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研讨记录(精选10篇)
1.教研组研讨记录 篇一
“高效课堂”研讨月教研活动记录
今天(2012年3月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全教研组成员在集体办公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全组教研活动。
1、学校教学研讨月。围绕“高效课堂”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a.目前学校所提倡做的哪些可以坚持下来,哪些需要改进;b.每一个老师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推荐给大家。讨论的形式方面:每一个人必须出示书面发言稿,不要大谈理论,只谈具体做法和效果,可以是条款式的。发言时间在五分钟左右。最后争取形成我校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讨论时有学校领导参加。
2、做好常规工作。全组成员按照《2012年教学常规督查工作表》反思自己的教学。导学稿一定要体现自己个性化的备课,课后要有教学反思,一课一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一定要常规常态化,该留的资料和痕迹一定要留足。
全组老师对学校的“高效课堂”活动表示会积极配合和支持,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全组教师先一起对今后的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又分成备课小组展开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研讨论。
黑龙镇二中理化生教研组
2012.3
2.教研组研讨记录 篇二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课、师徒结对等活动, 对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新教师尽快入职、经济有效地培养合格师资等, 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然而, 随着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壮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研组越来越显露出其教研功能淡化、活动流于形式、教研成果功利化、组织单一等异化趋势, 妨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一中学历史组共7名教师, 担负着学校高、初中六个年级近40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任务, 工作任务重,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初中跨课现象严重。面对“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眼花缭乱的参考资料、较差的生源以及变化莫测的文综高考, 我们3名高中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急需与人合作, 共同探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和高考的方向。
教研组的异化趋势、特殊的校情组情, 使得传统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组织形式在本校遭遇瓶颈。为此, 身为教研组长的我, 吸取了教师合作共同体的经验, 大胆打破年级界限, 由3名高中教师率先成立“合作研讨小组”, 旨在带动高中历史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全组。通过一年多的努力, 我们自感受益匪浅, 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薄弱高中薄弱教研组的活动模式, 在全校率先走出一条教研组改革的新路子。
二、合作研讨小组的基本思想与实践
1. 小组目标
以往教研组开展活动特别是科研课题时, 许多教师往往抱怨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 水平低不知道怎么研究, 活动浪费时间没有实效等敷衍了事, 做些假大空的资料以应付检查。与之不同的是, “合作研讨小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自愿成立的合作组织,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发展, 依靠集体的力量而不是个体力量寻求发展是我们3人共同的愿景。因此, 经过协商, 我们把小组的核心目标定位为“骨干引领, 高中先行, 教研一体, 循环推动, 共同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 每一位教师逐步树立起全校教学科研一盘棋的思想, 形成了合作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给教研组增添了新的活力。
2. 研讨内容
第一类:如何循环推动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价值, 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尺, 也是我们小组合作研讨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专业实践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呢?我们在全面分析了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 (包括知能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征、心理品质等) 基础上, 把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课学习阶段、一轮复习阶段、二轮复习阶段。
在此前提下, 从以下角度具体探讨:
(1) 课时目标和要求。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 致使许多学生一节课下来, 不知该掌握哪些基本内容, 更别谈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因此, 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例如, 结合本校学情, 我们对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三个阶段的要求如下:
(2) 学法指导。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 确定每一阶段学法指导的侧重点。例如新课教学中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学会记笔记的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掌握科学记忆历史基础知识 (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的方法等,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基本的能力。第一、二轮复习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借助于历史思维过程, 自主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历史内在规律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试的技巧等。
(3) 典型例题、训练题的选择与评讲技巧。典型例题、训练题的设计应紧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 确保训练题的质量, 合理调控数量, 落实分层分阶段训练,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控、消化和巩固知识。要加强反馈分析工作, 强化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启发性, 要通过讲评课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 督察学生的方法。学好历史的基础是记忆, 能力提高关键要做题。但高中历史涉及记忆的东西太多, 练习题的书写量也较多, 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干脆就不背书、不做题。要督察学生的学习, 单靠教师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如:课前5分钟默写知识点;组长检查背诵;学生小组合作检查以基础题为主的必做作业;合作完成能力提升的选做作业等。
第二类:如何循环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分为三个阶段: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名师。小组内每一位教师比照不同阶段的标准, 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 对自己加以定位, 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 解决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快速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创新技能、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技能;长期计划, 学习历史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等。通过个人研究学习、骨干引领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等途径, 推动小组内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 力争达到“三年全部合格, 五年争取优秀, 十年出一名师”的发展目标。
3. 主要活动形式
(1) 集体备课。每周一下午4:30—6:30分, 是我们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的具体步骤为:同课异构、独立备课—集体讨论、确定教案—课堂实施、教后反思—分类存档、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 小组教师集思广益, 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 明确不同阶段教学的具体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 共同制定出有代表性的教学案, 交教科室存档。我们从高一年级开始逐课备起, 预计三年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教学案, 下一届进行二次备课, 修改完善。
(2) 课例研究。每周六晚自习, 我们以课例为载体, 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们研究的主要流程为:问题选择, 确立主题—学习理论, 设计方案—课堂实施, 行为跟进—评议提升, 形成新案—再次施教, 连环跟进—提炼总结, 形成案例。我们设想每学期精选一至两个问题进行主题性课例研讨, 如高初中教材的衔接问题、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和处理、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整合、高中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等。通过研讨, 使小组教师逐步树立起研究的意识, 学会选择并确立合适的研究内容, 学会一些研究的方法, 养成一定的研究习惯, 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合作研讨小组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寻找专业引领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 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知识性和技术性的问题而无法解决, 这时就特别需要专家引领。但在现实中, 我们却很少有机会和专家面对面, 接受他们直接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了解决问题, 我们就通过阅读专业性学术期刊、浏览学术网站、与专家博客交流、观看教学录像等接受专家的间接引领。有时, 我们还利用区际教研活动、外出学习的机会, 有准备地带着问题与其他学校的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2. 协调好与教研组的关系
