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事记年表(通用3篇)
1.中国历史大事记年表 篇一
科技知识点
商周:青铜器(青铜技术高度发达)西周:丝织工艺品种日益丰富 春秋:芍陂
春秋:观测到哈雷彗星(最早,早670多年)
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计算方法)战国:铁具,牛耕(战国广泛使用,推动小农经济出现)
战国:指南针(战国时为司南,北宋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促进地理大发现)
战国:《甘石星经》(我国最早天文著作,现存最早的星表)战国:都江堰(政府治理黄河,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战国:郑国渠
公元前384-前322年:亚里斯多德创立逻辑学,提出逻辑三段论
公元前287-前212年: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提出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秦朝:建长城(蒙恬夺回河西走廊,建长城抵御匈奴)西汉:漕渠 西汉:白渠
西汉:西域坎儿井
西汉:造纸术(蔡伦【东汉„„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类思想解放,普及教育,7世纪传出)西汉:太阳黑子的发现(世界最早)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西汉:丝绸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成为丝绸之国)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王景治河
东汉:《伤寒杂病论》,四诊法(张仲景,医圣)
东汉:麻沸散,五禽戏(麻醉药前身,最早的体操运动)东汉:浑象仪,地动仪(张衡,地球是圆的,测定地震位置)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东汉:青瓷(技术进一步提高)
三国:割圆法(刘徽,含有微积分的思想萌芽)
南朝: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祖冲之,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南朝:白瓷(技术进一步提高)
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隋朝:京杭大运河(杨广,南粮北运,勾通南北,促进南北交流)隋朝:李春修建赵州桥 隋朝:发明印刷术
唐朝:缂丝技术(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唐朝:《千金方》(孙思邈,药王)
唐朝:黑火药(练丹师,打破封建制度,创立国民军制,14世纪传出)唐朝:测量子午线长度(僧一行,梁令赞)唐朝:曲辕犁(传统步犁的定型)唐朝: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生活日用品 唐朝:唐三彩(陶瓷工艺成熟)
唐朝:黄道游仪(僧一行,梁令赞,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类思想解放,普及教育,13世纪传出;金刚经,现存最高的印刷品)
北宋:《梦溪笔谈》(沈括,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宋代:景德镇(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宋末元初:边疆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元朝:授时历(郭守敬)元朝:珠算法(简便,高效)
元朝:《农书》(王祯,只要是工具改革)元朝:脚踏三锭纺车(黄道婆,同时纺三根纱)元朝:青花瓷(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元朝:简仪(郭守敬,实用,简便,灵巧,早300多年)
明朝:《农政全书》(徐光启,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
明朝: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明朝:《本草纲目》`(李时珍,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分类法,生物进化思想;东方医学巨典)
明朝:修长城(朱棣,修补秦留下的长城)明朝:郑和下西洋
明朝:《天工开物》(宋应星,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明朝:《永乐大典》
16世纪初:太阳中心说,《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布鲁诺,冲击宗教神学)17世纪初:论证了日心说(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
清朝:珐琅彩(瓷器创新); 清朝:《四库全书》
17世纪后期:经典力学 微积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成为各项学科理论基础)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了动物体内的电现象 1785年: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世纪末:许多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1800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伏特电池
19世纪初:电磁感应(法拉第,为后来电学做了理论基础);化学工业诞生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火车机车(史蒂芬孙,火车与铁路的出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创立电磁学理论 1821年-1827年:安培进一步完善电磁学理论 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
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建立欧洲化学研究中心,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19世纪30-40年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开创了”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人类迎来“铁路时代”;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59 《物种起源》(达尔文,冲击了宗教神学,揭示了生物的本质)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3年:英国修成伦敦的第一条地铁;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表一)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先后建立了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
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戴姆莱发明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促使汽车的出现)
1871年:门捷列夫重新编制元素周期表(表二)
1872年:我国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1873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出版《论电和磁》,把电、光统一起来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881年:中国投产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
1885年: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非合作)同时发明内燃机汽车(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壮大,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1888年:诺贝尔改良制造无烟火药技术 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1895:卢米埃尔兄弟创造电影(“世界电影发明日”);我国张謇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
1896年:亨利.福特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大清邮政局”成立 19世纪后期:英国、德国发明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1902年:居里夫人夫妇发现镭;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设保兴面粉厂 1903:飞机(莱特兄弟,人类活动领域扩大)
1905: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物理学领域的伟大革命,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1905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1906年:祝大椿在上海创办公益纱厂 1909年:北京市政道路修缮改造工作开展
1910年:居里夫人提炼出纯镭,“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发明飞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
1917年:“中华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在塘沽兴办永利制碱公司
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1920年:“火柴大王”刘鸿声创办上海水泥厂、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丰富生活,扩大视野,促进社会发展)1927年:美国的“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加以改革 1941年: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反应堆建立(第一个核反应堆)
