条线:
⑴、河道长效保洁管护。我站参与全镇18条河道的保洁管护,受到区考评均为优秀,每月得分分别为100分、98分,98.5分、99.5分。
⑵、河道绿化管护。做好凤凰河、北漕河两侧绿化管护,面积达113亩。
⑶、水利工程及维修。协助做好新龙河拓俊工程,同时完成6个村的水利工程维修和水系沟通。
⑷、村庄沟塘三清。共完成沟塘28条,清淤土方8.51万立方米,竣工决算30.3239万元。
⑸、农机服务工作。完成农用拖拉机年检年审175台,并全部更换新的牌照;新购置中拖6台,高速插秧机3台,秸秆还田机10台;落实机插秧面积4000多亩,同时加强对机插秧秧田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组织对全镇的农用机械进行维护保养。
2、农技多技条线:
⑴、努力提高服务,确保我镇粮食等作物生产稳定增长。认真做好对全镇3600余户农户技术指导工作,先后发放各阶段技术资料近2万份次,通过电话、来访、现场等解决农户的询问和答疑超过80人次。⑵、测土配方工作。参与区测土配方试验示范工作,完成小麦和水稻的精确施氮试验和无氮试验项目。发放水稻施用配方肥建议卡资料4000份次。
⑶、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和水稻小麦的政策性保险工作。配合镇财政所完成今年全镇粮食直补面积的核定及公示工作,配合做好3600户水稻小麦的政策性保险工作。
⑷、落实机插秧落谷育秧现场。
4、畜牧兽医条线:
⑴、常规畜禽防疫。定期组织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巡防,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完成了奶牛的二病检测,协助保险公司做好死亡母猪的理赔工作。
7.大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考 篇七
一、严把选项关,解决盲目性问题
如何选择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决定开发是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项目定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成效。大同市每年土地治理项目有9个、产业化项目8-10个、科技项目2-3个。为此,大同市开发办按照国家、省农发办的要求和指南,坚持做到六个注重:
(一)注重规模开发、选项时坚持规模开发,集中投入。
每个项目区最小规模在333.33 hm2 (5000亩)以上,多数项目区均在466.67 hm2 (7000亩)以上,浑源、阳高、天镇三县的项目区均在万亩以上,有的在同期开发中达0.2×104 hm2 (3万亩)以上。由于规模开发也带动了一方的产业发展,同时提升了工程项目的形象。
(二)注重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在立项前首先要通过一事一议,经当地村民同意后才能立项。同时,对当地农民自筹资金提前到位的作为立项的重要指标来评价。即自筹集资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立项。阳高县、南郊区两县(区)在2006-2008年的土地治理项目选项时,首先选择农民已完成部分机井工程的北徐屯、罗文皂、西韩岭项目区,经检查验收,这些项目区被评为优良工程。
(三)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化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土地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如左云的苦荞加工项目,广灵的小米加工项目都与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挂钩,从而使这些项目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注重集中资金。
重点解决农用道路、渠系工程、机井工程、林木工程、土壤改良等突出问题,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五)注重科技投入。
凡是投入的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优良品种种植率达到100%,结构调整要有大的突破。
(六)注重项目库的建立。
凡是当年选择的项目必须是项目库里现有的项目,这样就可以避免选择项目的盲目性和无对比性。
二、严把设计关,解决科学性问题
针对大同市以往在项目建设中部分项目规划不合理,工程设计不科学,资金安排不严格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着重做到三个坚持、把好三个环节。
(一)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效益为先,对投入产出进行动态效益计算,优先选择效益高的项目。二是坚持增源节流原则,大同市农业项目区经过多年的开发,有的项目区的供需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在规划设计中,紧密围绕“节水保浇”这一原则,在水源供给上做到优先选择地表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相结合,在工程设计上全部采用节水措施,目前,有90%以上的输水工程实施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0.85以上的地下输的管道。三是坚持建设标准,按照国家、省颁发的项目建设标准,做到灌溉保证率75%以上,排涝标准20年一遇。
(二)把好三个环节。
一是征求群众意见环节。市、县两级开发办要与项目所在乡村领导、水利工程人员和当地群众见面商讨,深入项目区细致的勘查、磋商,本着必需、有效、节约的原则,逐一确定项目工程。二是精心设计环节,市县两级设计人员对每个项目区的设计要深入实地,因地制宜地确定设计方案,做到设计标准准确,工程数量准确,定位定点准确,图纸制作准确。三是资金概算环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来之不易,必须用好每一笔资金,在编制概算时,严格把握市场材料价格、人工费用以及工程量的确认,以确保资金安排合理,资金投入高效。
三、严把工程质量关,解决标准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标准,国家开发办于2004年提出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前些年,由于我市各县(区)的工程建设标准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质量及项目建成后使用的长期效果。对此,大同市开发办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统一,达到三个“精”字。
(一)统一建设标准、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达到精良。
对于开发项目的水利工程中的机井成井率、打井倾斜度统一标准,要求成井率在100%,机井倾斜度不超过1度。机井管材选用当地最优的砼管。对渠道工程统一采用地下输水管道,管材选择上必须达到设计压力。道路工程统一为田间路不少于4 m、主干路不小于6 m,硬化层厚度不小15cm;路旁植树不小于2行,对株距和行距均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树种的选择上达到品种优良、胸径合格。
(二)统一招标施工,施工工序达到精细。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施工前要进行统一的工程招投标工作。大同市开发办决定凡是不进行工程招标的施工队伍不能进入施工现场,通过公开招标把既有施工资质,又信得过的施工企业选进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严格对施工工序进行过程控制。通过精细的施工工序,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各个组成工程均达到较高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处理。
(三)统一验收标准,工程项目多出精品。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大同市开发办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制定的验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同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标准,各县(区)在自验的过程中统一按此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大同市开发办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标准的下达整改通知,通不过验收的限期整改。这样一来,这些年来的精品工程明显增多,各级领导和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四、严把监督检查关,解决问题达到及时有效。
项目施工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何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尤为重要,这些年,大同市在项目管理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下监督检查机制。
(一)招标监督。
