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评价意见

2024-08-28

党委评价意见(共7篇)

1.党委评价意见 篇一

党委工作意见

党委工作意见,是新一届党委、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丰都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创新管理、强化措施,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新的突破、再上新台阶。

一、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建立健全网络体系

由于党委、政府换届,各级党政班子成员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关工委也要及时调整充实。今年4月底前各级关工委都要调整充实,未建立关工委的社区

和村要及时建立关工委组织。为加强领导,便于工作,乡镇关工委顾问一般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退休和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担任;主任一般由宣传委员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一名德高望重、身体较好、热心做青少年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委员由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组成。除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外,还要确定一名工作人员。

二、突出工作重点,团结友爱共建和谐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工委要立足于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组织青少年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帮助青少年了解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构建和谐学校、共建和谐社会”主题教育,积极引导

广大中小学生为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而刻苦学习、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二是构建代际和谐、家庭和谐,组织开展“老少共建”、“老少共育”、“老少共读一本书”和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等活动。三是发挥老同志对青少年一代传承、引导、关爱和保护的作用,促使青少年一代爱老、敬老和学老,努力营造老少两代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深入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切实搞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今年“中华魂”读书活动的主题是“知荣明耻、从我做起”。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其目的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关工委要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积极组织、营造气氛,狠抓载体、重视实践。通过举办讲座、班团队会、文娱活动、知识竞赛、征文和演

讲等宣传活动,以及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一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把学习教育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四、进一步开展争创“最佳小公民、最佳关爱者”活动

开展争创“最佳小公民、最佳关爱者”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此项活动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级关工委一定要按照县委的要求,把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要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争创“最佳小公民”活动,在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人士中开展争创“最佳关爱者”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环境,使活动更加深入扎实,力争创出特色、创出水平、创出成效,今年底将对争创活动进行一次大展示,表彰一批最佳关爱者、最佳小公民。

五、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为培养新型农民作出贡献

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热爱家乡、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思想教育,鼓励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向青年农民及青少年学生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科普知识。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技资料,培养青年致富典型,现场实地传授技术,动员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办企业、搞种养殖业,切实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

六、部门联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做好事

关心下一代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联络协调的纽带作用,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做实事。要与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动,做好网吧、电子游戏室义务监督工作,建设绿色网站、健康网站;与妇联、教育等部门配合,加强家长学

校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对单身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配合,关爱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和辍学失学青少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与政法各部门配合,搞好法制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促进学法、守法。

七、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在关工委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是特殊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经验、威望、时间和亲情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是动员他们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根据特长和技能,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作关工委成员,或作校外辅导员,或作家长学校教师,或作社区德育教师,或作科技宣传指员,或作“四团一队”成员。二是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经费、交通工具等工作条件。三是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八、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开展调查研究,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今年要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紧紧围绕青少年的特点以及他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给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决策和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各乡镇关工委除了完成县关工委统一的调研课题外,还要根据本乡镇实际,写出一至二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九、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关工委是党和政府与青少年之间、职能部门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关工委要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和支持,使之把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

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解决关工委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按照市委[]152号文件精神,对乡镇主持日常工作的退休同志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

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关工委工作水平

基层关工委具有领导人员多、具体人员少、涉及面广的特点,为此,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关工委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要建立健全五个制度:一是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的制度;二是例会制度,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关工委全委会;三是调查研究制度;四是信息通报制度;五是总结表彰制度。

2.党委评价意见 篇二

所谓评价体系,是指若干有关评定价值高低的因素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系统,从广义上说,它涉及范围既包含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现象、书法展览,也包括书法教育、书法出版、书法批评等领域。从狭义上说,它主要是针对作品,由若干有关当代书法作品的价值判断和评定的因素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本研究为狭义上的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将当代书法作品作为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研究的对象。毫无疑问,当代书法创作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拓展自身边界的需要。一方面,当代艺术领域借鉴书法元素、书法资源创作作品的现象愈来愈多;另一方面,书法界内部也提出“现代书法”的理论并开始创作实践。但在这些蓬勃发展的现象的背后,也生发出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以书法为元素的当代艺术作品,是否属于当代书法创作的范畴?一些以毛笔和墨汁为工具,创作的非汉字作品,是否也可以被称之为“书法”?对于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明确的标准,将会对整个当代书法评价体系造成冲击和混乱。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前提是“书法”,也就是说,不符合“书法”的界定的作品,不应纳入本评价体系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当代书法作品必须具有“当代”和“书法”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是“当代”的。何为“当代”?书法界倾向于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书法称为当代书法,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国家的大政方针向人民大众倾斜,中国共产党推行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准则,人民成为了艺术创造者和欣赏者,人民性成为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研究侧重于当代书法,因而在时间范围上,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书法是中国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作品也不无一定程度的启发性,但毕竟这个体系是针对当代书法而建立的,有许多当代书法所特有的衡量指标,是古代的书法作品所不具备的。

第二,必须是“书法”作品。在正式提出我们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之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书法”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本文所说“书法”作品,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来完成一种相对完整且富有形式美感的艺术品。首先,书法作品的媒介是毛笔。本文所说的“当代书法作品”,为取其狭义观念,即界定为毛笔书法,本文所说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也是一个以毛笔书法为限定的评价体系。其次,书法作品的载体应是汉字。我们认为,当代书法作品的内容,必须是汉字的书写。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中的汉字书写所形成的作品不是为了追求书法艺术创作,而是借助汉字书写来体现出创作者的行为和观念。所以此类作品也不能划入书法作品的行列。

此外,应该对属于书法范畴的“现代书法”作品同基于汉字书写的某些元素而创造出来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进行严格区分。即整合“书写性”要素的四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书写对象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要求,进而对书法界所采用的“现代书法”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其中,满足书法的基本标准,即基于毛笔书写、以汉字书写为底线、有明确语意的创作可属于书法范畴;而不能满足这些标准,即没有基于毛笔书写,或没有以汉字书写为底线,或所创造的文字不具有连贯性和释读性的创作,不纳入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研究范围。