1945年: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率领15万工程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用于计算炮弹轨道)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我国的大庆油田开发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上太空(世界第一人)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远程运载火箭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实验成功,从此拥有“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9: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美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阿姆斯特朗格言:“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互联网问世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前列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1983年:中国第一天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1993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生(第一只克隆动物);我国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21世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2.中国新闻史大事年表 篇二
713—741 年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封建官报,在首都长安出现,史称“开元杂报”。851年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
876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报纸”。981年 宋朝当局对各进奏院的传报活动,进行统一管理。999年 宋朝当局对邸报的发行,实行定本制度。
1156年 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周麟之在所写的《论禁小报》一文中,对小报的情况作了描述,并要求严厉查禁。
1188年 正月十二日,皇帝发布诏令,查禁小报。
1236年 赵升在其所著的《朝野类要》一书中,第一次把报纸和新闻这两个名词联系了起来。1638年 明朝开始出现使用活版印刷的邸报。
1726年 小抄发行人何遇恩、邵南山因报道雍正在圆明园游园事失实,被处决。1750年 发生了一起地方官员伪造题奏和御批,通过提塘向各地传抄的重大事件。
1753年 经过多方追查后,有关人员受到严惩。卢鲁生因为在押期间病重,不待结案,提前凌迟处死。刘时达和按家属缘坐例入罪的卢鲁生的两个儿子卢锡龄、卢锡荣均判斩刑。
1770年 有署名“公慎堂”的民间报房在乾嘉两朝公开营业达30年以上。这是目前知道的第一家有名号可考的民间报房。
第二章 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刊。月刊。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的中文刊物。由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主办。1821年12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停刊。
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主办的葡文报纸《蜜蜂华报》(或《中国的蜜蜂》)在澳门创刊。周刊。创办人是葡萄牙人中的立宪派首领巴波沙少校。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近代化报纸,同时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报纸。1823年12月停刊。
1823年7月,中文《特选撮要》月刊创刊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英籍传教士麦都思主编。1826年停刊。
1827年11月8日,英文《广州纪录报》在广州创刊。是在华英文报纸的第一种。创办人伍德、马地臣。
同年,葡萄牙人办主办的《依泾杂说》杂志创刊澳门。中英文对照。因揭载官府陋规,为清政府所禁。1828年中文《天下新闻》创刊于马六甲。吉德主编。内容为中外新闻、科学、历史和宗教等。此报用白报纸活版印刷。1829年停刊。
1831年7月28日,英文《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创刊于广州。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32年5月,英文《中国丛报》创刊于广州。月刊。创办兼主编人为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该报内容多为英人在华的商务报告,对于中国文字及华人生活很有研究,每期销达1000份。1851年停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马礼逊、郭士立等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该刊以中国读者为对象。1838年10月停刊。
1845年2月20日,英文《德臣报》在香港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创办人兼主笔为英国出版商肖德锐。
1850年8月3日,英文《北华捷报》创刊于上海。初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每期对开1张,共4页。是上海最早的英文刊物和在上海出版的重要英文日报《字林西报》的前身。创办人英国侨商亨利·希尔曼。
1853年9月3日,《遐迩贯珍》创刊于香港。月刊,以中文为主(附有英文目录),是在香港出版的最早的中文刊物。由马礼逊教育会主办,香港英华书院印刷发行。每期“以印三千本为额”,每册售价15文。奚礼尔、理雅各等主编。除新闻外,兼刊广告。新闻容量约占全部内容的一半,新闻来源包括京报、广东及香港政府的公报、外报和太平天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广告五十字以下取银一元;五十字以上,每字多取一先士。
1854年宁波外籍传教士主办的中文杂志《中外新报》在宁波创刊。1857年1月26日,《六合丛谈》在上海创刊。月出16开本16页1册,每册售价2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中文期刊。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墨海书馆印行。10月1日,英文日报《孖剌报》在香港创刊。是香港最早的英文日报。11月3日,《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在香港创刊。该刊是香港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每周二、四、六发行。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行情和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
1861年11月下旬,华东地区最早的中文日报《上海新报》在上海创刊。英商字林洋行发行。初为周报,半年后改为周三刊。历任主笔为伍德、傅兰雅和林乐知。1872年底停刊。1865年2月2日,查美斯主编的中文周刊《中外新闻七日录》在广州创刊。1868年9月5日,《中国教会新报》(1822年称《教会新报》)在上海创刊,周刊。发行机关为林华书院。主笔林乐知。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暂时休刊。1889年复刊后改为月刊,出至1907年停刊。
1872年4月17日,《华字日报》在香港创刊。主编陈霭廷。初创时两日刊,10年后始改为日刊。自备铅字,利用香港英文《德臣报》的印刷机印刷。该报自称“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益奋其爱国之念”为“唯一宗旨”。内容以翻译处报和转载京报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地区的重要中文日报之一。1941年12月25日停刊,先后出版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买办(经理)赵逸如,主笔蒋芷湘,初创时每天出版1号,第5号起,改为日刊。
8月,华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纸,在京的英、美等国传教士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主办的《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月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等人主编。
同年,英国路透社派柯林斯来上海建立该社远东分社。为路透社在中国活动的开始。首先采用该社电讯稿的是上海英文《字林西报》。
1879年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在天津与大沽之间架设成功,开始通报。1881年电话传入中国。最先在我国境内经营电话业务的,为英商伦敦东洋电话公司。1893年2月17日,《新闻报》创刊于上海。初为中外商人合组经营,后由英国人丹福士独立经营。1899年11月,股权为美国人福开森购得。《新闻报》一创刊就与《申报》展开竞争(报费每日售价铜钱7枚)。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1839年3月,林则徐开始令所属定期翻译在澳门出版的各外文报刊的消息和评论,以了解外情。这一部分译稿曾被汇集成册,以《澳门新闻纸》或《澳门月报》的名称流传于世。1859年太平天国军师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收集新闻篇等主张。1873年8月8日,《昭文新报》在汉口创刊。主办人艾小梅。初为日报,以“人情未习”,“惑于市道”,阅者较少,改为五日刊,旋停。
