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通用12篇)
1.《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一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学习有关白板教学的相关理论,举行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小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并与“相融课堂”“学导课堂”整合,努力寻求有效、和谐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与一般教师相比较而言,课题组教师除了同样要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并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反思意识。课题组全体成员又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一是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要求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二是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对教材中新的内容以及旧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掌握学习规律、探索和改进教法,注意学法的取用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全体课题组成员努力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方法,制定了课题中心组成员定期开会的制度,加强交流,提高水平。
(二)、强化考核管理,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1、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的业务考核,特别是对PPT编辑和使用能力的考核,对鸿合软件的使用进行考核,为课题的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全体教师进行收集、编辑网络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包括: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使用冰点文库下载器获取文档资源,运用硕鼠视频下载器获取网络视频,以及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
3、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技术的考核,并进行使用操作比赛活动,以便带动全校教师使用白板的积极性,并对能力落后的教师进行了再培训。
(三)、进行课堂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题组教师深入课堂广泛听课,每位成员都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针对具体课例进行研讨,发现问题,分析个案,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几条原则:①、花里胡哨的资源不用,选用适合表达教学内容的。②、干扰教学的资源不用,选用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③、精美型的资源慎用,选用最能发挥教师自己创意的。④、技术难度高的不用,便于教师参与,利用学生发展。
针对这几个突出的问题,课题组积极提出构想,组织老师进行示范课观摩,一边磨课一边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技巧、策略。
1、巧用电子白板,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几何图形的移动、折叠、剪拼等变换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特征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后,老师又让孩子们动手用纸折一折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体会、消化老师讲课的内容,例如从另一个角度体会角的样子和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了教与学模式的改变,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启了学生心中的大门,放飞了学生创新的翅膀。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一堂数学课,一位老教师是这样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白板的交互性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在白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的时候,他问: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画出这个几何图形。好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使用白板注释库中的几何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并对其进行了标注。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这位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鼓励学生参与交互白板的资源建设
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学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科学中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4、营造动态教学环境,体现教学互动性
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也由此变得更有乐趣。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将学生拉到交互之中。在学生的观看中教师进行操作的,“你看着我点”使互动功能更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成语,填写正确则以动画的形式讲解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成语的意义,又可以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在交互白板环境下完成的知识建构,是在与电子白板“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抓好资料整理,共享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反馈。在研究中要求课题组教师结合课例每课写好教学设计、说课稿和案例反思,每学年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及时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对研究人员的论文、课件均进行了分类整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和谐更有效,每个小小的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中存在问题
1、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教学研究仍有待深入。
2、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理论方面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3、现有的网络资源较为滞后,师生所能用的资源有限。同时网络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净化,怎样使学生避开网络游戏及其它娱乐的诱惑,真正使用网络来学习,实现绿色上网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4、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
三、今后研究设想
1、加强课题目标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整个教师的理论素养。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探讨更符合实际的、更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3、如何恰当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候,是否关注到个别学困生,让人人都参与探究活动中。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我们相对缺少交互电子白板专家引领,对许多功能不能挖掘应用;研究和思考缺乏一定深度。
今后,我们课题组将会继续深入探究,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加成为教学课堂中的快乐平台,以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二
(一)研究背景,社会背景
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培养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是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二)研究目的
将德育自觉地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
1. 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职业教育的人才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2.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提高本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三)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启动时间为2014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习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研究成果总结阶段。结题时间为2016年5月。
1. 学习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动员和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及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方案、学校各年级德育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组织有关辅导讲座。
本阶段除上述讲座外,还将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学习资料,由各位课题组成员自学完成。
2. 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由各子课题小组实施课题研究,校课题组监控指导。拟完成如下任务(见下表)。
3. 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学校课题组评定,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古今中外共同认同的。我国古代就提出“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学生智育的培养,更肩负着学生德育的养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专业知识与德育渗透的自然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科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深入、扎实的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德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1. 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2.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 建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为指导,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验。
2. 实效性原则。
改变原有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全新性原则。根据时代的要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的内容与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辅助使用案例分析、观察、经验总结、调查、比较等方法。研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不同的德育渗透点,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激励、识别、排除、调节等方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自该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言行规范了,教师的师德水准提高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确立教书先育人的思想。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艺术的升华,真正使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既教育了学生又教育了教师的“双向育人”功能。真正把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使各科教学形成一定的德育合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巧用素材原则。就各学科教材而言,其中蕴含着许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这些素材有的是显性的,我们只需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就可展现出德育教育内容;有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科结构、深刻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深挖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内容我们都应努力达到德育渗透技巧中提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2.自然渗透原则。就是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即在具体落实知、情、意、行的过程中不要硬灌输,给人强加的感觉;而应巧引导,给人以美的享受。并符合教师课堂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符合学生认识提高的规律,符合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规律。努力实现德育渗透过程所提出的境界。
3.突出情感体验原则。一些学科教学中有许多丰富的饱含作者情感的课文,其情感性,其人文性,确实能使学生达到移情导行的目的。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仅让学生读读、练练、做做、说说就能实现的。学科教师应全力营造一种情境,要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善美、反思对与错,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言行的德育渗透的目的。
4.结合学生实际原则。生活中学生是有差异的,年龄的差异、学习的差异、行为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所有这些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也给教师的提高带来了机会,给我们创新提供了素材。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体现德育渗透的意义和实现德育渗透的最高境界。
摘要:学校背景下的“机电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研究”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人文学科更便于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德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梁艳蓉.浅析机电专业课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
[2]曹明,吴恒仲.高校学科德育渗透应注重五个“融入”[J].教育探索,2012(11).
