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2024-06-27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精选6篇)

1.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和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难点:

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动画录相带

一、说说我喜欢的小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可爱,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喜欢它吗?说说你对它的印像。

二、读读我喜欢的小猫(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著名的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也十分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么他的笔下又是怎样一幅妙趣横生的群猫图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1自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部份,这部份的文字与你心中小猫的形象最一致。

2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1)请你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2)评一评,他读得如何?怎样读能更好的读出小猫的可爱形象?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小猫可爱的形象?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深入理解课文:

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理解词语: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4)齐读课文,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猫

三、想想小猫的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如何你是一只()的小猫,它高兴或是不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语言或想法呢?你能演给大家看看吗?

我是一只老实的小猫……

我是一只胆小的小猫……

我是一只……的小猫……

四、演演我喜欢的小猫(内化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去演一演这些可爱的小猫,一方面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通力和表演能力。

五,体会主人的心情

看到这群可爱的小猫你有怎样的感情呢?说给大家听听。我们的老舍先生和你们一样,面对这些充满灵性的小爱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之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小猫的形像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可配乐)

六,找找描写小猫的词语(积累词语,灵活使作词语)

边积累边运用,在课文中积累词语并让学生造句。并给予指导,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2.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角色对话, 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 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 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地心引力”的作用。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 果园里的桃树结了很多桃子。哪个小朋友能把它们摘下来? (读生字, 摘桃子)

2.真能干, 老师再奖励你们几个大桃子。 (读词语)

3.我们的课文里啊也有一些桃子成熟了, 这回可是地球爷爷的大手帮助摘下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下册识字应是重点, 课一开始笔者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生字、词语, 但是一味的读会有些枯燥, 因此笔者创设摘桃子的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聚焦对话, 朗读体会

1.地球爷爷的手真是神奇, 小猴和小兔非常疑惑。现在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 找找小猴、小兔和猴爸爸的对话吧!看看他们的对话藏在课文的第几到第几段呢?

2.用不同的记号画出小猴、小兔和猴爸爸的话。

3.交流:谁来读小猴的话?谁找到了小兔的话?猴爸爸是怎么说的?找到了吗? (课件依次出示)

【设计意图】如何在长长的文本中寻找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读书的本领, 但一年级孩子找句子容易盲目, 所以笔者先让他们找对话在哪几段, 缩小范围, 再开始找句子。

4.好好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我知道会读书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要说话了!

预设:

(1) 很有礼貌。

谁很有礼貌?从哪些词语你读到小动物很有礼貌? (请、谢谢、您)

谁能有礼貌地读读小兔和小猴的话? (指名, 评价———你一定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请”和别人说话呢?你是怎么说的?看来大家和小猴、小兔一样都很有礼貌。

引读: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 猴爸爸亲切地说——— (齐读)

(2) 很奇怪。

从哪两句话看出小动物很奇怪?

仔细观察这两句话,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句子中都有个什么呀? (问号) 怎样才能把问句读好呢?自己试试看!

是啊!猴爸爸的话让小猴和小兔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问号, 谁来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小猴子和小兔的话?

指名读, 评价:“你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了。看来你一定也很奇怪。”

小朋友真会读课文, 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对话读通了, 也读明白了, 真棒!我们一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读之前先请小朋友看看, 这两个句子写了猴爸爸和小猴说话时的样子。 (课件出示)

猴爸爸 (笑着) 说:“别谢我, 这是地球爷爷帮的忙。”

小猴 (奇怪地) 说:“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 () 地说:“爸爸, 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 好吗?”

小兔 () 地说:“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它又没有手。”

你们能不能也模仿着这两句话来说说下面的句子?读出这个小动物的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相应角色的语气。如读小猴子的话, 用欢快、有礼貌的语气;读小兔的话, 用惊奇的语气;读猴爸爸的话, 用慈祥、和蔼的语气)

师:这样一说句子就更加生动具体了。接下来,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这篇童话中的对话。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棒。 (全班分组读, 师生分角色读, 让全班都动起来)

【设计意图】在前一环节中, 孩子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 让他们试着填一填语气词, 是在引导他们如何把句子说完整, 也是在为分角色朗读打基础。在内化语言的同时, 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读出角色的语气。

三、研读难点, 实验解疑

1.是啊, 别说小兔小猴了, 就连我们也觉得奇怪呀!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十段, 找一找地球爷爷说的话, 把它画下来。

2.小朋友想一想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

3.你找到地球爷爷的手了吗?集体交流:

(1) 地球有地心引力。过渡:原来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这手的力气是很大很大的。

指导朗读:读好“很大很大”。

评价:地球爷爷的力气真的很大。还有谁能读出力气大的感觉?