1873年中国第一条陆路有线电报线路在上海和吴淞之间架设成功。由丹商大北公司经营。上海至香港间的水路电线也在本年内敷设成功,并开始通电,每天发报2次,报费每字5角。由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经营。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于香港。王韬主编,以报刊政论为特色,多出王韬手笔。是国内第一份公开宣传变法的报纸。
6月16日《汇报》在上海创刊。日刊。1883年王韬的政论文汇编《弢园文录外编》在香港出版。这部文集收刊了他为《香港华字日报》和《循环日报》等报刊撰写的大量报刊政论,极力鼓吹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1884年4月18日,《述报》在广州创刊。每日出版,逢十休息。除日刊报纸外,还出版《中西近事汇编》一种,每月1册。两报均由广州海墨楼古印书局承印。1年左右停刊。这个报纸刊载了大量有关中法战争的消息、电讯、评论、译论和来论,主张对法作战,反对“输金议和”,并各级支持省港两地工民的抗法斗争。对清廷当局的扫雷活动,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个报纸还报道了不少有关刘永福部黑旗军和法国侵略军作战的消息,称赞刘永福为“今之人杰”,并曾“且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永福)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免费赠送给读者。1886年6月24日,《广报》在广州创刊。日刊。创办人邝其照,先后任主笔的有吴大猷、林翰瀛、肖竹明、罗佩琼、劳宝胜、武子韬、朱鹤等。设有宫门抄、辕门抄、上谕、著论、新闻等栏目,形式与《申报》略同。邝字荣阶,曾协助马礼逊参加华英辞典的编辑工作。
1891年《岭南日报》在广州创刊。社址在广州沙基大街。劳保胜等主办。1893年著名维新派政论家郑观应的报刊政论文集《盛世危言》正式出版。1895年7月,《杭州白话报》在杭州创刊。月刊。
8月17日,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同年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改名《中外纪闻》。
同月,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陈炽等联络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强学会。1896年1月12日,《强学报》在上海创刊。
8月9日,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机关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2月22日,维新派的又一个宣传刊物《知新报》在澳门创刊。4月22日,《湘学新报》(同年11月5日出版的第21期起,封面改名《湘学报》)在湖南长沙创刊。5月,我国最早的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专业刊物《农学报》在上海创刊。6月24日,《游戏报》在上海创刊。馆址在四马路惠福里。夏,《广通报》在西安创刊。每半月出版20至30页左右1册。为陕西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刊之一。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社址在天津紫竹林海大道。《译书公会报》创刊于上海。社址在上海新马路昌寿里。周刊。
《渝报》在四川重庆创刊。旬刊。1898年3月7日,《湘报》在湖南长沙创刊。日刊,逢星期日休刊。3月13日,《格致新报》在上海创刊。为旬刊,后改月刊。
3月18日,本日出版的《湘报》第11期发表谭嗣同所写的《湘报后叙》(上、下),论述办报的意义,并提出了报纸是“民史”和“民口”的思想。5月5日,《蜀学报》在成都创刊。初为半月刊,第4期起改为旬刊。5月11日,《无锡白话报》在无锡创刊。五日刊。
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厉行变法。民间报纸的出版受到鼓励。
7月3日,光绪召见梁启超,命将梁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全文呈进,赏六品衔,令办理译书局事务。7月24日,《女学报》在上海创刊。参加编撰工作的有康同薇(康有为女)、李蕙仙(梁启超夫人)、裘毓芬等。以宣传变法维新,提倡女学,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妇女参政为宗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报纸。本年10月29日出至第12期后停刊。8月8日,《博文报》在长沙创刊。月出3册。《时务报》出至第69册停刊。《湘学报》出到第45期停刊。
8月22日,天津《国闻报》自即日起,连续两天在第1、2版显著位置连载了梁启超8月11日所写的《创办〈时务报〉原委记》一文。
8月26日,光绪发布上谕,批准梁启超提出的“书籍报纸恳免纳税”的要求。宣布:“书籍报纸一律免税,均著照所请行。” 10月15日,《湘报》出至177号后宣布停办。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894年11月,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1896年6月26日,《苏报》在上海创刊。1898年12月23日,《清议报》创刊于日本横滨。
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2月,留日学生从这时开始办了一系列报刊,如《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游学译编》(1902),《湖北学生界》、《浙江潮》(1903年)等。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刊。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12月9日,《大陆》月刊在上海创办,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革命报刊。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出版。6月底,“《苏报》案”发生。
同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办起《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
1904年3月,《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办。6月12日,《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8月,《京话日报》在北京创办。
10月,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创办,也是最早的革命文学期刊,陈去病主编。《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在香港创办,由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郑贯公创办。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孙中山被举为总理。11月26日,《民报》在东京创刊。不久《民报》与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大论战,最终以保皇派的失败而告终。11月,《有所谓报》由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郑贯公在香港创办。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4月2日,于右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1908年3月,《大清报律》颁布。
1909年5月起,资产阶级革命家于右任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人称“竖三民”报。
1910年12月14日,《大江报》创刊。1911年7月,《大江报》先后发表了两篇著名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3月1日,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发给上海《天铎报》优等旌义状,赞扬该报“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申明大义,不遗余力。”
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宣布废除《大清报律》。3月4日--3月9日,发生“暂行报律事件”。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参议院讨论通过。6月,《亚细亚日报》在北京创刊,主编薛大可。初创言论倾向共和党,后被袁世凯收买,成为御用报纸。
10月20日,史量才等正式接管《申报》。史量才自任社长兼总经理。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杀害,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遭到袁世凯镇压,新闻界也遭到摧残、迫害,报人被捕,报社被封,由民初500多家锐减到100多家,史称“癸丑报灾”。1914年邵飘萍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同学创办“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国内御用各报纷纷出“红报”(用红色油墨印刷),称“臣记者”。12月19日,袁世凯御用报纸上海《亚细亚日报》遇炸,在此前已经发生过一次。
12月21日,北洋政府内务部以“言论悖谬”为由,通令全省,查禁上海《爱国报》及《中华新报》,并咨行交通部转饬各地邮局,对以上两报“一律停止邮递”。
12月25日,著名新闻记者黄远生,当晚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5月18日,《汉口民报》在武汉创刊,黎宗岳主办,该报以讨袁“救国”及与“专制恶魔宣战”为宗旨,但10天以后,主办人黎宗岳遇炸身亡,该报于同日被查封。7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开始发稿。
7月6日,内务部咨文各省区,宣布对上海《民国日报》、《中华新报》、《民信日报》、《民意报》、《共和新报》等报解禁。
7月16日,黎元洪以大总统的名义废止袁世凯政府1914年4月颁布的《报刊条例》,但是这以后,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限制和迫害并没有停止。这以后有许多报人因种种“罪名”被捕并判刑。8月23日,邵飘萍应聘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即日起为该报撰写《北京特别通信》。9月,因反对帝制遭到查禁的重庆《新中华》、《国民报》、《正论日报》等三报,恢复出版。
