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共7篇)
1.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一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建设文化繁荣的新南通”的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队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对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南通博物苑等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同时对文化系统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那一世小说网 http://面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截止2008年底,文化系统从业人员39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6人,占职工总数的62%;高级职称人员44人,占职工总数11%;中级职称人员117人,占职工总数29%;初级职称人员85人,占职工总数的21%。2 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市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文化管理和经营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试以南通图书馆的人员结构情况为例。南通图书馆编制数为61人,其中管理岗位9人,专业技术岗位42人,工人岗位10人。现有人员51人,空编10人。----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7人,占14%;40岁以内2人,占4%;50岁以上42人,占82%。市图书馆2004年以前有10多年未进人,2004-2005年进了7名大学生,2006年以来由于编制冻结未进人,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由于编制冻结,我市文化事业单位2006以来未进新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27人,占53%,但大多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3人,占25%;中专以下11人,占22%。学历层次整体不高。----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6人,占12%;中级职称20人,占39%;初级15人,占29%;无职称干部2人,占20%。专业领域分布不均,图书馆专业仅6人,占12%;计算机专业4人,占8%;相关及其他专业41人,占80%。南通市图书馆的古籍藏量约16万册,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而图书馆却没有一个古文献专业人员;虽然有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但缺少计算机方面的高端人才,数据库的管理还要依赖外聘专家;没有外语人才,外文图书的采购量少,外文图书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不少人半路出家,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且图书馆新馆建设指日可待,新馆建成后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人才的缺口现象也将会更加突出。2.2文化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增加了对文化的投入,但相对于体育、卫生、教育等部门来说,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投入相对偏少,文化单位处于维持基本生存的状态,直接导致文化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2.3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文化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公共文化职能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文化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文化事业单位大部分靠财政拨款,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如南通书画院设定一级美术师岗位3个,2006年就全部用足,其他年轻同志要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的发展。2008年局党组决定将书画院一位高级人才调任个簃馆馆长,但因个簃馆没有正高职称岗位,该同志人事关系迟迟无法调动。经与市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人事局多方协商,才同意给个簃馆增加一正高职称岗位,而此时,书画院一位优秀人才评上正高职称(该同志为省333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南通市226工程领军人才),也正因为个簃馆馆长上任了,才给他腾出正高岗位,否则这位文化人才也无法得到聘任。市文化会计服务中心肩负着文化系统所有单位的财务管理,目前有5名人员,设定中级岗位3个,初级岗位2个,没那一世小说网 http://有高级岗位,不利于人员的发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3.1完善人才工作格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文化人才政策。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出台优惠的文化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加大文化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文化单位的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3.2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文化工作规划和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当前,我市文化系统急需古文献、图书馆学、文物鉴定、国画、编导、舞蹈、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人才,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分批解冻部分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衔接。提升现有人才。针对地级市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难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专业人才中培养高层次人才。各单位领导班子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爱才、惜才,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文化艺术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市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赴高校和国家级、省级文化单位进修,条件许可也可选送出国、出境深造。继续在文化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文化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文化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实施户口不变、编制不变、单位不变的“三不变”政策,聘请的专家和人才,来去自由,待遇从优,成果重奖。通过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吸收高层次人才为我市文化事业出谋划策。整合人才资源。在实施全市性重要文化项目或重大文化课题时,可整合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资源,也可市县联动,从市属文化事业单位情况看,部分规模较小、人数较少,而专业职能相近的单位可合并运转。3.3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一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科学设定专业岗位。严格按照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文化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二
(一) 社区文体设施及管理工作逐步到位
口前镇是永吉县城, 2014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第四届文明村镇”。现有永安、城南、站前、东山、西山、河东、河北、水电等8个社区15个行政村。2012年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 对社区进行新建、改建, 其中用于图书室、文化室、文体广场、健身器村等文体方面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各社区实现文体广场硬覆盖, 图书馆为每个社区送来1000册图书、100本光碟并分类上架。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房、棋牌室实行免费对居民开放。2013年3月, 永吉县抽调口前镇副镇长刘连余、公安局副局长成立口前镇社区管理中心, 配有6名工作人员。负责口前镇各社区教、科、文、卫、民政、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管理工作。社区文化事业有了政策组织保障。
