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交流方式

2024-11-01

沟通交流方式(精选8篇)

1.沟通交流方式 篇一

第一章

根据与下属沟通的三种心态定位的特点,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过程中应该。知道自己与下属交流时的心态定位,尽量避免用惩戒性的家长心态与别人交流,尽量避免使用情绪化的孩童式心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成人式的理智与下属沟通

真诚关心下属的管理者会把下属当朋友,在工作之余与下属 进行一些私密而平等的对话,同时管理者也要与下属保持合理的空间,掌握好恰当的尺度。正确

王经理在向小张下达任务时,由于时间紧急说得太多太快,结果小张漏做一项任务。这说明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应。将自己表述中的信息块控制在9个以内,将重要的任务放在最前面,整合信息块,尽量减少信息块的数量

第二章

张经理从来不直接以命令的口气来指挥新生代下属,他总是先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对方听,然后问下属:“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或“你们认为这样决定如何?”你认为张经理使用了哪种技巧?与下属说话时注意说话方式

针对新生代下属“自我中心,合作不足”的特点,管理者可以构建合理有序的沟通渠道加强沟通。正确

新生代下属特立独行、宁折不弯,想要让他们服从管理非常困难。错误

2.沟通交流方式 篇二

一、采访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记者承担着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职责, 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沟通难题, 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原因, 在经过了全面的分析之后及时做出调整。通常情况下记者采访交流沟通出现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 提问的艺术性十分缺失。可以说记者的采访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技巧。有些记者在采访工作开始前过于注重对被采访者的相关资料与背景进行了解, 忽略了提问技巧的重要性。[1]对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了解工作做得越好, 发掘的信息也就越多, 但是如果在提问时没有任何逻辑, 很容易使被采访者的思路混乱, 最终得不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2) 角色发生了混乱。在实际采访过程中, 部分记者难免会遇到比较健谈的采访对象, 有时也会遇到社会地位很高的采访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记者都表现出了“沉默寡言”的情况。不仅如此, 还有一些采访对象不善言语, 在采访过程中往往是记者问的多, 采访对象说的少, 采访氛围十分尴尬。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记者与被采访者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也可以说沟通失败, 最终使得整个采访任务的完成质量低下或者失败。

(3) 记者意志力不坚定。科学技术与媒体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独家报道, 媒体记者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新闻现场中往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多家媒体, 而这对记者来说要想完成采访任务就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但是有些记者由于自身的意志力差, 在新闻现场“望而却步”, 或者在收到对方的拒绝采访后便放弃。[2]这种情况是记者工作中的绊脚石, 严重影响了记者日常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如何解决沟通困难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 必须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容易的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从而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采访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就实现了一半。

(1) 记者采访的立场与态度。实际上不管所处的采访环境如何、采访对象是谁, 记者都会占据某个立场, 但是不论占据哪个立场, 记者都应该尽可能将自己的立场与媒体的立场靠近。记者在采访中的态度要不卑不亢, 采访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的人物不能阿谀逢迎, 采访社会弱势群体不能用有色的眼镜看待, 必须要将自己与所有的被采访对象置于同等的高度。[3]在采访刚刚开始之后, 如果一个记者足够优秀, 那么他会花费最少的时间来向被采访者表明自己的立场, 即客观、公正, 并对自己显示出了足够的尊重, 这样一来就为采访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提问技巧。采访过程中交流沟通效果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记者提问方式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说提问是一种艺术,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 记者提问原则和方式。总的来说, 采访对象包括三大类, 即普通人、社会名人以及公职人员。要想获得最优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 当采访对象是普通人, 即新闻的相关人员时, 需要特别注意这部分人群自身的特点。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相似的被采访经历, 所以常常会表现出极度的紧张情绪, 这本身对顺利沟通的实现就造成了阻碍。面对这种情况时, 记者要选择“温柔攻略”, 也就是向采访对象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 以此来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 进而使得沟通更加顺利。[4]其次, 当采访对象是社会名人, 即社会地位较高或名声较大的人时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 提问要谨慎、善意。一位资深人士曾经说过, 当你提出了善意与慎重的问题之后就表明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变相的告知采访对象你对他的回答的期待。第二点, 提问过程中尽可能使采访对象保持轻松的心态。对社会名人的采访, 所有的记者不外乎都想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名人信息,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轻松的状态必不可少。最后, 当采访对象是公职人员时, 必须要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平视对方不失为一个好的表现。与此同时, 提问时还要做到详细、开门见山, 寻找谈话中的要点, 有的放矢, 这样一来必然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第二, 记者提问技巧。当从事记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基本上所有的记者都会在采访前预判采访中可能出现的交流内容。然而事实却是, 采访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 往往会让记者措手不及, 这是就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首先, 记者要从采访对象的角度出发, 为采访对象创造出一种“非采访”环境。[5]记者要借助适当的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回应采访对象, 或点头或凝视, 为其传达非语言信息, 从而有效的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其次, 还要尽可能不去触碰发问的禁忌。例如, 提出的问题十分笼统、冗长等。最后, 则是要禁止采用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 因为这样不仅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影响沟通效果, 甚至还会迫使采访工作终止。

