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案(精选9篇)
1.沂蒙山小调教案 篇一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本节课所学习的小调歌曲,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中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了解小调的特点。
3.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热情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教学难点:歌曲中甩腔的演唱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出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第一张课件):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分为五大类:民歌、民族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
师:请欣赏下面两段视频,他们属于哪个地方?展现的是什么艺术形式?
(第二张课件)聆听音乐片段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生:回答
师:介绍山东快书的常识:流行地域及伴奏乐器(山东快书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他的伴奏乐器师两块相同的竹板或铜板,语言节奏性强,以快节奏击板叙唱。
山东用她丰富的特产养育了我们,更孕育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感受那里的独特音乐文化—民歌。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第三张课件、景观)
问题:感受这首歌曲是山东哪个地区的民歌?体会歌曲向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沂蒙、山清水秀的沂蒙风光。
师:同学们描述的真好!他是山东沂蒙地区的歌曲、歌颂了沂水、蒙山为地域标志的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他的标题是小调,我们为什么称他为民歌呢?是由于他的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po)有一点山歌风格、它的体裁属性就有了两重性,人们就将他称为山东民歌了。板书《沂蒙山小调》
2《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这首歌曲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现在请大家领略一位咱们山东临沂苍山的名人草帽姐徐桂花,在2013年打工春晚上的精彩演唱,聆听她是用怎样的声音来描绘咱沂蒙山区的山水及人民幸福生活的。(观看星光大道草帽姐的演唱)(第四张课件)学会回答:音质干净、嘹亮等
师:(1)通过聆听,我们对比一下,草帽姐的演唱和录音有什么区别?那一种更适合民歌的风味?
生:草帽姐:草帽姐”的质朴是原生态的,不是演出来的。
音质干净、嘹亮、在她的演唱中,她唱出了咱山东民歌、热情豪放、率直开朗、悠扬高远的风格特点。
在歌曲的旋律中那个字或词突出了山歌的悠扬高远的韵味呢?学生回答:哎、好、哎、光、看、等字尾的甩腔突出了山歌的风味。师:一字连音的演唱,方言衬词‘那个’的运用,突出了这首民歌的特点,表达了沂蒙山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全曲有三个乐段,我们先看第一乐段,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呢? 现在我们再来聆听一下于华老师的演唱,你根据于老师每个乐句的停顿和表达为乐曲划分一下乐句。(第五张课件)于华老师的演唱 学生划分乐句
师:对,四个乐句,采用了 “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也是小调中常见的曲式结构,板书一段体,小调民歌中常用的还有对应式的曲式结构,指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如河北民歌小放牛就是采用这种结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接唱沙龙,(第六张课件歌曲的乐谱)视唱一下乐谱,我和大家一起来接唱,老师唱第一、三乐句的旋律,同学们唱二、四乐句的旋律
·换过来,同学们唱一、三乐句,老师来唱二、四乐句。
·现在加上歌词,同学们自己完整演唱第一乐段(通过这一遍的演唱,你认为那一句难掌握)
·好,甩腔部分,我们单独拿出来,看这个字对应的几个音符呢?同学演唱甩腔部分 师:每一句的句尾都使用的结音分别是什么?其逻辑顺序是怎样的?
师总结:《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每个乐句的尾音都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采用句尾级进的特点如(2 1 2,1 6 1,6 5 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 2 1 6 5,增强了音乐的延伸流动。5是他的主音,它的音阶5、6、(7),1、2、3、他的调式叫做含变宫的徵调式。(3)现在老师想唱一唱歌曲的第二乐段。师:老师唱的好吗,好在哪里,你来说一说 生:声音,投入
师:在演唱中同学们听出哪个词的发音特别? 生:儿化音
师:你来唱一唱。完整演唱
(4)师:优秀的演唱者自己要投入其中,那优秀的演唱者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大家来唱一下第三段,但要注意‘豆’的上面有两个音符,教师范唱,大家要用悠扬高远的声音韵味来演唱甩腔的部分。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三段歌词。
(4)现在同学们迅速看一下课本,在课本中出现了哪些拍号,和音乐记号{教师进行板书:拍号、4/
4、3/4}(5)现在我们听一下更专业的演唱,著名的歌唱家彭丽媛老师和王世慧老师的精彩演唱,请你对比分析一下(第七张课件),她们的演唱在声音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表现的风格有用什么不同?
