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德育总结

2024-07-09

小学美术德育总结(10篇)

1.小学美术德育总结 篇一

小学美术德育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略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各门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美术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其次,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城乡环境区别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美术课上渗透德育应该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得不偿失。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其它因素统一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再次,教师应该做到身正为范。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认识到美术技能的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意识

美术教材每册首课都是欣赏课,因此,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配置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孕古今中外精华。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审美和道德评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艺术,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教学《好朋友》这一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骆驼》、《大红花》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了解艺术家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懂得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如名作《开国大典》表现了开国庆典的盛况,银幕中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圆柱与国家首长形成了平行的铅直式构图,将主要形象展示给观众;远处成视平线的游行人群,更加衬托出稳定,沉着和庄严隆重的场面。此时此刻人们都在静静地聆听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震撼世界的声响,仿佛看到了在豪壮的国歌乐曲声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上是一片欢娱,跳跃的海洋。通过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懂得她们与银幕上人物的心情是一样激动。这就是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与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

(二)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绘画前总是要仔细观察事物,这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观察包括对事物的体验、欣赏等。

以写生课教学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为例。写生课时引导学生到大天然中去观察,如:《天然界的图形》,通过观察天然界的云形、树皮纹、石纹、水波纹以及蝴蝶膀上的花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天然美;《天然界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天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领略大天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天然、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热爱党的富民政策;《风来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中的一种形态特征,它本身的注脚是科学的,但不同的观察心理(心境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对生活的感受。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调动多方面因素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地体现美术教学新课标,彻底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

2.小学美术德育总结 篇二

一、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人格。”是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渗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在美术课堂上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重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性, 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和“乡土教材课”等内容,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

二、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因为小学美术课本里有不同的欣赏内容, 大都具有明显的教育倾向, 教师可以根据内容, 通过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欣赏, 使学生习得欣赏的方法, 培养其优良的修养。

(一) 专题欣赏

运用课堂进行专题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采用专题欣赏的方式。选择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 可以根据课本内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定。小学课本里有很多主题, 如:绘画、刺绣、泥塑等。具体的来说, 比如以《花鸟画》为主题, 通过对比古代、近代、现代的名家花鸟画, 首先使学生有一个定义, 即中国画中花卉与鸟禽一起出现在画面中的画叫做花鸟画。而在西方的艺术品中, 花卉画只是静物画中的一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万紫千红、百花吐艳、郁郁葱葱的大自然景象。然后诱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阐述一下什么情况下能产生花鸟画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 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 随堂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训练时随时随机进行的欣赏活动叫随堂欣赏。即教师将要讲授某一内容时, 随机的向学生展示他准备的材料和作品。比如说, 天空中的云, 有白云、乌云、火烧云等, 学生根据欣赏类型不同的云朵, 了解自然天空现象, 判别天气情况。还可以引申到目前的天气状况和环境污染, 阐述目前的环境状况, 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天空。

(三) 多媒体欣赏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技术, 向学生展示作品, 使他们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 以《北京》为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北京的名胜古迹、人文环境等, 让学生能在远方全方位的了解北京, 熟悉北京的地理, 了解北京人的思想,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好的首都印象, 激励学生为当地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在学生都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 增强个人的团结意识, 发现梦想之地, 引导学生努力、刻苦地学习。

三、在作业中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课作业主要的形式是绘画和手工作业, 这占整个美术成绩的40%左右, 通过做作业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德育知识,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也是教师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 绘画作业

小学美术教材里的绘画内容所占比重较多, 而且非常丰富多彩,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适宜题材。比如说, 教授学生画五星红旗。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实物, 然后向他们介绍党旗、队旗、红领巾的来历和经历, 最后介绍这些旗帜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补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激发起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通过用心的绘画, 加深学生的记忆, 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提升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手工作业