(3) 采访过程中察言观色。语言符号是绝大部分记者在日常采访过程中都十分看重的, 并做了很多“功课”, 但是关于非语言符号却并没有引起记者们的关注。要想进一步解决采访交流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需要记者做到察言观色。如果仅仅以人的五官作为判断人内心情绪的标准, 那么眉毛可以说是最能掌握的标准了。[6]当采访对象出现眉头紧锁时, 说明他对某个问题持有反对意见或反感情绪, 不愿意再继续谈论该问题, 这是记者就要适当的终止此类问题的沟通。当采访对象出现眉毛上扬表情时, 说明他本身就对该问题十分疑惑, 对此可以引导采访对象提出自己的疑问, 从而获得了又一个谈论要点。除此之外, 记者还要培养自身的素质, 借助体态语言来向采访对象表述自己的情感, 从而使用多种方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三、总结

记者与采访对象能否实现顺利的交流沟通与采访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 针对沟通中较常遇到的难题需要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 从而更好地达到采访目的。

摘要:从某个角度来看, 采访是一种艺术。在这种艺术中, 记者怎样和被采访者交流直接反映出了记者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记者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所以说, 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记者的能力, 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对此,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出现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以此来为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采访,记者,沟通

参考文献

[1]圈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鸿文.新闻采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丹.关于如何提高新闻记者采访素质的探讨[J].青春岁月, 2011 (06) :159.

[4]赵慧.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成功率[J].采编前沿, 2009 (12) :68.

[5]何茜.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学与教育, 2013 (12) :87.

3.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方式探究 篇三

[关键词]交流沟通 平等 尊重 期待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90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可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式。

一、平等,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人们常说:“教学即对话。”这充分说明了对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对话,还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的家长对话。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来说都是教育者,二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之分、高低之别。因此,在与学生的家长对话时,教师不应以“教育权威”自居,而应该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和家长进行平等的对话,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

曾经,一位教师这样训斥一位学生的家长:“你家的小孩真是调皮,作业不做,上课不听课,违反纪律,和别班的同学打架,整天让老师烦心,干脆带回家反省反省。”家长很尴尬,也不敢说话,更不知说什么好。教师可以请家长来校交流,但我们必须澄清一点:学生出了问题,我们请家长来学校的目的是探讨育人的对策。上述这位教师不应像审犯人那样训斥家长,而应和家长平等地交流,共同绘制出转变孩子的美丽图景。

二、尊重,赢得家长的高度信任

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是为了获取家长的有力支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要尊重家长,绝不能凌驾于对方之上,要把家长看做是自己的“合作者”,而不是“对立者”。在与家长谈话时,教师切忌采用命令、警告、责备、提意见和教训人的语气,而应采用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而这一切都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对家长的尊重,可以赢得家长的高度信任,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育人的光荣使命。

