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歌书(共15篇)
1.小学生诗歌书 篇一
大学生诗歌朗诵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院文化艺术节,喜迎××,魅力人教,诗意昂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展现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加深大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我院将于4月22日策划举行诗歌朗诵比赛。
二、参赛对象:江苏省卫生学院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报名时间:4月20日--4月27日;比赛时间:4月29日。
四、活动地点:校综合教学楼
五、活动宣传:宣传版、海报
六、活动内容:
1、活动形式为诗歌朗诵,选用的作品诗歌,内容积极向上。
2、比赛形式:比赛分单人组和多人组,分预赛和决赛,预赛时间:4月22日晚7:00,地点:圆楼106室;参赛者自选诗歌,每人限时一分钟,预赛将选出前20名优秀胜出者进入第二轮决赛;决赛时间定于4月29日晚7:00,比赛地点:圆楼106室,参加决赛的选手请于4月29日6:00—6:30到学习部工作人员抽签决定比赛出场秩序并将自备的碟片交给工作人员,比赛时诗歌自选,每人限时5分钟。
3、报名方式:各班学习委员负责。
七、比赛规模:
比赛将邀请专业老师做评委,同时邀请校及领导莅临观看。
八、评分规则:
⑴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明确,紧扣主题“喜迎百年校庆,魅力人教,诗意昂然”。(2分)
⑵脱稿朗诵,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2分)
⑶语速适中,表达流利连贯;(2分)
⑷朗诵富有感染力,辅助性动作表达合理并增强了表达效果;(2分)
⑸服饰大方得体,仪态自然庄重,符合大学生身份;(1分)⑹整体印象.(1分)
九奖项的设置:
根据得分,分别评选出冠军一名、亚军两名、季军三名及优秀奖四名
检验药学系学习部
2.小学生诗歌书 篇二
这些家长提到的问题是否是个别现象?孩子和大人对动漫书阅读分别持怎样的观点?为此, 笔者进行了调查和走访——
实况记录
某一个周六晚上8:00, 书城人头攒动。在动漫书架旁, 更是座无虚席。这里以男孩子居多, 年龄大概在8~11岁左右, 手中拿的都是一些动漫书, 有《哆啦A梦》、《数码宝贝》……
有一个孩子, 为了学习统计去书店做调查。他统计了某一天书店卖出的书籍:学习用书42本、动漫书73本、名著28本……孩子得出结论:书店里动漫书最好买。
大人视角
市民唐女士说, 她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 写作能力比较弱, 她希望孩子多看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 以提高写作水平。
市区某小学二年级的一位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 希望他的孩子不要再往学校带一些动漫书, 已经带到教室的书已被教师收起并替孩子暂时保管着。
孩子观点
“我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哆啦A梦’, 可以陪我玩!”
“动漫书里的人物都很幽默, 能够给我带来快乐!”
“《哆啦A梦》、《宠物小精灵》、《加菲猫》, 哇, 真是太吸引人了!”说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已经读四年级的卓男兴奋地叫起来。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不仅是家长, 还有不少的老师对孩子阅读动漫书都持一定的反对意见。在他们的眼中, 动漫书阅读是“另类”阅读。但是, 笔者也发现其中的一个事实:这一些大人眼中的“另类”, 恰是孩子们眼中的“最爱”。
既然这样,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有效引导孩子进行动漫书阅读呢?对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精挑细选筛好书
现在书店里的动漫书种类繁多, 有内容优秀的, 也有内容简单、甚至不健康的。如何筛选好书,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孩子的顾问和参谋, 把好关, 选好书。
笔者曾经以“向老师推荐一本好的动漫书”为话题开展这样的“班级读书会”。
1. 创设话题激情趣
课始, 老师故意面露难色地向孩子们抛出一个话题:我那读二年级的侄女想请我帮她买几本动漫书。今天, 一窍不通的我特来请教你们这些对动漫书颇有“研究”的“大师”。
2. 七嘴八舌荐动漫
于是, 孩子们情绪激动, 各抒己见:
“每当你工作疲惫的时候, 每当你心情郁闷的时候, 翻一翻《蜡笔小新》, 听一听他那傻傻的话, 看一看他那可笑又可爱的动作, 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所以, 我推荐《蜡笔小新》。”
“我喜欢《宠物小精灵》。这部书的每一本都给我很大的启发……”
……
说起动漫书来, 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容易, 要关上可就难了。
3. 各有心得说是非
说到哪些动漫书不适合我们阅读时, 不少孩子低下了头, 陷入了思考。不久,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觉得《红猫蓝兔七侠传》不好, 因为里面有不少阴暗、血腥的内容。听说, 同名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被中途撤了下来。”
“有些动漫书的内容尽是无厘头的搞笑, 没有什么价值, 我认为要少看。”
……
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评议动漫书, 为孩子们在选择和阅读动漫书时提供了一定的评判标准。
二、点拨引导会读书
在向孩子推荐了怎样的书是值得阅读的动漫书之后, 如何进一步地点拨和引领孩子“会”读动漫书、读“好”动漫书, 促使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 也是家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动漫书“画面丰富, 文字较少”等特点,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作了一些尝试, 如在指导孩子们看《哆啦A梦》中的一篇故事——《还童机》时, 我是这样指导的。
1. 整体阅读, 了解大意
师:请大家快速地浏览全篇, 说说《还童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聚焦细节, 发挥想象
师:同学们, 在这个故事中, 哪幅图画最感动你呢?