(2) 那什么是“地心引力”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个实验大家就明白了。

请你拿着回形针慢慢靠近磁铁。请你告诉小朋友, 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是的, 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 就被磁铁吸引过去了, 这就叫“引力”。

(3) 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 而且它的引力比磁铁要大很多很多, 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事物, 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 (课件图文展示)

(4) 这地心引力的作用可大啦!谁来读好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评价:地球爷爷的手真了不起!)

4.我们的地球爷爷, 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 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地球爷爷真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 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自由想象说) 是啊, 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 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乱七八糟。 (拓展图片, 教师讲解)

6.看来地球爷爷的手还有很多作用呢, 你从课文中的哪个标点发现了? (省略号) 那么地球爷爷的手还有什么用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同桌说, 全班交流)

口头句式训练:地球爷爷的手能让__, 能让__。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什么是“地心引力”以后, 笔者让学生进行句式训练, 但是孩子们的知识有限,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补充图片, 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四、补充儿歌, 写字回顾

1.有个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发现了“地心引力”的神奇力量, 他写了一首拍手歌, 可是有几个字他不会, 所以写了拼音。小朋友自己把它读一读。看看你能帮他吗?

你拍一, 我拍一, 地球爷爷有法力。

你拍二, 我拍二, 能让táo儿落下来。

你拍三, 我拍三, 能让松鼠tiào下来。

你拍四, 我拍四, 能让shù叶飘下来。

你拍五, 我拍五, 能让qiú儿掉下来。

你拍六, 我拍六, 能让雪花飞下来。

你拍七, 我拍七, 什么法力大无比。

你拍八, 我拍八, 地心引力大无比。

3.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三

《比尾巴》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这首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内容极富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

(二)教学目标分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进行组词、造句,编儿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有一些生活积累,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本班学生差异性比较大,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大部分初步形成习惯,但学习交流中随意性明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资源

相关课文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激趣:昨天陈老师收到了动物们的来信,动物们在信上说想邀请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森林大会。同学们,你们想去吗?(想)那咱们出发吧。

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

过渡:究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他们怎么个比法?想知道吗?那我们就到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问: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动物有谁呀?(指名回答,并出示动物图片)

老师这有一些小动物的名片,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帮忙贴在对应的动物下,(出示词卡: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读词:咱们一起把小动物的名字响亮地读一读吧,每个名字读两遍!

三、学习课文

过渡:队员都到齐了,老师宣布比尾巴大赛正式开始。

1、学习第一、二节

小朋友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它的尾巴怎么样?(自由说)

过渡:小裁判给大家提出了几个问题:

出示第一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指导朗读。句子中有一个像耳朵的标点符号叫做“问号”,我们要读好问句。

(2)谁来回答三个问题?(学生通过朗读回答第二节)

出示第二节: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出示图片,形象认识猴子、兔子和松鼠的尾巴。

(3)多形式练习朗读一二节:男女生、分小组、师生合作

刚才大家通过观察,然后朗读课文,公布了第一轮的比赛结果。现在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同桌一问一答,自读三、四节,行吗?(同桌练习)

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第二组的参赛队员也出场了?出示三、四节。指名两名同学一问一答朗读。

读了三、四节,你知道了什么?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感性认识。

多形式朗读三、四节。

(4)全文朗读。

四、写字

这一课我们还要学写“车”字,先读一读,记一记生字的笔顺。教师示范写,生书空。在书本上描2个,写一个。同桌交换互评。

五、课后练习,巩固运用

有一位小小摄影师在比尾巴大赛时帮小动物照了些照片,不过这个小摄影师太粗心了,竟然只照了动物的身体,没照动物的尾巴。同学们,你们能给小动物加上尾巴吗?同学们真能干。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样,其实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蓝皮书里藏着许多关于动物们有趣的知识,一边读一边准备出题目来考考你的同学,咱们进去读一读吧。(读拓展资料23---27页内容)

读了资料城里的资料相信大家又学了不少知识,那么有没有同学想出几道题目考考大家?

