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2024-08-16

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通用13篇)

1.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一

XX县人民医院

2014年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部

门、重要岗位工作检查的反馈

一、急诊科

1、急诊科分诊导医存在缺陷,有时患者就诊不及时,易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下一步需进一步改进;

2、抢救室布局欠合理,急诊服务区的的“三区”划分与标识不明显;急诊留观制度执行不彻底,仍然存在留观超过72小时的情况和收住院患者的情况;

3、未细化科室统一的规范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并且要将制度张贴悬挂,及时指导急诊抢救工作;

4、急诊留观病历和急诊门诊日志的书写质量存在缺陷,急救病历书写不规范,缺项存在,如:在急救病历中只写主诉、无体格检查、诊断与处理等,无法提供任何信息;

5、部分急诊科年轻的医护人员对新设备、新器械的掌握的熟悉程度。

二、药剂科

1、门诊药房药物摆放比较乱;过期药品销毁不及时,记录不全;

2、临床药师配备不齐全,对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的监控和指导工作存在缺陷;

3、根据《泗水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对于超限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还存在不足。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分析记录不全。

三、输血科

1、第一季度的输血患者登记信息本中,患者的信息包括住院号、床号、年龄等记录不全。

2、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培训,技术考核制度及培训内容等的记录不全。

3、必须杜绝非医务人员到血库领取血液制品,以利于医疗安全。

四、麻醉科

1、麻醉前后访视有时由非执业医师进行;麻醉方式谈话中对于替代方案的告知不足;

2、术后镇痛管理有欠缺,未进行有效的的效果干预与监控;

3、参与特殊患者的术前讨论次数较少,对于未按程序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的应拒绝实施麻醉;

五、产房

1、待产室有异味,产妇离开待产室后未及时消毒;

2、无产前记录和产后访视记录;

3、无菌物品放置不合理;布置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要求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且区域标示不明显。

六、内科、外科

1、住院病历书写存在复制黏贴的现象;门诊病历书写不及时,在患者诊疗结束后有时不能及时提供给患者;

2、诊断依据书写不详细或依据不充分,仅仅是检查结果的罗列,缺乏医师的个人分析;

3、有些病历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不能体现三级医师

查房的水平和对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

4、异常的辅助检查结果的无分析处理意见,对于药物的更改在病程中未进行注释;

5、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科室内部的“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存在不足;

6、外科手术手术前的讨论制度有落实,但讨论内容比较空洞,仅仅是为了要求而书写;

7、住院30天,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等上报工作力度不够,存在漏报及迟报现象;

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可能有瞒报行为。

以上临床科室具体存在问题在月报和医疗质量缺陷记录中已记录。

整改意见

1、在急诊科设立导诊和分诊服务,加强相关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加强中午、夜间值班人员的管理,任何时间段交接班都要有医师在岗。

2、加强血库的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成分输血要占临床用血的90%以上,必须做好血液的出入库登记,及不良反应的追踪检查。

3、参考《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急(门)诊病历的规范书写,及时向患者提供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的复印工作;坚决贯彻核心制度的落实,职能科室将加大考试考核力度。

4、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制定我院临床医师合理运用抗生素的指导意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跟踪,并做好记录,培养临床药师加强对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的指导。

5、院感科平时要加强对产房的检查,护理部及时完善所需要的制度与表格,并反馈给有关负责人进行整改。

6、内、外科临床医师按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病历的书写质量,严格落实医院相关奖惩措施,力争把医疗质量提升到新高度。

2.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日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部分医疗器械变更审批和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职责调整的有关事宜的通知》, 决定将部分由承担的有关职责调整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一、职责调整范围

(一) 自2013年10月1日起, 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 以下简称第16号令) 第三十八条规定开展的, 下述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审批事项调整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1. 生产企业实体不变, 企业名称改变;

2. 生产企业注册地址改变;

3. 生产地址的文字性改变。

(二) 自2013年10月1日起, 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试行) 》 (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 第六十三条开展的, 下述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审批调整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1. 变更生产企业名称;