(二) 社区广场文化形式日趋多样, 满足居民求乐、求美、求健需求
社区广场文化常年不断。一方面镇党委组织的全镇社区大型广场文化在节假日定期举行, 另一方面居民自发的广场舞、交谊舞、太极拳、太极扇、健身秧歌方兴未艾。每年, 正月十五县里在政府门前广场举办“元宵焰火晚会”, 县城口前镇8万居民观看焰火表演, 是永吉县参加人数、举办次数最多的经典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节, 镇里组织各社区的秧歌队、电影队、舞蹈队、演唱队、民乐队在水电社区广场、县政府广场开展电影放映、歌舞表演、秧歌巡演, 水电社区中水一局口前基地开展“迎国庆广场文化周”活动。这两年, 自发的广场文化活动呈井喷趋势, 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需求。文化馆、站因势力导组织开展一些广场活动。傍晚, 在青少年宫广场、县文化中心广场、丽辉广场、各居民小区广场, 青年人自带便携式音箱, 跳劈雳舞, 中年人跳交谊舞, 中老年大妈大跳从电脑上学的广场舞, 儿童拿起手中的彩带跳起欢快悦目的彩绸舞, 永安新区秧歌队、梁桂芝的口前镇秧歌队、老干部局秧歌队、水电社区秧歌队常年坚持广场活动。
(三) 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011年, 河东社区成为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的帮扶点。永吉县最大的房地产商王一平, 在口前镇开发平安一区、二区、三区、御园等精品楼盘。随着小区硬件环境的日臻完善, 企业将迎来了以人为本的、以社区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竞争阶段。王一平的永安地产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小区的人文色彩。永安地产在平安二区为河东社区建成二层办公楼, 有图书室、健身房, 2012年河东社区被吉林市文化局评为吉林地区先进文化活动室, 平安二区居民初志红等20名社区居民, 常年在这个文化活动室排练舞蹈, 2013年4月26日, 她们排练的舞蹈《哈哒》, 获永吉县首届文化大院展演银奖, 县文广新局颁发的奖杯、证书陈列在社区活动室。2015年6月12日, 在城北公园举办“平安家园业主端午节登山比赛”, 2014年11月, 永安物业公司邀请佟长江等著名二人转演员来平安御园文化站, 免费为居民演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结合, 增进业主和物业公司, 业主间沟通。小区居民增加了对居住家园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物业地产公司也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增强企业文化感染力、亲和力, 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 社区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做为永吉县城的口前镇成为吉长一体化的一个节点。棚户区改造、县城东扩与吉林市对接发展。一座座楼群拔地而起, 形成以王一平永安地产、解在东永发地产、马海燕上佳地产为代表的现代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安小区、水电新区、上佳小区吸引了本镇居民、及附近北大湖、西阳镇、双河镇的农民进城购房置业, 成为新兴市民阶层, 他们在享受小区物业便捷服务, 冬天温暖地热的同时, 有一种离开土地的失落感, 以及对农村祖辈熟识乡情的依恋。社区文化恰好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农民向市民的心理转变。社区开展的广场舞、太极拳拉近了陌生业主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农民身上所独有的淳朴乡风又给社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健康长寿、快乐时尚成为中老年人追求的现实而终极的目标。社区文化活动正在由自发转向居民自觉的内在文化需求。望着广场大妈随着音乐舞蹈时快乐的神情, 就会知道她们心里是多么幸福。
二、对口前镇社区文化的几点思考
(一) 不断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 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社区投入正在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对口前镇社区文化事业的投资达到上千万元, 2014年文化厅给部分社区文化室5万元经费, 用于购买扇子、锣鼓、服装等设备。2014年文化馆给河东社区胡秀玲的老年艺术大学一套组合音响。文化站是社区文化的枢纽, 接受文化局领导、文化局业务指导, 又代表镇里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010年县文化局在水电新区物业二楼为文化站购买了房舍, 购置了电脑、电子琴、生相机、音响等办公设备。今年新添置了图书室桌椅、书柜等共享工程用品。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 社区居民来此跳舞、听讲座。2013年1月15日, 文化站组织了“口前镇迎新春中老年书画展”, 参展作品一百多幅, 1月22日《江城日报》做了报道。随着文化站设备的齐全, 文化站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另一方面, 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各地产房地产开发商, 在设计建设小区时, 都建有文体广场、购置健身器材, 在小区物业建有文化室、图书室, 方便居民开展活动。
(二) 建立完善的社区文艺队伍培训制度
培训文艺骨干是提高社区文化品位、陶冶人们情操、保障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训包括上级文化部门业务培训, 以及日常文艺队伍自我排练与培训。一类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专业培训。2013年5月31日, 县宣传部、文联、县文体局、文化馆, 组织魅力永吉摄影培训, 请文化馆退休副研究馆员刘丕文、全国著名摄影家崔毅、文化馆朱德仁老师主讲摄影技法、创作经验, 学员们。县文化馆纪爽、候春梅、王大儒等老师也经常深入社区, 对业余骨干受益匪浅, 培训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 2013年2月, 河东社区老年大学艺术团长张兆静获全国特长生比赛中年组美声唱法一等奖, 北京评委建议他参加“星光大道”。另一类是文艺队伍自身经常性的自我提高和培训。水电社区, 原属中水一局, 2003年人员划规地方, 归口前镇政府管辖, 现有14500人, 水电社区2至5楼建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舞蹈室、声乐室共1400平方米。俞翔组织的28人的民乐团、米凤明组织的38人的舞蹈队、30人的老年合唱团、45人的形体队等业余文艺社团, 分成上下午多个班在这里培训、排练。队伍中有领舞、编舞老师、指挥, 常年坚持排练演出, 2011年水电社区“夕阳红”艺术团, 参加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的全省精品节目展演, 获全省“优秀组织奖”。2013年4月26日, 水电社区舞蹈队参加永吉县首届文化大院展演, 自编自演的舞蹈——《欢乐农家院》获一等奖。只有把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在不断的培训中文艺队伍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三) 开展城乡文化互动, 促进社区文化开放性发展
口前镇现有11万人口, 农村人口3万, 城镇社区人口8万。社区文化通过送戏下乡辐射和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2003年3月7日, 张兆静、胡秀玲、黄云等组织河东社区老年艺术大学及文化馆王大儒老师的清雅乐队的30名成员带着音响, 坐着大客车, 来到口前镇官马山村文化大院, 与“铁手”——孙吉发等村民举行“庆三八联谊会”, 城乡文艺爱好者为当地村民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件事在2013年3月13日《江城晚报》上刊登。下达村、务本村、红旗村分别与水电社区艺术团、王莉清雅乐队、河东社区艺术团结成文化互动对子。另外, 永吉县剧团、口前镇秧歌队、水电社区的“夕阳红艺术团”也经常到省市参加节目表演与比赛。2013年9月17日, 中水一局口前基地老年艺术团, 参加吉林省第五届老年风采大赛。《欢乐农家院》《再唱山歌给党听》《走进新农村》获得最佳表演奖, 《老百姓愿意跟着你》获得最佳风采奖。2013年10月31日, 中水一局口前基地老年艺术团, 参加吉林省群众文艺最高奖“金星奖”总决赛, 其中《欢乐农家院》获得金星奖一等奖。这种进城下乡的文化交流方式, 是社区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向城里人展现了社区居民的风采, 又将城里健康时尚群众文化活动带到农村。社区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四) 注重开发特色, 打造品牌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在追求大众化、普通化, 不断壮大队伍的同时, 一定不要忽视特色文化的发现与培养。文化失去特色将失去存在的根基。在口前镇社区人口构成中, 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其中朝鲜族人数相对较多, 而且他们能歌善舞, 是文艺骨干中的骨干。在西山社区的昌盛小区内就有这样一支队伍——口前镇朝鲜族老年协会, 会长是金允河。协会成立于2010年, 以昌盛小区文体广场及二楼活动室为阵地, 开展朝鲜族歌舞排练演出。2013、2014、2015年分别获吉林市委、吉林文化文化局在吉林市北山公园举办的“全市朝鲜族艺术节”一等奖。西山社区昌盛朝鲜族艺术团、水电社区“夕阳红艺术团”是口前镇社区文化的两张金色名片。
(五) 发挥社区文化引领作用, 构建社区居民精神家园