教研组服从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 有固定的学习时间、繁忙的活动、多样的资料建设等, 这就有可能与小组的教研活动发生冲突。因此, 合作研讨小组的活动要在争取学校支持的前提下, 努力协调好“大组”与“小组”活动、“合”“分”的问题, 尽量不额外增加小组成员负担, 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3. 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关系
3.课例研讨记录 篇三
——《水墨徽州》课例研讨记录 主持人 :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我们语文组的课例研讨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似乎是走进了误区: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要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因此,我们组把“如何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为了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组教师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相关资料,还进行了很多网上学习,撰写博客,互相交流,特别是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的略读课文教学研究活动后,认真反思,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大家有了以下共识:略读课教学时,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受深的地方谈体会;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一般不做读写结合的练习。如果要动笔的话,可以安排让学生写下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快速阅读类似文章的资料,让他们用课堂所得去学以致用,从相似的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我们想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高效完成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我们组以《水墨徽州》为例,进行了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主要体现“板块推进式”略读课文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徽州的?懂得课文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决定由于桂艳老师执教。刚才我们己经观看了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于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于桂艳老师: 《水墨徽州》是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有其自己的特点,语言优美,意蕴悠远。在课上充分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推进的略读教学策略,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又有所侧重,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先渗透想象画面,感悟词句的方法,然后放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获取营养,老师加以点拨。结尾注重与课外阅读相联系。并注重由读向写的迁移。写作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美感的迁移,一种美的情趣的表达。
在课堂上,有学生说不到,体会不到的,老师只能点拨,说得多了一些,但不说又体会不到,这是一个困惑。希望给予帮助和指导。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主持人: 王雅娟: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在这节课中于老师采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老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学习“街巷”和“雪中”两幅画面时,让学生喜欢哪幅画就认真去读哪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把读书时间还给了学生。丛惠燕:
我谈一谈听于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感受: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体现得很充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交流信息,有针对性的积累语言,关键抓大放小。根据课文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迁移运用。所以,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展开描述,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神韵十足的水墨画。首先走进第一幅画“晨光中的徽州”让学生抓住最能反映晨光中徽州景色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点体会,让学生欣赏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顺序,赏读表达方法,体会拟人句的表达作用,感悟写作方法。真正体会到了水墨徽州的意蕴。我感觉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上的效果很好。学习“街巷”、“雪中”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学习。在这里老师的不放心,方法上没能更加放手,指导的多些。这是我听完这节课的粗浅认识。
李冬梅:
我和于老师同组教学时间很长,她的严谨扎实的教风一直让我很感动。在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抓重点词句谈自己的体会,并且长期进行课课仿写训练。正因为这样,导致她今天的略读课《水墨徽州》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有些精读和略读区分不太明显了。我们从她的板书中就能看出她对课文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有课文的内容的板书;有经典感悟的板书;有关于写法的板书。可见老师在设计此课的时候就犯了大多数教师都犯的错误“精雕细琢、难以割舍”。就这节课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水墨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特色,很古老,很有韵味的国画,没有一定的绘画素养的人是很难欣赏和体味它的独特美的,何况是刚刚十几岁的普通小学生,单单这一点就让学生为难。文中作者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古老的徽州如水墨画一样美。在课堂上,大家都有同感,学生对徽州的美是意会而无法言传,真的是让人感到心急。说句实话,作为教师也很难再用更美的词藻转述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所以说,我认为这节课不妨就放开些,首先就是在粗略地体会完文章后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不必字字斟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影音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徽州如诗如画的古韵。然后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又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和学生两相悦。以上只是本人的片面理解,还请在座的各位商榷。
刘英华:
于老师的教学,采用了学法迁移,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欣赏感受它的美,在第一部分扶的过程中,渗透前边课文中学过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描写的顺序,注重方法的引导,后两幅画则以这种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文来教。课堂交流时间应该相对压缩,用于课外阅读拓展。赵卫红:
这是一篇文字很美的文章,非常适合语言积累。于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了这一点,她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语言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诵读中积累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析句中,自然而然的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海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的写作铺平了道路,所以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不行,适当的写话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而且也设计了练笔作业。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叶校长:
略读课文是很难上好的,老师既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深入感悟,又不能完全放手,这个度不太好把握。而把握好收放的“度”也恰恰是上好一篇略读课文的关键。看的出来,于老师自己对今天的课不太满意,纠其原因,我觉得是这堂课教师牵引的成分还是多了些,放手不够。要想解决适度收放的问题,对教材的适度取舍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课标中指出略读能粗知大意,词句理解不做重点。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抓住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好读美就行,把刚才李冬梅老师说的那种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读出来即可。当然略读课文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课文特点特别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赏析,但必须“精挑细选”,相对精读课文来说,重点应该更突出,目标更明确。
主持人:
我们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往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五种策略:、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2、“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3、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 4、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 5、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苏主任做专业引领。
苏主任:
首先肯定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很成功,选题有价值,有研究意义;活动能按教研室总结出来的课例研讨模式进行,顺畅自然;老师们能结合平时的学习,上升到理论高度,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既指出优点,也找出不足和值得改进探讨的地方,研究的氛围浓厚。
