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知识点(精选8篇)
1.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篇一
浅议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目录
综述
一、早期阅读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内涵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一)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 提高幼儿的自我适应能力
(二)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三、早期阅读教育俩大误区的解读
(一)早期阅读就是提前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
(二)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
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策略
(一)提供自主阅读的物质材料
1、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图书
2、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二)创设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2、参与儿童的阅读
3、鼓励幼儿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行的互动
(三)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1、前图书阅读活动
2、前识字活动
3、前书写活动
结束语
浅议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摘要:幼儿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是为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由于幼儿早期阅读理论研究总体上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贯彻和落实《纲要》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不深刻不全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有关早期阅读问题入手,明确早期阅读能力的内涵,探究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分析其目前存在的误区及如何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关键字:幼儿早期阅读前图书阅读活动前识字活动前书写活动
综述
近年来,早期阅读问题逐渐成为幼教界关注的焦点,一些托儿所、幼儿园纷纷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其实,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素质。因此,我们对孩子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而关键是看孩子是否具有了阅读的核心能力,只有明确了这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才会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才会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早期阅读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内涵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所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表明。汉语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下列俩个方面:
(一)建立口头语言与书写语言对应的能力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早期阅读过程是与他们已经获得的口语分不开的,学习书面语言是调动自己口语经验,将书面语言信息与自己以有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是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我要红气球”和“气球是红的”是不同的语法表现形式,需要幼儿在阅读这样的书面语言时,能够调动口语语法经验来完成认知加工过程。
(二)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幼儿还不可能是流畅的阅读者,因为他们对阅读的内容并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他们在阅读内容时掌握几种初步的技能:
1、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
让幼儿在听故事看图书的过程中,能对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对故事里的人物等进行种种思考,或听完故事看完图书之后,有对阅读内容反思的过程。这种能力有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预期的策略预备能力
在幼儿积累了相当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之后,就有可能在在听到或看到类似内容时,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趋向做出推测。这样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未来的阅读中,比较快速的理解阅读内容。幼儿在认读书写文字,及各种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均需要这样的技能参与。
3、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
在整合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还需要幼儿有质疑阅读内容的经验。如听完故事或看完图书之后,问一问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做?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在阅读时寻找到事情发生发展的某种原因,比较深入正确的理解阅读内容。
4、假设的策略预备能力
假设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听故事或看图书之后,我们可以让幼儿假设。换一个条件或者情景,故事里的人或动物会怎样,事情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假如这样会如何,假
如那样又会怎样?幼儿有了这些假设的策略技能之后,可以将至推到未来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去,将会对他们未来的阅读和书写产生极好的作用。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幼儿的自我适应能力、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
对幼儿来说,文字符号,如同手势、幼儿创造的书面符号、泥捏的物品等符号一样,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想法,可以用来超越时空去创造虚幻的世界。所以,早期阅读一方面能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间接的交流,另一方面能使突破现实的限制,走向想象的世界,使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得以扩大。
(二)提高幼儿的自我调整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用外部订正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而新进的研究则强调了早期培养儿童自我调试阅读技能的重要性。实践一证实幼儿可以在早期阅读中建立起一种自我纠正、自我调适的阅读技巧,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获得较高的阅读水平,而且对于他们进入学校进行书面语言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三)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在幼儿园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会产生不同于幼儿在家或个体阅读的效果。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阅读,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三、早期阅读教育俩大误区的解读
尽管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足,所以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早期阅读就是提前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
提到早期阅读,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早期阅读就是提前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
”。这种观念之所以流行,除了受我国对“文字”和“神童”崇拜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外,还与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有直接关系。