七、扩散思维,打写创作

比尾巴大赛将要结束了,要是让你举行下一次森林大会,你觉得还可以举行什么比赛呢?可以比什么呀?你们有什么好提议?(比耳朵、比眼睛、比谁高谁矮……)

大家的建议非常好,到底怎么比?不如咱们像课文那样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编几句诗歌。让小动物们再来一次比赛,好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进行打写)

八、小结:动物们的比赛真激烈,一眨眼又到了下课的时间,今天小朋友的收获真不少。今晚大家就把你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同分享,好吗?

4.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四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模块二:品味写景状物

教学板块2:品味特殊句式

PPT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尽管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他的“乐园”。作者紧扣“乐园”依次描绘了关于百草园的三件事: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泥墙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故事

百草园的冬天

也许同学们对老师的第一个小标题“泥墙根的趣味”产生了疑惑,上节课明明是用百草园有趣的景物概括的啊,怎么现在却只强调泥墙根的趣味呢。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老师的改动有没有道理呢?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齐读课文第2段,并思考问题。时间3分钟)

PPT3聪明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组句式:

品味写景状物: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造句,说说它的作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造句,并交流作用,时间5分钟)

PPT4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个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突出 “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了。)

教学板块3:品味写景状物

PPT5作者用这么个特殊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植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品味写景状物

再读课文第2段:

1、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3分钟)

相信大家一定对百草园的动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合上书本一起来回忆一下。

PPT6不必说,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红的,这些都大多是春季的景物。

不必说  春

碧绿 菜畦

光滑 石井栏

高大 皂荚树

紫红 桑椹

PPT7也不必说,蝉是鸣的且在长吟,黄蜂是肥胖的且伏在菜花上,叫天子是轻捷的且是直窜向云霄的,这些大多是夏季的景物。

也不必说  夏

鸣 蝉 长吟

肥胖 黄蜂 伏

轻捷 叫天子 窜

PPT8 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和覆盆子这些秋季的景物。

单是  秋

油蛉    何首乌

蟋蟀    木莲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合上书本一起回忆,时间2分钟)

好极了!相信同学们已经差不多记住了这段课文。这一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的句式串联,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由植物写到动物,先写静景,再写动景;写静景时,由低到高;写动景时,由高到低。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教学板块4:看图背诵课文

PPT9(百草园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观赏一些具体的图片,边观赏边听老师把这段课文朗读一遍。

PPT10(菜畦图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PPT11(高大的皂荚树图片)高大的皂荚树

PPT12(紫红的桑葚图片)紫红的桑葚

PPT13(鸣蝉图片)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PPT14(蜈蚣图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PPT15(何首乌图片)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PPT16(木莲图片)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PPT17(覆盆子图片)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超链接到PPT9)

PPT9(百草园图片)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听得也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具体的图片一起来尝试背诵这段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背诵课文第二段。时间约5分钟)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几乎都能背得出课文第二段,说明大家学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这一段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那么百草园的冬天会是怎样的呢?

模块三:品味动词准确性

教学板块5:研读捕鸟

PPT1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研读,填空,交流。时间约3分钟)

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大家,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PPT19通过刚才的填空,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作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而让作者乐在其中。

品味动词准确性

细读课文第7段:

划出描写捕鸟的动词,然后用手边的物品做道具,边模拟捕鸟的动作,边复述捕鸟的过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时间约8分钟)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述捕鸟的全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

PPT20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  )鸟雀下来(  )食,(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PPT2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用准确的动词填空: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通过复述,我们不但能感受到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还能感受到作者捕鸟时的兴奋和惊喜,更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百草园的“乐园”之趣。

教学板块4:复述故事

PPT22(百草园图片)百草园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当然也会有一些长得长的草。然而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是为什么呢?