关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它和精读课文的区别在于: 1 .精读课文要求理解到位,略读课文在理解上不求过深、过透,粗知大意即可。.精读课文要求师生互动,略读课文以学生活动为主。3 .精读课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略读课文不求全,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如说理性的文章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讨论;写景的文章以朗读为主,想象画面;写人叙事的文章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演、续编等。要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情况而异。
主持人:
听了苏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其它方法。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说: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我们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我们会不断努力。
附:教学设计 水 墨 徽 州
回民小学 于桂艳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3、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引导学生练习写描写景物的片段。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懂得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教学难点: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有关徽州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水墨徽州》,解题
齐读课题。水墨指的是什么,学美术的同学该知道,谁来讲一讲?(教师结合水墨画,讲水墨画讲究要有浓浓的水味,还要有墨的意趣。有种模糊朦胧的美。)徽州指的歙县,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水墨徽州呢?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三幅画的名称。
二、学习晨光中的徽州。、让我们走进第一幅水墨画中,去感受晨光中的徽州的独特风韵。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卷中,去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水墨画的特点。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仿佛就来到了徽州。读后,你觉得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2、把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柔光轻拂
优美弧线
山影朦胧
隐隐约约 —— 水墨画的美、引导找出描写的顺序。
这么美的画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先写练江——桥——街市(下游)
三、学习“街巷”与“雪中”两幅画面。、师:接下来,你或是随着作者漫步大街小巷,或是与作者欣赏雪中的徽州。下面的两幅水墨画,你喜欢哪幅就认真去阅读哪一部分,要求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把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想想体会到了什么,可以简单做些标记。、交流与点拨。
A 街巷
预设:(山水胜景
墙
小巷
荡漾出清新和质朴)点拨:想象一下,如果来到这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物所吸引? 板书
想象
B 雪中
预设:(优美纯净冬日画卷
古色古香的山水画)点拨:拟人的写法,写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悠久,山水画大气、厚重。
四、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古老而美丽的徽州”结尾,使人意犹未尽,我们再加一句这就是水墨徽州。这篇文章成功地写出了徽州的美,写出了独特神韵。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课外多找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
五、作业练笔:
4.初一数学研讨活动记录 篇四
活动时间:2017.3.22(周三下午)活动地点:初一数学办公室 学校负责人: 与会人员: 主备人:
活动主题:研讨公开课《科学计数法》 教师1:叙述公开课讲课思路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师2:强调本节课的注意事项:(1)较大数的位数与科学计数法表示时10的指数的关系。(2)将科学计数法化为原数,当a为小数时,有几位小数,10的乘方就要去几个0。
教师3:练习要有层次,多样化,同时注意归类。比如:先让学生掌握并强化较大正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再出示对于较小负数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教师4:引入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光速、世界人口总数等一些较大的数,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为了生活中计数方便,好读。并且上课开始抛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大数,怎样记比较简便?由学生感兴趣的疑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热情。提议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避免教师一味满堂灌。同时,注意小组合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教师5:当堂检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不要为难学生,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学生手中没有计算器就不要让学生进行难度很大的计算。同时注意,检测题要与近几年东营中考题接轨。通过让学生欣赏中考题,更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5.《荆轲刺秦王》研讨记录 篇五
——杨捧 高一语文组
我的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简介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掌握1至9段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提高翻译能力,背诵“易水诀别”一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荆轲义激樊於期这一事件,学会辩证的评价人物;体会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重难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如何看待荆轲义激樊於期这一事件,体会易水送别包含的复杂感情。
3.详略得当:
这课可把握的人物形象较多,如:太子丹、樊无期、秦武阳、秦王等。本课只抓住荆轲这一这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文章内容的把握上,只详解“刺之备”中的“易水送别”的片段和“刺之时”,详解不仅要求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而且要求学生对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有所了解。4.文言并重:
文言文教学首先不能放弃字词教学,只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全面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听课教师点评: 张英东老师:
总体上还可以,教师对教材比较熟悉,在课堂上注意“温故知新”,能将疏通文字与文本解读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课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以至于原本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也并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扬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决!比如读音问题,在他们读不出来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当场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译问题,在学生自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后,不会的问题,没有给予时间让他们小组内解决;较好的方法应该是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然后小组间讨论,加上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再师生共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文章,而且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杨捧:
昨天布置了任务,但是从今天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大多没有仔细地研读课文,所以课堂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讲解。我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习,因此又占用了不该占用的时间。这一点我确实做得不到位。温继锋老师: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教者尝试着改变以往的传统式的串讲方式,与史结合,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有前面的故事发生的背景、荆轲人物的介绍以及四大刺客的简要介绍,激发兴趣,文言文作品大多是历史和文学的混合物,这些作品融史学和文学价值为一体而流传后世。在串讲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史料,兼顾历史性的一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启动学生旧有的历史知识库存,达到由史而文,文史结合的学习效果,有助于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从而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空间,从而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厌倦心理,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张英东老师:
6.教研组研讨记录 篇六
当前, 很多幼儿园都运用成长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和评价幼儿发展。但是教师们对在成长档案中记录什么, 怎么记录心里没底。有的随意拍几张孩子的照片黏贴在成长档案册里;有的随机记录孩子的一些童言趣语作为内容……于是, 一所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工作”的教研活动, 重点议题之一是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如何运用“照片+说明”这样的记录形式以及如何提升照片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表现价值。教研活动的主持者通过合理地把握四个“掌控点”, 保证了互动的质量, 使教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一、找准切入点———看主题“控球”
讨论1:是“记录策略”还是“拍摄技巧”?
