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创业

2024-06-29

新农村建设创业(精选7篇)

1.新农村建设创业 篇一

摘 要:在新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回流规模越来越大。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成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返乡创业群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势力量。因此有必要通过阐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总体概况及主要特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揭露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劳动力回流;返乡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返乡潮。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大量农民工失业以及达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思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村劳动力其中包括回流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步履维艰,因此采取相应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扫清障碍是当前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前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概述(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

在不久前,农业部对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返乡农民工中,有39.6%的人失去了工作或者还没找到工作,也就是说,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农民工中占15.3%的农民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据这个比例测算,有近两千万的农民因为经济不景气丢失工作或者还未找到工作而选择回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成为党中央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大规模的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回流中,有一部分人群返乡是为了创业,属于主动回流。他们的返乡为解决大量回流农民工失业问题提供重要思路,这部分群体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返乡创办企业情况

1、行业结构

返乡创业农民工一般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和发展企业,因此企业所属行业以农业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如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建筑建材业等。这些行业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而且成本小,进入的门槛低,是回乡创业者优先选择的行业。

2、产业分布

据调查,返乡创业者虽然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是并未完全脱离农业,其产业分布总体特点是第二、三产业高于第一产业。按照韩俊等对301个村的返乡创业调查结果来分析:一方面,以年龄为界,小于40岁的创业者从事农业开发经营的比重低于非农产业;大于40岁的创业者从事农业的比重超过非农产业比重,且比例上升。另一方面,以区域为界,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更少,从事农业的创业者也以开发农业为主。此外,第三产业比第一、二产业更有吸引力,中西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创业者多于东部地区。

3、经营形式

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的经营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根据韩俊等的百县调查结果,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属于个体经营的占68%,私营企业占20.2%,股份制企业占6.5%,承包、租赁经营占4.6%。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其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七成。有40%的企业用工为2人以下,70%为10人以下。年产值在10万以下的约有50%。由以上数据可知,返乡创业农民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方式只能以简单形式为主,数据也显示返乡创办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很好的吸纳能力。此外,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返乡创业群体的素质普遍较高,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势力量,因此不少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经纪活动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或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担任村干部或参加村民议事。从总体上来说,外出农民工回乡的创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引进先进生产要素,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返乡创业者在城市打工多年,接受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磨练了意志和耐力,拥有相对较高的素质,具备了创业精神和能力,这就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先进生产要素和先进理念。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以及人事关系、投资环境等都比较熟悉,能够掌握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因此能够很好地消化外界要素。可见在经济发展方面,返乡创业者是联系农村与外界不可或缺的桥梁。

2.新农村建设创业 篇二

1 福建省创业型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1.1 福建省创业型农民培训的现状

目前, 福建省已形成贴近企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创业培训体系。从2003年开始, 福建省就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创办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和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为1.6万名民营企业创业者和高管人员提供了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 如厦门创业园、石狮3S激情创业培训、阳光工程、SYB创业培训、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培训等工程为福建省农民创业贡献着巨大的能量。

1.1.1 培训的对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 需要创办企业并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可作为创业培训对象。特别是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和资金及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农民。

1.1.2 培训的内容及模式。

主要聘请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的专家及成功企业家介绍创办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申领营业执照办理企业登记的优惠政策、办理税务登记的优惠政策、融资渠道、经营企业的政策法规, 讲授企业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技巧、企业竞争战略与创新等课程, 传授创业的历程和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培养提高创业人员的心理、管理及经营素质, 降低投资经营风险, 并跟踪解决创业中的难题, 帮助创业人员成功的创办企业。根据农民需要创业内容覆盖一、二、三产业, 各地结合农民实际情况和地方产业特色, 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美食、建筑装潢、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实行“三三制”, 即学习时间1/3讲授理论、创业政策, 1/3时间由成功企业家介绍经验, 1/3时间由学员向辅导人员咨询, 到成功企业观摩, 编写创业计划书。建阳市还围绕其主导产业, 培训专业农民, 进村办班指导, 发展“一村一品”, 立足建阳实际, 以特色区域产业为主, 举办“村级班”。