11月22日,北京《公言报》以揭载北洋政府向美国秘密借款500万美元消息,被控泄露机密,发行人黄希文,编辑王德如被捕。1917年2月17日,北京地方法院判处王德如徒刑4个月,黄希文3个月。
同年,上海《申报》发行数量达到1.4万份。上海《新闻报》公布该报发行数字达到33045份,这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发行数字。
1918年2月,北洋政府海军部和日本方面签订合同,决定两国合作在北京双桥建立大型无线电台,并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30年内不许别的国家在中国建立无线电台。
6月24日,广东《民主报》主笔陈耿夫本日凌晨被广东督军莫荣新枪杀,陈于头一天下午被捕,起因是该报所刊《财政厅之更动》新闻一则,有“挑动军心”嫌疑。6月25日广东报界全体同业,就陈被枪杀事举行集会,抗议当局。10月,邵飘萍在北京出版《京报》,自任社长。1919年8月该报被段棋瑞政府查封。1920年后又复刊。10月17日,北洋政府交通部举行内阁会议,通过《报纸条例》,这个与1914年袁世凯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相比,内容有所变动。
1920年4月15日,中华民国报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汉口、天津等地的83家报馆参加。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杀害于北京。
8月6日,林白水因在《社会日报》上刊登《官僚之运气》一文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0月1日,《益世报》在天津创刊,1920年后,周恩来在欧洲时曾为其发报道。
1917年2月1日,陈独秀撰写了《文学革命论》在《新青年》2卷6期上发表,引起重大反响。4月1日,毛泽东写的《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3卷2号上发表,署名二十八画生。11月10日,北京《晨报》,上海《申报》、《时报》、《民国日报》等报即日起陆续以大字标题在显著地位报道了有关十月革命的消息,这是我国报刊上关于十月革命的最早报道。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杂志自本日出版的4卷1号起,改用白话文,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同月,《灵学杂志》在上海创刊,盛德坛灵学会主办。
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刊。初为周刊,后为半月刊,两日刊,日刊。1947年2月24日终刊。7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由蔡元培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简章全文。
10月5日,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在北京创刊。1924年出版《京报》副刊。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11月,《新青年》5卷5号发表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19年1月5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3号上发表了著名文章《新纪元》。1月15日,《新青年》出版6卷1号,发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月18日,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前往欧洲采访巴黎和会的新闻。即日巴黎和会开幕,这是唯一采访巴黎和会的中国记者。5月2日,《新青年》发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5月11日,《每周评论》接连5期连续重点报道“五四运动”。5月15日,上海《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时报》、《神州日报》、《中国新报》等7家大报自本日起,拒绝刊登日商广告,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六七年,直到1933年中日订立《塘沽协定》后,日商广告才重新出现在中国报纸上。
5月--7月,一批学生报刊纷纷创办。其中包括《湘江评论》和《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2月,徐宝璜的《新闻学》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1920年5月,《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8月15日,《劳动界》周刊在上海创刊。9月1日,《新青年》8卷1号出版,从此该刊实际改组成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0月3日,《劳动者》周刊在广州出版。11月7日,《劳动音》周刊在北京创办
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主编李达。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920年9月,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报学系,从这时到1926年,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先后设立报学系(新闻系)。1921年春,成都团支部创办了《人声》周刊。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7月,《工人周刊》创刊于北京,邓中夏等主编。
7、8月间,《劳动周刊》在上海创刊。
1922年1月15日,北京的团组织创办了《先驱》,由邓中夏等编辑。8月,《赤光》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创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后改为《赤光》半月刊,这个刊物由周恩来主持,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邓小平等参加编辑工作。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同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出版。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创刊于广州,瞿秋白主编。7月1日,《前锋》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10月,《中国青年》创刊于上海,恽代英等主编。1924年4月,成舍我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以后又创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5月,美商迪莱的开洛公司广播电台成立,这是在中国开办时间较长的广播电台。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广播方面的法令。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6月4日,《热血日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日报。6、7月,发生“《诚言》事件”。12月5日,《政治周报》创刊于广州,国共合作时期重要的报刊,毛泽东等主编。1926年1月1日,《中国农民》在广州创刊,国共合作时期重要的报刊,毛泽东主编。4月26日,邵飘萍被军阀杀害。8月6日,林白水被军阀杀害。
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不久,北京、天津、沈阳也建立广播电台,这些广播电台都是官办广播电台,均由奉系军阀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建立。
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广播电台,这是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11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出版。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925年10月,《生活》周刊由上海职业教育社创办。1926年10月由邹韬奋接办。1933年12月16日被国民党查封。
1927年3月,国民党《中央日报》在汉口创刊,不久停刊。1928年2月在上海复刊,1929年2月迁往南京。10月24日,《布尔塞维克》在上海创刊,这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
1928年4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成立)迁往南京与蒋氏中央通讯社(1927年6月15日创办)合二而一。
夏,斯诺来到中国,从这时到1941年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10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组成。
11月20日,中共《红旗》在上海创刊。1930年8月与《上海报》合并更名《红旗日报》。1929年4月17日,中共《上海报》(初名《白话日报》)创刊,这是面向工人的通俗报刊。1931年2月,“左联”五作家被秘密杀害。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我国东北。
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办的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进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7年1月改名《新中华报》。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创刊,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抗战”开始,又称“淞沪抗战”。