生:大雄的记忆去漫游, 身体躺在地上, 妈妈跪在地上的画面最感人。
生:大雄醒过来, 妈妈拥抱大雄的画面最感人。
生:妈妈跪在一动不动的大雄边, 连膝盖已跪破了都不知道, 这幅画最感人。
师:这些画上文字很少, 怎么会让你感动呢?请你选择一幅画, 具体描绘一下画面的意思。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细节, 如妈妈的神态、妈妈的动作, 想像妈妈的心理活动。)
3. 再读全篇, 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 请你们再细细地看这篇故事, 体会大雄妈妈对大雄的爱。 (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这次应该看得更仔细、更全面。)
师:看完这则故事, 你要对大雄说些什么呢?
生:大雄, 你妈妈是爱你的。
生:大雄, 你从小到大, 妈妈都是爱你的。
生:大雄, 妈妈爱你的方式在变化, 但爱是永远不变的。
师:同学们, 从这个故事中, 联系到我们自己, 对我们的妈妈, 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感觉自己挺像大雄。妈妈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 我以为妈妈不爱我了, 现在我才知道是错怪妈妈了。
生:我以前总为学习上的事跟妈妈顶嘴, 以后我不能这样了。
……
上述案例中, 笔者引导学生先整体浏览全篇, 了解故事大致内容;再聚焦某一幅图画, 指导孩子学习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小部位, 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体会;最后再回到整体, 感受大雄妈妈全心全意的母爱, 同时还进行了拓展, 感受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这一个指导过程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观察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会”读、读“懂”了动漫书中的故事之后, 还能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呢?笔者尝试让孩子“讲一讲”。
1. 不拘一格自由讲
每当下课之时, 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中, 经常被大家谈到的一个话题是“最近看了一本怎样的动漫书?”此时, 只要老师不去干涉, 他们就会自由自在地聊下去:
“那个阿衰超好笑, 他居然在有吃人鱼的湖里游泳……”
“哆啦A梦的胡子能起到雷达的功能, 他的灵敏度是人类的100多倍。”
……
这样, 孩子们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自由表达, 记忆能力和演说能力得到超常展示;同时, 一些平时不太合群、不太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归属的家园, 找到了展示的平台, 找到了心灵相通的秘道。
2. 创设情境发挥讲
如笔者曾组织开展以“我最喜欢的动漫故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让孩子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惟妙惟肖地表演剧情等。可以小组合作, 但力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四、自编自画创动漫
1. 发现特点
动漫电影中有一种叫作“好莱坞模式”, 即:励志+幽默+简单情节+注重细节=成功的动漫。其实, 动漫书也是如此。通过教师的引导, 我们也能够从动漫书的内容、语言、文字和制作上发现一些“模式”。如动漫书经常表现的主题是梦想;动漫书中的语言非常鲜活生动和夸张搞笑;动漫书中大多数的文字 (如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 都比较简短, 有大量的感叹词、像声词等;动漫书每一页的画面, 都是大小穿插的……
2. 还原生活
看了动漫书, 我们可以还原生活, 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淘气包马小跳》中那样的人物?我们有哪些想法需要哆啦A梦来帮忙实现?如孩子们在看了《淘气包马小跳》之后经常评议:我们班级中的孟涛像丁文涛, 文质彬彬, 热爱学习;冬烨像极了马小跳, 生来一副调皮捣蛋相。于是, 笔者顺势进行了一个“人物点评会”:
到底班上的冬烨像不像马小跳, 请大家挖出充分的实例给予区分——
王和马虽调皮但都很聪明;
王也和马一样具有浓浓的爱心, 他会主动帮骨折的晓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马虽调皮但给人感觉是快活的, 但王有时有些恶作剧, 令人反感;
……
把动漫书中的人物“马小跳”与班级中的人物“王小跳”进行对比, 一是对故事主人公的品性形象的提炼, 深化了动漫书的阅读;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创作来自生活, 我们的周围也有无数类似的创作素材;同时, 一番对比更是用心良苦, 能让另类人物在比较中意识到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不失为额外的收获。
3. 自创故事
动漫书又是扩写、续写和仿写的好素材。在对动漫书的内容特点、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像作家一样加以关注、审视和提炼, 自己编创动漫故事又有何难呢?如我们上虞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叫厉佳威, 根据《哆啦A梦》自己编创了《哆啦B梦》, 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收录在自己的作品集《恐龙追缉令》中出版了。
4. 自配画面