1.1.3 培训的优惠政策。

《福建省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暂行办法》规定, 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培训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城镇务工并办理了进城求职登记的农民工, 包括外省来闽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经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领取合格证书并在本省实现就业的或企业组织的“订单式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可享受政府培训补助, 每人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助。根据《规定》, 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原则上按每人不超过3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农村低保户、库区移民、失地农民、“一户一就业”农民等“就业扶贫对象”的培训、省内紧缺工种培训及创业培训, 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但一般不超过500元/人。具体补助标准依据培训项目内容、培训工种、培训时间、难易程度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由当地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确定。据福建省阳光办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2007年, 省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县由原来的52个增加到61个, 占全省县 (市、区) 总数的73%。培训指标增加1万名, 培训经费增加784万元, 人均培训补助标准提高了75元。

1.1.4 培训的成效。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 福建省有效地整合了面向农村的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教育和培训资源,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目前, 全省共有195家阳光工程培训机构, 教育、劳动、农业、卫生、建设等部门均有设置, 更有民办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实施3年多来, 福建省培训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 实现转移就业近19万人, 就业率达96.1%。厦门市一些经过培训的学员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至2005年, 由学员投资运营新创企业235家, 投入资金6 000多万元, 带动就业3 000多人。福州市2008年约有2%的学员通过培训走上创业之路。目前, 福建省已形成新泉美食、永定牛食品系列、武平簸箕饭等饮食产业, 建设了沙县小吃、闽清民间建筑、长乐纺织、连江海带加工、宁德海上养殖等以农民为主的自主创业基地。

1.2 福建农民创业培训的制约因素

1.2.1 农民观念落后。

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对福建11个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农民在农业中缺乏主人翁精神。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 认为县以上政府应发挥主要作用的占36.50%, 而认为农民自己应发挥主要作用的仅占20.40% (其他:村集体18.40%、乡镇政府16.69%、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0%、龙头企业3.41%) 。充分说明农民对农业发展缺乏主动积极性, 这是造成福建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农民对自主创业观念淡漠, 在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型调查中发现:农业技术培训占34.2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20.80%, 而希望参加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的仅占14.08%。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怕冒风险, 农民在思想上会夸大创业风险, 认为只有大老板、企业家才可以创业, 对自己缺乏信心, 惧怕失败, 不敢想更不敢干。

1.2.2 政府对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以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只重视城镇发展, 把农村发展放在次要地位, 导致城乡二元差距越来越严重, 直到2005年, 中央一号文件才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些培训机构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 尚处于幼年期, 对农民的培训能力尚弱, 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再加上政府对农民培训的划拨资金有限, 使得一大批本该接受培训的富余劳动力不能接受培训。

1.2.3 创业型农民培训的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2004年阳光工程在福建省开展以来一直立足于农民工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虽然成绩卓著, 但一直没有培养农民自主创业的理念。没有给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创业技能、管理技能的培训, 其他培训机构也是如此。现在农民创业培训在一些培训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根据农民需求形成一定的体系。如若培训机构与政府部门 (司法局、工商局、税务局) 、产业部门 (企业) 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仅能给创业农民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还能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及其他优惠政策。

2 国外农民创业培训的基本情况

2.1 日本的培训模式

日本的农民教育在根据“农业改良组合法”创建的农业者大学校进行, 目前日本有52个农业者大学校, 其中国立1所、县立48所、私立3所, 相当于短期大学。除农林省国立大学校无附属农场并聘用校外讲师授课外, 其他学校都设有附属农场, 有本校专职教师。学校设置的主要学科是农业、园艺、畜牧、经营、生活等。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日本注重培养中坚农户并以培养策划、组织、管理、判断、收集信息能力以及创新和合作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培训为重点, 并注重人文教育。学生先到学校农场和农户劳动, 亲身体会后再回学校学习技术、经营、管理等知识, 边实践边学习是其最大特点。

2.2 韩国的培训模式

1998年, 韩国农村人口仅占9.5%, 农村青年急剧减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青年从事农业。韩国对农业后继者提供2 000~5 000万韩元 (1 100韩元=1美元) 的资金援助, 年息5%, 5~10年内偿还;对专业农户提供0.23~1.00亿韩元的资金援助 (国库补助10%, 地方政府补助10%, 国库融资28%, 农协融资42%, 个人负担10%) , 年息4.5%, 4~7年偿付, 规模经营农户可20年偿还。农业后继者培养和专业农户 (中坚农户) 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统称为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事业, 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拔阶段, 通过宣传教育、父母的劝导使更多的农村青年报名, 再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取;第二阶段是培养阶段, 通过农业院校、培训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三阶段是对创业者的财政援助阶段, 通过无偿援助或贷款等形式, 提供资助;第四阶段是进一步提高与完善阶段, 通过培训、财政扶持、跟踪服务, 从农业后继者中培植专业农户。