社区文化活动多是自发的, 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各级文化宣传部门, 通过资金设别扶持、业务培训、组织比赛来确定审美标准, 提升文化活动档次。使音乐、舞蹈、“三句半”等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使作品精神得以升华。用高尚的作品引领人们奋发向上、陶冶情操弘扬社会正能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让市区居民在参与演出或观看节目时, 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人的精神构建与坍塌像人体新陈代谢一样同时进行的。因此, 哲学、宗教、艺术在塑造人的精神境界方面,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群众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的行为艺术。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区文化活动, 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 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才会没有市场、没有可乘之机。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精神家园。2015年9月河东社区老年艺术团在团长张兆静、胡秀玲, 《江城晚报》住永吉县记者黄云的带领下, 来到口前镇敬老院义务演出。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给表演者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满足人们内心的表现欲, 观众通过身边演员的表演, 娱乐身心。打架、打麻将、喝大酒、耍小钱的不良陋习逐步转变, 文明之风正在吹遍县城口前镇的街头巷尾。
参考文献
3.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三
过努力,基层文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改善,警营文化生活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时我们湛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官兵文化生活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
一、欠发达地区基层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工作的调查发现,基层消防部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层部队的文化工作,比较普遍地存在“组织领导乏力、文化生活单调、活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尤其是受到“人员少、财力弱、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警营文化工作中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一)休闲娱乐的多,学习成才的少。通过对基层官兵的调查了解,多数官兵认为文化活动就是打打球、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内容陈旧、形式单调。个别官兵则以个人的好恶来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的文体骨干忙于应付日常性工作事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创新文化活动,使大队文化活动少有新意、缺乏吸引力,而育人成才、有较强生命力的文化节目就更少了。
(二)节日活动的多,平时活动的少。欠发达地区消防部队在贯彻警营文化生活的“四有”方面大打折扣,“重节日、轻平时”的现象十分严重。基层大队一般在“春节”、“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时才会组织人员安排文体比赛和文艺晚会,临时突击一些技术含量少、创新力度弱的文体节目,相对地平时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少而单调了,甚至有些基层大队就不开展日常文化活动。
(三)旁边观看的多,主动参与的少。一直以来,由于消防部队基层单位小、远、散的特点,受警力相对不足、任务日益繁重的客观因素影响,官兵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约束。少数人上场、多数人捧场、甚至不到场或个人专长、自娱自乐等现象比较突出,缺少集体性强、参与度高的综合类节目。
(四)应付考核的多,设施投入的少。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大中队在文体设施的投入上,往往会因为经费紧张而有所顾虑,在文体设施的配备上,以数量为本,以应付检查、考核为主,在质量和档次上大打折扣,削弱了文化生活对官兵的吸引力。
二、影响欠发达地区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把文化生活的地位看“低”了,认为文化生活与中心工作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二是把文化生活的内容看“窄”了,片面认为文化生活就是唱唱歌、打打球、看看电影、表演几个节目。三是把文化生活的作用看“轻”了,认为组织文化生活过多,容易分心,对部队中心工作不利。
(二)骨干配备不到位。从实际情况看,因为消防编制原因,本身就存在人员少、力量不足的问题,虽然各类活动小组在面上做到了基本健全,但业务精英少、骨干力量缺失,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挑选文体骨干的余地就更小了,稍稍有点特长的人就要身兼数职。骨干能力不足,导致组织活动无从下手,其他官兵就更加无所事事,使得基层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
(三)激励机制不到位。这些年来,省总队、市支队都会选择性地组织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歌唱比赛、创作书画作品等比赛,但基层单位在广泛推广上力度不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单位,认为自己单位挑选余地少、没有相应的人才、没有夺魁的希望,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基层单位重训练人才、重管理人才,但对文体骨干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体骨干抓文体活动的主动性。
三、加强欠发达地区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4.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四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这是提升思想认识的途径和机会。
其次,目前山东大学正阔步走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这所百年学府,自其诞生之初就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办学宗旨。山东大学11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国内外大学之林。这次实践活动是山东大学培养其具有山大特色的本科生的典型体现。
当然,在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社会,锻炼交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同时,团队收集到大量真实资料,对调研对象形成了深刻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从而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培养了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问题
虽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总体而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在诸多领域,文化的发展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问题
调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东营市市政府驻地、胜利油田基地、山东济南、浙江宁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备。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建设水平较高,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服务周围居民。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特别是,乡镇、行政村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缺乏,公共文化服务类型单一。
当然,其中亦存在特殊情况。如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虽为一行政村,但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对同类型村庄而言存在明显的先进性。这主要是其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所致。
2、同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同文化资源配置间存在不平衡问题
首先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硬件配置比文化软件配置先进。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多于和高于文化活动组织、文艺表演奉献等。