[3]富伟丽.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
3.德育课题阶段总结一 篇三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面对这一重要问题深入研究,逐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高文化科学知识,高道德素质,的要求。
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确立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分年级确定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观察跟
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修改《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进行新一期的家长会和新一轮的家访,撰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二、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式方法
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继续抓好学生、班级的量化管理。学生的量化工作以《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为准则,对月德育分不及格的学生与学校处分制度挂钩,这增加了它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学校开展了“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有棋类、电脑、摄影、演讲、朗诵、英语讲故事、演讲、物理小发明、书法、插花、剪纸、泥塑、政史地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了对家访的要求,学校对家访进行统计,并纳入到文明班的评比中,加强了对家访工作的力度,据统计的数字表明,每个班都完成了学校给的任务。加强了警校挂钩,牌楼派出所的指导员针对性的给全校的学生上了三次法制教育课,并且针对学生常出现的交通安全情况上了课,而且还与我校共同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图片”的宣传。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学生“消防安全演习”,大大提
高了师生的消防意识。每一次的长假期,如,“国庆”、寒假等,学校统一印制“假期须知”,规范学生的假期活动,以减少违纪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出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予以监督,除此,学校还收集一些校外的教训性的资料。
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差生的转化。学校在加强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对差生侵注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通过对差生在学习加强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开办德育学习班,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并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依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有的是吸烟的,有的是打游戏机的,有的是对老师不尊敬的,有的是上课违纪屡教不改的,等等,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的措施得力,本学期的处分学生明显减少,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给这些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校会依据一定的程序撤消处分。为了弘扬正气,加大正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升旗仪式或颁奖大会对各类考试、各类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的颁奖,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加强学校的宣传文体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学校除了对出好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外,对各班板报加强指导和监控,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
加强对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让新教师详细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一个学期的几个新班主任的工作来看,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构想
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组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年级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乐从派出所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中学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主
4.《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四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课题深入研究工作自2007年9月正式启动,一改往日“重灌输,轻建构”的模式,我们本着通过改变数学单一作业形式入手,希望通过“实践作业”这一新形式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究、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尝试探索感悟成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践作业”是我校小学数学作业的一大亮点,在此课题未申报以前,我校年青的数学教师们已经坚持了几年。可如何让这一新形式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并具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助跑器”学生的“研发站”,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这个课题的申报成功,极大的推动了我校全体教师的科研热情。虽然我们的很多想法还很显青涩,很多设想还有欠推敲,但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就丛上好一堂课,精心设计一次实践作业做起,通过近一年来的积累与探索我们仍然收获了许多,感悟到许多。
5.《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字,整体提高农村小学生书写水平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带动其它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接受人格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体验汉字之美,理解书法的审美学价值,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将书法与道德品质教育融会贯通,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其终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自2011年8月课题主持人参加了县课题负责人会议后,明确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技能的研究》课题和课题研究人员,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制定主题研究计划,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在写字教学的若干要求,将它逐步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之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三、主要研究过程
(一)召开课题人员会议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科研。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捷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及时向学生传播最新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专业进步和成长,进而带动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的提升。但是教科研,又是一项寂寞的复杂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你化大量时间去学习,去反思,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它需要学校和教师遵循教育科研规律,脚踏实地深入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课题动员大会从思想上保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成果的提炼,如调查报告、论文等的撰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1.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在写字教学的若干要求。2.深刻领会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引导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查阅书籍等方式纠正错误观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事,只顾课堂上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写字坐的姿势和握笔姿势的指导,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强化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有职责有义务抓好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督促教师认真对待写字课题研究。
(三)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书法及书法教学的相关资料
(四)课题组教师共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四、成果汇报形式:
1、教师理论学习笔记。
2、书法及写字教学资料汇总。
3、平时在教学研究工作中资料的搜集。
4、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五、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八月—九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制定课题相关准备工作。十月——十二月 开展课题动员大会,教师分组或自主学习整理写字教学相关资料及论述。2012年一月
课题研究情况阶段性小结,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技能的研究》课题组
6.《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六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立足教学实践,围绕省级研究课题着力统整教学与研究资源,形成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研究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日常的教学与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的积极互动;形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极互动;形成教师的个体研究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的积极互动。深化了教学实践与现代课堂教学质量体系的研究,为我校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智慧与力量。
形成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研究之间的积极互动
我们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何着手呢?大家形成共识, 狠抓内涵发展, 突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为此, 我们利用团队文化的引领作用, 做到“在研究中教学”。
首先是深化集体备课,把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课前关,各备课组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基础上,每周另有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这样从时间上保证了集体备课较为全面地商讨研究该周课堂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研究中,有系统的内容安排,有固定的集体备课地点,有明确的中心发言人,有组内教师的群议(人人发言,形成智慧性碰撞),有学校的检查督导。这些使教师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研究,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尤其是有利于青年教师拿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键点,使备课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均衡和谐,促进了年级学科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注重研究小练习,明确小练习的目标、内容的覆盖面、各试题的难易度,保证了课后的精练,高效率地发挥了练习的功能和教学反馈作用。这样,使教学研究常态化、全程化,让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浸透在教师的教学行动中。
其次,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我们精心研究教学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强化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益。
再次,研究课后答疑的成效,强化对个别化辅导的研究。
最后,研究小练习的使用,我们形成了教学“五必”,即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比纠,纠必查。
因此,通过常规研究与教学行动,做到精致备课,精典练习,精心辅导,实施精细化教学。这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也使课题研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避免了课题研究的“虚化”现象。
形成常规教学与主题性教学探讨活动的积极互动