纸工、布艺、泥工等, 都是小学美术课中手工作业的一部分, 这样的作业不仅是教给学生制作作品的原理和方法, 还会渗透给学生创造艺术、热爱劳动的品德培养, 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说, 制作春节的剪纸, 学生通过对剪纸制作的了解,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引发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对习俗的兴趣, 巧妙的渗透文化传统知识, 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代代传递下去, 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艺术, 动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的作品,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化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便于以后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在自然和生活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组织一系列课外的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 让他们去收集、去观察、去发现。比如说通过“折纸比赛”、“寻找最美蘑菇”等活动,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经常思考的习惯, 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提高审美能力, 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可以直接在室外上课, 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风光, 引导学生们讨论、选景、作画, 充分地调动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德育 篇三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新问题、新挑战、新特点。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缺乏实效性,单单只靠一门思想品德课程实在是难以收到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说教,它因为美术的色彩、线条而变得真实且容易理解,与原来的枯燥理论截然不同,更容易被小朋友所接受。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具体的生情、校情,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走出学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美之心。

小学美术课的课堂除了设在学校,还可以设在野外,带领学生去写生是最佳的方法。

我每学期都会把学生带到美丽的高邮湖畔去写生;我也会带着学生去把市内、市郊被污染的河流画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比不上身临其境的感受强烈。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贴近了大自然,学生也在写生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秀丽和伤痕,用心灵和画笔感受了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环境污染,才会更去爱它,用自己的行动爱护它。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强调的环保教育中保护环境的美,这个教学方式可以让环保意识自觉融入学生的脑海。再加上老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比如不能随便乱丢垃圾,更能让学生明白自然之美的保护来源于人类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同时也传达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走近身边的文化古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小学美术课应该走近身边的文化古迹,去看自己家乡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应该安排小学生每学期实地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一次;就算是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进网上文化古迹。领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珍品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因为在传统文化面前任何人都是小学生,在学生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更会激起对古人的崇拜和对我们祖国文化的热爱。如果说一个人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可以增强自信心,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以蓬勃朝气和信心百倍的面貌迎接明天的挑战。

总之,我们要想全方位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有效德育,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要求老师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育的特点,将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和娱乐之中,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同时,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和德育上得到教育。

三.走入社会,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良好教养。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觉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绿灯,尊敬师长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加以规范并不断强化。否则,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不文明的行为习惯,长大后就很难纠正。我们身边不少人的低素质表现其实都与他们从小学开始受到的教育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甚至在国际上给我们的国家抹了黑!

4.美术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篇四

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课堂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表现方法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了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师,虽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小学美术课本每一册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漫画与动漫、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欣赏《中国青铜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课文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通过欣赏《厨房》、《我干家务活》,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节日的餐桌》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一开始就问:“同学们经常帮家长做家务吧?你们具体帮助干了哪些?”个别同学举手发言,但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一点声音也没有。这说明同学在家里大多数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就抓紧地时机和同学们谈心:爸爸妈妈每天工作特别辛苦,还要操持家务。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确实应该帮助家长做点家务,尊重理解家长,分担家长的忧愁,并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同学们可以帮助家长做简单的饭、帮助家长洗衣服、帮助家长收拾房间等等。等到下次上美术课时,你把做完这些事的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劳动后的快乐感受以及家长对他们的满意评价。同时,创作的作品也更生动了。劳动是一种美德,从此,同学们都能够尊重理解家长,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祖国的古建筑》时让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美丽的校园的教育;在学习《神话与寓言故事》时,让学生理解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对与错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绘画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5.小学美术德育教育内容 篇五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祖国拥有丰富的艺术遗产,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尤其是欣赏课,如三四五年级的《珍爱国宝》系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教授《中国画》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并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习积极性。

二、热爱生活,弘扬民间传统艺术

对于各地区的美术教师来说,掌握一些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提高民间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对教育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继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很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旧光盘,一根柳条,一团泥巴,几个贝壳,几张纸片等,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极强的审美感染力。启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师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既使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显得稚拙、天真、不成熟,也耐人寻味。也是这种“真” 与“拙”恰恰在情感传达上流露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信心,再现了人性中的天真和意趣。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教学《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问答:“树都被砍光“小鸟的家没有了。”接着,我又出示第二张画,画面上是一片树林,但这些树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似乎在等待什么。有几棵树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样子。没等看完这副画,学生们都已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些什么。他们很明白这树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这两张漫画的欣赏,使学生更加形象更直观地了解树和鸟的关系,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育学生寓德于美、寓德于爱。

