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电能教学课件

2024-08-27

九年级电能教学课件(精选8篇)

1.九年级电能教学课件 篇一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电能,知道用电能表测电能;认识电功,能计算电路中的电功.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能计算用电器的功率.

4、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用电能表测算电功率.

5、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6、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焦耳定律.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电能和电功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把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能:(1)电能用 W 表示,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能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简称焦.1 kW·h=____________J.(2)计算式:W=UIt=Pt.推导式:W=I2Rt,W=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二)、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 的物理量,用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单位有 kW,1 kW=________.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用电器在______________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______________.实际功率不是固定的.

(三)、电和热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应用:电烙铁、电热毯、__________、电烤箱等.

3.焦耳定律: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即 Q=______________.二、考点攻策 考点 1电能表

[例 1](2012 年广东)如图 4-4-1 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度;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 1 000 转,表示此段时间内用了________度电.

考点 2电功率

[例 2]有一个标有“220 V

W”字样的灯泡 L1.求:(1)1.1 度的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该灯泡 L1 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若把 L1 与标有“220 V1 A”的另一个灯泡 L2 串联后接

到 220 V 的电源上,求 L1 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结果保留整数)考点 3电功率的测量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1.原理:P=UI.2.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3)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4)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稍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断开 S.4.注意:

(1)小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根据I=U/R或I=P/U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 例 3](2012 年荆州)某学习小组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 V、电阻约为 10 Ω.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3 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某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如果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小菁同学移动滑片 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 I-U 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______W.三、中考模拟

1、(2012 年广东)如图 4-4-4 所示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_____定律.将电阻 R 甲与 R 乙(R 甲>R 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通电时间和_________相同,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的多少.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2、(2012 年广东)某保温电热水壶的电路如图 4-4-5 所示,S 是温控开关,R1 为加热器.当开关 S 接到 a 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此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 5 A;当水烧开时,开关 S 自动切换到 b,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此时电热水壶的电功率为 165 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求:

(1)加热电阻 R1 的阻值是多大?

(2)在保温状态下,通过电阻 R2 的电流是多少?

3、(2011 年湛江)小鹏同学家的电能表如图 4-4-6 所示,则小鹏家已消耗的电能为______kW·h,转盘已转过________转;他发现家里只使用一只电水壶(其他用电器都关闭)时,观察到电能表转盘 3 分钟转过 100 转,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_W.4、(2010 年湛江)如图 4-4-7 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U-I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 2 V 时,R 乙=5 Ω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 0.2 A 时,电源电压为 2 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 2 V 时,电路总功率为 1.2 W。

5、(2010 年广东)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4.5 V 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 V,电阻约为 10 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4-4-8 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当小明同学按要求将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P 到某一点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4-4-9 甲所示)为________A,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 4-4-8 中变阻器滑片 P 向________(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3)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接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使开关闭合后,移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却变小,分析一下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6.(2010 年广州)某电熨斗内有 R1、R2 两段发热丝,其简

化电路如图 4-4-12 所示,它在 220 V 或 110 V 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110 V 时将 S 打至 1 挡,220 V 时将 S 打至 2 挡,这两种情况下电熨斗的电功率均为 1 100 W.求:

(1)电熨斗正常工作 5 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2)电熨斗在 220 V 电压下正常工作的电流是多大?(3)两发热丝的电阻之比R1/R2多大?

四、布置作业:基础训练本章综合题。

教学反思:

2.九年级电能教学课件 篇二

首先, 加强学习, 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 构建新课程, 尝试新教法的目标,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课程标准”, 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 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 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 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 贯彻民主教学思想, 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观点, 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 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其次, 加强自我培训, 提高自我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 加强案例式分析, 参与分享教学诊断, 强调合作……使教师在做中学, 在实践中领悟, 使教师走上学习中研讨, 实践中总结, 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地由新课程的旁观者, 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 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 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 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 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 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 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 提高了反思能力, 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再次,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 健全学生人格, 完善学生个性,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反思 篇三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4.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知识点 篇四