在教室里,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孩子在课间的时候非常投入地画怪兽啊、打仗啊之类的图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行为特征, 让他们给自编的动漫故事配上画面。可以是单幅的图画, 也可以是多幅的图画;可以一个孩子单独画, 也可以是几个孩子一起为某个自编故事配画, 甚至可以请家长、老师也一起参与。图画好了, 文字写上去了, 再装帧一下, 一本属于自己的原创的动漫书就完成了。看着这本自己编创的动漫书, 哪一个孩子会不激动呢?哪一个孩子会不从心底里升起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呢?更关键的是, 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 不仅使孩子对动漫书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而且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收获了成功、喜悦和自豪。
3.朗诵诗歌策划书 篇三
一、活动主旨:中秋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的节日,时
光的沉沦辗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交接的月
国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这一天,皓月当
空,合家团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在这丹桂飘香的季
节里,借着中秋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澎湃的激情,相聚
在一起,组成一个完美的大家庭,今天花好月圆,我们领导、员工欢聚一堂,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光,营造一份家的温暖,感受中秋的喜悦。为此我项目部将举办“花好月圆庆中秋”
为主的中秋节大型活动的诗歌朗诵。
二、活动主题:“花好月圆庆中秋”
三、主办单位:中铁14局江北高速公路项目部
四、承办单位:中铁14局江北高速公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
五、活动目的:1.喜迎中秋,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美;2.丰富
员工们的业余生活;3.为热爱朗诵的员工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六、主持人:XXX
七、参赛对象:江北高速项目部工作人员
八、活动地点:中铁14局江北高速项目部
九、活动形式: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十、活动时间:1.海选报名:2014年9月8日—2014年9月1
3日2.初赛:2014年9月14日3.复赛:2014年9月20日 4.决赛:2014年9月25日
十一、活动流程:全体员工自行报名;初赛:没人限时1分钟诗
歌朗诵,由项目部评委选出前10名进入复赛。复赛:没人限时3—4分钟的个人朗诵,由品味当场评分并由主持人宣布进入决赛名单。决赛:由两个部分组成:1.形象展示和自我介绍;展示个人风采和自我介绍,限时2分钟。2.朗诵:个人朗诵,限时4分钟,篇目自定,要求内容符合喜迎中秋,合家团圆,花好月圆,思念家乡的一片文章,自带配乐的光盘或电子文件,由评委打分。
十二、人员安排:邀请2名懂朗诵的领导,2名科级以上的领导
担任评委。比赛员工自带朗诵的背景音乐。
十三、评分规则:
1.作品内容优美,热爱传统文化,主题突出。(1分)
2.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1分)
3.语速适中,表达流利连贯。(2分)
4.朗诵富有感染力,辅助性动作表达合理并增强了表达效果。(2分)
5.服饰大方得体,仪态自然端庄。(1分)
6.整体印象(3分)
十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并颁发奖品。
十五、活动出现任何突发情况,都要与领导商量再做决定。
4.往年今日书诗歌 篇四
来过 听过
看过 走过
自娱自乐的生活
五月槐花香
忆起小儿郎
爬树登高处
不怕针刺长
花如辫似雪
一簇一簇扬
大把津味尝
满口吐芬芳
人生在世能几何
不管路多坎坷
生活依然一天一天过
昨天回忆着
今天流失着
明天还能蹉跎几多
春来百花香
夏日雨滂沱
秋有丰收获
冬雪不寂寞
岁月年轮的轮回里
谁不被淹没
生活
生活是一首歌
酸甜苦辣唱不尽人间坎坷
生活
生活是一杯茶
细品酌饮不一样的人生经过
人生如梦世人说
梦如人生世人琢
不论怎样过
不论怎样活
得失随流波
计较别太多
难得糊涂
活的洒洒脱脱
日升日落
平淡也不错
潮起潮落
英雄多寂寞
向幸福的方向出发
在阳光路上
收获着希望
迎着艳阳
一路上
曲曲折折
坎坎坷坷
再难勇敢向前方
回头
都已成为过往
走走停停忙一天
回家步履如蹒跚
五月槐花香馨浓
5.诗歌朗诵策划书 篇五
田岔小学第一届诗歌朗诵大赛策划书
武山学子共济会支教团
田岔分队
2012年1月10日
目录
一、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目的二、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的参与者
三、本次诗歌朗诵大赛举行时间
四、本次诗歌朗诵大赛流程
五、本次诗歌朗诵大赛比赛规则
六、本次诗歌朗诵大赛决赛人员安排
七、各班级位置安排
一、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目的:
本次诗歌大赛主要是为了促进山区孩子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偏远地区学生对于普通话的热爱,鼓励大家说普通话,敢于在人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运动会参与者:
田岔小学3,4,5,6年级,田岔小学校长及几个老师,本
次支教的教员及团长等人。
三、大赛举行时间:
2012年1月11日,12日举行是个大赛的海选,在当天下午
4点10分开始直到5点半结束!
