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11篇)
1.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一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两门科学,有其各自的侧重、特点和目的追求,按其各自的方向发展,不能混为一谈,人为地捏到一起。
1、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
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企业文化是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
2、从内涵上看,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
3、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同时,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从方式上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其运行方式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系统教育、正面灌输,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4、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是由企业领导人倡导,员工参与,靠全体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为改革和发展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否则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把-1-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得紧密的企业,职工思想稳定,凝聚力强,改革稳步推进;反之,脱离生产经营,或者服务生产经营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则往往流于空洞的说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每个企业都非常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开展,并不断地实践着这种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科学发展”的企业精神,“信誉为本、竭诚服务、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以质创优、管理增效、服务至周”的质量方针,“诚信铸就品牌、创新促进发展”的经营理念,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作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和载体。立足企业,面向员工,沟通信息,加强交流,展示形象,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作用。
2.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二
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落实执行和完善制度体系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必不可少的三项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三个部分, 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 缺一不可。
进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必然需要一套现代化、能使员工心悦诚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与觉悟的管理制度。若要企业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需要考虑内、外部多方面的因素, 不能夸夸其谈, 虚而不实, 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高认识。是做好制度建设的前提
纵观古今中外, 任何决策的付诸实施都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试想一个新的提案、政策、方针要出台落实, 而对应的人群, 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基层员工, 对其漠不关心、毫无了解、那么一切也都成为空谈。企业的发展大体都经历了几个大的变革时期, 而且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等等诸多大环境影响下, 这种变革不仅未曾减缓, 反而以一种快速调整适应的姿态存在着, 故而, 企业对应的制度也应该是同步灵活机智的快速调整契合。然而, 现今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大家对此都有意识, 就是行动跟不上步子。抽丝剥茧来分析, 还是从根本上的主观意识没有提高上去。甚至有的企业会生搬硬套别家的制度来添自己的砖瓦, 结构不同, 原理自然不通, 所以往往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以坍塌告终。也存在因决策者缺乏高瞻远瞩的能力, 制定的制度与实际不符, 没做到与企业的发展轨迹贴合, 难于运作的尴尬情形。再或者存在的情况是, 制定的制度是很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 制定者也足够深谋远虑, 运筹帷幄, 制度很好, 但上下干部员工不重视, 或做不到恪守执行, 那么慢慢的这个出炉的政策在开始还是大体执行, 后来就变成大家游走于制度边缘, 再后来大家行为做事干脆视它于无物, 这个政策最终面临的还是被大家忽略的境地。以上的情形, 无论哪种, 结果都不尽人意, 所以重视不起来, 那么它终究会成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致命伤。所以, 建设企业制度, 关键在企业高层领导, 中层干部及基层员工能在思想上重视制度的建设。
2 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关键
不管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 制度制定必须有前瞻性, 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全体员工对制度的认识之后, 就需要建设制度, 规划制度。企业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健全, 完善的。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去分析, 深入细致的去调查, 大胆的创新。制度的制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 它需要制度的制定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 需要具有务实的态度, 需要能发挥员工们的群体智慧。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必须要与实际结合, 切忌盲目的照搬, 制度的来源是为了企业的目标服务, 需要员工集体认可, 且能通俗易懂。制度在制定、搭建的时候, 要先做好实际调查, 分析出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同时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 坚持自下而上地进行流程的梳理和搭建, 同时公司的管理者、制度制定的决策者、组织者必须把握住整体的方向, 定出制度的纲领。
3 做好宣传是制度落实的前提
了解是落实的前提, 制度制订出来后, 要进行广泛宣传, 进行培训教育, 不仅让员工要了解条文, 更应理解制度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执行。制订了合理、科学的制度, 下一步就需要推广制度, 推广的前提是要进行制度的宣传, 让员工了解制度, 了解制度的真谛。每个企业的员工思想觉悟, 认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甚至是良莠不齐。为了做好制度的宣传, 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 做好实例演示工作, 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进行企业新的科学制度的宣传, 让员工意识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是为了员工个人更好的发展。好的制度是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制度。
4 抓好落实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
适时恰当的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才是关键, 新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 需要提前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平正直的工作环境, 再好的制度落实到实处, 不容许一人违反, 也不隐没任何一个值得表彰的楷模, 新制度才能将它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严格的执行制度, 是对企业负责, 对个人负责, 任何一个新制度无非在为企业与员工创造共同利益, 所以, 我们绝对不能对任何反面人物, 违反现象姑息养奸, “令行禁止”“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这些经典都在诠释着一个不变的内容:严格执行纪律和制度至关重要。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过:“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军队, 令旗所到之处三军人人争先, 个个奋勇, 退却时阵脚不乱。好比一个斯巴达克方阵。”为了新的纪律和制度执行效率能够加强, 必要的时候企业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奖惩措施, 来更好的实行落实。
5 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任何制度的制定人或者是策划团体, 都由并不完全的人组成, 那么一项制度的出炉必然有其不完全性, 需要在大量的理论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根据企业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行变动, 如此才能使得新制度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在制度的前期策划阶段, 我们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企业员工容易接受的方向上, 以及如何推广相关制度的步骤上, 当制度执行到一定阶段以后, 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主要商讨一些如何维护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来, 这样才可能及时发现制度在企业中的服务效率, 去掉冗繁不能够落实的部分, 调整添加些必要的规条。
6 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当企业文化根植于人心的时候, 人们就会有了统一的远景目标, 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统一的行为标准, 这些正是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的充分条件。所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才能走的更远, 更完善, 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的发展才能更长久、更健康。
摘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一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也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必须达到健全和完善的地步, 如此才可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日常工作, 员工管理有序高效的进行, 笔者在文章中主要对如何建立小企业的制度进行了粗略分析。
关键词:企业制度,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守林.企业文化建设须持之以恒[J].中国石油企业, 2010 (10) .