3 福建省农民创业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 政府对农民自主创业还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对农民自主创业培训才刚刚起步[1]。要把农民自主创业作为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优先发展目标, 让农民在自己家里创业、就业是解决我国民工潮最好的办法。政府应制定农民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制度, 防止行业垄断, 宏观调控农村市场, 确保农民创业有市场潜力。要重点抓好农民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 加强创业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整合与统筹协调。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成立农民创业教育办公室, 具体承担农民创业教育的规划、统筹协调、评价和监督等工作;要大力开展面向农村创业教育以及农村创业的环境与政策的研究;要加快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立法工作, 为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3.2 加大对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发放政府债券、发展农民彩票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性。如果可行, 则解决了由政府财政预算划拨资金不足的问题。向社会收集资金, 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手段。

3.3 完善培训机制

3.3.1 转变办学观念。

近几年, 农民培训机构在各地开展得风风火火, 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就业问题[2]。但各个培训机构一直以农民工技能培训为重心, 而农民创业培训的项目却很少, 应把农民创业培训作为各培训机构的重点内容, 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业务帮助。

3.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个培训机构五花八门, 蓬勃发展, 但其软件设施还很薄弱, 师资力量差。各个培训机构在培养自己的教师的同时, 应加强与各个学校、专业的专家、学者及成功企业家的合作[3]。让他们为农民提供权威的、含金量更高的、更适合农民基本情况的教学方法、创业知识和其他智力支持。不能只用专家、学者做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广告, 要让他们真正为农民传道授业解惑, 把实惠给予农民。

3.3.3 搞好培训调研。

培训机构在做培训之前要对当地的农村、农业、农民和市场情况, 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文化素质、创业意愿, 了解当地市场状况分析农民创办何种产业更为有利。因材施教, 对农民进行“对症下药”式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辅导。培训机构应设计学员报名申请表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农民填写好后, 逐一评审, 对农民进行逐一估价、打分, 然后按照评审结果对农民进行针对性地培训。

3.3.4 创新培训内容。

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包括对农民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个体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对市场变化的心理应变能力, 他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二是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创业知识的培训是指为农民创业所需要的财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创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以及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的知识、信息和能力进行了培训。三是创业过程的指导。创业过程的指导是指为减少农民创业不必要的损失, 增强其创业信心而给予的详细指导。

3.3.5 培训方式多元化。

培训要充分运用媒体和网络技术, 如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的方式宣传农民创业培训的内容和重要性, 让老百姓知道农民培训的意义和价值[4]。更重要的是要让媒体在培训过程中起作用, 比如电视、报刊、杂志可以创办农民创业培训的专题栏目, 为农民介绍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讲解创业知识等。网络还可以提供远程教学, 让老师跟农民随时保持联系。

3.3.6 培训信息反馈。

培训结束后, 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表和教师评价表, 进行培训质量的评估。学员应分别从课程内容、资料准备、授课艺术、接受程度、课程实用性、案例与互动、总体印象等方面对培训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逐一评分, 督促培训机构, 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3.3.7 建立培训研发机构。

培训机构要进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课题研究, 用科学手段研究农民创业, 研究创业培训中的各种问题, 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振永.当前我国农村人才培训与成人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4) :11785-11786.

[2]李岭梅, 赵鹏程.以县农广校为基地, 构建创业培训新模式——基于武胜县农民创业培训调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64-67.

[3]戴国宝, 王锁, 张斌国.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初探——以邯郸培训模式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 2007 (8) :35-36.