大同市开发办对每年各县(区)立项的土地项目进行招投标。在招标过程中,不仅请专家评委进行公开评标,而且要求纪监检察部门派人监督检查,以保证招投标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对项目和工程均进行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投标单位进行公开竞标,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细化和量化工程建设内容,保证有条件的项目能立项,保证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建设任务。
(二)监理监督。
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在监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监理程序进行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工作的四项控制和合同、信息两个管理。由于对施工队伍、施工机械、进场材料、施工方法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使所监工程的优良率在85%以上。为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起到了作用。
(三)领导监督。
省、市开发办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对项目工程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市开发办充分利用行政管理职能,随时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监理效果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每次的检查进行汇总评比、打分,作为年度计划和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群众监督。
在开工现场和村民委员会公示栏中明确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工程内容进行公示,对计划进度内容和竣工进度内容进行公示以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质疑及时反馈。
五、严把资金使用关,解决规范化问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国家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发展”的投入机制,严格对资金的管理是项目实施的根本保证,这方面,我们重点抓好三项制度的建设。
(一)抓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支付制度。
县级报账制是农发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工程资金及时拨付,财政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措施。九个开发项目县(区)根据不同情况对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施工单位按照程序审核制度,将所需报账的资料报县开发办审核,开发办根据项目计划、工程竣工情况,详细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原始票据、审核无误后报所在县财政局,财政局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复审合格后办理报账核销手续。
(二)抓投入机制的建设,探索整合激励制度。
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统筹使用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对此,一要抓好自筹资金的落实,做到自筹资金不到位不立项,县级配套资金不落实不验收。对土地治理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方法将资金落实到农户,对产业化项目督促企业限期筹集到位,然后方可启动财政资金。二是抓好整合投入,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支农的其他资金整合使用,对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具有带动作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以资金促工程,以竞争保质量,对农发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对评为一、二名的县(区)在下年度的工作安排上给予奖励。
(三)抓有偿资金的回收,推行债务化解制度。
积极回收到期有偿资金,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效滚动的保障,结合大同市土地项目呆账较多、产业化经营项目还款困难、财政压力较大的实际,一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农发有偿资金回收政策,积极上门催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呆账核销和债务豁免政策,化解债务风险。同时,不断探索风险控制方法,采取项目申报抵押担保制度,赖账法律执行制度,预算扣款制度等多种措施对有偿资金进行回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研究了大同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 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加强管理。在立项、规划、施工、监督、资金等各个环节应严格把好五道关, 解决好五大问题。
8.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八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点;对监理要求;监理工作特点
0.前言
阜新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水利工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几年来,在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监理工作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对于项目的资金控制、工程按期竣工,特别是工程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就监理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和特点,谈谈自己体会,敬请同行指正。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特点
1.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水利工程,往往是项目的核心环节,必须有较高的工程质量,才能发挥较高的综合效益。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只所以效益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除了项目选的准,规划设计得当,综合措施得当外,就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质量好,抓得实,群众反映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的质量,普遍好于农田水利项目。
1.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水利工程,分布的点多、面广、分散、单位工程投资不大,一个县的工程,跑一圈要200多公里。
一个工程又往往以水源工程(潜流、方塘、大口井、水库、塘坝、提水站等)为依托,有较长距离的输水(衬砌的渠道、管路)工程、蓄水池、节制闸工程和干管、支管、给水栓等田间工程以及作业路、农桥、排涝渠道等组成的。灌溉面积约2000亩的低产田改造工程,往往分布大半个乡镇,而距离下一个工程往往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1.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素质往往参差不齐。专业队伍较少。有的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施工资质。有的缺乏机械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电焊、电工、起重、质检、安全员等)没有上岗证件,缺乏较大工程、建设内容较复杂工程的施工经验等。
有的施工队伍不明确应在施工中,同步形成施工档案和监理档案。没有做过有监理工程师管理项目的工程。甚至出现在总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开工申请,营业执照、施工资质、质量保证体系、放线报审及原材料报验复试等开工准备阶段的材料时,某某项目经理竟然说,“正经事还忙不过来呢!你这事先撂撂!”