(6)分析:(第八张课件4/4拍图谱)王老师的演唱采用的是方言按原小调的4/4拍演唱,风格上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
(第八张课件3/4乐谱)彭丽媛老师的演唱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子,不仅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既是山东民歌,作为山东人的我们要唱好自己的民歌,大家感觉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生回答(明亮优美、咬字清晰、衬词要唱的柔和圆润,甩腔部分要唱的粗犷豪放)
师:请同学们来唱一遍,老师伴奏
(7)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乐曲的每一乐句前一句的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 学生回答
师:(第九张课件,鱼咬尾)他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
我们小时所唱的童谣有许多用了这种方式:朗读童谣
亮火虫儿满天飞,飞来飞去捉乌龟,乌龟有捉到,去吃茅草,茅草有开花,去吃发粑,发粑有上气,去看大戏,大戏有开锣,去看家婆。(第十张、十一张课件)举例《春江花月夜》《青春舞曲》(屏幕出示谱例)视唱体会。动脑经小创作:
(第十二张课件)为了更好的掌握这种传统创作手法,同学们请你们分小组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来动脑筋创作4小节旋律。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旋律
展示小组合作学生作品,多媒体展示
三、拓展赏析:
师: 我们来欣赏另一种演唱形式的《沂蒙山小调》,你来回答 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是什么?这种演唱方式和独唱在表达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欣赏合唱视频,生谈自己的体会
再来欣赏另一种形式——R&B风格《沂蒙山小调》 生欣赏谈感受,对三种风格的对比和体会
四、巩固加深
同学们,欣赏了多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沂蒙山的热爱。
学生在专业ok伴奏下演唱《沂蒙山小调》
师:老师在歌声中听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真挚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五、教学小结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学生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掌握了“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以及传统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特点,并且从歌曲中领悟了沂蒙老区人民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通过这次民歌的学习,喜欢我们山东民歌的同学请举手,好,老师很高兴,那没有举手的同学看一下这句话: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并引以自豪,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当年,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是一首创作歌曲,被认定为新民歌山东民歌
2.沂蒙山小调教案 篇二
《沂蒙山小调》不仅是山东民歌的代表,还是民族双向传播的结晶,是沂蒙山绮丽风光的化身,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是一种浓缩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把“沂蒙山”这响亮的名子,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沂蒙山小调》的内在风韵
而今的《沂蒙山小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沂蒙山,即已于2004年确立了版权的《沂蒙山小调》,或沂蒙民歌中某一个独立的民歌; 而广义的沂蒙山小调,是指流行于沂蒙山区民间的所有小调类的民歌。如《王禅修仙》《绣荷包》《放风筝》《大踏青》《小踏青》《跑四川》《卖饺子》《摘石榴》本地所有《花鼓戏》,等等。从古到今,沂蒙山区的人民习惯称自己代代传唱的许多民歌为沂蒙山小调或沂蒙小调。
二、《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的魂
《沂蒙山小调》它不仅是山东民歌和东北民歌精华的荟萃,还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
由于《沂蒙山小调》风韵纯朴,内容贴切,一经演唱传遍了整个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后来又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蜚声海内外。由于当时《沂蒙山小调》无标示词曲作者,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山东民歌。其实,它并非原生态意义的山东民歌,而是1940年为了痛击日军“黄沙会”,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根据山东人逃荒到东北的卖唱人所唱的曲子加工谱成曲,由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填词创作而成的,关于《沂蒙山小调》的原型,引起民族音乐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民族音乐家,中国音乐研究所苗晶教授和沈阳音乐学院杨久盛教授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据《沂蒙山小调》的编曲者李林说,原曲调是远在1937年‘九一八’事变前,他在东北沈阳,从一位山东逃荒讨饭的人那里听到的,那位山东人所唱的曲调也许是从他的家乡山东来的,也许是‘闯关东’逃荒东北期间从满族民歌那里模仿获得的”。苗先生将《沂蒙山小调》看成山东民歌的一种变体。因为《花鼓戏》的旋律及结构与《沂蒙山小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杨先生认为满族民歌《采花》是《沂蒙山小调》的母体,并非《沂蒙山小调》传入东北后才有的《采花》。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新民歌与山东传统民歌或辽宁满族民歌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管是山东民歌的变体也好,东北民歌的变体也好。《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精华的荟萃,是两地民族双向传播的产物,它结合沂蒙山的单调,又吸取了“逃荒人逃荒地”的民歌因素,再通过李林和阮若珊深入腹地,整理素材,最终完成了《沂蒙山小调》。
三、唱着《沂蒙山小调》谱写革命乐章
沂蒙山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涌现出许多著明的思想家、军事家等。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八路军一一五师进驻沂蒙山区,并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等党、政、军机关。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及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与参战,砸小米、做军鞋、送炮弹、抬担架,特别是在国民党在重点进攻山东时,当时的460万沂蒙儿女中就有120多万人参军支前,军民并肩、艰苦转战、屡战屡胜。特别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对山东和全国的战局,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放这片热土,沂蒙人民有6万多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涌现出大量模范英雄。而今的沂蒙任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政治信仰、火热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而《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种矢志不渝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下孕育而生。