3月18日,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不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1934年宗教性的广播电台福音广播电台和佛音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2月10日,《新生》周刊在上海创刊,主编杜重远。1935年6月22日因“新生事件”被禁停刊。6月,国民党颁布《图书杂志审查办法》。
11月,上海《申报》老板,著名报人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中国西北之行。这次一路所写通讯报道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1936年8月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以后他又将去陕北采访写成的通讯等汇集出版了《塞上行》一书。
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邹韬奋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1937年8月2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后与《全民》合并改名《全民抗战》。12月9日,《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刊,这是中共中央在海外创办的报刊,1938年10月迁往纽约,1939年10月停刊。
1936年6月,斯诺前往陕北进行为期4个月的采访。11月22日,“七君子事件”发生。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1937年11月8日,由范长江等发起,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协会”,1938年3月迁到汉口改名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病逝。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8月19日,《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创刊,是邹韬奋主编的进步刊物。8月24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9月18日,《大公报》汉口版创刊,由张季鸾主持。
9月,以高仲明名义出版的《纪事报》在沦陷后的天津租界秘密出版。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成立。1938年3月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2月9日,《译报》在上海“孤岛”创刊。
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党《中央日报》停刊。12月11日,《群众》在汉口创刊。它是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一个公开机关刊物。
1938年1月,中国共产党公开在国统区出版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1月20日,《译报》改名为《每日译报》。1月25日,《文汇报》在上海“孤岛”创刊。3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重庆恢复播音。
4月11日,周恩来应邀到汉口广播电台发表讲演,题目是《争取重大的新的胜利》。1939年2月6日,国民党在重庆建立“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初改名为“国际广播电台”。5月31日,周恩来在重庆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演,题目是《二期抗战的重心》。
1940年7月,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控制的“华北广播协会”成立,负责管辖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和徐州等8座广播电台。9月18日,《抗战日报》在山西兴县创刊。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
1941年2月,汪伪政权成立伪“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以此控制上海、杭州、苏州和蚌埠等地广播电台。4月8日,《华商报》在香港创刊。
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8月1日,“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始播音。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45年8月,延安台恢复播音。8月,《文汇报》在上海复刊,1947年5月停刊。8月,“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在上海恢复播音,1947年1月被国民党查封。8月--10月,国统区新闻出版工作者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同国民党展开一场斗争,史称“拒检运动”。9月27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10月,延安台举办专题节目《解放区介绍》、《解放区政策》和《解放区建设》。1946年1月,著名新闻工作者杨潮在杭州监狱遭迫害致死。
3月,中共地下党在上海办的“中联广播电台”成立,同年7月停办。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出版。
5月,国民党“还都”南京,国民党的新闻中心从重庆返回南京、上海一带。5月,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从重庆迁回南京播音。
5月,新华社进行机构调整时,把口头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同年6月该部制定《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6月,《群众》周刊迁到上海出版,后又迁往香港出版。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时代日报》、《文萃》等报刊。在北平创办了《解放》,新华社设立北平分社 1947年2月,重庆《新华日报》停刊。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3月--1948年5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进行三次战斗转移,即从延安→陕北→太行→平山(河北)。
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起反“客里空”运动。
7月初,蒋介石召开国务会议,提出“国家总动员提案”,随即下达所谓《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会》。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几天后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1948年
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谈话。10月2日,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1月,中共中央做出《对新解放城市中原有广播电台及其工作人员的政策决定》。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3月25日,新华社、陕北台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陕北台即日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又改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949年 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持续6个半小时的实况广播,全国各解放区的一些广播电台同时联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也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的关于国家庆典的全国性实况转播。《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成立大会,开始正式办公。新闻总署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负责领导全国的新闻事业,管理国家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附设的新闻干部训练班改名为北京新闻学校。为新闻总署直属单位之一。范长江兼任校长。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俄语广播讲座》。这是全国电台中第一个开办的外语教学节目。
1950年 1月4日,《人民日报》增设副刊《新闻工作》(双周刊),该刊着重介绍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创刊号《编者的话》号召,在创建中国人民新闻事业中,大量利用苏联的丰富经验。到1950年底,共出26期,刊登了近30篇译介列宁、斯大林论报刊和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文章。
3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本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指出:“使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条件,现已成熟。”中共中央在指示中决定:“今后新华社的各总分社、分社和支社,除向总社发稿和印发总社的稿件外,不应再单独对外发稿;其所有人员,应全部交新华社统一调度和供给。”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各级领导应当有效利用无线电广播》。论述了目前条件下,无线电广播的宣传教育、传布新闻、下达政令、交流经验和提供正当娱乐等作用。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迅速执行新闻总署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充分地和多方面地利用广播来推动和改进工作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和一些报社派出记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采访。不久,新华社成立志愿军前线分社。