1.4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前期工作尚有待加强。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包括,要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调查(必要时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论证、工程地质勘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虽然小型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可以酌量从减,但有的步骤不可或缺。前期工作的不足就有可能造成:水源工程(方塘、大井)竣工后没水或与设计水量相差太大;有的管线在施工中遭遇下伏基岩,埋不下去等等。
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往往上报时间紧,留给设计部门做前期工作和设计的时间也较短,有时,设计人员到工程现场走马观花,这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原因之一。
2.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工程项目对监理人员要求
正是由于上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特点,就对监理工作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工程的更高的要求。
监理队伍应该是一支专家型的队伍,应是由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组成(基本没有监理员)。他们应具有有较丰富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经验。监理们不仅仅要求施工单位按图施工,还要具有指导施工的能力,帮助施工单位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只有专家型的监理队伍才能面对设计的前期工作不足,施工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在阜蒙县塔营子乡的潜流灌溉工程的渠道存在局部超挖的问题,就说明这一点。正因为现场的监理人员(虽然对塔营子乡的情况非常熟悉,但技术水平一般)不足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不具备指导施工的能力,才出现了问题。
而在海州区韩家店镇下王的方塘,距离下王河仅50米(河床为成煤页岩,渗透性极差),在施工中开挖至设计深度、宽度后,方塘没水。如果水源没水,整个灌溉工程(泵站、管网、灌溉面积)就无从谈起,现场的总监理工程师(我市水利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提出了在下王河与方塘之间,修建盲沟的设计方案,并提供了全套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施工图和概算书),施工后效果很好,解决了水源问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监理,往往还要帮助施工单位做施工档案,提供档案编制的目录,提供所需表格的样式,甚至将施工单位的做挡案的人员请到监理公司,手把手教。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监理,还要非常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水资源、区域规划、当地已建成的水库、塘坝、提水站、潜流、灌区及灌区建筑物等工程,这样的监理人员往往是当地的老水利工程师,他们具有部分弥补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不足的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水利工程的监理,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详细审查,发现不足(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为了上报监理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甚至从别施工队伍抄来的,名称都没变),要和施工单位一起修改,务使其符合实际,有操作性。
3.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的特点
3.1要求监理更加准确的、有针对性的编制监理规划(或实施细则)、旁站方案 。
3.2监理工作应以帮助施工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以监理人员检查监督、纠正为辅。务使施工单位树立质量意识,发挥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质量检查员的作用,实行三检制。关键的隐蔽工程在没取得监理人员验收同意,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3监理工作的开展应以巡视、平行检验为主,旁站为辅。对面上的工程以巡视、平行检验为主,对工程的关键环节、重点工序要坚持旁站,以确保工程质量。
3.4监理工作应力争以事前控制为主,以事中和事后控制为辅。结合旁站方案,力争做到事前控制。象长距离的干渠放线、开挖渠底线的控制、潜流工程中,渗渠开挖的宽度、反滤料的填充、方塘开挖的深度、宽度、方塘坡度的控制以及护坡的砌筑和护坡下的沙石料填充等等。
3.5应有针对性的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施工方案的指导。象施工档案、监理档案的编撰、施工员的放线(测量)技术的培训、施工导流方案的完善等。
3.6监理工作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以确保资金控制,不突破概、预算。
3.7建设单位(业主)要加大支持监理工作的力度。由于施工单位素质参差不齐,监理在受业主委托行使项目管理权、监督权时,可能遇到阻碍,只有得到业主单位的坚决支持,才能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阜蒙县福兴地某某潜流工程,在施工中,开挖渗渠的宽度,不按设计尺寸开挖,只能砌筑干砌石的集水廊道,而不能填充反濾料,这将严重影响潜流的寿命。可是监理人员的纠正指令,得不到执行,找项目经理也不管用。监理人员在得到业主的坚决支持后,坚持旁站14天,直到渗渠这个单项工程结束,才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3.8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水利工程的特点,具有面广,分散、单项工程投资规模不大、彼此距离较远,监理巡视费时费力。
9.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九
xx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宗旨,全站人员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展顺利,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农综站始终把加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过政治思想学习,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掌握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在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二、履职尽责,做好业务工作
(一)绿色增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我镇在小麦生产上,牢固树立“绿色、增产、效益”理念,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安全投入品使用和物理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着力落实“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三节”(节肥、节药、节水)技术,促进了小麦产能稳定、品质提高、效益增加,提升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镇小麦种植面积xx.x万亩,平均单产xxx.x公斤,小麦总产xx.xx万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xx%,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低于去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做好产业扶贫,为贫困户“输血造血”,增加贫困户收入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强有力措施,是唯一能给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有效脱贫途径,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我镇仍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稳定贫困户收入。今年计划对全镇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业。计划实施增加xxx万元。继续做好xx镇北湖南产业园在扶贫开发、农业生产示范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吸纳贫困人口进园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人均年务工收入x.x万元以上。继续做好淮北市金鳜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采煤塌陷水域资源,发展鳜鱼水产养殖项目,带动xxx户农民水面租赁(其中贫困户xx户)、每年收益xx万元,带动xx户农民就业(其中贫困户xx户),年人均增加务工收入xxxxx元。