主持人: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话题是“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幼儿成长档案作为幼儿在园成长点滴事例的记录载体, 对每个幼儿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 一般采用的是“看图说话”的方法, 即由一张能够体现幼儿成长的照片和一段描述其成长闪光点的文字组成。因此, 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否有效, 直接决定了成长档案记录的有效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张照片。我们请雯君来介绍一下她拍摄的这张照片。
雯君:我拍摄的是班里能力最弱的婷婷在喝牛奶。开始, 她试着自己动手把吸管插进牛奶袋, 但总是不成功。于是她拿起吸管仔细地研究了一下, 发现自己居然拿倒了! 于是她将吸管尖头的一端对着牛奶袋, 吸管一下子就戳进了牛奶袋里。她很高兴, , 一边喝牛奶, 一边还不时地去指导还没戳进吸管的同伴。
李晴: 这张照片似乎有些背光, 不太清楚, 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雯君:因为吸管很细, 很难拍摄清楚。
汪文:如果能够用两张照片进行前后对比, 效果会更好。例如一张是她拿着吸管圆的一端在戳牛奶袋, 一张是她换成尖的一端在戳牛奶袋。
主持人:这个建议很好。
张琳:我从照片拍摄的技巧来提一些建议。第一, 照片中还有另外一个幼儿的半身像, 如果拍摄的时候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第二, 照片的曝光度不够。第三, 拍摄时蹲下来角度会更好。
胡菲菲:是的, 我亲戚是个摄影发烧友, 他说拍照片很讲究光和影的处理, 拍人物一定要……
主持人:大家谈到了如何拍出有质量的照片。不过需要思考的是, 我们拍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是关于光和影的渲染, 还是纪实记事? 照片要捕捉哪些细节来体现幼儿的成长足迹?
李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照片的情境描述来说明幼儿的发展呢? 就像这张照片, 通过雯君的说明, 我们才理解了婷婷有什么进步。
主持人:看来拍摄作为幼儿成长档案的照片, 重在对幼儿成长点的捕捉!
参与者:同意!
教研活动互动的质量在于对讨论话题的精确把握和推进。而教师们在互动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话题轨道, 进入自由发挥的状态。所以在引导教师互动时, 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准确抛出“问题球”、灵活拦截“过网球”、及 时接过“交 叉球”, 确保教研可以围绕着研讨的议题, 层层递进。就如这次教研的主题是“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当有的教师把研讨的问题偏移到拍摄技巧上去时, 主持人及时抛出了“拍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照片可以记载幼儿成长的足迹?”等相关的问题, 重新把“过网球”拦回到“赛场”上。
二、找到制高点———看人“投球”
讨论2:你抓拍过什么镜头?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请胡老师来介绍一下她拍摄的照片。
胡菲菲 (年轻教师) :这是周周放下他的“小被被 (依恋物) ”的举动。在美术活动“给大树穿秋衣”中, 周周一如往日抱着“小被被”坐在一旁抽泣, 而其他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可是, 正当孩子们坐在座位上边喝牛奶, 边欣赏自己的作品时, 周周忽然抱着“小被被”来跟我说:‘我也要和树叶做游戏。”他放下了“小被被”, 卷好了袖子在一旁等着我······
主持人:请大家各抒己见。
杨齐:从周周能放下“小被被”的这一举动看来, 他已经开始接受幼儿园、接受老师、接受新的生活环境啦。
张琳 (骨干教师) : (低头弄手机)
主持人:张老师有不同看法吗?
张琳: (急抬头) 抓拍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胡老师很有心, 这张抓拍得很好!
主持人:对。在成长档案的记录过程中, 对孩子的突出表现或点滴进步的捕捉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说一说:你抓拍过什么镜头? 为什么? 怎么做到的?
