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A版

2024-11-05

简报A版(通用8篇)

1.简报A版 篇一

河镇乡安全生产简 报

(第十五期)

单位:河镇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2011年 12 月24日

安全警钟,耳畔长鸣

鉴于12月日在兴发乡非法营运车辆发生坠车,并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严重交通安全事故的警示,我乡干部会议在乡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对全乡干部进行安全营运知识的培训,并对确保安全营运工作的防止措施展开学习。安全营运不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安全营运工作必须常抓不松懈,不可半点麻痹,安全警钟须长鸣。

一、认知非法营运车辆的危害:

为了保障全乡人民出行人身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人民乘坐有营运资质的营运车辆,应坚决抵制非法营运(黑)车辆,并认知非法营运车辆的危害:

(一)、非法营运车辆多为安全性能差、无牌无证(假牌证)、未按要求检测合格的车辆,甚至是报废车辆;

(二)、非法营运人员多为未经专业培训、未考试合格、未合符规定从业资格的人员,安全技能、安全知识都不达标;

(三)、乘搭者的合法权益难有保障。非法营运人员肆意性强,或逃避执法而绕道,或宰客、甩客,造成乘搭者利益难有保证;

(四)、非法营运车辆无法购买营运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非法营运人员为逃避赔偿,若肇事逃逸,乘客不仅身体受伤害,且经济得不到赔偿保障,身心也受伤害。

二、认知非法营运的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但由于交通中的人、车、路和环境诸要素与道路交通的客观要求不适应、不相协调等原因,致使非法营运造成的交通事故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驾驶员与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驾驶员与交通参与者(行人、骑自行车者、乘车人)是产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员产生的交通事故最为严重。

(二)、车辆增长快、报废车、无牌无证车增多

机动车辆猛增,种类复杂,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个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是产生交通事故的“车”的因素。

(三)、路车发展失调,交通设施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但是道路增长缓慢,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四)、管理落后,执法不严

从管理因素来看,主要表现为管理手段不足和执法不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交通管理存在的“三多三少”的问题突出,即面上管理多,源头管理少;上路执勤多,到单位宣传少;经济处罚多,实际教育少。

三、认知防止非法营运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交通事故的自我防范能力的增强,是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增强全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重视驾驶员的教育与考核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并不是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交通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载运输、肇事逃逸等现象均属此类。

(三)、深入调查、完善交通施舍建设

在目前道路不堪人流、车流重负,呈饱和状态的条件下,强化路面治理,完善路面交通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情况进行交通渠化,是解决“人、车、路”矛盾的应急方法,也是提高道路交通能力,环节目前监督人员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根据国家出台政策,有计划地淘汰和强制报废底层次、不安全、不经济、排污超标的车辆,确保车辆性能更新,结构化。

(五)、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六)、推行交通事故救援治疗康复中心体系

为减少交通事故不必要的死亡,可由政府牵头,协调保险、卫生、公安、消防、民政等有关部门,融资组成专业救援队伍,从事救援工作。

四、认知非法营运事故的严重性:

只要营运工作的一直实施,无论在任何时刻,无论已有的安全营运记录有多好,都必须绷紧安全营运这根弦,都必须吸取以往其他地区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尽最大能力加强和落实安全营运的各项工作要求,而不应被一时较好的安全营运形势冲昏头脑,更不应因营运工作死亡率相对较低而放松警惕,毕竟安全生营运无止境,长期营运死亡率归零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当然,受自然条件、人员匹配、财力供给等条件的影响,加之有些事故的发生也具突然性、偶然性,确保大范围、长时间的安全营运具有难度。然而,只要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树立高度责任感,认真落实安全营运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消除发现的每一个隐患,就可以杜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就能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至今年中期始,由于发生非法煤窑伤亡事故,安全生产在我乡已是一个被反复提及和强调的话题,地区与县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并给予极大扶持与帮助。然而,我乡不少村落仍频繁发生非法盗采与非法营运等安全生产事故。老话重谈,尤显沉重,也更令人警醒。我乡希望安全生产的警钟能在每个政府相关部门、每家企业、每个人的耳畔长鸣不息,经久不息。

2.简报A版 篇二

自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1]以来, 高中数学教材呈现出了“一纲多本”的局面.迄今为止, 经全国中小学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中数学实验教材共有6个版本.数学教材的多样化, 使得不同地区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在教学资源利用方面博采众长.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2]与江苏教育出版社[3] (以下简称“人教A版”与“苏教版”) 必修5中的数列部分为研究对象, 运用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 对两个版本教材在章节结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例习题设置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 以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2两版本教材数列部分结构的比较

两个版本教材的章节结构图如图1, 图2所示.

从章节结构图1、2可以看出, 两个版本教材都分为章、节、目三级结构, 章节内容之后是章小结、复习题, 及一些辅助性的阅读材料, 如:人教A版中的“探究与发现”, 苏教版中的“阅读”等.但具体到小节的编排中, 人教A版教材共划分了5个小节, 而苏教版中虽然只划分了3个小节, 但每个小节后又划分了若干小节.此外, 两版本教材都有“章小结”部分, 结合两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 发现:两版本教材都使用了知识框图对章节内容做了概括,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不同的是, 人教A版教材将章小结分成了章节知识结构、回顾与思考两个栏目, 而苏教版仅对章节的设计思路及重、难点以知识框图的形式作了简单介绍.

3两版本教材数列部分内容的比较

3.1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从数列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 两版本教材都注重选择贴 近生活的 题材设置 问题情境, 并通过比较发现、归纳概括等方式建构数学概念和模型.不同的是, 人教A版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具体内容以概念、公式→例题→练习→习题的方式呈现, 其中穿插了“探究”、“思考”、“观察”等环节, 突显了知识呈现的过程性, 而苏教版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具体内容以概念→例题→练习→公式→例题→练习→习题的方式呈现,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本文对两版本教材数列部分图表的使用情况做了如下统计:下述图表1仅指教材中出现的背景图片 (实物图或实景照片) 、表格、图形 (几何图形、关系图或函数图) .