二、建立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当代书法生态发生剧烈转换的大背景下,关于当代书法的评价体系与古代的书法品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新范畴、新主张、新标准。尽管学术界一些人反对提出“标准”,建立“体系”,他们认为艺术创作不宜采取客观、量化的评价方式,艺术审美的标准应该是多元并存的。然而这种说法虽然看似包容,却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确有优劣之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本体也有客观的评价标准。那种否认审美标准存在的虚无主义的思想,是受到20世纪西方接受美学等个别学派的理论主张而泛化的产物。在一个“展厅文化”时代,对于书法评价的标准的寻求,也是书法审美、书法评奖、书法教育的共同期待,否则我们无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质与量进行客观的学术评价,而失去了标准的当代书法创作和教育也就迷失了方向与发展的可能性。对此,亟须我们面向21世纪书法生态转换背景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建立,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输出、确立艺术标准、引领时代风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十八大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加强文化强国的建设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任务。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熊秉明提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不但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内核和精神追求,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标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基于书法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具有的崇高地位。毫无疑问,书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始终坚守书法的文化性,倡导当代书法在反映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还需注入时代文化精神,最终形成融合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文化精神的书法作品。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旨在通过书法来唤醒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有利于引领书法的前进方向。当前书法创作异常活跃,流派纷呈,观念多元,形式多样,书法参与人数之广,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前所未见,然而在一片繁华的景象中却透露着“表面繁荣,内在中空”的局面。书法被沦为纯视觉的艺术,“形式至上”等片面的理解充斥于书坛;书法的文化性被严重剥离,书法的文化内涵日益缺失;盲目跟风现象屡见不鲜,书法作品重复雷同,毫无新意。一些打着书法旗号却行驶其他艺术的非书法作品随处可见,书法的界限受到了挑战;应该说,当代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书法何去何从,这是许多当代有责任感的书法家颇为懊恼和纠结的问题。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继承古代书法评价体系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时代特征,建立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品评体系。它立足于当下,直指当代书法创作的问题和流弊,为当代书法混乱和迷茫指引出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开放性、包容性、前瞻性的体系,在守住书法的底线前提下,鼓励当代书法的多样化发展,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诉求做出明晰的定位,为当代书法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第三,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当代公众的书法鉴赏水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书法热兴起以来,书法从业者和爱好者激增,书法出现了专业与业余之分。相对来说,专业书家受过系统的训练,他们的鉴赏水平比较高,能够较好地辨析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低。而业余爱好者仅将书法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大多数缺乏系统和正规的书法基本功修炼,其鉴赏水平未免局限。由于当代书法批评的失语,无理性的谩骂和无原则的吹捧致使专业书家和业余爱好者对于书法的鉴赏产生不同层次的误区。专业书家唯“技术论”马首是瞻,认为书法只是笔墨技巧的表达,热衷于炫技斗巧和玩弄笔墨。业余爱好者将书法作者的身份与书法作品的优劣作等量观,认为书法作品的价格与艺术水准的高低成正比。我们针对上述现象,提出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应涵盖书写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既是书法创作的标准,也是书法鉴赏的标准。对于专业书家而言,笔墨技巧只是书法艺术性的表现,欣赏书法不能仅仅停留艺术性层面,还应该站在书写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角度综合鉴赏书法作品。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书写者的身份以及书法作品的价格并不一定与书法作品的水平成正比。书法作品的水平是由笔墨技巧、文化内涵、时代特征来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创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书法作品的价格。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鉴赏书法的系统,它对专业书家和业余爱好者的书法鉴赏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不但促进专业书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理性的思辨来赏析书法作品,而且提升业余爱好者的审美修养,并激发其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第四,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有利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的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的例证,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书法不仅是中国的艺术,而且是世界的艺术。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明了全世界对于中国书法这一古老而又精深的艺术的认可。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代表的中国书法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官方和民间组织的书法展览在海外得以举办。最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民族的欢迎和喜爱,外国人学习书法的兴趣日渐浓厚。当前,外国人学习书法还停留在识汉字、熟笔性的基础阶段,对于书法的文化内涵及其艺术和时代特性认识浅薄。中国书法要想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须在理论上提出一套让外国人能够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的内核与外在表现形式的方案。只有解决了外国人的书法认知水平,才能使中国书法走进外国人的内心,进而融入其生活。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一套足以提升书法认知水准的理论框架,既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外国人。它设置了书法的底线,也提出了书法的最高追求。对外国人明辨书法的艺术规律和特征,把握书法的创作方向,更深层次地熟谙中国文化精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它还着眼于推动世界各国书法的发展,为中国书法在全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保驾护航。

第五,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普及全民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可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培育国民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当代高度重视书法教育,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都在积极而扎实地推进书法教育。当代书法教育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和研究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书法培养目标和方案,有效地促进了书法的普及、推广以及深入研究。除了学校教育外,校外的书法培训班、工作室、国展冲刺班、高考和考研辅导班等纷纷成立,大大拓展了书法教育的渠道,以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书法学习者需要。总体说来,当代书法教育成果显著,培养了大批书法教育、理论和创作专业人才。但是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重视书法技法的锤炼,轻视书法文化的养成;急功近利,以参展和获奖为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地追求书法的经济效益;盲目推崇风格创新,忽略了传统书法的继承;当代书法教育的种种弊端导致了人们对书法前景的担忧,倘若任其持续发酵,势必会严重阻碍书法向前发展的脚步。如何解决当代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成为整个书法界乃至文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从当代书法的实情出发,仔细分析和研究当代书法所遭遇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具体而详实的对策。这些对策对解决当代书法教育中的问题大有裨益。一方面,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坚持书法艺术性与文化性并行的道路,倡导书法既要注重技法的基本功训练,也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这必然深深触动重“技”轻“道”的书法教育观念,为当代书法教育走向技、道并重的道路点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反对急于求成,坚持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出风格多样、面貌独特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经典作品。这对盲目求新,忽视传统的当代书法教育具有警戒和启示的作用。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将纠正当代书法教育的诸多弊端,促使着当代书法教育沿着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轨道前行。

综上所述,对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探寻和确立,是当代书法创作、批评和研究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它应该既不同于古代艺术品评的“神品”、“妙品”、“逸品”、“能品”等难以确证的模糊范畴,也不同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种纯粹通过分值、加权计算而得的量化的“指标体系”。它应该既兼容传统艺术品评方法的感觉模式和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可操作性,但同时体现出当代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它应该在体现出权威性的同时不失包容性,即既坚持书法自身的标准和底线,同时又包容各种不同主张的艺术流派。建立这样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关乎当代书法发展大局的当务之急。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也是多年来学术界很多人共同的主张和呼吁。书法界的学者、专家们不断地在探讨书法评价的新理论,期冀能建立新的书法评价的体系。国内书法界一直关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关于书法标准的讨论和书法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主要出现在2000年以后,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有四十多篇文章围绕这一话题展开,除了关于书法评价、欣赏的标准外,还有着关于书法教育课程标准、书法评定级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书法教育等相关内容,书法评价体系建设的构想也逐步被重视。

早在2006年,置身当代美术、书法前沿的《美术观察》杂志就策划了有关当代书法标准的大讨论,并以专题的形式在2006年第11期、2007年第10期、2008年第6期三期刊物,广泛约请作者就此议题展开讨论,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学术反响。三次专题分别是“关注书法的当代标准”、“书法当代标准再讨论”、“三论书法当代标准”,总共约请了国内二十余位书法界、美术界理论家和书法家发表了意见。

2008年7月1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在《光明日报》发表《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中,也对“书法经典”和“书法大家”的理想标准进行了描绘与勾画。《中国书法》2008年以“当代书法标准大讨论”为题进行了书法标准的探讨。各位专家的态度坦诚,思考深入,敞开胸怀,各抒其见,均发表了建设性的高见,但对书法的当代标准各有各的看法,甚至有相左之处。2013年,《中国书法》杂志又以书法评价系统为主题开辟专栏,进行一整年的探讨,也说明了这一选题的重要性。

2013年,“中国当代的书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通过中国文联部级课题选题立项。应该说,对于相关议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前期研究成果,具备进一步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与可行性。

当然,建立一个面向当代的书法评价体系的工作是一个历史性的工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解决的;但是,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是这项浩大工程的基础和起点,其意义也十分重大。因此,从宏观上拉出一个大的框架,提出研究构想,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我们在全面参考古代和当前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个由“书写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的、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16条”,供研究者、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参考。这个评价体系主要针对的是书法作品,而不是书法家。对于一个当代书法家的评价标准要更加复杂,有待于日后深入研究和跟进;但毫无疑问,对书法家的评价也首先要经过书法作品的检验。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书写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列为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四大要素。需要说明的是,这四者是并列关系;与此同时,在每一条要素下各列举四个层面,以此共分为16个具体的指标,对当代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我们的原则是,在吸收古往今来已有书法评价体系成果的基础上,集中于意义相对单纯的标准;与此同时,将古代书法评价范畴和当代视觉艺术经验,整合到我们对于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指标叙述之中。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表1)

以下,我们将对这个评价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及其16个具体指标一一进行详细解析。