1、电功及其单位: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示。电功的_单位是j,常用单位kw·h(俗称度),ikw·h=3.6×106j。

2、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w=uit,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率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家庭电路

5.九年级电能教学课件 篇五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味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电能有多少,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紧跟时代步伐,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教材最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的角度给出功的概念。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结果很自然的得出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一样。

在新教材中是第一次单独列一节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能。新教材中“能”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它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内容的一条主线。“能”的概念在声学、物态变化等内容中有提及,但都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新教材在处理“能”这一知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仅仅把“能”作为新教材一条鲜明的主线,在内容安排上更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能”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这一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的作用,光学习能量,然后从量度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定义功,这样一来把功定义为“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量”,这样比旧教材对功的定义,就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体现了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而旧教材在处理能和功上,在学习能的知识之前,先从机械功给出功的概念,此时只能生硬的把功定义为“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L”,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来计算功,教材再没有解释和说明。学生更是觉得非常突然而难以理解和接受。新教材作了光电学后力学的安排,而且在电能这一书里给出了功和能的关系──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这样安排以后在后面的力学部分学到机械功以及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得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

②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

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功和电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信息。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能

一、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二、电能的单位

度、千瓦时(kw·h)、焦耳(J)

1度=1kw·h=3.6×10J

三、电能的测量

测量工具──电能表。

6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四、电功

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

功的单位:与能一样。

电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情景引入→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成果、展示资料、发言→引导阅读自学→讨论发言交流→设疑、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发言交流→引入功和电功的概念→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以下信息: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3.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文字。

课堂活动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管道输油、水电站、火车运煤等场面。师问:刚才播放的片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都是关于能源的。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板书:第一节 电能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电能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整理好,然后在全班展示你们组的成果。

(生分组交流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合作精神,准备在全班展示和发言。师在小组间巡看,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小组讨论暂时到此,现在请各组发言并展示你们的成果。

小组1:根据我们组收集到的资料,电能的来源有各种发电机和电池,电能的应用有生活里的各种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炉,电冰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师问: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小组2:我们发现用电器还有空调、电脑,而且发电机有多种,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小组3:我们发现电池也可以分为几种,有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纽扣电池。

小组4:我们给电能的来源和去向画了一个方框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非常丰富,还有各种图片和实物展示)

板书:

一、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给电能的各种来源分类。

(学生讨论交流)

师:请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甲: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发电机,另一类是电池。

生乙: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一类是由动能转化来的,另一类是由热转化来的,还有一类是由核能转化来的。

师:能不能补充得具体一点呢?

生丙:风力和水力发电是由动能转化来的,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是由热转化来的,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是由核能转化来的。

生丁:太阳能不是核能。

师:太阳能是不是核能呢?

(生大多数表示疑惑)

师:好了,太阳能到底是不是核能呢?这个问题当作课后作业,课后查找资料,把它弄清,并说明你的理由。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电能的各种应用也分一分类。

(学生讨论分类)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么分。

生甲:我们把它们分成四类,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电视;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热,如电炉、电灯、电烙铁、电饭煲等;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如电动机、电风扇、电车;还有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冷能,如空调、电冰箱。

生乙:冷能不算一类,因为没有冷能。

(到底转化为冷能算不算一类?学生争论,相持不下)

师:到底转化为冷能算不算一类?这也作为课后作业,向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特别注意看一看上册的《汽化和液化》中的TST电冰箱,我们下一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学习知识,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回答:

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2.电能的不同单位是怎样换算的?