其次,在文化硬件资源中,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数量较多,而新型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建设数量较少。
再次,文化活动存在“欣赏水平式垄断”。部分文化艺术活动仅仅为少数人提供文化服务,而多数居民因欣赏水平有限既无兴趣也没能力参与其中。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与居民文化需求间存在不对称问题
在部分乡镇、村庄,居民对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需求迫切,但是这些文化服务因存在分散性、流动性、和规模小等特点而不被重视。相反,相关部门为居民提供的网络、无线电视等现代化信息服务却存在利用程度低的问题。
在市区,因人口众多,需求各异,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因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有限而不能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很多公共文化活动虽持续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时间,但群众参与度仍然很低。
三、对策和建议
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力、引领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实践团队全体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就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投入,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普遍看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建设,这体现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服务设施网络还不健全,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下且缺乏文化人才储备,而增加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是改善现状的必要条件和支撑。地方财政应当统筹兼顾,适当倾斜,逐步提高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比例,并且建立有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基层文化之供给。
2、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的不平衡,导致文化资源存在各个层面上的不平衡,城市优于农村、东部优于西部的情况普遍存在。要统筹发展,必须在保证城市文化功能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向西部倾斜,使公共文化走向田野中的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具体而言,在农村基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加大农村“文化大院”和“乡村少年宫”建设力度,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从而满足村民经常、就近和有选择的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
3、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应对群众口味、满足群众需求
实现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在“以人为本”的思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城市,建立有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在基础建设完成的前提下,提高群众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同时促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拓宽文化建设场所。在农村,做好规划,以科技下乡为核心,以文化大院为阵地,以优秀民间艺术为媒介,保护民间文艺作品,繁荣民间文艺舞台,最终让村庄成为有文化的“新农村”,让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村民”。
四、结语
“文化@基层”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团结协作,发挥跨学院、跨专业的优势,制定了科学的调研实践计划,安排了了详实的调研任务,在山东东营、山东济南、浙江宁波等地深入社区、街道村庄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收集了真实的数据,形成了详细的社会实践报告。该调研团队的活动旨在通过调研相关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居民文化需求现状来了解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为社会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繁荣贡献我们山大人的一份力量。通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活动顺利开展,并完成了活动任务。
参考文献:
5.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五
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及利用的思考
摘要:民生档案是社会公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始记录。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丰富、详实的民生档案资源,就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档案信息需求,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服务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目标。然而,究竟如何建立起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包括民生档案的内涵和外延、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形式以及民生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等,目前在档案界还处在研究和探讨过程之中。“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民生档案,工作重点在基层。加强“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是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民生档案 资源建设 服务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档案局也提出了档案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建立覆盖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民生、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现结合xx县近些年来开展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及利用体系建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现状,谈谈对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一、对民生档案及其资源体系建设认识
从广义上来看,民生档案不仅包括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的原始凭证,也包括国家解决民生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例如医疗保障制度、养老制度等。关涉民生方面档案的种类很多,而且各地区依据其不同的特点还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民生档案类型,如在农村,会产生土地承包类档案、林权类档案等民生档案。而在城市,民生档案主要涉及户籍、计划生育等人口管理类档案;房产、地产等权益类档案;此外,还有社会保险、福利就业等社会保障档案;出生证明、病历等医疗卫生档案;学历学籍、学生招录等教育档案及婚姻档案等等方面内容的民生档案。虽然以上仅是粗线条地进行分类,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民群众生计的档案,关系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民生档案资源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委、政府优先改善民生要求的具体措施。全面推进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就是要求档案部门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抓住服务民生这一主线制定发展目标,调整馆藏建设思路,部署工作任务,确实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把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构筑“档案资源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将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档案资源应归尽归。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针对本地区百姓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分类,不断改善服务模式,以利于民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县密切联系档案工作实际,确立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以丰富档案资源、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的目标,大力开展民生档案建立和监督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多项有益的探索,加快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使档案工作成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从近几年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档案馆馆藏资源结构、提高利用效果起到了很大作用。以我县档案馆为例,分析一下民生档案资源及利用现状。