3.新农村建设创业 篇三

宋维平是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组子课题——中国新农村创业主体研究的负责人。该子课题通过探究我国不同创业条件下不同经济区域农民创业能力的内在构成要素,总结出农民创业能力的培训途径与方法,为国家和不同地区在如何开发农民创业能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不竭之动力泉源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农民、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创业生力军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创业能力,首先要提升广大农民的创业能力,依靠农民自身的创业来长久、可持续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真正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和建设主体。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有8%-9%的农民是具有创业基本素质,通过把广大的农民向培养创业型农民方向发展,把个人创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创造出实在的经济效益,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宋维平说,“所谓创业型农民,就是指善于抓住市场与利用信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农村产业(家庭或事业),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而且还带动其他农民共同致富的现代新型农民。”

企业是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创业群体,是新农村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2006年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及个体商户约2171万家,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约51640亿元。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民创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6年,乡镇企业新增农民就业人口362万人,总数达到了1.78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工资性收入1240元,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7%,它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农民合作组织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兴创业力量,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不断增加,运行比较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15万,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日益宽广,合作的内容已经扩大到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花卉等行业,扩大到运输、储藏、农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在规模集成能力、技术传播能力、智慧共享能力、专业协同能力等方面对创业能力的形成给予支持。

发展“瓶颈”不容忽视

“农民有着迫切的创业需求和强烈的创业欲望,但存在创业能力较弱、创业率不高等问题,这成为制约创业能力提升的‘瓶颈’。”宋维平不无忧虑地说。

目前,新农村创业能力的提升还普遍存在着广大农民创业文化素质还偏低、创业合力较差、创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了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了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左右。即便是具备了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仍然缺乏创业所需要的职业培训、经验和技术。此外,创业是有风险的,农民创业还需要一定的胆识。

农民创业合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农民创业大多数是个人或者家庭式的行为,由于政策、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的制约,家庭经营还达不到企业化经营,驾驭市场的能力还很弱,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不太好。另外,农民很少接受过现代创业知识的教育,知识不足,失业狭窄,信息量不足,使之在创业过程中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确定投资领域和方向,创业失利。

企业方面,管理组织能力比较差,因为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而步履维艰,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由于企业忽视自身对人才的长期培养,人才流失相当严重,以各种形式招聘到乡镇企业的各类人才平均供职时间仅两年左右,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是乡镇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

农民合作组织是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力量,但是它在发展中也存在着性质和业务不统一,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机制难以贯彻、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多策并举提升创业能力

如何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宋维平认为,要通过农民进行专业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知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创业意识是个基础。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还可以帮助农民识别风险、回避风险,提升其公关、宣传能力。”宋维平说,“通过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大概有30%-40%的农民有可能真正成为创业者。”

通过增加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来培植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想发展或继续发展的青壮年农民的创业能力。还要鼓励、引导广大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他们不仅仅是新农村创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作用比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创业作用要大得多。”宋维平说。

发展产业是创业的基础,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运作这才是真正的创业。因此,要大力地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力量。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依托能人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加快培养一批农业创业带头人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带领农民创业。

4.新农村创业调研(精选) 篇四

按照县委通知要求,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环境脏乱差、家庭创业等方面情况,到x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乡村干部群众、实地考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制约新农村快速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梁村西街村概况

x村位于太行山脉西北部,属半丘陵地貌,东距京广线18公里。全村579户,4180余人口,党员24名,人均收入3625元。现有耕地2400多亩,其中,水浇地900多亩,村西岗被称为“望天收”的旱地2500多亩。村内环境较差,特别是村内一条约1000米的道路坑洼不平,村民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若遇到雨天,更是无法出行。村周围没有厂矿或其它污染源,环境状况较好。自去年村“两委”组建以来,新班子团结、务实,提出“三年改变村容村貌目标”,受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二、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多次到该村进行调研,听民声、察民情,及时帮助该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从该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优势、选路子、挖潜力,提出了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抓特色、建基地、创品牌,把该村建成品牌农产品原产地、工业企业投资宝地、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发展