四、《沂蒙山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山小调》以明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几十年间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之一。2005年,山东省将它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流传的《沂蒙山小调》,从演唱形式来说有独唱曲,也有四声部混声合唱; 有大型交响乐,也有爵士乐风格的; 《沂蒙山小调》的版本很多,演唱风格也有多种多样,第一代演唱者韦有琴唱出了它原有的纯朴、淳厚实在的韵味,第二代传人王世慧加入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唱出了它的独特风韵,唱出了它所代表的民族魂的。它也曾被超级女声用通俗唱法演唱,却也有着轻柔而迷人的音色。它也曾被刀郎演唱的粗狂而豪放。王世慧说:“用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形式来表现它,我认为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传统民歌要往前走,尤其是要让年轻人接受它,用时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每年的临沂文化艺术节中,都以《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沂蒙山风情展演,并编排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曲; 2005年,《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民歌,成功入选为全国优秀民歌30首登上月球,走向宇宙; 如今,临沂大学又以百人的民族乐队成功组编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民族管弦乐团,奏响了沂蒙大地,唱响了全中国。《沂蒙山小调》也被改编为《刘庄钢琴变奏曲》,通过“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结合,从“多元化”的位置寻找民族音乐的价值。《沂蒙山小调》近年来先后通过银幕、舞台、影视等手段,大力发展升华,充分发挥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功能,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沂蒙山小调》所带来的沂蒙精神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沂蒙山也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变得大而美,富而强。
摘要:《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植根于沂蒙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反映了浓厚的沂蒙文化以及沂蒙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
3.《沂蒙山小调》的故事 篇三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两位同志创作。
1940年6月上旬,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时任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咸隆之命,在费县白石屋村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创作了歌曲《反对黄沙会》,即为《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1940年8月中旬,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李林和阮若珊对《反对黃沙会》进行了重大修改,在保留前两段歌词的基础上,将反对黄沙会内容的段落改为抗日的内容,易名《沂蒙小调》,汇编入《垛庄战斗组歌》之中。组歌在学校召开的垛庄战斗祝捷大会上演出,《沂蒙小调》由阮若珊独唱,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沂蒙小调》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小调》没有正式出版,只是依靠口头传播。由于人们不知道作者的姓名,便自然地认定它是一首无作者的“山东民歌”。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因应本团演出工作的需要,在一首人民群众喜爱的无歌名、无作者姓名的“民歌”(多年后方知是《沂蒙小调》不完善的歌词删节传唱本)前两段歌词的后面,续加了两段歌词,重新记谱,定名为《沂蒙山小调》。此歌一出,在山东引起了轰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地陆续出版了几种不同版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影响较大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12月编辑出版的《独唱歌曲200首新编》,同样作为“山东民歌”收录其中,此后几十年间,全国出版、演出均以此为蓝本。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歌唱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时司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1980年前后,人们又将第四段歌词的首句修订为“咱们的共产党领导得好”。至此,全歌终于定稿。但原创作者阮若珊与李林,从不露名,也不干预《沂蒙山小调》在歌名、歌词和曲谱方面的各种变化。他们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众多媒体将自己的作品认同为民歌,一直看作是最高奖赏。
1999年9月26日,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白石屋村,召开有临沂市党、政、军领导同志、特邀的原抗大一分校的老校友、上海与山东两地的抗大研究会代表及当地人民群众代表1000多人参加的大会,隆重地举行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建筑群揭幕典礼,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时任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別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一曲经千万人传唱了70余载的《沂蒙山小调》在山东费县落地生根。