1. 书写性——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起点

首先,我们提出“书写性”要素,应该成为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基点。书写性是书法本身的评价范畴,以及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之为独特的地方,因而也构成我们对当代书法作品评价时的第一大要素。这里我们所说的“书写性”要素,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1书写规范

当代书法作品的对象,必须是规范的汉字书写。本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当代书法作品不能突破规范的汉字书写这一底线。如果放弃汉字书写,如使用毛笔书写英文字母、符篆等,也难以创造出优秀的当代书法作品;而如果书写的汉字为不规范汉字(包括草法、篆法的不规范)或者错别字(包括繁简体转换错误),那么作品的艺术性也要大打折扣。同时,当代书法家必须熟悉文字学,特别是书法史上字体、字形演变的线索,在进行相应书体创作时,应熟知主要汉字字体的各种规范(如草法、篆法),而不能对字形、字法等肆意进行编造。此外,当代书法创作中还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即繁简体转换问题。由于简化字方案的推行,使得很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书法家对繁体字已经缺乏应用的环境,在书法创中常常见繁体并用,或者出现简繁体转换的错误。我们认为,这也属于不规范的汉字书写。另一方面,当代书法作品的最终表现形式,必须是由可以识读的汉字构成的独字、词语、篇章等。我们认为,当代书法作品从最终表现形式来看,其内容应该是可以识别的汉字,并且在意义上构成连续的意义段落。当代书法作品与书法史经典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书法作品脱离了日常实用性,而常常体现为艺术性的自由发挥与创作;但这种创作应该遵循“识别性”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创作不可释读的汉字、或由可释读的汉字构成的没有实际语义的篇章的作品,我们并不能够简单否定这些作品作为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但我们认为这些作品不能够进入当代书法评价体系。

1.2用笔尚法

本条的含义是,在基本的笔法方面,要有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准确的把握应用。书法的艺术性是通过长时间的技法操作训练作为保障的,因此关于基本的技法要素的考察,应该视作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当代书法作品而言,笔法和墨法是书法艺术技法的基本要素。对于笔法的掌握,意味着在关于用笔技术操作层面具有全面而过硬的基础训练,作为基本功,书法家应该达到对历史上已有的各种书体、各种技法有全面的体会和自如的操作。这样在创作中才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书体、风格、情感等,来选择适宜表现的笔法样式来进行创作。

笔法包括多方面内容,有关用笔的节奏、笔势、笔意、点画形态、疏密、粗细变化等,都应在作品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而笔法与墨法也是互相联系的。对于制墨原料和工艺的选取,对于墨法浓淡干枯的变化追求,也是评价书法艺术基本技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无不在笔法、墨法等方面经得起推敲和分析,可以看出书家在基本技法方面所付出的常年努力。技法作为书法家的基本功,在作品中应该有全面的展现。

1.3结体合宜

所谓的作品形式,包括字法、章法等要素。在这些方面既要学习传统,又要不落俗套,体现出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才能适应当代转换了的书法艺术生态语境。其中,字法方面主要的表现就是结体。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可以说,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正是书法的表现力所在。在字法方面,在满足书写性标准的“规范”基础上,还要体现出美感、变化。

结体的变化正是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在汉字的结体方面,许多书法家在遵循书写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的创造。每个字的字形变化无论怎么奇特,也是在遵循了结体合宜的标准之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现代书法家片面追求奇、特、变形,对字体结构进行了夸张的处理,但我们认为“怪”本身并不是评价标准,如何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换言之,即符合“合宜”的要求,恰到好处,才是当代书法在结体方面的最高追求。

1.4章法得当

其中,章法是书法作品的重要表现方面,无论是传统的书论还是现代的艺术作品构成研究,都非常重视章法的重要性。在书法作品中,除字距、行距可以根据不同风格产生不同变化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穿插、揖让、呼应、对比关系等,都是书法创作中着意处理的重要元素。在现代作品中,画格、用印等也为书法章法的变化提供了多种新的可能性。章法处理的标准我们称之为“得当”,即画面元素搭配要均衡、合理,营造出一种具有音乐感的画面,从而让观众产生审美的愉悦。因此,章法的多变也是书法创作的另一重难度所在。此外,对于现代作品而言,在作品的展示形式和效果方面也要有新意,因此当代书法并不一概排斥对作品进行传统章法处理以外的手段进行拼贴、做旧等装潢,但作品的形式装潢与内容要高度协调、适度,体现出作者良好的审美素养,避免形式上的简单模仿和抄袭。

在章法方面,除了继承传统的样式,还要体现出视觉上各要素配置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当代艺术理论中的平面构成、形式分析、形式研究等领域,在一些审美的基本规律,如平衡、对比、空间等方面是具有相通之处的。当代西方艺术理论、构成理论的进展,对于中国古代书法经典的分析也是适用的,同时,它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当代创造所依凭的重要基础和形式创新的借鉴,成为评价当代书法章法的一个重要角度。我们倡导传统章法与现代构成的有机结合,在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同时,以带给观赏者审美愉悦为标准,提倡艺术的创新。

以上四条标准,构成我们所界定的“书写性”要素的主要内容,我们把由这些标准构成的“书写性”要素作为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基础与原点。也就是说,达到了“书写性”要素所规定的标准,也仅仅是达到了进入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技术层面的可能性,但还并不自然就是好的书法作品。它还有待于在“书写性”要素基础上的其他几种要素的进一步的检验。但毫无疑问的是,本评价体系所列举的几条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无法满足“书写性”这样基本要求的作品,是没有条件进入其他要素检验的。

2. 文化性——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书写性”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文化性”与“艺术性”的标准。在强调书法的“艺术性”的同时忽视了“文化性”,或者把艺术性与文化性对立起来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中,二者应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其中,文化性应该成为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前提。筑基于文化,是历史赋予当代书法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提出“文化性”作为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第二方面的要素。其具体内涵如下。

2.1主题健康

我们认为,当代书法作品应该书写积极健康的内容。书法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文化修养密切相关。一个书法家,基于什么理由选择或者拒绝书写怎样的内容,可以鲜明地体现出他所秉持的文化立场。由于现代展示空间的公共性要求,进入当代艺术评价体系中的书法作品已经不再是个人孤芳自赏的把玩品,而是可以使观者得到审美教化和精神愉悦的文化产品,其内容自然能够唤起观众相应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一些传递正能量的诗词歌赋、格言警句等,能够给观者的心灵以教化和启迪;相反,一些淫秽、暴力的文字内容,则将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现代美学中某些“以丑为美”观念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使得书法、篆刻领域也一度出现了一些以书写表现丑陋和低俗内容的文字为能事的“现代书法”。这一类的作品无论在书写方面取得多高的成就,也无法成为书法史上传之久远的经典之作。

2.2文词精妙

古代书法的经典作品,往往是书写内容与书法价值高度合一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之所以被视作是“天下三大行书”,不仅是因为其书法艺术自身的水平,也是因为这些文字本身也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单就文章或诗词本身而论,《兰亭序》、《寒食诗》等在文学史上也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好的书法作品应该保证所书写的内容与书写风格两方面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应鼓励并提倡书法家在创作作品中,书写本人原创的内容。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书写个人原创的诗、词、文、赋等,应该视作对当代书法内容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这就更难能可贵了,这当然是对于书写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眼下,书法界已然兴起学习的风气,一些作者开始书写自作诗词等。尽管书法界诗词修养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但我们应该鼓励并提倡这种良好的书写原创内容的文化风气。