2. 变更生产企业注册地址。

对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地址文字性变更的审批, 参照变更生产企业注册地址方式, 一并调整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三) 自2013年7月1日起, 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认证管理中心) 组织开展的下述医疗器械和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工作调整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1. 部分医疗器械: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血管

内支架及导管、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动物源医疗器械和同种异体医疗器械。

2. 部分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

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与变态反应 (过敏原) 相关的试剂。

二、医疗器械变更审批职责调整有关工作要求

(一) 第16号令第三十八条中“生产企业实体不变,

企业名称改变”系指生产企业因收购、重组、股份转让等原因需改变企业名称, 但产品生产地址、标准、生产工艺、工序等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形。

(二) 自2013年10月1日起, 生产企业申请有关事项

变更的, 应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递交申请。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关变更申请, 生产企业应依据第16号令附件10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规定递交申请材料。其中, 生产企业名称变更应提交原注册批准时的产品标准复印件和标准修改单各两份。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有关登记事项变更和生产地址的文字性变更申请, 生产企业应依据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文件附件2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规定递交有关材料。生产地址的文字性变更参照附件2中变更生产企业注册地址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同时, 生产企业还须提交申请材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 保证有关申请材料与原注册申请和审查批准的材料相同。必要时,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核查。

(三)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第16号令

第三十九和四十条要求、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文件第六十九条以及本省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工作程序和时限开展有关审查工作。

(四)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 经审查符合

规定予以变更的, 应发给变更后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证书格式采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格式, 变更后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用原编号, 编号末尾加带括号的“更”字。同时应在注册登记表备注栏中注明变更次数和本次变更内容。

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和生产地址的文字性变更, 经审查符合规定予以变更的, 应发给《医疗器械变更申请批件 (体外诊断试剂) 》 (格式见附件) 。

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 并说明理由, 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五)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信息公开有

关规定, 对相关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予以公示, 同时应每半个月将变更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医疗器械变更申请批件 (体外诊断试剂) 复印件及电子信息汇总后, 按照境内第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数据信息报送要求报送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相关信息将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对外发布。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本省档案管理要求做好相关资料存档工作, 存档资料应长期或永久保管, 期限不得低于16年。

(六) 2013年9月30日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已受理的有关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变更、体外诊断试剂登记事项变更申请, 继续按程序审查审批。

三、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职责调整有关工作要求

(一)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有关品种的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下放后的工作应尽快做出安排、做好衔接。要完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工作的制度, 明确检查 (考核) 工作程序和要求, 并及时告知管理相对人, 确保自2013年7月1日起, 所有品种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

检查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重点要加强对下放品种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技术要求的培训, 做到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标准要求不降低, 监管力度不放松, 确保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需要认证管理中心协助的, 可向认证管理中心提出, 认证管理中心应做好相关支持工作。

(三) 部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工作下

放后,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9]833号) 和《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定 (试行)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 (试行) 〉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 (试行) 〉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7]239号) 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 对下放的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对下放的部分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考核。认证管理中心负责对部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工作下放后的技术指导。

(四) 2013年6月30日 (含6月30日) 前, 各省级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受理的部分医疗器械和部分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检查 (考核) 申请, 应在5个工作日内转寄认证管理中心。认证管理中心应按现有工作程序和要求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3.骨科护理质量检查反馈汇总 篇三

一、检查时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二、检查人员:程静、徐玲、刘振

三、检查内容: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专科护理质量、危重病人质量、健康教育

四、存在问题:

1.修订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熟

2.压疮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翻身不及时 3.术后高危患者未及时使用床栏 4.输液巡视单未签字

5.护士介绍饮食内容不完善(锁骨骨折术后患者饮食辛辣刺激流质,诉切口疼痛)6.抽查一名护士对一级护理病人护理常规、六洁内容掌握不熟 7.抽查一名患者指甲过长、不清洁

8.个别护士危急值回答不正确(血糖)9.专科用药注意事项掌握不齐(甘露醇)