2012年1月13日,举行本次诗歌大赛的决赛,选手是从海
选中胜出的15组选手。
四、本次诗歌朗诵大赛流程:
海选地点:田岔小学老师办公室
海选人员:三,四,五,六,四个年级的学生参赛 海选评委:11日:张渊,王龙,姚红娟,刘娟
12日:张渊,王龙,姚红娟,罗银银 工作人员:11日:照相:孙伟流动:张斌12日:照相:孙伟流动:张斌1月11日海选流程:
三,四,两个年级进行比赛
① 参加第一场海选的选手整齐地站在办公室门前,等待比赛的进行。
② 评委整齐地坐在评委席(评委席在办公室)。
③ 按照比赛流程和选手的序号,依次进行比赛,各位选手依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1月12日海选流程:
五,六,两个年级进行比赛
①参加第一场海选的选手整齐地站在办公室门前,等待比赛的进行。
②评委整齐地坐在评委席(评委席在办公室)。
③按照比赛流程和选手的序号,依次进行比赛,各位选手依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五、本次诗歌朗诵大赛比赛规则:
品味诗情,感悟人生
田岔小学第一届诗歌朗诵大赛评分规则
田岔小学第一届诗歌朗诵大赛的海选在1月11日,12日进行,决赛在13日上午进行。
为了让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特定以下评分规则,供各位评委参考:
1.满分10分,每位选手的起评分为5分。
2.选手朗读流利,富有感情,感情饱满。得基本分:5分。
3.选手着装正式,佩戴红领巾,站姿正确,精神面貌良好,心态良好,不紧张,富有表现力。得1分。
4.选手所朗诵的诗歌内容能够紧贴主题:品味诗情,感悟人生,紧跟时代步伐,反应当代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得2分。
5.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得2分:①采用组合形式,组合之间配合默契。②在朗诵的过程中运用动作表现主题。③如果选手用了其他创新的形式,请评委酌情给分。注明:①评委最后的评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各位评委所给分的平均值。
③周四,周五的海选每天各取当天的前七名,进入决赛。
六.诗歌朗诵大赛决赛的人员安排:
主持人:罗银银
评委:田岔小学校长:周大林
支教团团长:张强
支教团副团长:张渊
照相:孙伟,张斌
计分:吴国瑞,孙文
各班级负责人:三年级:张渊
四年级:姚红娟
五年级:刘娟
六年级:王龙
七.各班级位置安排
各班级按照课间操时的位置安排入座,各班准备好本班的凳子,统一在指定位置放好。
武山学子共济会支教团
6.小学生诗歌书 篇六
一、借多媒体辅助, 感受诗歌意境
诗歌的语言简练, 内容往往虚实相间, 充满鸟语花香。对于小学生而言,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诗歌中精练的语句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往往不容易体会, 使诗歌在学生眼中变得“高高在上”、“不可捉摸”。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诗歌产生厌倦之情。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 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能把那些远离学生生活, 学生不易想象到的情景通过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的《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学生对长江的宏伟、壮丽的体会不是仅凭文中几个词句就能一蹴而就的, 因此在教学中, 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话说长江》的相关视频片段。在视频中, 长江时而汹涌澎湃, 时而委婉温柔, 再配上绘声绘色的解说,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长江气势磅礴的雄伟一面, 也感受到了长江如母亲般的温柔情怀, 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油然而生。学完课文后, 我又让学生跟着《长江之歌》的MTV深情咏唱, 歌声将久久回响在学生耳畔, 动容在学生胸膛。
多媒体的介入, 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为学生理解诗歌, 感悟诗歌的意境情怀搭建了一座有效的桥梁。
二、抓关键词想象, 品味诗歌意境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阅读诗歌时, 要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能使诗歌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更加鲜明、深刻。而每首诗歌中都有“点睛之笔”或一些重要的关键词,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 走进诗歌, 理解诗歌, 就要抓诗歌中册《长城和运河》一课时, 我就让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长城”和“运河”进行想象。学生对长城一般都比较熟悉, 都能想象出其曲折蜿蜒、连绵起伏的奇异景象, 而对运河则颇为陌生。我先让学生谈谈对运河的了解, 并做了适当的补充, 使学生了解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是古代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通过理解“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飘落”等词语, 想象运河的样子, 并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想象、表达的过程中, 对运河的秀美与灵动也铭记于心。这首诗歌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奇异景象, 进而由衷地对创造这些奇异景象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赞美之情。
诗歌的意象是凝练的, 在学习诗歌时, 唯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才能让学生尽情遨翔于诗歌美妙的意境中。
三、学技法写练笔, 拓展诗歌意境
诗歌的美, 美在意境, 美在诗歌中的修辞。修辞是诗歌写作的重要技巧, 反复、排比等都是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的句式排列往往也比较整齐。如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诗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特点:作者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 用排比咏唱的方式, 层层递进, 从五个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也更加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诗的结构简明, 易于学生模仿。在学习这首诗歌时, 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 并仿照诗的第2~6小节写一到两节。在仿写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对祖国的名山大川及灿烂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拓展了诗歌的内容, 进一步激发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又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中, 学习了这一段:“让明亮的眼睛 /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 /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 我让学生仿照诗歌写一写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大自然在学生眼中是那样神奇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诗歌文本的引路, 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 唤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也在心中悄然萌生。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了解作者的写作技法, 感受诗歌的意境, 再让学生试着写一写, 学生由读到悟, 再到写, 学以致用, 可谓“水到渠成”, 诗歌的意境也更加丰富、深远了。
