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往,就不会有而今散文

2024-07-01

没有过往,就不会有而今散文(精选2篇)

1.没有过往,就不会有而今散文 篇一

只要心中有爱,就不会孤单散文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婚礼,新郎是表姐的儿子,新娘则是他的大学同学,一个外地女孩儿。

按说这样的亲戚关系,一般我是不参加的,何况这样的表姐有好几个,我又是不情愿应酬这些事情的。

你来我往,嘘寒问暖的客套话,我一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更何况那天刚好是假期,早就有了别的打算。

可是婆婆说,还是去吧,这个表姐是你一直说要再见一见却没寻着机会的。

听闻婆婆如是说,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表姐那个瘦弱的,孤单的身影来。

怎么?是她儿子结婚吗?印象里他还是个小孩子呀。记得上次见到他时他和小宇差不多吧?我问。

婆婆笑了笑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现在早就长成大人了,和当年他爸爸长得很像,只是你没见过。

说起这个表姐,我总是不胜唏嘘。

他爱人是他们镇子上一名电工,虽是电工,可平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推辞,总是尽力帮忙。

长此以往,十里八村的人没有不念他的好的。

表姐和她爱人从初中就是同班同学,后高中没读完就双双辍学回家务农。交往了两年后便结了婚。

那时正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两个人总是出双入对,羡煞旁人。

她人很漂亮,白皮肤,细高个,人也善良,厚道。

她喜欢莲花。于是她爱人便在门口挖了一个小池塘,又跑到集市上买来莲藕种上了。翌年夏天便开了花。

夏末秋初,莲子成熟时,她怀孕了。于是邻居们跑来贺喜,都说这是观音送子,还说是好人有好报。

他爱人坚持让她把之前的工作辞掉,并说,等孩子出生后过两年我们有些积蓄了就在家开个超市,你在家看孩子,我帮你打理生意。

她拗不过,只好辞了工,回家待孩子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小家庭里。

可谁知,就在孩子临出生的前半个多月,他爱人却在一次抢修电路的时候不幸触电,当场身亡。什么话也没留下,就那样走了。

得知噩耗的.她当场摔倒在地昏死过去,下身出了好多血。

她婆婆在地上哭天抢地,自顾不暇。多亏邻居发现及时,赶紧送往医院,这才保住了母子性命。

等她醒来已是次日下午。她环顾四周,如在梦里一般。娘家人都守在她身边,心疼地看着她,忍着泪水。

她说不出话,只呆呆地望着天花板。

她的母亲哽咽着说,看看你的孩子吧,你昏迷的过程中,医生为你做了手术。她这才发现睡在自己身边的孩子。

她看着那微微闭着眼睛的孩子,红嘟嘟的小脸儿,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那声音,似乎要把天撕掉一个豁口。

只是叫天天不应。生命,在大自然面前,薄如一纸。

听天由命的表姐用xx给的八万块钱在池塘边上开了一个小超市。

这些年,她一个人把儿子抚养成人,她婆婆偶尔也帮衬一把。有好心人几乎每年都劝她趁着年轻再找一个,别苦着自己。

她总说孩子小,不忍心丢下,等上小学再说。过了几年她婆婆也劝她再走一步,她依旧拿孩子搪塞。

她把他们的结婚照重新翻拍了好多张,然后在楼上腾出一间屋子,挂满了整个房间。

有一天晚上,她在房间里对着照片哭着说,所有人都劝说让我走,我知道你也希望我能再找一个人。我不走,这一辈子我都守着这个家。我知道你还在,会看着我和儿子……

二十几年过去了,每当表姐一个人作难时,她都会偷偷跑到楼上大哭一场。

次日太阳依旧升起,她也照常开门营业,经营着超市和一家人的生计。那些痛苦,如同莲子,藏在心里。

失去父亲的孩子,性格上难免区别于其他同龄人。这孩子过早的成熟,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在县中学做了一名教师。今年举办了婚礼。

我收到请柬得知是表姐的儿子结婚,先是有些惊讶,继而听婆婆再次说到有关表姐的状况时,仍旧潸然泪下。

那天由于车子在中途出了点儿故障,等我们赶到现场时,婚礼已经开始了。

只见表姐站在台上,穿着一身旗袍。旗袍上,绣着一枝莲。

她在台上讲着诸如感谢各位亲朋莅临的客套话,见到我挥着的手,便硬是拉我上台。

我是见不得大场面的人,拿着麦克风早就羞红了脸,不知所言。

要好好过日子,不仅为你们自己,更为了你们的母亲。我强忍住泪水对一对新人说。

然后又看着表姐说,姐,爱情是什么?是一粥一饭的细水长流吗?问这样的问题,注定我是大俗之人。

她说,不仅如此,它还是两个相爱的人,即使不能够在一起,只要心中爱着,就永远不会孤单。爱,可以超越任何距离,甚至生死。

她说话神采飞扬,根本看不出一丝伤感,那清瘦的身影映着胸前那朵莲,在这个夏,亭亭净植。

2.何伟:没有他就不会有《江城》 篇二

麦克菲的课在普林斯顿非常有名。他是《纽约客》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开课不多:三年两次,每年一学期。每次开课都有上百人申请,仅招收14名学生。申请程序很简单,你提交一篇非虚构类作品,再附信说明想上这门课的缘由。我申请时还从没发表过新闻报道,但入选了。