(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师:请同学们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生齐答: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和焦耳,其中千瓦时和度是一样的,它是千瓦时的学名,其符号是:kw·h,焦耳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的单位,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w·h=3.6×10J

板书:

二、电能的单位 6

度、千瓦时(kw·h)、焦耳(J)

1度=1kw·h=3.6×10J

师:那么1度的电能或1J的能量有多大呢?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一组图片和数据。

(打出多媒体投影,列出一组图片和数据,说明1度的电能和1J的能量各能做什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抄下的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结合教材电能表的内容弄清:

1.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2.你家的电能表的铭牌上各项内容的意思。

(生分组阅读、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生甲:电能表用来测量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生乙:电能表读数时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读数时要注意,上面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丙:电能表并不能直接显示消耗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这一段时间前后两次电能表的读数的差。比如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应该用这个月末电能表的读数减去这个月初的读数。

板书:

三、电能的测量

测量工具──电能表。

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讨论电能表铭牌上各数据的含义。

(学生踊跃发言,师强调指出“600r/(kw〃h)”的含义)

(请学生介绍新型的电能表,师尽可能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发言)

课堂小测(用投影)

1.小明家中的电能表月末的示数是3706,月初的示数是3646,这个月他家用去了多少电能?如果电费为0.45元/度。这个月他家应交多少电费?

2.我家的电能表铭牌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在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它的表盘转过了75r,问我家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能?

(培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用投影)有一个同学说水从自来水厂流过来,水龙头有水流出来了,我们就要交水费,而我们的生活用电,电流从发电厂通过火线流过来后又从零线流回上了,而且电流又没有减小,所以我们不应该交电费。你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并说明应交或不应交电费的理由。

(放开学生的思想空间,提供各种思维碰撞的机会,开始时小组中有激烈的争论,后来大多数同意应交电费,气氛非常活跃)

6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甲:我认为要交电费,因为搭架电线要花很多钱。

生乙:而且修建各种发电厂也要花钱。

生丙:还有火电厂和核电站还要消耗原料。

生丁:我认为要交电费,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用电的时候电流虽然没有减小,但是消耗了电能,而获得了光能、声能、热能和动能等我们需要的能量,我们交电费就相当于买电能来用。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思维的多样性)。是的,我们在用电的时候虽然电流没有减小,但是消耗了电能,而获得了光能、声能、热能和动能等,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我们正是用电能表测量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了多少功或者说消耗了多少电能,然后根据做了多少功或者说消耗了多少电能来交电费的。很显然功的单位和能的单位是一样的。

板书:

四、电功

功是用来量度转化或消耗了多少能的物理量。

功的单位:与能一样。

电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或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课后作业

(第1、2、3题都是通过查找资料或调查完成的,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1.太阳能到底是不是核能呢?课后查找资料,把它弄清,并说明你的理由。

2.电能转化为冷能算不算电能的各种应用的一类?同学们去查一查资料,特别注意看一看上册的《汽化和液化》中的TST电冰箱。

3.教材P32“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4.配套《新学案)P46,第7、8题。

6.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件 篇六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的形成》学案总 课时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红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特征

3、会判断溶质、溶剂,并记住常见的溶剂

4、了解乳浊液

重难点突破

1、通过实验理解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特征

2、通过练习、讨论学会判断溶质、溶剂,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溶液是由 物质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混合物;溶液由 和 组成; 溶液具有 性和 性;

2、 叫溶质, 叫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 ,还有 、 等。

3、溶质可以是 体,也可以是 或 ,如果是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叫 ,量少的叫 ,如果其中有水,一般把 作溶剂。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4、小液滴 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具有乳化功能,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不分层。

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大理石 C糖 D酒精

二、合作学习

(一)活动与探究: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实验思考: 1、该实验中溶质都是 体;溶剂是

2、所有物质在水中都可以形成溶液吗?请举例说明?你认为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溶质要有什么性质?

3、什么叫做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你如何理解溶液的特征?如 一杯糖水,上面和下面一样甜吗?