诗歌是一种灵动的文学艺术, 它所表达的意境是美轮美奂的。在诗歌教学, 特别是小学诗歌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让诗歌的意境美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摘要:诗歌的意境往往比较凝练或抽象,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较快、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境?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抓关键词想象、学技法写练笔等方法帮助学生与诗歌对话, 与作者对话, 体会诗歌的意境。
7.书诗歌 篇七
在浩瀚无比的宇宙徜徉,
在和谐幻美的天堂飞翔,
在无声的交流里成长,
在书的世界里永远不会迷茫。
书让寂寞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开朗,
书为困惑的人指出正确的方向,
书在钢琴键盘上跳跃最婉转的声响,
书在我们的世界里投下了太多太多的光芒,
书的旋律每个人都会唱。
就像快乐的精灵倾听着无声的乐章,
就像来自天国的天籁之音,
书的世界里没有彷徨,
在爱恨交织的地方无声地唱。
书是万界的灵物,
书能陶冶人的情操,
书是天堂的使者,
书能带给人幸福,
书是我们的朋友,
在危难时总能帮忙。
书是我们的老师,
总能教给我们有用的知识;
书是海边的灯塔,
给迷路的船只指引方向;
书是我们的伙伴,
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
书是我们的长辈,
总给我们无声的支持。
音乐在书的海洋里跳跃,
书的旋律在指间拨动,
我们静静地感受书的旋律,
书的旋律在我们的心里,
8.与父书诗歌 篇八
一、迷路记
一条路,到另一条。所有的,都是同一条
街道也是。树木也是。每条路上都走着迷茫
像奔赴一个没有地址的约会。每条路似乎都用来诱骗
每一个岔道,出口都是歧途
今夜,雨吐出它钢针般的舌头,及肥胖的口音
自顾自抄袭自己的欢乐
今夜,我保存过的河流、小桥和街区都丢了
今夜,我遭到自己无数次提审和释放
犹如耻辱。犹似我这一生
多少与我重逢的路,我通过了它,又被它遗弃
二、与父书
爸爸,见你之前
我在半山坡的槐树林走了很久
人生至此
一草一木,都让我珍惜。这些年
我不比一株植物更富有
现在,我是平常的妇人,值得信赖的母亲
我的言行使人放心。爸爸
再过几十年,我也会这样静静地躺下来
命运所赐的,都将一一归还
那时,除了几只起起落落的麻雀久
或许
还有三两朵野花
淡淡地开
三、秦淮河之夜
粘稠的灯光
给十里秦淮镶上暧昧的花边
画舫,水榭,朱户,灯火楼台
还隐现着明清的指纹
我仿若回到了古代
桨声忽远忽近,波浪起伏平缓
像我此刻的.心
我把手放进水中
昨天的漩涡还在
我感到全身都湿润了
夜色幽深
银白的月光在暗绿的水面轻轻漂浮
千百年来,秦淮河仍在放养着
一个又一个不灭的梦
今夜,忧伤也离我远去
对岸歌声甜软,晚风带来
夏的讯息
柳如是坐着画舫,慢慢悠悠地漂过来了
绿窗中,董小宛俯身写一封
长长的信。屋檐下
一枝木莲花,羞羞答答,开了半朵
我呢,沿着河边
一边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
读一封四百年前的来信
四、波纹
那些白鹭,将尖直的喙插入河水
反复清洗它们雪白的裙子
顷刻间
又疾飞在落日的嫣红里
波纹生长有序,一道连着一道
仿佛时间的鳞片
时光流逝
并没有带走它的一丝波纹
那些白鹭也不带走它们
今天在河边
我又想起母亲提起的那些老邻居
他们中,有七八个人先后离开了人世
此刻,一圈圈的波纹中
他们全都回来了,浮现在时间的
9.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篇九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从文章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分析, 可以说这是对诗歌的“肢解”因为中国诗歌历来强调一个“意境”, 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 心与物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 需要的是感性观照和情绪体验, 所以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 具体说来,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熟读吟诵, 走进诗境。
如果说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 能使学生亲近诗歌, 把学生带到了诗的大门外, 那么熟读吟诵, 是把学生带进诗歌大门的关键一步。一般阅读需要理性的理解, 而诗歌的鉴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 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鉴赏的质量。而衡量感情投入的最基本方式是读, 看你能不能用心去读, 读的过程就是“品”的过程, 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再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过程, 是接近作者主观世界的过程。用心去读才能走进诗境。由于诗歌具有音乐美, 韵律美, 讲究节奏和韵律。所以读诗比一般的文章要求更高, 刚开始学诗的时候要做好正确的引导。
教师首先应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 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 使他们感到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其次是指导学生读, 最后是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进入意境。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 诗文意境深邃, 语言精美, 声韵和谐, 只要按照诗文偃仰起伏, 做到口眼并用, 心到, 口到, 把握诗文基调, 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 而且可以融汇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眼前和心中, 让人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联想想象, 感受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 如深入其境, 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鉴赏诗歌, 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 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描述性的语言引导学生“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 疏沦五脏, 澡雪精神” (《文心雕龙》) , 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意境中去。
无数事实证明, 人类种种创造发明无不经过想象而产生, 人们的想象开启了创造之门。在诗歌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凭借自己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鉴赏, 渗透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并借助想象和联想形成新的思维形象。比如在诗歌教学中, 我引入电视散文和“MTV"的创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诗歌语言文字的理解, 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把自己定位于导演的角色。通过电脑创作, 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或语言的描述等手段把诗歌中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个性和特长, 披文入情, 几乎是欢呼雀跃地参与。在体会“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诗的意境时他们是这样描述的:在这充满生机的江南, 桃花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一片片粉红的花瓣静静地飘落在水上。湖里的小鱼纷纷钻出水面, 追逐着飘零在湖面上的桃花嬉戏。他们也被这美好的春色所陶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感受到的再现出来时, 他们也禁不住赞叹诗人语言的精妙之所在。在品味诗的同时, 学生不仅在想象的思维空间自由驰骋, 也受到意境美的熏陶和感染。
领悟开掘、创造新境。