(三)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整改工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继续抓好和推进该项工作,对中央巡视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整改,目前全镇xx个村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依托项目、开展培训、抓好示范、建立科技示范户。
一是立足本职、组织农民学习:对科技示范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受训人员达xxx人次。
二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中心承担xx户科技示范户的入户,辐射带动全镇近xxxx户农户走科技致富道路。三是搞好技术服务:帮助xxxx人/次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促进农业生产。(五)强化宣传、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上半年年科技下乡xx多次;完成农业调查x余项;召开村级广播会x余次;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新品种x项,接受群众咨询xxxx人/次,为群众解决难题xx个。发放种植技术明白纸、科技资料xxxx余份。
(六)强力推进民生工程,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1.全镇小麦投保面积xx.x万亩,保费xx.xx万元,小麦投保率达xx%以上。2.全镇能繁母猪投保xxxx头,保费xxxxx元,投保率xxx%。全镇各项农业保险理赔兑现率xxx%,有力保障了我镇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二.秸秆禁烧工作:
今年午季禁烧,我镇围绕“零火点”全面禁烧要求,以“广宣传、强措施、严责任、抓检查”工作思路,立足“一村一策、源头控制、群策群力、疏堵结合、以种控烧”的原则,全镇呈现“上下齐动员、全面抓禁烧”的良好局面,切实保护了xx镇“天蓝地绿净水”良好环境,今年午季建立秸秆收储点xx个,午季秸秆离田面积xx.x万亩、离田秸秆总量x.x万吨,秸秆收储x.x万吨,实现了“不冒一处烟,不着一把火”目标要求。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农林中心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多次到我镇蔬菜种植基地和种养植大户、超市督查并采样。上半年检测畜产品样品xxx个,合格率xxx%。检测蔬菜样品xxx个,合格率xxx%。并建立了农产品监管员、化验员、协管员三员管理体系,推动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七)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按照市、县农业部门要求,农综站对全镇xx个村xxxxx户上报的粮补面积正在认真核算种粮面积和造册,确保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按时发放。
(八)狠抓畜牧、水产业不放松,促进农民增收
上半年,我镇大力发展畜牧富民工程,全镇生猪存栏x.x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x%;存栏肉羊x.x万只,与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出栏商品猪xx.x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x%;出栏肉羊x.x万只,与上年同期持平,出栏肉禽xx万只,与上年同期持平。畜牧业总产值x.x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x%。水产业总产值x.x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xx%。
上半年共免疫猪口蹄疫xx.x万头次、牛口蹄疫x.xxx万头次、羊口蹄疫x.x万头次,小反刍兽疫免疫x.xx万头次,畜禽强制性疫病免疫密度xxx%,耳标加挂率xxx%。养殖场建档率xxx%,抗体检测率xx%.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镇规模场xx家全面利用堆肥发酵还田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xx%,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xx%。
(九)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及农机安全工作
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农机手培训x期,培训机手xxx人/次,提升广大农机手实际操作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目前全镇没有出现一例特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十)持续推进“一户一块田”工作
在界沟村石子盘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一户一块田”工作的推广,计划推进x万亩,为加快土地流转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综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技术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推广培训工作创新不够等,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相对脆弱。乡村振兴战略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工作中,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我镇农业生产提上一个新的水平。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立足本职、主抓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从而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2、加大玉米绿色增产新技术的推广。
3、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确保夏玉米生长安全。
4、继续抓好畜牧、水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5、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搞好xx户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
6、今年争取土地流转面积xxxx亩,继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使农业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7、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10.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十
一年来,我局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以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1、全面完成了··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尾留任务。完成新修淤地坝3座,台阶坝100座,机电井5眼,开挖疏浚渠道2公里,改良土壤3000亩,新修和完善生产道路10公里,新修坡改梯1500亩,新栽苹果1000亩,水保林1000亩,高效农业示范推广3000亩,技术培训3000人次。并顺利通过省、市对农综项目的检查验收。
2、超前实施··流域丘陵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截止目前共完成新建淤地坝2座,台阶坝120座,新打机电井5眼。坡改梯1000亩,开挖疏浚渠道2公里,新修生产道路8公里,营造水保林2000亩。技术培训3000人次,示范推广2000亩。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完成计划的98%。
(二)扶贫开发工作
1、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4个村整村推进项目,新建、改造高标准蔬菜大棚680座,硬化村级道路600米、巷道1000米,砌畔1200米、建设果蔬市场1个等,排水渠880米,空花墙1200米,院落硬化2000平方米,公厕3座、垃圾台4座。启动实施庄坪村、官庄乡官庄乡村、3个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完成村内巷道硬化2000多米,村庄院落硬化8000平方米,新建围墙140户,绑畔100米,新建公厕6座,垃圾台12座,文化墙1000平方米,广场1个,集雨窖70个,杀虫灯70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5个。