教师们开始热烈地介绍起自己的抓拍经历……
张琳:大家有没有发现, 要想抓拍到满意的照片, 是与教师对孩子长期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只有你很了解孩子的能力及发展, 才能捕捉到!
主持人:张老师说太得好了! 总结了刚才大家的发言!
教师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所以教研活动的互动必须适宜于不同水平教师的参与。比如, 面对那些能力较弱、自信不足的教师, 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较简单问题的研讨, 让他们能够接得住主持人抛来的“球”;若是面对一些熟手型教师, 则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让话题产生争议和挑战, 以推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就如上面的环节, 年轻的教师都在仔细倾听, 认真思考, 而有些熟手型教师则悄悄地走神了。这时主持人适时地点名请某某教师来说说不同想法, 立即把所有教师的注意力拉回到教研的现场。同时, 主持人又用“你抓拍过什么镜头”引起所有教师的回应, 拓宽了讨论的话题。所以, 主持人要找到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制高点, 看人“投球”, 不露痕迹地推动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
三、找对连接点———巧妙“接球”
讨论3:拍还是不拍?
李晴:我有个困惑。有时候看见孩子玩的很好, 我觉得很珍贵, 但是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这样的照片要拍摄吗?
主持人:大家的意见呢?
汪文:那就算了呗。不是说要抓突出表现和进步的吗?
主持人:那我们能不能把照片的类型分一分呢?
雯君:怎么分呢? 研究型?
主持人:可以有。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什么呢?
张琳:比如说可不可以分为:生活趣事、成长发展、个案观察等等?
众教师:嗯, 对! 很好!
研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互动中进行智慧碰撞。所以教研过程中, 主持者要巧妙接住教师的困惑疑难、经验断层、观念纠结等问题球, 让教师展现自己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思路”, 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让问题带领教研走向纵深。
如在上面的环节中, 当教师们纠结是否拍摄某种照片时, 主持者巧妙地将讨论引导到“照片的类型”上, 使教师明白不同类型的照片指向的是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 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巧妙接住个别教师的问题并转抛给大家, 可以让参研的教师共同思考, 集思广益、互相激发灵感, 在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四、 找定落脚点———果断“扣球”
讨论4:幼儿成长档案的有效记录有哪些?
主持人:通过研讨, 现在大家都清楚了照片的拍摄与记录的目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抓拍了照片后, 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儿童的发展: (主持人边说边将相应的文字表述以PPT的方式出示到大屏幕上) :
1.这张照片上发生了什么事?
2.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呢?
3.照片上的幼儿正在进行的是哪一种学习, 是关于认知、社会、情绪还是身体发展的?
4.对任何一个幼儿来说, 这样的行为或作品都是其一个成长阶段的显著特征吗?
现在大家都能明白应该如何去选择能表现儿童发展的照片了吗?
杨齐:这样思考问题, 在拍摄时有目标, 在分析和撰写幼儿成长过程时也会胸有成竹了。
汪雯:我觉得更能帮助教师的事后分析。很多时候的抓拍是匆忙的, 但是带着这样的思考, 就能从照片中发现很多表现了孩子发展的信息。
李晴:我同意主持人的结论。我以后在捕捉孩子的照片时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主持人:所以, 我希望大家都去试一试, 看看是否能让我们的成长档案记录得更科学、更丰富、对幼儿更有意义。
7.法制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七
简
报
2016年9月11日
阿扎克乡库兰其小学德育组
法制研讨会
今天9月19日،今天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法制研讨会,会议主题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主题: 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报送:阿扎克乡教办
市教育局思政科 负责编辑:帕提古丽 阿扎克乡库兰其小学信息
简
报
2016年9月28日
阿扎克乡库兰其小学德育组
法制研讨会
今天9月28日،今天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法制研讨会,会议主题依法治校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主题: 法制宣传教育
报送:阿扎克乡教办
8.中班阶段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 篇八
时间
1906
主持人
陈敏
教研组
中 班
研讨主题 羽毛球促进中班幼儿上肢力量发展的研究 参加 人员 吴蕾、王叶佳、雍菁、谢瑜、陈敏、王青、杨扬、秦翌晟、陈庆华、薛艳昀、陈丽琴、刘李珺、陶萍、宋雨颖、唐黎明、顾天乐、陈晴、徐萍、姚艳玲、陈冬妮
活
动
实
录 吴蕾:打羽毛球可以对小朋友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打羽毛球时,回复高球的动作相当于芭蕾的向后引臂,令颈椎与脊椎处于放松状态,不仅可以预防脊椎压力过大造成的抑制长高后果,对颈椎病的防范也有莫大的好处。
雍菁:羽毛球每一项技术都要求长时间反复磨练,每一阶段可以明显体会到进步的过程,这对孩子增强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有非常大的好处。
王青:上肢力量包括前臂的力量、手腕的力量和手指的力量,在羽毛球的正确动作中,发力主要还是依靠这三者的力量。
杨扬:打羽毛球可以加快幼儿的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上肢力量,对于幼儿的头脑发展也有好处。
刘李珺: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宋雨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因此,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顾天乐:孩子身体的协调功能较差,有时候技巧掌握地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活
动
反
思
9.教研组研讨记录 篇九
首次举办高度重视
本次研讨活动首次落户西部地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早在11月初,就组建了一支由重庆市级教研员亲自挂帅的主持团队。其中,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研究室主任赵小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牛晓老师担任特邀专家,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办公室主任屈明和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王良担任主持,重庆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刘勇、南岸区天台岗小学办公室主任陈明建、大足龙岗一小办公室主任胡涛、第111中学体育教研组长陈莉红共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组成主持团队。
为了达到最佳的研讨效果,主持团队先后召开了5次工作会议,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制定了《学体“草根争鸣”第70期工作方案》,修订了《“草根争鸣”参与研讨注意事项》,并不断完善研讨提纲和实施预案。同时,一方面,要求成员先期自行研究,研讨前一周提交个人心得;另一方面,主持团队的各位成员通过自己所在的Q Q群、工作圈、生活圈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发了体育教师加入“学体”论坛和Q Q群(读者群三131779625)的热潮。
研讨热烈建言献策
在两个小时的研讨中,主持团队按照设定的方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什么是体育课的生命力、体育课的生命力有哪些外在表现、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生命力等话题展开了思想的碰撞,论坛讨论贴数达91页,有效学习交流帖905条,Q Q群发言不计其数,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1.学生乐于参与,才能让体育课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感觉充满乐趣,在获得知识、提高体能的同时,积极展现自己的行为,并且热切的期盼下一节体育课的到来。