从表1可以看出, 两版本教材在图表使用的数量上差异不大, 都比较重视图表在知识内容呈现中发挥的作用.但人教A版中背景图片和表格数量明显较多, 图片内容也贴近生活, 表格的大量应用, 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苏教版中图形的数量明显较多, 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使得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易见、易懂.

3.2例习题的比较

例习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数学学习中对 知识巩固 与升华的 重要环节.顾泠沅教授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的理论基础上, 又进一步完善、改造, 将数学认知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水平1, 计算—操作性记忆水平;水平2, 概念—概念性 记忆水平;水平3, 领会—说明性理解水平;水平4, 分析—探究性理解水平.其中, 水平1、2属于较低层次认知水平, 水平3、4属于较高层次认知水平, 水平4称为高层次认知水平[4].

本文中以此认知水平层次为基础, 根据学生解答各类习题所需要达到的水平, 对数列部分习题的认知水平层次作如下界定:

水平1, 计算—操作性记忆水平.解决该层次例习题, 学生只需记住课本上的公式、法则, 按部就班的计算即可.

水平2, 概念—概念性记忆水平.要求学生对概念理解、识别.

水平3, 领会—说明性理解水平.要求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综合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推理.

水平4, 分析—探究性理解水平.不同于例题的开放性题目、探究性题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非常规题.

本文在对例题做统计时, 按照教材中题目前有“例”或“例如”为统计单位, 习题 (练习题和习题) 和复习题按照教材中题目前的编号为统计单位, 从数学认知水平的层次对例习题做了如下统计分析.

3.2.1例题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人教A版教材中例题的总数量明显少于苏教版, 且两版本教材以水平3的题目为主, 都没有设置水平4的题目.从各个水平层次例题的数量来看, 两版本教材水平3的例题数量差异不大, 人教A版教材在水平1和水平2中例题数量均少于苏教版教材, 但从所占百分比来看, 人教A版教材中水平3的题目比苏教版要多26.8% , 而水平1和水平2的题目比 苏教版要 少14.2% 和12.6% .

3.2.2习题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人教A版教材中习题的总数量明显要少于苏教版, 仅在水平4中题目的数量多于苏教版教材.再从各个水平题目所占百分比来看, 两版本教材中水平1层次的题目差异不大, 但人教A版教材中水平4的题目比苏教版多15.8% , 水平2和水平3的题目比苏教版少8.5% 和9.5% .

从表4可以看出, 在复习题的数量上, 人教A版教材中复习题数量要明显少于苏教版, 但水平4的题目数量较多.而从各个水平题目所占百分比来看, 人教A版教材中水平1和水平4的题目比 苏教版多6.0% 和14.3% , 水平2和水平3的题目比苏教版少11.9% 和8.4% .

从表5可以看出, 两版教材都安排了水平1到水平4各个认知层次的例习题, 从例习题的总量上来看, 人教A版教材中例习题的数量明显少于苏教版, 仅在水平4的题目的数量上多于苏教版教材, 其余各层次都明显较少.从各个水平题目所占百分比来看, 水平1和水平3层次的题目两版本教材大致相同, 人教A版教材中水平4的题目比苏教版多14.8% , 水平2的题目比 苏教版要 少9.6% .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两版本教材都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人教A版教材的习题中开放题、不同于例题的非常规题、综合性的题目较多, 而苏教版中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具体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3.3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较

两版本教材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 都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在数列部分均有5处涉及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分别为:人教A版中, 2处是关于程序框图的使用, 2处是用程序语言表达算法, 1处是将例题在Word软件中呈现;苏教版中, 3处是应用Excel解决相关问题, 1处是对计算器Calculator的具体使用, 1处是提供相关网址,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由此可见, 虽然两版本教材都比较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但苏教版更侧重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4文化渗透的比较

通常情况下, 一提到数学文化就会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数学史, 人教A版在数列部分有5处出现了数学史方面的知识, 2处在非正文部分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中, 2处在问题情境中, 1处在教材的留白处介绍了数学家的生平;而苏教版中仅在阅读部分的留白处简单介绍了数学家斐波那契的生平.比较而言, 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上, 人教A版更好的吻合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应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的趋势”这一要求.

4研究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两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发现, 在章节结构方面, 两版教材都是由章引言、各小节、章小结以及章末复习题组成, 不同的是, 人教A版教材共划分了5节, 而苏教版中虽然只划分了3节, 但每节中又划分了若干小节, 在结构上层次性更强.从内容呈现方式上来看, 人教A版注重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体现, 对概念、公式重在强调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表格的大量使用, 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而且重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苏教版则偏重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公式推导过程, 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除此以外, 也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的整合, 注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在例习题的编排上, 两版教材都安排了水平1到水平4各个认知层次的例习题及复习题, 但是人教A版教材中例习题的数量明显少于苏教版, 从各个水平题目所占百分比来看, 水平1和水平3中两版本教材大致相同, 仅在水平4和水平2的题目中有些许差异, 且人教A版教材的高认知水平的题目较多, 苏教版教材中低认知水平层次和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题目较多.

