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2024-11-09

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精选12篇)

1.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一

如何教育好孩子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终身无法改变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一、学会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二、学会做孩子的学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除了要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外,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时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孩子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来加以“曝光”,这样,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是疏远了彼此之间的亲情,让孩子学会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己能够学着做每件事情。

三、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美,适当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分享书中乐趣,要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不能没有时间的话来敷衍孩子。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2.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二

一、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懂事以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 中吃饱,晚吃少。要引导孩子做到: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欢吃也要坚持鼓励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诱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要让孩子做到却不太容易。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慢慢诱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韭菜挑出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来嘴里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绝吃它。这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韭菜的营养价值———帮助人体消化、排毒、滋养阳气等,当孩子了解到韭菜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时,心里面就接受这种食物了,此时家长再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先少吃一点,慢慢就吃习惯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适时地进行这样的引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 麻辣条、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厌,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将会导致脱发,影响肠胃功能、视力等,知道有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会远离垃圾食品了。实际上,在帮助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对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回家时,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给遇到问题的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有力的帮助。

孩子乐时,家长也跟着乐,这时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会告诉家长自己快乐的原因:学习进步了,或是与同学关系发展好了,或是助人为乐了等;也可能是上网玩游戏、与同学生日聚会等玩高兴了。 如果是前者,就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是后者,家长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现这些情况纯属正常,要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 但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说话、打球、 跑步等,或特意买一些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的书籍、玩具或漂亮衣服。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踏实、愉快,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让他们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从而他们会喜欢听从家长的建议,远离一些不良诱导。

孩子苦恼时,家长一定要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人对自己倾心的呵护时,就会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怎样的情况, 家长切记控制住负面情绪,对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立马改正这次错误。同时可适当安慰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是他人错了,要向孩子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 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容他人之过,从而形成睿智、豁达、乐观、坚强、积极上进的好品质。

三、关注孩子的兴趣,发现 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只有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学习好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好,学习不好也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家长一定要做好调控,避免孩子只会读书考试,将来适应不了来自社会的挫折而遗憾终生!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肯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着实不爱学文化课,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向其他方向发展,人各有异、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帮助孩子把这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记得多年前,我给初一同学当班主任时,班上一名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通过多次的耐心沟通,孩子才告诉我,他就想做饭将来当厨师。我当时觉着太惊讶:一个小男孩怎么就会想着做饭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孩子虽小但心意坚决,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在自家的小饭馆练手艺了。后来这个孩子在餐饮业颇有建树。

自己喜欢的、适应的便是最好的。想让鱼儿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让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好结果。

3.关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面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缺陷;改革建议

新时期,我国社会上各种工作对于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等设计工作需求日益加大,艺术设计已成为影响国家活动尤其是经济商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逐渐加强了重视,并对此学科展开了具体的教育现状调研以及教学改革工作,使得艺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化。但是,就当前来看,其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各种缺陷,采取措施充分补足这些缺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未来时期的完善发展。本文便是对完善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1艺术设计学科当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缺陷分析

我国教育部门为了应对社会上各项工作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在当今时代逐步加大对于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的完善设计,并开展了扩大化的招生工作,这不仅为国家解决了艺术特长人才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问题,也切实地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专业设计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与国家的需求还存在诸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则直接地凸显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缺陷。本文下面就对艺术设计学科存在的缺陷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良好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课程体系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只有课程体系充分实现科学合理性,才能够保证其教育出来的人才具有知识结构方面的科学合理性。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设计,普遍存在着在专业公共课与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实践课课时设计比例的不够协调,同时,其艺术方面的专业课的比重要严重地多于其他相关的文化课程。这不仅导致学生不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实现对于各部分知识的有效掌握,从而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平衡,也不利于学生借助于其他知识来对自身思维以及学识进行拓展,从而使艺术学生在学成之后,变成了某种程度的僵化的学习工具。

其次,艺术设计学科普遍更加重视对于计算机等机器的使用,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论以及手绘技能的教育。计算机在当今时代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无所不能的存在,艺术设计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的各种绘图软件来进行操作设计,并且借助于已有素材来进行简单的设计,难以真正地实现对于自身思维的有效拓展,也不能使他们体会到实际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历程。这就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干瘪、枯燥、肤浅、僵化,根本无法满足国家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同时,由于计算机能够帮助设计专业学生顺利地完成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懂理论知识而难以完成的绘制工作,学生不会再深入地探究与掌握理论知识,这就造成了其设计作品中的内涵的缺失。