2.教师富有激情,并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的热情,才能激发体育课堂的活力。师生配合,共同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共同提高的体育教学质量。
3.打铁还需自身硬,有的教师表示,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有的教师指出,团队协作是基础,校内、区域内优秀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引,不断检验自己的研修成果,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还有的教师说,钻研学问是核心,要善于总结提炼,体育教学一直在路上创新发展,这就是体育课的生命力。
初获好评信心满满
虽然全国学体网络研讨活动初次在西部地区举办,但是在主持团队的积极努力下,获得了参与者们的肯定和好评。大家认为这次研讨活动亮点突出,首先宣传有力、管理到位;其二,话题与时俱进,针对性强,在催生课程再次改革,呼唤“高效课堂”之时,“怎样提高体育课堂的生命力”是值得每一位从事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思考的话题;三是研讨环环相扣,效果明显,确保了研讨方向一致、研讨思想的深入,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共享较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10.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十
时
间:2009地
点:初一年组办公室;
参加对象:初中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 持 人:周凤菊
主 讲 人:周凤菊
研讨主题:
本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研讨;
要点记录:
1、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2、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单周听课,双周说课评课;
3、期中期末以及节假日,活动顺延;
4、期末试后交本学期的教研论文;
5、继续执行拜师带徒活动,师徒互相听课;
6、积极参加校级、区级的各项教研活动;
7、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8、做今年中考题,把握中考方向。
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2010年9月8日 活动地点:初中数学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
任务布置: 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9月15日 活动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所有初中数学教师
活动记录:
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记录如下: 郑影: 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 多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严格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
2、初一的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胡志影: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赵文涛: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初一以后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程智军: 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以后,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郑静: 教学方式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衔接,都要先了解后实施。
周凤菊:我们班主任要主动联系本班毕业生源所在的小学教师,向毕业班的班主任了解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平常研究一下小学的教材特别是与初中知识有很大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任秀丽:上课采用引入时多展现一下小学的知识背景,借助小学知识的平台引申、拓展到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要揭示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9.29. 活动地点:初二年租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主题:评课。
课
题:函数图像及性质 主 讲 人:任秀丽 活动记录:
1、听课内容:
上课内容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程为复习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给出概念和性质,练习,小结,作业。
2、听课评价:
郑影:在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要强调用 什么线,说明x的取值范围,列表时从中间开始往两边取,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胡志影:在一次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老师最好是边操作边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当学生的图象上出现不光滑现象时,要让学生明白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赵文涛:在画图的这个环节上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练习有点脱节。
程智军:y=X与Y=-X这两个图象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从而得出性质。
郑静:吴老师在列出表格后,但是最好是能在后面的练习中首尾呼应。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九(1)班教室间: 活动时间:2010、10、13。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学习课改理论 主 讲 人:
周凤菊
内容题目: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一书中的文章,第一章:怎样提练教师的素养。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0.20 活动地点:初二年组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主 讲 人:程智军 活动内容:学习: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一书中的文章,第二章:新课程怎样备课。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0.27 活动地点:初二年组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学习: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一书中的
文章——第三章:新课程怎样上课。
第四章:新课程怎样说课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1、3。活动地点:初二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
1、讨论制定期中复习计划。、每人出一套期中考试题,准备期
中考试
2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1.17 活动地点:初二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1,期中分析、总结。
2、做2010年本省中考试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2、1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主 持 人:周凤菊 记 录 员:郑
静 活动过程记录:
上课内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程为:(1)复习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回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