10.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内容不知晓,护士未宣教

五、原因分析

1.新版护理安全内容较多,护士长没有定期进行强化培训

2.责任护士未全面掌握高危防范措施内容,管理病人时未突出重点 3.护士更换液体时未严格执行《液体更换流程》,工作不认真 4.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护士宣教后未加强饮食监督 5.核心制度已掌握,未多次提问导致小部分遗漏

6.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三短六洁”,对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疏于监管 7.护士专科药理知识掌握不牢,护士长未重视 8.危急值已培训掌握,科室资料未及时更新

9.责任护士工作时未抓住重点,延误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

六、整改措施

1.护士长不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问

2.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安全风险并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护士长对重点病人加强监管 3.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慎独精神

4.对有“主见”的患者加强宣教次数,使其认识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增加巡视次数 5.告知护士核心制度与护理安全关联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学

6.责任护士每班检查基础护理完成情况,质控护士每日督查,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 7.加强专科用药学习,逐渐提高护士临床药理知识

8.依照本院辅助检查科室制定的标准更新科室资料,进行全员培训 9.再次学习、讲解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

七、追踪评价(一周后)

1.晨会提问相关制度、危急值、专科用药,已掌握

4.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四

质量考核于对全院质量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及改进措施如下:

一、考核结果(一)消毒隔离管理

1、输液室未及时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每周一次75%乙醇擦拭灰尘、无擦拭标签(输液室、手术室)

2、压脉带未做到一人一根(检验科)

3、用注射器抽吸液体后把针头留在液体瓶上(换药室)

4、护士接触病人后未及时进行手消(输液室)

5、含氯消毒液没有试纸条未测定含氯浓度(输液室)

6、砂轮无消毒液及消毒标签(治疗室、输液室、手术室)

7、检验室未做到抽血垫纸未做到一人更换一张纸。(二)、护理服务

1、输液室、病人输完液未做到及时加液,等病人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导医、未做到主动询问,主动介绍、送水不及时,等候病人未及时协调就医。

(三)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检验科抽血试管灭菌时未贴消毒指示标签。

2、医疗废物转运记录不及时,存在补记情况。

3、医疗废物暂存间废物箱摆放不整齐

(四)、基础护理管理

1、床单元不清洁、床单松散未拉紧,病人离开后未及时整理。

2、吸烟人多、病房有烟头,过道有烟头

(五)痕迹管理

1、处方仍存在;漏住址及诊断,医生签名潦草难以辨认。

2、门诊日志登记住址不详、二、改进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接触病人前后、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后均需手消。

2、消毒剂按要求定期监测含氯量,要求达到标准要求,测试卡贴在相应位置。

3、记录严格按通知要求执行,组长要掌握书写规范,指导护士正确书写。

4、加强病房巡视、引导病人到指定区域吸烟,加强健康宣教、有记录。

5、与门诊医生及时沟通,门诊日志及处方按记录按要求填写,记录及时真实,做到项目齐全。下发云南省《处方书写规范》,组织学习加以改进。

6、消毒剂按要求定期监测含氯量,要求达到标准要求,测试卡贴在相应位置。

7、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了解病人需要,询问有无不适,观察病人局部情况。

8、导医及时为就医者主动送水,对等候就诊的病人给予安慰,主动了解需要,积极协调就医。

希望组长认真分析本科室存在问题,认真整改,同样问题下月检查无改进将加倍扣分处理。

曙光医院办公室

5.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五

护理安全管理

一、存在在问题:

1、个别护士进行危重病人交接班时,回答不完善。

2、查纸质病历里医嘱核对签名出现字迹潦草。

3、病房里发现家属私带生活电器。

二、原因分析:

1、护士未重视临床交接班。

2、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3、医院配套设施不够给患者带来不便。

三、整改措施:

1、给予批评教育,强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意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对于护理书写护士字迹必须清晰、端正。

3、耐心告知病人及家属该行为会带来安全隐患,争取家属的配合。

四、效果评价:

1、个人表示接受批评,今后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近段时间无再出现类似现象。

3、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病区的管理工作。

急救护理管理

一、存在问题:

1、仪器表面不清洁。

2、使用后仪器未及时归位

3、使用后用物无及时整理,未清洁消毒。

4、仪器导线乱未整理。

5、抢救物品使用不熟悉。

6、不熟悉抢救流程

7、停电时抢救物品(仪器)使用应急预案回答不完整。

二、原因分析:

1、仪器表面无清洁。

2、使用后仪器未及时整理归位

3、使用后用物无及时整理处置。

4、抢救结束后仪器无及时整理。

5、护士对业务不够熟练。

三、整改措施:

将上述问题反馈给予各科护士长及各责任护士,马上给予整改

1、仪器表面保持清洁。

2、使用后仪器及时归位

3、使用后用物及时整理,清洁消毒。

4、仪器导线乱整理整齐。

5、熟悉掌握抢救物品使用。

6、熟悉掌握抢救流程

7、熟悉掌握停电时抢救物品(仪器)使用应急预案

四、效果评价:

1、仪器表面清洁。

2、使用后仪器及时归位

3、使用后用物及时整理,清洁消毒。

4、仪器导线及时整理整齐。

5、护士能熟悉抢救物品使用。

6、护士熟悉掌握抢救流程

7、护士熟悉掌握停电时抢救物品(仪器)使用应急预案。

健康教育

一、存在问题:

1、病人不了解主要用药的不良反应

2、病人对特殊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够了解。

3、病人家属不了解吸烟区的位置。

4、病人对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了解

5、病人对出现后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够了解。

二、原因分析:

1、病人不了解主要用药的不良反应

2、护士无向病人解释对特殊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护士无及时宣教吸烟区的位置。

4、护士无及时解释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5、护士无耐心解释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整改措施:

将上述问题反馈给予各科护士长及各责任护士,马上给予整改

1、解释主要用药的不良反应

2、对特殊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详细解释。

3、介绍吸烟区的位置。

4、解释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5、详细解释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效果评价

1、病人了解主要用药的不良反应

2、病人对特殊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了解。

3、病人家属知道吸烟区的位置。

4、病人对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了解

5、病人对出现后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

分级护理

一、存在问题:

1、床头卡填写不完整有漏项

2、病人的引流量护士不了解

3、患者尿道口不清洁有分泌物

4、使用中的多条管路凌乱交错,无整理。

5、危重病人的床头无预防坠床措施

6、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

二、原因分析:

1、因工作繁忙,床头卡填写马虎

2、护理班的护士对工作不认真

3、护士无法律意识

三、整改措施:

1、新入院病人的床头卡应及时填写完整、字迹清晰。

2、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加强护理法律知识的学习。

四、效果评价

1、基础护理有所改善。

2、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3、护理人员能自动及时观察病性,正确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性。

病房管理

一、存在问题:

1、个别科室仪器表面有灰尘。

2、个别科室资料未及时更新。

3、个别科室操作盘不整洁、乱。

4、卫生间用物随意乱挂。

5、个别护士 工作服不规范、不清洁。

二、原因分析:

1、相关病房工作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2、相关护理记录及业务学习没有及时更新新知识。

3、个别护士无菌操作观念差。

4、工友没有按要求归位物品。

5、个别护士不注意仪表规范。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工友卫生工作的督查。’

2、加强护理文书工作的检查。

3、加强值班护理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4、加强卫生间物品规范放置的执行。

5、加强护士仪表规范的培训及检查。

四、效果评价

1、病房各种设备、仪器清洁卫生有所改善。

2、科室护理各种资料有所更新。

3、操作盘卫生状况有所改善。

4、卫生间整洁情况有所改善。

5、护士仪表堆满有所改善。

护理病历书写

一、存在问题:

1、体温单测TPR不符合医嘱要求,底栏漏记录血压。

2、执行医嘱皮试符号记录不正确,未完整记录执行时间。

3、转科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楣栏填写漏项。

4、临床护理记录单入院未按要求做好记录

二、原因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够强

2、个别护士书写不认真。

3、个别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4、护理质控督查不到位。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病历书写规范的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书写的培训。