2、移民搬迁项目。全面完成社区和·村2个移民搬迁项目,社区完成住房建设400间,村完成住房建设192间。启动实施社区、村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目前,移民搬迁完成建房320间,房建工程全部完工;移民搬迁建设项目一号楼已修至四层,二号楼已修至三层;三号楼已修至二层,四号楼至一层;移民搬迁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
3、低收入人口普查。按照市上关于做好低收入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安排,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自愿申请、民主推荐、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级复审、建立台账,验收总结,数据录入等,完成全区2500元标准以下22837户5.8万低收入人口普查工作,健全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各类档案资料,完善了低收人口识别机制和管理平台,普查录入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4、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协调省、市将计划下达2村的互助资金项目调整到,完成宣传动员、会员入会、注册、登记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发展会员58名,缴纳基准金5.8万元,发放借款17.6万元,惠及农户36户,促进了农村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全面启动度低收入户产业发展补助项目,涉及·5个乡镇6个村574户1927人,其中低收入人群257户783人。共计扶持低收入户77户、专业合作社1家,完成财政投资50万元,安排就业150名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面完成年的小额到户贴息贷款验收。及时下达年小额到户贴息贷款计划245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养殖业、苹果,大棚三大主导产业,目前,计划任务全部完成。
5、社会扶贫。继续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全面抓好全区37个企业帮扶37个低收入村工作,多方累计协调项目资金160万元,实施了25个帮扶项目,涉及农田治理、人饮工程、道路维修、阵地建设等多个项目。全力抓好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及时召开“两联一包”工作联席会议,配合各参扶单位积极到包扶点调研与对接,突出重点,认真谋划三年包扶规划和实施计划。目前,包扶领导到村调研14次,各级单位确定专职包扶人和包扶联系人22,拟定帮扶项目9个,实施完成项目4个,直接投入包扶资金55万元,物资折合投入1.5万元,资助贫困生4名,技能培训340人次,真心实意地为贫困乡镇百姓办事实、办好事。
6、扶贫培训。继续围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配合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办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分别在产业相对集中的5个乡(镇)举办,培训乡(镇)技术员及农民8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8000份,真正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增加农民收入。
7、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积极与财政、教育招生等部门联系,广泛宣传,严格审核、公示、上报程序,按照残疾人、单亲家庭等优先的条件,共确定资助名(其中:本科·,专科3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圆满完成2012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同时,全面完成51名(本科生39名、专科生12名)贫困家庭大学生第二批辅助资金的发放。
(四)部门领导包抓低收入村工作
包抓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积极与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并与当地农户进行座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扶计划。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修缮党员活动室7间,人畜饮水1处,沟道造地80亩,扶持10户低收入户发展养殖产业。
二、党建工作
1、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党建责任。年初,我局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把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岗双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组织学习,确保学习效果。引导党员干部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中、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全区经济形势分析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会精神,认真细致的学习了党的第十八大报告,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学习了习近平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文章等。全年每人累计写学习笔记2万字,心得体会4篇,调研报告4篇。
3、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上街进行政风行风建设宣传活动。发放传单1000多份,解答疑惑20多条;二是扎实开展清理“吃空饷”活动。根据号《关于开展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吃空饷”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没有“吃空饷”人员;三是积极开展了“正行风、树形象、促和谐”主题教育和“五型”建设活动,促进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认真开展了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通过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案明纪、引以为戒,促使全局干部职工增强了道德约束力,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思想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五是切实做好收缴党费工作。及时足额收取党费,并按时上交。六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认真做好党员干部计划生育情况调查和登记工作,按季度进行三查,全年干部职工及家属育龄妇女无1例违反计生政策;七是认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进行了学法用法考试。
4、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领导作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是发挥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作用的关键,是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二是发扬民主,集体决策。遇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三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在工作实践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班子成员能互相支持,坦成相处,团结共事,为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奠定基础。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提高反腐倡廉,艰苦奋斗意识,把党内监督和廉洁自律教育纳入党员监管工作,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自觉与违法违纪、赌博、懈怠、不和谐现象作斗争,履行“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承诺,营造文明、和谐、奋进、乐于奉献的机关风尚。通过长期抓,坚持抓,使全体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不断提高,有效抵制了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以加强领导为关键,形成两项开发合力。