(3)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4)给出概念和性质
(5)练习,小结,作业。
听课评价:
郑影:在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要强调用什么线,说明x的取值范围,列表时从中间开始往两边取,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任秀丽:在二次函数的图象画法中,老师最好是边操作边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当学生的图象上出现不光滑现象时,要让学生明白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赵文涛:在画图的这个环节上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练习有点脱节。
程智军:Y等于X的平方与Y等于负的X的平方这两个图象之间有何联系?不比较怎么能得出a的正负决定开口的大小。周凤菊:胡老师在列出表格后,能及时让学生发现数的对称性,和Y的非负性,但是最好是能在后面的练习中首尾呼应。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3、9 活动地点:初三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活动记录:
1、每人提出自己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研究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计划如下:
第一、积极参加区级和校级的各项活动
第二、做2010年省市中考试题,把握中考方
向。
第三、积极做校,区级公开课,(校公开课
自己申报;区公开课学校教研组推选)
第四、积极撰写论文,第五、单周听课,双周评课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3.23 活动地点:初三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讲课人:程智军
讲课内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记录:
郑
影:课件制作非常生动形象,学生兴趣浓,知识点准确无误,胡志影:学生表达能力强,知识掌握准确,老师说的少,符合课改要求,但应该让学生多做点题,巩固新知识。
任秀丽:整个课堂设计非常好,无可挑剔。赵文涛:课件知识含量高,实用性强。
郑
静: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凤菊:这是一节典型的示范课,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设计都体现了市级骨干教师的实力。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4.6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
1、互查听课笔记、学生作业。
2、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4.13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学习中考考试标准主讲人
:程智军内容简记:中考中二次函数增加内容
圆中增加分值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4.20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主 持 人:周凤菊 记 录 人:任秀丽 活动过程记录:
第一:每年组出一套期中考试题,第二:做中考试题,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5.11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期中成绩分析 主持人:周凤菊
活动简记:
任秀丽、郑
影:试题出得很好,学生答卷
时基础知识题答得好,能力题丢分较多,多数做不上来,以后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多做拔高题
周凤菊、程智军:题出的简单,学生的答卷
状况良好,个别同学因马虎而丢分,以后应注重细节。
赵文涛、郑
静:题型全,题偏难,学生得
分不高,建议以后出题注重基础,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5.25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
1:学习中考考试标准2:做初三二模试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6.8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
1:学习中考考试标准2:研究中考题中二次函数和圆的新增题
型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6.15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
1:学习中考考试标准
2:研究本年段开放题题型,做好期末试准备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9.16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主讲人:任秀丽 课题:乘法公式 活动简记: 评课内容:
郑
影:课堂设计合理,导入自然,题
型选择好,胡志影:新课导入以旧拓新,符合学生
认知规律
程智军: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赵文涛:语言简练,趣味性强,课堂气
氛活跃
郑
静:板书设计合理,字漂亮,对学
生起到模范作用
毛丽萍:课堂容量大,有利于知识的巩
固,节奏快,学生没有溜号时间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评课、主 讲 人:毛丽萍课
题:一元一次方程接发麻活动简记:评课内容:郑影
2009.9.30
:
课堂设计合理,导入自然,题
型选择好,程智军:语言亲切,学生容易接受,但教
学节奏稍慢,讲解时间过长
赵文涛:节奏缓慢,课容量小,学生练习
少,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
郑静
:课堂设计好,由于节奏慢而没有
完成,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少讲精讲
胡志影: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会的,不用
重复讲,节奏再快些。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0.14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说课、主 讲 人:赵文涛课
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活动简记:说课内容:说教学目标
说重点难点 说情感态度 说教学设计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0.21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评课、主 讲 人:郑静课
题:活动简记:评课内容:胡志影:课堂设计合理,导入自然,题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选择好。
赵文涛:注重审题,教学生方法,事半功
倍。
程智军:课堂设计合理,引入自然,题型
梯度好,学生容易接受。
毛丽萍:复习导入方法新颖,课堂节奏快,效率高。
郑
影:课件制作水平高,容量大,效率
高。
周凤菊:既注重基础,又培养学生能力,是节好课。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0.28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期中试分析 主持人:周凤菊 活动简记:
郑
影,任秀丽:本校出题,基础题较多,开放
题较少,因而学生成绩较高。
程智军,周凤菊:在网上选题,有些偏难,能力
题较多,没有满分的同学,以后注重开放题的训练。
毛丽萍,胡志影:网上引题,较简单,成绩比较
高,没有拉开档次,以后多选些开放题。
赵文涛,郑
静:本次考试以计算为主,满分较
多,以后巩固。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1.11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评课、主 讲 人:胡志影课
题: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活动简记:评课内容:郑
影:课件制作形象生动、准确,学生
易接受,事半功倍。
毛丽萍:课堂设计合理,题型全。赵文涛:教师语速适当,知识准确。程智军:教师精讲少讲,符合课改要求。周凤菊:课堂气氛活跃,驾驭课堂能力强。郑
静:调动学生寻找规律,主动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秀丽:保留课件。资源共享。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1.25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学习中考考试标准主 讲 人:任秀丽课
题:学习考试说明活动简记:(1)学习考试说明