2.3学养深厚

这一点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对于书法家创作主体的规定性。书法家不是写字匠,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书法家应该博学、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具有宽阔的知识结构。体现在作品中,当代书法作品体例应该符合传统的书写规范,体现出上述这种深厚的学养。这里所谓的学养反映在作品中至少有两方面的表现:从隐性方面来看,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与气质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在他的创作技巧、取法、风格、面貌之中,所谓“书如其人”;从显性方面来审视,则主要体现在书法作品的内容、款识、体例等方面。

在上述这些方面,传统书法也已经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法则,当代书法创作者一定要熟知并掌握这些法则,做到在书写时符合相应的规范,不能有文字、语句错误。例如,前人在自作诗词、文论的创作中,常常在上款中使用“两正”这个提法,“两正”的意思,涵盖对于文字和书写两方面的鉴赏,如果不明就里,将一幅书写唐人诗歌的作品也题款为“两正”,就贻笑大方了。再如,“录××诗”的提法,本身就已经包含“书写”的含义了,如果后面再接着写“××书”,则就成了重复啰嗦的病句。这些现象看似小事,但如果出现在传之久远的书法作品中,就成了影响作品艺术价值的“硬伤”了。

2.4技道两进

这一点是针对具体的作品而言的。在当今,有许多作者片面追求技术,以对于娴熟的技法的掌握作为书法评价的最高标准,这是不恰当的。技法对于创作来说当然是必须的,但仅仅有技法也是不够的。许多作者以谨小慎微、谨毛失貌的方式来换取对于所谓“二王”笔法的逼肖式的模仿,这其实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行为。古人早已有言,“得鱼忘筌”。对于书法也是如此,技法是达到审美愉悦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误把工具本身当成目的,失去对于“道”的追求,其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以上所说的,是当今书法界一种愈演愈烈的“唯技术论”倾向,一些作者和评论家片面追求技术、技法问题,以为技术就是书法的全部,甚至在一些全国性展览上吹起了“技术风”。殊不知,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书法自然也不例外。书法的技术性问题并非不重要,但这只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仅仅凭借“技法”,中国书法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的。我们认为,抒发评价的标准应该是“技道两进”,这里所谓的“道”,便可以理解为在技术之上的一种更高层面的追求,对于今天来说,就是对于书法文化价值、文化养成的追求,真正做到“技进乎道”。

我们把由以上四个方面所构成的文化性要素,作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基础。也就是说,仅仅在满足了书写性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性的要求,是对于当代书法作品的进一步的规定性,但也还并不是全部标准。符合文化性的标准、经过了严格的文化性要素筛选之后,作品才具有进入下一个标准检验的基础。如果作品在文化性方面有丝毫瑕疵,则难以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从而无缘进入下一个检验标准——艺术性。毕竟,文化性只有落实于艺术性的表现,才对于当代书法评价具有正面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个人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没有经过任何操作性的艺术训练的情况,这样的人也并不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因此,文化性是艺术性的基石,没有文化保障的艺术性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简单地用艺术性否定文化性是不成立的,而用文化性来否定艺术性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3. 艺术性——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本体

当代书法创作与传统书法相比,其中最大的差异恐怕莫过于书法生态发生的巨大转换,简单说,当代书法已经从一种“日常实用”的状态,逐渐变换为一种“视觉艺术”。书法本身的内容已经愈来愈远离了实用的领域,而转向以当代视觉艺术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虽然艺术审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领域,但我们还是相信其中存在一些恒定不变的客观标准,否则很可能导致书法作品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荒谬结论,而那样的话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指导意义。这些“艺术性”的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3.1传承有序

首先,当代书法作品应该源自经典,传承有序。这是因为与其他新兴的视觉艺术门类,如摄影、设计等不同,当代书法评价有一个鲜明而清晰的标准,即以古代经典法帖为审美理想,因此当代书法创作无论怎样创新,也要体现对于古代经典法帖的艺术品格的继承和追求。这是中国书法传承的一个重要特点。经典法帖经过历史的汰选,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已经确立了中国书法创作的一些基本的范畴和审美规范,我们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一定要兼容而不是颠覆这些规范。经典的价值是任何以“创新”为名义的实验都不能取而代之的。当代书法作品应该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作者对于传统经典法帖的临习、研究、模仿和吐纳,在立足于这一基点的基础上再结合当代视觉环境进行创新。当代书法的学习,也应该把对于传统经典法帖的研习放在艺术训练的首位。

3.2格调高雅

当代书法要求作品做到格调高雅。格调与书法家长期以来的基础训练、审美修养、文化层次等密切相关,是一种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审美境界。这种气息是可以被一个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文化修养的鉴赏者所感知或识别的。从基础训练来看,“取法乎上”是一种最扼要的概括,书法作品的取法一定要高古,“惟俗不可医”;从审美修养来看,格调体现在作品的形式方面,包括创作该作品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甚至装裱形制,或者作者有意无意的一些书写习惯、形式处理等。从文化层次来看,在某些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即将作品与作者平日的文化程度、学识修养等联系在一起进行审美品鉴,做到“知人论世”。以“格调高雅”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主要评价的是作品背后的气息,也体现为一些内在的、不可见也不易于量化的评价标准。尽管如此,这种气息所指涉的价值观、人格魅力和文化内涵等要素,又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它们可能不直接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层面,但的确在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这种文化品位不能被归纳为形而下的形式、技法等层面,但的确是可以被专业的鉴赏者所感知和体会得到的,应该纳入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当然,由于本评价体系面向的是“作品”而不是“作者”,所以相关的评价体系还可以在日后根据研究的进展而展开。

3.3个性鲜明

当代书法作品个性方面,应该体现出创作者自觉而鲜明的追求。艺术个性如同艺术家的面孔,虽然有共同的基本生理规律和相似性,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千人一面”是盲目跟风的后果。当今书坛,由于功利的驱使,一些作者为了快速成名、入展,在技法风格方面展开了简单的“横向取法”,即简单地模仿一些评委和主流作者的书写风格,从而失去了个人的艺术追求。这种现象属于当今书坛的流弊,而不是时代特色。所谓的时代特色,应该既与传统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风格有所差异,也在同时代作品中间显现出独特的探索性。这样的时代风格并不囿于一端,但能够看出作为当代书法创作者的独立探索精神。

作为一门艺术,当代书法创作自然也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尊重创作者的个性,提倡原创精神。这种个性一方面是自觉追求的结果,即努力突破程式和千人一面的时代风貌,开创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也是作者长期临池创作,将书法艺术和个人心性、环境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作者个人的面貌都是重要的,只有强调每个作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将“个性”作为当代书法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代书法创作整体面貌的百花齐放才具备实现的土壤。

3.4风格多样

这一点是对当代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衡量标准。从时代来看,当代书法应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风格,避免趋同性。这当然是我们在个体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标准之上,面向当代创作整体所提出的一种更高追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书法界“跟风”的现象值得反思,真正的“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还难以达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跟风”的流弊,把“风格多样”设定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同一位作者而言,面对当今瞬息万变的生活世界,他也应该努力创造新的面目而不是重复自己。而对于书法本身来说,当代书法作品风格也应在整个当代视觉艺术大门类中有独特的创新。由于当代书法生态语境的转换,使得书法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书法家与其他视觉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对话和交流越来越多,书法在整个视觉艺术门类之中的位置也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认为,一件好的当代书法作品,不仅仅应该面向传统体现出继承,在整个书法史上独树一帜,也应该面向整个当代视觉艺术门类,在与绘画、摄影、设计、装置等作品的并置中仍然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其视觉创新与形式构成在整个艺术门类中都不逊色。对于具体作品的评判,也应与同一位作者日常的风格联系在一起,对其中的自我突破与创新点加以提倡和鼓励。