1951年 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战地特约记者,作家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后,“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全国人民对于志愿军最亲切最尊敬的称呼。
12月19日,新华社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社务会议。总编辑吴冷西作了《进一步建设国家通讯社》的报告,提出“新华社应成为全国消息总汇”。
1952年
10月1日,中国新闻社开始发稿。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9月14日成立于北京。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主要对象。
12月25日,新华社总分社、分社、记者站,从10月份起相继进行了业务整训,普遍检查了在贯彻执行总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报道方针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年,中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原燕京大学新闻系,交由调整后新的北京大学接办,改为新闻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建制。上海的华东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随该学院并入江苏文化教育学院后停办。
1953年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指出“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从年初开始,各新闻单位派出一批记者进入个大型工业建设工地采访。
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该厂是中国唯一摄制新闻纪录片的专业电影制片厂。
11月9日,自本日起到次年1月止,全国报刊大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日报》发表以《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题的社论;15日发表《帮农民算三笔账》的社论;从11月26日开始,《人民日报》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里,发表一批文章,用作农村工作干部学习总路线和向农民宣传总路线的材料。各主要报纸也纷纷发表社论、文章、讲话和问题解答等,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同年,中国私营报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1954年 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党委应该积极领导报纸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我国新闻界第一次派出较大记者团采访报道国际会议。这个30余人的记者团包括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和《世界知识》杂志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和报务人员。
7月6日,以温济泽为团长的中国广播代表团一行18人赴苏联访问,9月5日回国。代表团回国后,除了口头汇报外,还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出版发行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
9月14日,新华社召开动员大会,在全社开展新闻写作学习。这是新华社第一次在全社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学习。
同年,我国新闻界出现了赴苏对口学习的热潮。年初,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率领由人民日报等各报组成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问《真理报》,出版《学习〈真理报〉的经验》一书;7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温济泽率领中央广播事业局代表团赴苏访问,回国后编印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同年底,新华社副社长朱穆之率领新华社代表团出访塔斯社,回国后编印了《塔斯社工作经验》一书。
1955年 1月1日,《光明日报》版面由竖排改为横排,是新中国最早改为横排的报纸。
1月20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开展胡风思想批判的报告》,报告称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彻头彻尾的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中共中央批发了这个报告,从此在全国报刊上开始了对胡风的批判。
4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中央报纸摘要》节目,7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报纸摘要节目》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1956年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这一讲话精神,被简称为“双百方针”。
7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改版。自即日起,由4个版改为8个版,篇幅较前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编辑工作也有所改变。同日发表社论《致读者》,对改版提出设想。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57年 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继续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在北京成立。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正式开始。
7月6日,新华社巴黎分社成立。
12月1日,《新闻战线》在北京创刊。该刊是人民日报主办的全国性新闻专业期刊。
1958年 2月15日,新华社日内瓦分社成立。
5月1日,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今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
6月1日,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在北京创刊。它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半月刊。1965年改为月刊。1980年1月恢复半月刊。
6月17日,中国唱片社成立。该社1983年前是全国唯一的唱片出版机构。
6月2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正式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原有的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10月1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专门进行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
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播出口播新闻节目,名称为《简明新闻》,这是电视新闻的又一形式。
1959年 4月18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直播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况。
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广播事业局把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
1960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6个开始彩色电视试播的国家。
1961年 1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派记者随同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这是中央电台、电视台第一次派记者报道国家领导人的活动。
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年 4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时30分开始教唱《国际歌》。
1963年 8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自即日起一律由男女播音员轮播,取消新闻的“电头”,即“XX消息”、“XX电台报道”等。
1964年 4月20日,新华社播发袁木与范荣康合写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这是有关大庆报道的第一篇通讯
1965年 8月28日,周总理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专门面向农村的一小时节目。
1966年 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使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节目。录制的第一个节目是相声《女队长》。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965年 11月,经毛泽东批准,《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革”的序幕