其实幼儿在多次的前阅读中对文字的结构、偏旁意义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前书写活动中体验文字符号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习得一些文字,我们并不反对。但首要的问题是我们应把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尽可能是这一指导思想成为阅读教育的知道思想。那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的成长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出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下,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早期阅读与小学生正规的读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仅仅是一种“读写萌发”,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
(二)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
这种说法隐含了俩个观念,其一是幼儿的潜能开发最为重要,其二是提前读写必然导致潜能的开发。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活动不可代替的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体现在“开发幼儿潜能”上,而体现在使幼儿通过接触书面语言获得与书面语言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和行为,培养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发展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提供自主阅读的物质材料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做支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设丰富的早期阅读物质材料:
1、为幼儿提供不要的图书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应该为他们提供随手可取的书籍或其他文字游戏材料,使幼儿随时随地有机会接触书和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图书应当是多样化的,即注意图书题材的多样性,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等不同题材的不同的读物都可以让幼儿接触;也要注意图书问题的多样性,图书问题可以是儿歌、童谣、诗歌、故事,也可以是传记、散文和知识性图书;还要注意图书来源的多样性,既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是老师做的或幼儿共同制作的,这样幼儿可以体会到语文的多元风貌。
2、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在幼儿周围的主要事物上贴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标签,如“钢琴”,“桌子”等,或者以幼儿名字做的标志,如“**的房间”、“**的书”,有时也可以结合幼儿的经验和活动,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摆放一些信件、账单、报纸或购物单等,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儿童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并萌发自己使用文字的愿望。
(二)创设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成人要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兴趣和赞赏,注意每天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幼儿是容易受暗示的,成人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参与幼儿阅读
这主要包括与幼儿一起选择合适的图书,共同阅读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并朗读其中的文字,就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共同提问、讨论和思考,在幼儿听完故事或看完图书之后,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反思和质疑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参与幼儿的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字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知道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3、鼓励幼儿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性互动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成人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引导幼儿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使他们成为主动地阅读者,同事也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口述自己听的或看到的“故事”,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制作图书、玩文字游戏、写便条、出通知、写信以及给熟悉文品做标签等途径,帮助幼儿学会创造性的使用书面语言符号,使他们成为图书和文字的创造者。
(三)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1、前图书阅读活动
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提供幼儿阅读的图书,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前图书阅读活动就是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来帮助幼儿学习阅读图书的基本策略,增长阅读的能力,获得前图书阅读的行为经验。例如:翻阅读书的经验,即学习翻阅图书的一般规则和方式;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立关系的经验,即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2、前识字活动
有计划、有组织的前识字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帮助幼儿重新获得前识字经验,例如: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概念对应起来;
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于其他符号系统向转换,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的;认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字,同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了解识字规律,知道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更好的识字。
3、前书写活动
尽管幼儿不用像小学生那样集中学习写字,但是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有助于为幼儿进入小学以后正式学习书写做好准备。前书写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母语文字构成和书写的经验。例如:汉语幼儿通过参与前书写活动可以认识汉字的独特风格、知道汉字的基本结构,了解汉字的最初步规则并尝试用有趣的方式学写基本笔画和部分汉字,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等。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信心看到,早期阅读教育绽放瑰丽色彩。只要我们真正抓住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质和真谛,相信我们的早期阅读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刘晓东,《超前识字:文字根源于危害》,2002年第三期
【3】刘晓东,《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
【4】张兴茹,《多元阅读的世界》,2002年第七期
【5】费立双,《早期文学教育》,辽海出版社,2007年第七期
【6】张兴茹,《早期教育》,2002年第七期
【7】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8】郑海斌,《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2.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篇二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 (APQC) 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 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 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 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IBM公司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对知识加以有效地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 从而改进和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力和技能素质。可见,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共享为核心, 能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企业价值的增值。