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责任目标,我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细化考核办法,以人为本,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考核强化责任。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主抓领导,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工作制度,有考核目标,坚持以奖优罚劣的机制激励每位干部职工,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立足少花钱、多办事、高标准、高效益。首先,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两项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不同项目区、不同类型贫困村的特点,在规划项目时,始终坚持“五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开发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与农民自身素质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其次,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在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勘测,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制订规划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施工。
3、以完善机制为保证,严格执行规范管理。在项目管理上,我们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项目工程的管护。为确保两项开发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我们在认真搞好新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原建工程进行了复查,并对损坏的工程进行及时的维修,有力地保证了两项开发工程永久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全面实行了县级报账制,坚持两项开发资金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四、存在问题
1、项目计划和资金下达较迟,加之跨项目多,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设进度。
2、由于现有贫困地区多地处边远山区,自然资源匮乏,群众底子薄,项目建设和工程建设投入有限,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这些地方群众的收入比较困难。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措施。
3、农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底,思想观念落后,脱贫致富的意识淡薄,不积极主动抓机遇,给扶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五、年工作要点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省市全会精神和省市农综(扶贫)开发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沟道治理项目任务,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加快移民搬迁村建设步伐,加大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力度,深化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项目。治理沟道造地0.5万亩。其中,完成沟道造地0.4万亩,坡改梯0.1万亩。
2、节水灌溉项目。实施节水灌溉1.51万亩。
3、整村推进项目。按照集中连片开发的要求,计划启动实施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
4、移民搬迁项目。抓早动快,启动·移民搬迁项目。两个移民搬迁点已开工建设,共计搬迁600户。
5、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对在册的农村贫困家庭大学进行资助,本科生四年补助1.2万元,专科生三年补助0.6万元。
6、信贷扶贫项目。针对贫困群众信贷需求和特点,积极用于扶持产业开发。计划小额到户贷款投放400万元。
11.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 篇十一
一、做好加法,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新时期下农业综合开发,关键是确立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当前,农业综合开发要顺应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央安排部署,把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着力重点,创新扶持形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大力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无论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还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都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离不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批涌现,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民的自觉选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也存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问题,在项目整体规划上,地块大多较为零散,一家一户的意见不统一,对项目规划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分散经营利益主体众多,个体受益相对较小,影响了对农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护机制。因此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解决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为更好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国家农发办研究起草了一个文件,还要请大家集思广益,提出宝贵意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初步指导思想是,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支撑,集中投入,综合施策,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试点探索。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立足不同区域规模经营发展实际,对土地流转、联户经营、托管生产、订单农业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统一纳入支持范围。二是正确引导,农地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确保适度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发挥优势,综合施策。充分发挥“综合性”开发的优势,合理确定着力点,逐步形成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科学机制和有效路径。四是创新驱动、注重实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破除制度机制障碍,不断创新和丰富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以提升扶持效果为根本,积极探索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设立基金、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体系。