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意境, 联想和想象是品读过程中的进一步提升。鉴赏诗歌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作品的形象, 体验到作品的情感, 与作者产生共鸣, 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深长之思。由作品生发去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真谛。领悟便是文学鉴赏的更高境界, 读者久久沉浸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 对所展示的生活做出善恶、美丑、是非等的评价的同时, 从中洞悉宇宙的奥秘, 理解人生真谛, 认识生活本身, 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提升自我人生品位的境象。这就是文学潜能的释放, 文学家价值的实现, 是文学审美中的最佳效应。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过:“辨于味而后可言诗。”所谓辨于味, 就是要求读者不但要感受作品的形式的形象, 而且要领会形象背后的深刻意蕴、形式对内容的艺术表现等等。如在同学们体会到兰芝被迫回家又想回到家还得面对让人心酸的哥哥时难言的痛苦, 这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 造成兰芝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比如在讲到《氓》这一课, 在课结束时我引导学生说, 在当今社会, 像氓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女性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这样做使学生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走出作品本身, 用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这件事情的性质原因, 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来评论这件事, 也可以总结出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的启示。这样就能挖掘出作品的内涵, 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
10.书优美诗歌 篇十
书
喜欢一个人静静呆着,因为喜欢那种安静恬淡、与世无争的感觉,很安静地看一本书。在漂亮的文字里,它像是某种倾诉,我习惯沉醉其中。 ----题记
书
难以抵挡的`诱或
听听
笑之语
悲之情
或清洗明快或低声慢语
书
难以抵挡的诱惑
尝尝
西瓜甜
苦瓜苦
或清爽鲜美或苦味甘香
书
难以割舍的眷念
看看
它的宁静打开我的心门
它的跳跃窜入我的心扉
我的快乐之源
聆听
品味
世界大极了
而我小极了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摘抄
★ 小树林优美散文
★ 极地优美散文
★ 爬山优美散文
★ 黑子优美散文
★ 《春江花月夜》优美散文
★ 距离短篇优美散文
★ 优美英语散文
11.诗歌诵读会策划书 篇十一
2009年“诉说心中的经典”诗歌诵读会
策划方案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响彻了20世纪,砥砺着中国人的精神质地。诗歌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学形式,往往凝聚着一个时代人类的最高智慧,代表着文学发展中的最高水平。作为刚刚迈进21世纪门槛的大学生,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品味一个接一个时代的诗歌盛宴,才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雄浑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然而在被“时尚”、“畅销”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充斥着的今天,读诗、写诗的人不断减少。
我们积极筹备“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2009年“诉说心中的经典”诗文诵读会,也就不仅仅在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诗歌创作与鉴赏水平,我们考虑得更多的则是通过努力,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打造校园高雅文化,呼唤更多的人“诗意”地生活。
同时,我们通过这个文艺晚会推广普及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为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做出一些贡献。此外,还借诵读会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
二、时间:2009年12月23日18:00——19:40(初定)
三、地点:奉贤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
四、主旨与风格:
(1)诗歌诵读会主旨:弘扬诗歌文化、传承现代经典、展示专业风采。
(2)诗歌诵读会风格:清新、高雅;
要体现高雅淳厚的文化品位修养;
要体现高洁笃厚的文明品德涵养。
五、负责分工:
总负责人:李国娟、周霞
艺术指导:唐存才、高雅珍、赵敬立、颜睿
舞台监督:汪霓
组织、彩排:周婉萍、郑海、吕客、文艺部
课件、音乐:信息部
课件文字校对:学习部
摄影、拍照:宣传部
后勤安全:生活部
舞台背景道具等制作:学生会全体
六、活动前期策划
(一)演出报名
(1)时间:11月23日——12月1日
(2)报名对象:全院学生。
1、以班级为单位,由文艺部和文艺委员进行初选,确定10组选手,每小组人数
不限。
2、文史学社和语言艺术协会(友情加盟)自行选取代表参加晚会。
(3)报名方式:人文学院的学生自由报名,于学生会文艺部领取报名表。
(4)上报时间:请各系于报名的同时(12月7日12点前)上交晚会选手的报名表以
及选手的才艺展示所需的媒体资料(如:伴奏、ppt等)至人文学院学
生工作办公室,请自备U盘将所需资料以“系-专业-学号-姓名”(如:
人文学院—09121111班张三)命名文件夹的形式上交。
(二)节目筛选
(1)时间:11月27日—12月4日
(2)诗歌篇章遴选原则及来源:
1.原则:根据朗诵会主题及单元主体风格选择诗文,诗歌朗诵会时长约100分
钟,备选诗词(文)应在25篇首,最后确定九篇(首)。
2.诗词(文)来源:中国经典诗词(文);中外现代诗词(文);原创诗词(文)。
(3)歌舞类节目遴选原则及来源:
原则:以中华民族舞及中国民乐演奏吟唱为主,备选节目5个,最后确定3个。
(三)宣传工作
(1)活动前两周包下学校食堂侧门的橱窗,张贴“文化与经典”主题活动宣传海报(使用
背胶铜板纸),海报力求醒目亮丽有标志性的logo;在校园运动场及醒目处拉横幅,以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投入活动之中。
(2)在学校广播站播报活动宣传稿。
(3)于学校BBS论坛上发出宣传贴。
(四)技术保障
(1)音乐制作、光盘采买朗诵会需将所有音乐刻录成一张光盘。
(2)课件制作在单独彩排前完成。课件制作以静态画面切换为主,力求图文并茂。
(3)摄影录像要求追踪整个活动始终。
(4)服装、道具、会场布置、服务性和接待性物品于晚会一周前准备完毕。
(五)对外联络与接待工作
(1)12月10日前确定邀请嘉宾名单。
(2)12月15日前邀请函送达并最后确认到会嘉宾名单
(3)制作到会主要嘉宾座次名牌
(4)现场接待与会后送别工作
(5)制作门票,邀请其他学院学生观看。
七、诵读会的形式及内容
(1)形式:以颂读诗歌为主,穿插歌舞、乐器演奏等活动形式。
(2)内容:全晚会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温馨古韵,风雅流芳”,以《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分为春,江,花,月,夜五个小部分,中间穿插中国民乐器表演,民歌演唱等。
下篇为“时代变奏,世纪新音”,以现代诗词为主,分为中国现代诗歌,外国现代诗歌,大学生原创诗歌三部分,穿插西洋乐器,现代歌舞表演,语言艺术协会社团表演。
八、晚会流程安排:
(1)开场前30分钟演员到场试麦克风,开场前10分钟播放静场音乐。
(2)民族歌舞热场。
(3)主持人上台,宣布晚会开始,由领导致辞,拉开晚会序幕。
上篇:温馨古韵,风雅流芳
(1)春
与春相关的古诗串烧,三至四首配乐诗朗诵。
(2)江
①与江相关的诗词一首,如《满江红》、《在水一方》
②民族古典乐器表演
(3)花
①与花相关的诗词,可以采用唱诵的方式
②小游戏:轮流背诵与花相关的古诗词(邀请老师)
(4)月
①朗诵与月相关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演唱
(5)夜
与夜相关的古诗串烧,三至四首,可用古筝等民乐现场配乐
(6)文史学社演出
(7)重点推荐几位同学配合音乐和画面,朗诵《春江花月夜》
中场:特邀领导或嘉宾即兴表演
下篇:时代变奏,世纪新音
1、叶落无痕,且听诗吟
① 朗诵中国现代诗歌,如《致橡树》,《再别康桥》,《雨巷》等三至四首 ② 语言艺术协会演出
2、一番月明,别样风情
① 西洋乐器如萨克斯,圆号,小提琴演奏
② 颂读外国现代诗歌,如《我愿是一条急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假