结果,这是我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门课。这门课没有成绩,因为麦克菲不给学生打分他认为分数对年轻作者毫无用处,把文章写好的冲动就是足够的动力,没有必要给创造性工作划分等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评判学生的作品。每周我都要交一篇文章,他的批阅之深入细致是我前所未见的。他用铅笔做批注,字迹细小,有明显的左撇子风格;他会划掉一些单词,圈出需要调整结构的段落。在页边空白处,也有他大段的批语。

有一篇文章,我在两句话里四次提到主角名字,麦克菲点评到:“人名响得跟马蹄似的呢。不妨多用代名词。”有时他也会直截了当:“重复多得烦人。”还有的评论非常简短:“自作聪明。”

他写过瑞士军队,写过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的一个岛屿,还有新泽西州的森林。还有本书名字非常简洁橘子,这就是主题了。

当然也不乏表扬:“就是这样”、“哇”或者“这段精彩”。

我意识到,一个人有可能写得极好的同时又很糟糕。最好的作者未必最有天赋,但都知道到自己的弱点并努力改进。课上到最后,我明白了非虚构写作,如同小说创作一样,既要呕心沥血,又要激扬文字。此后不到一年,我就开始发表新闻报道,再未回头成为小说家的梦想被置之脑后。这种转变,在麦克菲的班上发生过很多次。他的学生甚至有一个专属名称麦微子(McPhinos)。

对很多人而言,这门课持续终生。美国的师生关系与中国不同,后者的儒家思想和教育传统赋予教师神圣色彩。约翰·麦克菲之于我更像中国式的老师。从普林斯顿毕业后,我们仍联系紧密,有时我还去他家探望。我的事业几次遇到困难,他都给予我建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牛津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当时非常想加入和平队去中国。这个决定听起来挺吓人的,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每个月只有120美元;在美国的话,我可以有不错的工作机会,但我觉得去中国小镇教书的挑战能帮助我成长,也有益写作。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于是去新泽西时,我找麦克菲谈了谈。他说:“我觉得你应该去,听起来就是个很好的想法。”

到中国后我仍与麦克菲保持通信。我在涪陵教英语,这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城。我向他讲述涪陵的生活,还有那些出色的学生,这里的人充满好奇、十分友善,只是有时会叫我“洋鬼子”。麦克菲也会在信中谈他的工作。当时他正在写一本关于美洲西鲱的书,那是一种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鱼。他正是因这类题材而出名,总能把这些晦涩的主题写得引人入胜。他写过瑞士军队,写过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的一个岛屿,还有新泽西州的森林。还有本书名字非常简洁橘子,这就是主题了。这本书写于46年前,如今在美国依然不断再版。

1998年1月,离我离开涪陵不到半年。我爱上了这里的生活,无法想象还要离开;我感到中国将成为自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一次不知该何去何从。我给约翰·麦克菲写信寻求建议,他给我回了一封千字长信,最后他写道:

涪陵就是故事本身。涪陵是一本书。

在涪陵这个质朴的小城,这个我与外界几乎隔绝了两年的地方,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人生。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还能写本关于涪陵的书。谁会关心一个中国内地默默无闻的小城?怎么会有人想了解那些贫困的四川农家子弟?像我这样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怎么能写书呢?但有了老师的建议,写书突然显得顺理成章。涪陵并非无足轻重;我的学生也很重要:而我正是能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如果约翰·麦克菲可以为橘子和鱼写书,那我也可以写写世界上最雄偉的大河旁这座迷人的小城!在涪陵剩下的日子里,我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然后返回密苏里州的父母家开始写作。完成草稿用了四个月时间,将近15年过去了,在美国、英国甚至中国,还有人在读这本书。如果没有约翰·麦克菲的鼓励,就不会有《江城》。

注:何伟是美国作家Peter Hessler的中文名,著有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以及《寻路中国》。本文是何伟为《控制自然》一书写的序。

阅读推荐

【日】小津安二郎

陈宝莲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5月 29.50元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亲笔写的传记,娓娓道来其拍电影40年的经历。小津的电影一向以不变的主题和叙述方式著称,有人对他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吧,小津回答道:“我是开豆腐店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不可能好吃。”

【美】詹姆斯·M·凯恩李育超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5月 38.00元

《幻世浮生》

与詹姆斯·M·凯恩另一部《邮差总按两遍铃》一样,《幻世浮生》也是美国出版史上的超级畅销书,这两本书几乎定义了美国“黑色文学”的传统:难以捉摸的犯罪,堕落的道德与性。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则同样流行而影响深远。

【日】衫山正明

周俊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 45.00元

《忽必烈的挑战》

衫山正明是日本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的著名学者,代表作有《大漠》等。本书中衫山正明试图讨论,当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他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除了击败竞争者之外,他还要解决如何建构地跨欧亚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的难题。

【韩】朴槿惠

蓝青荣等 译

译林出版社

2013年5月 35.00元《绝望锻炼了我》

朴槿惠是韩国首位女总统,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她的父母皆遇刺身亡,退隐近20年后,朴槿惠于1997年韩国经济危机时重返政坛,2012年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人们称她是“嫁给了国家的女人”,在这本自传中,可以窥探到她作为个体对个人经历与国家政治的思考。

上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园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仓埠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