我们学校坚持常态化地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还注重利用一年一度的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来引领与深化教师的高效教学行为。近年来,全校教师形成默契与共识,相约在一年一度的主题性教学研讨活动中共同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问题。因此,主题性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浸润在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让大家有了经验与感悟的积累过程,有了理性思考课堂教学问题的过程,使主题性研讨活动奠基在教师丰厚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奠基在教师的教学困惑上,奠基在教师理性思考以及阅读他人经验与理论基础上,这样,激起了教师教学认知与观念的强烈冲突,丰富了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积极转化。在主题性研究活动中,我们既有课堂展示,也有教师代表的专题报告,还有一年来教学成果大总结。这样,利用主题性研究的目标导向作用,让日常的教学活动与主题性研究活动相互融合,充分利用了日常教学与主题性教研活动中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教师发展资源,强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促进了教师的经验改造,提升了教师的理性认识,也使课题研究的问题系统化。
形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极互动
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浅化的,离开教学的研究是虚化的。我们全体教师始终树立起质量意识与实践意识,因此,不断利用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个体教学实践来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强化行动研究。反之,又利用学校的《现代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省级课题研究与教师自我的微型课题研究,积极研究课堂教学质量,以不断调整教师自我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当教师在面对教学实践时,教师会产生许多的教学困惑,例如,高一年级组专题研究成都市内学生与成都郊区县和成都市外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认知上有何差异;高一语文组在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调查中,发现了意外的问题,教师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自觉阅读文章的习惯差异悬殊,引发了任课教师的强烈反思,促成对该课题研究的转变与深化,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也进行了跟踪观察与积极反思,我们对教师与各教研组进行自我的纵向比较反思与他者的横向比较反思后,发现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共同特点:集体研究上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突破的方法;精心有序安排小练习;及时关注学生。这样的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实际而不断深化的,促成了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促进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改进与调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他们消除迷惘与困惑,避免挫伤教学自信心甚至是乱了阵脚,易于消除教师或教研组、备课组的焦虑心理,缓减了大家的教学压力。
形成教师的个体研究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的积极互动
我们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力求每位教师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力求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高效的。所以,我们注重教师“教学后研究”。一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理性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逻辑、教学过程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从中反思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引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观念的积极改善,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注重教师的教育叙事。教师每年都在寒假后交一篇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利于教师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经验的点滴积累与经验改造,而且这样的经验反思,既是深化教学实践,也是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主张的过程,促成教师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三是注重教师的理性反思。每年的暑假中,每位教师都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这利于每位教师提炼教学经验,系统认识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四是注重校园内的微型课题研究。学校特意引领教师或者以个人或者以备课组等团队围绕现代课堂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既体现教师的个性化研究特点,又尽量考虑省级课题研究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到分工合作性研究,例如,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有《高中英语学习单词记忆策略方法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案为主题的高三复习课改初步探索———化学平衡》《高考政治解题方法指导》等数百个课题。研究者随时申请立项,随时结题,微型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也保证了学校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大家在研究中细化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内涵,为学校提炼并总结省级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为深化学校的主题性研究课题提供了大量的真知灼见,促进了课题研究关注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困惑的针对性。
在学校教师进行研究的同时,学校的职能部门也进行了探索,例如,学校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积极探索教师成长的问题,促进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注重学习内容的系统化,例如,引导青年教师研究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撰写教学案例、怎样观听课、怎样选编习题与命题、怎样反思教学实践等。这些研究,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对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的学习(这些内容是青年教师能够习得的),注重培训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研究与交流。
学校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主题进行研究,围绕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做法,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能研究,在为学校课题进行研究,在为教学实践而研究,使学校课题研究得以深化与细化,也促成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反之,学校组织的省级课题研究,也提升了教师的理解,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深化每位教师的研究意识的同时,也彼此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狠抓教学质量的责任与使命。这样,较好地做到了在研究中互动,在研究中提高能力,在研究中增长智慧,在研究中形成学校质量发展的共同愿景,有效避免了各自为阵,七零八乱的研究带来的主题不明,缺乏指向,力量分散,缺乏系统,疏于实践,缺乏互动与效用的弊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在教师微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省级课题研究组的核心人员与教师研究积极互动,在不断调整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梳理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深化认识,形成了既有实践操作性,又有系统性和一定的理论性的省级课题研究成果。
7.《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七
研究课题“《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组,在本阶段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及个人计划进行着研究,现将本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1、配合中心组的领导完成了“围绕课标和教材进行研究”的有关内容。
因为教材是课题研究的根本,所以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然后再去研究教材教法。本阶段我再一次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标和教材的内容对比解读,预设了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并根据课标和教材研读进行了反思。
2、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将前期研究的成果逐步在课堂实践中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微课录制和遴选。
4、继续撰写每一个《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
5、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存在的不足)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课题研究中跟踪调查与反馈程度还不够,很多停留在交流讨论上,还没真正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3)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较少,尤其是利用课堂资源的资料。
总之短短的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尚在有序进行,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附:工作清单
1.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阶段。(后段持续性工作)
8.《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八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宫朝君
该课题于2008年11月申报,2008年12月1日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计划2009年11月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
“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的具体集中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是对《课标》其他三大板块的应用与升华。书本只是一个范例,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而“实践活动”正是这两者的桥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往往认为“实践活动”课就是在“玩”,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的“游戏”,而准备的学具则成了他们的“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并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课上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还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这些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基于“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不易操作性,所以我把“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实践活动”课程。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这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即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低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相结合。
1、问卷调查法:前测问卷
2、对比实验法:实验班和参照班对比,找出影响低年级学生学具低效使用的原因。
3、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2、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设计和有效组织。五、一学期来研究的成果 2009年1月对学生进行前测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如下: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前期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课题研究者对本校二年级(1)班32名学生和全校6位低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以期了解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和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教师对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一、调查实况: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生调查问卷
1、你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A、解决问题(25人)B、做数学题(6人)C、考试(1人)
2、你认为学过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A、能(29人)B、不能(1人)C、说不上来(2人)
3、你喜欢上数学实践活动课吗?(也就是本册书里的《田园风光》《有趣的七巧板》《 量一量》《 算“24”点》)
A、喜欢(32人)B、不喜欢(无)C、说不上来(无)
4、哪一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田园风光》(5人)B、《有趣的七巧板》(16人)C、《 量一量》(2人)D、《 算“24”点》(9人)
5、你认为数学课可以到室外去上吗?如操场,街道等地方。A、可以(28人)B、不可以(无)C、不知道(6人)
6、课上老师给你准备的学具会不会玩着玩着就忘了,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A、不会(24人)B、会(1人)C、有时会(7人)
7、你会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配合使用学具吗?