总之,书法的艺术性是当代书法创作的本体,也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但我们所提倡的书法艺术性,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性,而不是狭义的艺术性。这种广义的艺术性的触及范围,不仅仅包括形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书法在整个艺术门类中的位置的审视。随着当代书法迈入“展厅时代”,源自西方的艺术理论、观念、机制和陈列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当代书法的评价。但我们所说的艺术性还并不仅仅局限于西方定义的艺术范畴,在作为书法评价体系的本体的艺术性方面,当代书法除了吸收这些西方的艺术观念之外,还应该注意提炼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精华,为时代所用。书法的艺术性既包括传统的维度,也包括当代的维度;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标准,也含纳整个当代视觉艺术门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看,书法的艺术性也是当代书法界值得付出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4. 时代性——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追求

当代书法作品应当与时俱进,反映时代主题,体现正大气象。与其他兄弟艺术门类相比较,在反映时代方面,书法领域的创作格局尤显滞后。摄影不必说,当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其创作也多是在表现时代主题,国计民生、科技进展、流行时尚、都市生活等,无不在创作中得到反映。因此,在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常常把美术、摄影作品当做研究对象,人们以这些作品文本作为“图像”,以此充当对历史、文化等研究的视觉史料。而从艺术史上看,一些伟大的作品既有永恒的经典价值,也反映出它们所在的时代特征。书法作品在字法、墨法和章法等方面应该深入学习古人,但也应该根据时代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内容、主题等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气象,与时俱进,避免陈陈相因、守旧模仿。因此,“时代性”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现实标准。反映时代主题,体现时代气象,是当代书法创作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的重要体现。关注我们所生存的时代,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书法艺术家,是当代书法家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具体地说,“时代性”应该至少在以下几方面的要素中得到体现。

4.1展陈和谐

当代书法作品形式方面,应该与现代的展示空间、陈列方式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书法作品的时代性除了反映在内容方面,在形式方面也有鲜明的体现。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作为实用品的书法作品在书写时不需要考虑自身的展示和陈列的话,那么,一张当代书法作品在创作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要把作品的展示考虑在内,作品的形式(从章法到拼接、装裱等)要与陈列空间相协调、适应,而不能不伦不类、搭配不当。由于当代书法生态的巨大转换,使得现代书法的展示空间逐渐从“书斋”转向了“展厅”,而即便是在现代居室空间之中悬挂的书法作品,其语境也与传统的室内装潢等不可同日而语。使用新的书写材料、书写方式为美术馆、公共空间等大型展陈空间创作的大幅作品,不同于古代的书房卷、轴,是当今书法家创造出来的新形式、新作品,它们与空间是否和谐、是否给人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也是书法时代性像我们所提出的挑战。

4.2审美引领

当代书法作品应当不仅为专业人士所肯定和认可,也在最普遍的意义上得到社会大众的接受和喜闻乐见,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的提升和艺术接受的快感。由于大众未经专业训练的审美与专业人士之间毕竟存在落差,所以通过好的作品影响、引领大众审美,也是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文化是沟通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当代书法作品的文化性的追求,最终也要落实于社会人民大众的审美鉴赏。我们应该用好的作品来塑造百姓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情操,用正面的、优秀的作品来引领时风。

在书法史上,一些有定评的经典作品往往也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缺乏受众。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自我标榜为“现代”的作品,虽然在专业圈内不乏追随者,但是经常让人民群众高呼“看不懂”,甚至干扰到一些书法基础教育的审美启蒙和审美训练。这些现象并不是书法创作在文化性方面应有的社会效果。但说到底,我们应该在追求社会大众认可的同时,又保有专业的水准,通过高雅的格调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这应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追求。

4.3流派开立

当代书法创作在塑造风格、开创流派、体现当代性等方面,显现出必要的自觉探索。流派现象的繁荣和多种流派的并存,应该是艺术繁荣、百花齐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美术领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重要的流派,如“印象派”、“构成派”、“未来派”等,各有千秋。当今中国美术界各种画派仍然层出不穷,以至于良莠不齐;但书法界的情况似乎则处在另一个极端,即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不把书法当做艺术来看待,对“书派”远没有“画派”那样热衷。偶然有的一些“书派”,其实只是一种带有排他性的主张,缺乏艺术纲领,也缺乏包容性,如“流行书风”等。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流派的开立取决于共同审美特征、共同地域、共同群体、共同学术理念等许多因素,优秀的书法家亦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当代书法要大繁荣大发展,一定需要涌现出许多有理论纲领、有长期实践、有创作团队的书法流派。并且,流派与流派之间要体现出足够的包容性,即不但不同的书法流派彼此之间是互相补益的关系,同一流派内部不同的创作成员之间也应该体现出个人风格的差异。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一件能够传之于世的经典佳作,也应该对一定范围内的创作群体产生标杆作用,旗帜鲜明地体现出作者所倡导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主张。

4.4经典新创

当代书家应该努力追求精品意识,有意识地创作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作品。当代书法创作应该把追求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为最高追求。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打造中国书法作品中的“经典”和中国书法家中的“大家”方面不遗余力,通过“三名”工程等项目表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及其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当代书法创作,从自发的实用书写、日常书写发展到一门自觉的艺术,从个人的“得意之作”发展为对于书法史经典作品的自觉追求,可以说是一条必然的道路。当代书法创作在今天已经具备了各方面的外部条件,也走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书法创作最好的历史时期,提出对于“书史经典”作品的追求,也是时代赋予当今书法家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把对于成为经典作品的努力看做一件优秀的当代书法作品的最高追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应该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从而给后人提供参照。当然,我们不能超越于历史去对一件作品是否“经典”妄下结论,但创作者有没有具备这种追求经典作品的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保留这样一个需要由未来来回答的开放性的标准,我们对于当代最优秀的书法作品的评价才能真正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检验。

综上所述,时代性是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追求和理想所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说书法作品中对于传统的继承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要底线的话,那么对于时代性的追求和探索则是当代书法发展更高层面的标准。当代书法的杰作,必须在继承传统和开创时代之间维系一种必要的平衡与张力,仅仅有创新而无继承,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仅仅有继承而无创新,则无异于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所谓的时代性,并不是说要顺从、屈服于时代的审美风尚,也并不是说,当代书法作品只有昙花一现的流行价值,相反,我们提出的时代性,是一种与历史性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的时代性,是一种经得起历史性检验的时代性。它既能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也应该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这种时代性不能够被简单地归纳为某种或某几种可以量化和复制的规律,而是一个时代艺术气息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素养的集中反映。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华,而不是一个时代的糟粕。为了在作品中很好地反映出这种时代性,艺术家也必须加强修养、加强学习,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经典传世之作。

结语

建立当代书法作品评价体系这样的历史重任,不是本研究短短的篇幅可以胜任的,本研究所描述和归纳的内容,也仅仅是一种初步的、基础性的积累。但正如常言所说的“万事开头难”,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建设,后续的研究也很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发的批评阶段而难以向前推进。这种从零开始的积累,尽管可能还存在许多纰漏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却是一种必要的“雪中送炭”。我们的设想是,将本研究作为一个“靶子”,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个验证、批评和讨论的机会。

任何一种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理论建立——实践验证——修正完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应用、不断修正的过程,才能逐步接近于真理本身。书法评价体系在当代文化背景多元复杂的情况下,要形成相对的能得到业界认可的标准,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学术争鸣的。对当代书法的进一步探讨,必然能够推进书法界对书法的审美内涵和书法的时代特点的梳理,促进书法的有益发展。因此,这个研究框架可以看做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本项目也将在今后继续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书法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探讨。