1思路。二是针对该村水、电、路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多次协调水务、电力、农业等部门帮助整修村内道路500多米,垫石渣180余吨,铺设了一条进村砂石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安装地下防渗600米,新增水浇地200余亩;投资13万元新打机井一眼,增加水浇地300亩。整修路灯线4000余米,安装街道路灯80盏;新建沼气池41户,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三是协调水务局等单位,赠送新农村建设方面书籍60多册,投资4000多元改建了党员活动室,规范健全了学习制度,党员有了宽敞舒适的活动阵地。四是引导群众家庭创业。发展养猪户10户。鼓励农民开展专项合作,注册了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个体加工户,新建豆腐制品加工作坊1家,水泵配件加工厂1家。五是典型引路,促进产业调整。和该村干部一起,到村西岗坡地实地察看,提出把该片“望天收”建成千亩薄皮核桃基地的建议。积极扶持村干部试种薄皮核桃,并联系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今年,村支书种植的薄皮核桃,在无水灌溉的情况下,长势良好。目前,广大群众种植薄皮核桃的积极性很高,为明年成片连块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发挥不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干部面对一家一户自主经营模式,手中没有可调控的资源,缺乏可调控的手段,开展工作没有抓手,难以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沼气池、土地整合、新民

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亟待实施,但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减弱,干事没本钱、没启动资金,而一些村民非常看重眼前利益,开展工作阻力很大。有的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新形势的需要,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较为淡薄,不懂得如何科学管理和引导、教育农民,凭简单的方法开展工作。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村庄杂草丛生、垃圾乱扔、柴草乱放、房屋乱建,还存在“粪土门前堆,厕所门前建,牲畜门前拴,家禽满街跑”的现象。

3、家庭创业效果不佳。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多数村民观念

陈旧,谨小慎微,习惯于“土里刨食”的传统农耕方式。村里的青壮年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到附近企业打短工,挣点现钱,贴补家用。思想不开放,视野不宽广,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不敢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和风险意识不强。二是村民家庭创业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家庭养殖业、家庭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深加工不够,农产品加工链短,转化增值能力低。且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创业资金短缺。四是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产品比较单一,缺乏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或主导农产品品牌。村民承包的土地分得太细,土地流转难度大,难以形成成块、连片经营条件,种粮产出效率低,制约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无法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的引领作用。该村西岗2500“望天收”适合规模种植薄皮核桃,但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另外,很多村民缺乏启动资金和栽培技术,干事创业的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要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两委”班子。要强化培训,通过培训,尽快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市场经济、解决实际问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问题,更好发挥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多措并举,解决脏乱差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卫生保健和防疫知识,开展做 “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活动,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建议在县电视台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题节目,对治理“脏乱差”工作跟踪报道,公开曝光,增强了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责任到户。实行门前卫生承包责任制。设立垃圾点,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运。三是对农户的厕所进行改建,将原来的露天茅房改建为新式厕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沼气

池。鼓励村民建澡堂,改变群众长期不洗澡的陋习。协调交通局等单位,提供资金、物资,把村内约1000米道路全部硬化,路面水泥浇筑,畅通村内道路。搞好“村村通”公路两侧的植树绿化工作。动员和组织群众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栽植花木,鼓励群众养盆花、育盆景,提升了新村建设的品位。四是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出台政策,促进土地资源整合,解决土地指标等问题。培树典型,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

3、多途径促创业。一是加强家庭创业的引导。采取各种宣

传教育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创业观念、创业知识等方面教育,推进“就业培训”向“创业培训”转变,注重实效,贴近实际,立足实用,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农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选择多个层面的创业典型进行培养和扶持,在全县形成一批带头创业者,培育一批创业有成者,壮大一批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辐射、引导和带动作用,营造“人人想创业、个个敢创业、共同创大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切实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培育现代农业的经营业主和工商业主。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强对单家独户农业生产、农业专业户和个体加工户的服务,鼓励和引导家庭创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三是要抢抓创业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和周边开发力度。该村距苗大线、京广线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升值潜力很大;“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要结合该村实际,加快

5.适合新农村创业项目必看 篇五

新农村创业项目建筑材料或五金产品经营

如今农村日益也在变化,到处都会看到在建新房。现代的房屋也越来越漂亮,因为建筑材料也更加丰富了,在农村经营这么一家材料店,生意会兴隆。房屋建造用到的材料会很多,比如瓷砖、水泥、瓦、环保砖等,五金方面涉及的产品会更多,如水电类、门锁类、装饰小五金类、建筑装饰小五金类、卫浴五金等等,也随着建筑和家装行业的发展,这些产品样式越来越新颖,实用性也会越来越强。所以在乡镇上可以从事某一类产品的专卖或者多类产品的综合经营。