2 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
2.1 对知识管理缺乏系统认知
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但许多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着眼点总是某一单独事物, 或是供应、生产、销售或是资金的管理, 系统化的考虑不够, 不重视现代管理理论的运用。知识管理在企业内得不到广泛的认知和参与。知识管理是通过在组织中构建立体的知识平台, 使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 对组织和个人知识进行不间断地累积, 增加企业知识存量, 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知识链, 企业所需的知识与员工拥有的知识之间有效互动不显著, 不能形成知识共享, 很难实现有效知识管理, 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
2.2 知识管理未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惯例的总和。知识管理能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而任何一种创新行动所带来的新的行为规范总会或多或少地同现有企业文化发生矛盾或冲突, 某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这种冲突, 没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引导和重建工作, 成为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
2.3 缺乏知识创新能力
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管理行为的实施、选择基本上是依据经验判断, 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某一单位内获得成效, 很快就变成一种公认的“经典”做法, 容易形成管理定式, 在同行业中盲目效仿的情况十分严重, 缺乏创新和发展。
2.4 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企业激励制度落伍, 缺乏实行知识管理的内在动力。企业应认识到知识管理是对于企业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全面利用, 加速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3 知识管理的实施
3.1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转变管理理念, 确立知识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注重企业知识的创新和管理。企业要逐步将竞争优势从有形资产、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增值能力高、动态性强的基于知识的能力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 企业应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平台, 有助于知识的收集、组织和在公司的内部员工之间的传播。在该系统中应构建完善的知识库, 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上将分散的知识集中化, 典型的技术有异构数据库搜索技术等。知识库作为实现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 实现知识共享, 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在该系统中, 动态管理如智力资本管理、组织性学习、信息管理都必须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 必须设立有权威的知识主管以便有效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知识主管必须能够正确使用知识管理技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营造一个适合知识管理的信任、共享、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善于协调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
3.2 构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环境, 建立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行动将发挥导向、激励、凝聚和辐射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企业只有建立起能够激发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 才能促使知识拥有者实现知识的创造和超越, 加速知识的创新。在知识管理过程中, 知识共享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创造和传递, 更关系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是建立一套机制, 使实现个人价值与群体创造知识的形式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 基于此应将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变为具有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的扁平式组织结构, 有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保持群体间互相协作、共享信息和知识, 从而建立起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
3.3 实施全面创新管理, 增强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分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指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创新要求企业管理层具备立足市场, 洞悉市场变化, 必须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强化风险意识。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 更多地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产权,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 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管理战略将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本主义管理学认为, 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建立在人本主义管理学基础之上的内部制衡理论也认为, 内部制衡的核心要素是人及其行为, 即组织内部只有以人及其行为为中心,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才能保证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激励制度, 应建立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之上。没有绩效评价, 激励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之上,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人们把主要精力及其资源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发明和创新之中。激励的方式可以考虑短期激励薪酬 (基本工资、年终奖等) 与长期激励报酬 (股票期权等) 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该建立员工知识成果申报稽核制度, 即首先建立员工知识成果标准, 员工将取得的知识成果向知识主管申报, 知识主管会同有关领导对员工申报的知识成果进行审查和评定, 对取得知识成果的员工予以嘉奖, 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之一。从而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总之,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知识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 实施全面创新管理, 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等措施, 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组织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
摘要:知识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崭新模式, 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竞争优势,企业价值,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广宇.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余光胜.企业知识理论导向下的知识管理研究新进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 (3) .