2、定期组织“三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3、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做好病历书写。

4、定期组织质控人员随时督查病历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效果评价

1、体温单绘画符合医嘱要求,底栏记录完整。

2、执行医嘱符合要求。

3、皮试结果记录正确。

4、手术交接记录完整。

5、临床护理记录单特殊护理,特殊用药记录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

一、存在问题:

1、抗菌药未现用现配。

2、个别护士加药跨越无菌区

3、引流袋无按时更换

二、原因分析:

1、合理应用抗菌素的意识淡薄

2、个别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

三、整改措施:

1、督促各科护士长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提高意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应做到抗生素现用现配。

2、组织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督促护士长加强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增强责任心,切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四、效果评价

1、抗生素应用时能做到现用现配。

2、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有所提高,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3、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护理部检查

一、存在问题:

1、提问护士输血操作流程回答不完整。

2、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混装。

3、使用后的空血袋未用黄色袋包装24小时送化验室保存。

4、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

5、备用的呼吸机不能正常使用,使用仪器台面有灰尘。

6、使用后的氧气筒存放在走廊。

7、氧气湿化瓶无处理和干燥保存

二、原因分析:

1、个别护士表达能力欠缺。

2、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安全意识薄弱。

3、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医疗垃圾混装的危害性。

4、护士对使用后的空血袋没有交班。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科室加强专科理论、专科技能培训,以达到从整体上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目的。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经常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药物安全管理,科室药品应原盒包装。安全源于责任,高度的责任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养成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实行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管理制度。

3、要狠抓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护士长对特殊人员(粗心大意者、不严格查对者)进行重点管理,采取强化培训或跟班(资历老、业务水平高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上班)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责任心差的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抓制度落实。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护理部、护士长重点抓落实。将制度落实不好的科室(个人),医院列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对其进行追踪观察,直到制度按要求落实为止。

四、效果评价

1、通过再次督查各科室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整改,护理人员的学习气氛提高了。

2、药品混装现象已改善,医疗垃圾混装现象有所改善。

6.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六

一、关于进一步营造档案法治社会氛围问题

把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十三五”普法教育规划,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培训内容。制定出台省“七五”普法规划,把“一法一例”的贯彻实施纳入到普法规划中,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档案法治意识,增强依法治档和遵守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全省范围内努力营造档案法治社会的浓厚氛围。

二、关于进一步明确理顺档案管理体制问题

参照目前全国多数省份情况,省档案局(馆)机构类别暂不分类,维持目前在编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现状。

三、关于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支持力度,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新增加的档案数量核增档案事业经费,并从满足档案事业需要出发,适当提高档案事业经费保障。二是努力解决档案工作人员岗位保健津贴。考虑到档案工作者要接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际,应积极解决一线档案工作人员发放岗位保健津贴问题。三是档案利用收费取消后档案利用与保护工作。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要求,在取消档案部门利用收费的同时,要将档案管理利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四是省档案馆二期工程建设情况。将省档案馆二期工程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档案馆面积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为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档案馆数字化进程,拟将省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及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中统筹考虑,分年度安排馆藏档案数字化专项资金2 276.2万元。六是加大市(地)、县(市、区)档案馆(库)建设力度。省政府将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将未列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市地级档案馆和部分县级档案馆列入中央专项扶持范围,同时,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和调整过程中开展项目申报和资金调整工作。

四、关于进一步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问题

7.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七

科室:内儿科检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

一、传染病管理专项检查:

1、内科应有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欠职责和制度、工作流程。

2、欠传染病月分析,无一季度传染病漏报及漏登病人。

3、欠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

4、传染病知识应知应会:提问传染病处理流程3人,只有1名医护人员能回答。

5、欠科内自查内容的资料。

提出整改意见:

1、建立管理小组。

2、补充1-3月的传染病工作分析。

3、补充传染病培训工作。

4、加强传染病流程的学习。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项检查:

八大本建立情况:

1、建立有齐全的八大工作记录本,但检查到医生交接班记录本中3月15日、16日、17日,只有1名医师值班签字。3月21日、23日、27日、29日、30日、31日,4月3日漏记交接班记录。