[2]徐亚莉.企业制度建设浅议[J].西部财会, 2010 (11) .
[3]韩振祥.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现代企业, 2010 (10) .
3.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党建政工;企业文化;相同点;促进作用
引言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轨时期,这也给企业的党建政工工作带来了挑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立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除了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加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管理,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党建政工来提升企业的软制度,推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两者的相同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对企业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起到引导的作用。是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提炼和概括出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企业在倡导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将企业内部公认的企业精神作为经营和发展的理念与共识,从而增强企业群体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积极为企业的建设贡献力量,增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虽然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政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党建政工工作提供良好的舞台背景,从而促进党建政工的顺利开展。党建思想政工工作必须以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参与进企业目标的建设和研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因此,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工作并不是孤立的,二者需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因此企业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党建政工工作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助力。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政工工作还表现为一定的同一性,两者存在三个方面的相同点。
(一)两者的具有相同的目的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内涵丰富,以企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环境氛围等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企业内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使员工端正思想,形成正确认真的工作态度,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两者有着相同的目的与作用,都是抱着推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激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企业的效益增长起到正面的作用。
(二)两者的表现形式一致
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不仅在目的和作用上呈现出一致的趋势,两者也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无形的思想的形式进行传达。且两者在思想方向上也是高度统一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框架下的,是正面积极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紧密围绕爱国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开展进行的。
(三)两者有着共同的受用对象
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政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观念。然而,两者有着共同的受用对象,那就是企业内的全体工作人员。两者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内的思想宣传,加强企业内员工之间的思想提升和交流,建立默契,同时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并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的自我激励。
二、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促进作用
(一)企业文化在党建政工中的依托作用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企业文化朝着正确的政治方面前进,而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依托,还是党建政工的载体和依托,企业文化的持续发展是党建政工顺利开展的保障。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贯穿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能够保证企业文化有着正确深厚的思想文化理论支撑。
(二)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了党建政工的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公益、竞赛、讲座等各种活动,不仅加强了企业文化自身的建设,同时也丰富了企业党建政工的工作形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打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形象的同时,加强企业内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整体素质,形成企业与个人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
(三)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内干部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内涵和思想觉悟,在企业带好头,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工作。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干部自身的先锋形象,在党建政工起到示范作用,保证党建政工顺利展开,同时提升党建政工的效果。
(四)建设企业文化,优化党建政工格局
企业不断加强领导,挖掘企业特色和内涵,是企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具体,企业管理更加优化,各部门各级工作人员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推进党建政工格局的优化,使党建政工的部署更加完善,各部门的党建政工的任务分工更加明确,从而推进党建政工的不断完善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升了党建政工的效率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还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增强了企业内工作人员的交流,使企业内工作人员建立了非正式联系,促进了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感情联系的建立与加强,从而增强了企业也工作人员的团体意识,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和提升能够加强其他各项活动的展开,对于企业党建政工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有效提升了党建政工的整体效率。
(六)企业文化的约束力促进党建政工的开展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有着很强的内在约束力,是一种无形的但影响力很强的制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企业内工作人员的举止行为,保持员工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将企业文化的约束力与党建政工相融合,能够提升企业内工作人员对于党建政工的主动性,对于党建政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党建政工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企业自身深入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更好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当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企业文化,确保党建政工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再者企业自身应当深入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将其思想内涵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基于此,企业自身要将党的政策和方针转化为企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二)企业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计划,更好发展企业文化
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应的企业也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是如此,要充分发挥党建政工的引领作用,使得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规范化,用科学理论武装企业员工头脑,从深层意义上来说这是企业文化创新,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的作用于企业发展。
(三)分工明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党建政工工作都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通过这种方式深入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用优秀文化塑造人和鼓舞人,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加强领导,根本性解决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因素,明确方向。这也就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明确分工,学习优秀文化,为更好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而努力。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轨时期,这也给企业的党建政工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企业要将党建政工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借力企业文化促进党建政工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于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在目的作用、表现形式、受用对象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其次详细论述了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依托作用、形式多样化、优化整体格局等一系列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东方企业文化,2013(19):59,19.