(三)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初步打算。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强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动力。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撑。二要多元投入,合力推进。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把推进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因素,资金分配向规模经营发展好的地区倾斜。创新开发机制,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加强部门协作,努力形成中央地方联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三要加强组织,强化激励。各省(区、市)、中央农口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充分认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单独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多形式的试点探索。国家农发办将把推进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工作质量考评,对开展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做好减法,进一步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现实需要,下一步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原则,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农发机构的主动性,释放活力,完善机制。
(一)激发创新活力。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上“瘦身”,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定位,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上,在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实行水利、农业、林业等措施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原则允许项目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具体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比例。产业化经营项目中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比重,财政补助项目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比例原则由各省自主确定。
(二)完善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解决农业综合开发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碎片化”、“打补丁”和“执行难”等问题,要按照科学务实、简明高效的原则,推动构建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在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重点对不符合实际的制度及时予以修订,对管得过多过细的制度切实予以简化,对改革创新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订制度加强管理。要在修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出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撬动金融资本建设高标准农田、部门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和评价、项目资金省级管理工作质量考评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nlc202309050006
三、做好乘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要从农发工作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依靠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增强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把“点土成金”和“以点带面”相结合,充分放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效。
(一)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支撑,要坚持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带动资金投入分配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一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财政资金,鼓励各地区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渠道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并积极争取外资投入。二要完善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各级农发机构要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三要创新社会资金引导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开发投入。适当拓宽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二)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努力加快建设进度。目前,我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度依然达不到国家建设规划的进度要求,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建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机制。一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利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投入支农资金的试点,争取更多相关渠道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作,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政策。二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扶持力度,提高扶持比例和资金规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自筹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三是充分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要利用国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契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尽量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提升工程管护水平,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三)创新产业化项目扶持机制,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树立“产业开发”的理念,重点扶持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化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各地要切实做好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高标准农田等生产基地为平台,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和集约水平,提高产业“聚光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的相关政策,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平台。三是改进贷款贴息扶持方式。进一步完善贷款贴息项目扶持政策,扩大流动资金贴息,改进贷款贴息方式,将“后选项后结算”的方式调整为“先选项后结算”,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提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创新部门项目选项扶持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明确扶持重点。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基本职能,立足各部门中心工作,从国家战略、行业职能和产业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部门项目发展方向、项目种类和扶持重点,推动单个项目“由小变大”,项目布局“由散变整”,充分发挥部门项目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二是抓好创新试点。密切跟踪已启动实施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升项目效果。对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试点,要完善建设内容,加强项目衔接,确保取得良好效益。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试点项目,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三是完善管理办法。适时修订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部门项目制度体系。