农村酒宴服务农村会经常有一些红白喜事,办酒、宴席都需要一些用品、工具、场地的摆设等等,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很多,但一家一户不可能购全。这样的工具及用品是可以多次利用的,有条件者,可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一些农民必用物品出租,收取租金。酒宴可出租的商品有很多,比如充气拱门、充气球、横幅、音响、相机、厨具、酒席帐篷、摆酒席用的桌、凳及酒具等,一般这样的酒宴服务是按天计算的,每场下来赢利有几千元。

新农村创业项目乡镇风味小吃部

现在农村老百姓也爱吃,只要你有一手好厨艺,也能吃苦城耐劳,加之有一万元资金,你就可以考虑在乡镇上开一家特色的风味小吃部,经营的花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五六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农村铺面的租金一般不贵、可以选择在中小学校附近、政府单位门口、集市人流大的地方做。店铺租金、流动资金、购置桌椅及餐具厨具各项投资加在一起,有一万元就可以启动了。

新农村创业项目农用设备的经营或租用

现在农民越来越重视机械化作业,这样能明显提高农事的效率,节省时间,而且相对人工来是说,大大降低成本。农用设备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有条件者可购播种机、收割机、切草机、铡草机、挖树坑机、旋耕机、农药喷机等农用设备。这样设备在农村受到欢迎,一般使用年限都较长,从厂家直接批发到农村销售,利润还是可观的。对于贫困地区,同时还可以进行租用的服务,按天收费,这样也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新农村创业项目搞种植业供成品饲料草

在农村一般饲料的需求很大,主要就是养殖业,人们正在改变传统的喂料观念,很多地方开始接受用草料喂养牲畜,这样不仅降低成本,还提高了牲畜的体质,如果您专业提供喂养牲畜禽的草料,这还是一项比较长久的事业,因为养殖就是长期都需要的,可以提供新鲜的草、干草、青贮草、氨化草等。上了一定的种植规模还可以与颗粒饲料厂家联系,大批量提供原材料草。种植饲料草的品种很多,据了解如hn-mc优优玉米草、hn-mc优优苜蓿草等这些都是多年生高产的饲料草,适合大力种植的。

新农村创业项目创意的手工制品

在广大的农村,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主产。比如有些地方主产杉木、有些地方主产松树、樟木等等。这些木制品也可以做一些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的,在农村,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比如盛产竹子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制作一些手工制品,小竹篮,竹床,小竹篓、竹花盆、竹帽等,盛产杉木的地方可以制作如,小木盆、烤火架、儿童木制护椅、木制工艺品等,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而且实用性还很强,如果加以一些设计,相信产品在全国都会热卖,随着这类手工制品的发展,还会形成一个地方的旅游观光特色,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光受到当地欢迎,还很容易引来外地客商。这类产品虽小,其实赚头可不小。

小本钱特色养殖农村做养殖一直都是人们看重的行业,因为农民以农业种植、养殖为本,我们也是农业大国,发展养殖业也是我们一大收入支柱。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餐饮消费行业开始倾向新奇特的肉食,在很多城市,都开始爱好吃一种兔子,思麻兔,它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近几年我国对于思麻肉兔的需求不断上升,这样也使得它的养殖需求发展,思麻兔养殖,一组投入只有几百元,成本比较低,而且繁殖比较快,如果农民喂养十组,一年就可创收在四万元以上。农民适合发展这种简单、成本低、用粮少、经济效益高的养殖,是有发展前途的,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项目。

新农村创业项目有机农产品专卖及配送

现在的人都在担心起食品的安全问题,人们在饮食这一块都很挑剔了,可想而知,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增强了。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对食用的粮食、蔬菜、肉类等提出了绿色、无污染的要求。有机农产品成为了人们的青睐,如果您在农村专业收购有机农产品,发动农民搞无污染的种植,提供绿色环保的农产品,相信销路是不错的。与农户之间形成产销一体,专业做有机农产品专卖,同时还可以成立一个“绿色农产”配送站,一定大受欢迎。配送站可分为农村部、城市部,农村部负责种植、清洗、包装绿色无公害蔬菜,城市部负责接收定单,送货上门,该项目投资较少、风险性小、市场前景广阔。