4、讨论教材27页讨论问题?(判断溶质和溶剂)

(二) 活动与探究: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8页表格中

2、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 ;

(三)活动与探究:药品:水 乙醇 红墨水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9页表格中

2、该实验中是一种液体与另一种液体互相溶解,根据量的 判断溶质和溶剂。但其中一种是水,水是 ,另一种是溶质;

3、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得溶质可以是 、 还可以是 例如:盐酸溶液中的溶质就是气体 ,溶剂是 ;

(四)活动与探究: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1、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29页表格中

2、该实验中得到的混合物是不是溶液?为什么?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 课时方案14页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澄清、洁净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B.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一定得到溶液

C.必须经搅拌后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才完全相同

D.静置一段时间分层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在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重难点突破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物质在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14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疑难点拨

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是 过程,这一过程要 热;二是 过程,这一过程要 热;

2、从下列混合物中,识别出溶液、乳浊液,并用短线连接。

(1)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同学们每天喝的牛奶 溶液

(2) 农业生产上用来选种的食盐水 乳浊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4、演示教材30页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教材上。

讨论:溶解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什么情况下表现为溶液温度不变?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 课时方案14页基础过关)

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浓硫酸

2、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溶液质量 ( )

A、55 g B、大于55 g C、小于55 g D、无法确定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

硫酸铜溶液: ;碘酒: ;盐酸: ;医用酒精: ;

4.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虽均一稳定,但未必无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

D.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5、下列四个家庭实验不能配制成溶液的是( )

6.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b D.无法确定

A.a=b B.a

7.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 D.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不相等

8.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9.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学案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重难点突破

利用实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课前检测(学生自学教材34-35页,并完成下列习题)

1、溶液分为 和 两种状态

2、在 下,向 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在 下,向 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通过 或 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而不饱和溶液通过 或 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二、合作学习,疑难点拨

活动与探究(一)

在常温下,用装有20ml水的烧杯按下列操作进行探究

操作 (1)加入5克KNO3搅拌 (2)再加入5克搅拌 (3)加热升温至50 ℃搅拌 (4)冷却至常温,再加10 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1、操作1所得到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KNO3吗?请用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操作2,说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无限制的溶解KNO3.

3、操作3,说明了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多少和 有关。即一定量的溶剂中,当 改变的时候,饱和溶液 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如果要把不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你有什么方法?

4、操作4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解的溶质的多少和 有关, 即一定温度下,不同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同种溶质的量 .

5、上述实验说明:(1)要判断某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必须先确定 一定, 一定,且 继续溶解该溶质。

(2)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和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和 。

6、在KNO3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和溶剂量都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溶解NaCl吗?

7、阅读教材35页, 叫结晶,溶液结晶的方法有 和 。

三、课堂提升

1.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2.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没有溶解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3.欲将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4.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试分析下列四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选项 A B C D

加入KNO3质量(g) 5 g 15 g 31.6 g 35 g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g 115 g 131.6 g 131.6 g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学案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 2、了解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2、了解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突破: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理解溶解度曲线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35——38页)

1、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 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法。

2、固体的溶解度: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和一定的 时,气体溶解在 体积的水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3、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5:1

C、溶质:溶剂=1:5 D、溶液:溶剂=5:4

4、如图所示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 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3的 溶解。

(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二、合作学习

(一)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大要素:(阅读教材36页)

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常用单位:

(二)溶解度曲线(观察教材P37页)图9—12和9—13。

1、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 和溶解度随温度的 。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 ,该溶液必然是 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的地方表示两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有 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 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该溶液是 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较陡,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较平坦,如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

(三)气体的溶解度

1、教材P38页的讨论1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 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减小,溶解度 。

2、教材P38页的讨论2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 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 。

三、课堂提升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3.下列因素:①温度 ②固体物质的种类 ③水的质量 ④ 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

①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

③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④a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⑤当A、B、C三物质的溶液都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一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 2、能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难点突破

通过看例题和小组讨论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42页)

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 判断溶液的浓稀 。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准确表示溶液的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计算公式为: 。

3、要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键是找准 和 的质量。没有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 算作溶质质量。

4、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1)计算 和 的质量。

(2)用 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 量取溶剂的质量。(3) (4)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 中,并贴上 。

5、40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2K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配制100克 25%?的KCl溶液需要多少克KCl和水?