此外,我国的艺术设计学科当前还缺乏重组有效的专业师资,现有教育人员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对于实践的研究,要普遍地多于对设计理论的思考,使得教学中缺失了必要的学术氛围。同时,教师为学生开展的实践教学,往往依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既定的教育教材等来实施,使得其实践课堂产生了与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学生难以在实际步入就业之后达到学以致用。

2完善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建议

2.1积极完善艺术设计学科规划

我国教育部门要组织专业学者开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属性的调研以及界定,努力探索学科自身、时代环境、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状况、未来培养计划等对于本学科教育的需求,以推动学科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整规划。一方面,教育人员要按照社会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需求,对专业课、实践课与专业的公共课和基础課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保证每一部分教学的学时、学分等的分配,既能够达到对于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预留弹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对于未来所需的某些知识的提前学习。另一方面,教育人员还要按照艺术设计专业与文学、民俗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物理学等各方面学科知识存在的关联性,为学生设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并将其中的关键性的知识教育要求直接地渗透在日常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各种知识的熏陶中,切实地达到对于艺术设计的有效领悟。

2.2改进当前教育教学具体方式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育中合理的分配时间,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育二者的同步开展,或者是在每一次完成阶段性的理论讲解之后,再组织学生一起与老师进行操作实践,努力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兴趣,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的好习惯。一方面,就实践教学来讲,教师要采取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去认识计算机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洞悉怎样利用计算机才能实现恰当好处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周末时间、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去参与工艺品展览、艺术设计成品展示等活动,或者是组织他们以小组团队形式就某个具有学术价值及实用价值的课题展开研究,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对于他们各项素质能力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就理论知识的教学来讲,教师还应当善于以学生的实际知识领悟阶段为基础,主动在学习中为学生设置障碍,引导学生潜在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迈向学习的更高台阶,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3加大对于师资力量的投入

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的有效发展,有赖于专业教师队伍水平以及个体教师素质的提升,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师资的投入,为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构筑与时代同步的良好师资队伍。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比如,专业教师进修的硬性规定),引导各高校定期严格地组织开展专业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并且以鼓励性(比如,升职加薪等)的措施,吸引所有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并主动展开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国家教育负责部门要组织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师展开合作课题的调研,并引导他们担任国家组织的相关设计工作中的角色,着力推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3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在当前国家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加强对于此学科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势在必行,国家以及相关高校领导、教师等一定要努力地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地推动良好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白天佑.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问题刍议[J].美术大观,2009(11).

[2]以设计的方式重生——试析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应用[J].美苑,2011(3).

[3]计芸.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科学发展的路径[J].美术大观,2010(09).

4.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篇四

在这里,我要真心地祝贺每一位家长,祝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从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您的孩子将接受系统的小学教育。到目前为止,孩子已入校近两个月的时间,从观察、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希望家长配合的工作。在此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1、把孩子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家长必须正确引导。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热爱、关心集体,诚实、善良、自信、自强、自立等品质。

2、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习惯决定人的品质,细节成就人生。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培养好习惯应从小事做起,反复强化,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

3、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作息、考勤、周一升旗不迟到等)

4、做好自己的事,认同新起点。(整理书包、收拾文具、房间、准备换洗衣服、在校值日等)

5、平时多劳动,主动担任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孩子是一种锻炼)

6、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习惯决定人的品质。细节成就人生。

7、学会走路、乘车,注意,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珍惜生命。

8、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鼓励是孩子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篇五

关键词:幼儿园 礼仪教育 内容 有效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琅琅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能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四、“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

五、“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头,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了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

六、“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的习惯。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6.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四个重要方面 篇六

一、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研究》中指出: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不可割裂的两个侧面。没有语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不承认语文的人文性,必然是只注重语文形式,忽视语文内容。文化内涵本是语文的固有根基,教材中的任何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不可分割。直讲形式就架空内容,语言形式就失去灵气,失去光泽,变成任意排列组合的僵死的符号。对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从修改文章的角度谈到: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他想得更正确,更完美。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需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决定了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在讨论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前,必须弄清楚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关于教育本身的任务,教育学有多种说法,说到底,就是培养人,把儿童从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这就必须有人文精神。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三、人文精神,要有民族特色