[2]糜青于.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中国石化,2012(5):80.
[3]刘红日.论党建政工对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J].商业文化,2014,32:197.
[4]胡万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4.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四
一、人力资潦成本会计的概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对国家、企业的贡献日益突出,传统的会计体系对人力资源的处理将不能满足新经济环境的需要,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纳入会计体系,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将是今后会计改革的方向。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1.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或能使用的各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是将企业中人的因素资产化处理,被视为企业的一项最重要的资源。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用来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程序。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赚取利润,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最应努力挖掘的潜力是人力投入与产出的潜力。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决策者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人力资源成本及其价值的研究。我们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员工与传统体力工人相区别,不再是传统的“被管理者”,不应再被视为简单的成本,而是和资金一样被看作企业的重要“资本”和宝贵“资源”。但是,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必然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本——即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对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方法为手段,将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成本和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而进行的投资单独予以反映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
按照人们赋予人力资源会计的任务,凡是涉及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和离职等投入成本的都应加以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映对象,具体依据人力资源进入企业到最终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不同目的,可将这项投资确认为以下五个项目:
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招募成本。它是为吸引和确定企业所需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广告宣传费用。
(2)选择成本。企业为选择合格的职工而发生的费用。
(3)录用成本。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任职工的合法使用权而产生的费用。
(4)安置成本。
2.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为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上岗前教育成本。企业对上岗前的新职工在思想政治、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方面进行教育所发生的费用。
(2)岗位培训成本。企业为使职工达到岗位要求对其进行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3)脱产培训成本。是企业根据生产加工工作的需要,允许职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的培训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
3.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而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维持成本。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费用。
(2)奖励成本。为激励企业职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
(3)调剂成本。调剂职工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职工必要的需求,稳定职工队伍,并吸引外部人员进入企业工作而发生的费用。
4.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健康事故保障成本。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健康欠佳不能坚持工作而需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
(2)劳动事故保障成本。企业承担的职工因工伤事故应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
(3)退休养老保障成本。社会、企业及职工个人承担的保证退休人员老有所养和酬谢其辛勤劳动而给予的退休金和其他费用。
5.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由于职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
(1)离职补偿成本。企业辞退职工或职工自动辞职时,企业所应补给职工的费用。
(2)离职前低效成本。职工即将离开企业而造成的工作或生产低效率损失费用。
三、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
人力资源成本是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成本计量的研究是建立在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之上,将其作为当期费用核算,而人力资源会计将其作为资产人账,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有以下三种: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
四、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
传统会计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支出都当作“期间费用”来处理,都直接列入“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或“生产成本”账户,但由于这些支出并不是完全为当期服务,传统处理方法不完全符合会计中的配比原则,使企业会计报表中相关的资产、收益数据失真。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单独核算。
五、人力资源成本的披露
人力资源成本按上述说明进行账务处理后,在期来还要进行充分的披露。我认为应当分两部分: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
在对外报告方面,首先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摊销”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之后。“人力资源收益”列在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之后,“人力资源损失”列在营业外支出之后其次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成本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
在对内报告方面,内部报告的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配及利用情况,特别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重点揭示。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单独分析成本与其创造的效益,以确定其投资收益率。
5.小议医药连锁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篇五
1.容易产生管理盲区。在售价核算情况下,财会部门只能获得库存商品总额的信息,库存商品明细账由各柜组具体核算并按售价记账(大多数企业不记进价),因此就形成了一个管理盲区。商品短少时虚报数字,用调整商品的账面售价来弥补总额;出现商品溢余时,则设法隐瞒不报,乘机侵占企业财产。
2.误差较大,毛利核算不准确。售价核算中的毛利不能按单品销售所产生的毛利之和计算,而是通过商品综合差价率结转成本得到。由于综合差价率是商品的进销差价同进货售价金额之比的加权平均数,受商品当期进货品种的影响很大,因此它不能如实反映进销差价率及毛利,只是一个近似数。而且,运用综合差价率公式计算商品毛利时必然产生误差,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再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商品削价时的毛利,浮动幅度很大,差异惊人。