PPT23阅读课文3-6段,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5分钟)

听完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PPT24

思考:

童年时的作者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此时对百草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不难发现,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

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模块四:回顾小结

教学板块5:回顾小结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被我称为是“我的乐园”?

PPT25回顾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后填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 )的景物可以( );

有( )的食物可以( );

有( )的动物可以( );

有( )的故事可以( );

有( )的捕鸟可以( )。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完成填空并交流。时间5分钟)

PPT26百草园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乐趣,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课文第二段和捕鸟全过程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捕鸟的全过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惜缘

5.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五

安塘中心小学 阙钊云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明亮、辉煌的原因。

教学难点 :

1、理解重点词句,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的哪里吗?

2、学生自由回答:北京(教师板书:北京)

3、教师: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游北京吧!(出示:白天北京的风景图)你们看完北京的图片想说什么呢?

4、学生:北京真美呀!(假设回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教师:白天的北京已经是那么的美丽,那么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北京又会怎么样呢?(出示:北京夜景)

2、学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北京就亮起来了。(板书:北京亮起来了)个别读、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词语: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板书词语)带着赞美的情感,齐读第1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教师:老师已经迫不及待要知道我们要到哪些地方去观光了。现在你们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找我们要去什么地方,然后告诉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边回答边出示课件。

3、教师:咱们现在先到长安街去看看吧!(出示长安街图片)理解课文第1句,懂得这是一个比喻句。

4、(出示天安门城楼夜景)让同学们用之前学过的词语来说说。

学生: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出示句子)

5、出示广场四周图片,理解词语“轮廓”和“一幢幢”的用法。

6、出示立交桥图片和第3自然段第1句话,理解各种灯把桥变成“道道彩虹”,理解“犹如”并说说近义词。

7、出示各种灯饰的图片,并用“犹如”说一句话。

8、教师:现在,我们再到一些商业街去看看吧。(出示: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商业街看到什么?(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9、出示第4自然段,理解“不夜城”

10、(出示“故宫”图)教师问:同学们猜我们现在是到了哪里了?(学生:故宫)介绍故宫的历史。故宫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可是到了晚上她却变得年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同学们,我们走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觉得北;京的夜晚怎么样,你想说什呢?

2、学生:北京的夜晚,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板书:明亮、辉煌)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诵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小结

同学们,北京是一座文化古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不单北京在变,还有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变。我相信,只要你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在你们的努力下,将来的夏洞也可能变得明亮、辉煌。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你的朋友、父母听;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书本P53“读读记记”的词语,一个抄两次;

6.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篇六

1.复习本课“我会认”的7 个生字, 会写“丝、转、斜”。

2.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 学习表达“怎样画风”。

【活动目标】

1.自主勾画画风的句子, 小组讨论并展示汇报“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出风来的”。

2.发现古诗《风》、课文《画风》、叶圣陶儿童诗《风》中“画风”的秘密, 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和语言表述力。

【能力目标】

1. 初步培养提炼关键词语的能力, 感悟词语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明白“画风就是画会动的景物”, 会抓住特点表述风中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感受风的画面

师:来, 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生: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师:这首诗的诗题是———

生: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真的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他写的这首《风》里面没有一个“风”字, 但仍能让我们感觉风仿佛就在眼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画风》里, 三位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的魔法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画风》。通过昨天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三个小伙伴, 想不想请他们出来啊?

生:想。

二、引出三位小伙伴, 学习姓名中的生字

师: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出来了, 热情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生:宋涛。

师:打打招呼。

(师面带微笑挥手)

生:你好, 宋涛。 (挥手)

师:读一读“涛”字。 (出示生字卡片)

生:tāo涛涛涛。波涛、海涛、松涛。

师:这个若有所思的小女孩, 她叫什么名字?

生:陈丹。

师:一起来打个招呼。

(师微笑, 挥手)

生:陈丹, 你好! (挥手)

师:其实我们班也有姓陈的小朋友呢!陈露瑶还有陈欣妍。

师:“陈”, 读好前鼻音 (出示生字卡片)

生:chén陈陈陈, 陈旧、陈列、推陈出新。

生:dān丹丹丹。

师:练太极要怎么样啊? (做练太极的动作)

生:气沉丹田。

师:中国的国花是———

生:牡丹。

师:书写“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丹”字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师:来, 读一读这些词。 (出示生字卡片)

生:丹青、丹霞、丹心。

师:看看还有一个小伙伴是谁呢?