从整个世界来说,做人有共同的特点,但没有民族性,没有主心骨。我们培养的是中国人,是现代化的中国人。特别是充满竞争对手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讲人文精神就一定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教育要抓其要,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人是要有脊梁骨的,没有脊梁骨就不能行走,爱自己国家是做人的底线。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气节是我们的民族魂,所以讲人文精神必须要有民族特色。

四、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用行动来引导、教育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正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师“必须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教授如何操作语言工具这一技艺的师傅,而且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人的灵魂的工程师,两者的分水领就看能否自觉、深刻地认识、领悟语言的人文性,看清看活在‘言’的字里行间的‘人’”,自觉地将人文教育寓于语文素质之中。

语文教师应充分学习,强化自身的素质。应用一切机会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告诉他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自然、社会、别人、自己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捍卫?什么应摒弃?”总之,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是途径,育人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工具论”的.挑战,但我并不想陷入“工具论”与“人文性”的无休止的论战之中。事实上,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是对工具论的彻底否定。衡量一种教育理念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看谁更有助于解决社会、人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文教育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假如把语文教学比作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轮,那么能力的培养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是桨;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是舵。只有桨和舵配合默契,才能使语文这艘搁浅以久的巨轮驶向广阔的海洋。忽视了人文性,也就等于驾船迷失了方向,速度越快,离目的地也就越远。

7.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七

在中国五湖四海的各地高校中, 很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在教育发展中融入传统音乐的号召, 已经开始着手把传统音乐添加到学校课程中, 让多数不懂传统音乐的学生慢慢接触传统音乐, 从而获得乐趣。此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符合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 所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

于是更多高校投入到教育课程改革中, 根据“十里不同音, 百里不同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 把戏曲、民歌等传统音乐纳入到学校教育中, 并且聘任出色的传统音乐教师到学校授课, 发展属于自己的地方课程。国家这一改革策略不但使音乐与教育相得益彰, 而且使多数对传统音乐知识匮乏的学生了解到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把我国传统音乐融入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 很多高校学生除了上必修课外, 还有选修课, 但问题是, 很多选修课形同虚设, 根本就没必要增设, 这只会平添学生课程的负担。但是, 传统音乐课程不一样, 它不仅是美的享受, 还是音乐情操的陶冶, 更是提高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必要途径。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嘻哈音乐, 但是最为古老的传统音乐却被不受欢迎。这归根究底是传统音乐落后与时代脚步, 还是当代学生音乐文化意识的逐渐薄弱?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省和反思。随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 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态势, 而传统音乐正是我们在音乐文化舞台上制胜的关键。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有:道教音乐、佛教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无论从律制、宫调、音阶、音乐形态特征、文化传统到民族思维方式, 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具备了儒家“中和”之美和道家的“希声”之美。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得当应用, 将会成为保护传承传统音乐的实践基地, 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所以将传统音乐纳入到教育发展中, 有其必然性。

二、传统音乐应用的具体实例

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怎么让传统音乐课程与学校音乐课程合为一体, 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 成为众多高校和音乐学习者关注研究的话题。据最近几年有关调查显示, 传统音乐因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失传。这个情况令人十分担忧, 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于是借助高校的力量对其加以继承的策略横空出世, 现在, 举例几所高校将传统音乐应用到教育改革的实例。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本身作为音乐院校而存在着, 所以更注重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与应用, 邀请传统音乐的杰出代表到校内开讲座, 出色的民间艺人到校内演出等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做到了传统音乐跳出课本的局限, 真正在教育中活灵活现的运用, 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中国传统音乐, 树立保护传统音乐的意识。

如果说把优秀的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演出是形象地把传统音乐展示在人们面前, 那么“原生态音乐”进军大学则是更自然完美地将传统音乐进行诠释。蒙古族以长调、马头琴、四胡、呼麦等传统音乐为名的原生态音乐走进了大学殿堂。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赞成与质疑的声音。人们不禁担忧原生态音乐文化会不会失去原来的个性, 但其实大可不必担忧, 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基调是不会变的, 最主要的还是音乐文化工作者对传承方式的注重。

三、对传统音乐进行挖掘传承的措施

1. 从民间着手

传统音乐大量存在的地方, 不一定是音乐大师云集之地, 其实民间更有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民族音乐瑰宝, 甚至一些多年失传的传统音乐都是有民间而来。所以, 音乐工作者在民间进行搜素、探访, 更广泛地了解到民间音乐, 定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2. 建立传承保护基地