4.2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比较是为了借鉴, 教师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读, 可以更好地把握《标准》的理念, 把握统一数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 以便更合理地安排教学.通过对两版本数学教材数列部分的比较, 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 需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人教A版教材结构体系严谨, 知识的整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而苏教版教材更着力于知识内容的建构, 精讲多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借鉴两版本教材的优缺点, 在关注知识整体性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 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的介绍, 可以借鉴人教A版的知识结构体系, 再结合苏教版教材对概念、公式的呈现过程来进行教学.教师在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适当增添一些表格、图片, 使得知识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此外, 适时、适量地穿插一些数学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2例习题教学时, 可以对两版本教材中例习题做适当的整合

人教A版教材题目综合度强, 同时涵盖多个知识点及数学思维方法于一题的题目较多, 苏教版教材每个概念、公式后的例题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适合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例习题的教学时, 应当较多引入如苏教版教材中对学生数学基本能力训练的题目, 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要选择一些如人教A版中高认知水平题目.在教学过程中, 对两版本教材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整合, 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2.3关注教材中引言、插图、栏目等辅助性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其助读作用

《标准》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阅读自学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助读材料的学习, 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要求.比如:在引言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再对本章重难点和学习方法做简单的介绍, 切实发挥引言的引领作用.图表的阅读是数学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但教师需要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图表做必要的解说.此外,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 材中“阅读”、“探 究与发现”等栏目的阅读, 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数学思维方式, 而且能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体验其中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4.

[2]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简报A版 篇三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14年第8次印刷)(本文简称《必修1》)再给出以下4条修改建议.

i)第17页倒数第九行中的“的集合分别表示为”改为“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

ⅱ)第18页的旁白“你也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例2中四个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进行判断”有误:因为利用当前的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4)y=x2x与y=x的函数的图象完全一致.

ⅲ)建议把第28页的两处“定义域I内”均改为“定义域I上”.

ⅳ)第101页头三段话的叙述有误,因为可举出反例:

在(0,+∞)上函数g(x)=-1x,h(x)=1-1x2都是增函数且都是二阶可导函数,h′(x)=2x3是减函数,limx→+∞h′(x)g′(x)=limx→+∞2x31x2=limx→+∞2x=0,但可证g(x)<;h(x)(x>;1)恒成立.

详细论述及修改建议可见笔者发表于《中小学数学(高中)》(高中)2014年第9期第37—38页的文章《“增长速度快,函数值就会超过”吗》.2 对《必修2》的又2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2014年第8次印刷)(本文简称《必修2》)再给出以下2条修改建议.

ⅰ)建议把《必修2》第133页习题第5题(即最后一题)改为:

已知点P(-2,-3)和以Q为圆心的圆C:(x-4)2+(y-2)2=9.

(1)画出以PQ为直径,Q′为圆心的圆C′,再求出它的方程;

(2)作出圆C和第(1)问中的圆C′的两个交点A,B后,直线PA,PB均是圆C的切线吗?为什么?

(3)对于第(2)问的点A,B,求直线AB的方程.

ⅱ)《必修2》的“本书部分数学符号”中写道“a∩b=A”表示“指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a∩α=A”表示“指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于点A”.

而《必修1》第10页又写道“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l1∩l2={点P}”.

这两者的表示不一致(显然《必修1》的表示规范些,《必修2》的表示是一种约定俗成),建议《必修2》中第一次出现这种表述时(在第43页例1的解答中),以旁注的形式作出说明:在立体几何中,为了简便,就把“a∩α={点A}”,“a∩l={点P}”分别写成“a∩α=A”、“a∩l=P”,等等.3 对《必修5》的又2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2014年第8次印刷)(本文简称《必修5》)再给出以下2条修改建议.

ⅰ)建议把《必修5》第27页的叙述“数列可以看成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改为“数列可以看成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ⅱ)建议把《必修5》第46页第4题中的“所有各边”改成“各边”.4 对《选修21》的又4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14年第1次印刷)(本文简称《选修21》)再给出以下4条修改建议.

ⅰ)建议对《选修21》第37页习题2.1的B组第1题作改动.

这道题是:

过点P(3,4)的动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过A,B分别作两轴的垂线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与《选修21》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下简称《教师用书21》,下同)第40页给出的解答如下:

由题意,设经过点P的直线l的方程为xa+yb=1.因直线l过点P(3,4),则3a+4b=1,即ab-4a-3b=0.由已知点M的坐标为(a,b),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xy-4x-3y=0.

笔者认为解答本题须分类讨论.

可不妨设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须分两种情形来求解:

(1)若过点A作y轴的垂线,则过点B作x轴的垂线,则两垂线的交点M就是坐标原点O(0,0),得此时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0.

(2)若过点A作x轴的垂线,则过点B作y轴的垂线,又分两种情形:

①当过点P的动直线过坐标原点O时,得点O,A,B,M重合,所以M(0,0).

②当过点P的动直线不过坐标原点O时,可设该动直线的方程为xa+yb=1,得M(a,b).

因直线l过点P(3,4),所以3a+4b=1,即ab-4a-3b=0(ab≠0).

总之,可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xy-4x-3y=0.

笔者建议把这道题改述为:

过点P(3,4)的动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过点A,B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另解1 设点M(x,y),则A(x,0),B(0,y),AP=(3-x,4),BP=(3,4-y).

因为AP∥BP,所以(4-y)(3-x)=3×4,即xy-4x-3y=0,此即点M的轨迹方程.

另解2 可设直线ABP的方程为y-4=k(x-3)(k≠0),得A3-4k,0,B(0,4-3k).

设点M(x,y),得A(x,0),B(0,y),所以x=3-4k,y=4-3k,消去参数k,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xy-4x-3y=0.

ⅱ)《教师用书21》第89页对《选修21》第98页第9题给出的答案中的“126”应改为“314”.

ⅲ)《教师用书21》第99页对《选修21》第107页第2题给出的答案“68”应改为“217”.

ⅳ)《教师用书21》第105页给出的答案中的“a=(2-1,1)”应改为“a=(2,-1,1)”.5 对《选修22》的又3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14年第1次印刷)(本文简称《选修22》)再给出以下3条修改建议.

ⅰ)第71页“归纳推理”的定义不对.