3.企业党委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探索 篇三

企业党委工作考核评价的目的、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考核评价的目的:对党委工作作出全面、客观、准确评价,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大力推进党委工作管理和制度创新,努力把党委建设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考核评价的基本思路:对党委在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主要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构成考核指标体系,按指标的权重设置维度,设置标准分。把党委工作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对照标准进行量化评分。按得分多少,评价党委工作,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之目的。

确定考核内容,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重点工作内容。根据不同时期党委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若干项工作内容。本文归纳以下十个方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基层党组织建设;主题活动、专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党管干部和人才;群众工作;稳定和安全;党委自身建设。

上述考核内容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主题活动、专题教育”一项,2011年、2012年为创先争优活动,2013年、2014年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

建立党委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上述十项内容确定为一级考核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可根据其工作内容设置2~4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考核指标体系。

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标准分和奖励分。十大指标的总分定为1 000分(定义为标准分)。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涵盖工作内容多少、工作的重要性确定相应的权重分,以此类推确定二级指标标准分。同时为了鼓励争创先进,全面评价工作业绩,设置加分指标。对获得相应级别荣誉和上级通报表彰的,给予奖励分,按荣誉、表彰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加分。标准分和奖励分构成考核评价的总分为1 200分。

详见《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一》。

考核的方式及程序

党委工作的考核评价采取党委自评、群众评价、集团公司党委(上级党委)组织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党委工作考核总成绩按以下方法计算:

1.党委自评分、组织考核分=标准分数+奖励分数;

2.总成绩=党委自评分数×30%+群众评价分数×20%+组织考核分数×50%。

党委工作考核结论及分类:根据评分成绩,按被考核单位成绩排出优秀、达标、一般、后进等层次,作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改进工作的依据和参考。比如:总成绩1 000分及以上为优秀;总成绩900~990分为达标;总成绩600~890分为一般;总成绩600分以下为后进;等等。

同时引进否决制应用。在上述考核评分的基础上,还需参考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等方面要求和情况进行一票否决。比如考核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被评为优秀或达标党委:企业不能完成生产经营指标;发生重大安全、工伤或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经济案件;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发生重大不稳定责任事件。

考核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程序

集团公司党委负责全系统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企业党委负责本企业党委工作的考核评价,并成立考核小组、负责具体工作。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党委对本单位党委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和考核评分。集团公司党委对下属企业党委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考核评价按以下程序进行:

考核准备。考核评价可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原则上安排在十二月份,最好与年度工作总结结合起来进行,下属企业党委对党委工作考核进行布置,认真作好准备,使党员、职工明确考核的内容、程序及要求,党委班子要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党委自评。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党委书记向大会报告本年度工作,安排下一年度工作,与会党员对党委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一》分别打分,对分数统计汇总,其平均值作为党委自评分数。

组织考核。集团党委考核小组深入被考核党委所在单位,以适当形式分别召开党内外人员座谈会,查阅党委基础资料,听取党委工作汇报,根据《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一》打分,确定组织考核分数。

群众评价。群众评价的指标设置与《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一》标准分基本一致(见评分表二)。组织考核时,考核小组召集部分有代表性的党外职工根据《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二》分别打分,考核小组对分数统计汇总,其平均值作为群众评价分数。

详见《党委工作考核评分表二》

分析划类。考核小组根据考核总成绩对被考核党委进行划类,向集团公司党委报告考核评价结果。

总结经验、反馈结果。每次考核结束之后,上级党委及时向被考核党委反馈考核结果。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考核结果运用

l.党委工作考核结果纳入“三优”工程综合评价(企业发展做强做优,党的建设创先争优、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厚德培优)重要内容。(注:本人对“三优”综合评价将另文进行研讨)

2.党委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党委的主要依据。

3.集团公司党委可将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对评为“优秀”的党委所在单位和党政负责人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对评为“一般”或“后进”的党委所在单位和党政负责人作出适当经济处罚。

4.集团公司党委要及时总结推广“优秀”党委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分析“一般”和“后进”党委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胡 正)

4.基层党委审批意见 篇四

院党通字〔xxxx〕x号

关于批准xxx等xx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xxx等xx位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通知

各支部:

经党委会xxxx年xx月xx日研究,批准xxx等xx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xxx等xx位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名单如下: 一、预备党员(xx名)

xxxx、xxxx、…… …… …… 二、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xx名)

xxxx、xxxx、…… …… ……

xxxx年xx月xx日

5.党委工作指导意见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市、县教育工作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学校创建“创新一中党旗红”党建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思想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党组织

1.突出主题、坚持原则,把握正确的活动导向。

一是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培养一大批模范党员。二是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三是在推动我校的各项工作上下功夫,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同研究解决学校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推进学校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2.健全制度、创新方法,打造丰富的活动载体。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营造一种长期的全党学习的良性机制。校党委注重在健全制度、创新方法、丰富载体上下功夫。一是突出中心组学习,校党委继续抓好每周二下午3:00~4:10的中心组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学研”活动;

坚持隔周一次的党员和教职工交替学习制度,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直观教育。二是继续开展好主题教育,运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三是强化党员培训,抓好全校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的理论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和支部的主体作用;四是举办知识讲座,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理论修养,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五是走出去学习,组织教职工、党员到先进单位或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3.大力宣传、广泛发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学生大会、家长大会和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广播等媒介的作用,集中力量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目标、内容要求进行宣传,努力形成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舆论强势。

4.继续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方法。继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检查“五落实”;要围绕学校转型升级的目标和任务,以辅导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结合“书香校园”的打造,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读书活动;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充分利用学生业余党校,着力宣传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广大教职工中,着力宣传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感动事迹;以“五一”、“七一”、教师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1.做好党建基础工作。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在年级、处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支部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支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和检查制度,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做好党内信息报送工作。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积极探索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的方法;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关爱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做好党员评议工作。各支部要按照党章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以评议找差距,以评议促进步。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党员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人事聘用、固定资产管理、大宗物品采购、民主理财等制度,确保阳光操作,规范运行。

(四)全面推进“一讲二评三公示”,抓好创先争优工作

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推动“一讲二评三公示”制度化、长效化;做到活动全覆盖,做好月月有承诺,月月有讲评,人人评星定格;进

一步完善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表彰机制,抓典型,树标兵,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活动氛围。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加强师德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多渠道、分层次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弘扬“负重拼搏育英才,开拓进取争一流”的精神,为学校争创全省优秀学校建功立业;要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和培训;重视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发挥好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3.做好教师稳定工作。关心教职工,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教,乐于从教。主动为教师工排忧解难,及时解决教职工思想、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职工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统筹推进群团工作,为学校跨越发展凝聚力量

1.加强学校工会工作的指导。工会是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对工会的领导,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使之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通过贴

心暖人的行动,为教职工谋福利、办实事,体现“教工之家”的温暖。

2.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我们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突击队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和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有益的活动,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开展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的新机制。

3.做好离退休教师工作。继续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生活,组织开展对老教师的各种慰问活动,发挥好老教师的作用。

6.党委评价意见 篇六

作意见

××年乡党委工作总结及××年党委工作意见2007-02-01 11:13:0

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有了新的突破,全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乡党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

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乡党委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着眼于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把学习贯彻活动与促进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干部受教育,努力提高素质的过程;成为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的过程。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乡党委结合乡情,认真研究,确定了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构建六个经济园区,建成七大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使我乡由传统农业大乡向现代农业大乡和新兴工业大乡转变,促进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使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走在全县前列。