3.盘点工作难度大,且存在一定漏洞。每月盘点需要长时间准备,抄写商品名称、编号、单价、数量、金额,然后进行金额计算,再汇总金额,制成盘点表。这种盘点结果的可靠性很差,若要进行复核,工作量太大。由于售价核算中的盘点只需通过售价总金额来核对商品的数量,并不核算到单品,而实物负责人(柜组)只对商品售价总金额负责,因此当柜组盘点结束计算出数据后,如发现同实物总金额账有差额,柜组害怕包赔损失或不想上报溢余,往往不是采用复盘的办法,而是暗箱操作,采取调整商品数量的办法来增减库存,
这样就必然造成库存的不实,出现管理漏洞,而这种不实又是很难被发现的。
4.商品调价时需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不适应企业灵活经营、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采用积极灵活的定价策略。频繁的调价需要手工清点商品的数量,然后计算出这些商品的库存差价,再进行会计调整。这些工作需要时间长、效率低下,不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此外,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商品售出时折扣的统计也要花费会计人员很大精力。
如何克服售价核算的缺点呢?笔者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进价核算法。
医药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特点是:商品种类繁多,对药物批号及有效期的要求高。如果每一次进出货均需就单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对每个单品计算进货成本、对每一单品的销售进行对应的销售成本的结转,显然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实行进价核算法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建立商品资金流、物流的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它是对库存商品的明细分类核算,对库存商品按品名、规格或等级分户,用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量度反映和控制其进、销、存情况,在账簿记录中形成永续盘存信息。在进价核算法下,当遇到商品调价时,财务人员无需做相应的商品价值的调整,因为它只对销售额产生影响而同成本无关,自然也减少了核算的工作量。
在核算方法转换过渡期,可将进、销、存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三级账,以会计分类账作为二级账,将二级账与三级账建立起切实的统驭关系,以此作为进价核算的基础。
6.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六
一、摘要……………………………………………………………………………………
1二、纽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2(一)客观原因………………………………………………………………………2
(二)主观原因………………………………………………………………………
3三、走出人才困境的应对措施……………………………………………………………
4(一)领导者提高认识………………………………………………………………4
(二)健全人才制度…………………………………………………………………4
(三)营造企业文化…………………………………………………………………4
四、结语……………………………………………………………………………………
5五、参考文献………………………………………………………………………………
5-0-
小议西塘纽扣企业如何走出人才流失困境
【摘要】小规模乡镇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乡镇小规模企业却处于“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之中,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本文以西塘大舜纽扣企业群为例,阐述了小规模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面临的困难,结合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纽扣企业 人才流失 吸引人才
嘉善县西塘镇大舜中心村成立于2002年3月,由原西塘镇大利村、新江村、虎头村、姚家村和渔民村合并组建而成。全村3000多名劳动力中,近60%从事纽扣的生产和营销。全村工业以纽扣生产加工为主,中小型纽扣加工企业林立,是闻名全国的“纽扣之乡”。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乡镇企业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塘纽扣行业受到剧烈的冲击,发展速度趋于平缓,新安排就业人数的能力下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小规模、发展落后的境地,本村很多年轻人不再选择纽扣行业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的技术型人才也被更大规模的企业所吸引走。纽扣企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人才参与其中,而现实中企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给其发展造成很大的危机。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最终可能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甚至可以使这个行业最终走向衰亡。因此,如何应对人才流失产生的危机,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西塘大舜纽扣企业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纽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西塘大舜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乡村序列,地小人少,商业化程度严重偏低,而纽扣企业流失的人才大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及沿海城市等的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据国家对188个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调查,结果发现78.2%的企业人才有流失,其中流失的人才46.6%流向国外,10.9%流向三资企业,仅有0.9%流向乡镇企业。有资料显示,以各种形式招聘到纽扣企业的各类人才平均供职时间仅2年左右。急需人才吸引不进来,已有人才留不住,且大量流失,这样就给纽扣企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企业陷入人才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1、客观原因。从客观环境来看,一是企业在地域上的劣势,由于大舜处在乡村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闭塞落后,不具有吸引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的先天优势,因而陷入了“招人难,留人难”的两难境地。二是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虽然纽扣企业经过改革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市场意识淡薄,职业化素质不高,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力。还有部分的纽扣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环境给予人才更多的诱惑。高薪始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而宽松的用人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人才也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界对企业的员工诱惑更多。一些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竞相开出高薪、高福利等诱饵,甚至不择手段地从乡镇企业挖走人才。如今众多的跨国公司入驻中国,他们为降低成本和减少文化差异,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而实行人才本土化的战略。跨国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盟,各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尤其受到青睐。