4.沂蒙山小调说课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特点、作用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锦绣山川》第二课时的内容。我选择了两个作品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一个是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另一个是合唱《忆秦娥娄山关》。沂蒙山和娄山关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很好的爱国教育体裁,不仅如此,通过本课学习还可以让同学们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祖国锦绣山川之美,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民歌,以优美亲切的旋律,热情的歌唱了沂蒙山区的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当领导下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全曲为六声徵调式,四四拍子,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四个乐句的结尾都是采用回返拖腔,如:21 2— 16 1 — 65 6— 53 5—,结束音分别是2165呈下行进行,前三个乐句采用传统民歌常用的“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既能让学生了解小调这种民歌体裁,又能让同学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让同学们不要忘记过去,我又设计加入了《忆秦娥娄山关》,让同学们通过欣赏感受当年革命途中的重重困难,领略合唱所体现出来的悲壮之美,借此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同学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能力。(2)通过各种方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鱼咬尾”创作手法,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培养同学们从文学、美术、音乐的不同角度去把握作品的中心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综合能力。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沂蒙山小调》的学唱及有感情的演唱。
(2)教学难点:识谱能力、鉴赏作品能力的提高,歌曲风格的准确把握。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引导、启发、教唱、鼓励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所以我采用各种练习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识谱,暴露出来的难点乐句再进行教唱。对于欣赏的作品,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去感受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启发学生从作品的速度、力度等各方面去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绪。
2、学法:模唱、视唱、讨论、合作
本课的重点是歌曲的学习,模唱的方法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视唱法的采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分组接龙演唱歌曲不但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歌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交流对作品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沂蒙山小调》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唱一首歌,你们听完之后能不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知不知道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教师在伴奏下演唱《沂蒙山好风光》,学生回答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沂蒙山小调》,并告诉同学们这是一首山东民歌,我们的山东老乡——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曾经演唱过这首歌曲,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
(1)熟练演唱《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能力。(2)通过各种方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鱼咬尾”创作手法,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培养学生从文学、美术、音乐的不同角度去把握作品的中心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综合能力。
3、带着下列问题初听作品
A、你们听到的歌曲和刚才老师唱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指出词谱的对应问题)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各乐句之间的连接有什么特点?(教师介绍回返拖腔、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四个乐句尾音呈下行进行)
C、歌曲旋律中用到了哪几个音?(教师讲解六声徵调式)D、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热爱家乡)
4、学唱歌曲
(1)教师弹伴奏,学生用u ai 模唱歌曲旋律(目的是发声练习、熟悉歌曲旋律)(2)教师弹伴奏,学生集体划拍唱节奏。(用da唱节奏,熟悉各种节奏)(3)学生在老师伴奏下视唱曲谱(唱错的地方教师及时订正)(4)教师弹伴奏,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强调一字多音的情况)(5)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艺术加工
教师强调歌曲的感情与风格,要求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去演唱歌曲。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做接龙演唱,四个组换乐句轮流演唱,既达到了熟练演唱歌曲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过渡语:
同学们,沂蒙山的人民生活富裕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我们不能忘记帮助我们走向富裕的党,更不能忘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既是一位英明的军事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被谱成了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他的诗词谱曲的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从歌曲中回忆当年革命中的重重困难,领略毛泽东的文学风采,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悲壮之美及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壮志豪情。
(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1、结合课本中的图画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诵诗词,体会诗词意境。
3、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段表现出来的不同情绪。
4、完整欣赏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有了战士们奋勇前进的壮志豪情,我们今天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随着彭丽媛发自内心的赞美之声《谁不说俺家乡好》,再次品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五、板书设计
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一、沂蒙山小调
二、忆秦娥娄山关
1、六声徵调式:5 6 1 2 3 5
1、作品创作背景
2、歌曲结构: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
5.沂蒙山小调教案 篇五