生:赵小艺。

师:写“艺”字的时候可得注意。 (边说边用身体做出“乙”字状)

生:肚子要挺过去。

师:对, 一起书空“横折弯钩”。

三、细读课文, 感受三位小伙伴怎样画风

活动一:学习默读, 勾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第4~8 自然段, 思考三个小伙伴是怎样画风的, 勾出他们画风的句子。)

师:默读要做到———

生:不出声, 不指读。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师巡视,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师出示学习提示2:乐于分享, 展开小组交流。1 号汇报: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2 号汇报:宋涛是怎样画风的;3 号汇报:陈丹是怎样画风的;4 号:组织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勾画出的句子。)

(生小组交流, 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适时在小组评价栏中贴“小红旗”并进行评价。)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 我发现有的小组组织有序, 交流很顺利。有的小组要慢一点, 这时候, 组员们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他, 而不是责怪, 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活动二:小组汇报, 先说一说 “ 小伙伴是怎样画风的”,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8 自然段。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 三个小伙伴是怎样把它画出来的呢?我们邀请两个小组来汇报, 好不好?最先举手的是鲸鱼组。好, 第一个机会给鲸鱼组, 海星组第二。好, 名额已经抢完了哦, 欢迎鲸鱼组代表!

生1:大家好, 我们是鲸鱼组代表。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 旗帜在风中飘着。

生2:他还画了一个拿着风车的小男孩, 风车“呼呼地”转着。

生3:宋涛想了想, 他把画上去的太阳擦去, 画了几朵乌云, 还有几条斜斜的雨丝。

生4:陈丹在旁边看了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他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鲸鱼组有感情地朗读第4~8 自然段)

师:分工明确, 还会互相补充, 小组朗读默契, 一看就是认真合作了的。小组展示继续, 有请海星组。

生1:大家好, 我是海星组的代表杨谨榕。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 旗帜在风中飘着, 他还画了…… (停顿了一下) 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 风车“呼呼”地转;宋涛把太阳擦去, 画了几朵乌云, 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下面请我们组的朗读能手陈欣妍给大家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第4~8自然段)

师:说得清楚完整, 读得很有感情。掌声送给自信的海星组代表!

师:孩子们, 三个小伙伴真有法子, 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给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整篇课文, 每个小组读一段。

(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

活动三:提炼画风的关键词语, 相机指导写字。

师:孩子们, 三个小伙伴有智慧, 同学们也很聪明, 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 玩一个“瘦身魔法”的游戏。你们看, 宋涛是怎么画风的。 (课件出示相关语段) 这么大一块, 我们能不能为它瘦一下身, 找到宋涛画风的关键词?宋涛画了什么?

生1:雨丝。

师: (板书“雨丝”) “丝”是本课的生字, 绞丝旁没有提, 下面是一长横。什么样的雨丝?

生2:斜斜的雨丝。

师:同意他提炼的关键词吗?

(生情不自禁为他鼓掌)

师:谢谢孩子们的掌声, 学会欣赏与赞美, 真好!来, 请看左老师书写“斜”字, 左边一个余字, 右边“斗”变窄, 短横微微往上扬。

师:斜斜的雨丝, “斜”和“丝”都是本课的生字, 书写两个“斜”。

师:写字要做到———

生:一看、二写、三对照。

师:写好了吗?“瘦身魔法”继续玩。陈丹也会画风, 她画了什么?

生:弯弯的小树。

师:我写上, 一起说。

生: (齐) 弯弯的小树。

师:接下来小组里合作, 把赵小艺画的风变一变“瘦身魔法”。提炼出的词语要与“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相似。

(小组合作学习)

师:赵小艺画了———

生:红红的旗子。

师:红红的旗子怎么能表现出风呢?小组同学一起想想, 什么样的旗子?

生:飘着的旗子。

师:把“飘着”换一个词。

生:飘扬。

师:飘扬的旗子。还可以用什么?