A、会(30人)B、不会(无)C、有时会(2人)
8、老师在进行下一个内容时,你还会想着刚才玩过的学具吗? A、会(1人)B、不会(25人)C、有时会(6人)
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
1、有78%的低年级学生听说过或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还有22%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做练习和考试的层面。
2、有91%的低年级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有9%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可以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3、本班的所有同学都喜欢上实践活动课,其中本册书里的《有趣的七巧板》喜欢的人数最多,达到了50%,而喜欢《 量一量》的人数最少只有6%。
4、有75%的低年级学生能控制好自己,做到“不把学具当玩具”,能把操作学具溶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里。但25%的学生还不太能控制好自己,在进入下一内容时还会惦记刚才玩过的学具。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
1、67%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很重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的老师认为实践活动课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意义不大,没必要拿出40分钟去完成。
2、83%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实践活动课不好上,课前要准备很多教具,课上还有些学生把学具当玩具玩,而忽视了本节课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出现的随即状况也较多。
3、67%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迫切想要了解,怎样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 寓教于乐、启智于动。
4、6名教师以“五清”做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标准,已初有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深人。对与课前准备67%的人做到准备良好,但只有23%的人能做到准备充足。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物质条件,67%的人还需进一步努力,将课前准备做到充足,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物质基础。
5、6位教师都希望,课题研究者能具体到每一节实践活动课都作出详实、操作性强的设计,以共低年级数学教师达到课标对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要求,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因此,下一阶段,我将对每一节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都进行详细记录,以求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学生创建生活化场景。
一学期以来,通过对我校的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的调查和初步的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1、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 寓教于乐、启智于动.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不利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2、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
3、在开放中关注生成性问题,把握师生互动闪光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9.《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九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在新课标和“课堂转型”理念的指引下,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耐久跑的学习当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玩中学、学中练,玩乐中学会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意义
小学体育课堂的“以学定教”理念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体验机会,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挖掘,在他们体验结果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达到学会技能,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个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十分有效,不但学生对技能掌握得又快又牢固,老师也教得轻松愉悦。耐久跑是单调枯燥、很容易产生疲劳的一项运动,对注意力和意志品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针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个问题,教材要想落实好“以学定教”的理念,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找出能够不断刺激孩子们兴奋点的策略和方法,以此转移他们的疲劳感,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具体方法和策略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探索和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受快乐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单纯,如果我们上课过程中过早地按照高年级学生的标准给他们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很容易束缚他们的思维发展,导致其失去孩童的天真烂漫,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抵制上体育课,所以针对低段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更多地“玩”,特别是面对枯燥无味的耐久跑教材,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2.变换形式,让孩子体验乐趣
(1)变换图形跑。传统的围绕跑道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疲劳,还没有开始练习,心里已经开始抵触。同样的距离变换别的图形进行练习,孩子们就会很乐于参与其中,并感到乐趣多多。
(2)增加跑的多样性。一般的耐久跑就是排好整齐的队伍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进行练习。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形式,通过变速跑、轮流领先跑、追逐跑等方法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克服疲劳的状态,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自然地形跑。利用校园的自然地形,包括走廊、篮球场、台阶、林间小道等让学生在此自由地奔跑,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边不断变换的环境而分散,基本都能很好地完成练习任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定要提前进行好安全教育,制定好详尽的路线和方案。
3.引入竞赛,让孩子分享喜悦
小学低段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好胜心。经过阶段性的学练之后,孩子们的耐力素质会有明显提高,上述方法对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时候就可以引入竞赛机制,通过实力相当的同学之间的比赛,感受胜利的喜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练习。对低年级孩子们来说,如果战胜老师,那将是无比大的荣耀,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适时加入进来,通过“小手段”激励他们有更大提升。
4.参与游戏,让孩子愉悦身心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力素质的练习中完全可以穿插各种奔跑类游戏,这样既调节了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又让他们的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
总之,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智慧,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为保证,通过营造热烈而欢快的氛围,将跑步体验与快乐感受相结合,并将趣味性和竞争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学练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运动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0.《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十