执教人:周文娟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与颂歌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听唱教学法: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形象引导法: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试唱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学生不会唱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积极的学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5、感受创造法:以音响实践为基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感受、表达歌曲艺术特色为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设计适合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复习民歌的分类。给学生乐句感的渗透:我们唱歌要有乐句的意识,每到一个乐句唤气,保持语义的完整。在学生演唱过程中,给与吸气记号的辅导,给学生正确的吸气唱歌的标准。
4、、学生在学唱歌去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即兴创作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给歌曲填词。
四、教学流程:
6.七年级小调集萃教案 篇六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课型: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珠海市第四中学 胡慧明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教材分析:本单元介绍《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小放牛》等四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他类别的三首作品。小调又叫“小曲”“小令”。小调常常在劳动闲暇娱乐、节庆等集会场合演唱。小调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旋律性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喜爱本单元所学习的小调歌曲,认识了解小调。
2、学习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通过欣赏《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龙船调》、《小放牛》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小调音乐,感悟江南丰富的人文内涵,增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了解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的音乐魅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一首江南民歌《无锡景》。(请同学们一起合着伴奏演唱《无锡景》。)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
小调的概念——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小调的特点: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新课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根据上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请同学分小组来介绍单元中的地方小调。
(一)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湖北民歌《龙船调》: 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作品介绍: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4、教师点评:《龙船调》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二)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学生活动:
1、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教师点评:《小放牛》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
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三)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学生活动:
1、沂蒙山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特别是那里的歌更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作品介绍:《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3、聆听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民歌的特点?问题:①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②旋律特点是什么样?③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教师点评:沂蒙山小调诞生于1953年秋山东沂蒙山,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这首歌在沂蒙山的百姓中已经六十年,六十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不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腔调都差不多,变的只是歌词,但每一段歌词都记载了一段历史,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四)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们介绍一首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学生活动:
1、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2、作品介绍: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词仅有一段,七言、六句,句法方整。
3.欣赏歌曲: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4、教师点评:《一根竹竿容易弯》是流行于湖南的一首传统民歌,歌名来源于歌曲的第一句歌词。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
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用质朴的语言“众人合伙力量强”阐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三、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表演唱
加分表演环节:请小组派组员来演绎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小调。如《无锡景》、《沂蒙山小调》。
四、学生评价:
请每个小组选两位组员进行小组自我评价和小结。请评判组的同学点评和评分。
五、教师总结
7.《c小调练习曲》教案1 篇七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协奏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能力。
钢琴的发展及钢琴的真正价值的了解,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听辨能力的培养。