记得有一次,我在二楼的走廊里见到了我的一个朋友,他在走廊里徘徊,我走上去便问:“喂!是你啊!你找人吗?”他说:“不是,我的孩子在这里上学,老师叫家长来学校一趟,不知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不敢去,害怕被老师训。”我说:“不会的。你的孩子是什么情况?”他向我说明了原因。原来,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不认真、不踏实,成绩波动较大,老师处于对孩子的关心,想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所以让家长来一趟。

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去找孩子的老师。没过多久,他出来了,我连忙问:“情况怎么样?”他说:“很好,老师很友善,态度很诚恳。通过与老师交流,我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以后该怎样做。我的心情也平静多了。”这时,我说:“今后你应该多和老师接触,加强交流,老师也是为你的孩子好。再说,老师请你来,就是对孩子和家长负责,你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只有尊重家长,才能取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打消家长的种种顾虑,从而架起共同教育孩子的桥梁。

三、期待,扬起正确评价学生的风帆

教師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美好期待,期待着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对家长更是拥有了无穷的美好期待,期待着能够和家长加强沟通,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美好的期待需要以正确评价学生为基础。教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学生的家长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自己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教师在家长面前应多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满怀信心,充满希望。

我在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家长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不理想,就不停地数落孩子。于是,我抓住机会对他说:“其实,你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他非常热爱班集体,乐于助人等,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只要他以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听了我的表扬,家长相当高兴,学生也深受鼓励,在以后的学习中进步非常大。

越是干旱的庄稼越需要雨水,越是品格不良的学生越需要精心呵护。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达到与家长在感情上进行沟通的目的,从而共同教育好学生,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如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E-mail、一封信……这些方式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毫不保留地展现在家长面前,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

4.沟通与交流 篇四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七、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八、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

5.交流沟通能力 篇五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呢?我有如下思考:

一、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思想教育。

1、围绕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告诉学生积极交流,珍惜每次可以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以他人为中心善意谈心,坚守自己的原则求同存异,主见分明。多看书籍丰富自己, 不要怕失败,勇敢真诚地面对,多与人交流,适当与陌生人交流,必要时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人接触。

2、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并建议他们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把握人物的心理。

3、建议学生阅读《演讲与口才》一类的书籍,锻炼一下口才力求把话说漂亮,让他人更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尽情和你交流。

4、告诉学生别忘记向周边擅长交流沟通的人学习,研究一下他们成功的奥妙。

总之,沟通就是彼此间信息的交流,以适当的形式和方法传递信息。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与人交流而拒绝每一次交流的请求。

二、课堂角色模拟训练。

创设情境和话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交流训练。开始可

能不好意思,慢慢就会适应,最后就能找到成功的乐趣,游刃有余了。

三、参与社会实践训练。

6.沟通交流 篇六

想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应该首先从自己的思想下下功夫,让听的人明白的你的想法。想的好了,想的多了,就能够使自己所说的话有意义,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话就是废话了。所以读一些作品,看一些电视,试着揣测作家、角色的思想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逻辑能力,对提高说话能力有帮助。但是,还有一些其它的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一句话常说:茶壶煮饺子。所以,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自信,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感。让自己能够说出自己所想,说到别人所期。这方面你可以通过多与人交流、沟通以及登台演讲、在人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方式加以锻炼。适当的提高自己的幽默感,会让你的说话更具有可听性和说服力。

好的沟通来源于自信.要克服胆怯害羞没有主见的心理.。好的沟通取决于理解.要占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才容易让对方产生共鸣.。好的沟通必须要有充分的表达.把你的想法通过语言完全的告诉别人。沟通是一种欲望,如果你自己这种欲望不是很强烈,你就不会努力的沟通.。

沟通时可以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但是,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要明确的是,同样的身体语言,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

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在使用身体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身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少做无意义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沟通效果。

7.跨文化演出的沟通与交流 篇七

生活环境迥异的人, 在生活习惯上也存在诸多的不同, 对于文化产品的喜好也不尽相同。所以, 在进行巡回演出之前, 制作人和管理者必须对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别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进行对巡演计划的评估, 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票房失败。