(一)馆藏资源结构现状及分析
xx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山区占81.7%,辖3镇9乡,总人口28万人,居住着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占29%。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xx县档案馆始建立于1959年10月1日,迄今为止,档案馆共保存有全县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共计97个全宗各类档案共32579卷,资料4500册。在馆藏档案中,最早是清朝档案,最晚是2008年接收的全县林改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主要有:50年代房产土地证存根90卷,80年代林权档案599卷,1977年至2011年婚姻档案1291卷,改制企业档案9134卷,林权制度改革档案2948盒,林权流转档案11盒,共计15353卷(盒)占馆藏档案的47%。民生档案在馆档案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21%到2008年的34%再到现在的47%,逐步占到了馆藏档案的一半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民生档案在馆藏档案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成突飞猛进态势,这说明了民生档案资源已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头,档案工作发生了大的变化。但也不难看出,由于长久受“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 的传统观念和认识的影响,现目前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仍是政府行政管理中产生的政务档案,还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档案馆移交的业务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馆藏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档案所属年代久远。民生档案同政务档案相比数量仍然不足,且通常是夹杂在政务档案之中一同处理,给利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馆藏资源利用情况及分析
2009年至2011年,xx县档案馆接待各界前来查阅档案的分别为353人次、296人次和456人次。从利用目的看,档案查阅主要可分为学术研究、个人查证和工作查考三大类。其中个人查证所占的比例分别总人次的65%、57%和68%,主要为婚姻登记档案、林权类档案、改制企业职工档案、退伍军人安置档案等。统计数据表明,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老百姓经济、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特别是社会转型及政府信息公开以来,公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档案信息的需求急速增长,老百姓以解决个人切身利益为目的的档案利用已在全部利用中占据主要地位。不少群众通过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为解决个人落户、办理退休、维护各种合法权益等切身利益问题找到了依据或凭证。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和投入利用,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新高潮。前来档案馆查阅婚姻证明、工龄党龄、林权、土地使用、退伍证明的利用者越来越多,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所重视。“一页档案解决了数十年的难题”,原县机械厂的一职工,70年代初因投机倒把被判入狱,出狱后个人相关档案资料遗失,落不了户口,一拖就是三十多年。后来来到我馆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用了近一天的时间,详细的翻阅了原机械厂移交来的档案,最终在一卷档案中查阅到了该人的名字,就是这一页档案为他办理落户手续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如“档案让80岁老人实现夙愿”等数不胜数的利用实例,化解宅基地纠纷,解决工龄误差等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档案的高效利用既服务了群众、树立了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了档案。
面对广大群众对档案需求的日益增长,原有的馆藏结构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加之档案馆硬件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保管条件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大多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仍滞留于各个主管部门,很大程度局限了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效果。鉴于此,档案机构将工作重点更多地向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倾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三、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的成效,没有档案,便谈不上利用;档案利用是体现档案价值的手段,不利用,档案便没有了它价值。档案作为一切社会活动最原始的记录,具有相当高的凭证性、真实性。档案工作的目的不仅是在于保存历史记录,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提供利用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真是实现其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国“非公务利用档案的需求逐步攀升,个人为学术研究以及解决经济纠纷、婚姻关系、学历资历证明、工作调动、劳动保险等问题查阅档案的越来越多”。民生档案是与百姓联系最密切的一类档案,最贴近百姓的生活需求。档案馆如何适应社会对民生档案需求快速增长的现状?笔者认为,只有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体系建设的同步发展,更多更全地收集百姓需要的档案信息,并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才能真正体现档案工作赋予档案人的历史使命。
四、对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积极推进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各地档案机构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途径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民服务的重要性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好帮手。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民生档案,可以使有关部门在处理经济纠纷、化解矛盾、开展司法调解、提供社会保障等工作中得心应手。公民通过查阅与自身直接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可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感受到档案的重要性,自觉提高档案意识。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服务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自觉将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纳入工作范畴,把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构筑“档案资源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并逐步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是我们档案和相关部门及广大专兼职档案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做好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