《选修22》第71页写道: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笔者认为这段话是不对的:因为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建议把这段话改述为: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简言之,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ⅱ)建议把第81页正文倒数第三行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改为“扮演了重要角色”.

ⅲ)建议把第92页第一段话最后一行中的“不敢肯定”改为“不能肯定”.6 对《选修23》的又6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本文简称《选修23》)再给出以下6条修改建议.

ⅰ)《教师用书23》第10页对《选修23》第12页第4题给出的答案是8,笔者认为应当这样求解:每个开关有闭合、断开两种情形,得28=256种情形,可只考虑最下面的四个开关知,有且仅有7种断开的情形,所以答案为256-7=249.

ⅱ)《教师用书23》第27页对《选修23》第36页第1题第(1)小题解答中的“P”应全部改为“p”.

ⅲ)建议把第31页第3题中的“r”改为“k”.因为在大纲教材中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用Tr+1表示,而现行教材《选修23》第30页中的通项用Tk+1表示.

ⅳ)《教师用书23》第30页给出的《选修23》第41页第1(6)题的答案“1或-1”应改为“(-1)n”,题目中最好也应添上条件“(n∈N*)”.

ⅴ)《教师用书23》第32页《Ⅲ 自我检测题》的第一题的第3题、第二题的第4题、第三题的第2(3)题及其参考答案分别是:

题1 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左边,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A.60 B.48 C.36 D.24

参考答案 B.将A,B两人作为一个整体,与C,D,E三人一起进行排列,得到不同的排法A44种.

题2 32+1250的二项展开式中,有理项共有 项.

参考答案 4.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Tk+1=Ck50(3x)50-k(x)-k=Ck50x100-5k6,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题3 现有6本书,如果平均分成三个组,求分法种数.

参考答案 C36×C23÷A33=10(种).

笔者对参考答案的分析

对于题1,答案显然是D(原书是印刷错误).

对于题2,答案应改为:

9.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

Tk+1=Ck50(32)50-k(2)-k=Ck502100-5k6.

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对于题3,原解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平均分组问题,答案为C26C24C22A33=15(种).

ⅵ)对第53页例2解法的商榷.

《选修23》第52页介绍了下面两个条件概率公式:

①若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P(BA)=P(AB)P(A);

②若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

《选修23》第53页的例2及其解法是:

例2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则A=A1∪(A1A2)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因为事件A1与A1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A)=P(A1)+P(A1A2)=110+9×110×9=15.

(2)设“最后一位按偶数”为事件B,则

P(AB)=P(A1B)+P(A1A2B)=15+4×15×4=25.

显然,第(2)问是条件概率,以上求解中先用的是条件概率公式②,但接下来求两个条件概率P(A1B),P(A1A2B)时并没有用条件概率公式①,而是直接按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来求解的.

接下来,若按条件概率公式①,得

P(AB)=P(A1B)+P(A1A2B)=P(A1B)P(B)+P(A1A2B)P(B)请注意,该式中的两个“P(B)”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表示“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所以P(B)=510=12;后者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所以P(B)=5×410×9=29.所以原解法应予以纠正(不能使用条件概率公式②求解).

可这样用条件概率公式①来求解第(2)问: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为事件B,“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为事件C,则所求概率为

P(A1B)+P(A1A2C)=P(A1B)P(B)+P(A1A2C)P(C)=110510+4×110×95×410×9=15+4×15×4=25。7 对《选修41》的又1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1·A版·几何证明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本文简称《选修41》)再给出以下1条修改建议.

在第22页的习题1.4中,“(第2题)”的图形应删去,“(第3题)”的图即“(第2题)”的图.

ⅱ)《教师用书21》第89页对《选修21》第98页第9题给出的答案中的“126”应改为“314”.

ⅲ)《教师用书21》第99页对《选修21》第107页第2题给出的答案“68”应改为“217”.

ⅳ)《教师用书21》第105页给出的答案中的“a=(2-1,1)”应改为“a=(2,-1,1)”.5 对《选修22》的又3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14年第1次印刷)(本文简称《选修22》)再给出以下3条修改建议.

ⅰ)第71页“归纳推理”的定义不对.

《选修22》第71页写道: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笔者认为这段话是不对的:因为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建议把这段话改述为: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简言之,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ⅱ)建议把第81页正文倒数第三行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改为“扮演了重要角色”.

ⅲ)建议把第92页第一段话最后一行中的“不敢肯定”改为“不能肯定”.6 对《选修23》的又6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本文简称《选修23》)再给出以下6条修改建议.

ⅰ)《教师用书23》第10页对《选修23》第12页第4题给出的答案是8,笔者认为应当这样求解:每个开关有闭合、断开两种情形,得28=256种情形,可只考虑最下面的四个开关知,有且仅有7种断开的情形,所以答案为256-7=249.

ⅱ)《教师用书23》第27页对《选修23》第36页第1题第(1)小题解答中的“P”应全部改为“p”.

ⅲ)建议把第31页第3题中的“r”改为“k”.因为在大纲教材中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用Tr+1表示,而现行教材《选修23》第30页中的通项用Tk+1表示.

ⅳ)《教师用书23》第30页给出的《选修23》第41页第1(6)题的答案“1或-1”应改为“(-1)n”,题目中最好也应添上条件“(n∈N*)”.

ⅴ)《教师用书23》第32页《Ⅲ 自我检测题》的第一题的第3题、第二题的第4题、第三题的第2(3)题及其参考答案分别是:

题1 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左边,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A.60 B.48 C.36 D.24

参考答案 B.将A,B两人作为一个整体,与C,D,E三人一起进行排列,得到不同的排法A44种.

题2 32+1250的二项展开式中,有理项共有 项.