生:飘动的旗子。

生:飘舞的旗子。

师:赵小艺后来还画了什么?用上同样形式的词语。

生:呼呼的风车。

师:如果前面是个表示动作的词就更好了。

生:转动的风车。

师:真好, 转动的风车。“转”是本课的生字, 左边一个“车”, 右边一个“专”, 书写“转”。

四、课外拓展, 完成关于风的“画作”或“话作”

(出示:三个小伙伴正说着, 画着, 忽然吹来一阵风, 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师:认真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 画风其实是在画什么呢?

生:画风其实是在画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摇晃着, 就代表着有风。

师:今天左老师还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叶圣陶爷爷写的《风》。

(师出示, 师生配乐同诵。)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你来游戏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我知道……

师:你想怎样画风?写下你的奇思妙想。

(出示“读读写写”:

张洁问:“ 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

师:哪些景物在风中会动?你准备怎样画风?说一说。

师:“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生1:“我说:‘风会把蒲公英的种子, 送到四面八方。我会画飘飘悠悠的蒲公英的种子。’”

师:“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生2:“我说:‘风会吹起小柳树的长发。我会画飘扬的柳枝。’”

……

师: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风》的作品。可以像画家一样把风画出来, 也可以像李峤、叶圣陶爷爷一样把风写出来。想当小画家还是小诗人, 你们自己说了算!下课!

【评析】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进行字词句的教学。除了识字、写字和朗读的基础目标外, 最能体现语文价值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感悟词语搭配, 训练用词的准确能力;感悟构词规律, 提高词语的生成能力;感悟组句方式, 学习典型的基本句式。左荣老师的 《画风》 很好地体现了低年级教学基础目标和核心目标的把握。

一、“三类目标”契合“三个要素”, 顶层设计明晰教学路径

如何把基础目标和核心目标表述清楚, 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左荣老师创造性地把教学目标细分为“内容目标、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回答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核心问题, 解决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三个关联要素的有效匹配。在“内容目标”上, 定位于本课的识字、写字和关键语句的朗读感悟, 这是对基础目标的把握;在“活动目标”上, 定位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在“能力目标”上, 定位于“提炼关键词语, 感悟词语搭配”“抓住景物特点, 表述画风方法”。三类目标的定位, 让《画风》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了明晰、具体的教学路径。

二、“三个活动”体现“两个意识”, 梯度设计提升语用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以教材为中介展开对话的活动过程。活动是达成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手段。左荣老师在教学中, 围绕核心问题“三位小伙伴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 学习默读, 勾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活动二, 小组汇报, 并有感情朗读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活动三, 从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中, 提炼词语搭配, 相机指导写字。这三个活动, 层层深入, 分别体现了两个意识:首先, 体现了“言语实践意识”, 三个活动把“勾画、朗读、提炼、书写”等言语实践活动进行了序列化的设计, 并把词语搭配、生字书写等教学内容融合到了“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的理解中;其次, 体现了“让学意识”, 三个活动“学先于教”, 让学生大胆表现, 在学生表现的基础上随机点拨, 让教为学服务。三个活动, 在内容上体现了语用的能级, 在方法上体现了学力的培养, 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三个材料”实现“一个整合”, 课程设计提高语文素养

为什么教, 为何而教, 教师要有清醒的课程意识: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要弄清“是教教材, 还是教课程”。我们都知道“要用教材来教”, 用教材来达成字词句的基础目标, 用教材来训练“思维和语言”。站在语文课程的角度, 教的不仅是教材, 还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语文与生活结合、积累与运用结合”。左荣老师的这节课, 提供了三个材料:古诗《风》、课文《画风》、叶圣陶的诗《风》。这三个材料的作用不一样:古诗《风》让学生看到了风的画面, 感受到了描写风的“魔法”, 提高了学生对写风的兴趣;课文《画风》是最主要的素材, 除了基础目标的夯实, 还学习到了“画风”的表达;叶圣陶的诗《风》则用充满童趣的语言, 拓展了学生“画风、写风”的思路, 把课文情境过渡到生活情境, 沟通了课内语言的积累和课外实践的运用。三个材料实现了一个整合, 形成了一个各有侧重的主题学习活动。事实证明, 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 最能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上一篇:金属矿矿长岗位职责下一篇:汽运公司上半年民主生活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