乡党委把“保先”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教育活动覆盖了全乡个站所、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参加教育活动的人员达余人。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四个结合:

与加强理论学习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中,按照乡党委的要求,广大参学人员做到了“四勤”、“五有”。“四勤”,即“率先带头勤示范,深入实际勤思考,把握时机勤诱导、学以致用勤整理”。“五有”,即学习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笔记、有体会、有考勤”。此外,乡党委还建立了挂钩联系学习制度和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学习期间召开了次学习贯彻情况通报会,举办乡、村党员干部培训班期,参学人员撰写心得体会篇,交流心得体会篇,举行理论测试次。

与查找问题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走访农户户,征求收集到意见建议条,查找出新问题个,制定整改措施条,找出了在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与为群众排忧解难相结合。如:多方筹资余万元,为三个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余户农户的饮水问题;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积极努力,建盖了小学;乡领导带头捐款元,乡助学基金会资助元。帮扶贫困户户,捐款万余元,捐物件。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为确保××年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及早做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大冬季作物开发力度,新建商品蔬菜基地亩,菜用型豌豆种植亩,早洋芋亩,地蚕豆种植亩;发展油料作物亩,对亩中低产田进行综合开发;新植经济林果

亩,建立科技示范园亩。“保先”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形象进一步改善;各村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探索中得到了加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文明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消除了农村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

(二)抓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一年来,乡党委大力发扬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优良作风,抓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工作中坚持做到党政班子交流情况制度,重大问题坚持党委联席会议或党

政联席会议制度。全乡各级党组织能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抓大事、议大事、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涉及人事、重大经济建设问题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不搞临时动议,更不搞个人说了算,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提高了决策水平,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从而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班子成员的威信逐步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中树立起来。

(三)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乡党委认真落实《关于××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实施意见》,制定了党课教育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聘请了名党课教员,坚持“精心备课、细心讲课、认真测评、广泛评议、勇于实践、严格考核、务求实效”七个环节二十八字 的党课教育方针,乡、村领导结合实际,选准专题,带头上党课,对全乡党员进行系统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党的宗旨、信念、理想及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听课后进行测试,入党积极分子的考试结果,发展党员时作为参考。为适应订单农业需要,今年重点开展了《合同法》等有关农村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并组织群众,由有关部门开展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水产养殖、生猪饲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场次累计次,全年培训时间在天左右,参训人数达人。

(四)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为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乡党委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年初投入万余元,进一步规范了各总支(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议事、党员目标管理、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等制度,建立完善了《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制度》、《服务承诺制》、《干部评议和跟踪考核制度》、《热点难点问题排查制》等项制度,推行了《党员发展公示制》、《党员民主评议票决制》、《党员定岗管理》三项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坚持“配套抓,抓配套”的方法,积极抓好“六好”乡党委和“五好”村党总支的创建工作

在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抓好“六好”乡党委和“五好”村党总支的创建工作。乡党委已创建成为“市级六好乡党委”,今年又有家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妇女、共青团、民兵、老体协等群团组织健全活动正常。

(六)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乡党委以班子强、队伍精、纪律严、作风实为目标,把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一

是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按照“领导当楷模,机关做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党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带头勤政廉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班子内部的团结统一,为机关树立了良好形象。乡领导坚持挂钩联系群众制度,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提高决策和执政水平,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在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树立了新形象。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党委的安排部署,通过群众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委员名,新一届村党总支班子品德优良、作风过硬、年龄搭配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责任心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为抓好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针对新进班子及小组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乡党委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做好集中培训及经常性教育工作,使之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抓好工作。严把党员的“入

口关”,实行乡党委对党总支、党总支对支部、支部对党员三个层次的党建目标管理,使管理正规化、科学化。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注重把素质高、品德好、思想上进的群众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并对他们进行统一教育培训,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力量。今年全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人,上半年发展新党员名,按期转正名。

二、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乡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领导干部晋职、晋级、评先挂钩,工作中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理论学习安排,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次。班子领导带头到各村党总支(支部)联系宣讲,上好党课。乡四班子领导先后到各村巡回宣讲余次,村干部到

各村小组巡回宣讲余次。理论学习形成“一级帮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提高”的良好氛围。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理论培训班次,其中理论骨干培训班期,每期参学人数达人,一般干部理论培训期,每期参学人数达余人。

⒉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家庭、学校、机关、站所,坚持不懈地在全乡人民中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乡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小城乡创建活动,树立良好的城乡形象。结合实际,制定了《乡容管理规定》和《小城乡管理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乡党委年初已申报了市级文明小城乡。三是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乡已创建成市级文明单位个,乡

级文明单位个。四是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和新型文明村创建活动。××年,全乡户农户参与创星活动,占,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户,占,举办各类培训班余期,参加人数余人,建公厕个,拆私厕个,规范三堆户。五是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经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组建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六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乡党员干部积极做好帮扶工作,累计为“双缺户”送衣送物折合人民币万余元。各级群团组织为贫困学生、妇女、职工筹集资金万余元,慰问贫困学生人,救助贫困女童人,救济特困职工人次。

⒊增加投入,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年全乡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多万元,其中年初拨付个行政村每村元的专项经费,乡宣传办专项经费万余元。全乡制作固定宣传栏个,永久性宣传标语条。

⒋加强调查研究,推广典型经验。根据党委宣传工作的要求,向区委宣传

部及时报送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和先进典型经验材料。

三、党风廉政建设

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年初乡党委与所属个党总支,个直属支部年初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奖惩。

⒉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狠刹奢侈浪费和享乐歪风,我乡凡是接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在政府餐厅用餐,并严格执行标准。

()过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对照有关规定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在实职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党风廉政述廉活动。

()严格财经纪律,乡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农村财务实行组帐村管,村帐乡管,并推行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聘请特邀监察员对建房指标、生育指标、三务公开、中小学收费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监察。

()狠杀吃喝风,“三栽”期间,各村委会集中办伙食,月份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公款赊帐吃喝等清理整顿工作”。

()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实行招投标制度,万元以上工程向社会公示招标,万元以下工程实行集体议标。重大工程委托质检监理人,一般工程由乡建设管理所监理,在签订工程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年月,乡纪委直接参与小学新建教师住宿楼工程招投标的全过程,要求甲、乙双方签定《廉政合同》,加强了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对提名、民主测评、考察考核进行全过程监督。

⒊抓好案件查处工作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定不移地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年,对全乡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规范了财务业务手续,为村集体追缴回集体资金万余元,解决了部分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党纪立案查处件,现已结案件;向乡党委建议党员预备期延长一年处分件;一年来信访办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件,来访人员人次,其中来信件,来访件。现已办结件,办结率达,其余的正在办理过程中。

⒋抓好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

今年继续在全乡家集体企业推行

厂务公开活动,乡企业办严格按照公开的形式、内容、程序、时间和范围,加强督促检查,收到明显成效。与去年相比,减少物资采购费用万元,降低工程基建项目费万元,减少企业业务招待费万元。政务、村务公开做到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地点,统一要求公开,并要求农户对乡、村、组的政务、财务的运行全面监督。今年累计进行财务公开次,政务公开次,其他事项公开次,合计次。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年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综治队伍建设,做好群防群治工作,促进了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

⒈加强综治工作领导

乡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综治工作的好坏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晋升、晋职、评优挂钩,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研究一次综治工

作,排查一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各村委会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到人员、工作、制度、报酬四落实,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例会,每年对综治队伍进行一次集中整顿。综治经费按全乡人均元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综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经费购买消防器材,保证消防车运行经费。