1966年 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要求全党全国彻底清除各界(包括新闻界)的反动思想、反动权威。
5月初,又掀起批判《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的狂潮。邓拓、吴晗等被迫害致死。
5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陈伯达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
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967年 1月3日—4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被造反派夺权,上海电台、电视台也相继被接管,“一月风暴”由此开始。
3月31日,中央电台反复播送了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矛头直指刘少奇。次日,《红旗》杂志全文发表。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修养〉的要害是背叛了无产阶级专政》,从此,新闻界掀起批判和肆意攻击刘少奇的浪潮。
1969年 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全面肯定了“文革”,并把“文化大革命”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党章。
1971年 9月13日,“九一三”事件发生,全党全国人民震惊,革命狂热急剧冷却。
1973年 5月—8月,“批林批孔”运动。8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从此批孔子的文章开始在报刊上出现。
7月19日,《辽宁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张铁生的信,《人民日报》、《文汇报》相继转载,制造了“白卷英雄”事件。
1974年 1月,江青等人借批判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借题发挥,攻击周恩来。
7月,《红旗》杂志发表《京剧革命十年》,随后,一批鼓吹“样板戏”的文章相继发表,形成了宣传“样板戏”、为江青歌功颂德的高潮。
1975年 2月,《人民日报》、《红旗》发表有关社论和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大肆宣传反对“经验主义”,隐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
年底,“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控制的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邓小平和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采取的正确措施。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日 12日、15日、16日,中国第一次通过卫星传送新闻,内容是有关周恩来丧事活动的彩色纪录片。
4月,“四五运动”发生。新闻媒介播出了姚文元的所谓现场报道,污蔑群众纪念周总理的活动,引起人民极大愤怒。
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中央电台播送了《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
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文中提出了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注: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的方针。
5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
1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央广播事业局属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协助中央领导。
1978年 1月1日,北京电视台恢复由播音员出图像向观众报告节目。新闻节目正式命名为《新闻联播》。
5月1日,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对国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新华社在同一天全文播发,《人民日报》等30家报纸转载,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11月15日,中共北京市委做出决定,为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平反。
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12月24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79年 3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
8月18日,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电视事业创建21年以来,第一次就电视节目进行专业探讨的全国性会议。
1980年 2月6日,北京新闻学会正式成立。胡乔木在成立大会上谈到了加强新闻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8月30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好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
10月7日,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1966年3月召开第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来,间隔15年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2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布,确定1940年12月30日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981年 1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共7条,肯定了报刊开展批评的成绩,并就报刊、广播、电视如何开展批评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6月1日,新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英文日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北京创刊。
1982年 8月25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彩色电视广播国家标准》。正式确定我国彩色电视广播制式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即PAL/D制。
1983年 2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黑龙江身双城堡火车站野蛮装卸洗衣机事件进行批评。
1987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社联合发出《印发〈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990年 1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11届亚运会电视委员会中心部正式成立。
1991年 1月19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公布实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6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
1993年 12月17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奖”和首届“韬奋新闻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4年 4月1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本日起在该台每日的黄金时间开播。
1997年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6月30日午夜及本日凌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隆重举行。
中央电视台对本日有关香港回归的各项活动,作了全面报道。
第十五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
1885年 由英国传教士开办的《台湾府教会报》创刊,这是台湾地区第一家报纸。
1896年 日本人开办的《台湾新报》创刊。1945年8月《台湾新报》为国民党政府接收,改名《台湾新生报》,隶属国民党政府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
1915年 台湾第一家通讯社—台湾通讯社在台北问世。
1928年 6月,港英当局的官方电台—香港广播电视台创办。
1933年 8月,澳门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办。
1944年 3月,日本派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下令将《台湾日日新报》、《兴南新闻》、《台湾日报》、《高雄新报》、《台湾新闻》、《东台湾新闻》等六家报纸合并为《台湾新报》。
4月1日《台湾新报》独家发行,原有报刊全部停刊。
1945年 3月15日,香港《大公报》复刊,胡政之主持。
10月25日,台湾地区省当局的机关报《新生报》创刊于台北。
1947年 10月10日,台湾第一家晚报,也是台湾现有民营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自立晚报》创刊
1948年 9月9日,香港《文汇报》复刊,徐铸成主持社务。
1949年 3月12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迁台后在台北出版。