上半年,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负责人杨静老师的带领下,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结合学校的英语教研工作和学校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此课题展开课例研究,积极开展了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现将这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绩;1.3~7月,课题负责人杨静老师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和我区教研室的信息化工作精神及相关活动,积极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展开实践研究。2016上半年课题组以全区、我区开展的多种关于微课和微视频的各种竞赛为契机,在全校英语学科中展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在英语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首先,课题组成员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课例研究,重点开展的是“微课、微视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的实践研究。并通过微课、微视频的制作培训、课例的观摩、研讨、交流及反思总结,让教师们认识到微课给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带来的变革,及这样的变革为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课题组负责人杨静老师在学校上了此方面的观摩课。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的案例、反思、体会;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课例研究的心得,课题负责人总结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论文《微课、微视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马娟、赵婷婷汇集教师的案例、反思、论文等阶段研究成果,形成《微课、微视频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的阶段研究文集。负责人撰写2016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并上传。
二、上半年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个别成员对所负责的研究任务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还是不够及时,研究工作缺少主动性。
2.对于开展的一些活动,缺少及时的经验小结,表现在活动开展了很长时间后相关的小结材料还不能及时得以整理和归纳。
3.课题组成员对现代先进的电子设备、软件缺乏学习和积极使用的意识,制作微课、微视频、做高质量的电子白板的课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11.《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十一
2014年1月,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申报了《低段课堂写字教学探讨》的课题,我们组5名教师成立了课题组。该课题从申报、立项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参与者,我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识字、写字评价方面的资料。我们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上阶段的工作进行汇报,以求共同探讨,完善和提高。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课题申报、立项后,组长王林凤带领大家认真学习课题实验研究方案,使课题组成员既了解了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同时对我们组承担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题推进会,使全体成员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落实过程,讲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讲求科研实效,我们把每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用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都能利用宝贵的科研时间潜心研究,经验交流、问题探讨、信息速递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人人献计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三、把握原则,实施评价。
经过一个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评价学生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看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还应该看每一次评价能否使学生的学习得以进步与提高,能否使老师的教学得以改进与更新。在实施识字写字评价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重开放。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论是来自老师,还是家长、同学,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内外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评价一个学生识字能力如何,识字量的多少,字写得好坏,不能成为我们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识字写字过程的评价。
3、重激励。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的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要重在表扬和鼓励,激励孩子们多识字,写好字。
四、识字评价,精彩纷呈。
新教材加大了对低段的识字量,而认字的考核又不能用听写的形式来进行,否则会加大学生的负担造成学生厌学怕学的现象。那么以怎样的方式来评价低段学生的认字掌握情况呢?
1、课内识字评价采取学生主评,教师导评的形式进行。随课抽查与同位互查相结合,课内检查与课外检查相结合,在每一次识字课前都要提出汉字的预习任务,学生提前做好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可以在四人小组学习中担任小老师,考别人。进行了识字教学之后,马上组织学生对照课后生字表同桌互查(互查形式可以是点认、顺认或倒认),同桌之间用打钩、画笑脸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教师检查全班识字状况,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语言评价。对于同桌互查中没有全对的同学,同桌报出其没掌握的生字数量,那么,在随后的教与学中师生共同突破难点。有时,可以让孩子们创编字谜,或者用图画、动作等形式,把难认的字想办法记会。
在大环境下,我们组老师理念相同,方向一致,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王林凤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中有这么一段实录: 生1:我以前在幼儿园学过“几”字,我和“几”是老朋友了。师: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生2:我以前就认识“玫瑰”的“梅”字。
师: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这个是“梅花”的“梅”。师:大家还记得我们的班训吗? 生:记得。
师生: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
生:班训里有“成长”的“成”字。
师:大家听得这么专心。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师:“成”字我们每天都和它打招呼就认识了。同学们知道开运动会时,下面有很多人手里拿着小旗,(教师出示小旗子)嘴里喊着—— 生齐:加油!师:这里面有—— 生:“加油”的“加”。师:“加”字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学习很多字。师: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王老师精彩的评价语,引导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听其他同学交流。效果非常好。又如,吴海岭老师在执教《比一比》一课时,是这样与学生互动的: 师(出示本课要会认的生字):孩子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一定有自己的识字方法,对吗?
全班齐声说:是的。
师:好,现在同桌交流你的识字方法。一会我们来集体交流。生同桌交流。
师:好,孩子们,谁先来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生1:我来说,我认识“黄”,我用组词的办法记住它,“黄色”,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2:我也能记住“黄”,我是用一句话记住的,“我喜欢黄颜色”,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3:你们两个同学的识字方法都很好,我来接着交流,我认识“猫”,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花猫”,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4:我还能记住“猫”,我是根据它的偏旁记住的,和动物有关。我还知道有很多动物都是这个偏旁,比如:狼、狗、狮、狐狸。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5:你的方法太好了,我来接着交流,我能记住“杏”,我也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加“口”就是“杏”,“杏子”。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6:我能记住“桃”,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跳高的跳”的“足字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桃”,“桃子”。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7:你的方法真好,我来做补充,“杏”和“桃”都有“木”,我知道它们和植物有关,我还知道“木字旁”的字有“树、林、森、”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8:你知道的可真不少。我来接着交流,我认识“苹”,我是在家就认识的,每次我吃苹果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苹果”这两个字,所以我认识。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9:你真棒!在生活中也能认识字,我们要向你学习。我来接着交流,我认识 “红”,我是从动画片上认识的,“红太狼”。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10: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我来接着交流,我认识“多”和“少”,我是用反义词的方法记住的,“多少”,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11:我认识“边”。我用一句话记住“我的旁边是侯蔼哲同学”。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12:我能记住“群”,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君”加“羊”就是“群”,“一群羊”。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生13:我认识“颗”,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一棵树的棵”的“木”换成“页”就是“颗”,“一颗豆”。谁还有不同的识字方法?