2、造成人才流失的客观环境只是外因,企业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是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影响,人才自我发展空间太小,机会少。由于西塘纽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各种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吸引高素质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二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缺少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较强。人才的挑选、培训、任用、考核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激励手段单一,缺乏公平性。干好干坏都一样,干与不干也一样,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核心人才产生不平衡的心态。还有些纽扣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或者组织前景目标不明朗,限制了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因而有才能的员工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前途渺茫,便只好另寻出路。三是管理者观念滞后,忽视员工培训与对事业发展的需求。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而管理者过多地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补充不及时,认为企业内部员工素质较低,工作比较简单,无需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四是员工自身的原因。不同层次的员工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不同。事业型的员工期望不断自我超越,而总是长不大的乡镇纽扣企业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实现抱负的平台,而很多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人才倍感压抑,于是寻找机会另攀高枝。另外,部分人才缺乏职业道德,而相应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还有一些员工仅仅把小型纽扣企业作为提高技能和积累经验之后另攀高枝的踏板。五是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没有统一感、认同感,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由于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等存在缺陷,不仅使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而且还会互相掣肘,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企业所流失的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经验与先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企业还要承担人才流失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损失:工作质量下降、招募和培训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下降、市场流失、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流失、技术创新能力弱化;一方面影响本企业内部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间接
地使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提高。纽扣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并使其充分发挥更大潜能,这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的关键。
二、走出人才“困境”的应对措施
1、领导者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大舜纽扣企业应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人才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不断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健全完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用制度留人。企业要本着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人公平以及过程公平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与绩效挂钩的奖金制度;灵活而具有弹性的福利制度;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制度。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不忘给予适当的情感和精神激励,让员工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尊重和关心,满足员工的归属感。
3、营造和保持“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氛围。首先企业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同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真正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其次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创造出奋发、进取、和谐的企业氛围和精神,培育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达到认同。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即增加员工学习、个体成长的机会。员工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员工知识得到不断更新,自身技能不断提高。加强团队建设,减少企业对个人过强的依赖性。明确企业愿景,为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
规划。同时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提升机会,能有发展,实现自我。
三、结语:
大舜纽扣企业在我县财政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舜纽扣企业异军突起,从开始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后来成为全国文明的“纽扣之乡”,嘉善纽扣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鼓励,然而现在正处于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若要巩固这种经济地位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关键战略。
【参考文献】
7.小议企业营销与道德问题 篇七
但一些企业将利润凌驾于消费者与社会利益之上, 且不说违背了法律, 在道德上也是遭人唾弃。诸如在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在火车站买到了“康师傅”方便面的兄弟“康帅博”。或者诱惑再强迫消费者消费——典型的就是中山路百盛门口有人发卡说免费护肤, 结果去了就得给几百。此类现象时有发生, 人们呼吁解决企业营销的道德问题。
一、市场营销道德的影响因素
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一直是个很纠结的话题, 如果企业对消费者坦诚相待、童叟无欺, 那就是消费者最大的幸福了。但对某些营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并不是像三鹿奶粉一样那么清晰地告诉你答案。
虽然在东西方国家有许多界定营销道德的理论, 但大家似乎都是从自己的本能去判断企业行为的道德性。那究竟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企业的道德呢?
首先, 是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强调的是“言必信, 行必果”, 员工听多了会记着, 消费者听烦了会深刻。这种把企业道德与市场发展相融合的营销理念是要给顾客以诚意、给对手以压力, 并以此纵横商业的一种优势。毕竟, 道德才是人们最认可的东西。
其次, 就是领导者自身的道德。
一个领头羊的道德观几乎就是企业的形象, 其分析决策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社会普遍原则为中心, 有着重大意义。挑重点说, 就是领导者要跟着自己的良心走, 不做亏心事, 心怀天下, 善待众生。
再次, 是企业营销战略。
比如, 产品与品牌是一致的, 不是阿迪达斯的货就不要打出阿迪的牌子, 也不要找个类似的名字;竞争是公平的, 没有阴谋阳谋、不择手段;给顾客需求的引导是没有片面夸大的, 卖支人参说是可以长命百岁是个人都不相信的;商品是没有次品的, 记得有家冰箱生产工厂是出现了不合格的产品就当众摧毁的, 那种敬业的, 现在估计找不到几家;商品是安全的, 不危及使用者生命的, 像电热毯着火事件真是叫人后怕。
最后还有些杂七杂八的因素, 像组织关系、企业机遇、政府宏观调控等等。
说来说去这么多因素, 任何一个出了问题, 企业都将被印上上不道德的的记号。所以, 非道德行为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二、市场营销的非道德行为
l、市场营销贿赂, 就是说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 给相关管理者送礼, 达到便于自己营销的目的。这是老生常谈了, 瑞安市医药公司在药品购销活动中, 收受各药品生产经销企业的折扣款等款项。在国外也是屡见不鲜的,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2、市场营销欺骗, 即通过误导来达到营销目的。包括做虚假广告、冒用代言人形象等等。
3、市场营销歧视。就是在营销时, 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策略。拿定价来说, 在国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是不同的价格。在国际上, 则是政治实力的一个影射。
4、市场营销胁迫, 是指用暴力或威胁达到营销目的。常表现为企业强迫一个零售商要得到其想要的产品必须经营某种特定产品。
三、我们要向道德靠齐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 无数人呼吁:市场营销, 需要道德!