1951年 6月,台湾当局的“行政院”发布训令,对新申请登记的报纸“从严限制登记”。
9月16日,台湾最有影响的民营报纸《联合报》创刊于台北。
1952年 4月,台湾当局宣布“停止报纸登记”,台湾从此进入“报禁”时期。
10月,台湾当局批准“国防部总政治部”创办了《青年战士报》,此后只至1987年未再批准一份创办报纸的申请。
1957年 5月29日,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开办“丽的映声”中英文黑白有线电视,这是香港最早的电视台。
1962年 2月14日,台湾第一座电视台“国立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试验播出,1963年12月1日正式播出,定名“国立教育电视广播电台”。
4月,台湾第一家民营电视台“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视)正式成立。10月正式开播。
1969年 1月22日,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创刊,创办人马惜珍。
9月7日,台视发射了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信号。
1971年 香港的无线电视台开始用彩色发送电视。
1981年 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台湾播放彩色影片《河西走廊》等大陆风光片。
3.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篇三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1842《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3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1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1864 太平天国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60-1894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以物质层面为主,代表: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口号:“自强”,“求富”
1864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94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中国近代史的拐点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俄、法、德干涉还“辽”)1895 康有为公车上书 1890八国联军侵华
1891年《辛丑条约》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1911 清末新政
1905-8-20,中国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1911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溥仪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被推翻 同年,中华民国成立,成立临时政府 同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的法典 同年3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1915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1916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不久后死亡,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7(乱入)俄国十月革命
1919 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共成立。192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当前任务 与国民党合作,参加共产国际 1923 中共三大
1924 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 中共四大
1925 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5-1927大革命(国民革命)1926 北伐战争爆发
1927 反共政变;汪精卫发动“分共”会议(武汉);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中共五大;8月,八七会议,毛泽东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8.1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根据地 1928 中共六大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9.18,九一八事件爆发
1934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1935遵义会议,历史性的转折,决定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1935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同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基础。1936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 卢沟桥事变
同年九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941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1943年国产国际宣告解散 1945 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
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抗日战争胜利 中共七大
1946 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国性内战。解放战争爆发 1948-辽沈战役 同年,淮海战役 同年,平津战役
1949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的覆灭。解放战争胜利。同年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 土地改革 1953-1956 “一五”计划
1959-1961,大跃进,反右倾,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66-1977“文化大革命”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思想束缚,否定“两个凡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82 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1987-10-25至1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10-12至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9-12至18日,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策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而不是蒋介石?
第一条,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以及共产党人和红军代表了时代的先进方向,它是时代的大势,客观说毛泽东站在了时代大势上。
第二条,毛泽东所代表的是中国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蒋介石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形之下,毛泽东更具有群众基础,更得民心。
第三条,地理优势:毛泽东所占据的山西适合养兵,同时适合红军的游击战术。蒋介石所占据的东部沿海在抗战中损失惨重。
第四条,共产党内部对于毛泽东十分支持(不支持的被搞掉了,括号里的别写!);蒋介石的国民党内部派系丛生,亲日派和亲美派的利益冲突,蒋介石即使是在党内也得不到完全的支持。第五条,毛泽东在解放区推行民主政治(=-=),蒋介石大搞独裁统治,民心所向一目了然。第六条,毛泽东在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天分高于蒋介石,在多次决策中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第七条,抗战中,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损失了大量兵力,加之战后处置不善,国军军力战斗力皆大大损失;共军在抗战中在敌后战场,损失很小,加之战后的宣传措施,军力大大增加。
第八条,毛泽东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等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升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国统区内混乱不堪,法币改革,金圆券泛滥等失败的经济改革都使国统区的人民期待解放。
经典问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差生了巨大的影响。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是?
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 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 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 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 展缓慢力量薄弱。
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同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