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3、莘莘学子,款款深情
① 大学生原创诗歌朗诵
② 现代校园风情歌曲演唱等
大型舞蹈结尾,支持人上台,宣布晚会结束。
九、晚会后期工作
1、为演员分发小礼品,会场打扫
2、费用处理
3、书面总结,有宣传部整理成册
12.小学生诗歌书 篇十二
首先, 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帮学生选择“好看”的书, 使他们“爱看”, 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好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字还不是很多, 对纯文字的书籍一般兴趣不大, 所以教师要尽量选择那些配有精美插图、插画, 篇幅比较短小, 文字比较简单, 道理不是很深奥的书籍, 指导学生阅读, 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故事情节的精彩的书籍, 所以教师要选择故事性比较强、情节比较曲折、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书籍, 给学生阅读, 使他们喜欢上阅读。
其次, 适当留些课外阅读作业,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贪玩是学生的天性, 因此, 语文教师在留家庭作业的时候, 不要一味地留那些写生字生词多少遍的作业, 而应适当留些阅读的作业。例如, 教师可根据学习的课文, 选择同题材、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或者是推荐作者其他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此, 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到更多的知识, 也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阅读的习惯,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
再次, 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使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 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需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一变化, 除了向学生推荐统一的阅读书籍外, 还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 并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且,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感悟, 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但如果教师强行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拔高, 就会使学生觉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会渐渐对这种功利的行为产生厌恶, 而不利于阅读热情的长久保持。
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培养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的话, 往往会使产生盲目性, 不知道如何阅读、不知道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结果, 等等。盲目阅读常常使得阅读效果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的阅读卓有成效。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可以通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开始。例如, 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不仅要泛读, 还要精读。对于小学生来说,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要对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进行反复阅读, 仔细体会其中包含的意境和思想, 并把它们摘录下来, 抄写在特定的本子上。日积月累, 这样的内容会逐渐增多。此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摘抄的内容进行分类, 进行比较、分析, 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此之外,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困难和疑问时, 不要置之不理, 而是可以把疑问记录下来, 向教师、家长请教, 或者积极从其他书籍的阅读中寻找答案, 此外还可以把问题抛出, 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从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寻找破解问题的要素。疑问解决之后,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阅读的体会和取得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 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使学生逐渐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端正阅读的态度, 避免学生走入误区
首先, 要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知识经验, 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让自己从无知变得有知起来。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就不会为功利性的目的所累, 课外阅读就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享受。
其次, 要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很多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 要么迫于教师的压力, 要么迫于家长的压力。教师和家长过分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考试时能写出得分较高的作文, 迫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记着摘抄“有用”的词、句, 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如此阅读, 读的书籍再多, 积累的词句再“有用”, 也不会运用, 写作时始终会觉得“理屈词穷”。
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受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 很多学生和家长迷信作文书。通过阅读作文书, 学生学会了写作的三段式, 学会了词语的华丽堆砌, 学会了思想的天马行空, 学会了感情的恣意宣泄。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学生把这种作文奉为范式, 听不进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认为教师是在鸡蛋里边挑骨头, 在作文时仍一意孤行。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要帮助学生端正阅读的态度, 为他们推荐有价值、有益处、有启发的好书, 使学生在阅读中不单单要注意词句, 更要关注文章整体, 领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 丰富知识的同时, 充沛自己的情感。
摘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与书交朋友, 并培养他们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教学责任和义务, 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使学生在阅读中受益, 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史建国.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J].教育科学, 2007 (2) .