相比一个剧目在国内演出, 上演于境外的国际巡演, 显然对于剧组管理者的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是极容易出现障碍和误会的。

文化差别的具体形式主要有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和宗教规范, 它们是跨文化沟通中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往往给跨文化沟通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障碍。在身体语言方面, 也处处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例如点头在亚洲大多数国家表示“是”或“同意”;而在希腊, 却表示“不同意”[1]。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沟通中应注意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 我认为是巡演地的风俗习惯问题。在世界各地, 不同国家的风俗有着巨大的差异,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风俗, 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区别化的法律制度。

在国内, 每年的12 月25 日圣诞节是不休息的, 但是美国会有一到七天不等的假期, 在欧洲部分国家, 更有与元旦相连的长达15 天的假期。显而易见, 如果一个巡演剧目选择在圣诞前后进行演出, 就必须考虑到欧美国家的放假问题, 以及随之带来的人员安排、工作进度问题。

在巡回演出的制作过程中, 必须对国内外的差异了然于胸。沟通使用的语言、剧场周边情况及剧场使用情况、演出地需要注意的情况、演出时是否需要字幕、宣传的手段与文字等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明确差异, 才能在演出的制作及出访中, 有效预防和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2013 年2 月, 舞台剧《贾宝玉》前往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华艺节的演出为例。新加坡这个国家, 华人比例超过75%, 汉语是通用的语言, 社会生活习惯与国内虽有区别, 但也多有相仿之处。但是仍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为英语, 且非华裔居民仍占有相当的比重, 所以演出字幕除汉语外, 必须照顾到不懂汉语的观演人群。另外新加坡由于处于赤道地区, 一年四季气候炎热, 而此时国内是冬季, 气候差别对演员和可能存在的对温度比较高的道具有所影响[2], 这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充分了解巡演地的社会、文化、政治等背景的前提下, 还需要制定正确的交流和沟通策略。

1. 因地制宜原则。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者,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沟通策略。

2. 平等互惠原则。管理沟通有很强的目的性, 总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坚持平等互惠, 切勿损人利己。

3. 相互尊重原则。要尊重彼此的人格、文化、思想和行为表现, 同时保障自己的利益。

4. 相互信任原则。相互信任是在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5. 相互了解原则。只有相互了解才可能因地制宜、相互信任。

有了充分的了解, 以及正确的沟通策略, 在互利而平等的基础上, 管理者才能够与演出地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事半功倍[3]。

在建国之初, 有外国友人来我国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关系, 外宾不理解舞台上表演的内容, 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对外宾说道: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外国友人豁然开朗。

不同文化之间的隔膜, 固然是宣传所不可避免的障碍, 然而, 善于利用文化的共通之处, 巧妙的运用于宣传推广, 却能够将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

演出地演出信息的发布和市场反馈情况、市场调查和该地区文化环境调查工作, 是关系到演出地观众能否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的重要一环。从沟通的角度上来讲, 这是一个剧组与当地演出受众之间的沟通, 这种沟通也是演出制作与营销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形成有效合作的先决条件, 亦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 因地制宜的解决跨区域、跨文化所产生的差异, 及时而到位的确保演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够保证跨文化演出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闫玉刚, 李怀亮.国际演出与文化会展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2]蔡锡梅.世界列国国情风俗丛书:新加坡[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

8.完美服务源于交流沟通 篇八

《中外会展》:2004年的中国会展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会展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您如何看待2004年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状况?