6.小学美术德育总结 篇六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 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 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 ”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一、联想创作课

联想创作课是借助图象或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并经过加添、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 情节。

借助图象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不让学生死板地临摹范图,要求学生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创造。例如,面对一辆汽车的临摹图,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临摹加添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图,再根据自己的联 想加添出汽车上的装饰、乘客及汽车周围的公路、行人和环境;第二种,临摹联想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创造一种或几种新型的汽车图形。这种课又叫临摹联想创作课。

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校园写生联想创作课 :第一种,设计成写生加添创作课。要求学生先如实写生校园建筑,再通过联想添画上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飞翔着和平鸽,教室前盛开着鲜花,操场上竖立着五星红旗和师生们做着各种课间活动。总之,可以通过联想 把校园画的更美好;第二种,校园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校园,通过联想,画一座新的校园,或理想的校 园、未来的校园。

联想创作课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临摹课与写生课的趣味性和创作因素,既训练了学生的临摹与写生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枪、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用心

爱心

7.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篇七

1 美术课上对性别不同的孩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

美术课上可以针对女孩子的课很多, 如《花点心》、《小花饰》、《多姿多彩的靠垫》等等, 可以通过这些课培养女孩子细腻体贴的性格。针对男孩子的课也很多, 如:《威武的盾牌》、《雄伟的塔》、《狮子大王》等等。现就《狮子大王》一课中的德育渗透具体谈一谈。狮子是孩子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种动物, 无论是从外型上还是内在气质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用美术语言表现狮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从狮子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优秀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导入环节中, 结合目前学生正处在看童话的年龄阶段, 运用童话中遇到巫婆要把小朋友变成动物的情景,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想变成小马跑掉, 有的说想变成小鸟飞走, 有的说想变成大狮子吃掉巫婆等等。这时, 播放狮子的吼叫声, 引导学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狮子身上体会到了凶猛的力量。播放《狮子王》动画片片段, 引起学生回忆“狮子王”学生从狮子身上学到了面对困难要勇敢。

在欣赏是自生活图片是出示狮子的一家, 让学生辨认出狮子爸爸和狮子妈妈, 在区分狮子性别的同时感受雄狮的威武。接着播放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在一起的情景, 谈谈狮子是怎样的爸爸, 与自己的爸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 感受严厉的父爱的伟大。在了解狮子生活习性的环节中, 了解狮子成员的分工。狮子爸爸是负责晚上守夜值班及防御的, 体会雄狮在威风的外表下责任心强的优秀品质。接着在分析狮子的体貌特征时, 学生们发现狮子大王是如此的健壮。这时顺势教育学生, 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 有了强键的体魄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怎样才能有强键的体魄呢?那就是要从小锻炼身体。

2 美术课上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孩子学会相处的艺术

一直以来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不会合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意和他人合作, 不会分享的特点不无关系。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 才能赢得发展。”。生活中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会更加受同学们喜爱, 课堂上的适时适当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孩子学会理解, 尊重他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意见, 学会按照一定的秩序活动。

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如:在一年级《剪拉花》一课中,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种拉花的示意图, 要求同学们自己识图自己尝试剪, 结果一部分同学剪成了当然洋洋得意, 而另一部分自己剪不成急的围在我的周围求助。这时我如果亲自教这些不会的同学, 那些学会的同学就没事可干。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回到座位上请求离你近的学会的同学给你当小老师, 我们比一比哪一对同学教的好学的快。这样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组合效率很高。开始不会的同学在最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帮助, 而想学会的同学有巩固了新技能, 同时心里会有成功感。

用这种方式又学了几种不同形式拉花以后, 要求同学们用拉花装饰自己和同学然后分组展示。这时我就发现有的小组, 同学们都在自己用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 装饰完了自己看不到, 没太多成功感。有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装饰, 每个孩子看到了自己装饰的成果都很自豪。还有的小组选了一名最有表演潜质的同学做模特, 其他三名同学分工, 分别装饰头部、身体和胳膊。结果这个小组获胜了, 因为他们把这个小模特装饰得像一个少数民族盛装的公主。我什么话都没有说, 在下一次的分组游戏中, 他们吸取了成功的经验。