3.浅议阅读教学 篇三
1阅读教学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阅读是读者语言、心理、文化综合反映的过程。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而这一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引进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由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积极知识的探究者。
阅读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逐渐形成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仅仅依靠教师逐句讲解,没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既不足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也不足以训练学生写作文章的技能。因此,阅读教学应当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悟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真正领会它。假如只看见死板的符号,怎么能够激励学生领会作者的意旨呢?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图画来,学生就感受不到阅读应有的愉快,更谈不上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选取的阅读材料缺乏激发学生阅读的养份。
不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阅读教学还有可能是输入量太小。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少数经典的范文反反复复地品味,然后叫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一学期只读20-30篇文章,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学得再深入,也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选择适宜的阅读教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阅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下功夫、怕读书、不愿阅读是无法取得阅读能力实质性的进展。
3“一心为考试”的阅读限制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谓的人力资本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事实上 , 广大师生功利性强,不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是专门研究怎样应付考试,怎样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性,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许多内容难以给出实证的分析或准确无误的判断。大至课文主旨,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求标准答案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们今后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准确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仅仅是教学生去读解一篇范文,而且还要设计准确的评价体系,及时地、分散地对学生的想法和思维予以评价。在传统阅读教学的标准答案的束缚下,教师往往追求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经过许多思维努力给出的答案-因为该答案虽然很有创意,但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有效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切实地感爱到他们的付出和所得是超值的或等价的,因而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当然评价体系应是综合性的,它不仅包括接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种评价体系才具有交叉互动的功能,从而形成巨大的信息库,正确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展示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学习,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阅读教学形象、生动、具体而直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能借助光声等视听效果形象的融入课堂教学。实物与语言的最佳组合有效的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重视课内外衔接,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阅读太少。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学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因此,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的内容,而且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信息社会时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广播、电视、因特网来学习语文。语言文字的阅读和多种媒体的阅读相结合,能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4进行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4.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 篇四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1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2
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2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3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4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5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6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3
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③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
5.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篇五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阅读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摘抄评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集资购买阅读图书和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景阳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监督并要求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黄色书刊。
第五,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四语课外阅读知识点 篇六
1..《水孩子》是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名著,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男孩如何成为一个男子汉的故事。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笔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在英国一个大城镇里,住着一个叫汤姆的贫穷而调皮的扫烟囱的小男孩。他终日跟随凶恶的师傅去扫烟囱,受尽虐待。某天,一位仙女救了他,把他变成了一个水孩子。汤姆在小河中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变得非常干净,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增长了不少见识。最后,他开始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救了被关进监狱的师傅,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善良、勇敢、勤劳的青年。
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讽喻,也有不少劝诫,但它们在作者幽默诙谐的笔调和生动奇特的想象之下,读来丝毫不觉冰冷生硬,而是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书中寄托了作者对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所有孩子的希望:爱干净,行善事,勇敢正直,健康成长,成为博闻广识、心胸开阔的人。
2.《我要做好个孩子》:【作者简介】黄蓓佳,女,中国著名作家。
她的其他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中短篇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中国童话》等。
《我要做好个孩子》【内容简介】这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阅读的长篇小说。六年
级学生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成年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3.《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作者叶永烈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是通过眼明手快的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作全景式的“扫描”。有一些科学幻想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
4.《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丰富知识。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读了它,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我还知道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以前,我不知道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知道了是因为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质。氯化纳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的;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又苦又咸。
5.《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全、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像政治家秦始皇、曹操,谋略家张良、诸葛亮,思想家孔子、孟子。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科学家张衡、沈括,医学家华佗、李时珍,文学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诗人李白、陆游,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等,假设问题:
1.这学期,你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哪些课外书呢?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书里的哪个人物呢?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我们读了《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华上下五千年》《水孩子》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小灵通___,他是_叶永烈写的<< 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人物。他是一个活泼可爱、心明眼亮_的小记者。
2.你平时是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呢?
答:(1)每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至少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5本,有计划的读,并做读书笔记。
(2)在学校,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在星期二下午。老师在阅读课上开展好书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成果汇报等活动。
7.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七
(一)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说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学生。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作出果断的结论。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增添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就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三)要激发学生的“情”。
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
(四)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时间,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体协作的能力,使学习不再是沉闷地、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学,去参与。“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
阅读教学不同于做练习题,中高年级要倾向于揣摩重点段落,整体感知其背景,抓重点句子。
(六)阅读教学时间设计要合理。
课堂阅读教学中对重点段落的揣摩要放在一节课的第6—30分钟或第10—35分钟之间,否则就不是一堂精彩的课。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为5—3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备好课,在简短、精彩导入后直奔文章重点,抓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时间。
(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
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过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八)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涵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首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他们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将来自己又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这样就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8.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篇八
一、阅读教学,“读”为本
“讀”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以读精讲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参与,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课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本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带着问题去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打开学生思路的大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在课文重点处设疑引读,能有效地突出重点,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起来。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推荐阅读:
议论文阅读: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07-22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目08-13
《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10-13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07-13
名人传议论文阅读原文及答案09-17
2023届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10-22
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11-06
语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技巧07-02
议论性散文《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答案10-13
学会放弃议论文,初一议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