王毅:中国的会展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由于起步晚、人才匮乏等原因造成了与国际上一些规模大、办展水准高的会展城市如法兰克福、纽约、东京等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慢慢缩短。目前中国的会展业正在高速发展,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0%以上,比2004年中国的GDP还要高,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会展经济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的紧密联系。从国内的会展城市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会展名城以外,宁波、杭州、温州、长沙、苏州、成都和西安等会展城市正在慢慢崛起,由于这些城市的展会依托于当地的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区域展会的特色,同时一些特色展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中外会展》:市场经济也是一个竞争经济,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不能立足于市场。那么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贵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

王毅:我认为市场竞争对我们来说就是提供优质的服务,竞争本身是市场经济很正常的现象,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展览业,设计搭建界也存在激烈的现象。10年前做展台搭建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当时的业务非常好做,但随着中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展览搭建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展览搭建行业的门槛低,就连许多装饰公司和广告公司也在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并想从中分得一块蛋糕。我认为要想在展览搭建行业生存,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不适应时代潮流和参展企业的要求就要被淘汰。

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我们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工作更加务实、更加细致,我们在扎扎实实为客户作着每一项工作。我们没有想过靠一个项目而一夜暴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会主动考虑为客户节约展出成本,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让客户达到满意的展出目的,向客户展现我们专业化的设计搭建的服务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更加专业的搭建水平呢?首先我们对自己的设计师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有新的创意、巧妙的构思、尽善尽美的设计方案;其次是我们出的每一张设计图纸,必须要经过细致的研究、讨论,对客户的参展目的和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才能动手做这个方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客户的意图充分把握;第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认真、仔细、精益求精,即使是提供给客户的初期方案,我们都会把造型设计的非常完整,展品布局摆放也细致入微;最后,我们要求客服人员用最大的诚心来打动客户,注重服务精神。

《中外会展》: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定位,您如何定位您的企业?

王毅: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讲,一个企业怎样去适应会展经济的发展,就要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定位如何,你的产品能否为市场所认可。目前中国会展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你不可能把这个大蛋糕一口吃掉,一个会展服务商要想同时把办展、搭建及其展会的后期服务作好非常困难,同时是不可能同时作好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其中的一部分,在细化的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那么,只要你把这其中的一部分做精了、做细了、研究透了,就会有很大的一个市场,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更专业化、更具竞争力。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我就把企业定位于集中精力做展台的设计搭建,努力使企业成为业内更加知名的展台设计搭建商。

《中外会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作好服务对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那么贵公司如伺作好服务工作?

王毅:要实现产品的价值,就需要把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你如何来安排好销售工作?这就要看企业的服务如何。作为一家展览公司,我们的产品其实就是我们的策划方案,而我们的服务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公司整体价值的过程。如何让客户认同你?你努力促使客户认同你的过程就是会展企业作好服务的过程。金嘉艺展览有限公司的服务特色体现在专业化、个性化和细致化上,只有对行业、对专业表现出一定的水准才会赢得客户的认同。

我们在体现服务特色时就是通过和客户沟通,从客户的表述上来揣摩该企业的文化,把客户提出的要求以及展台设计搭建意向,通过个性化的创意、分析之后,用独到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很细致地体现出客户每件产品的展出方式,其中包括展品的朝向、位置、光线和效果等方面。比如说客户要求展台设计要简洁大方,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那我们就要考虑如何使做出来的方案最大程度地体现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与客户沟通,通过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来达到客户的要求。因此尽可能了解别人,这样才能对我们的设计起到很大帮助。最后在后期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规范的施工制作,把每一个工艺、每一个流程都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当然,完美的服务也离不开后期对客户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

在制作现场,客户可能临时更改计划,这就要求一个设计搭建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措施,应急制度的建立也反映出一个公司的实力与服务态度。我认为服务是无止境的,参加一个展览会,展商希望一个展览设计公司能同时帮他们解决仓储运输等问题,因此在客户参展期间让客户满意,也是我们服务的重点。例如,我们在负责英国一家公司的展览设计工作中:客户在搭建现场要求我们在一个二层的侧面树立一个象征公司文化的大卡通形象,不但生动活泼的形象十分难设计以及工期紧张,就连制作工艺及材制也要作到精益求精,面对这样一件工作难度较大的工作,我们依然顺利完成并使客户满意。

上一篇:可爱的小狗初一日记600字下一篇:幼儿动物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