师:你的识字方法真不错!那你知道“棵”与“颗”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课件:一棵树、一棵白菜、一棵小草 一颗宝石、一颗豆、一颗星星 生全班读。
生1:我知道“木字旁”的“棵”是指植物,而“页”字旁的“颗”是指能拿在手里的。师:是指颗粒状的。师:好,我们接着交流。生1:我认识“堆”,我是用组词的方法记住的,“一堆土”。师:孩子们,非常好,你们的识字方法很多,都有什么呢? 生1:加一加。生2:换一换。生3:组词。生4:说一句话。生5:反义词。
生6:在生活中识字。生7:在动画片中。生8:猜谜语。生9:减一减。
师:非常好,你们的能力超过了老师的想象,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过河摘桃子吧!„„
就这样,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学生评价学生,以学生为主评的各种形式的评价,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识字,效果非常好。
2、课外识字评价,突出家长参与评价的形式
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呢?我们充分发挥家长作用,使家长成为评价活动中的一员,使家长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课外,学生读课外书、成语儿歌给家长听,家长给予评价,并签字条向老师反馈。家长听完学生念出字音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如:“今天又认识了10个字,进步啦!”还可以采用董海平老师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她每天把孩子认会的字,写在挂历上,过两天再让孩子识记一遍,如此重复4到5次,孩子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认会的字,用彩笔写在A4纸上,或者做成“识字小报”,带到学校。每当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时,其他的学生都围在周围观看,从中能学到新的字,被展示作品的学生也当了一次小老师。
3、课内外结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同评。识字教学进行到这时还不能画上句号,因为学生难认的汉字都有一个回生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测查还要延伸到课外。学生回家都要完成家庭测评作业并记录每一课的认字测评等级(按甲乙丙丁的顺序,错两个字降一级),家长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同时,对学生难认的字可以实施进一步的强化。学生每天回家读书给家长听,家长给予评价,老师根据家长的评价给学生鼓励与赞赏。如上所述,我们的整个识字教学评价可分为:课外预习——家长参评;课内学习,同位互评;补救学习——教师测评;课外复习——家长测评环节,形成了一个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同评的局面。
4、书面明示,提出努力方向。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评价显形的书面成绩,还要评价隐形的口头成绩,更要评价无形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给简单的等级评价,还要给予积极的书面明示。书面明示必须清楚地写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五、写字评价,激发热情。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上至少要写10分钟。对于写字教学要求做到四有,即有范写、有指导、有练习、有评价。学校领导定期检查了孩子们的坐姿和写姿。要求一二年级孩子写字要用HB铅笔。平时,只要写字,就要提醒孩子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为使学生写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联系语文课上学生的写字实际,对学生比较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1、写字重方法指导,评价重态度与习惯。
课题组教师充分运用一套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琅琅上口的“写字歌”来展开,为写字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字姿势正确。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长)、“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写字要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掌握间架结构;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确保整洁)。指导书写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位置、结构的搭配等。例如《口耳目》一课中要求写的只有三个字:
十、木、禾,董静老师将“十”放在第一课时写,第二课时着重写带有撇和捺的“木、禾”。如何让学生有良好的写字开端?她是这样安排的:
(一)上节课小朋友们的“横”和“竖”写得真好!现在我们认识的两个字娃娃也想到自己的田字格里休息一下,我们笑着请他们进来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前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孩子们进入书写状态,使孩子们产生“我要写得漂亮”的愿望。
(二)出示两个生字: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轻轻地读给自己听一听,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木”比“禾”少了一个撇。)引导观察、比较,学生们雪亮的眼睛会发现汉字的各个细节,融入到汉字中。
(三)师向小朋友介绍:这是我们要学的新笔画“撇”。师范写(起头顿笔):“撇”是一个很帅的大哥哥,他的头发上还有一点点翘起来呢!生书空。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笔画捺,“撇”和“捺”是兄弟,“捺”也要顿起来写。范写书空。一个字美观与否,与笔锋很有关系,一年级的小朋友如果养成了顿笔的习惯,写字时就会更投入。因此新笔画的强调范写很有必要。
(四)能写好撇和捺,我们就能把“木”请进来了。仔细看老师写“木”,每一笔都在田字格的哪里。你们可以用手指在桌子上写。间架结构需要田字格帮忙,让学生观察模仿是初学者的捷径。
(五)老师帮你们放音乐迎接“木”到田字格中来,请你们先做好写字的姿势,在课本上慢慢地描起来,看谁竖得最直,顿得最好。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有错误的在大家写好后集体纠正。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写字时心平气和,随时纠正写字的姿势。
(六)自己仔细观察“禾”字,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七)拿几位学生的“作品”放到投影上展示: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指名说说,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评价能力,让写字的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写的字,发现自己字的个性,对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有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在实践、观察、比较中,学生就能慢慢地掌握书写方法,为今后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 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小组竞赛。每节语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动物”。
(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我最棒”或者“我是小小书法家”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动物”。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铅笔字书法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我们每个月在班内搞一次展示欣赏活动。把同学中写得好的字集中起来在班上展览,让孩子们学有榜样。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参观学习,对展出的字进行评价赏析,要求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悟评析展示的字,说说怎样好,好在哪里。