二、合作学习,重难点突破(阅读教材42——43页例1,讨论完成下题)

例1、将200g KNO3溶液蒸干可得18g KNO3,计算原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现将50gKNO3放入20℃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是指20℃时,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克硝酸钾,那么50gKNO3放入20℃的100g中,充分溶解后溶解了 克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克。

例3、将20gNaNO3溶解于水制成10%的溶液,需要多少g水?

三、课堂提升

1、将20克水中溶解10克氯化钾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在50克水中加入19克氯化钠充分溶解,求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将该溶液升温到90℃(此时溶解度为39克),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1000克水配置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多少克?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溶液稀释和浓缩后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计算。

一、课前检测(阅读教材43页例2,完成下列题目)

1、某农民进行选种需要2千克20%的食盐水,配置该食盐水需食盐和水各多少?

2、将80克40%的硝酸钠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二、合作学习,难点突破

1、往180g10%的KNO3溶液中加入20gKNO3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果蒸发掉2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置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80%的浓硫酸溶液和水各多少?

3、将80克20%的硝酸钠溶液改变成40%的硝酸钠溶液,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钠?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4、现将5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和50克40%的硝酸钠溶液混合,形成的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课堂提升

1、将100g10%的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改变为20%,可以蒸发 g水,或加入

gKNO3,如果加入60%的KNO3溶液应加 g(写出过程)

3、现将50g30%的KCl溶液与150g10%的KCl溶液混合,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把100毫升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毫升)稀释成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六、课后复习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案第二课时 总 课时

编写人 唐 刚 教研组长唐 刚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第 组 号 检查结果

学习目标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溶液参加反应的计算

一、课前检测

预习提示:(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反应物、生成物的量都是纯量,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溶液,必须用它们的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2)、对于反应后的溶液质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含生成的水和原有的水)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不反应(且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质量

1、13锌克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多少克氢气和硫酸锌?

2、足量的锌与9.8%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合作学习,重难点突破

1、200克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氢气0.4克,求:

(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将生成物溶液蒸发多少克水正好形成80℃时的饱和溶液?(80℃时生成物的溶解度为71克)

三、课堂提升

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批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取该生理盐水130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0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2.87克。计算该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反应方程式为: )

2、常温下,将18.9g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碳酸钾样品放入盛有185.5g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可得到200g不饱和溶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钾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

思考

7.对九年级物理电路故障教学的思考 篇七

电路故障是学习电学中经常碰到的较普遍的问题, 在连接简单电路;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和电压特点;伏安法测电阻以及测小灯泡功率等实验探究中都不可避免。教师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动手连接简单电路, 认识通路、短路、断路, 并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在连接串、并联电路中出现的问题, 将所学习的知识层层深入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在全过程的学习中不是讲述实验探究, 实验教学不是空谈走过场, 要舍得花时间、等待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物理规律, 学习科学方法。

一、经历探究, 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第十三章第二节“让灯发光”,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电路连接, 并开始学习电路故障问题。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如图1所示, 学生由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择使灯发光的器材, 连接简单电路。实验探究过程中会表现出多样性, 有的学生完成电路连接, 闭合开关, 灯发光, 实验探究会很顺利;有的学生完成电路连接后, 闭合开关, 灯不亮, 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而是适时地安排一段时间来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对于灯不亮,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是什么原因?并让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得出灯不亮可能是:“电池没有电了”、“灯坏了”、“某个接线柱接触不良”、“灯与灯座接触不良”等;再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并归纳总结得出:在电源是完好的情况下, 电路在某处断开了, 电路中没有电流。“灯坏了”、“某个接线柱接触不良”、“灯与灯座接触不良”等, 都可以概括为电路发生了断路;并归纳得出开路——电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学生得出灯发光, 电路是处处连通的, 归纳得出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 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 认识通路、开路, 亲自参与实验探究, 经历了从实验探究中归纳结论的过程, 同时学习科学方法。