2、业务学习记录本,有学习计划,但内容不全,欠传染病学习内容,记录中欠学习组织情况,欠考核资料,欠总结。

3、死亡讨论记录本:1季度无死亡记录。

4、危重症抢救记录本,抢救记录内容欠过多。

5、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欠1季度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6、质量控制记录本:欠3月份的质控内容。

7、差错事故记录本:无差错事故。

8、科务会记录本:有记录,只有3次,与院开会内容相差过多。

三、医疗质量

(一)、住院诊疗管理与持改

1、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无2014年的相关记录。出院指导内容不足,对随访工作没有追踪记录。

2、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无记录本,没有进行管理评价。

3、有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职责,工作计划。但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无会议记录。

4、病房运行住院病历环节质控未做。终末病历质控率达100%,但是无反馈与整改的记录。

5、无2014年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工作记录。(有2013年的)

6、内科平均住院天数为11.5天,无对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的统计。

(二)、急诊医学管理与持改

1、有转诊转院登记本,但无2014年的转诊转院的记录。

2、随机抽查提问一名医师,不能正确回答转诊转院流程。说明科室未进行相关培训,不到位。

3、没有重点病种的急诊诊疗服务流程与规范。

4、随机抽查一名医师对会诊时限,不能正确回答会诊规定时间。

5、会诊记录:内容填写不正确,转诊写入会诊记录中。

四、病历质量专项检查(详见反馈表)

2014年第一季度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情况反馈 科室:内儿科检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当日有住院病人20人,随机抽查20%运行病历,抽查4份住院病历。

检查人员:检查完成时间:2014年4月15日

2014年第一季度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反馈

8.医疗器械维修检查及管理 篇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 医疗设备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 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 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 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 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 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 对诊断、 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 可以设想, 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 完好率很低, 精度不可靠, 结果可信度差, 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 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 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 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 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 是设备保养的基础, 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 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 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 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 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 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 消除故障隐患, 保持正常工作, 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 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 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 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 很难搞好维修工作, 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 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2.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 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 人是第一因素, 不仅需要懂技术的, 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 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 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 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 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 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 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 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 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 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 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 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 医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 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 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 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 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 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 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维修体制的改革, 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 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 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 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 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 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 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 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 只有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 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代理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 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代理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 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 只要医院肯支付钱, 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代理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 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 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 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 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3 讨论

9.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工作检查汇报 篇九

2010年12月22日海淀区卫生局医管中心对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要求,对我院进行了检查,医管中心的领导深入临床科室对我院医疗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临床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目的是通过开展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不断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现将医疗部分检查情况作简单汇报。

一、亮点

1、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制度完备,符合检查组的要求。

2、抽查内科医师十三项核心制度时,内科医师表述清晰完整,受到检查组的表扬。

3、抽查急症科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演练时,急诊科医护人

员沉着熟练的操作,受到检查组的表扬。

4、抽查急诊科护士十三项核心制度时,急诊科护士表述清晰

完整,受到检查组的表扬。

二、不足

1、抽查2份内科运行病历,检查组专家指出病程记录不全面,缺乏必要分析。

2、抽查外科死亡病例1份,检查组专家指出死亡讨论过于简

单,缺乏分析。

3、抽查外科死亡病例1份,终末病历中无死亡讨论。

4、抽查内科死亡病例1份,检查组专家指出抢救流程待提高。

5、实验室布局不合理。

6、检验科房间比例不符合要求。

7、清洁区、污染区流程不符合要求。

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我院虽然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推动卫生事业稳步前进。

陈明

10.医疗质量检查记录 篇十

XX年XX月XX日

内容

XXXXX

主持人

科主任姓名

记录人

XXX

参加人

Xx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检查情况:

此项内容应填写检查人员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例如病历、核心制度、处方申请单、安全等全面管理)检查时的情况,例如:“本次检查重点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我科执行情况较好,科主任及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每日查房两次。但个别医师查房时汇报病史不详细,对患者检查报告单内容汇报不够准确。”