四、做好除法,提高农发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基础。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农发工作特点和管理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研究探索,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能。
(一)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关键要依靠现代技术手段,核心是推行信息化管理。要从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电子农发”。一是抓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好科学、先进、实用的顶层设计,使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二是抓平台搭建。立足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和业务需求,做好国家农发办层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工作,推动建立全国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争取尽快见到成效。三是抓实际应用。参照部内推行办公自动化的做法,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应用,分期分批、循序渐进的应用各功能板块,使系统在使用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化,尽快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二)建立绩效管理的新机制。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开发成效的必由之路。从今年开始,我们围绕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将省级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和项目绩效评价分设,管理工作质量考评重点考核各省日常管理工作质量,项目绩效评价重点考核单类或单个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和实际成效情况,两类评价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体两翼的绩效管理新机制,全面、科学反映各地工作和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加大考评因素占比,严格落实奖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约束激励作用。
(三)研究探索项目评审科学机制。评审是优选项目的重要关口,必须切实把严把牢。要随着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发展,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切实有效的项目评审新机制,完善评审办法、突出评审重点,规范评审方式,强化评审责任,进一步提升评审质量。一是建好专家队伍。评审专家是提升评审质量的核心。要建好评审专家库,加强评审工作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一支熟悉农发政策、评审经验丰富、敬业负责的专家队伍。二是规范评审程序。建立健全项目评审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项目评审的内容和重点,规范评审程序和组织方式,建立和完善评审操作规程,使评审工作有据可依。三是完善评审机制。要明确国家、省两级评审权限,建立评审工作和评审结果抽查反馈机制,对问题项目和责任人要倒查追责,依规处理。逐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评审,探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
(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今后将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配套衔接的监管体系,将竣工项目验收、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上下监督检查互动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当前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前移监督检查关口。综合检查的对象,除竣工项目以外,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和在建项目情况的检查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实施专项检查,年度检查时间由下半年调整为全年随机检查,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二是提升监督检查质量。提升年度检查对象覆盖面,每年检查省级农发机构由3年一轮调整为2年一轮,进一步提升对开发县的抽查比例,突出重点领域的专项核查。充分发挥各地财政专员办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优势,灵活组合配置,实施多元化、多视角、集合式检查。三是严格违规问题处理。要进一步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新增对项目建设领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处罚内容,对发现的问题严格依规处理。四是充分发挥省级监管责任。各省(区、市)农发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专门实施办法,实行责权结合,明确监管重点,细化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五)提高全国农发干部队伍素质。事业发展,根本在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基础就是要将这支队伍打造好。一是强化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新时期政治思想和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二是抓好教育培训。通过学习课堂、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开展调研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加强业务研究,提升素质能力。三是培养优良作风。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对突出的农发人、农发事,利用网络和杂志等平台开展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系统弘扬“拼搏、奉献、创新”的新时期农发精神。四是加强廉政建设。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梳理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长期不懈反对“四风”,确保资金、项目、干部的安全。
(本文为卢贵敏主任在全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培训班的讲话)
责任编辑:宗宇翔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半年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农业综合开发述职述廉报告07-19
农业综合开发打算09-24
云南蒙自农业综合开发宣传标语07-09
浙江省2010,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11-13
关于印发《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07-14
202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08-17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新探索09-0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书09-03
贵州乌蒙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