参考答案 4.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Tk+1=Ck50(3x)50-k(x)-k=Ck50x100-5k6,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题3 现有6本书,如果平均分成三个组,求分法种数.

参考答案 C36×C23÷A33=10(种).

笔者对参考答案的分析

对于题1,答案显然是D(原书是印刷错误).

对于题2,答案应改为:

9.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

Tk+1=Ck50(32)50-k(2)-k=Ck502100-5k6.

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对于题3,原解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平均分组问题,答案为C26C24C22A33=15(种).

ⅵ)对第53页例2解法的商榷.

《选修23》第52页介绍了下面两个条件概率公式:

①若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P(BA)=P(AB)P(A);

②若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

《选修23》第53页的例2及其解法是:

例2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则A=A1∪(A1A2)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因为事件A1与A1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A)=P(A1)+P(A1A2)=110+9×110×9=15.

(2)设“最后一位按偶数”为事件B,则

P(AB)=P(A1B)+P(A1A2B)=15+4×15×4=25.

显然,第(2)问是条件概率,以上求解中先用的是条件概率公式②,但接下来求两个条件概率P(A1B),P(A1A2B)时并没有用条件概率公式①,而是直接按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来求解的.

接下来,若按条件概率公式①,得

P(AB)=P(A1B)+P(A1A2B)=P(A1B)P(B)+P(A1A2B)P(B)请注意,该式中的两个“P(B)”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表示“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所以P(B)=510=12;后者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所以P(B)=5×410×9=29.所以原解法应予以纠正(不能使用条件概率公式②求解).

可这样用条件概率公式①来求解第(2)问: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为事件B,“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为事件C,则所求概率为

P(A1B)+P(A1A2C)=P(A1B)P(B)+P(A1A2C)P(C)=110510+4×110×95×410×9=15+4×15×4=25。7 对《选修41》的又1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1·A版·几何证明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本文简称《选修41》)再给出以下1条修改建议.

在第22页的习题1.4中,“(第2题)”的图形应删去,“(第3题)”的图即“(第2题)”的图.

ⅱ)《教师用书21》第89页对《选修21》第98页第9题给出的答案中的“126”应改为“314”.

ⅲ)《教师用书21》第99页对《选修21》第107页第2题给出的答案“68”应改为“217”.

ⅳ)《教师用书21》第105页给出的答案中的“a=(2-1,1)”应改为“a=(2,-1,1)”.5 对《选修22》的又3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2014年第1次印刷)(本文简称《选修22》)再给出以下3条修改建议.

ⅰ)第71页“归纳推理”的定义不对.

《选修22》第71页写道: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笔者认为这段话是不对的:因为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建议把这段话改述为:

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包括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简言之,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ⅱ)建议把第81页正文倒数第三行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改为“扮演了重要角色”.

ⅲ)建议把第92页第一段话最后一行中的“不敢肯定”改为“不能肯定”.6 对《选修23》的又6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本文简称《选修23》)再给出以下6条修改建议.

ⅰ)《教师用书23》第10页对《选修23》第12页第4题给出的答案是8,笔者认为应当这样求解:每个开关有闭合、断开两种情形,得28=256种情形,可只考虑最下面的四个开关知,有且仅有7种断开的情形,所以答案为256-7=249.

ⅱ)《教师用书23》第27页对《选修23》第36页第1题第(1)小题解答中的“P”应全部改为“p”.

ⅲ)建议把第31页第3题中的“r”改为“k”.因为在大纲教材中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用Tr+1表示,而现行教材《选修23》第30页中的通项用Tk+1表示.

ⅳ)《教师用书23》第30页给出的《选修23》第41页第1(6)题的答案“1或-1”应改为“(-1)n”,题目中最好也应添上条件“(n∈N*)”.

ⅴ)《教师用书23》第32页《Ⅲ 自我检测题》的第一题的第3题、第二题的第4题、第三题的第2(3)题及其参考答案分别是:

题1 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左边,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A.60 B.48 C.36 D.24

参考答案 B.将A,B两人作为一个整体,与C,D,E三人一起进行排列,得到不同的排法A44种.

题2 32+1250的二项展开式中,有理项共有 项.

参考答案 4.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Tk+1=Ck50(3x)50-k(x)-k=Ck50x100-5k6,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题3 现有6本书,如果平均分成三个组,求分法种数.

参考答案 C36×C23÷A33=10(种).

笔者对参考答案的分析

对于题1,答案显然是D(原书是印刷错误).

对于题2,答案应改为:

9.32+1250的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

Tk+1=Ck50(32)50-k(2)-k=Ck502100-5k6.

在k=2,8,14,20,26,32,38,44,50时,100-5k6取正整数,即有理项有9项.

对于题3,原解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典型的平均分组问题,答案为C26C24C22A33=15(种).

ⅵ)对第53页例2解法的商榷.

《选修23》第52页介绍了下面两个条件概率公式:

①若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P(BA)=P(AB)P(A);

②若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

《选修23》第53页的例2及其解法是:

例2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解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则A=A1∪(A1A2)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

(1)因为事件A1与A1A2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A)=P(A1)+P(A1A2)=110+9×110×9=15.

(2)设“最后一位按偶数”为事件B,则

P(AB)=P(A1B)+P(A1A2B)=15+4×15×4=25.

显然,第(2)问是条件概率,以上求解中先用的是条件概率公式②,但接下来求两个条件概率P(A1B),P(A1A2B)时并没有用条件概率公式①,而是直接按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来求解的.

接下来,若按条件概率公式①,得

P(AB)=P(A1B)+P(A1A2B)=P(A1B)P(B)+P(A1A2B)P(B)请注意,该式中的两个“P(B)”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表示“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所以P(B)=510=12;后者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所以P(B)=5×410×9=29.所以原解法应予以纠正(不能使用条件概率公式②求解).