3 美术课上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如果把你所有的门关上, 那他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方面的潜能, 我见过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很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即使美术方面也没有优势, 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都有体验的权利。如在《会动的线条》一课,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课。从教材的编排上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有中国的古代敦煌壁画, 又有外国的现代雕塑。也不乏贴近孩子生活的摄影作品 (城市夜景) 及小朋友的画。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有效元素, 设计出了由体验、发现、验证、运用为途径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线条游戏中感受到了动感线条的美感。

其中体验和发现的环节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获得感受。在尝试让线动起来的环节, 运用类似体操表演用的带操的道具, 利用了小班的优势, 人人体验。孩子们便围着自己小组的桌子跑起来, 有的甩出长长的弧线, 有的都出波浪线还有的转出螺旋线……同时发挥小组的作用, 组长负责记录成果并演示。在学生获得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欣赏有更多“会动的线”的带操视频, 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会动的线”的好奇心更加得到了满足。把学生找到的线放在一起, 通过找共同点, 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结果。就这样发现了一个规律, 曲线是有动感的。在这节课上小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

美术教师既是美的倡导者又是美的播种者, 在美术课堂上更是扮演着“魔术师”的角色, 手轻轻一点, 就要让孩子燃起对美的憧憬和热爱。特别是“地球上的星星”们, 有时候你的光照到他们, 他们会发出更夺目的光辉。一节美术课上的德育, 并不是一定就能达到什么样的德育目的, 但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对学生加以启发和激励, 会对孩子的性格、考虑问题的角度等产生一些影响。

摘要:美术课在引导孩子去发现形式美的同时启发孩子去感受高尚的情感, 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完善性格。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教学并不是生硬的叠加, 而是一种自然的渗透。

关键词:渗透,性别,合作,反射

参考文献

[1]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高月萍.班级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论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篇八

关键词 德育;美术教学;道德品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团委魏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美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能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美术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美术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美术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浩气长存》、《烽火岁月》、《我们爱和平》、《我为奥运喝彩》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群居的动物》、《生肖邮票》、《我的艺术收藏》、《写意动物》等内容。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写意动物》一课,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中国画的特点及表现,并能进行技法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并在学习中既培养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勇于表现的工作态度,又培养欣赏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和意识,树立起敢于表现自我、勇于创造的人生价值观。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寓德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1.在美术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优秀的中外作品。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如《淮海大战》,宏大而富有动感的画面,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雷霆万钧之势,让人感受到力量的迸发和正义的伸张;又如《流民图》,真实地再现了日寇侵华期间中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让人不由地对侵略者的愤恨;再如《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俄罗斯?列宾),通过欣赏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群英勇善战、不畏强暴的萨布罗什人。

(2)利用文物史迹。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如:武昌起义(浮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中山纪念堂等。

(3)利用民族艺术。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走近传统戏曲人物》等,通过学习这些民族艺术中有关造型、色彩、审美、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在美术教育中进行爱自然、爱科学教育

从绘画和制作中感受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如《动物的花衣裳》关注动物世界的花纹美和色彩美,感受生命美,培养环保意识;又如《群居的动物》,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趣无比,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喜爱群居生活,它们亲密合作,十分友爱。通过这课的学习,知道关心和爱护大自然、关爱同学,养成热爱科学的好品质。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和大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爱护和保护动物。

3.在美术教育中进行热爱和平,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的教育

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等的大量优秀美术作品中体会到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等的愿望和追求。如蒋兆和的《儿童与鸽子》、毕加索的《和平的面容》、齐白石的《荔枝》、潘天寿的《映日》等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了解到艺术家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懂得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从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到自己动手绘画、操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课上,不断提醒学生的用眼卫生,并在手工制作中渗透安全教育,提醒学生不要划破手指等;课堂辅导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课后,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讲究卫生,把手工课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处理,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情感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家乡绿梦、家园小景、开平碉楼、门画、家乡的桥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童眼看世界、呼唤环保的小海报等创作,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保护环境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欣赏、绘画教学和手工制作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痛苦,享受欢乐。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美术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并从同龄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情操。教材中,除欣赏课外,还有大多数的课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儿童作品供学生参考。这些作品尽管不及美术家们的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但更接近儿童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儿童接受。如《环保小发明》中的儿童作品,通过运用废旧物品,如用废旧饮料瓶塑造台灯柱,用画报纸折叠成富有创意的灯罩,这些稚趣的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做了一次环保小发明,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表达了保护地球,从我们做起的愿望。