一是制定确实可行的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民生档案管理范畴,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责任。二是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前端控制管理,即在形成民生档案的过程中就应注重对其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将民生档案工作作为平时的工作重点,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业务研究和指导,派遣专业人员到相关单位指导民生档案资源的整理归档及保管,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民生档案的检索工具等,在进馆前就对相关部门的民生档案进行前端管理,从源头上做到民生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管理科学,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办公自动化背景下,很多民生档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产生,也有许多单位将纸质文件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在资源库中。应注意从这类电子文件形成时就加强对其管理控制。同时,结合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的贯彻落实,完善各涉民部门、单位《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和各门类民生档案管理办法,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建全档案工作机构,落实人员,保障经费投入,建立考核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民生档案及时、齐全完整收集整理归档。档案主管部门也应不断改善保管条件,主动加大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民生档案资源的征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需求重新划定档案收集范围,扩大民生档案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并随社会形势发展和百姓档案需求热点的变化进行调整,加大接收力度,进一步优化馆藏,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使民生档案工作的推进起到源头保证、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加强档案现代化建设,推进资源共享
民生档案资源极其丰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民生档案关乎群众的方方面面利益,在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几乎各行各业、各个单位或多或少都会有民生档案产生,因此民生档案资源有分布分散的特点。一则有些单位为了方便自身的利用而不能将档案及时移交到档案馆,再则档案行政机关也没有主动将工作深入细化到基层单位,加之地方综合档案馆保管条件有限等等,种种因素造成民生档案资源散布各个部门,管理各自为政,严重影响老百姓对民生档案资源的利用。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避免群众因无法确定所需档案保存地而到处奔波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方便百姓对民生档案的利用。2009年来,我县档案馆抽出专人对利用率较高的婚姻档案、林权档案等目录进行著录,并对部分档案原文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逐步建立起民生档案数据库。目前,已实现微机目录检索10万余条,为民生档案及时高效地服务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指导各涉民部门和单位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库,加快对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于暂时不能移交进档案馆保管的民生档案,相关部门或单位可以先向档案馆报送民生档案机读目录或全文数据,实现档案馆与各部门、单位之间民生档案数据无缝对接,逐步实现全县民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但要认识到,真正实现民生档案资源的大范围共享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如实现档案数字化、建立民生档案数据库等等是一个极为浩大的系统工程,非几日之功可以见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民生档案资源共享体系目标的实现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建立在各单位民生档案工作完善、达标的基础上,且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各单位档案部门等各个方面协同努力的结果。
(四)健全民生档案法规制度及保障体系
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及保障体系是建设民生档案资源必要的支持条件。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等有关机关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民生档案工作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推动了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但由于民生档案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相形之下,目前我们已有的关与民生档案的制度、规范显得非常有限,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民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的法规制度,为民生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实现民生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更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关心下,不断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利用才会日益完善。
6.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 篇六
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概述 第一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定义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分类情况 第四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2011-2013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总体规模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发展概况
一、2011-2013年博物馆运营模式发展分析
二、2013-2018年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机构市场容量概况 第四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博物馆运营模式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国内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内博物馆运营模式2010-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 国内博物馆运营模式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第三节 国内博物馆运营模式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国内博物馆运营模式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 2011-2013年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现状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走向分析
1、培训质量将更加全面
2、培训合作将得到巩固
3、认证项目将得到统一
4、培训要求更加迫切
5、培训教育模式将会突破
6、期待资本的融入
第二节 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产品技术分析
一、职教与高校互补性加强
二、“知本”时代职业培训理念的创新
三、博物馆运营模式学员消费更加理性
四、就业导向成首要关注点
五、认证培训势头依旧热力不减
六、博物馆运营模式课程标准化成为重要趋势
七、行业将更注重提升就业推荐能力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博物馆运营模式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 对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特点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分析