从国家的角度讲, 政府应该要完善相关法律, 建立比较完全的道德监督机构, 同时鼓励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与报道, 鼓励人们凭着良心进行市场营销。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 要树立自己的维权意识, 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有正义感, 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 性本善。将本性中的善与正义发挥出来。
从企业的角度讲:
首先要做到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诚信、诚信、还是诚信。不是无奸不商, 也不是无商不奸, 而是有诚信就有长久, 我童叟无欺才会有人人为我。
其次在营销信息方面要对称, 虚假广告什么的少浪费钱, 电视购物广告不要太夸张, 以免弄出第二个侯耀华来, 让世人取笑。
第三, 则是在定价方面, 薄利多销总不会错, 物美价廉才会引得人们门庭若市, 才会有财源滚滚。牟取暴利或者先倾销再垄断都只会讨嫌, 是的, 没有人知道到底企业到底挣多少, 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四, 摆好心态, 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贿赂啊暗箭啊诋毁啊都不是君子所为, 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 但是, 平等诚实地对待竞争对手, 会赢得他们的尊重, 会让自己的企业在行业中扬名。
第五, 售后服务要到位, 服务态度要好。消费者买东西出了图实惠还看服务态度, 售后服务不好, 服务态度恶劣, 人们不会想着投诉什么的, 而是在他能及的范围内告诉别人, 这家店不好。名声不好了, 企业也完了。
其实还有第六第七……无非是要求企业从一个良心的角度去从事市场营销, 以诚为本, 以消费者为主, 可以让我们“天下无不道德行为”的理想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夏恩君/薛永基.企业营销道德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N].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期第3页
[2]、郭建新.道德资本与企业营销[N].南京:《学海》杂志出版社.2001年04期第195页
8.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69-01
一、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成本管理观念狭隘。为了适应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企业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成本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成本管理问题上存在的偏见由来已久。不少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部门核算的内容,因此成本管理工作都应由财务部门负责,而与其他部门或人员无关。这种狭隘的成本管理观念不仅造成成本管理工作推动缓慢,而且造成了企业的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二)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节约开支、节省生产材料为限,过分强调原料采购的价格低廉、压榨供应方利润空间、使用低廉的劳动力,忽略了企业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竞争者及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因素,是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费用而控制支出,而不是追求支出与收益的相对低成本。采用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一是不能保证所搜集、处理的数据信息的及时性,二是不能保证这些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当相关人员根据这些有效性差的信息来分析问题、查明原因,解决问题时,会发现路子走得越来越远。
(三)成本管理责任模糊。有的工业企业由于未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时,没有对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明确分工,执行人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是含糊不清。在产品的生产阶段,各部门责任不清,容易造成直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失控;在管理服务阶段,企业对差旅费、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归口管理不严,使部门之间责任不清,产生了大量的不必要的支出。
(四)成本管理數据滞后。首先,为了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财会人员往往依据会计报表来提供数据。因为许多企业领导为了对生产班组或者某个生产线进行业绩考核,要求会计人员准确提供详细的成本核算数据,这种考核机制只能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而无法再进行追溯控制,对过程成本控制于事无补;其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有的工业企业虽然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仍然停留在初级记账核算阶段,还没有能够真正运用分析工具或模块,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综合分析。
二、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针对上述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企业应结合国情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以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
(一)企业领导层做表率,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首先,企业领导者应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不是一味地追究低采购价格,低成本支出,而是在保证生产总值增长的前提下, 提高投入产出比。其次,要加强成本管理的组织领导,在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乃至每个员工身上推行成本责任制,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员工成本管理意识。
(二)扎实基础,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为企业及时准确的测算产品成本,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提供了核算基础。因此,加强成本管理,企业应该首先建立健全成本和费用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产品销售及发货制度等等。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鼓励销售人员承揽业务,扩大产品销路,促使会计人员积极协助有关人员做出最适合本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方案,并监督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财务支出,使企业的管理费用得到很好的控制。
(三)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建立以责任成本中心,进行事前分解、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成本核算体系,就是要求企业要按照责任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操作规程和定额标准,本着“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指标细化分解到职能部门、生产班组直至个人或每台机床,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立以ERP为中心的现代成本信息处理系统。在信息社会里,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提供有效的数据,是降低产品成本重要途径之一。要解决数据滞后问题,企业可以考虑在企业内部引入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而且能通过生产的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更主要的是由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市场的变化,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对现有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迎合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高效有序的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行业先进水平上,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矿业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4.