13.观书有感诗歌鉴赏 篇十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14.书诗歌 篇十四
今天天气不错
阳光四射
搬一把躺椅
坐在楼顶上
解开衣扣
晒一晒郁闷的
肚皮
过去的日子
顺着汗孔
在肚脐眼上
积一汪湖水
湖水里
有母亲的影子
这一肚子学问
不晒了
再晒
肯定会变成盐
给舒婷
不是因为你的爱情诗
就总是想你
也不想搭你的
双桅船
去异国他乡
只是想问
你小心奕奕
守护的鼓浪屿
还那样安宁吗
如今的世道
尽是木棉
争着开花
却找不到橡树
许多双桅船
在网上
东摇西晃
看诗虫
你总是
命令象形字
把外国语的影子
集合到一起
稍息。立正
向左向右
看齐
你总是
把翻译家的衣袖
当成领子
直到梦里
还唱着
等你老了
头白了
坐在诗稿上打盹
你总是
想请上帝
到你的家乡
捉拿牛鬼蛇神
末了
把李白的月亮
煎成牛排
请杜甫
和你一起品尝
朱门的鸡尾酒
一不小心
瓜籽里
却磕出了个
15.小学生诗歌书 篇十五
(一)什么是诗歌阅读感悟能力
关于“感悟”,《说文解字》曰:“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悟,觉也,从心吾声”;《辞海》:“有所感触而领悟”,《辞源》中对感悟的注释则为:有所感而觉悟;《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悟的解释为: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如在奋斗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因此,“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的活动,它是一个感知、积累、思考、领悟并不断提高的思维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是知识学习与人生感悟相统一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具有拓展人的精神生命的功能,是以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来表现的,而逐步深入的感悟,则可以使被感悟物消化成为主体的思想、精神的一部分。
诗歌教学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汉语是一种表意的语言,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汉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就决定了“感悟”应作为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学习好诗歌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获得诗歌阅读感悟能力的具体步骤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诗歌阅读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经历一个整体性的学习过程,基本要求有这样四点:
1.整体感知,情融意合。提高学生诗歌阅读感悟能力过程中,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是“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要从对一首诗歌的整体感知深入到对词、句、段的理解。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由此可见,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时,除了把握诗句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从而达到对该首诗歌整体的理性认识。
2.深层领悟,涵泳体味。体味是指在深层领悟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情意,通过潜心思索,达到对诗歌作品深入地全方位地把握。教师在解读诗歌时的涵泳体味是建立在深切的感悟之上的,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开启学生的悟性。在“悟”的时候,学生必须走出文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冷静理智地审视诗歌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调动各种心理因素、感觉器官来提高自己对生活和学习的感悟能力。
3.冥然联想,豁然开朗。大多数好的诗歌作品往往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通过深切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富有创造性而又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够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在诗歌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以产生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悟。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晚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这二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但表达的角度不一样、亦即通过不同画面描绘出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进行冥然联想,从而豁然产生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
4.知行转化,神志畅达。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但产生诗歌阅读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整体感知,深层领悟,直接和诗歌对话,把握诗歌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亢奋的心理状态,心驰神往于文章所创造的意境,达到感悟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火把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三)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感悟能力的途径
1.导读感悟,引导学生入境。教师可以把再现诗中的具体形象作为突破口,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的内容也可引导学生“入境”。如阅读柳水的《雨霖铃》,教师首先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离别之景:我们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暴雨刚刚停歇,在我们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却催着要出发,我们手拉着,泪眼望,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些语言一出来,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诗歌那种凄婉缠绵的意境,体味到诗人的离别之苦。
2.导想感悟,引导学生入心。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读诗词须有想象。诗歌是饱含想象、凭借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要启发学生想象客观之“象”,常常能感受主观之“意”,进而与诗歌蕴含的情感共鸣。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生动画面,感悟“寓情于景而情愈深”的良苦用意。根据诗歌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感悟,使诗歌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
3.揣摩感悟,引导学生用脑。诗歌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需要阅读过程中的仔细揣摩领会。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找准揣摩对象,特别是那些堪称“诗眼”的词句的隐含意义,灵活运用比较、引申、补充、想象等方法用心揣摩,细心品味,深度把握,才能感悟其中的妙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劈头而下,气势磅礴,格调高亢,令人惊绝。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卷”、“折”、“即”、“飞”等字用心揣摩,可以感悟“卷”之风狂、“折”之风疾、“即”之雪早、“飞”之雪暴。若把“胡天”改为“轮台”,比较揣摩,则不仅领略到了广袤塞北浑天风雪的奇景异采,又感悟了诗句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
4.质疑感悟,引导学生明理。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充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疑惑。疑对感悟起促动作用。教师要鼓励、激发学生质疑,引导他们对疑惑所在深入探究,以至感悟。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敕勒歌》云:“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常有学生质疑:小小毡帐怎能比喻辽阔天空!教师因势激发学生想象,通过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正是青天空阔无际,草原辽阔无垠,才会给人如此视觉。学生不但由此真切地感悟到诗句雄浑壮阔的意境,并且感受到敕勒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
总之,在学生高考复习过程中,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让诗歌拨动起学生心灵的琴弦,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诗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小学生诗歌书】推荐阅读:
小学生守则诗歌06-30
小学生诗歌散文09-01
母爱的小学生诗歌09-28
小学生自创的小狗诗歌07-04
小学生歌颂祖国的诗歌09-09
元旦小学生诗歌朗诵稿09-30
遗忘小学诗歌08-17
诗歌阅读小学11-19
励志语言合适小学生元旦诗歌朗诵07-23
小学歌颂家乡的诗歌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