关于短路故障, 要让学生认识短路的危害, 形成安全操作的意识。如图2所示, 开关闭合, 电源的两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教师不要下结论, 而要让学生分析、交流、讨论电流路径是怎样的?并得出: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短路。短路电流很大, 会损坏电源和使导线绝缘皮燃烧。要求学生在连接电路时要避免短路, 接好电路后, 在闭合电键之前, 要按照电路认真检查是否有短路。闭合电键后, 如果出现故障, 应立即断开电源, 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 逐段检查故障原因。绝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 加强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

二、环环相扣, 主动探究

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遇到的电路故障问题, 并检查验证、排除故障。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开路、短路故障。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在实践中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空间, 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动手实验, 乐于探究。学生经历实验探究, 思维活跃、能力提高, 当实践探索、创新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将充满情趣, 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如果学生选择器材连接串联电路如图3所示, 闭合开关, 灯不亮。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联系“灯坏了”、“某个接线柱接触不良”、“灯与灯座接触不良”等, 都可以概括为电路发生了开路, 结合实验探究中遇到电路故障问题, 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一检查故障。教师善于启发诱导,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一根导线检查究竟是哪段电路发生开路故障?同时要避免电源短路;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实验, 在图3中, 闭合开关灯不亮, 若已确定故障是由于电路中某个灯开路引起的, 如果用导线连接L1灯的两端, 观察到L2灯不亮;再把导线取下, 并用导线连接L2灯的两端, 观察到L1灯发光, 表明L2灯开路, 可能是L2灯接触不良、也可能是L2灯坏了。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用一根导线将某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 这时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如图4所示, 当S1、S2闭合时, L1灯被局部短路, 这时没有电流经过L1灯, 只有L2灯亮。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后, 进行交流,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比图5, 当S3闭合, 电源的两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电源短路, 这是绝不允许的。正确认识短路, 进一步巩固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

学生交流中有新的发现, 在图3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一检查故障直到电源的负极, 都没有发生开路, 那么是否是两节电池之间接触不好, 并用实验验证。学生认识到如果电池与电池之间接触不好也会造成开路。学生对电路“某处”断开理解得更深刻。

三、优化分组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 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智力, 把课内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深化和活化已掌握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读数、正确接入电路,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学生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教师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强化分组实验。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 当开关S闭合后, 灯泡不发光, 若已确定故障是由于电路某处开路引起的, 在不允许拆开电路的情况下, 用一只电压表或一只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的a、b、c、d任意两点间 (要避免把电流表的两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 分别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并进行分组实验,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进而分析、论证,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 并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收获成功的喜悦,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

8.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化学实验;求知欲;科学素养;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己通过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九年级化学体现了基础性,化学在初三开始接触,在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开篇课“走进化学世界”中,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并没有安排实验。为了使学生对化学有兴趣我自己设计了实验——魔术字:用一张白纸在上面用酚酞溶液写上“化学”两个字,然后再向上面喷洒氢氧化钠溶液,一张白纸上立即显上“化学”二字。学生感到很好奇,怎么这么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我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尽量设计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受到启发,学生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把它改成了学生实验,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以为然。我则不失时机提出问题。蜡烛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中含不含碳?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能否点燃等等,他们一听这么多问题,想一定很有做的必要,于是學生就认真的按步骤去做,认真观察。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同时拓展知识。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从演示实验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实验中设问: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其他的碳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然后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桌上去找出碳酸钠、碳酸钙和稀硫酸、稀盐酸很快自己做起实验从实验中看到碳酸钠与酸反应很快,不好控制,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就停止。他们自己得出最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这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新问题:我们这个地区石灰石是不是含碳酸钙?教师这时能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去探究,使知识得到拓展。

总之,九年级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课程的编写也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兆刚.实验小改进体现人文关怀.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4).

[2]韦会江.浅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实验.化学教育,2008(8).

上一篇:介绍一件物品的说明文作文400字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