可这样用条件概率公式①来求解第(2)问:

设“第i次按对密码”为事件Ai(i=1,2),“第一次按数字时按的是偶数”为事件B,“第一次、第二次按数字时按的均是偶数”为事件C,则所求概率为

P(A1B)+P(A1A2C)=P(A1B)P(B)+P(A1A2C)P(C)=110510+4×110×95×410×9=15+4×15×4=25。7 对《选修41》的又1条修改建议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1·A版·几何证明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本文简称《选修41》)再给出以下1条修改建议.

4.简报A版 篇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生字表

(二)第1课、观潮

1、字

潮 称 盐 笼 罩 蒙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第3课、鸟的天堂

1、字

灿 烂 竿 茫 桨 规 律 支 株 缝 隙 耀 梢 寂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第5课 古诗两首

1、字

莫 腊 浑 疑

2、笔顺

3、背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6课 爬山虎的脚

1、字

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2、笔顺

3、背诵全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7课 蟋蟀的住宅

1、字

宅 蔽 弃 毫 遇 择 址 穴 掘 搜 倾 扒 抛

2、笔顺

3、背诵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第9课 巨人的花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1、字

溢 允 墙 牌 添 训 覆 凝 辣 酷 愉 拆

2、笔顺

第11课 去年的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1、字

融 剩 伐 煤

2、笔顺

第13课 白鹅

1、字

颈 郑 厉 剧 餐 倘 饮 侍 脾 蹲 供 邻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第15课 猫

1、字

性 格 凭 贪 职 痒 稿

踩 梅 蛇 跌 撞 辟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第17课长城

1、字

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18课 颐和园

1、字

殿 廊 柱 栽 筑 阁 朱 堤 雕 狮 态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第20课 古诗两首

1、字

孟 浩 陵 辞 唯 舍 君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21课 搭石

1、字

洪 暴 猛 涨 裤 惰 稳 俗 衡 序 伏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22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字

峡 桂 移 湾 彼 袭 余 怀 旷 暂 胞 脉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字

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26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字

篇 荐 翻 帘 页 删 词 燥 握 洽 昏 厅 糊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29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1、字

改 程 赖 耕 驾 幻 潜 核 控 联 哲 归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第31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1、字

恐 凶 笨 鸽 仅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2、笔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3、背诵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4课后面)语文园地一

(第八课后面)语文园地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2课后面)语文园地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6课后面)语文园地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9课后面)语文园地五

(第24课后面)语文园地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28课后面)语文园地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5.版社区安全月活动简报 篇五

11月3日,安全社区推进办公室负责人与建筑与燃气安全组牵头部门城建科就安全社区创建促进项目交流,并抽取了3个项目现场进行督查检查。

一是“正规燃气点安全监管促进项目”。先后对深能燃气东龙新村三区服务点、深岩燃气上芬服务点的日常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解,现场发现报废钢瓶2个,不符合要求的.燃气软管一条,燃气瓶安全社区温馨提示的张贴没有到位,服务点负责人对安全社区的了解较缺乏,下一步还需继续完善,并加强业务指导。

二是“建筑工地防高坠安全促进项目”。现场检查了金亨利二期工地,据工地负责人介绍,工地对岗前培训都有严格要求,安全防护工作也很到位,设施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等等,唯一不足是安全社区理念认识不够,建议加强安全社区宣传教育。

通过与各单位的交流,现场查看安全促进项目情况,检查工作成效,加快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为迎接省级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

召开民治办事处创建全国安全社区迎检工作部署会

月12日,民治办事处召开创建全国安全社区迎检工作部署会,各推进工作组、创建工作小组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党工委关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部署。接着通过与各组交流讨论,根据工作实际,对个别推进组的安全促进项目进行了调整。推进办负责人就目前的创安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前期对各单位的促进项目的检查,发现各组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指导性的意见,让各单位对其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并在12月前完成各组工作报告上交至推进办。

最后,讲解了全国安全社区迎检阶段的安全计划和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安全社区开展幼儿园防磕碰促进项目

民治办事处通过安全社区诊断,风险分析,教育协调办日常工作的总结。得出学校安全组得出幼儿园的学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幼儿园学生相对于中小学学生,更容易发生伤害与事故情况。

年11月19日,安全社区推进办公室与教育协调办到民治锦绣江南幼儿园、金地梅陇镇幼儿园、四季春城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日常的安全管理情况,并现场排查安全隐患,发现幼儿园个别转角、楼梯扶手存在尖角,防滑胶有磨损,操场不平整等一些需要关注的安全隐患,虽然没有发生过伤害事故,但是据校医、安全主任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在操场运动时、孩子之间推搡,经常出现摔倒,磕碰。

针对这一情况,安全社区特开展幼儿园防磕碰促进项目,计划在幼儿园增加防护措施,改善校园安全环境,对教师、学生开展安全培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提升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及预防伤害与事故的发生。

民治办事处举办“安全知识进 工业园区”宣讲活动

为面向企业员工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常识,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民治办事处从11月23日开始到12月7日结束,正在对辖区20个工业园区举办“安全知识进园区”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专门聘请了有资质的教师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教育,截至目前培训人员达334余人。

6.语文A版《数字歌》教案 篇六

1、有表情地朗读童谣,并认读汉字“一至十”。

2、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3、引导幼儿在童谣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农场挂图一张,“一至十”的数字卡及汉字卡,其它挂图数张。

活动过程:

1、欣赏导入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美丽的农场里也有数字,你们看。”

2、学习童谣

(1)看图说话。

(2)数动物引入,认读汉字“一至十”。

(3)欣赏童谣,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4)学习朗读童谣,启发幼儿有表情地朗读。

(5)多种形式朗读。

3、识字游戏

(1)数字宝宝找朋友

(2)看谁说得对

4、拓展练习“找一找,数一数”挂图一张,“一至十”的数字卡及汉字卡,其它挂图数张。

活动反思:

7.简报A版 篇七

2001年第2版中编者是把“概率”放在第二册 (下A) 的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中的, 捆绑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学习, 而到了2006年第2版, 编者把这两部分内容分为第十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以及第十一章概率, 把概率单独成章, 虽然教学要求和目标都未改变, 不过还是可以体会编者的某种意图。到了2007年第3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 A版中, 则把排列组合内容直接去掉, 也就是在高中必修的教材中, 不再安排学习排列组合, 而是直接学习概率。排列组合虽然在理科选修教材中出现, 但也是学习了概率之后的事情了, 文科则完全没出现。

二、教学内容变化及问题思考

新课程中的《概率》分三个小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其中穿插了两个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和概率与密码;去掉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增加了几何概率。

概率内容的不断变化, 一直都让很多老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来先学排列组合再学概率可以说水到渠成, 很多概率内容用排列组合的思想及公式可以很快解决, 而现在直接先学概率似乎前后颠倒, 次序混乱, 因为数学讲究的是系统化, 没有排列组合作基础很多概率问题束手束脚。所以不少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先补充学排列组合, 这样学生也似乎容易接受, 成绩也似乎容易提高, 这本无可厚非, 不过我们如果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编者的意图就清楚了这样变化是否合理和必要了。

三、各个知识块教学的体会

关于章头图。章头图由打炮和两颗色子的点数问题换成了飞镖、摇奖以及天气预报, 用编者的话说就是一般人都知道概率与游戏、博彩等的关系, 但本章的章头图则意在体现概率知识在科学与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关于掷硬币试验。随机事件的概率有某些问题确实可以利用排列组合很快的解决, 但是正如必修3第109页所说“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最直接的方法是实验 (观察) ”。所以编者举了抛掷硬币的试验, 让学生动手这也是新课程的思想所在, 在做中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学习。但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应该是可控的, 又不可以把课堂变成单纯的游戏, 所以编者又安排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 解决了动手实验的不足, 那就是不能进行大量重复的试验, 利用信息技术的整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试验使学生很容易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随机事件发生与否虽然在单次试验中不能事先确定, 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 它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而接下来的处理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编者的某种意图。新课程中让学生做了实验以后向学生展示了历史上一些掷硬币的实验结果, 其中有德·摩根、蒲丰、皮尔逊还有维尼的实验结果, 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了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也同时教育学生科学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科学观的教育。而老教材中这个表格是直接给出的, 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验, 只是直观的让学生判断, 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不同之处,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体会到这层意思, 可能为了简化, 而采取了不做实验的老教材的处理思路, 那么就是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

关于概率的意义。在老教材中, 接下来就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以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虽然举了很多的实际例子, 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学习的几种解题模式, 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并没有给学生真正讲清楚学习概率的意义, 使人容易想起为学习而学习。在新课程中, 编者避开了直接解决的问题, 而是先让学生学习概率的意义这一节。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学概率?比如概率的正确理解中的思考问题就很具现实意义, 还有概率在游戏、决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不但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而且更加明白概率的作用广泛, 也可以让学生领悟和提炼出极大似然法的思想, 最后还介绍了概率在生物学中的运用, 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概率的兴趣和信心, 而且可以让学生强烈的体会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应该只是完成任务型的呈现, 而是应该认真地、积极的让学生参与进去, 结合信息技术等手段, 帮学生理解和分析这部分内容, 比如投掷两枚硬币的结果是三种还是四种, 三种怎么处理, 四种又怎么处理, 换成两颗色子结果又该怎么分析, 这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 不应该一带而过,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直角坐标系法的运用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

关于概率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则着重集合思想和概率的结合, 不但使该部分内容易于理解, 而且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符合螺旋上升的特点。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点, 那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简单运用, 这是每个老师都会注意到的。这里对于交事件 (积事件) 编者为了内容的完整性也作了介绍, 但没有举例, 也有老师会发现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影子, 但教材到此为此, 若是老师去补充则又是走老路去了,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负担, 起不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本意和作用。

关于古典概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我们可以联想到老教材的等可能事件, 若是学过排列组合, 确实好像处理起来轻松又快捷。但是别忘了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奠定基础。把古典概型放到这里, 编者的想法应该是让学生从中掌握树状图法以及数组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还有这当中培养的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文科生到此为止, 理科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部分数学修养则到选修课里面解决了。换句话说, 排列组合等内容是属于较高的数学要求了, 大部分学生只要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了。

关于几何概型。几何概型是教材新增的内容, 它利用事件的几何度量 (长、面积、体积、角度等) 的比, 有效地解决了无限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问题。我们从这里看到其实几何概型是古典概型的补充, 解决了基本事件有无限个这种古典概型不能解决的的问题, 仍属于每个结果等可能的事件, 也就是说除了要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 概率的各种情形中, 最常见的结果等可能的事件是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模型, 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不要求扩展。

关于两种产生随机数的办法。通过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用计算机产生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画统计图的全过程, 使学生相信统计结果的真实性、随机性及规律性。此外, 利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水平。

关于两个阅读材料。用编者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然不是神秘的, 是可以认识的, 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 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是逐步深入的, 了解概率这门科学有着广泛的用途。除此之外, 我们也可以借此服务于课堂教学, 比如掷硬币试验中, 学生往往会认为大量的试验统计无实际意义、费时费力, 而密码问题中的字母使用频率统计则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工作的实际意义, 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摘要:人教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教材之一, 从概率这章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新课程的“新”在哪里, 如何来抓住新课程的“脉”, 本文从这两方面作粗浅的探讨和认识。

关键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新课程,概率

参考文献

[1]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中学生天地(A版)读刊知识竞赛 篇八

A.丹麦 B.意大利 C.法国 D.德国

2. 人们由于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产生的知觉错误,这是:( )