放磁带,让学生欣赏两遍,了解曲子的旋律特点。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欣赏《c小调练习曲》
1)作品介绍:乐曲创作于1831年9月,这时肖邦离开
祖国去巴黎,途中经维也纳、慕尼黑,来到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兰起义失败而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内心深处沸腾着剧烈的激情和愤怒。乐曲就是在这种万分悲愤的心情下写的,它表达了肖邦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所以人们也简称其为《革命练习曲》。
作者:〔波兰〕肖邦
《c小调练习曲》是热烈的快板、四四拍,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复三部曲式。
2)播放《c小调练习曲》,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
提示学生在欣赏时,与创作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乐曲表达的是作者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作业 板书
c小调练习曲:〔波兰〕肖邦
8.沂蒙山小调教案 篇八
1、深入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和初步的辩证思维意识。
3、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思当前青少年中突出的健康问题,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难点:明确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师生准备
教师:健康调查表;身残志坚的榜样事例。
学生:搜集身残志坚的榜样故事。板书设计:
健康小调查
1、青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
2、面对灾难毫不畏惧的典型人物
3、富兰克林说过:“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教学过程:
一、健康调查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是健康的吗?在生活中,你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看你和小明的做法是否一样。生:乱吃零食。生:无节制饭食。生:睡懒觉。生:运动少。
师: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后果如何?补充资料p27,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所导致的后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健康什么是不健康)
二、身心健康最重要
师:你的身心健康吗?有哪些健康或不健康的表现? 生:容易感冒。生:太胖了。生:太瘦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健康或不健康的表现)
三、心理健康,塑造完美人生
1、师:在世界上,有些人身体是不健康的,但他们的心理却是十分健康的。他们用顽强的性格和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成就了他们美丽的人生。
2、师:你知道是谁吗?
3、师:学习桑兰姐姐的故事和著名伟人霍金教授。
4、师:你收集了哪些资料,与大家共享一下吧。生:说其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四、生活中的小事
1、师:请帮这些同学分析其中的原因 生:身体不健康。
2、师: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缺少锻炼。
3、师:如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生:加强锻炼。
五、总结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为了社会,为了自己让我们都努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吧。
六、课堂练习
1、儿童肥胖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
2、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患_________及_________疾病。
3、填写家庭成员健康情况调查表。
七、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能记住青少年不健康的标准。拓展延伸题:
1、能记住青少年不健康的标准。
9.五年级音乐下册《湖北小调》教案 篇九
题
《湖北小调》
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缺勤学生
学习
目标
.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
2.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感受乐曲明快爽朗,富有浓郁民歌韵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学习重点
难点
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创编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
感受乐曲《湖北小调》明快爽朗,富有浓郁民歌韵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具准备
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欣赏牡丹花,背景音乐播放《编花篮》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是什么花啊?生:牡丹
对了,牡丹是我们国家的国花,又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它的盛产地是河南,今天我们来学习河南有关采牡丹的歌曲,让我们编个花篮来采花吧。
二、学习《编花篮》
.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这首歌曲的情绪么样?
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读歌词
请学生读,然后再老师读来形成对比。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
同学们请用la来哼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注意装饰音以及四十六的节奏。)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
4.趣味理解歌词。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唱歌词。
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部分
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特点。(培养学生听赏乐曲的良好特点,安静认真聆听乐曲。)
感受乐曲明快爽朗情绪。
再次感受乐曲的明快爽朗。
(3)边听边体验乐曲独特的地方魅力,体验月去描绘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场景。
四、小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卜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板书设计
湖北小调
明快爽朗
韵味十足
【沂蒙山小调教案】推荐阅读:
《沂蒙山小调》初中音乐教案08-05
弘扬沂蒙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07-04
弘扬沂蒙精神心得体会08-08
《永恒--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观后感07-05
《沂蒙老兵》电影观后感和学习心得10-19
蒙山作文400字06-18
关于蒙山景区导游词介绍06-28
历山蒙山九龙山游记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