建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是特别但又具备优势的传播传统音乐的方式, 有效地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展创新。唯有这样做, 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具有民族性, 才能使我们自己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步伐, 适应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的需求, 使音乐课程更符合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

8.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15-02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也有长足的进步。国家更加关注网络信息工程的发展进步,相应的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育教学也引起关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使大学生更快的、更早的、更接近科学技术的前沿,更加崇尚科学,更加尊重科学。

1 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含义

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软件的含义应该是:

1)在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2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前景

软件技术的诞生的原因是人们想要操控计算机,想要计算机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些设定的、复杂的事情。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由于软件还没有开发出来,导致计算机只能做一些大规模的计算活动,计算机成为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也提高了,这就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个人笔记本电脑也随之诞生出来,人们借助计算机软件做一些复杂的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促使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日益发展。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软件行业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也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加大投入,比如说资金、人力、政策、物力的大力支持。国家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各个领域中。比如说在医学领域中,将医疗信息化、物联网、电子购物、银行支付以及各种安保工作等等,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关于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软件的产业以平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总额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计算机软件的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从事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产品取得较大的成果等。种种情况说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在蒸蒸日上,发展劲头势不可挡。按照发展趋势,计算机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对计算机软件需求较大的地方,比如说医疗。金融等公司。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重点扶持的领域应放在‘云计算’或者是‘物联网’等发展较快的行业。

3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全面计入,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论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存在明显欠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专业设计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一些较大的计算机软件动辄就会有好几千条操作命令,还有就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大部分要求英文编写,这就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数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对一些软件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偏低,教师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这会影响教学进度。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的论证。

2)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比较偏重操作训练,学生较为缺乏相关计算机数字设计原理的背景知识。计算机软件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化设计工具,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用计算机软件触及数字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数字设计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软件课堂教育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训练。教师应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层面出发,是学生尽可能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背景知识,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重点讲解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原理,思维方式。

4 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意义重大。会对社会上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计算机软件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快计算机软件进步的步伐。

1)对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论证,完善教学体系。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对于知识更新速度的认识。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以天为单位。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投入工作,不断更新。

2)优化教师的教学安排。目前在高校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老师会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情况,让有经验的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集中到一门课程或者是两门课程,减轻他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精力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反复反复,做得多了就精通了,做得更多,就成为专家了。保证所教的计算机软件课程达到所要求的深度。

3)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所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课课时,计算机软件专业课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其在进行细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段的课程。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信息化文明的发展,这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关注程度,相应的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很大的关注。有了成功的教育,就可以培养成功的人才,才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软件行业才可以有长足的进步。培养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较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歌,吴建平,徐伟明.高等计算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美)Larry L.Peterson Bruce S.Davie.计算机网络[M].叶新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教育方面名人名言 篇九

2)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3)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6)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7)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8)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9)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10)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1)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12)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13)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14)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布鲁纳

15)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16)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1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8)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19)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10.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十

多年的教育实践: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我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学模式,开拓创新,采用了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拓展知识境界,使自己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兴趣,完成学习任务。经常耐心细致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找差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还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差生在一起,帮助差生。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这些差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动向,有成绩就表扬,有错误就及时批评,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我利用工作闲暇的时候做一些家访工作,与其家长密切配合,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动向,真正做到了全面了解学生。我吃住在学校,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及时给学生辅导课,处理班务,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主动地帮助青年教师学习新理论和教学实践,关心青年教师的进步。几年来,我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了学校语文的教研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一直坚信:只要肯付出,定会结硕果。多年来,我教授的语文在乡镇检测中屡获桂冠,参加的中考成绩也名列前茅,本人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以上是我的做法和点滴成绩,今后,我更加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在教育教学上再创新和佳绩,再创新辉煌。附表如下:

2005年被学区评为优秀教师 2006年被学区评为模范班主任

2007年被亳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优秀教师 2009年被亳州市评为市级骨干班主任

11.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十一

多方面因素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还有家庭的因素。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滞后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1978年至1984年间,中职教育处于恢复阶段。学校主要由中专和技校构成,行业特色明显,社会影响力大。1985年至1996年间,中职教育处于发展阶段。中职教育从高中剥离出来,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农业职业高中应运而生,同时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共办职业教育的格局。1997年到2002年,是中职教育滑坡阶段。因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校扩招,中职在校生人数从1996年的520万人下降至2000年的398万人,中职生成了“差生”的代名词,社会声誉下降。2002年至今,是中等职业教育重振阶段。200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发展中职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落实办学经费,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最终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由中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功能定位可知,我国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低、企业参与度低、社会认可度低,“出生”即具“先天不足”,从而导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专业设置老化。专业是关系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上具有随意性、盲目性,低水平、重复竞争现象严重,没有对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思路不清、定位不明,对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等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相结合。