(2)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12.9 活动地点:卫星接收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复习研讨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复习研讨活动简记:(1)总结本册书考点(2)找到开放命题原型(3)设计开放命题
(4)出一套期末考试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3.4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活动简记:
(1)每人报计划
(2)每人设计公开课一节
(3)每人出一套期中、期末试题(4)找出本册书中开放命题(5)做好课后记(6)积极撰写论文(7)积极参加校、区各部门教研活
动
(8)为中考做准备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活动内容:学习课改课标主 讲 人:周凤菊内容简记: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09.3.18
1)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2)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3)新课改下的评课标准(((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4.1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寻找规律活动简记:
郑
影:本节课内容丰富,题型全,梯度
合理
郑
静:本节课内容难度大,少数学生很
难接受。
赵文涛:内容虽难,但必须训练,要循序
渐进,只要梯度合理,会变容易。毛丽萍:课堂容量大,难点多,但学生接
受的好。
程智军:课堂风格深入简出,水到渠成。任秀丽:设计合理,引导到位。胡志影:难点分散,学生易接受。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4.15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期中试前研讨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04.29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检查听课笔记,学生作业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检查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活动简记:
(1)检查听课笔记
(2)检查学生作业
(3)从作业中寻找问题,查缺补漏(4)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5.13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期中试总结 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期中试总结活动简记:
(1)每人做质量分析(2)制定改进意见
(3)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5.27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做中考试题 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做中考试题活动简记:
(1)做题
(2)说出开放题的解题方法(3)说出最优方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09.6.10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评课活动简记:
(1)选出本学期学科示范课(2)确定区级观摩课内容(3)集体研究区观摩课设计(4)集体参与课件制作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3.10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主 讲 人:周凤菊课
题: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活动简记:
(1)每人报计划
(2)每人设计公开课一节
(3)每人出一套期中、期末试题(4)找出本册书中开放命题(5)做好课后记(6)积极撰写论文
(7)积极参加校、区各部门教研活动(8)为中考做准备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3.24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做中考试题 主 持 人:周凤菊活动简记:
1:做中考题 2:对答案
3:能力题说出解题方法 4:一题多解题如何不丢解 5:多种解题方法可解一题时,优方案。
如何选择最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4.6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郑影
课
题:梯形的性质 活动简记:
周凤菊:课堂设计合理,题型全,课堂气氛好。
胡志影:知识点准确,驾驭课堂能力强。
赵文涛:语速快,精讲多练,效率高。
程智军:语言幽默,调动学生积极性,效率高。
任秀丽:知识的深度广度到位,梯度合理,接
受容易
毛丽萍:课堂容量大,设计合理,事半功倍。
郑
静:应用课件效率会更高,规律会更易寻
找。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4.20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毛丽萍
课
题:梯形的性质 活动简记:
周凤菊:课堂设计合理,导入自然,课堂气氛好。
胡志影:知识点准确,驾驭课堂能力强,课堂容量大。
赵文涛:语速慢,精讲多练,效率较高。
程智军:语言亲切,调动学生积极性,效率高。
任秀丽:课件应用恰当,效率高
郑
影:课堂容量大,设计合理,事半功倍。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5.11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总结期中试
主 持 人:周凤菊课
题:期中试分析活动简记:
1:分析所教学生期中成绩 2:总结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做好分析记录。
4:针对期中试题再出一套纠错试题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5.25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程智军
课
题:概率
活动简记:
周凤菊:课堂设计合理,导入自然,课堂气
氛好。
胡志影:知识点准确,驾驭课堂能力强,课
堂容量大。
赵文涛:语速快,精讲多练,效率较高。
郑
静:语言煽动性强,调动学生积极性,效率高。
任秀丽:课件应用恰当,形象生动
郑
影:课堂容量大,设计合理,事半功倍。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6.8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郑静
课
题:全等三角形
活动简记:
周凤菊:课件应用恰当,设计合理,课堂气氛好。
胡志影:知识点准确,驾驭课堂能力强,课堂容量大。
赵文涛:语速快,精讲多练,效率较高。
程智军:语言煽动性强,调动学生积极性,效率高。
任秀丽:课件应用恰当,形象生动
郑
影:效率较高,设计合理,事半功倍。
毛丽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6.22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组成员 活动内容:评课 主 讲 人:赵文涛
课
题:等腰三角形
活动简记:
周凤菊:导入开门见山,设计合理,简单明了。
胡志影:知识点准确,驾驭课堂能力强,效率较高
郑
静:语速快,精讲多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程智军:语言煽动性强,调动学生积极性,任秀丽:课件应用恰当,形象生动
郑
影:效率较高,设计合理,事半功倍。
毛丽萍:及时肯定学生,能与学生融于一体。
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水师中学数学组
(2009年3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水师中学数学组
(2009年9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水师中学数学组
(2010年3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水师中学数学组
(2010年9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
水师中学数学组
【教研组研讨记录】推荐阅读:
信息教研组活动记录08-20
历史教研组活动记录表08-11
初中历史教研记录08-31
C5教研记录09-28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06-18
小学数学集体教研记录07-07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07-15
初中文科组教研记录07-22
202409教研活动记录09-30
小学英语教研记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