6.新农村建设创业 篇六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团队,新农村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本在农业, 出路在科技, 关键在人才。如果不能建立起能够有效地为农村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制度和机制, 那么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大学生就业现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 关键在于转变就业观念难。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就业指望值较高, 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就业难现象激发学生创业高潮。但是, 目前大学生创业难的局面也不容忽视, 各种因素制约大学生创业,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创业教育滞后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我国的教育模式并未紧跟其后, 封闭而僵化的教学模式、不完全学分制等使得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局限于学校, 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导致其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二) 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

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些大学生满怀激情地走上创业之路后, 才发现自己缺乏必要知识、技能以及足够的心理准备。这种一腔热血和无所适从的矛盾是造成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这恰恰折射出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位

(三) 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创业者们从小学成长到大学, 十几年的校园生活环境, 相比外部社会环境要单纯得多, 面对的挫折也相对少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比较脆弱。但任何创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有可能遇到风险, 因此创业应有“风险意识”, 要有承担风险和经受失败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无疑是解决就业难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创业促就业, 充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 农村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是国家重点支持或扶持的地区。大学生创业团队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呢?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有效服务新农村途径

(一) 学校层面

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设立一些创业课程, 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今后就业的一种途径, 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要针对大学生设计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形成课程教学大纲, 对他们进行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在课程设计的时候, 要在学生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教育, 将创业学学科体系内在的逻辑与创业活动的实际相结合, 并将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各门学科课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创业实践基地

如今, 大学生创业被看作是一种实现充分就业的新方式, 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充分肯定, 但是创业基地的建设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创业人才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有的创业基地形式单一, 投入不足, 实践基地的质量不高, 设施落后, 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如何把创业基地建设与创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尚未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因此, 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创业基地, 以龙头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载体作用, 提高学生创业团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性, 鼓励创业团队到农村寻找创业项目, 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可以有效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3、结合新农村建设, 开展多种创业教育活动

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 例如, 创业计划大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调研等主题活动,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直接的指导, 给当地农村带去一些活力, 对于深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4、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引导大学生或成熟的学生创业团队到农村创业, 通过必要的思想教育、政策支持解决大学生要不要到农村创业和能不能到农村创业的问题。针对农科类院校, 应坚持为农服务的办学方向, 明确立足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 满足人才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层面

应充分理解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方面, 通过大众媒体积极宣传大学生农村创业典范, 进行正面舆论导向, 另一方面, 非盈利组织及机构服务, 社会各界资金赞助等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政府层面

政府应加快完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制度与机制。一要积极搭建资金平台, 如运用政府贴息的方式, 引导银行发放一定额度的创业贷款, 建立创业基金等。二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创业税费减免政策法规。三要为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的社会保险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

三、总结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人才。让更多大学毕业生热爱农村、奔向农村、扎根农村和报效农村, 除了各级政府在制度制订中予以倾斜外, 还需要通过“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建立大学生支农协会, 利用假期把下乡调研与支农支教相结合, 为农民带去新思想、帮助他们了解新政策等方式, 开发就业岗位、打造创业平台、消除利益落差, 同时也需要“知识青年”们更新就业观念, 把反哺农村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到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 让知识之光在农村闪耀!

参考文献

[1]罗尧成, 刘彬.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5) :43-46.

[2]苏毓敏.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团队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向导, 2013, (17) :334-335.

[3]仲爽, 高明远.高校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论坛, 2012, (9) :77.

[4]俞金波.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及其运行[J].高教探索, 2012, (2) :137-152.

[5]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2) :31-34.

7.新农村建设创业 篇七

关键词:新农村;农科;创业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27-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型农民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农民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培训来获得,另一方面更需要一大批农科专业人才在农村“下的去、留的住、用得上”。

一、开展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科技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优化升级。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和实现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完成这一转换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的现实要求