学校管理弱化。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应试教育”列车甩下来的“包袱”。他们在学习上缺少督促,在行为上缺人管教,选择中职学校是家长和学生的无奈之举。这些学生来职校的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经常违规违纪。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争抢生源等因素,学校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不够强硬,导致学生认为不学习或者即使违规学校也不会处理。上述情形不利于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少数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差,这同时又造成家长对中职学校管理的担忧和不认可。

用人机制僵化。中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它具有专业性高,实践性强,理论基础宽,教学媒体多样、多变等显著特点。这对专业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了解社会最新专业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制约,学校无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也无法用高薪吸引高素质专家型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传统价值观念不利于中职发展

受传统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影响,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处于不利位置。我国社会传统的官本位文化价值取向至今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功名化的教育观仍然是主流,导致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较低,职业教育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传统价值观念也极大损害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

家长盲目的从众追求,致使孩子信心不足,缺少多样化的选择。在当今唯学历的社会用工体制下,读中职的学生基本都是“应试教育”失败者,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在行为上缺乏自觉,家长自身没有能力分析学校的优劣、社会的人才需求,更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

孩子缺乏“职业认同”及职业规划。中职学校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低、农村学生占主体、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家长缺乏对孩子个人发展的引导等因素,使中职学生在就读时盲目选择专业,在毕业时又盲目找工作,结果造成中职学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但就业稳定性较低。

发展对策

尽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重点就是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鲁昕副部长2014年3月25日在全国“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技能积累。按照这个要求,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类型并且是主要的类型,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构建中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多种途径成长,多种渠道继续深造。

稳定普职教育结构

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中等教育的普教比重过高,中职比重过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研究性高校比重过高,而应用型高校比重太低。国家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600余所高校转型成应用型高校的工作,作为向高校输送生源的中等教育,应保持合理的结构和规模,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打破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切实保障职教的办学规模及质量。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但总体投入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偏低,尤其是占“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的20%,所以大多数职业学校校园面积小,校舍拥挤,师资不足,尤其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教学实训设施设备滞后。因此,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加强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教特色的基础工作,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关键。中职学校要依托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当地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要素和人才需求层次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加强对专业设置和管理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为阵,逐步建立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力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目标一致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中职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措施来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师资,造就自己的名师,带动教改、教研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要鼓励教师参加相应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应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

职业学校要办好职业教育,就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合作能否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是否建立促进共赢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营造“导向”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机制,建立“感情”机制,探索“保障”机制,形成“约束”机制来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2.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论文 篇十二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大学生, 风华正茂, 壮志凌云, 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 他们听读说写的能力逐步提升, 尤其是说写能力, 交流起来, 侃侃而谈, 思路清晰, 表达透彻;拿起笔来, 一挥而就, 条析缕陈, 言简意赅, 行文优美。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也水涨船高, 俟其毕业之后, 走向社会, 能够轻而易举完成社会的责任, 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推究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主在两点, 首先是知识技能, 其二便是文化素质, 二者唇齿相依;曾几何时, 大学英语教学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节节拔高, 成绩喜人。英语教学的改革, 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加大了努力, 增强了主动性, 他们的翻译能力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升, 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揖别。但是, 事无完美, 教学中, 改革里, 不足之处、薄弱环节层出叠现。

二、大学英语文化素质教育环节

文化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是教学的灵魂, 随着观念的更新, 一些高校全面改革了大学英语教育, 目的很明确, 就是让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使之英语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年轻人, 而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通才。下面对大学英语文化素质教育环节逐做举例。