9.小学美术德育总结 篇九

崇州市王场东关小学

孔丽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有效的德育教育呢?

从教学过程来看,我们知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论自觉与否,整个教学过程从来不是孤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都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知识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水滴石穿的影响力,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非常注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教育,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欣赏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纵观小学美术教材,许多作品包含德育元素,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方法,不能把美术课变成品德课。要解决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的关系,把握好比例是总要的。教师应合理利用、精心引导、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既能得到美术知识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

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在绘画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比例较大,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绘画本身包含很多内容,如:国画、水粉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的学生意志薄弱,遇到创作困难时爱放弃;有的学生自信心较差,经常犹豫不定,涂涂改改的。这样的学生就是需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对象。作为美术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制力差、坐不住、耐心缺乏、半途而废的性格,帮助他们养成不轻易放弃、果断选择、有耐心,会观察的意志品质。

(三)在手工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可利用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把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的切入,就会感觉到一种顺水推舟,流畅自然的教学设计层次的提高。例如在上《服装设计》一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这一课中渗透德育思想呢?后来我想到

在配乐中教师演示为妈妈设计一件衣服,通过优美抒情的乐曲把学生带入立刻对妈妈的亲情中,当老师为音乐停止时完成了为妈妈设计的衣服时,所有的学生都被感染了。在接下来的服装设计环节中,孩子们设计衣服时,都带上了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对朋友的真诚之心,整节课中,德育主题得到了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美术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教育。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校外去欣赏自然风光,使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不断深化。小学生心灵手巧,工艺制作一向为小学生所喜爱,美术课上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条件,发挥他们善于动手的特长。比如将瓜子壳贴成祖国的图形,了解北京首都的位置;用冰棒棍贴成天安门的图案,用橡皮泥捏成国旗等,让学生认识祖国版图的形状,了解首都,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总之,美术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因为美术作品不仅是绘画、雕塑、线条和色彩等美术形式和技法的单纯表现,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任何一个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情感的认识。一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道德的折射。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把握美术作品中深刻的德育内涵,巧妙的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记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10.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十

学校: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 姓名:姜楠 日期:2013.6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品德教育是当前教书中的重中之重。品德教育途径很多,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去吸引、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 由于小学美术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乡土教材课”等四项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浮雕、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示范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

二、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教师节》一课时,我通过以绘画形式对教师节的祝贺,培养学生热爱与尊敬老师,发奋学习的优良品质。教学时我设计如下:

1、提问导入新课。

(1)回忆你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或回忆你与老师的生活中最难忘的几件事)。让学生懂得尊敬老师。

(2)谈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的想法或感受。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3)长大后你打算做什么?如何报答社会?回忆、讨论三分钟后逐个回答。

2.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

3.再思考两分钟,说出你的构思并讲评。简单画出你的构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思考: ①题材

②绘画方式

③主体形象的位置

④色彩的表现。

4、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用自己的画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

三、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布贴、泥塑等项目,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在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在上《有趣的属相》一课时,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属相的同时会了解到自己是哪年生的,多少岁了,父母是如何把自己养大的等,教师相机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又如在上《剪贴风景画》一课中,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美术的实际运用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如在上《漂亮的瓶子》一课时,让学生动手制作出漂亮的纸瓶子,他们在饱尝成功的快乐时会明白我们只要开动脑筋是可以二次使用资源的,既环保又美化了生活 环境。相机进行环保教育: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地球只有一个不能克隆,因为科学家已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飞机要飞600万年)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地球。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上一篇:乡思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支行副行长述职报告2021