六、有效评价,初见成效。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可喜地发现:有效评价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让识字写字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有效营造了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激励性评价也开辟了学生识字写字发展的通道;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在导向性评价中得以不断地感染和丰富。事实表明: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学生的写字兴趣较浓厚,有自主写字的愿望。
1、规范了书写工具。一二年级要求用HB木质铅笔书写,控制用脆而易断、难以用力的自动笔;控制使用橡皮,培养了平心静气、一丝不苟的书写态度,降低了写字出错率,从而提高了书写速度、效果。
2、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只要让学生提笔写字,就会有同学起头强调正确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经过强化练习,学生大面积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能力明显提高。
3、制定了完善的评价方案,组织了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写字比赛,在班内定期进行作业展评等,班级开辟了学生优秀铅笔字作品展示台,每月一次书法星评比,将学生的进步之作、优秀之作张贴于展示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书法作品,提高鉴别能力、审美情趣。
七、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不够完善。半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不够深入,有“动静”,无“涟漪”。
(二)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努力方向如下: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研究课,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观摩与研讨。
八、课题研究,任重道远。半年来的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课题研究还在继续。我们深知,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识字写字教学要常抓不懈,要使学生“开开心心识字,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师生的不懈努力。学生识字写字技能的形成,要坚持不懈地重复,练写充分,才能形成。要使全体学生真真正正地掌握识字写字两项技能,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7下
12.《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篇十二
一、背景陈述———遇见经典, 美好启程
(一) 研究背景
张家港市乘航小学是一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规模型现代化市镇小学。80年的办学历史, 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近几年, 随着学校新市民子女比例的不断提高 (预测2014学年新市民子女占70%) ,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道德认识及行为习惯参差不齐;二是学生基础不一。在教师层面, 由于近几年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教师年龄偏大, 职业倦怠时有显现。寻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艺术, 提升学生道德发展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 学校开始了关于“经典诵读”的校本研究, 2011年, 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张家港市级中华经典诵读基地”, 同年, 成功承办了2011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中华经典诵读推进会。经典诵读的美妙音韵, 带着强大的力量, 穿越千百年, 温润又有力地抵达我们的心灵, 成为我们探寻之旅的美好路径。
(二) 研究目标
1. 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建立一支在经典诵读上具有一定造诣或经过学习达到比较丰厚素养要求的语文教师队伍;并在齐聚全体教师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一本能体现我校特色且内容精湛的校本教材。
2. 有效实施经典诵读校本教学的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实现三个成长:一是教师的经典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成长;二是教材的编排体系等的成长;三是学生在系统化、多样化的经典滋养下的成长。
3.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要建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教师和学生发展水平的三级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方法。
二、实践研究———吟诵经典, 体悟美好
本课题自2011年5月立项以来, 课题组成员全盘部署,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学的研究和评价体系的修订”三方面组织实施。
(一) 开发校本教材, 诵读有枝可依
经典书籍浩如烟海, 小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出什么, 是研究的首要工作。编写一套适合学校开展诵读的教材, 成为课题研究组的共识。
1. 甄选、汇集《乘风雅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本校实际, 依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 编委老师遵循学校“正德、砺志、笃学”校训以及“绿色教育”特色, 以“吟诵中华经典美文”为主要内容, 通过甄选、梳理、分类等方式, 分“爱国、明理、博学、立志、蕴绿”五篇, 按“低、中、高”三个年段, 各选择20篇古今美文汇集成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乘风雅诵》。低年段:以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名言和古诗文为主, 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初识音韵美好, 了解生活常识。中年段:进一步拓展原有内容, 同时, 增加浅显易懂的孔子、荀子等古代学者的名句, 修养美好性灵, 积累文化常识。高年段:重点诵读《道德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等名篇, 开阔胸襟志趣, 加强阅读能力。《乘风雅诵》校本教材既汲取了中华经典精华, 更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美好愿望。就如教材序言中所说:“秉承道德风尚, 精选美文雅言, 坚持日有所诵, 让我们一起发现经典的魅力。”这本教材师生人手一本, 每周安排一课时进入课程教学。
2. 创设、营造诵读文化。
学校亮出了“乘风雅诵, 沐经典美文;正德砺志, 修生命之本”的诵读行动主题口号, 充分利用好校园每一地方, 将经典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环境, 追求“过处便有情”的经典文化意境。一是寓之于静态文化。我们最大限度地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的育人佳境。图文结合的《弟子规》长廊文化, 让每一块墙壁跟学生进行着无声对话;阅览室外“读书长廊”, 布置了诵读札记、小报、诵读之星等, 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吧, 让学生抬眼望人文, 举目品经典。二是寄之于动态资源。诵读是需要有声的。学校“小帆视讯”社团利用电视、广播, 每天课间、中午播放或舒缓悠扬或激昂高亢或声情并茂的名篇佳作, 学生感其声, 领其情。经典诵读的魅力磁场, 温润地进入孩子的内心。
(二) 开展教学实践, 诵读有法可循
1. 多元结合, 拓宽经典诵读渠道。
校本教材《乘风雅诵》实现“四个走进”, 即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活动、走进家庭。
走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前两分钟, 经典诵起来。各班坚持日日诵, 周周背。校本四十分, 经典学起来。每周五的课外文体活动时间, 各班语文教师重点围绕《乘风雅诵》, 以赛读、唱读等多样化的诵读形式, 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堂巧衔接, 经典学起来。语文课堂, 与教材内容结合或拓展, 强化对经典的理解。