笔者对韶关、佛山、湛江、梅州、茂名五个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现状及新农村建设人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地方农业局、19个乡镇、15个农场、各地规模比较大的实体公司和企业以及若干村干部和农民。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严重短缺以下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农村创业领头人。总体来说,农村创业领头人作用发挥得好的地区,经济发展就相对较快,农民富裕程度就越高,如梅县城东镇、顺德北滘高村、曲江区枫湾镇等;相反,经济发展速度就慢。第二类是农科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以上五个地区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以上五个地区的农村共有农科专业技术人员3062名,仅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018%。湛江遂溪县作为广东农业大县,共有农业人口80余万,直接为农业服务的科技人才仅有64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08%。第三类是企业经营人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一方面难以接受新农业科技知识,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当前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难以进入较高层次和技术含量高的第二、第三产业。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收益。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这种发展趋势不仅需要高校培养出来的农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提高,更需要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体系的支撑。

二、开展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一)政府的优惠政策为农科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致包括办理营业执照、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小额贷款等。无疑,有了政策上的扶持,也就有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便之门。由于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是针对所有大学生,学校的类别、牌子以及毕业生的学历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所以,对我国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而言,创业的机遇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是均等的,这就避免了由于传统观念对“农”字院校的偏见而令农科专业大学生产生不自信。

(二)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潮逐渐形成

传统的农村生源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限制,“不想创业”和“不敢创业”的心态较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学生逐渐改变了旧有的观念,返乡就业、希望创业的热潮逐渐形成。在大学生中,流传了一些到农村创业成功的案例,这对他们产生激励和示范作用。如聚集在化州市大山里的20多名大学生,探索稀有中药材——化橘红的培植与开发,形成规模化的基地。他们的经验广为宣传之后,对众多大学生产生了鼓舞作用,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希望开发家乡的特产,创造新的产业。据统计,虽然处于实际创业阶段的人数不多见,但是正在酝酿创业或者具有创业目标的占59.1%,超过被调查对象的半数。

(三)农业发展的新特点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功能提供了可能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必定对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出颠覆性的挑战,农民的传统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趋势的要求,农民由于对最新农业科技发展、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经营方式的接触不多,出现了观念无法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而当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与经营形式对传统造成巨大的冲击时,农民往往无法应对,最后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因此,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培养大量的新型农民,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功能提供了可能。

三、制约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因素分析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当前,许多农业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未能将创业知识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是独立开展的。一些已经尝试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农业院校,任课老师一般都是校内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学生辅导员,所传授的创业知识一般都是通识教育,如《创业学基础》、《风险投资》等,很少能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讲解。而在开展专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往往也局限于专业本身的知识讲授,很少涉及创业方面的知识。

(二)创业教育重于形式,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前,政府大力提倡并出台了许多关于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农业院校也相应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程、讲座、竞赛等教育举措,虽然形成了一股热潮和发展势头,但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有许多,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始于90年代初,自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后,创业教育才开始引起更多的关注。

(三)创业教育较少关注现实国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教授曾提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没有符合国情的本土教材”。事实上,当前我国大多高校仍未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的实质内容,都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就必须关注现实国情,关注新农村建设,在“党的政策”与“农村工作的实际”、“有用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结的“关节点”——“农科人才的培养和创业导向”上进行重点研究,使研究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区别于普适性创业教育的标杆。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在新农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应始终站在“培养人才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

1.完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首先是创业教育的“通识内容”,即培养大学生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敢于承担风险,并承受失败的心态,不断寻求并发现机遇的能力;产生创意的意识和激情,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战略性思维的能力;凡事争取主动、勇于担当的意识,以及具有与他人共事合作,能有效地开展谈判,具有自信心和说服力的能力;等等。其次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即围绕着创业基本素质展开的关于创业实践的知识分析。例如“创业者”、“创业周期”、“创业法律、”“创业战略与商业机会”、“企业融资”等。

2.引导农科专业大学生投身于新农村的创业热潮。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创业已开辟了多种领域,有些成功的创业企业已发展和壮大,有些则受到不同因素影响而兴衰起伏。其中,有若干个领域既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也适宜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农科专业大学生去尝试,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养殖业、农副加工产业、资源开发产业、流通产业、服务产业等。这些领域既有农业优势、生态优势的特色产业类型,也有工业发展、商业服务的延伸产业类型,还有创意发展的新型产业类型。

3.促进农科专业教育与普识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在农业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有着优越条件。教育内容主要应包括:(1)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5-68.

[2]易自力,任湘,王慧.农业高校创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8,(3):1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改革大学生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果之一(华南农教[2010]71号第1项-JG10102)

上一篇:2024山东选调生村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下一篇:给别人策划方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