A.福勒效应 B.正例谬误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3. 斐济首都是:( )

A.苏托卡 B.巴省 C.苏瓦 D.雷瓦省

4. 锐角网的网址是:( )

A.www.ruijiao.com B.www.ray-joy.com

C.www.zxstd.com D.www.ray.joy.com

5. 作家三毛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历程:( )

A.《雨季不再来》 B.《梦里花落知多少》

C.《万水千山走遍》 D.《我的宝贝》

6. 1989年,“一只小书包剧院”诞生于哪个地方:( )

A.瓦努阿图 B.斐济

C.澳大利亚 D.佛罗伦萨

7. 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主题是:( )

A.为祖国喝彩 为和谐放歌

B.绿色梦想 文明生活

C.播种习惯 收获命运

D.让青春绽放真善美

8. 纽约的帝国大厦是哪一年建造的:( )

A.1925 B.1931 C.1936 D.1945

9. 火星和地球都在绕太阳公转,每过几年才会相互靠近一次:( )

A.1 B.2 C.3 D.4

10. 用指甲点击手机屏幕没有反应,这种触摸屏叫:( )

A.电阻屏 B.电容屏 C.电压屏 D.电流屏

11. 以下维生素中,哪种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

A.维生素D B.维生素A

C.维生素K D.维生素B

12. 晶洞是一种空心矿物体。晶洞的形成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

A.30万年 B.50万年

C.60万年 D.100万年

13. 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A.《三重门》 B.《长安乱》

C.《一座城池》 D.《光荣日》

14. 1960年时,美国人均每年消费多少磅鸡肉:( )

A.20 B.26 C.28 D.32

15. 2007年《中学生天地》记者在浙江绍兴和舟山的146位初中生中做了一个关于星座的调查,调查结果验证了:( )

A.福勒效应 B.正例谬误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16. 第一位中国籍F1车手是:( )

A.马青骅 B.董荷斌 C.李英健 D.江天一

17. 人的身体内,有一个生产维生素K2的“工厂”,它是:( )

A.肠道 B.胃 C.肝 D.脾

18.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

A.堪培拉 B.悉尼 C.墨尔本 D.珀斯

19. 火星的公转轨道比日地距离远多少公里:( )

A.5000万 B.6000万

C.7000万 D.8000万

20.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运用DDT,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再加上生物富集作用,使得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那么DDT对鸟类产生了什么危害:( )

A.鸟类误食植物之后发生中毒死亡

B.导致鸟类产下无法孵化的软壳蛋

C.导致鸟类无法产蛋

D.致使幼鸟大量死亡

21. 据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统计,全球6级以上的强震平均每年有200次左右,7级以上的则直线减少到平均每年近20次,8级以上的就比较罕见,平均每年近:(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2. “航母style”手势表示的是:( )

A.启动发动机,飞机起飞

B.放下止动轮挡和偏流板,飞机起飞

C.射流导流槽升起,飞机起飞

D.启动机上辅助动力装置,飞机起飞

23. 新西兰的皇后镇被誉为:( )

A.葡萄酒之乡 B.蹦极圣地

C.浪漫之都 D.冒险之都

24. 电影《后天》里,恐慌绝望的人们的避难所是:( )

A.美国国会山图书馆B.亚历山大图书馆

C.法拉盛图书馆 D.纽约公共图书馆

25. 世界读书日是:( )

A.4月10日 B.4月15日

C.4月23日 D.4月25日

26. 斐济由多少个岛屿组成:( )

A.290 B.300 C.330 D.420

27. 电影《初恋红豆冰》是在槟城哪个姓氏桥上取景:( )

A.姓周桥 B.姓王桥

C.姓李桥 D.姓林桥

28. 下列哪种动物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 )

A.袋鼠 B.针鼹鼠 C.考拉 D.鸸鹋

29. B族维生素中哪种必须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得:( )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6

30. 由《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评选”活动的金奖获得者是:( )

A.庞丹妮 B.倪一宁 C.胡子赫 D.叶禾

31. 南半球特有的星座是:( )

A.猎户座 B.南十字星座

C.仙女星座 D.天龙座

32. 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是谁制作的:( )

A.乔布斯 B.比尔·盖茨

C.德尔·托罗 D.约翰·拉塞特

33. 新西兰以及大洋洲最高的山峰库克雪山海拔是:( )

A.3420米 B.3645米

C.3755米 D.4012米

34. 以下哪部作品是李安导演的:( )

A.《十面埋伏》B.《卧虎藏龙》

C.《霸王别姬》D.《英雄本色》

35. 负鼠(Possum)的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是:( )

A.分泌臭液 B.钻地洞 C.装死 D.变色

36. 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哪里举行:( )

A.墨西哥 B.阿根廷 C.葡萄牙 D.巴西

37.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是:( )

A.艾尔斯岩 B.佩尔塞岩

C.黄金岩石 D.石树

38. 2012年6月29日,神州九号成功返回地面,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什么任务顺利完成:( )

A.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B.载人航天航天员空间出舱

C.载人飞行

D.空间交会对接

39. 以下哪一部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 )

A.《红高粱家族》 B.《檀香刑》

C.《蛙》 D.《战友》

40. 世界第三大金字塔是:( )

A.太阳金字塔 B.胡夫金字塔

C.月亮金字塔 D.卡斯蒂略金字塔

41. 新西兰铁卡波湖是地球上环境最佳的观星地点之一,在这里可以常年观测到的银河系的卫星星系是:( )

A.天鹰座气体星云 B.麦哲伦星云

C.仙女座M31大星云 D.麒麟座玫瑰星云

42.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是:( )

上一篇: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下一篇:浅谈高校学生权益保护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