9.企业礼仪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九
摘 要: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优秀企业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危机时代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沟通及融合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礼仪无意也是企业文化中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礼仪在企业文化中传承,企业的建设才会更好更有潜力,更有竞争力。,关键词:礼仪 商务礼仪 文化建设 文化内涵 企业发展
前言
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创造和获取能够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的具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企业经营管理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当然离不开价值。因此,企业价值观和 企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以及 企业中人的各种行为和企业利益的关系等。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基础。而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对企业文化礼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文化中加入礼仪因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升了更大的空间。企业礼仪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企业礼仪是企业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庆典、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信息沟通等。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员工关于企业礼仪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礼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象征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塑造着企业形象,使员工在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的崇高目标献身的群体意识[1]。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和谐相处理想境界。在企业建立起高度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形成企业职工主体共有的礼仪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积淀一旦稳定形成,就成为激励职工勤奋工作、勇于竞争的强大动力。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形象塑造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企业形象塑造的主体是人,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形象,员工是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传播企业的有关信息;企业领导形象,如领导者的仪表、气质、工作方法和作风、交际方式等外在形象,以及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创新精神、道德水平、信念和意志力等内在形象[3]。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如IBM公司的汤姆斯。约翰。沃森、标准石油公
司的约翰。D.洛克菲勒、杜邦化学公司的庇埃。杜邦、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等,往往成为他们所开创或造就的工业的一部分,并以他们非凡的魅力和成就成为其所代表的企业不可取代的象征。许多消费者就是由于对这些人物的信任或者喜爱而崇拜他们的产品。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若每位企业成员均能做到热情礼貌、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就能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企业形象自然而立,其产品或服务就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肯定,同时也可以为吸引人才、集中人才创造优越条件。
2.2教化激励
良好的企业礼仪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属于社会控制中的文化控制手段和非正式制度,具有非直接强制性的特征。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企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影响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已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教化接受者自觉调整人类现实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礼仪管文化理的功在能与线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唤起和激励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企业员工的进取心、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觉地爱护企业、关心企业,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使企业充满无限活力,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不可
缺少的原动力[2]。
2.3仪式传播
仪式通常被视作一种标准化的、表演性的、象征性的,由文化传统规定的一
整套行为方式,一种沟通和维持群体活动的途径。常见的企业礼仪仪式有工作仪
式、慰问仪式、走访仪式、升旗仪式、表彰仪式、团拜仪式,以及企业的庆功会、表彰会、誓师会、厂庆、开业典礼等活动。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在《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不仅将企业典礼、仪式列为企业文化构
成五项要素的第四项要素,而且认为企业应通过礼节、仪式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工
作程序、办事标准,并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仪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许多文化观念正是
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5]。迪斯尼的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前三个月中,每天早上上班时,要站在大门口,向所有进来的客人鞠躬、道谢;海尔工厂每天
要召集一次6S班前会,让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站在两只大脚印上面向同事们介
绍经验;IBM的员工每天第一次见面时都相互行礼,并道;早;或;好;;日本松下
电器公司全体员工每天早上八点钟诵读松下精神,高唱公司歌曲[6]。这些强有力的、适宜的仪式文化正日益被众多企业看重,并成为实施发展战略应对更高层次
竞争的基本要素,仪式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及其英雄意识促使员工内心得到
极大的展示和满足。企业文化建设
3.1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结构层次,是
企业文化的源泉,是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中的组织、制度、环境、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是企
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企业的标志、企业的信誉、企业的行为、企业的形象等,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它是人们从直观上把握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依据。因
此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站稳脚跟的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
精神[7]。
二、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了
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从企业文化的功能上看,大致可分为
以下 几种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即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 用;
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
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 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
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将其纠正并将之引导 到
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
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2是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 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 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四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 的管理为中心,给
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 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 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
工自 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五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 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 也会通过各种渠
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 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 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六是品牌功
能: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形 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是 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
色的 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 遍认同的价值
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企业如果形成 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
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 和管理理念,即企业品牌,就能产生强大的团体向
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实 力持续发
展。
3.3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增强,企业的竞争早已不局
限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在于综合实力的竞争。从如今发展的形势来看,企业文
化的脱颖而出,越来越表现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彰显企业文化建
设的魅力。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自己独特的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常常被人称为通往成功之
路的尚方宝剑。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
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向心力,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
经过时间的考验,不断 总结得出来,并被企业成员所认可。它向外代表一个企
业,可以说是企业的另一招牌;向内则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全体成员的信
念所在,而且它可以促进全体成员朝同一个目标前进。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管
理文化。从企业文化的产生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下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之外,还
有就是体现企业领导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制度的促 进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对
企业制度的统帅作用[8]。
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导产品,正是在企业核心
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熏陶下,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
展,又好又快发展。总的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
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
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
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关乎企业长远,关乎基础,具有全局性、穿透
性、导入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是管根、管魂、管长远的事情。可见,企业
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非同小可。
3.4企业礼仪与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只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 宗旨等内容的提炼,而轻视、甚至是