整改意见:此项应填写对检查出的错误不足提出整改的意见。

例如“查房时医师对患者病史应作详细汇报,其中包括作过的检查和治疗经过,对检查回报单应及时准确向科主任汇报。”

措施:此项应填写整改的具体措施。

例如:“科主任加强对查房制度的管理,对未按要求执行此项制度的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罚。”

整改效果:此项应填写整改后复查时情况。

例如“一周后复查,科室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良好,未发现违规现象。”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时间

X年X月X日

地点

XX科办公室

主持人

科主任姓名

记录人

XXX

参加人

XX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内容:

如何书写:

是当月检查记录的一个汇总,提出需要整改事项、实施措施、为下一个月的检查做出详细计划。其他需要强调的医疗规章制度、操作防范措施等

11.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十一

在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过程中,一级及以下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资质良莠不齐,难于监管。针对这种情况, 北京市医保中心于2013年底组织进行了两次针对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专项检查。

1专项检查内容

1.1选择范围

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提取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申报数据,筛选出2013年总额控制严重超标,部分诊疗项目费用增长异常,住院和门诊人次人数比、七日内重复住院率高于同级同类,综合排序靠前的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32家。

1.2专项检查的方式

1.2.1强化协议管理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是医保中心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管理协议, 协议中约定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卫生、物价、药监等相关部门规定,因病施治,合理诊治、合理收费,不得分解服务次数,如实向医保经办机构申报费用。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执行情况。

1.2.2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指导

针对超过总额指标的定点医疗机构,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超总额指标的原因,并检查医院对于各疾病诊疗常规执行的情况,对于因参保人员就医人数增加引起的超支,合理部分给予补偿,而对于违反诊疗常规,过度检查、治疗等原因引起的超支,对超支费用进行追回,并提出整改意见。

1.2.3精确分析费用指标,实地检查执行情况

针对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收治的参保人员多为慢性病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 再次住院率高等情况,在对费用指标进行分析时,除分析住院人次和次均费用外,还综合考虑住院人数、日均费用、七日内重复住院率、人均年住院天数等指标,并实地检查住院参保患者的具体情况, 是否存在分解住院费用和服务次数的行为。

1.3发现的问题

在实地检查中,针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卫生、物价、药监方面的政策规定,制定了检查重点:分解费用和服务次数问题,医师资质问题,是否存在过度检查和治疗,使用的医疗仪器注册证是否合格,是否存在违反物价规定收费问题。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重复过度检查治疗和违反物价规定收费等问题的共有25家(占78.12%);存在医师资质问题(非注册地行医) 有17家(占53.13%);存在分解费用和服务次数现象的有10家(占31.25%);医疗仪器超范围使用的有6家(占18.76%)(见表1)。

1.4专项检查处理结果

对于专项检查中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的3家定点医疗机构予以解除协议处理,对3家定点医疗机构予以中断执行协议处理,其余26家定点医疗机构分别给予黄牌警示、通报批评和约谈处理。

2专项检查的效果

2014年,继续对给予黄牌警示的26家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经过1年的努力,在费用控制、 合理治疗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2.1基金申报方面

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基金申报同比增加8.08%,总控指标完成情况为101.8%,同比下降14.6%, 较2013年有明显好转,住院基金申报同比下降3.15%,普通门诊基金申报同比增加10.92%,药占比和检查治疗费占比同比下降(见表2)。

2.2医疗服务变化情况

在医疗服务方面,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同比增加3.7%,人次同比减少16.02%,七日内重复住院率同比下降64.63%, 次均费用同比增加16.52%,但日均费用410.93元,同比下降0.24%,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院时间同比减少5.4%,人均费用同比下降5.64%;普通门诊总人次同比增加8.04%,总人数同比增加12.18%,次均费用364.38元,同比增加3.3%,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

2.3个人负担情况

2014年,26家定点医疗机构平均自费比例为1.27%,个人自付比例22.62%,较2013年略有上升,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4)。