⒉维护稳定工作

乡党委、政府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综合抓,把维护稳定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会,每季度排查一次“热点”,今年全乡共排查较大矛盾纠纷和“热点”隐患起,化解起,化解率达。

⒊严打整治工作

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年共发刑事案件起,破获起,其中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件,侦破件,刑事案件破案绝对数比

上年增多,有力地打击了刑事犯罪分子。××年,通过破案、巡逻、堵卡等措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人,依法打击处理了人,逮捕人。

⒋治安管理工作

×年共发生治安案件起,查件,查处率达,受理民间纠纷起,调解成功起,成功率,查处卖淫嫖娼案起人,查获赌博案起人,收缴民用枪支支,管制刀具把,全年未发生涉枪涉爆案件。

⒌基层工作

乡村组的综治、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人员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正常开展,发挥了基层综治队伍的作用,治安效果明显好转。

()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缓刑人员管理,对全乡名刑释解教人员和名缓刑人员,成立帮教领导小组,并签定帮教责任书,上述人员中无重新犯罪人员。

()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全乡有吸毒人员名,逐一签订了帮戒教育责任书,铲除大麻株;广泛开展禁毒、防毒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反毒、防毒意识。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全乡所中学、所完小配齐了法制副校长,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党群学校社会家庭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运作机制。

()深入开展“安全文明社乡”创建活动,全乡已相继创建成安全文明村寨个,安全文明学校个,安全文明单位个,乡级安全文明小乡个,创安覆盖面,创安率达。

五、人大工作

⒈认真抓好执法检查和调查,切实加强法律监督。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查。

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工作监督。一是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年月,乡二届人大主席团第六次会议认真

听取了乡财政所××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做出决定并针对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二是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监督。乡人大主席团于月、月先后两次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我乡生产进行了视察检查,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有力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⒊认真做好代表评议工作。开展代表活动室的创办和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

⒋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决议权,进一步完善依法任免干部工作。

⒌督促和办理人民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乡二届二次人代会期间,代表共提建议、批评和意见件,月日已全部办理完毕,并于月日二届六次主席团会议上作了报告,办复率达。

六、政协工作

乡党委今年共研究政协工作次,政协工作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每季

度组织一次政协委员学习,按计划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查活动,形成调查报告篇,在乡委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提案个。全年共上报信息条。在工作中,我乡的政协委员积极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出谋献策,为民做好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七、××年党委工作意见

(一)××年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发展作为兴乡第一要务,认真实施农业产业化、小城乡建设、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年党委工作要点

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决扫除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解决好干部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⒉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

⒊加强党委对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⒋进一步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以创“十星”活动为主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⒍不断增加投入,抓好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加快发展增加强大动力。

⒏进一步实施好科教兴乡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⒐努力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党委评价意见 篇七

《征求意见稿》将“职工薪酬”划分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增设“离职后福利”这一分类, 并将其定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 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 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这一划分,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 将原职工薪酬准则 (2006) 中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纳入离职后福利中进行规范核算;其二, 通过离职后福利概念的确定, 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进行明确区分, 辞退福利是为达到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目的而支付的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为取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支付的福利, 如果某项福利的支付与提供未来服务义务相关, 则该项福利应纳入离职后福利进行核算。这一概念的界定必将使实务操作中部分已纳入辞退福利核算的事项调整划入离职后福利进行核算。

二、离职后福利计划的分类

《征求意见稿》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定义为“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 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将设定受益计划定义为“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界定框架基本一致, 但《征求意见稿》并未对两者的主要区别进行阐释, 以指导实践。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义务、支付方式和风险承担主体。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向独立基金缴费金额固定, 不负进一步支付义务, 不承担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在设定受益计划下, 企业与职工达成协议, 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 企业向独立基金缴费金额要以满足未来养老金给付义务的顺利进行为限, 负有进一步支付义务, 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在实务操作中, 会计人员要对福利计划主要条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 并依据上述原则进行离职后福利类型的划分。

三、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解析

(一) 设定提存计划

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为主, 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企业承担的义务仅限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提存的金额, 企业不负进一步支付义务, 不承担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 属于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与原《职工薪酬》准则基本保持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企业将职工提供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十二个月之后支付的应缴存金额, 按照与设定受益义务期限相匹配国债或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进行折现, 并按折现后金额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二) 设定受益计划

1. 设定受益计划下离职后福利成本的构成。

《征求意见稿》基于“劳动报酬观”, 将离职后福利视作递延支付的职工薪酬,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职工提供劳务的当期确认;采用“资产负债观”, 将重新计量带来的影响,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至损益。离职后福利成本具体构成及列报要求如下:

2. 设定受益计划下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特点分析。

《征求意见稿》中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的突出特点是互相抵消、净额列报。首先要将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与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抵消, 如抵消后为赤字, 则将抵消后的差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体现为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如抵消后为盈余, 则将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与资产上限两者中较低者列示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次, 利息净额体现为期初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与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之差折现后的金额;再次,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归属于“重新计量”部分的各项目的金额, 都要消除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在利息净额中影响的金额。具体示例分析如下:

某企业20×3年1月1日和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的情况如表1, 假设20×3年该企业未向该受益计划支付提存金, 也没有支付福利, 且前期无精算利得和损失 (其他条件略) 。

单位:万元

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期末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列示情况如表2。

单位:万元

四、对于《征求意见稿》中离职后福利规定的几点评价

(一) 会计服务于经济

《征求意见稿》将离职后福利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符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以设定提存计划为主的离职后福利形式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而且从较长的时间来看, 这种主体地位不会动摇, 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并存与混合发展是未来国际社会离职后福利发展的总体趋势, 它是缓解政府压力、促进民生、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征求意见稿》的颁布规范了我国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 解决了目前实务操作中存在的此类问题。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 需要完善的规定与全面的实务操作指引, 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中, 有关离职后福利的规定居准则的中心地位, 而我国《征求意见稿》中对此类问题只做出框架性的规定, 对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列报缺少详实的描述, 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甚远, 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二) 《征求意见稿》对企业自由选择权的范围给予了很大限制, 有效规范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但有关折现率的规定, 仍为企业创造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征求意见稿》将设定受益计划中使用的折现率确定为与设定受益义务期限相匹配国债或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 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债券市场尚不成熟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兼顾之举。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完善, 流通的债券数量不多, 高质量公司债券的界限模糊, 而折现率1%的波动会引起负债的价值平均随之波动15% (May et al2005) , 因此在折现率的选择上应十分谨慎。鉴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实水平, 选择“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作为折现率这一规定, 还应推迟实行, 待时机成熟再行选用。

(三) 由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 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 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就格外重要

《征求意见稿》要求披露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风险、报表确认金额及变动、未来现金流量、精算假设、敏感性等诸多信息, 在执行时必然会困难重重。披露是为了增强离职后福利计划的透明度, 使信息具有可理解性, 信息披露的内容较多容易导致使用者忽略重要信息。另外, 离职后福利计划隐含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信息的披露在某些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如何达到适当的披露与准确表达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此项信息的披露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 核算成本过高, 不符合会计处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建议简化披露要求, 详实披露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信息, 如设定受益计划的未来现金流量及风险等, 其他信息可适当简化或选择性列报。J

摘要:2012年10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修订)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 首次引入了“离职后福利”这一职工薪酬的分类, 并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本文介绍了《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离职后福利规定的最新进展,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期推动该准则的完善与实施。

关键词: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征求意见稿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作文教学突破瓶颈下一篇:竞聘公司企划部负责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