漠视企业商务礼仪的培育。事实上,企业商 务礼仪同企业规章、企业品牌等其
他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文化要素一样,也是重要的企业文化内容。中外一些著名
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设计和培育一种高雅、鲜活的企业礼仪,对于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在商务往来中不失礼节、更重要的是准确定位
了商务礼仪与企业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泱泱大国,一、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我们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
其彬彬有 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礼”无处不
在。子曰: “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 宁”,可见礼数在从古至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今,我们对礼
仪的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事实礼仪不仅仅是一种
形式,而是从心底里产生对他人的尊敬之情,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非常细小的环
节,代表 着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在一个企业中,商务礼仪 则是企业形象的体现,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反映,是企业文化的外延。一
个人的习惯叫习惯,二、一个人的习惯叫习惯,一群人的习惯叫文化 企业文化
是一个企业的精髓,民众富裕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达 靠管理,管
理成功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无 形的资产
与财富。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 价值观
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
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 人
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9]。
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企业文化是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但却能导致关键
决策的产生,大到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
习惯,都可以使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在未来发展产生
完全不同的结果。礼仪是企业文化的外延,三、礼仪是企业文化的外延,是员
工综合素质的体现 企业商务礼仪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隐喻,表达的是企业人的共
同价值观。小到握手、呈递名片,大到洽谈合作,无一不是一门必修课。“礼仪
不是要求别人,而是检核自己”,一个人的成功 20%靠智商,80%依赖于情商,重礼是一个人高情商的首要体现。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正是需要有这样一批高情商的管理者和员工。企业是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社会组织,其内部人员
之间 和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10]。因此,商务礼仪就成为传播企 业文化、体现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在华为,商务礼仪已被列为
入职前的必 修课之一,服务行业更是将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宣导的首选。企
业文化作为公司的底蕴需要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激励并影响着员工的工作
风格,一个规范的企业,员工势必文明有礼,工作热情高涨,相反,一个不重视
礼仪的企业,员工风气也会低迷。现代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现代经济越
来越朝着形象经济方向发展。影响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因素很多,但其
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无疑是至关重 要的。事实上,企业通过文化培养人的品格,使人逐渐变得有修养。而正因为企业商务礼仪所具有的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作
用,而使它的策划、设计和习俗化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无疑,企业商务礼仪是员工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展现。企业商务礼
仪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形象名片。
只有企业礼仪与文化建设一起实行才能构建更好企业前景,同时企业才会更
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中,徐文中,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6).[2]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3).[3]蒋璟萍.和谐社会视野的公民礼仪素质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09,(5).[4]蒋璟萍。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0,(7)
[5]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3)
[6]刘光明,企业文化案例(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6,(4)
[7]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8] 刑以群,张大亮.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9] 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3
[10]金正昆.职场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自评
10.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 篇十
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
面,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管理风气、管理气氛、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变化,使员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成为这种文化的自觉执行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
第一,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企业文化管理的新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
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
第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度。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企业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第三,突出个性,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管理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类型各不相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将企业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斌,略论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与意义,企业改革与发展[J],
[2]殷一平,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商业现代化[J],
[3]丁军,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J],
11.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小议 篇十一
摘 要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作者针对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并加以完善和解决,全面加强和提高会计监督水平,使会计监督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和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强化 会计监督 存在问题 方法和对策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内容是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一、我国会计监督施行的现状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比如,在2007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对159家企业2006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户企业中147户资产不实,157户利润额不真,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二、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不严
会计监督一般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来进行的。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维护企业利益。而在企业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也往往是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如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当局违法或违规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当局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够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缺乏各种监督体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更易发生,会计监督难度增加。
(三)企业负责人重视不够
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任何人都能胜任。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也是造假、制假,对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是致命的。致使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民,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1.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守法、执法,不能分析、理解。领会法律的内涵,有意无意制假,而以不知情为由,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2.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3.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的形式下,会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且按照《会计法》规定持证上岗,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三、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要相互牵制;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权限和责任;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一些典型经济案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警示就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现有准则的执行存在重大疏忽与不力。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四)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然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风险意识。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而且希望国家、社会提供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四、结语
总之,强化企业会计监督非常重要,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提高会计监督水平,从而保护所有者及债权人的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7).
[2]霍卫红.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2001(5).
[3]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财务与会计.2002.10:36.
[4]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财会研究.2006.3:17.
【小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小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06-24
小议企业的经营理念06-24
小议劳动与节俭作文08-01
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06-27
当今中国社会人文与科学态度小议作文10-15
国有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11-01
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09-14
人文素养小议08-27
国有企业的宗旨与治理09-17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研究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