走进社团: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每周三下午的“浪花朵朵少年宫”活动中, 采取学生自主申报的形式, 分别开设了低、中、高三个“经典诵读”项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朗诵、讲故事、课本剧等多样形式来展现经典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社团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特长学生。
走进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德育处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经典诵读活动。诗歌王擂台赛、小书法家评选、故事大王和经典拾贝小报评比、文艺汇演、社区送春联等活动, 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传承文明, 健康成长。
走进家庭:与家庭相结合, 倡导家长们参与到“亲子共读、同沐书香”的活动中。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校做经典诵读传承志愿者, 在学校“集韵讲堂”推广诵读, 吸引其他家长每天傍晚抽出半小时, 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 阅读课外推荐书目, 并和孩子一起填写“阅读印记”, 每学期学校都评选出“十佳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2. 科学实践, 努力构建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中, 关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更关注教学模式的科学建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 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五读”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范读, 故事激趣:每个经典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教师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 通过自身的深情范读或者媒体的有声阐述, 激起学生诵读的期待。
自主初读, 整体感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学生个体自主阅读, 读准字音, 读通原文, 整体领略经典美文的意思。
集体研读, 深入理解:在自读基础上,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 感受意境, 获得熏陶。
多样阅读, 即兴表演: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唱读、击掌读等方式反复诵读原文, 并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个性吟诵, 模仿创作:“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反复吟哦诵读, 沉淀在脑海中的精华慢慢被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背诵美文, 并模仿其形式构思创作诗文。
(三) 开放评价途径, 诵读有星可摘
经典诵读的方向是“向着明亮那方”, 是仰望星空、摘到闪亮启明星的过程。参照《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诗文和浅近文言文,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建议, 努力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 以明晰的制度评价引领。
为更好地促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管理, 课题组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管理体制》中, 明确了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方面管理的内容, 特别是从“备课质量、上课情况、活动辅导、科研成果”四个方面, 采取“个体自评—组内互评—家长参评—学校考评”的流程进行评价,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研究经典诵读的层次。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中, 学生个体评价采取“星级考评法”:根据学生对经典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设置“铜星、银星、金星”诵读之星。班级团体评价主要体现为三个结合:即日常抽查与活动检阅相结合、书面评价与能力检测相结合, 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不断进步。
2. 以活泼的活动评价激励。
享受经典诵读的过程, 在过程中培养敏锐语感, 提高领悟能力, 陶冶优雅性情, 修正举止行为, 这是重要的评价尺度。创设多种活动, 让活动成为“摘星”的梦想舞台。学校结合“我们的节日”, 利用传统节日搭建展示舞台, 中秋吟诵会, 元宵灯谜会, 新年诗歌朗诵展示, 六一校本剧展演, 在这样的创意舞台上, 孩子们都能得到“闪烁的童星”荣誉。激励的力量推动孩子们在经典诵读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三、阶段成效———踏花归来马蹄香
两年多的实践与思考, 师生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识, 真切感受到经典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奠基人格成长是一条极有效的途径, 而且, 这条路径上草长莺飞春满园。
1.涵养性情, 丰厚底蕴, 教师师德与学养不断提升。在经典陪伴的日子里, 教师通过感性实践———理性思考——优质升华的过程, 实现全面进步:在自身素养的提高上, 遵循个体成长带动群体进步的原则;在成果的提炼上, 追求优质和高质的理想境界;在学生的指导上, 用全心获取学生表演与诵读的优质结合。在诵读中, 教师改变了自我, 精神得到了熏陶和洗礼。两位老师在张家港市演讲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沐经典美文, 修生命之本》获苏州市案例评比二等奖, 《精选国学教材, 传扬国学文化》获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沐〈乘风雅诵〉, 扬国学经典》等10余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
2.塑造人格, 锤炼品行, 学生习惯与能力不断发展。经典的美好, 在于它会像种子一样, 埋在孩子心底, 吸收养分, 沐浴阳光, 等到那么一天, 开出美丽的花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 更是提升了学生修养, 让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 上了一个新台阶。推想一下, 六年的积累沉淀, 几百篇经典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 渗进孩子骨子里然后外显为良好的人文修养。
3.铭记校训, 提炼特色, 学校质量与内涵日益丰厚。经典诵读, 丰富了教师的人文底蕴, 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从而不断推进着学校的发展。“清亮的诵读声、精湛的教学技艺、良好的社会影响”慢慢凸显为乘小的经典诵读名片。清晨, 走进乘小校园, 就能听到学生琅琅晨诵, 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阅读活动获“张家港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项目”称号。《沐〈乘风雅诵〉扬国学文化》《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在《教育周刊》进行专题报道, 《诵读中华经典》等图片新闻在《中国教育报》进行刊登。
【《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研究课题09-19
小课堂德育片段11-20
英语课堂实施德育案例10-25
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06-23
白山实验区国家重点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7-13
德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10-2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方案定稿09-29
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