(一) 利用网络的便利, 加大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

时至今日,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手机的功能日益增强, 除了人所共知的通话与短信功能之外, 3G手机通讯的内涵极其丰富, 拥有高质量的话音, 2009年1月7日, 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开始了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先河。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促进了移动学习, 当前教育领域对此极其关注。当代大学生, 身处信息发达的年代, 对手机学习需求明显, 他们具备优越、成熟的移动学习条件, 移动学习可行性大;大学生风华正茂, 接受新鲜事物较快, 普遍认可移动学习方式, 而且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 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件图文并茂, 内容琳琅满目, 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持久力, 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疲劳, 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愿望。多媒体化的智能手机, 英文名称为Smartphone, 从掌上电脑发展、演变而来, 将手机和PPC珠联璧合, 不仅仅具备接听电话的功能, 还像电脑一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可根据需要安装软件, 扩大智能手机的功能, 并且可以使用移动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一部简洁精练的智能手机在手, 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在网络畅游。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视听功能无懈可击, 流畅的线条、逼真的彩屏, 宽大的屏幕, 任何网页轻松进入,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学习素材可随意下载。当今的世界, 地球一村化, 网络畅通无极, 这是一个终生学习、随地学习的社会, 移动自助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可能。大学生的学习在如此便利的情况下提高了学习质量, 增加了学习的随意性, 完善了数字化学习, 具有了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英语基础差的学生, 尤其需要加大对网络的利用, 督促他们坚持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对中西文化比较意识进行培养

语言是文明的载体, 学习英语, 一定要了解英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英文的语言文化和学生的收获环境与文化差别很大, 加强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塑造他们的品格非常重要。例如从汉英应酬语的对比分析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能了解到, 应酬语具有社会性与民族性的特点, 对应酬语的选择与使用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应酬语与文化的关系, 从某些角度能够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列举如下。

1. 告别应酬语

汉语中的告别应酬语“慢走”如果用英语直接说成“Walkslowly”, 则会让说英语国家的人感到不解。如果客人走了, 则回应主人“留步”或“请回”, 这也是说英语国家的人很少使用的。对于他们而言, “Goodnight”是“晚安”的意思, 但如果中国人不理解, 以为“Good night”与“Goodevening”的结构一样, “night”与“evening”意思差不多, 既然“Goodevening”是晚上好, 那么“Goodnight”也是晚上好的意思, 其实恰恰相反, “Goodnight”是告别应酬语。

2. 恭维应酬语及其应答语

对于中国人来说, 当听到他人恭维的话语时, 往往很谦虚, 说“哪里, 哪里”或“没那么好”, 说英语的人对这两句话感到费解, 对于“哪里”, 真的以为是指对方问好在哪里, 而对于“没那么好”, 说英语的人会把中国人谦虚的话视为无礼或是虚伪。说英语的人对于他人的恭维会说“Thankyou”, 对此表示感谢, 中国人会觉得这样不够谦虚。

另外, 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来说, 以对外貌的评价为内容的恭维语很平常, 不管对方的职业和年龄如何, 遇到女性大多都会说“You arebeautiful”等等, 而中国人较少这样恭维, 尤其是男性较少这样恭维女性, 倒是女性和女性之间常常会这样恭维对方。

3. 道歉应酬语

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 “Excuseme”和“Sorry”有点区别, 如果踩到他人的脚, 那么往往说“Sorry”, 而不是“Excuseme”, “Excuseme”常用于向陌生人问路, 或是打断他人的话语。中国人只用“对不起”或“不好意思”就可以表达“Excuseme”和“Sorry”适用的所有场合。

当然了, 学习英语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注意取长补短, 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举世瞩目, 更应该向世界进行推广, 促进全社会的文明。

三、重视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室外吸到的空气, 总要比教室内的新鲜;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总要比课本中的丰富。实践活动、课外作业、课外阅读、课外练习对课堂教学大有补益。教学走马观花, 难以有深刻的印象, 而实践活动, 身体力行, 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会有很多的问题, 学生会着手解决, 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外就是为了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联系到相关的单位给学生提供进行现场实习的机会, 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综上所述, 加强大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素质教育前路漫漫, 需要教师要清楚目前的教育状况, 引领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利用做到胸有成竹, 利用网络的便利, 加大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结合, 加强学生的实践, 为教学竭尽全力, 实现传道功成, 解惑果就。

摘要:本文诠释了大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素质教育问题, 涉及教师要清楚目前的教育状况、大学英语文化素质教育环节和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几个细目, 此文是个人教学体悟,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成峰, 皆是个人所见庐山真境, 不期有献曝之荣, 敬请同仁匡误扶正。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素质教育,教育环节,英语文化,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现代英汉词典 (2003年增补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上一篇:公园的秋天初一作文550字下一篇:太康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