三、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第六章 2012-2013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2-2013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七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博物馆运营模式主要发展策略
第三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2-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2-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2-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2-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博物馆运营模式模式
三、2013年博物馆运营模式投资机会
四、2013年博物馆运营模式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九章 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博物馆运营模式发展分析
二、未来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项细分行业领域确定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重点 2012年全年电子制造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IT从业人员将增30万人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2013-2018年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当前博物馆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规模
二、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政策和体制风险
三、进入退出风险
1、进入壁垒
2、退出壁垒
第十一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 A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B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C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d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e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 博物馆运营模式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 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三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四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第五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第六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第十三章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投资策略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投资筹划策略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2013年博物馆运营模式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规划
二、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建设
三、博物馆运营模式业成功之道
第十四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博物馆运营模式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 博物馆运营模式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博物馆运营模式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项目投资建议
图表略......网 址:
7.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 篇七
【摘 要】21世纪的社会,文化建设成为树立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灵魂的重要内容。对于石家庄这样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利用博物馆保留文化遗产、涵育文化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在石家庄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河北博物院可以在保留城市文化传统、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城市文化品格、促进城市文化沟通、扩大城市文化辐射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正因如此,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树立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灵魂和魅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因此,在当今城市文化建设中,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石家庄市的文化建设中,河北博物院可以在保留城市文化传统、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城市文化品格、促进城市文化沟通、扩大城市文化辐射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博物馆与保留城市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一座城市的文化,不是简单堆砌起来的,而是传承下来的。一座城市,无论是千年古都还是新兴工业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只不过积淀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但无论如何,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总是从现存遗迹、遗物中探索其所承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所以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它的历史传承。文化遗产的丧失,会使城市失去文化记忆,失去生命质感,这样的城市不但不能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而且最终会迷失发展方向。
早在20世纪初期,当世界上许多大型现代化都市开始建立的时候,以苏格兰学者帕特里克?戈德斯(Patrick Geddes)为代表的先识者就开始关注城市文化记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3]。现在,当城市化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城市传统文化的认识理念又有了新一轮的根本性回归。
从正式建立起现代化意义的城市这一层面讲,石家庄市是一座新兴城市,但其文化传统却远不止一百年。平山■■水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战国中山国都城及墓葬、赵州桥、正定古城及其寺庙建筑等,都是石家庄的文化根基。从更高层面上讲,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燕赵大地的历史文化都是石家庄市的文化依托和文化营养,都是石家庄城市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那么,石家庄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传统转化为自身的文化底蕴,将城市文化之根扎入深厚的文化沃土?从最大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来讲,河北博物院在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记忆库,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城市文化发展史,人们通过博物馆的收藏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会晤。作为石家庄市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河北博物院是省内唯一一家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展出河北省自古至今的无数文化瑰宝,是燕赵大地历史文化的缩影,是河北省历史文明和艺术成就的形象代表。新馆展出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名窑名瓷》《曲阳石雕》《北朝壁画》《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等常设展览,共展出文物5000多件(套),文物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阳原泥河湾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展现了人类文明初创的艰辛,灿烂的商代青铜器显示出商代文明的璀璨,刻有长篇铭文的“中山三器”展示着古中山国的文化风貌,著名的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体现了汉代气魄,另外,大量精美的石雕、壁画、瓷器等文物将历代零散的历史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展览体系。展览中展出的珍贵文物在城市与历史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能够帮助当今的人们认识过去,把握现在,探索未来。河北博物院所具有的文化记忆功能,将是石家庄市在文化建设中保留文化根脉、建立文化认同的重要根基。