3思考与建议

3.1加强监管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基础

医疗保险由于第三方付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往往缺乏控费意识,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意识, 强化自身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检查、治疗。此次专项检查,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监管,总控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明显好转,药占比和诊疗费占比同比下降,提高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保障了医保基金运行的安全。

3.2加强监管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保证

在检查中发现,分解服务,重复检查、重复住院等问题多发,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时,除次均费用外,同时综合考虑住院患者七日内重复住院率、住院日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和人均住院天数、门诊患者人次人头比的情况。从2014年的指标来看,被检查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七日内重复住院率大幅下降,日均费用和人均费用同比均出现下降,增速低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住院人次下降,次均费用增高是对2013年因存在分解服务造成数据偏差的矫正;门诊患者人次人头比同样显示出下降趋势。表明加强监管后定点医疗机构的分解服务、重复就诊、 重复住院的问题有明显改善。

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同时,需要避免定点医疗机构因控制费用而出现推诿患者、限制服务的行为。被检查医疗机构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住院患者总人数和门诊就诊总人数均较2013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被检查的定点医疗机构总体上没有出现推诿患者和限制服务的行为。

3.3加强监管未对参保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定点医疗机构在加强费用控制的同时,存在转嫁费用,增加患者自费项目的风险。此次检查的医疗机构统计显示,2014年在这些医疗机构就诊的参保人员个人自费比例和个人自付比例较2013年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低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表明从总体上看,加强监管后定点医疗机构没有向参保人员转嫁费用,加重参保人员就医成本。

3.4相关建议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 通过优化配置,带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流动,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基层,小病到社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将会在医保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总额费用控制的支付方式改革后,存在定点医疗机构推诿大病重病患者、分解服务、 重复就诊、限制服务的风险,部分临床医师增加自费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向参保人员转嫁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强化协议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相关培训,提高费用控制意识;增设有效的监控指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实时监控和预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基金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医保中心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监管,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利益,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12.麻醉医疗质量检查简报 篇十二

第7期

綦江区人民医院医务科编 2012年3月1日

加强麻醉质量安全管理

维护手术患者健康权益

为了加强麻醉医疗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群众满意度,3月1日上午,重庆市麻醉医疗质量检查专家组一行2人在饶传华组长的带领下对我院麻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督导检查。区卫生局医政科郭强科长、我院郭均涛副院长、医务科科长赵伟及麻醉科主任廖林陪同检查。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督查和听取工作汇报等形式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中,饶传华组长充分肯定了我院麻醉医疗质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就完善麻醉诊疗常规、规范交接班制度、强化手术的安全核查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检查组专家杨晓秋副教授指出,在麻醉科日常工作中要围绕麻醉文书书写、麻醉知情同意书的签字、腹腔镜手术的规范流程、低氧血症的防范以及麻醉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等重点环节,进一步的搞好麻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有力的维护手术患者健康权益。

13.医疗质量检查反馈表 篇十三

护理部1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大部分护理工作质量均达到基本要求,但检查当中同时发现一些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表现好的方面

1、各科护理人员仪容仪表端装。

2、各治疗室环境整洁、用物放置合理,外用药、内用药分开放置。

3、医疗废物放置固定,无与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医疗废物由专人收集处置。

4、氧氧筒固定良好‘四防牌’、床头卡无漏挂。

5、护理文件书写格式统一、较规范,特别内一科危重护理文件书写字迹清楚,内容连续,有病情变化及时书写。

6、各科室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

二、各科存在问题:

1、床头卡填写不完整:责任护士一栏空缺

2、护理文件书写:

A、体温单填写不完整:缺体重,身高、大小便等;

B、有涂、刮、擦现象。

C、医学术语不规范、随意简化,如:硝甘、神差等。

D、个别危重病人无护理记录。

3、个别科室消毒液、棉签、胰岛素无开启时间。

三:2月份检查重点:

1、本月检查存在问题,是否改进。

2、环境(病区、治疗室、护士办公室)检查

3、抽查护理操作: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查对制度

4、护长做好本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

上一篇:长治市劳动用工管理办法下一篇:读《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