二、博物馆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当前,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使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出现同质化特征。如果不尊重城市自身文化,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城市来说无异于一场人文灾难。事实证明,只有个性化才是不可替代的。一座有独特韵味的个性化城市,不单单是靠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来装点的,最根本的还是要涵养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追求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通过城市个性和特征的培育,使城市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风景,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名片。
要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首先就要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发掘与整合,把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城市特色文化提炼出来,并进行广泛传播和运用。
河北博物院地处省会石家庄的中心位置,新馆建设的完成与作用的发挥,将使之成为石家庄市重要的文化名片。河北博物院成体系的陈列展览,对河北省的文物、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高度提炼、深度整合和创意提升,展现了200多万年间河北大地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展示了河北大地文化、文明的灿烂篇章。《石器时代的河北》展览生动展示了原始时代河北境内的先人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种种场景,生动再现了原始先人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进程;《河北商代文明》展览以详实的内容、丰富的文物展现了河北商代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展览全面展示战国时期燕赵两国慷慨悲歌、乱世争雄的强国风采与气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览展出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展现出中山国的曲折历史和其在经济、军事、建筑、文化等方面的非凡成就,突出体现了其昂扬不羁、纵横捭阖的中山雄风;《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通过众多工艺精湛、华美瑰丽的器物,展示了汉代王侯贵族的奢华生活,反映出汉代经济、文化和艺术的高度发达;《北朝壁画》展览展出的壁画,奇幻瑰丽,运笔如飞,线条流动,胡风汉韵相互交融,展现出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巨大成就;《曲阳石雕》展览通过展示产自曲阳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石雕艺术作品,展现了曲阳石雕悠久的发展历史、工匠们世代传承的高超技艺和曲阳石雕的巨大艺术魅力;《名窑名瓷》展览既展示了河北历代名窑的瓷艺风华,也彰显出河北瓷器在中国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近代史为选题的《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览,则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燕赵儿女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史实。
当前,石家庄比较欠缺旅游方面的吸引力,除了正定大佛寺、西柏坡、赵州桥等周边的几个景点外,在市区缺乏吸引游客参观和驻足的旅游点。单薄的旅游吸引力与省会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甚至影响了一些国际性会议对石家庄的选址。那么,石家庄市本身的旅游文化资源真的是如此贫乏吗?其实不是,主要是其旅游资源没有找到籍以依托的文化主题和可以起带动作用的“龙头”。
一座城市的旅游文化是否有主题,带给游客的感受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就好像一个有主题的餐厅与一个没有主题的餐厅给人的享受是不同的,无主题的餐厅吃的仅仅是美食,而有主题的餐厅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享受到了一种文化。不断发展的河北博物院可以在石家庄文化主题旅游中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收藏与展览形成一个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空间,为解读石家庄文化提供丰富的内涵,使石家庄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拓展。目前,河北博物院正在积极与省、市旅游局和大型旅行社开展合作,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并着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增加对旅游观众的吸引力,力求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以生态博物馆的大概念整合石家庄市的文化资源,规划推出“行走石家庄”“走遍河北,访古问今”主题夏令营等活动,争取通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让石家庄的文化资源发生聚合效应,为游客提供深入体验石家庄文化的机会。这是河北博物院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角色,也是在文化产业化发展大潮中一次新的蜕化和升华。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在实施,河北博物院将通过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在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中做出成绩。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展览,展出三地多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共232件,充分展现了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情缘。另外,河北博物院还与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三地志愿者联合讲述活动”,三个博物馆的志愿者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巡回讲述各地的文物珍品和文化风采,以此促进三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现在,河北博物院的北京、天津观众明显增多,2015年国庆节期间有很多北京观众兴致勃勃地来河北博物院参观,也有一些天津观众专程开车前来。今后,随着天津与石家庄间高铁的开通,天津观众更将大幅增多,河北博物院的文化辐射作用将日益增强。
六、结 语
在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河北博物院将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开拓工作,在石家庄市的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以优质的文化服务成为公众的文化乐园和文化交流平台,以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石家庄市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景观,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并以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城市的魅力之源。
【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建设利用调研思考】推荐阅读:
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06-20
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实践报告06-27
山西博物院调研报告08-09
运河博物馆08-03
民俗博物馆09-07
中国航海博物馆07-08
博物馆日主题09-27
凯里博物馆简介10-04
博物馆安防问题10-12
参观博物馆作文高中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